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战场的长矛的长度还有材质,主要是要根据具体战斗目标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战场长矛主要分为维持阵线的超长矛、略短的格斗矛和挥砍用的长杆武器。

而中国古代,喜欢用军队中普通士兵的身高倍数来确定这几种长矛的长度。

在古代用于维持阵线的长枪中,“三寻枪”是正常的长度,也就是三倍于使用者身高。按古人平均1.65来看,也就是4.5米到5米左右。

比如清代绿营长枪一丈四尺,通长4.48米,刃长七寸柄长一丈三尺,就是枪头刃长22.4cm,枪杆长4.16米,再加个三寸就是9.6cm长的铁鐏。

而格斗用枪一般是身高的两倍左右。比如清军健锐营长枪,其通长一丈三寸,刃长九寸。按照营造尺来算,就是通长3.3米左右,枪头刃长28.8厘米。

而挥砍类长柄兵器的长度一般为2.5米左右。比如汉代的长戟。

一般来说,超长矛和格斗矛都是圆杆,而挥砍类长杆兵器都是扁杆。

这些实战枪杆材料基本都是坚韧的硬木杆。(此外还有积竹柲、铁盘枪等等)

要求坚韧是让枪杆不能轻易折断,毕竟轻易要能折断,怎么打仗?

但一些不懂武术和历史的人把这种坚韧误理解成弹性了。所以开始吹嘘什么富有弹性的白蜡杆。这是有严重误导成分的。

试想,一把长枪的枪杆如果不够坚硬,到了五米的距离上早打弯了,还有力量戳人?还有格斗矛,是要格挡的,硬度不够,怎么格挡?挥砍类长柄更是如此,你硬度不够,砍到敌人身上,还能砍进去吗?

一般来说,国外矛干会用紫杉木、山榉木。

中国如明代吴殳《手臂录》认为:“枪材,以徽州牛筋木者为上,剑脊木次之,红棱劲而直,且易碎。白蜡软,棍材也。”

直接说白蜡杆太弱,不行。

《武备志》则说:“枪杆稠木第一,合木次之。”

明代程冲斗的《长枪法选》说的更详细:“其木色有稠木、有檀木、有检栗木,皆大木取小劈刨而成,多不坚牢易断。必选生成者为上,有檕条木,有牛筋木,有茶条木,有米枯木,有拓条木,有白蜡条木。各处土产不同,各名其异。惟取坚实体直,无大枒枝节疤者为上。

也就是说,古代用枪的名家都表示,枪杆用材必须坚实体直。白蜡也有软有硬,软的肯定不行,硬的还可以用一下,但也不是首选。

最佳贡献者
2

矛和槊应该是采用硬木,尤其是马战冲锋的时候不能用软木。用硬木攻击的瞬间手虚握硬木杆防止冲击反作用力。宋代之后,步战逐渐变成主流开始出现枪,用软木白蜡杆做枪杆,软木步战有优势,可以抖大枪,枪头飞舞如银蛇,攻击路线飘浮不定,威力极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