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跑缅甸,是中国近一两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但几乎都是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的历史。

走西口,基本为山西、陕西一带,遇到灾年时,到内蒙古河套平原、包头一带谋生的经历。闯关东,多为山东人到东北开荒种地开矿的经历。下南洋,则是福建、广东、浙江等地沿海渔民群众,乘船走海路到东南亚国家谋生的经历。距缅甸,则是云南滇西滇南一带的各族人民,以跑马帮的形式,到缅甸、老挝等国经商谋生的经历。

当然,下南洋还附带有跨美洲的经历,就是160年前,广东、福建等地沿海人民,到美洲、主要是到美国,大量劳工参加修建美国跨洋铁路的事。

不管是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还是跑缅甸,第一代移民都是极为艰难的,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以中国人民的勤劳、坚韧,都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还有很多人在当地都很有建树。

最佳贡献者
2

灾情严重的年代,为了生存,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几亩地,关东平原,沃野千里,地广人稀,矿藏丰富,闯关东者垦荒开拓,勤劳致富。我家祖上居山东招远县,应该是个产金子的地方,祖辈闯关东停留在辽宁本溪金坑附近的山沟里,也是产金子的地方。

3

本人是山东人闯关东第三代人,听爷爷在世时说,就是为谋生。爷爷奶奶都分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中(六三年、六六年)去逝。现在自己都成老年人啦!

4

先父和舅舅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关东的,都是到哈尔滨学的木工手艺,七十年代退休。当时老家这边经济不如东北发达,闯关东的人很多,先父和舅舅都是投奔老乡去的。先在私人开的厂子学徒、打工,解放后公私合营,成了国营职工。当时的东北就像改革开放后的广东,经济发展较快,全国到广东打工的人很多。那时也是这样,东北工作好找,钱容易赚,所以人们纷纷闯关东。

5

清朝末年,山东的遭遇天灾,老百姓走投无路只能离乡背井到土地富饶的东北讨生活。

6

没有土地的农民不会生意,关东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吸引着,极度贫困决定了农民要挺而走险,因为没有投靠,没有接应,没有目的地,没有固定目标谓之闯关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