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此问题的两个误区:
一是炸药的发展史只要稍微看点资料就能够知道个大概,无需大神;二是炸药都是化学的,没有惰性炸药和化学炸药之分,只有是不是按照科学原理配制之分。
炸药是中国历来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炸药,而是叫火药。
或许这个火药就是题主认为的惰性炸药吧,因为黑色火药爆炸力并不是很强。
中国火药的发明并非为了发明火药,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中国火药是炼丹术士弄出来的,主要是道士和巫医。他们把一些物质混合起来提炼丹药,以得到更高的温度。
当然,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些东西会成为后来的火药。这些后来成为黑色火药的成分主要是硝酸钾、木炭、硫磺等,混合而成。
中国炼丹术最远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但一般认为火药的发现在隋末唐初,也就是公元600年左右。
炼丹术士们发现用硝石、硫磺掺和在一起,会剧烈燃烧,就利用这些物品来炼丹。
何为炼丹?
就是在火炉里萃取一些毒性烈性物质,练出丹药来给人吃,认为吃了会长生不老。
他们崇信物极必反的法则,认为一些毒性很强的药物或许可以对人体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物质有金、汞、铅、铜、硫磺、丹砂等,他们“聪明”的认为这些物质坚硬而贵重,人吃了当然也会坚硬长久。
炼丹还有很多复杂的成分,如雄黄、雌黄、曾青、磁石、硝石、矾石、滑石、长石、石棉、云母、铅母、砒霜、盐、石灰、醋、酒、蜜、等等,还有灵芝、茯苓、马兜铃、首乌、五倍子、覆盆子、天南星、皂荚、菟丝、朱草、鸡血藤等植物类的药材。
他们认为这些杂七拉八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符合古书里面的阴阳调和、物极必反之类的道理。
各个术士有自己的所谓炼丹“秘方”,上述物质各取所需,并非每样都用,也并非大家都一样。
炼丹为啥催生出火药?
炼丹术士们也知道一些毒药硬物直接服用很猛烈,会让人很快死翘翘,就想通过提炼来降低它们的毒性烈性,用他们的行话就叫“伏火”,通过猛火文火武火提炼,“降服”这些猛药的毒性。
他们发现硫磺、硝石等混合在一起燃烧,会发生发生猛烈快速的火焰,温度更高。于是他们把自己的秘方与硫磺硝石混合在一起,放在放在炉子或者坛子里烧烤。
其实绝大部分物质都烧成了碳,然后通过蜜酒等调和成一个个黑不溜秋的丸子,就是神丹妙药了。
这里面含有各种重金属、碳末等,其实什么效果也没有,其中的残留毒性慢慢的杀死了服用的人。
古代许多帝王贵族以及巫医道士们,都是让这些所谓“仙丹”“引领”着提前见神仙去了。
尽管丹药没啥用,但无心插柳发现了火药的威力。
炼丹的美好传说起源于火灾。
有一个很有名的神仙叫太上老君,大概就是在炼丹中脱颖而出的。
现代一些吉祥语,诸如“紫气东来”、“紫气蒸腾”的来源大概就是炼丹的景象吧。
《太平广记》中有一个记述:隋朝末年,有一个叫杜春子住在一位炼丹老人家,半夜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紫烟穿屋上”。
古代炼丹着火的事情常有发生,《真元妙道要略》中的炼丹书也提到用硫磺、硝石、雄黄与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情,火直冲屋顶,烧了房子,还伤了人脸和手。书中告诫炼丹者要注意这种事故发生。
可见,中国的对火药的认识是从唐代开始的,人们把硫磺、硝、碳三种物质构成的物质,称为“着火的药”,就是“火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火药与炸药还是有区别的,只是燃烧猛烈,而非爆炸,而且是作为“药”存在。
火药什么时候开始用于军事?
炼丹术士们终于发现把硝石、硫磺、碳末混合会发生剧烈燃烧这个道理,这些配方从炼丹术士们那里流传到民间和一些军事家手里,渐渐就开始用于打仗。
现代人知道,这种黑火药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KNO3)、硫磺、碳末。但古代人没有化学知识,只知道用硝、硫磺、碳末可以制成火药。
在一些农村老宅阴湿的砖墙角落,可以看到长出一些白毛状物质,就是硝的结晶体。
人们把用硝石、硫磺、碳末制成的火药,扎在箭杆上,点燃引线射出去,可以烧伤敌人或烧毁设施;后来又把火药、毒药等包扎在一起,用桐油或沥青等做成毒球,点着以后射向敌人,成为当时威力很大的武器。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火药记载是在北宋曾公亮编著的《武经总要》里,里面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摘录一种:
蒺藜火球及其火药法火炮火药法:晋州硫磺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旋旋和匀,以纸五重裹衣,以麻缚定,更别熔松脂敷之,以炮放。
这部书编著于1040~1041年。
没有科学理论支撑,中国的火药技术发展较慢,被西方超越。
《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袁可立)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给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
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年号,只使用了七年,即1621年到1627年,这个时候,中国的火药已经滞后于西方了。
中国古代的炼丹主要追求长生不老,意外的催生了火药。
而西方炼金术主要通过各种化学配比,企图把低价值的东西转变成黄金等高价值的东西,因而催生了化学。
中国的炼丹术与西方古代炼金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对科学理论的追求上,西方胜出。
由于没有物理化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火药研究一直未进入科学轨道,只凭着感性认知在摸索,进步缓慢,很快被西方超越,现代意义上的枪炮都来自西方。
据一些资料分析,火药是阿拉伯人于13世纪传入欧洲,一开始就起点较高,发展较快。
欧洲人很快发明了粒状火药和火帽等,使黑火药取代了冷兵器,推动陆地战争、攻城战术、海军舰艇发展,发生革命性变化。
现代炸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下半页,起源于欧洲。
1771年,英国人P·沃尔夫发明了苦味酸,他用浓硫酸、浓硝酸处理苯酚,获得一种黄色固体。
但一开始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炸药,而是当做染料使用。一直到100年后,人们在开启一只装满苦味酸的铁桶,由于放久锈蚀了打不开,用铁锤砸时发生了猛烈爆炸,炸死炸伤了很多人,才发现这是一种威力强大的炸药。
这本来是一个悲剧,但敏感的军方得悉后欣喜若狂。研究发现这种炸药的爆炸威力比黑火药强大100倍,军方把它用于装填炮弹,所向披靡。从此苦味酸结束了它染料的历史,而成为专门的炸药。
这种炸药反应式为:2C6H3N3O7→3H2O↑+3N2↑+11CO↑+C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了雷汞,这是一种起爆药,主要用于配置火帽击发装置和针刺装置,以及做成爆破起爆用的雷管。雷汞的问世,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方便了炸药使用。
从此,炸药再也不用依靠点火燃烧,起爆装置与炸药的结合越来越成熟精致。
西方枪炮从此发展迅速。而这个时候,中国除了一些依靠引信点火的圆球弹丸大炮和散弹枪,打仗还主要依靠冷兵器。
而西方炸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越来越趋于成熟。
1838年,T·J·佩卢兹率先发现棉花浸泡硝酸后可发生爆炸;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发明出硝化纤维;1860年普鲁士军队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A·索布雷发明了硝化甘油,这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剧烈爆发,因此危险很大。
1859年,瑞典化学家A·B·诺贝尔及其父亲、弟弟一起研究出“热温法”,降低了硝化甘油的易爆性能,使之能够相对安全批量生产。
后来,诺贝尔又发现了硝化甘油与硅土混合更安全且威力不减,再后来又用木浆代替硅土制成了达纳炸药,1872年,他又制出了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863年,德国化学家J·威尔勃兰德发明了梯恩梯炸药(TNT),这是如今最负盛名的炸药了。这种炸药十分安全,被子弹击穿也不会爆炸,必须要特制的雷管引爆,成为二战最重要的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王。
1884年法国化学家P·维埃利发明了无烟火药,这种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极少烟雾,能够使发射的弹丸射程、弹道更平直,大大提升了射击精度,由此诞生了很多新式武器,如马克沁重机枪等。
1887年诺贝尔也制成了无烟火药,而且还还制成更加安全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被誉为“现代炸药之父”。
诺贝尔的另一项更大的贡献是设立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自己毕生发明和办企业积累的财富920万美元,设立了诺贝尔奖基金,极大促进了世界科学的进步。
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了黑索今炸药,被称为威力最强大的“旋风炸药”,一度取代TNT成为“炸药之王”。
1887年,诺贝尔用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 “特种达纳炸药”,又称 “特强黄色火药”。诺贝尔的众多发明,使他无愧于 “现代炸药之父”的赞誉。
后来还有C4塑胶炸药,简称C4。这种炸药并不是一种新成分炸药,而是用已有炸药制成的一种塑胶剂,由爆炸物(一般用RDX即旋风炸药)、可塑剂等组成。
因此这种炸药没有特定的发明人,最早产于捷克,后来美国也生产。
塑胶炸药顾名思义,就像一块口香糖或一团塑胶,可塑性强,且稳定性好,即便被子弹打穿也不会爆炸,需要雷管才能引爆。
这种炸药能够轻易躲过X光检查,所以深受恐怖分子青睐。因此各国都控制很严,主要用于军队,民间难以得到。
这就是炸药的发现发展史。
炸药其实并不是蕴含的能量有多大,而是其燃烧反应速度非常快,能量的释放比普通物质快很多,就会在瞬时产生巨大的膨胀和冲击力,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或者利用这种爆炸力,可以推动物体高速移动,这才是炸药起到作用的地方。
这个问题不属于本问题回答范畴,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