1

《三国演义》中徒有虚表的刘表,早年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他匹马入荆州,在人地生疏,豪强林立的他乡,居然站住了脚跟。这个经历,颇似当年的光武帝刘秀。

事实上,刘表对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影响很大,没有他就不可能有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刘表这位过渡性人物,很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

刘表赴任荆州之初,这地方乱象丛生。刘表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荆州牢牢抓在手中。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从这场治乱中,我们又能洞悉哪些让人惊叹的幕后真相呢?

荆州乱局

汉献帝初平元年,时任长沙太守孙坚,与顶头上司荆州刺史王睿发生激烈冲突,孙坚凭借武力,逼王睿吞金自杀。

孙坚逼死王睿后,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与流亡到南阳郡鲁阳县的袁术联合,奔赴洛阳,征讨董卓去了。

掌握汉帝国最高权力的董卓,为了拉拢天下士族阶级的心,他下令为两次“党锢之祸”遭受迫害的士人解禁。刘表就是“党锢之祸”中的太学生领袖之一,他被董卓举荐为新任荆州刺史。

刘表是西汉宗室后裔,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之后。不过中间隔了一个东汉,他这位宗室仅剩下一个士族子弟的身份了。刘表世居山阳郡,此刻远赴荆州,两眼一抹黑。

更让人胆寒的是,荆州此刻已经成了东汉帝国的“化外之地”,各地豪强林立,有的干脆杀了当地长官,夺了官印自己坐堂。

荆州最北边的南阳郡,太守被孙坚杀害,地盘被他送给了袁术。孙坚离开长沙后,当地豪强苏代,强占了官府,自立为太守。有个叫“贝羽”的,占领华容县,自封县令。《后汉书》和《三国志》,用了四个字形容荆州的现状——宗贼大盛。

所谓“宗贼”,就是以家族势力为根基的贼,他们的目的不是打家劫舍,而是掌控地方政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豪强士族集团”。

也就是说,荆州当时已经演变成,由若干豪强势力控制的割据状态,是“州中独立王国”、“郡中独立王国”。

刘表这个外乡人,手上掐着朝廷的委任状,居然无法上任。很有可能,他在赴任的途中,就被这些豪强势力干掉。

年仅五旬的刘表,一点不“徒有虚表”,他拿出了惊人的勇气,乔装化名,单人匹马,一路潜行,突然出现在襄阳附近的宜城,奇迹般地上任了。

上任只是第一步,让官印发挥效用,他才是真正的荆州主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刘表治乱

其实刘表治乱的手段很简单,就四个字——以“贼”制贼!

刘表上任不久,就召见了三位名人:蒯良、蒯越和蔡瑁。这段故事史书有记载,建议你先不要读,容易被误导,我用很简单的说法让您一眼洞悉本质:

“这仨人都是荆州豪门士族集团成员,刘表找他们求计问策是幌子,其实就想告诉他们一句话,我刘表治下的荆州,你们的家族将是利益核心成员,签约不?”

这就是刘表的聪明之处,他一眼看清了荆州乱局的根——豪强势力太大,自己根本不是对手。但有一点,“占郡(县)为王”的豪强们只是少部分势力,还有一大批看着流口水,虎视眈眈等着上位的豪强,比如蒯氏、蔡氏。刘表只要拉拢他们,笃定让他们替他打头阵,干掉山大王们。

所以,抛开文绉绉的说法,刘表的这一招就叫“以贼治贼”,都是豪强,只不过刘表要建立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贼窝”。获得身份认可的“宗贼”就不是贼了,就是豪门士族了,体面呐,谁不愿意干?

那一次会谈后,蒯氏和蔡氏迅速行动,光蒯越一人,就干掉了五十五个“宗贼”。蒯越又与庞季合作,说服占据襄阳的张虎、陈生,让出荆州治所,从此刘表才正大光明地到襄阳办公。

有人会问,蒯越、蒯良和蔡瑁怎么这么牛?他们怎么就把那些拥有武装的“宗贼”干掉了?

原因有两个。

其一,你以为蒯氏和蔡氏就是小绵羊?前面说过,本质上他们也是“宗贼”,他们的家族也有武装,只不过没有搞割据,或者没闹得那么出格而已。要论实力,蒯氏和蔡氏家族的实力,远远不是苏代、贝羽这些无名家族能比的。

其二,刘表拉拢蒯氏和蔡氏,看中的不仅仅是这两大家族,而是这两大家族背后的庞大势力。我说一组荆州各大家族的姻缘关系,估计你会瞠目结舌:

  • 蔡瑁的姑姑嫁给了当朝太尉张温;
  • 蔡瑁的大姐嫁给了黄承彦,黄承彦即诸葛亮的岳父;
  • 蔡瑁的二姐嫁给了刘表,这是刘表本地化的重要棋子;
  • 蒯越有位族兄弟叫蒯祺,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姐夫;
  • 诸葛亮还有个二姐夫叫庞山民,胖山民就是名闻遐迩的庞德公之子;



  • 庞德公还有两个侄子,一个叫庞统(耳熟不),还有一个就是与蒯越一起收复襄阳的庞季;
  • 庞德公作为荆州士族阶级的核心人物,他周边还围绕着一批名士,比如(水镜先生)司马徽、崔州平、徐庶。这些名士周边,又有一大批士族子弟追随。

这还仅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士族阶级之间婚姻关系,如果将家族谱系全部罗列出来,我敢肯定,荆州豪门士族集团,就是一个大家庭!

请问,在荆州还有什么他们做不到的事?当年光武帝刘秀,就是用这种办法,为自己谋得了龙椅,刘表偷师刘秀而已。

洞悉荆州

荆州就是东汉天下的一面镜子,荆州如此,全国都是如此,它照见了东汉帝国的兴盛,也照见了东汉帝国的没落。

由于豪门家族掌握了政权,察举制成了他们内部的游戏,读书人要想出仕,除非你在这些利益集团范围内,否则你只能做他们的附庸。由此,豪门集团控制下的察举,举出来的“饼才”越来越多,而那些有真学问的寒门仕子,则永远被压制在底层。

刘表依靠豪门士族集团的势力,迅速坐稳了荆州一方土地神之位,可是豪门士族对政治的破坏力,始终无法得以解决。为了自己的地位,刘表只能迁就他们的利益,继续沿着东汉帝国没落的轨迹滑落。

这就是刘表在荆州一事无成的根源。

相反,非豪门集团的出身的曹操、刘备、孙权,却破茧而出,他们治下的“三国”,对旧的豪门集团采取了打压、分化和拉拢,割除了汉末的一些政治腐肉,这就是他们能成功的原因。

最佳贡献者
2

简单概括为:宗贼作乱,袁术阻军。刘表于公元190年受命为荆州刺使,奉命坐领荆州,而此时荆州内部确实十分的混乱,可以说是暂时成为了无主之地。

群龙无首,豪强阻隔

公元190年,孙坚得到传国玉玺,毅然退出联盟的腐朽统治,回归大本营长沙,并射杀当时的荆州刺使王睿,一州之长都被弄死了,加上朝廷此时已被董卓乱政,更没有闲暇派兵平乱,一时间,群龙无首,各大士族争相夺权,私养贼军,一时间,荆州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

当然了,董卓也不是完全昏庸,还是象征性的任命了刘表去当这个刺使意思意思。刘表现在就是个光杆司令,这个刺使任命暂时没什么用,于是,刘表便来了个单马入宜城,决定利用宗族来打败宗族。前面也说了,宗贼,其实就是当地的豪门组织了自己的私有武装,恣意妄为。刘表找到了两个人:蔡瑁和蒯越,蔡氏是当地望族,蔡瑁作为宗族代表,自然也是有一定的实力,大家对于蔡瑁,可能就是知道他打压刘备、投降曹操和被周瑜反间计谋杀这些事,其实蔡瑁挺有实力的,在刘表平定荆州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成了刘表连襟的原因吧。

再说另一个人,蒯越,字异度,曾被曹操大加赞赏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耳,异度就为刘表出谋划策,理平者先仁义,理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贵乎得人。大概意思,就是双龙出海,先把贼头目都骗过来杀掉,震慑贼兵,再以朝廷仁义入主荆州,当然,刘表也是这么做的,一文一武,火速就坐稳了荆州。

袁术虎视

攘外必先安内,刘表解决了内部矛盾,开始准备这个外患。在刘表来之前,袁术和孙坚算是一条战线,对荆州虎视眈眈,如果朝廷没有指派刘表来,恐怕荆州很快就要易主。其实刘表也算是幸运,在公元191年,袁术派孙坚来打荆州,刘表便让黄祖去迎击,就是这么巧,古代打仗,什么都不好说,死于乱军流失的将军,不在少数,而我们的江东猛虎孙坚就是这么倒霉,一下子被流失击中,命丧荆州,主帅一倒,部曲自然溃逃,袁术这个草包,更是打不进来了,只得规避南阳。从此,荆州之地,基本就落入了刘景升手里,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太平日子。

因此,刘表来之前的荆州,是混乱不堪的,内乱外敌,当然,最惨的还是百姓吧。

我是三清真气,希望对您有帮助吧,喜欢的话,记得关注哟@三清真气

3

刘表是被朝廷派去接替被孙坚逼死的荆州刺史王睿的,当时荆州的局势非常混乱。外有袁术屯兵鲁阳并且连接孙坚虎视眈眈,荆州地方内部宗贼势力极大,朝廷和官府的号召力越来越弱,甚至有长沙苏代、华容长贝羽等人聚众自守,并不听从州府号令。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战略》司马彪

刘表接到任命后前往荆州,中间要突破袁术的封锁,所以只能单骑潜行。面对眼下这内忧外患的局面刘表首先到宜城召集襄阳望族中的蒯良、蒯越兄弟和蔡瑁商量对策,并且定下了平定荆州的方针。先迎娶蔡瑁姐姐实现与本地豪族联姻进行政治捆绑,然后依托本地世族作为基本盘对宗贼势力又打又拉,逐步平定荆州内部。

内部稳固后面对袁术和孙坚对荆州的攻势采取积极对抗的方式,孙坚在督战时中流矢身亡,袁术进攻荆州本来就主要依仗孙坚的战力,如此一来根本无力再次发动攻势。

后来中原大乱,原来西凉军的部将张济率领人马侵攻荆州地界,在攻打穰城时中流矢身死,荆州官员纷纷向刘表道贺,这时候刘表名士脾气起来了说:“张济势穷而来,我们这些做主人的没有礼遇他,导致两军交锋,这不是我的本意呀。我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

建安元年,骠骑将军张济自关中走南阳,因攻穰城,中飞矢而死。荆州官属皆贺。(刘)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皆服从。

张济死后侄子张绣接管了张济的军队与刘表和解屯驻宛城成为荆州与中原诸侯的防御缓冲带,刘表也负责起了张绣的军粮供给,双方实现了互利互惠。至此刘表实现了荆州偏安一隅的防御布局,此后专注内政文教并无征伐天下的雄心,虽然此举注定了日后被中原霸主吞并的命运,但荆州的百姓却是享受了十八年的乱世太平。

4

当时南方主要的现象就是宗族割据自立,史书上称这个为宗贼。这种现象不止荆州如此,整个南方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

当时混战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所以荆州所在的长江流域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各个宗族割地自护,然后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势力。这些势力没有野心,他们只是想保护住自己的地盘。


有些人说曹操一来,为什么荆州文武,东吴的文武都主张投降呢?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谁当主人都一样,只要自己家族能生存下去就是最关键了。

因为不管是刘备,孙权,还是曹操一旦占领肯定还得依靠他们。这是这些宗族的主要想法。

刘表到了荆州,没有带一兵一卒,只带了朝廷给的任命书。刘表是天下名士,当时的八俊之一,他该怎么收服这帮各自为政的宗族呢?

他的方法很简单,拉拢几个再打其他。

他选择了蔡家,蒯家。蔡家很富有,富有到一连几里都是蔡家的房子。蔡族在荆州也是很强大。

刘表娶了蔡家之女,蔡讽的小女儿,蔡讽的大女儿就是诸葛亮的岳母。在《三国演义》中蔡瑁是以反派的角色出现。刘表为什么要立小儿子,因为小儿子是蔡夫人所生,长子却不是。

荆州能不能立住脚,关键靠蔡家是不是点头。所以刘表废长立幼不是昏了头,而是客观现实的原因。立刘琦,蔡家必反,蔡家一反,荆州就不姓刘了。曹操收服荆州,第一件事就是去安抚蔡家,这就是份量。

刘表靠着蔡家的兵家慢慢统一了荆州,扫平其他宗族,实现了暂时的稳定。

有人说刘表为什么不扩张呢?因为扩张对这些宗族没有什么好处,打下地盘还不是你刘表的,又不能给我们族人。

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孙权,还是刘表扩张的欲望都不太强烈,这也是客观原因。

这就是当时荆州在刘表入州前的状态。



不过必须要说刘表是一个有大智慧之人,只可惜他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同时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只能依靠蔡蒯两大家族。同时这个刘姓的姓氏也限制了他的扩张冲动,否则他应该是最有机会角斗中原有力竞争者之一。

刘焉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可惜的是他们都是文官出身,自己不会带兵,使得失去大机会。

5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董卓派刘表接任。刘表匹马入荆州之前,荆州已经处于一种由世家大族私兵部曲把持的一种无政府状态。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他的评价是:“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而不是“其主不能守”。所谓“不能”是说刘表不具有在乱世中争雄的愿望,而所谓“不能守”是指的刘表守不住荆州之地,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截然不同。刘表自身还是有着很强的政治、军事能力的,可是近在南阳的诸葛亮对刘表的所作所为有着深刻地洞察和了解,虽有能力,却不是位能够在乱世中争雄的合适人选,所以才建议刘备取荆州作为立身之地。

历史背景

在当时,南方有个特殊的“宗贼”现象,所谓“宗贼”现象,就是在乱世中由当地的大家世族组织的宗族武装,其组成不仅包括自己的宗族、部曲,还包括了其他依附于大家世族的广大民众,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保境安民,可是随着势力的膨胀,就变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世人把他们称为“宗贼”,这在后汉三国时期最为普遍,无论南北,尤以南方为盛。

刘表赴任之前,荆州的南阳郡为袁术控制;长沙郡为苏代控制;襄阳郡被张虎、陈生控制;华容县被贝羽控制;由于荆州各地都被这些“宗贼”控制,刘表只得隐瞒身份单骑进入荆州。那时荆州的首府在今湖北的宜城,进入宜城后,刘表搞了一个和后世统一战线差不多的策略,联合一些比较听朝廷话的氏族,如蒯氏家族的代表蒯越、蒯良,蔡氏家族的蔡瑁等,许以他们利益,这也是后来荆州政务由蒯越为主,军事以蔡瑁为主的根源,这是刘表进入荆州之时就许诺过的。在蒯氏、蔡氏等大家族的协助下,兼之刘表在全国范围内氏族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刘表快速地、兵不血刃地平定了荆州,同时把军政中心由宜城迁到了襄阳,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控制荆州全境。

可是,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对刘表的评价并不是很高,甚至给出了刘表根本守不住荆州的结论。那么,诸葛亮的评价是否公允呢?刘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隆中对》中有这么一段话:

“荆州北距汉、沔......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句话反映出了二个信息,一是荆州是用武之国;二是他的主人刘表守不住,早晚得被他人得去。那么,刘表是否真的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守不住荆州?

刘表,字景升,正宗汉室宗亲,《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传记,史称其姿貌温厚雄壮,并且从小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骏”。刘表所有的可不仅仅是虚名,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军事领导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深挖一下刘表

刘表的功绩

一、逼走袁术,解除北方威胁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术派孙坚进攻刘表,荆州军先败后胜,在岘山射死了孙坚,又断了袁术的粮道,使其再也无法从荆襄得到粮食与人口的资助,这也直接的造成了袁术被逼北上兖州与豫州,与曹操直接发生对抗,最终被消灭。袁术被逼北上后,刘表收复了南阳郡,在很长时间内再无外患,刘表再一次巩固了其在荆州的统治。

二、联合张绣,建立抗曹同盟

建安元年~三年(公元196年~198年),董卓故将张济率军由关中出发来到南阳打粮 ,所谓打粮,其实就是变相的抢粮。张济在进攻南阳郡所属的穰城的时候被箭射死,在此时,刘表却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主动示好,表示愿意出粮来养活张济的这支部队。刘表在此时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思维,他想把这支张济死后由张绣率领的军队作为自己和北方曹操势力之间 的防火墙,拨出一个南阳郡来养兵,确保全了荆州其他地区的安宁,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所以,每当曹操攻打张绣的时候,刘表要兵出兵,要粮给粮,全力支持张绣的抗曹行动。

三、平定叛乱、开疆扩土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长沙太守张羡举兵造反,联合零陵、桂阳二郡一同反叛,刘表率军经过一年的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从此以后,荆州全境都在刘表的掌控之下,南北地域数千里,带甲十余万,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进入了全盛时期。

诸葛亮对刘表的评价

刘表有如此文治武功,可是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什么却对刘备说,荆州虽是用武之国,而刘表却不能守呢?荆州在刘表在世之时,没有丢失过一寸土地,没有失守过一座城池,诸葛亮的这番评价是根据什么呢?其实,这些都是后人妄自篡改的结果,诸葛亮根本就不是这么说的!

刘表这个人有个特点,笔者给他的评价是“自守之主耳”。他只是想守住荆州这个地盘就满足了,所以,在历次的军阀混战中,只要不是涉及到荆州的利益,他是不会出兵的。如: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刘表虽受到邀请,却没有参加;

曹操攻打张绣,刘表虽然出粮出兵,但是在曹操撤兵的时候,追击并不积极,所以在二次追击曹操的时候只有张绣获胜;

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向刘表求救,刘表虽然许诺,但是却不出兵,只是观望;

曹操远攻柳城,刘备劝刘表偷袭许都,刘表不同意,却在事后表示后悔;

曹操统一北方后,蒯越劝说他主动向曹操示好,刘表虽然派韩嵩去了,却又怀疑韩嵩背主求荣;

刘表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其目的就是保住荆州,做个偏安之主就满足了。

结论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他的评价是:“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而不是“其主不能守”。所谓“不能”是说刘表不具有在乱世中争雄的愿望,而所谓“不能守”是指的刘表守不住荆州之地,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截然不同。刘表自身还是有着很强的政治、军事能力的,可是近在南阳的诸葛亮对刘表的所作所为有着深刻地洞察和了解,虽有能力,却不是位能够在乱世中争雄的合适人选,所以才建议刘备取荆州作为立身之地。

因此,“不能”、“不能守”,这一字之差竟成了后世评价刘表没有能力守住荆州的证据,后世读书之人不可不察也!

6

刘表“单骑定荆州”绝不是夸张的说法,事实上他真是一人一马到南郡的宜城。之后刘表首先找来蒯良、蒯越兄弟,蔡瑁,寻求蒯氏、蔡氏等世家大族的支持;随后刘表做了一件事,一件不像是名士、或者“坐谈客”的事。他派人诱请大大小小的豪强头目(《后汉书》记载十五人,《裴注三国志》记载五十五人),然后干净利落地杀掉,吞并他们的武装力量,之后又劝降一些豪强,“江南遂悉平。”

四战之地

很多人,包括当时的人、古代人、现代人都觉得刘表只是一个守成的主,没有什么积极进取的野心。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首先荆州是战略要地,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强敌环伺。今天袁术来打一下(孙坚被射死,袁术对荆州的威胁减弱),明天张济来打一下(张济被射死,荆州的守卫战还挺华丽),后天曹操来打一下;另外刘表还与交州的张津、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有摩擦。荆州可以说是东南西北四线都面临压力,无疑是制约了刘表的扩张。

其次刘表肯定是有扩张的野心的,并且也付诸行动,除了防守战以外,刘表还通过主动出击的军事手段,或者委任太守的政治手段,来向外扩张地盘,擭取利益。只不过看上去成效甚微。而且刘表这个人野心是有的,优柔寡断也是有的。自己光棍一条的时候,刘表能够计杀豪强,并吞其众;等到家大业大时,刘表就失去这份魄力,在大事件上不敢做出决断。比如曹、袁在北方争雄的时候,刘表权衡不定(刘表表面支持袁绍,但不干实事,结果长沙太守张羡投降曹操,遭到刘表镇压。不过按照《后汉书》中的说法,此事发生在建安三年,早于“官渡之战”);曹操大老远去打乌桓的时候,刘备作为客将劝说刘表袭取许昌,刘表也没有决定,事后才后悔。这两件事也是刘表庸碌无为的历史形象的主要来源。实际上刘表有野心,缺少的是手腕和魄力。

仁义诈力

刘表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有作为,被各路豪杰无情嘲讽,但是凡事需要对比。刘表作为一个光杆司令,一人平定混乱的荆州,守土安民十多年,其能力肯定比小编肯定是要高出一百多层楼了。而刘表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两个武器——仁义和诈力。

刘表刚来的时候,问蒯氏兄弟:“现在豪强林立,袁术窥伺,我想征兵,但是怕别人不归顺,怎么办?”蒯良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仁义(似乎是句废话)。行仁义之事,百姓就会跟着你啦;而蒯越则说,乱世当用诈力,这些豪强贪婪暴虐,不得人心。把他们骗过来都杀了,既扫除他们的威胁,又获得民心,还怕没有兵源吗?到时候“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

刘表闻言,一拍大腿:“好!蒯良这个比蒯越的还好!”然后用了蒯越的方法,把豪强都给咔嚓了。不过之后在治理荆州的时候,刘表还是用了蒯良的方法:仁义。就连张济来攻打荆州南阳郡的穰城,反而被干掉,刘表也做出一副“受吊不受贺”的样子,然后转头收服张济的残部。刘表在荆州时期,对盗贼恩威并用,“大小咸悦而服之”;赡养学士、创办学校,重视教育,产生一大批日后活跃于三国战场的人才;休养生息,给治下百姓一个相对安稳的乐土。

由此可见,刘表是仁义诈力并施,在荆州大乱的时候,用蒯越的一时之务;在初步稳定荆州局势时,用蒯良的百世之利。不同社会环境下,运用得都很好。虽然因为个人性格和能力,刘表把自己局限于荆州之内,但他毕竟做到了保土安民,稳坐荆州十八年。与孙权、曹操、刘备相比,刘表或许并没有那么耀眼,但以一个在荆州无根无底(刘表是兖州山阳郡人)的儒生名士,刘表做得很出色了,不应该再受后人的嘲讽和轻视。

7

那时候的荆州,就是世家豪族和宗贼相互勾结,称霸一方的节奏。前任荆州牧被杀害暴毙的节奏。


刘表匹马定荆州,是很有本事,但也不要过分夸大。因为他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全赖自己的身份,能够很顺利地与当地豪族互利共生,才会这么成功。像蒯越、蔡瑁这样的荆州大族代表,他们需要刘表这样的宗亲作为招牌,当刘表来到荆州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一拍即合,镇压宗贼,平定荆州。


刘表依靠豪族平定了荆州,后来也只能受制于豪族。他和蔡氏联姻,被外戚影响了后继人的选择,最后甚至被这伙人一锅端了,把整个荆州卖给曹操,这些都是从刘表进入荆州时就已经暗中注定的。

8

刘表为荆州刺史,没有取得实际权力前,荆州的实际情况不太好,荆州北边是袁术讨伐董卓的大军,而南边本来就是各县竣郡都是反贼林立孙坚带着军队跑到北边和袁术一起参与讨伐董卓。荆州刺史本来就强大的荆州南部各郡宗族力量,趁势发力,结果整个荆州“寇贼纵横,道路梗塞”。

9

刘景升其人

影视剧中的刘景升

  刘景升,他的名声也很好,是东汉末年的“党锢中人”(受迫害的正派士人),曾被宦官集团追捕,只因为逃得快才幸免于难(诏书捕案党人,表亡走得免)。这在当时,都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本金。

匹马入荆州之前,荆州状态


  刘景升也有本事。对于这一点,《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相关的记述。依两书所载(以下凡未注明者均引自两书),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权的父亲、长沙太守孙文台杀了荆州刺史王睿,朝廷就任命刘景升担任这个职务。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太平,宗贼实力大盛, 袁术带兵阻挡了来荆州的路,刘景升甚至不能到任(表不能得至),只好“单马入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

长沙太守孙坚

 刘表匹马入荆州之后的举措 

  这时,刘景升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那就是依靠当地豪族来平定荆州。刘景升找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南郡人蒯异度,一个是襄阳人蔡瑁。蔡瑁财大气粗,婢妾数百人,别业四五十。此人后来成为刘景升的连襟、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蒯异度足智多谋,是曹孟德最为欣赏的荆州士人。《后汉书·刘景升传》李贤注引《傅子》说,建安十三年刘琮投降,曹孟德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荆州,却写信给荀文若说:“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耳”(异度即蒯异度之字)。这固然表现了曹孟德的求贤若渴,也说明蒯异度非同一般。刘景升找到这两个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荆州士人蒯异度


  蒯异度为刘景升出的主意是软硬兼施。蒯异度告诉刘景升,为害荆州的,一是袁公路,二是宗贼。所谓“宗贼”,一般是指以豪门大族为中心、按照宗族的纽带联系,组织起来的地方性非朝T力量。刘景升受命而不能到任,就因为他们作梗。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蒯异度说:“太平时治理就用仁义,乱世时治理就要用谋略。兵的数量不在多,而在乎的人心。”也就是说,治理荆州,必须有两手,那就是道德的感召和武力的威慑。使君的敌人不就是袁公路和宗贼吗?袁公路的特点是什么?是骄傲却没有谋略。宗贼的特点是什么?是人数众多且残暴,因此应该先灭宗贼,后阻袁公路。具体的做法,是“诛其无道,施其才用”。使君恩威和品德只要一经流传,所有的人便都会归顺(襁负而至矣)。然后使君在面南据守江陵,北面守住襄阳,荆州八郡就可以因为您一句话而平息。那时候,就算袁公路打过来,又有什么关系呢(公路虽至,无能为也)?

刘景升到任荆州的结果


  刘景升采纳了蒯异度的计策,让蒯异度召来宗贼头目十五人,“皆斩之而袭取其众”。按照蒯异度的计策做下来,结果长江以南的两湖地区迅速被平定下来,刘景升也得以坐镇襄阳(理兵襄阳)。后来袁公路和孙文台合纵,袁公路派孙文台袭击刘景升,刘景升部将黄祖前来救援,孙文台中流矢而死,从此袁公路势力无法到达荆州。于是朝廷任命刘景升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有尚方宝剑的意思),刘景升成功了。
  这里要稍微讲一下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西汉初年,汉王朝实行的是“郡国制”,也就是郡县与封国并存的“一朝两制”(一个王朝,两种制度)。汉景帝刘启采纳大臣的削藩策略到至汉武帝时期,封国已名存实亡,实际上实行的是郡县制,即中央、郡、县三级管理。县属郡而郡又属中央。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郡的长官叫郡守,不久后叫太守。前面提到的长沙太守孙文台,江夏太守黄祖,便是郡的长官。


东汉13州位置图

  不过,东汉的太守与西汉的太守不一样。西汉的太守之上没有地方行政长官,东汉却有刺史或州牧。这事的缘由还得从西汉说起。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将大汉分为十三个州部,包括十二个州和一个部(司隶部),每个州派遣一名刺史。到了东汉,情况就变了。天下还是十三个州,但这十三个州却变成了一级地方行政区域,郡管县的两级管理制变成了州管郡、郡管县的三级管理。相比较而言,刺史威轻,州牧权重。汉灵帝时,州牧已是任重、位高、权大;汉献帝刘协的州牧,更多为天下枭雄、一方诸侯,比如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孟德。刘景升由刺史变成州牧,是他成功的表现。

10

荆州在荆山之南,为古九州之一,汉时改九州为十三部州,其中就有荆州。

荆州自古就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所,其“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进可攻,退可守,也难怪东吴方面前仆后继都要拿下荆州,太重要了。也可以这样说,整个三国的斗争、霸业的兴衰都与荆州的得失密切相关。

荆襄九郡堪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卧龙凤雏自不必多言,谋士如蒯良等,武将如甘宁等,可惜当时的荆州之主都不能用人,被江东挖去了不少人才,浪费了一把好牌,包括后来的刘表也如是。

灵帝末年,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孙坚继续向西征伐,而刘表因是汉室宗亲,又是“江夏八俊”之一,素有贤名,故奉诏为荆州刺史,趁机占了荆州。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