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志愿军战士手里的枪就是50式冲锋枪,它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研制的“波波沙41”型(PPSh)冲锋枪基础上仿制的。
我军第一代冲锋枪是50式冲锋枪,它们是在苏联的波波莎41(PPSh)基础上仿制而成,这款冲锋枪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验,性能稳定、火力持续性强、工艺简单,是当时苏联红军的形象代表和基本武器之一,再与德军MP38/40冲锋枪对抗当中屡占上风,从斯大林格勒一直打到了柏林!
建国初期为了解决部队枪械型号繁杂的需要引进了“波波莎41”冲锋枪,从1950年开始起仿制了,在1951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使用,并且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在与美军的“汤姆森冲锋枪”和M3冲锋枪的对抗中,由于使用71发弹鼓供弹火力持续性好的特点,经常将美军冲锋枪手压制,
“50式冲锋枪”使用托卡列夫7.62×25㎜手枪弹在50米内穿透力较强,在与美军侦察分队的遭遇战中多次击穿美军防弹背心…所以,美军惊恐的称:对面的人手里都拿着“小机关枪”! 图片上是美军第一代尼龙防弹背心重3.2公斤,由12层“杜邦尼龙”制成,确实有一定的防弹能力,但在30~50米交战距离内经常被“托卡列夫尖头弹”击穿。
“上甘岭战役”当中志愿军使用71发弹鼓的“50式”冲锋枪。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全军开始统一轻武器制式,根据我国当时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战争中的使用情况,认为“50式”体积较大、装上71发弹鼓后整枪4.34公斤是很重的!对于我军战士的体能来说太重了并不利于徒步作战,还有就是木质握把是根据苏联人的手掌大小设计的,很厚!不适合我军战士,握住之后一会时间就会感到疲劳。
由于“50式”的这些缺点,我国开始仿制由“波波莎41”简化版的“波波斯43”冲锋枪,1954年仿制成功后定名为54式冲锋枪,54冲锋枪也将木质枪托改成钢丝折叠枪托,将枪托式握把改成了单独的小握把,握持感舒适,将弹鼓71发供弹改为35发弹匣供弹,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枪械加工的工时和枪的总体重量(整枪含实弹匣重3.93公斤)。
图片上的美军不知从哪搞到的PPSh–41,在枪上加装了:广角衍射型光学瞄准镜、皮卡蒂尼导轨、小前握把、激光战术指示灯...这些零碎加起来比枪贵了许多。
PPS–43也被魔改成了这个样子。50冲锋枪虽然性能卓越,但它毕竟是近战装备,使用7.62×25毫米手枪子弹在150米外威力严重下降!不符合部队枪械要在400米外消灭敌人的要求,即便是改进轻量化的54式冲锋枪也没有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它们在一线野战部队服役的时间都不长,50式冲锋枪生产了3.8万支就停产了。
根据部队作战的需要我军开始引进/仿制56式系列: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所发射7.62×39毫米中间威力弹不论是射程和威力都大于7.62×25毫米手枪...56式系列也成为我军第一代枪族,而50/54式冲锋枪则退出一线部队,交由公安部队、基干民兵预备役使用。
雷锋同志左边这张照片中的配枪是50式冲锋枪、右边这张是54式。总得来说,50式冲锋枪(包括54式)是最早装备到我军的冲锋枪,它的仿制成功结束我国“万国牌”轻武器的历史,也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枪械的先河,并且为保家卫国作战!虽然它因为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在我军装备的时间很短,但也在我军枪械发展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