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毙鹰事件”,远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毙鹰”是康熙朝晚年的事,在雍正王朝初年,再次被提起,闹得沸沸扬扬。历史上真实的“毙鹰
“毙鹰”是康熙朝晚年的事,在雍正王朝初年,再次被提起,闹得沸沸扬扬。
历史上真实的“毙鹰事件”,是不是比电视剧《雍正王朝》更精彩,这并不好说。
但在豹眼看来,“毙鹰”一事,的确存在。
八阿哥是否谋反,豹眼不敢确定,但”毙鹰事件“绝对是冤假错案。不仅仅康熙利用此事打压八阿哥胤禩,而且雍正也利用此事再次陷害八阿哥,八阿哥就是彻头彻尾的冤大头。
01
“毙鹰事件”的真相。
《清圣祖实录》是比较忠实反映康熙日常起居的历史文献,要想了解这一事件的真相,还是需要看一下它是如何记述这一事件的。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上巡幸塞外。命皇十子多罗敦郡王允珴、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祹、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十七子允礼、随驾。
康熙巡行塞外,让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皇十七子随驾。
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并没有随驾,皇八子胤禩应该随驾,因有事请假。
谕诸皇子允禩因伊母二周年往祭。事毕、理应趋赴行在。乃允禩于朕驻跸遥亭(十一月二十二日驻跸在遥亭)之次日。以将毙鹰二架、遣太监一名、亲随人一名、来请朕安。言伊在汤泉等候回京。
在《实录》中记载的是,康熙把皇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胤禩因为他母亲去世二周年,前往祭祀。事情结束后,他应该前来陪驾。但他却没有前来,却派遣太监一名、亲随一名来请安。而且送来两只死鹰,说他在汤泉等候回京。
这是康熙对随驾的皇子们说的,当时雍正、八阿哥都不在现场。
从这个记载来看,豹眼认为,当时胤禩送给康熙两只海东青老鹰一事,应该不会有假。
至于胤禩为何送两只老鹰不得而知,或许是草原民族崇尚老鹰,海东青又是名鹰吧。
这不去管它,但两个老鹰是如何死的,这事问题就严重了。
依照常理,八阿哥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把两只死掉的老鹰献给父皇。再愚蠢的人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来,何况是八阿哥。
究竟是护送的太监没有照料好,还是被人做了手脚,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康熙没有成见的话,他就不会相信是八阿哥故意诅咒他。
02
康熙借题发挥,打压八阿哥一党派的势力。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就立年仅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但后来出现了九子夺嫡的事情,太子两立两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再次被废之后,三阿哥退出竞争,九阿哥、十阿哥依附八阿哥支持十四阿哥,只有十三阿哥支持四阿哥雍正,最终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
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康熙近臣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有人认为是雍正篡改了康熙遗嘱,但豹眼并不这么认为。
康熙还是嘱意四阿哥的,八阿哥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康熙并不喜欢他。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在第一次废掉太子之后,对废太子胤礽多有询顾,言谈中不时流露出想重新复立之意。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下诏满汉文武大臣,商议再立太子。没想到事出意外,朝中重臣联名保举八阿哥胤禩为储君。这令康熙很不满意,对胤禩也有了成见。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复立已废太子胤礽为太子。
康熙五十年(1711年),胤禩之母良妃去世。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在这之后,就发生了“毙鹰”之事。但这事在《清圣祖实录》与《雍正上谕》的记载中,时间并不一致,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因为胤禩懒惰不行走,停了胤禩及属官俸银、俸米。
胤禩于次年大病一场,之后稍愈,康熙命将其所停俸银照前支付,父子关系转好。
从康熙对待八阿哥的态度来看,前期对他还是相当不错。但在太子被废之后,九子夺嫡开始,就不那么欣赏了,甚至对于重臣们的保举还非常反感。
康熙利用“毙鹰”一事,打压八阿哥的情况或许是存在的,借题发挥一下是完全可能的。
但此事也就仅限于此,但绝不可能像《雍正上谕》所记载的那样。
03
雍正再次炒作“毙鹰事件”,借机除掉八阿哥的势力。
据《雍正汉文谕旨汇编》记载:
【雍正四年二月初五日,允祉、允祺、允佑、奏称:臣等窃见马齐、鄂伦岱二人,参奏允禩等备极不孝不义,以致皇考愤怒,潜结党与,扰乱国家等事,其折内尚多未尽之处,系皇考面谕臣兄弟等之谕旨,马齐、鄂伦岱等何由得闻,谨将臣等所奉皇考谕旨逐一恭录,缮折具奏。】
雍正四年(1726年),允祉、允祺、允佑上奏折说:听说马齐、鄂伦岱曾经参奏允禩不孝不义,以致皇考(康熙)愤怒。皇考面谕之事,他们怎么会清楚呢?所以我们就把皇考面谕的旨意一一抄录下来,一并上奏。
而且在奏折中记载了胤禩送死鹰一事,康熙怒骂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这话可就严重了,说胤禩是打扫卫生的贱妇所生,从小就阴险奸诈。
且不说康熙为人的素质如何,在诸皇子面前,说儿子这样的话,不像宽厚的父亲。
就算是康熙再不喜欢胤禩,也没必要如此说吧。何况其母已经去世,再如此羞辱太不仁道。就算康熙要打压胤禩,也没必要如此下作。
对照《清圣祖实录》,并没有这个记载,而且康熙当时是”面谕“,并没有奏折,也没有在奏折上朱批。更何况当时这三人都没有随驾去塞外,这就不得不令人生疑。
有说法是,为了借“毙鹰事件”打击八阿哥,雍正篡改了《清圣祖实录》。
豹眼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还是那句话,胤禩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如此戏耍他的父皇。
从之后胤禩大病一场来看,其原因恐怕是康熙对胤禩彻底失望,令胤禩压力很大。由此推测,当时康熙得到两只死鹰,非常愤怒恐怕是真的,借题发挥并非不可能。但是不是骂他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没有记载,就不好妄加猜测。
但既然雍正把这事再次抖搂出来,找一些不相干的人,添油加醋,大做文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完全可能的。
看一下雍正对于胤禩的评价吧:
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险诈,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
雍正肯定胤禩的能力、才干是无人能比的,但心术不正、险恶奸诈也是无人能比的。
胤禩是不是如此,并不好说,但从“毙鹰”之事,可以看出是雍正有意栽赃,而且利用康熙的不高兴,大做文章,其意图就是除掉胤禩。
结合雍正给八阿哥罗织的四十款大罪之一的受制于妻罪,就可见一斑。此罪唯一根据就是秦道然供称,他听何焯家人说过,八福晋在八阿哥与外人交谈时,在室外大笑。
胤禩具备如此的才干,图谋太子之位,进而图谋帝位并非不可能,但他既然有此心的话,还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码?再傻的人也不至于如此吧。
但这不说胤禩就没有谋反之心,也不是说雍正为了帝位稳固不该除掉胤禩。
就事论事,“毙鹰”之事,绝不是胤禩有意而为之。
这不是胤禩为了帝位,韬光养晦之计,更不是苦肉计,否则就真成了作死计。作为政治对手,不犯错误更加可怕。
《雍正王朝》里面的“死鹰事件”发生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后,通过重新举荐太子人选,康熙知道了八爷党在朝中的实力是多么的强大,也知道了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是八阿哥一党伪造调兵手谕造成的。接下来康熙准备分化八爷党的实力。
在八爷党里面,实力最强大的是十四阿哥,康熙决定任命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去西藏平定阿布拉罕的叛乱。在十四阿哥出征时,康熙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去给他送行,再联系到前面康熙被十四阿哥气倒,反而提升他的亲生母亲为德妃,这两中情形结合到一起,让十四阿哥有了争夺太子之位的底气。从此,他与八阿哥逐渐分道扬镳。
在十四阿哥出征之前,四阿哥胤禛请求康熙让年羹尧出任四川总督,负责给十四阿哥运送粮草,必要时方便卡住他的脖子。而八阿哥则安排了三个人到十四阿哥帐下效力,他们是塔宁、鄂伦岱和雅布奇。其中塔宁是和十四阿哥争军功的,鄂伦岱负责监视十四阿哥,而雅布齐负责监视鄂伦岱。
十四阿哥决定摆脱八阿哥的控制,他成功策反了鄂伦岱。方法非常简单,伪造一封八阿哥写给雅布齐的密信,并且告诉鄂伦岱:不是自己不想提拔你,而是背后有人使绊子,不信你看,这是八阿哥写给雅布齐的密信,被我截获了。密信的内容如下:
雅:前日信札已收。鄂伦岱收年羹尧三万两黄金已查实。此人吾素知之,轻狂自大,胸无定见。汝可奏请十四阿哥调其入塔宁麾下,以便随时处置。密勿云。
信的末尾没有署名,但是鄂伦岱和八阿哥太熟悉了,一看就知道,这是八阿哥的笔迹。
就这样,鄂伦岱被成功策反,被十四阿哥派往京城,打探康熙身体状况,同时在千叟宴上向康熙献上自己惊心准备的礼物——陨石,上面天然形成四个颜体大字:百合长运。此等祥瑞,康熙看到一定非常高兴。
鄂伦岱带礼物策马回京,还没到京城,雅布齐的密信早就传到了八阿哥那里,八阿哥知道,鄂伦岱叛变了。
鄂伦岱原本是八阿哥的门人,进了京城自然要拜见自己的主子。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打发鄂伦岱出去用膳,偷偷从底部打开了盛陨石的箱子,把陨石换成了一只死鹰。
康熙六十年三月十八日,六十八岁的康熙原本打算找十几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进宫聊聊家常。没想到御令传下去,礼部竟然办成了大事。康熙遂决定,京城七十岁以上老人进入体仁殿与自己共同庆祝自己的生日,地方上的老人由各地司牧代为接待。
在“千叟宴”上,众阿哥都献上了自己惊心准备的礼物为康熙祝寿。大阿哥被圈禁,二阿哥胤礽被废太子之位,领头的就剩下三阿哥胤祉,他献上的礼物是古今图集。
四阿哥胤禛献上的礼物是自己诵读了一万遍的《金刚经》,同时还替仍在圈禁之中的十三阿哥胤祥献上了用血写成的《孝经》,这让康熙非常感动。正是此时,康熙决定释放十三阿哥,在他临死之前,把金牌令箭的位置告诉了自己的贴身侍卫张五哥,打算让张五哥放十三阿哥出来,辅佐胤禛继位。
那康熙为何选中了张五哥?因为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去江南赈灾筹款的时候,在扬州救了张五哥一命,并把它带进宫中,做了康熙的侍卫。而张五哥的妹妹阿兰则嫁给了十三阿哥,在十三阿哥被圈禁的十年中,寸步不离,一直照顾十三阿哥。
轮到十四阿哥进献礼物了,由鄂伦岱呈送,康熙听鄂伦岱说盒子里是一块写有“寿”字的天然陨石,兴致颇高,急忙命令太监打开。谁知,打开一看,是一只死鹰!
康熙顿时被气昏过去。那是谁把陨石调换成了死鹰?醒来之后,康熙说道:“天知道,地知道,朕也知道,不要乱,朕要静,要静!”
康熙心中明白十四阿哥不可能送一只死鹰诅咒自己,他也知道,这必定是八阿哥他们所为。那他为什么不彻查此事?
还是邬思道分析的透彻:假如康熙查办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必然要清君侧,领兵前来,到时候,八阿哥肯定被杀,但是四阿哥也不能幸免。
那十四阿哥当皇帝不行吗?针对皇位继承这一问题上,康熙临终前在畅春园单独召见四阿哥时说道:八阿哥处处学朕,但又处处不像,只知道笼络人心。十四阿哥心胸狭隘,带兵尚需谨慎,治国必然坏事。十三阿哥侠义为怀,嫉恶如仇,人好未必适合治国。唯有胤禛能够以大局为重,守原则而知进退,必能刷新吏治,中兴社稷。
假如康熙查办八阿哥,事情败露,难免狗急跳墙,自己想要善终都难。
所以说,“死鹰事件”之后,康熙开始秘密布局,为胤禛继位铺路。
他先是罢免了马齐、张廷玉的职务,又把八阿哥和四阿哥停职留薪,造成要传位给十四阿哥的假象。
接着秘密召见九门提督隆科多,拉拢他保护胤禛登基。
以上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剧情。那真实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样的呢?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毙鹰事件”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两年后,八爷党遭到清洗,八阿哥胤禩被圈禁,不久死亡。
在《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老师为了突出九王夺嫡的惨烈,让八阿哥胤禩多活了十几年,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亲自送走了乔引娣之后,八阿哥才死亡。
据《清圣祖实录》里面记载,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到热河巡视,原本八阿哥要陪同,恰逢八阿哥生母良妃三周年忌日,八阿哥没有提前和康熙请假,就去给母亲祭祀,还让太监传话,等到自己祭祀完成,在汤泉等着康熙。为了表示歉意,八阿哥派人给康熙送去了两只神鹰海东青。谁知,当海东青送到康熙那里的时候,却奄奄一息。
康熙大怒,召集他的儿子们,当面训斥八阿哥为“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曾派人杀害太子胤礽,既然敢杀太子,未必不敢杀朕,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此后,康熙处罚了属于八爷党的上书房大臣马齐和自己的舅舅兼岳父佟国维。接着清洗了八爷党。
康熙为何如此看中这两只死鹰呢?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鹰。
在《本草纲目.禽部》中如此记载海东青:“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体型优美,翼展两米,猛喙利爪,善于以小博大,能够捕杀五倍于己的天鹅,以其脑浆为食。
海东青的特点符合女真人勇猛、以少胜多的特点,深受女真族喜爱,把它做为他们民族的图腾。
女真的历史要追溯到3000年前的肃慎族。女真人的第一次崛起是在辽国时期,首领是完颜阿骨打。而海东青又救过阿骨打的命。
阿骨打的母亲在临盆之前受到辽兵追杀,父亲赫里钵掩护她母子退到乌拉山下,被辽兵围困。正在这时飞来了一只白爪玉嘴的大鹰,这只海东青的叫声唤醒了山神阿古,阿古放水冲走了辽兵。从此女真奉白雕为神物。
阿骨打正是凭借海东青这种不畏强敌的精神,顽强的与辽国对抗,最终灭掉了辽国建立金国,实现了女真族第一次崛起。
所以说,海东青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而“海东青事件”对康熙的打击是巨大的。
《雍正王朝》的剧情:康熙执政六十年时举行千叟宴,在宴会上颚伦岱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这是坐镇西北战场,又是圣心眷顾的十四阿哥胤禵千里送来的一颗天外陨石,上面清楚可见一个“寿”字。
这礼物在康熙六十八岁大寿,又是普天同庆的千叟宴上出现,自然是意义特殊,满堂瞩目,也得到了康熙亲自下去迎接的殊荣。可是盒子一打开,里面却没有什么“神石”,而是两只死去的鹰,把康熙气得半死,差点在宴会闹出一场血案。
这就是有历史原型的“死鹰事件”,也称为“毙鹰事件”,和电视剧不同的是,“毙鹰事件”发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当时康熙正在热河巡视,本该随驾从行的八阿哥胤禩因为是母亲卫氏去世两周年的祭日而没有一起去,就派了太监送了两只海东青鹰去献给父亲,并表示自己会在回驾途中迎驾,然后一起回京。结果当鹰送到了康熙手上时却已经是奄奄一息,也气得康熙大骂胤禩,连带他母亲也骂了,还说出了“父子之情,恩断义绝”的狠话。
我个人相信,胤禩是不可能会送死鹰给康熙的,因为没这必要,电视剧里胤禩故意把陨石换成死鹰一事,最主要的是趁着康熙身体不好的时候,火上加油刺激一把康熙,最好把他气死,自己趁乱夺权,再不济把他气倒,自己也可以加快夺权的步伐。
而正史上,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时候,康熙皇帝的身子骨还很硬朗,胤禩也不是傻子,不可能会在康熙无病无恙的时候,用这样的蠢招来达到气倒康熙,自己夺权的目的,所以胤禩是不会故意送死鹰的。
目前关于这桩悬案的说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鹰被换了,一个是鹰是正常死亡,有可能是保护措施没做好导致的。当然第一个说法很难自圆其说,像换死鹰给皇帝这样的大事,稍不留意就是灭门大祸。
虽然胤禩是让太监送去,接手送给康熙的也是太监,可太监也不是就不怕死。要是康熙彻查起来的话,碰过鹰的人无一幸免,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接手的人都会仔细查看鹰的状况,确保无误后再献给皇帝,不可能会发生“接手时是好的,送到康熙手上就是死的”这样的情况。
在当时要想买通一连串接手人,让他们一起合谋冤枉胤禩也不太现实,谁敢保证康熙就不会查,直接就把矛头指向胤禩呢?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接手人泄了底,那幕后主使也得被揪出来,这事风险太大,所得利益又太少(此时太子被废,八阿哥胤禩夺嫡无望,康熙看重的是十四阿哥胤禵,黑手的目标应该是胤禵,而不是失去圣心的胤禩),所以死鹰也不太可能是被人换了。
至于第二种说法也让人很难满意,当时虽然十一月的寒冷季节,可海东青本身就是出生于严寒的辽东,而要进献给皇帝的海东青,那保护措施自然也得是最高等级,加上太监、官员的重重把关、照顾。海东青因为保护措施不好而死去的结论虽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从上面我们知道:海东青在运输途中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是它们在送到康熙手上确实是快断气了。对于这种情况,唯一解释就是:这“毙鹰事件”是康熙亲自谋划的,因为在当时只有他一人有机会和动机做手脚。
先说机会,康熙是皇帝,他有无数个机会可以把鹰弄死,或者是死鹰换活鹰,甚至鹰可能本来就是活泼乱跳,可康熙就故意把它说成死的。反正谁也不敢质疑皇帝的话,皇帝说是死的,那它就是活着也是死的。
以康熙当时如此恼怒的程度来看,不说兴起大狱吧,至少彻查此事也是必要的,可康熙就是没查这案子,只是把胤禩骂了一顿,停了他的俸禄和粮米而已。原因就是:这案子是康熙犯的,所以他才不会去查。
再说动机,康熙五十一年(毙鹰事件前两年)刚发生了康熙二废太子的事件,此事件中还包含着一件大案:康熙五十年的“托合齐会饮案”,托合齐是康熙大舅子、十二阿哥胤裪的舅舅,康熙四十一年出任九门提督(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这个职位对清朝政权的重要性)。
康熙五十年,二废太子之前不久,康熙收到消息:刑部尚书齐世武、九门提督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在家中宴会,期间讨论了储位问题,似有图谋不轨的迹象。康熙听后大怒,下令捉捕宴会众人,还派了数位皇子去查抄他们的府邸,搜罗罪证。之后二废胤礽,圈禁于府里,当事人托合齐在狱中死去,被康熙皇帝开棺戮尸、挫骨扬灰,不许任何人收葬,康熙皇帝对宗室如此狠毒,这是唯一一次。
太子被废后,储君之位空虚,对于已经习惯了有五十年太子存在的朝廷来说实在是不适应,官员们纷纷上表再立太子,以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群臣的立场来看,他们第二次推荐的人选无疑还是那位声名远扬的八阿哥胤禩。这就是康熙陷害胤禩的动机。
胤禩在一废太子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统治,那时候的康熙还能靠着再立太子来打压胤禩,可二废太子后,胤礽已经不可能再被康熙复立,而立其他人则群臣不服,不立群臣又总是打骚扰电话,让康熙烦不胜烦。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安个罪名(毕竟皇帝也不可能毫无理由地就把皇子给办了),把群臣拥戴的那个人给一巴掌打倒,打得他在地上起不来,这样的话,既可以不立太子,又免得群臣老是骚扰,胤禩就这样栽在自己老父亲的手上,再也翻不了身。
康熙是皇帝,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涉及到权柄的时候,别说大舅子,就算是亲生儿子都不能留手,可康熙又是一个老父亲,“毙鹰事件”这场无妄之灾不久后胤禩就得了重病,病好后康熙就把之前停了胤禩的银粮还给了他,也让他开始负责一些政事。不过对于群臣依旧上表立胤禩为太子的建议,康熙还是一律驳斥,原因嘛,自然还是那场康熙一手策划的“毙鹰事件”了。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毙鹰事件”是这样的,恰逢康熙生日,八阿哥胤禩将十四阿哥送给康熙的生日礼物稀世珍宝调包换成两只死鹰,目的就是希望将年事已高的康熙气死,或者让他怪罪十四阿哥,从而消除一个夺嫡人选。
可以说电视剧中的“毙鹰事件”情节简单,意思明了,但是真实历史上的“毙鹰事件”却要扑朔迷离的多,不信我给你分析一下。
原本康熙登基后不久就把自己的二儿子胤礽立为太子,可是这个太子有些过于骄纵,总做错事,让康熙极为不满意,后来无奈只能将其废除。
在康熙废除太子之后,他的其余几个儿子就开始加入夺嫡队伍,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老八胤禩,在刚废除太子之后,就有道士张明德声称老八有帝王之相,还有很多朝中党羽都向康熙推荐把老八立为太子。
这个时候康熙没有着急,而是想考察一下老八,他虽然没有将老八立为太子,但是给了老八重要职位,让他能够尽情展示自己才华。可是老八并没有意会康熙的心意,任由道士肆意宣传自己有帝王之相的言论。
要知道这可是皇家大忌,皇帝最不喜欢的就是有人说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有帝王之相,那不是摆明想要夺权篡位么?康熙盛怒之下将道士处予凌迟极刑。
因为此事,老八逐渐遭到康熙的排挤,已经与夺嫡基本没有希望,但是老八在朝中的势力还是可以一决高下,所以他始终没有放弃夺嫡的希望。后来康熙觉得没有适合人选,复立胤礽为太子。
但是九子夺嫡形势严峻,胤礽的太子之位没做多久就第二次被康熙废除。这次废除之后,老二与太子之位算是绝缘 ,剩下其余兄弟争夺,老八的呼声继续高起来,甚至老八还写信试探康熙自己有没有机会成为太子,康熙对老八的夺嫡之心,已经十分清楚。
甚至康熙觉得,老八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对自己皇权产生影响,所以康熙为了保住自己皇权的至高性,开始清除老八的党羽,让他力量薄弱下来。
鉴于以上历史背景,在康熙五十三年,有一次老八因为没有陪父亲康熙去巡游,从而送礼赔罪,他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这可是鹰中之王,送给人中之王康熙最合适不过,足见老八还是很用心巴结康熙。
可是海东青送到康熙手里,康熙声称海东青已死,并且大发雷霆,臭骂老八一顿,并说“自此与胤禩父子之情,恩断义绝”,放出此等狠话,明显就是向天下宣布老八正式退出夺嫡队伍。
老八十分无奈,又无法也不敢核实海东青是否真的死亡,康熙骂过老八之后,此事也就就此作罢,没有彻查海东青死亡原因,这也是这个事件最大的迷惑之处。
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为何海东青会死亡?有人说海东青可能在送给皇帝的路途中被人调包,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一定可能性,从当时的情况而言,主要夺嫡人选就是老四还有老八、老十四,但是老十四远在西北,老四倒是默不出声,暗中行动,所以这件事情很可能就是老四雍正买通一系列人所为。
但是因为康熙本来就对老八有意见,老四的举动正中康熙下怀,所以康熙来个顺水推舟,将老八痛骂之后革职去爵,刚好减小老八夺权的威胁,此乃一举两得,康熙何乐而不为,干嘛还要继续彻查还老八清白呢?
而对于老四雍正而言,此时老八已经失宠,老十四远在西北,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自己对康熙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所以雍正这样做完全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从后来的最大受益者而言,明显就是雍正。
有人觉得是康熙自己故意说海东青是死亡的,想要借机收拾老八,这种可能虽然有,但是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康熙后期已经把老八的一些党羽进行处置,老八对自己的威胁已经很小,要是他想处置老八,随便找个借口就行,不需要用这种看起来就很不光彩的手段来收拾他。
再者说,海东青可是鹰中之王,生命力很顽强,不可能那么轻易死掉,大家都清楚,康熙自己就更明白了,他收到礼物想要将海东青弄死也绝对不是简单之事。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但是论人生谋略,也是帝王家最为出众,什么阴谋阳谋,只有你不敢想,没有他们想不出来的,因为在皇权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无所谓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毙鹰事件就是康熙末期“九子夺嫡”中的插曲,也可以说是九子夺嫡中的重头戏。本来在第二次废太子之后,八阿哥成为最具实力的争储对象,恰恰是这一次毙鹰事件,让康熙帝愤怒到要断绝父子关系,“八爷”由此失去夺储机会。正因为这个事件牵扯到夺嫡局面的扭转,所以也被影视剧加以渲染,让人看了好生过瘾,那么毙鹰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其实事情经过很简单,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电视剧里说这是康熙帝的生日,其实不然,康熙帝是农历五月份出生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日,这是电视剧有意烘托事件的重要性。电视剧里说几位阿哥为了给康熙帝祝寿,想尽了办法,三阿哥将古今图书编纂成功,博取了康熙的欢心;四阿哥别出心裁,抄了一遍金刚经,说是诵念了一万遍,然后送给康熙,寓意万寿无疆。然而十四阿哥向康熙上贡的“寿天石”,被八阿哥换成死鹰,此后便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雍正王朝》版本的毙鹰事件,主犯是八阿哥。
而历史上,这一天不是什么皇帝寿诞,而是康熙巡视热河的日子,但恰巧也是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的两周年祭日,死者为大嘛,所以不能陪同康熙帝。八阿哥又处在夺嫡阶段,当然不能一句话就敷衍了皇阿玛,所以在太监禀报缘由的同时期,让人跟着送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过去。并让太监带个话,说他祭奠完母亲后在汤泉处等皇阿玛一起回京。
但胤禩派人送去的两只海东青,到了康熙手中成了死鹰,康熙帝此时年迈,最受不了这种不吉利的行为。于是就大发雷霆,认为八阿哥故意诅咒他,骂八阿哥“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并宣称要断绝父子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海东青事件,海东青是一种产自东北的鹰隼,说是毙鹰事件也没错。八阿哥其实是这件事的受害者,这与《雍正王朝》里的主犯形象恰好相反,他定不会送两只死鹰给康熙,这里一定是有人陷害八阿哥,所以也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送鹰的过程中,参与者无非就是送信的太监和送鹰的仆人。仆人是八阿哥自己人,太监是奴才身份,这两人没有陷害八阿哥的可能。而就康熙帝过激的反应,以及所说的话来看,很有可能是康熙自导自演的闹剧。
“自此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允禩者。若果如此,朕唯有含笑而殁已耳。”——康熙
首先,康熙帝翻旧账,说八阿哥奸险无比,之前就谋划杀害太子,有杀太子的心,就有杀皇帝的心,这就是狼子野心!然后,康熙帝承认了复立太子就是为了压制八阿哥的野心,但八阿哥仍然不醒悟,继续结党私营,预谋奸邪之事,根本没有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最后,康熙帝点出主题,说“胤禩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也!”决定从此断绝父子关系,以免这个狼子野心的东西以后弑君篡位。
其实当年一废太子的时候,康熙就与众大臣讨论过太子人选,佟国维、马齐等人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康熙当时确实意外,所以在次日就自导自演一场戏,说梦见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帝“颜色殊不乐”,意思就是不能立胤禩,这种戏码还不是你说啥梦见的就是啥?很明显的表达了康熙帝的本意就是不想立八阿哥。上面说过康熙也承认了复立太子就是这些大臣保奏老八的无奈之举。其实康熙之所以打压老八,就是因为他的呼声太高,这对皇帝来说是最忌惮的地方。
毙鹰事件之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正式停了胤禩及属官的俸银俸米。胤禩在此之后大病一场,康熙依然不管不问,甚至认为八阿哥是博取同情。反而是胤禩病愈之后,康熙才恢复其俸银米,由此可见康熙帝软硬不吃,强势则打压、软弱则鄙视。但朝臣们对于八阿哥的欣赏依旧不减,大学士李光地,也发表过看法,认为所有皇子当中八阿哥是最贤能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害了八阿哥。到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诸臣上了请立皇太子的折子,康熙帝再度手书谕旨予以驳斥。这也就彻底终结了八阿哥的夺嫡梦,随后便转而扶持十四弟胤禵。
当然,除了康熙帝自身,受益者都是可怀疑的对象,比如四阿哥胤禛,毕竟他是笑到最后的赢家。且在当时,他的竞争对手就是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再如十四阿哥,他是这件事情的直接受益人,干掉八阿哥,他就能成为党派中的领袖人物,捅刀子的事情也不是不能干。这个毙鹰事件的背后主谋到底是谁,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谜案,你又认为会是谁呢?
高手过招,比试的往往不是谁的招式更高明,而是谁犯错更少。朝堂之上的皇子以及臣子,谁先失误,谁就提前出局,失误少才能笑到最后。康熙晚年,胤禩的一次失误就曾让其夺嫡之路变得前途无“亮”。
《雍正王朝》中,在康熙的万寿节上,发生过一次“毙鹰事件”。该事件由胤禩操作,他将胤禵送给康熙的天石调包成死鹰,目的是搅乱朝局,然后混水摸鱼,夺取皇位。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康熙稳住了局面,并未给胤禩可趁之机。
无独有偶,历史上也出现过一次“毙鹰事件”,而且当事人同样是胤禩,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但情节比《雍正王朝》更诡异,主谋是谁至今也是未解之谜。
康熙废胤礽后,曾公开议立太子,结果胤禩得到朝堂大多数人的拥护。对于胤禩,康熙深知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这个票选结果让康熙大感意外,与他默定的人选也不符,无奈之下只好出尔反尔。
事后,康熙对诸臣保举胤禩为太子之事耿耿于怀:“惟于兹事,忿恚殊甚,务必追其根源。”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来侍卫内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等人,当场追查举荐胤禩的“首倡之人”。经康熙一再追究,有人供出由领侍卫内大臣浑德先发言保举胤禩。康熙立即批示:
“朕知之矣!此事必舅舅佟国维、大学士马齐以当举胤禩喻于众,众乃畏惧伊等,依阿立耳——《清圣祖实录》”
又经追查责问,证实是由马齐暗中串联。于是,康熙将马齐交胤禩看押;马齐之兄李荣保按律枷责,由胤禩审问;其弟弟马武以及家族中其他在京任职人员均被罢官。此外,佟国维也受到康熙的严厉责斥。康熙此举,意在敲打胤禩,你不是和马齐关系好吗,那我让你亲自审问他。
胤禩虽然受到打击,但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争夺皇位的竞争力还在。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胤禩还陪同康熙出游好几次,但后来的“毙鹰事件”,却让他一蹶不振。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准备前往热河度假。这次巡游,正逢胤禩母亲良妃去世两周年的祭日,他要前往祭奠,因此并未随行。
胤禩祭奠完母亲后,也没有忘记塞外的康熙,他派遣太监带着礼物(两只猎鹰)去给康熙请安,并表示在汤泉等候父皇回京。谁知等康熙收到时,两只猎鹰已经奄奄一息。
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胤禩在诅咒他快点死,一时“心悸几危”。他当即召来诸皇子,责骂胤禩“系辛者库所生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人品不肖、结党营私等等。
胤禩得知“毙鹰事件”后,更加密切地关注康熙的动态,并买通太监冯进朝等人,在康熙营帐前探听消息。康熙对此深表担忧:
“日后必有行若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殁已耳——《清圣祖实录》”
并表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句话,彻底将胤禩打入夺嫡“冷宫”,也宣告他彻底与皇位无缘了。
胤禩在送鹰前已经被康熙刻意压制过,要夺嫡肯定要想办法挽回圣心,他没有任何理由与动机,给康熙送死鹰。何况,以他的智商,也不会故意去刺激康熙。这件事的发生,有四种可能:
一、对手故意给他挖坑。当时,所有人都知道胤禩有实力,正在角逐皇位,但争夺皇位的不止他一人。胤禛、胤祉等人为了上位,指使别人用点拿不上台面的小伎俩打击胤禩,也是可能的。
二、队友故意陷害。胤禩夺嫡时,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几兄弟抱团取暖。内部争斗的残酷性,丝毫不亚于外部争夺。胤禩集团的九爷、十爷以及胤禵,面对皇位的诱惑,恐怕也非铁板一块。内部只要有一个人动了歪心思,对胤禩的危害更大。
三、康熙故意小题大做。胤禩结党营私,实力强大,心怀叵测,康熙对其早就不满。为了彻底断送其妄念,或者给其他皇子清理障碍,康熙有可能是借小题发大怒。
四、保管措施不当导致鹰奄奄一息。即使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何况是古代。鹰在运输途中,喂养不善或者包裹过严,都有可能出事。
秋媚说:朝堂之上,波诡云谲,在利益面前,对手与队友并不绝对,甚至可以相互转化。“毙鹰事件”是胤禩争夺皇位的“滑铁卢”,他成了最大受害者,其他阿哥也因此少了一个有力竞争者。
“毙鹰事件”,也就是“海东青事件”,是康熙王朝中“九子夺嫡”中的重要环节。这件大事发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这一天,康熙皇帝经过密云县、花峪沟等地,八阿哥胤禩因为这天恰逢生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因此不能随身跟随康熙皇帝一起通往。故他事先跟康熙皇帝请愿,说明不能随他在旁侍候的缘由,方安心去祭奠母亲。然而,棋差一招,八阿哥胤禩能想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可惜的是他只派了一个太监去跟康熙请假,并未亲自前往道明原因。并且为表他的忠心与歉意,他还亲手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然而,生机勃勃的两只海东青到康熙皇帝手里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
这种晦气的情况让康熙皇帝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八阿哥胤禩对自己的诅咒,于是乎大发雷霆,马上下令召集其他阿哥们,当着他们的面对八阿哥胤禩进行责言,呵斥谴责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虽然说海东青事件是八阿哥胤禩彻底失宠的导火索,但是由康熙皇帝对他的责骂可知这事件是康熙皇帝对他彻底失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八阿哥胤禩一直以来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早就引起了康熙皇帝的严重不满,可康熙皇帝念在父子之情的份上并未对他做出极其过分的处罚,如今两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让康熙皇帝受不住了,勃然大怒,直接向众人宣布八阿哥胤禩就此被踢出了“九子夺嫡”这一轮游戏。
怒发冲冠的康熙皇帝还跟八阿哥胤禩断绝父亲之情,道“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还对他做出了几个很差的评价“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胤禩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也!”,并且停他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因此,八阿哥胤禩棋差一招,就满盘皆输,从此一病不起,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夺嫡大战了。
有的人推测海东青事件是有人陷害八阿哥胤禩,不过康熙皇帝并没有查明此事,反而是将计就计,就此休了八阿哥胤禩的夺嫡之心,但是谁知道真假呢?毕竟我们都不是康熙皇帝肚子里的蛔虫。不过他想打击八阿哥胤禩和他背后的八爷党这一事所言不虚,乃是实情。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的确比《雍正王朝》里面的更精彩,因为“毙鹰事件”后,即宣告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遭受康熙皇帝的沉重打击和清洗。而在《雍正王朝》里,“毙鹰事件”的外化影响完全被康熙皇帝所压制,他根本就没有追究这件事的始末。
为了缓和九子夺嫡的矛盾,康熙皇帝在一废太子后,以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人为由,重新复立太子胤礽,对于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推举出来的那个新太子胤禩,康熙更是以他年少不经事、获罪过(张明德案件)以及“辛者库贱妇所生”等理由给予否决,还对胤禩进行了剥夺爵位的处理(后恢复爵位)。一直公开直挺胤禩的上书房大臣马齐和康熙皇帝的丈人兼舅舅佟国维皆遭到康熙皇帝的斥责,马齐家族在这件事中受创严重。
然而,康熙皇帝再立胤礽并没有平息或者缓和九子夺嫡的情势,反而让皇子们争夺储位的斗争愈演愈烈,这直接导致了皇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废。
很多读史的人关注的焦点在于:二次罢黜皇太子后,康熙皇帝心中到底默定了谁是未来的继承人?其实不然,对于当时的朝野具体情况来看,诸王大臣更加关注的焦点在于:一废太子之后,康熙皇帝启动的所谓公推太子的结果是否依然有效?
这样的认识误差在于对当时的清廷制度规则不甚了解。按照清廷的规则,如果康熙皇帝没有再立太子或者没有合适的理由否定那个公推结果,那么康熙皇帝驾崩后,这个公推结果是有效的。换句话说,不出意外,胤禩将会是未来的皇帝继承人。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胤禩自作孽不可活,犯下严重的错误,那个公推结果自然而然失效。
胤礽的第二次被废即意味着他永无翻身之日,而胤礽的再次被废,与胤禩其实也脱不了干系(不在此赘述),这是胤禩期望看到的结果。
所以说,胤礽再次被废可谓人所不惊,没什么奇怪的。那个公推结果是否有效并启动才是朝野最为关注的焦点。
按照老八胤禩的为人处世,康熙最信任的哥哥福全、近臣李光地都曾对他印象良好,并多次举荐他为皇太子,这位八皇子应该是众望所归。
《请圣祖实录》曾记载了一段史事:二废太子之后,八阿哥曾写信给康熙皇帝,对他说:如今儿臣该怎么做?要不儿臣就装病,免得再有举荐我的事儿。这无疑是胤禩赤裸裸的试探,言下之意是说如今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了,应该启动那个公推结果了,我还有机会么?
康熙皇帝对胤禩的这种试探十分厌恶,于是揭露道:“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请圣祖实录》)
恰遇二废太子当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外出打猎,住京北遥亭。胤禩出京祭奠自己的生母去世两周年,完事后住京北汤泉,派人送去康熙打猎用的的几架“海东青”。谁知道,这些“海东青”送达康熙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差不多要死了。康熙皇帝雷霆大怒,认为这是胤禩在故意藐视自己,气得差点心脏病发作。
康熙皇帝借着这件事对胤禩大加指责,说他“不孝不义”,还将他与皇太子胤礽作比较,说:“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康熙皇帝以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的罪名,停发他及属下护卫官员们的俸禄(《请圣祖实录》)。康熙皇帝表示,废黜胤礽,并不是要立胤禩,他们都不符合储君的要求。
这意味着,胤禩的那个公推结果,也随着“毙鹰事件”烟消云散,八爷党遂遭康熙的打击和清洗,流放的流放,监禁的监禁,死的死。“毙鹰事件”后,虽然还有阿灵阿、赫寿等人积极为胤禩奔走,但是除了胤禩留下的“人心”之外,基本没剩下什么牢固的政治力量。
这已经成为一桩无头公案,因为没有人有胆子以此来戏弄皇帝断送自己的前程,即或是栽赃胤禩也会因为收买运送海东青的太监难度太大而无法实行。所以,很多人推测,除了康熙皇帝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人会做这种掉脑袋的事,这根本就是康熙皇帝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其目的在于打击他十分厌恶的“八贤王”胤禩,推翻一废太子之后那个公推结果。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运送“海东青”的太监管理不善造成的,但是奇怪的是并没有俱事的太监关于运送“海东青”情况的报告。假设,“海东青”是因为运送太监管理不善造成的,也许康熙皇帝正是藏匿了报告,利用这个问题来打击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尽管要完美完成这件事实在大费周章,但是不管怎么说,胤禩垮了,公推结果没了,这对康熙有意保护的默定继承人还是大有好处的。
而在《雍正王朝》里,“毙鹰事件”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寿礼上,大将军王胤禵将一块上有“寿”字的天石作为寿礼让鄂伦岱带回北京祝寿,路过八爷府的时候,被老八胤禩给调换了,调换的就是一只死去的老鹰。结果,鄂伦岱呈送寿礼的时候,死鹰从盒子里滚出来,满朝皆惊。
这明显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之间的斗争,按照邬思道的说法,康熙皇帝无意传位于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所以在此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为真正的继承人创造稳定的条件,康熙皇帝未予追究。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似乎更有“咀嚼性”,那就是康熙皇帝对于老八胤禩,为什么采取了“打而不灭”的措施,反而一再加封,直到康熙皇帝驾崩(临死罢黜能员干吏不算)。这和历史上康熙五十一年“毙鹰事件”后,于五十四年获罪,八爷党遭受打击清洗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黄河发大水,管理户部失察,对于救灾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措施,除了遭受康熙斥责之外,没有惩罚他。
刑部冤狱案,老八胤禩绕过老十三胤祥,诱骗肖国兴出卖太子胤礽,康熙皇帝直言“其心可诛”,可仍旧加封廉郡王。
《百官行述》是八爷党门下的任伯安一手操持,康熙皇帝洞若观火,却貌似置若罔闻。
八大山庄老十四胤禵伪造太子调兵手谕,说起来,也是出自他八爷党内啊,康熙也没有追究。
再就是这次“毙鹰事件”,老十四胤禵与老八胤禩互作“乱”局,康熙皇帝还是不予追究。
老八胤禩是贤能,也会说话,办事还滴水不漏,相比于老大胤褆,其实阴险得多。但是,老大胤褆在一废太子的时候,就被康熙皇帝永远圈禁了,老十三胤祥侠义光明,也被圈禁。为何阴险之人没事,反倒是胤祥这样的人却换来牢狱之灾呢?
其实说到底,这也是为了保护他心中的默定继承人所为。当西藏叛乱的事件发生后,康熙将八爷党内的老十四胤禵分化出来,让他担任大将军王,挑起八爷党和老十四之间的争斗,转移满朝文武的目光。
这和皇太子胤礽复立的作用类似,只有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聚焦在八爷党和老十四身上,那么老四胤禛,作为真正的继承人才是安全的,才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
康熙皇帝登基六十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寿宴,众位皇子在这次盛典上为康熙皇帝敬献礼物以表孝心。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准备向康熙皇帝献上一块上面带个“寿”字的陨石作为寿礼,希望借天意来祝福康熙,同时这也是他在刻意的“讨好”康熙,为自己的夺嫡之路增加一颗重要的砝码。
然而,原本同属一个政治集团的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为了不让十四阿哥“讨好”康熙的想法得逞,于是八阿哥胤禩等人便将原本的陨石寿礼,换为了一只死鹰。
当康熙皇帝看到这样一份“寿礼”的时候是倍受刺激,而更让他伤心的是,皇子之间为了皇位的争夺已经是不顾人伦纲常,全无忠孝礼仪,于是他气血攻心,直接昏倒在了寿宴现场。在这之后,康熙带着心中的这份愤恨和无奈,做好了最后的安排,将皇位还给了雍正后便撒手人寰。
当然这只是影视作品的演绎,大家看看就好。
不过在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夺嫡”期间,确实发生过一次所谓的“毙鹰事件”。
只不过,《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是整件事情的重要策划人和执行者,为的是打击十四阿哥胤禵和康熙皇帝本人,而历史上的“毙鹰事件”,八阿哥胤禩却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惨重的受害者。
也正是这次“毙鹰事件”,成为了压垮八阿哥胤禩“太子之梦”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其彻底从“九子夺嫡”中出局,再也无法染指皇位。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收到了一份礼物,可是在康熙皇帝将其打开后却是大吃一惊,瞬间震怒。
康熙皇帝之所以反应如此激动,是因为他收到这份礼物,是两只奄奄待毙的海东青。
在满洲人传统的萨满教义中,海东青是最高图腾般的存在,有着“万鹰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选中的子民”等诸多极为神圣的寓意。
如果是将两只健康、雄武的海东青送给康熙,是对康熙的赞美,然而,用“毙鹰”当作礼物,无疑是对康熙皇帝,这位大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深深的诅咒。
而为康熙奉上这两只“毙鹰”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他的儿子,此时正在北京为其生母良妃卫氏服丧守孝的八阿哥胤禩。
于是,康熙当即让胤禩赶到自己的行宫。他不仅大骂胤禩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辈,更是当众宣布“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就连胤禩已经过世的母亲卫氏都受到康熙皇帝的迁怒,被痛斥为“辛者库贱妇”。
难道这也是同电视剧《雍正王朝》剧情中一样,是胤禩刻意而为之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此时的康熙身体健康,在热河秋闱的时候,依然能跃马扬鞭、弯弓射箭,丝毫没有显现出一丝老迈的状态,八阿哥胤禩断然是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想着用如此“幼稚”的方式刺激康熙。毕竟,历史上的胤禩是非常的聪慧且办事能力非常之强,这样的做法完全不是胤禩的一贯风格。
那么,两只离京时原本健硕的海东青,为何到了康熙皇帝面前时就奄奄一息了呢?
对于此,一直以来有三种猜测。
第一种猜测,是废太子胤礽的余党作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被康熙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圈禁于咸安宫。而八阿哥胤禩及其支持者,在康熙两度废黜皇太子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胤禩是胤礽乃至整个“太子党集团”最为痛恨的人,没有之一。因而废太子胤礽的旧部通过这样的方式,构陷胤禩,并且希望借此机会将其扳倒,挽回现有的不利局面,也算是对胤礽的一种支持。
第二种猜测,是雍正所为。
胤礽被废,太子之位虚悬,这个时候的胤禩无疑是雍正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于是雍正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打击胤禩,进而为自己的夺位争取主动。
第三种猜测,这就是一场纯粹的失误和意外。
在这期间,两只海东青并没有遭到其他人的影响,而是单纯的因为八阿哥胤禩派去负责照看海东青的仆人的失误,致使两只海东青在前往热河的路上缺氧脱水或者食物中毒,最终呈现在康熙面前的时候,就是一副奄奄待毙的状态。
然而此时的康熙皇帝根本顾不上去调查和询问,他心中有的只是对于八阿哥胤禩的厌恶和愤恨,而这件事情也最终导致了彻底失去了夺位资格。
起初,八阿哥胤禩也是康熙皇帝本人非常喜爱和器重的皇子。
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生育胤禩的时候仅仅是一介身份非常卑微的宫女,因而胤禩从小是被交由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抚养长大的。
伴随着胤禩的不断成长,其能力也开始得到康熙皇帝以及众多朝臣们的一致认可,在皇子中也拥有了极高的威信。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八阿哥胤禩被封为了多罗贝勒,与他同期受封为贝勒的还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而胤禩则是他们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这之后,康熙又先后两次安排胤禩在其离京外出期间,与三阿哥胤祉等人协助署理政务,这都是康熙皇帝对其也是非常的宠爱与欣赏的表现。
然而,在“一废皇太子”期间,八阿哥胤禩及其整个政治集团的表现,令康熙皇帝对胤禩是大失所望。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为由,第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同时还罢黜了胤礽署理内务府事务的职务。
内务府是清朝掌宫廷事务的机构,皇宫内所有人的衣食起居全都归其管辖,地位极其重要,所以内务府总管以及署理内务府事务的官员,一般都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在此之前,康熙皇帝就是安排太子胤礽署理内务府事务,并且任命了胤礽奶妈的丈夫凌普担任内务府总管一职。
“一废皇太子”后,康熙将胤礽连同其亲信凌普一同罢免,并安排胤禩署理内务府,由此可见,直到这个时候,康熙对于胤禩还是非常器重的。
康熙的本意是让胤禩清理太子胤礽在署理内务府事务期间积累的诸多弊病,同时对内务府的管理体系进行整顿,扫除其中的“太子党”余部。
然而,胤禩的做法却颇为耐人寻味。除了被康熙皇帝罢黜的凌普,其余内务府官员胤禩是照单全收,人员全部各司其职,甚至他还向康熙皇帝提出了嘉奖并晋封内务府的一些中下级官员的奏章建议。
此举让康熙皇帝感到的不是胤禩的“仁慈”,他认为胤禩这是不折不扣的“邀买人心”,经历了太子胤礽在热河“裂缝窃视”,他对自己身边的人是非常的警觉和敏感,胤禩的做法无疑给了康熙以极大的不安全感,随即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训斥。
随后便是“江湖术士张明德案”的发生。在这件事情上,八阿哥胤禩可以说完全是被大阿哥胤禔这位“猪队友”,狠狠的给“坑”了一把。
胤禔在见到康熙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后,表现的极为活跃,甚至大言不惭向康熙谏言要杀掉胤礽: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康熙对此是极为愤怒,当众宣布不会考虑让胤禔做皇太子,大阿哥胤禔也就这样与皇位彻底无缘了。
尽管如此,大阿哥胤禔非但没有沉寂下来,反而表现的更加活跃,他又再一次向康熙皇帝举荐八阿哥胤禩来做皇太子,随即引出了关键性人物——江湖术士张明德。
“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这是张明德对于八阿哥胤禩的卜算和评价,胤禔竟以此作为推举胤禩的理由,而康熙皇帝在审讯胤禔和胤禩的过程中,又得知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也都参与其中,“八爷党集团”被和盘托出。这已然是皇子之间为了争权夺势,已经结成了党派,康熙对此是非常的愤怒。
而更让康熙气愤的是,在康熙想要复立胤礽的时候,朝中的绝大多数大臣们,却在力挺八阿哥胤禩。
这其中就包括了康熙皇帝的亲舅舅兼老老丈人、素有“佟半朝”之称的佟国维,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以及汉族大臣的重要代表、户部尚书王鸿绪等人。
在康熙已经为复立胤礽做出巨大暗示的情况下,这些朝臣依旧不管不顾的保举、推选胤禩为新太子,使得此时的康熙对于胤禩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更加的不满。
尽管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新复立了太子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然而,八阿哥胤禩以及他的支持者们,并没有就此停下对抗太子,甚至是对抗康熙的步伐。
特别是在导致太子胤礽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废黜的“托合齐会饮案”中,事件的挑起人就是出身于一直支持胤禩的安亲王岳乐家族的景熙与吴尔占(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即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而在案件勘破期间,整个胤禩集团不断的检举、揭发、告密,对于胤礽的倒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康熙也是非常的清楚。
在这之后,或许是胤礽二度被废让八阿哥胤禩感觉到了一丝忘乎所以,进而做出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他竟然跑到康熙面前,讲述了此前康熙在“一废皇太子”期间,征集众大臣意见时,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支持他本人的事情,并且表现出了一副替康熙皇帝担忧和为难的样子,然后对康熙说:
“我今如何行走?情愿卧床不起。”
康熙皇帝明显感觉到了这是胤禩在赤裸裸的进行着炫耀,并且认为他这是借着百官对他的支持向康熙皇帝进行逼宫,窥伺储君之位。于是,怒不可遏的康熙皇帝用极为严厉的语言对其进行了一番训斥:
“尔不过一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语,以此试朕乎?尔以贝勒之身,存此越分之想,探视朕躬,妄行陈奏,岂非大奸大邪乎?!”
八阿哥胤禩这种无异于自取其辱的做法,让康熙皇帝对其是更加的厌恶,本想从“二废皇太子”中攫取政治利益的他,却遭受了更加惨重的挫败。
两年之后的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毙鹰事件”发生,康熙可以说是将此前对于胤禩所有的愤怒全部爆发了出来,除了训斥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以及“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绝情”话语,还下旨停止胤禩的俸银禄米,让其自生自灭。
尽管之后康熙皇帝撤掉了对胤禩的处罚,并且依然保留了其贝勒的爵位,但是胤禩已经再无登上皇位的可能,而也就此从皇位的争夺战中彻底出局了。
答:历史上的“毙鹰事件”远比《雍正王朝》里演的精彩?不可能。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事件的本源记录,事件简单,平淡无奇;而《雍正王朝》里演的“毙鹰事件”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不但牵涉了更多的人进来,还调整了事发的时间点,加强了戏剧冲突效果,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我敢说,如果不是《雍正王朝》里精心设计出这么一段宫廷斗争大戏,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历史上出现过什么“毙鹰事件”。就算知道,也未必会过多关注。
下面,我们来认真比较一下这一事件在史实记载与电视演绎的同异。
先来说历史上的“毙鹰事件”。
根据《清圣祖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一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一月项下的记载,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5年),康熙巡幸塞外,让诸成年皇子随驾。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前往热河。皇八子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当时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他要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好派太监去康熙处请假。为了表达自己不能随驾的歉意,他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让替自己请假的太监交给康熙。其用意,无非是想让这两只猛禽代表自己陪伴在皇父身边,追禽逐兽,效鹰犬之劳。哪知,这两只大鹰到了康熙手里时,已经奄奄一息,濒临死亡。康熙勃然大怒,召集起诸皇子,对胤禩破口大骂,说胤禩这是在诅咒自己。随后,将胤禩一撸到底。胤禩遭此一击,一蹶不振,于翌年病倒。
补充说明一下,《清圣祖实录》是由雍正的宠臣张廷玉主持纂修的,成书于雍正十年,肯定被雍正披阅和篡改过。
那么,这个“毙鹰事件”所引起的后果是否有《清圣祖实录》写的那么热闹,是要打折扣的。
比如,查《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本人在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责骂胤禩的上谕,他口口声声说康熙帝不但当着众阿哥的面骂了胤禩,而且,还写下了骂胤禩的朱批。
但查同书,允祉、允祺、允佑等人于雍正四年二月初五日戊辰的奏疏(这几人都是当年跟随康熙巡幸塞外的第一证人),他们提到:康熙帝骂胤禩的话是“面谕”皇子,并没有朱批。
所以,《清圣祖实录》的记载,可能夸大其词了。
毕竟胤禩是雍正登位前的主要政敌之一,把事件写严重些,是很有必要的。
但话又说回来。“毙鹰事件”发生之后,康熙的的确确是把胤禩一踩到地了。
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召满汉文武大臣到畅春园,搞了个民意测试,说是要众人在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并拍着胸脯保证说,一定遵从大家选举的结果。
但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进行。
佟国维、巴浑德、阿灵阿等朝中重臣迅速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
康熙一下子就懵了。
他此前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些重臣会与胤禩走得这么近,并且结成了同盟。
他有一种被架空了的感觉。
他感到了来自胤禩的威胁。
再强调一下,皇权这个东西,是具有强大的排除性的,只要自己抓在手里一天,就不容任何人染指,亲生儿子也不行!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康熙就玩命挑刺、找茬,要玩残、玩死胤禩。
“毙鹰事件”,非常有可能是康熙自编自演的一出恶作剧。
想想看,胤禩怎么会送一个死鹰来恶心皇父和给自己找不自在?脑袋进水了?
相比而言,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关于“毙鹰事件”的改编就比较合理了。
这个“毙鹰”,胤禩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送的,而是偷梁换柱,把皇十四子胤禵送给康熙的“寿”字的天石掉包了,他的目的很明确:给老十四胤禵栽赃。
这么一来,故事既合理了,又把老十四胤禵拖入“入嫡”大戏中,在混乱的局面中再注入一个强大元素,情节更精彩了。
另外,电视剧还把“毙鹰事件”的时间挪到了康熙六十一年的寿宴上。
这个时间点设计得非常巧妙。
有寿宴上送礼,为“毙鹰”的出现提供了契机;而且康熙在寿宴上遭受诅咒,戏剧冲突更加激烈;最妙的是,康熙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一个历史事实。那么,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寿宴上遭受“毙鹰”的诅咒,一气之下,就此病倒、病死。“毙鹰事件”事件的影响是不是更加撼人心魄?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