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再造碧水蓝天 邀请,回答这种问题,很容易招致地域攻击,譬如陕西人会认为长安才是中华第一古都,某地方人则认为自己是宇宙第一大都市,比殷、镐京、长安、洛阳都要早。其实大家如果理智一点,就会明白所谓“中华第一古都”,并不是指中华最早的都城,而是指其认可度而言。
夏商咱且不论,就从比较成熟的周朝说起,大家看历史书,那上头说西周的首都是镐京。其实历史书也不靠谱,真正的西周都城是丰和镐两座都城,而且这两座城彼此距离很近,据说一桥相通,也就是说,这两个城市其实是双子类型的城市,好比是后世的襄樊、京津。
那么丰、镐是何时建立起来的呢?史书在这一点上写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周文王建丰,周武王建镐,而且这两座城市,都是在周君临天下之前所营建——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譬如说大清(后金)国入关之前,都城是赫图阿拉,进关之后才是北京,那么你说清朝的都城究竟是哪一个呢?自然你们会回答北京。不光是清这样,几乎所有朝代都是如此,就拿南宋来说,难道他认临安为首都吗?不是的,临安只是行在,汴梁才是首都。
大家接受了这一点,司马就往下说。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真正地君临天下了,那么他认为周的首都应该是哪个呢?是历史教科书上说的镐京吗?不是的。
周武王的首都,是在“中国”——也就是当时的中原(狭义)地区,具体而言,就是当下的洛阳周边地区——为什么是这里呢?周武王有两个理由,第一这里是天下正中,第二这里曾经是夏朝的统治中心,称作“有夏之居”,而周人就是夏人的后裔(与商人是两大种族的差异)。
当然,周武王没能完成这个夙愿就死了,所以完成这个愿望的人是周公,他在洛水的北边,按照丰、镐的建置,也建造了两座城,一座叫做王城(周天子的皇宫),另一座在东面,叫做成周,是宗庙所在,也是大批殷商后裔集聚的地方。当然,说大批殷商后裔存在,并不是说这里的主要居民就是殷人,实际上,周人还是这两座城的主要居住者。
而王城和成周,合起来也有一个名字,那便是洛邑,也就是后来的洛阳。所以讲到这里,大家其实都该明白了,周朝真正的天下之都,是在这里,而不是原来作为方国都城的丰与镐。
当然周人的理念上如此,实际上周天子住的更多的地方,还是镐京。真正过去,得到东周。但无论是西周还是东周,他们都认可洛邑是国都,镐京更多以“京”来称呼,当然眼下这两个意思都差不多了。因而准确地说,周王朝的京都,是“镐—洛”组合。
此后汉朝也面临这个问题,究竟是洛阳还是长安更适合定为都城,刘邦原本更看中洛阳,但考虑到地理形胜的好处,最终还是选择了长安。然洛阳始终是汉朝的备选首都,果然到了东汉时期便正式以洛阳为都了。
从东汉开始,曹魏、晋、北魏都继续以洛阳为都城,而到了隋朝,又重建了长安城(其实当时叫做大兴城),隋炀帝一上台,便迁到洛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长安和洛阳正式成为了一种双都城的组合配置。从隋炀帝一直到唐朝,皇帝都会一段时间住在长安,一段时间住在洛阳,很大程度上,洛阳的时候还会更多一点。武则天便是如此。
而在唐亡之后,长安衰落,五代的前三个后梁、后唐、后晋都定都洛阳,直至后汉开始搬家到河运更为便利的开封府,洛阳到此也开始了衰落之路(某种意义而言,长安、洛阳的衰落,也标志着古典汉人王朝的终结,此后的宋、元、明、清,便与此前的王朝大不相同)。
所以司马认为,将“长安—洛阳”一起认定为古典汉人王朝的标准古都模式,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