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却在统治苏联时期积极推行大俄罗斯

为什么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却在统治苏联时期积极推行大俄罗斯

2020-09-07 03:33阅读(110)

为什么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却在统治苏联时期积极推行大俄罗斯主义?: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年轻时候也很崇拜格鲁吉亚的民族英雄。但

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年轻时候也很崇拜格鲁吉亚的民族英雄。

但是,斯大林从来以俄罗斯人自居,不以格鲁吉亚人自居,甚至非常警惕他的格鲁吉亚同胞。

斯大林在学生时期,就接受了布尔什维克主义,不强调民族成分,而是强调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

从1902年开始,斯大林就忙于布尔什维克革命。他的很多同学好友,都成为格鲁吉亚民族主义者,要求格鲁吉亚独立。对此,斯大林表示可以理解,但认为这是错误的。

在斯大林执政之前,他大体统一列宁的民族政策。

也就是民族自决权原则,即各被压迫民族有摆脱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区域自治形式以确保少数民族权利以及各民族平等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然而,到了斯大林掌权以后,却奉行了大俄罗斯主义。

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深知这些少数民族强悍的民族性。

以格鲁吉亚人为例,民族性格强悍,好勇斗狠,从不屈服。

格鲁吉亚直到19世纪才被沙俄征服,征服过程花费了60年。征服格鲁吉亚之后,该国民间反沙俄的游击队战斗了几十年,民众也经常和沙俄政府对着干。

只要一有机会,格鲁吉亚人就会要求独立。

斯大林的那群格鲁吉亚民族主义者的朋友们,也是很厉害的,随时愿意为了民族而献身。

斯大林认为,如果真的执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原则,等于纵容格鲁吉亚这些民族独立。

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制止不住,最终整个国家会出现解体。

而当时苏联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虽然只占人口百分之五十,但也是最多的了。

所以,斯大林认为必须宣扬大俄罗斯主义,以俄罗斯族为核心领导整个苏联,打压试图独立的少数民族力量。

为什么搞大俄罗斯主义?除了斯大林对俄罗斯族有好感,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族力量最强,具有掌控整个苏联的能力,其他民族就不行。

期间,斯大林开始对少数民族进行打压。

首先是乌克兰饥荒中,乌克兰人死了三四分之一很多,民族大受打击。

今天乌克兰人认为,这是斯大林故意实行的种族灭绝,因为乌克兰人一直和苏联对着干。

1937年,斯大林以日本人可能侵犯远东地区为由,将18万朝鲜人从远东地区迁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因为他们可能成为日本的“代理人”。

同时,斯大林也消灭了远东的华人。一些华人侥幸逃回国,其他几万人基本都被流放,总之一扫而光。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将境内的38万日耳曼人迁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1943年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地区之后,将生活在上述地区的包括车臣人在内6个小民族指控为“叛逆”,因此约100万人被放逐到西伯利亚或中亚。

其实类似的民族压迫政策还有很多,基本每个民族都遭殃了。

斯大林的所作所为,只有短期效应。就长期来说,他留下了深刻的民族仇恨,最终导致苏联以及独联体解体。

在打压其他少数民族的同时,斯大林执行他的大俄罗斯注意。

1945年在庆祝二战胜利的讲话上,斯大林向俄罗斯人民致敬,说俄罗斯人民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起领导作用的人民”,俄罗斯民族再度恢复了沙俄时期的“老大哥”地位。

资料中这么写:法国学者埃莱娜·卡·唐科斯认为的,联盟已经变成“一个安全不平等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老大哥统治着、并试图同化其他民族”。

2

按血统说的话,先看看老前辈,奠定近代俄罗斯版图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嫁入沙俄皇室前,就是个普鲁士邦国公主——一个日耳曼女人用政变推翻了自己的丈夫当了沙皇,还受到了举国上下的拥护和爱戴,被后人奉为“大帝”。俄罗斯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国度。

此后,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后们多是德国公主(大概德国统一前,邦国林立,所以公主的量大,有得选有关),搞得历代沙皇都带着日耳曼血统,但也一点没影响他们对抗普鲁士/德国,或者搞大俄罗斯主义。

咱们再看斯大林同志,他的确是个格鲁吉亚人,母语是格鲁吉亚语。虽然在现在的格鲁吉亚堪称反俄急先锋,但在他老人家成长的那个时代,格鲁吉亚仅仅是沙俄的一个省,连自治区都不算。

从1801年开始,格鲁吉亚各公国被俄兼并,先后改为梯弗里斯省和库塔伊西省;到了苏联时代,1922年,格鲁吉亚又被并入了加盟共和国之一——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36年,很大程度上因为斯大林的个人感情,格鲁吉亚被升级,取得了加盟共和国的地位。

斯大林的意识中的格鲁吉亚,是俄罗斯的格鲁吉亚。沙皇时代,也有反俄罗斯的民族分子秘密活动,但那都是有钱人的追求。鞋匠的儿子斯大林被规划的理想人生是——学好俄语和文化课,通过努力奋斗,做一名令人羡慕的教士。

在整个苏联时期,意识形态和阶级对立是被关注的主要矛盾,在共建社会主义的红旗下,民族问题被刻意忽略了。而且,表面上看,与“共产主义者”相比,“民族主义”更显得过于狭隘,甚至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对立的。毕竟,啥都“共产”了,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在斯大林眼中,苏联就是个工人革命的产物。他琢磨着,先把苏联弄强大,等苏联有足够实力后,输出革命,红军打到哪里,哪里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顺利的话,甚至什么法国、德国啥的,都可以作为加盟共和国参与进来....这么看,二战初期,英法的“祸水东引”也跟西方国家们被这种“红色意识形态”吓坏了有关,不算夸张。

在国内呢,要建成一个稳固的苏联,就必须转而镇压苏联内部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否则,民族主义到了哪里,再勾结上外国的“反革命势力”,哪里就会出现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比如,二战期间,高加索地区和伏尔加河流域的民族大“换血活动”~车臣人,德意志人族人,克里米亚原住民、卡尔梅克人等,各少数民族被扣上了“勾结德国侵略者”的帽子,整存整村的被塞进闷罐车,拉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同时运入大量俄罗斯族人在上述地区定居。

客观的看,而无论是苏联,还是沙俄,作为中央政府,为了维持国家统一完整,都在致力于推行俄罗斯化,用俄语取代少数民族语言,各种形式的进行同化。

比如,沙俄时期的乌克兰,俄语和法语是通用语,乌克兰上流社会几乎完全被俄罗斯化,只有哥萨克人会时不时的搞事情。果戈里,就是个彻底俄罗斯化的乌克兰人,而且,果戈里作为世界公认的“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搞得现在的乌克兰人很是尴尬。

到了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以大俄罗斯民族为基底的“苏维埃民族”。说自己是俄罗斯族或者格鲁吉亚族,这都显得太狭隘,在斯大林眼中,他更愿意是苏维埃族。

换句正式的话说,以血缘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家认同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维度也是不同的。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代表这个国家利益的统治者或高层领导不一定来自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但是他们的言行和决策却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去向,体现的是苏联的整体意志。

比如二战中,政委、指导员们发起冲锋,都高呼——“为了苏维埃,保卫斯大林,同志们冲啊”,然后苏联红军们乌拉乌拉的玩命打。谁都不会有闲心考虑——“斯大林老家是格鲁吉亚的,是不是能代表苏维埃”这种问题。

到了赫鲁晓夫这代,更是放的开。“玉米爱好者”老赫在乌克兰发迹,对乌充满了深情,还付诸于了行动——1954年2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直接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了另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事件的余波一直影响到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

还有勃烈日涅夫,妥妥的乌克兰人,但却是把大国沙文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一个。

不过,苏联的掘墓人——戈尔巴乔夫,倒是个纯种的俄罗斯族人。

在苏联强大的日子里,各加盟共和国,200来个民族,团结在红旗下,民族矛盾被伟大的共同理想弥合了,各种利益服从于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普遍认同俄罗斯为主体的苏维埃政权;在没落期,这种维系和团结的力量突然被认作“异端”,一时间思想混乱,加上西方的鼓动和各种明里暗里的“援助”,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加盟国共和国开始不断倾向于认同各自的国家和民族,与俄罗斯渐行渐远,甚至走上对立。

最后,讲讲下图这位老头,有克格勃背景的,苏联内务部长鲍利斯·卡尔洛维奇·普戈。这老头性格刚烈,政变失败后,与老伴一起双双开枪自杀,殉了苏联。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普戈部长是个拉脱维亚人。对,就是那个在苏联正式解体前,就宣布脱离的波罗的海三国之一——拉脱维亚,如今的反俄急先锋,争抢着加入了北约,还多次主动邀请美国去建军事基地。

这让苏联的死忠,普戈部长两口子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

不难看出,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和殉国的普戈部长两口子,他们对于理念的强烈执着,早已经压过了自己从哪里来的考量。在他们眼中,无论是格鲁吉亚、乌克兰还是拉脱维亚,那都是苏维埃,苏联就是自己国家,哪还用分这儿、那儿的。作为“共产主义者”,任务和眼界是全世界,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超民族的。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3

在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进行的“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中,斯大林高居第三,仅次于当年的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首相斯托雷平。

虽然被外界认为是俄罗斯人,但实际上斯大林的确是格鲁吉亚人,无论是从族群还是从出生地方面来说,但他是高度俄化的格鲁吉亚人,更加是苏联人,一切都要以整个苏联的利益为上,而为了苏联的利益。

斯大林在1867年出生于哥里城,这座如今属于格鲁吉亚的古城,在当时属于沙俄第比利斯省管辖之下,这一点倒是比较类似出生在碎叶城的李白,当年的碎叶城乃是唐朝的地盘,所以李白并不能说是外国人,不过不同的是,李白从血脉上也非外族,然而斯大林却实打实的是格鲁吉亚人,而不是俄罗斯人。

然而,从沙俄时代开始,当时的沙俄就开始奉行俄人至上,认为俄人高于其他族群,而其他族群注定要受到俄人的支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让俄人享有专属的特别权益,他们不断离间其他族裔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大俄罗斯主义。

不过,苏联时代共有七位当家人,其中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其他五人都是俄人,然而很值得玩味的是,五位出身俄裔的当家人执掌期间,都是以少数族群的利益为重,偏向少数族群,而斯大林与勃列日涅夫却强势推行大俄罗斯主义。

斯大林的父亲是个鞋匠,母亲乃是农奴的女儿,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斯大林的童年过得相当辛苦,不过这也深深刺激了斯大林努力读书的决心,不过斯大林虽然成绩优秀,可最终因为无力承担学费而被学校开除,退学之后的斯大林,加入了列宁的布尔什维克。

因为个人的觉悟很高,工作又非常积极,斯大林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列宁的亲密战友。

列宁离世之后,斯大林成为了苏联的新的主导者,当时的苏联表面看上去相当强大,但是实际上内里相当混乱,列宁在世的时候奉行十分宽松的相关策略,在苏联广袤的领地之内的诸多非俄裔族群,都纷纷想要脱离苏联自立门庭。

苏联的地盘虽然十分辽阔,但是并不牢靠,因为这些土地都是几百年里被俄人囫囵吃进去的,融合程度并不是很高,内忧外患交加之下,斯大林为了巩固优势稳定一切,只能奉行大俄罗斯主义,凭借俄人的优势来凝聚整个苏联。

在苏联的内部,俄人占据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也仅占到了一半,但这已经绝对优势于其他任何族群,要想苏联保持绝对的稳定,依靠俄人的绝对必要的,这无可置疑,相较之下,格鲁吉亚人的比例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若是斯大林因为自己是格鲁吉亚人来偏袒于格鲁吉亚,那么其实是非常错误的选择,仅仅一个格鲁吉亚根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苏联。

再者,当时苏联高层之中大多也都是俄人,斯大林要完完全全掌握住苏联,就必须得到这群俄人的绝对信任,否则就可能把事弄糟。

斯大林年轻的时候游历过俄国大多数的城市与乡村地带,对于俄境内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他认识到若是完全依照各族裔利益均等至上的原则来治理苏联的话,那么最后就会因为没有核心主题族群的支持,而导致各族各自为战的局面,那么庞大的苏联就会形同一盘散沙。一旦外界有心渗入,或者有其他危机发生,苏联就会崩解。

事实也证明斯大林其实也是对的,戈尔巴乔夫时代,将大量来自于俄罗斯的收入去贴补其他的少数族裔,结果引起了俄人的高度不满,最后苏联消散前夕,俄罗斯率先带头要求分家。

正如我们所说的“少数服从多数”之说,俄人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发展,在苏联境内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是绝对的主体族群,天无二日,苏联要想长久生存下去,那么也就只能有一个主体族群,只有这样,国家的步调才会一致,不会出大乱子。

为了强化俄人的主体地位,斯大林的手腕可谓相当多样相当强势,比如二战期间将伏尔加河流域的德裔强行迁移到了远东与中亚,占领东普鲁士之后,将当地德裔悉数放逐,移入大量的俄人与乌克兰人,为了防止远东的朝鲜人成为日本人的眼线,斯大林又将远东大量朝鲜人强行移至中亚地区,形成如今的中亚高丽人。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在《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当中道:“我的父亲一生热爱俄罗斯,他深深地爱它,我从没有见过另一个格鲁吉亚人像他这样忘掉自己的特点,这样强烈地爱俄罗斯的一切。”

不过,斯大林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在短期之内很有成效,但长远来看加剧了苏联内部各族群之间的矛盾,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也是后来苏联消散的重要原因。

4

斯大林,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大元帅、苏联第二代核心领导人,全名约瑟夫·维萨里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1953年3月5日),享年75岁。

可以说让世界各国恐惧的红色帝国苏联就是在斯大林手中实现的,斯大林在接棒列宁后,领导苏联走上了扩张道路,沿着沙俄的路径,把几乎把原来属于沙俄的地盘再次纳入苏联的统治,都成为苏联加盟国,其中也包括斯大林的老家格鲁吉亚。对,看似斯大林有很强的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一个人,却不是俄罗斯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格鲁吉亚人。

但就这个格鲁吉亚人却没有任何格鲁吉亚的民族情感,骨子里是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大苏联主义以及根深蒂固的斯大林主义。苏联也走上了“斯大林模式”的道路,也就是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然而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风景独好,完全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苏联还能调集国内大量的钱来购买资本主义危机打击下、已经跌成白菜价的工业设备,让苏联抄了欧美国家的低,并且雇佣了欧美数万技术工人,用不到十年时间把苏联发展成为欧洲工业第一强国,为二战能够打赢纳粹德国奠定物质基础。二战后,斯大林更是把苏联带到超级大国位置,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看斯大林整个一生履历,以及做事行径,一切都是为了苏联和俄罗斯民族在争取利益,简直就是沙皇的翻版,不知道的还以为斯大林就是俄罗斯人呢!反而身上的格鲁吉亚人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给斯大林下一个定义,那就是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人的格鲁吉亚人,骨子里就是一个完全俄罗斯化的人,精神俄罗斯人。

以至于斯大林老家格鲁吉亚人对其都是爱恨交加,爱是因为格鲁吉亚这个山窝里,还真的从来没有出来过这么大的人物,绝对的逆袭开挂的人生,英雄人物。而恨在于,他当政时期对老家格鲁吉亚也从来没有客气过,高压政治,各种压迫,一样不少,格鲁吉亚独立以后,与俄罗斯也闹得不可开交,都是斯大林时期种下的恶果。

5

谢邀,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是拿今天的国界范围套在历史人物头上去分析他的民族认同。比如李白出生在唐朝西域的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难道我们会问为什么李白只用汉语写唐诗,而不是用吉尔吉斯语写诗?

和李白情形类似,斯大林只是出生在今日格鲁吉亚境内而已,从民族归属看他是俄罗斯族,而不是格鲁吉亚族,从青少年经历看,也没有接受格鲁吉亚民族认同的教育。

斯大林出生在19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当时没有格鲁吉亚国家,只有隶属帝国的第比利斯州。斯大林出生于俄罗斯族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俄式教育,还读过东正教的神学院,不可能受到格鲁吉亚民族主义的深入影响。

其实,格鲁吉亚作为国家实体的出现是一战后沙皇俄国崩溃以后的事。沙俄灭亡,被压迫民族主义思潮高涨,布尔什维克因势利导建立了格鲁吉亚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从此时开始,格鲁吉亚民族认同,民族语言才得到了一定发展。此前都是受到沙皇俄国的强力打压的。而斯大林出身的俄罗斯家庭恰恰是统治民族。

斯大林在苏联主政三十年,一直奉行的是大俄罗斯主义政策。不但通过二战的胜利为俄罗斯从纳粹德国和日本手中夺得了东普鲁士、南萨哈林岛、千岛群岛等领土。

他还通过强制性的民族流放和民族迁徙让克里米亚、远东、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地区的民族结构发生了有利于俄罗斯族的变化,让俄罗斯今天都受益于这种人口变动带来的政治优势。

比如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如果当地土著克里米亚鞑靼人不是因为远迁中亚而成为当地少数民族的话,俄罗斯轻松控制克里米亚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克里米亚鞑靼人普遍反对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笔者以为,斯大林的大俄罗斯主义思想,可能和他生活在俄罗斯边境地带有些关系。因为斯大林出生地后来被划入格鲁吉亚,说明此地格鲁吉亚族人口不少,也有一定影响力。可以推测,像斯大林这样的俄罗斯族家庭很可能和格鲁吉亚族居民有一定冲突和矛盾。

毕竟格鲁吉亚在历史上是被沙皇俄国武力征服的,肯定有不少当地人人不欢迎俄罗斯族移民的定居。

在民族矛盾紧张的城市出生长大。斯大林可能会对自己俄罗斯族的身份更加敏感,更加认同。等他掌权的时候,推行大俄罗斯主义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个人经历的角度,我们也应该看到,推行大俄罗斯主义是加强苏联中央对偏远关键地区的控制最直接了当且最简单粗暴的做法。除了斯大林外,其他几位苏联领导人也或多或少的有俄罗斯本位主义的倾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回答不错请用点赞,关注和评论来支持我—让历史照亮现实的昭杨

6

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中,斯大林执政近30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共领导人。其它最高领导还包括列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

其中,除了列宁、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属于主体俄罗斯人,勃列日涅夫来自乌克兰,斯大林则是格鲁吉亚人。

在民族政策上,列宁等四位领导人,都奉行少数民族至上,坚决打击主体俄罗斯民族,打压大俄罗斯主义。

但来自少数民族格鲁吉亚的斯大林却完全不同,在他执政期间,坚决以俄罗斯人利益为先,优先服务俄罗斯民族,打压其它少数民族,成为彻底的大俄罗斯主义者。

(斯大林)

斯大林认为,俄罗斯是强大苏联的中坚力量,是境内其它少数民族的榜样。他不仅大力宣传俄罗斯民族英雄,推行少数民族俄罗斯化,还对少数民族的反抗进行残酷镇压,连他的家乡格鲁吉亚也不例外。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俄罗斯和其它少数民族,对于斯大林的态度和看法完全不同。

根据2017年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对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著名人物,所开展的民意调查中,斯大林以38%的高票率高居第一名,超过了俄罗斯人历来崇拜的彼得大帝。普京和普希金并列第二,而列宁则是第三,彼得大帝排在第四。可见斯大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位置。

不过在他的家乡格鲁吉亚,则是另一番光景。今天的格鲁吉亚人,对于曾经的民族英雄斯大林,有着纠结而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以斯大林为民族的骄傲;另一方面,又因为斯大林当年对格鲁吉亚的打压,以及独立之后的领土争端迁怒于斯大林。

所以当苏联解体之后,格鲁吉亚国内纷纷拆除斯大林雕像。除了斯大林出生的村落,为了旅游需要还留存着仅有的一座外,其余都拆干净了。

(苏联解体)

而这一切,都缘于斯大林当年的大俄罗斯主义路线,对不同民族区别对待的结果。那么作为格鲁吉亚人的斯大林,为何会成为大俄罗斯主义者呢?

首先,当时的世界环境,民族主义不断复苏,昔日英法的殖民地独立建国诉求此起彼伏。一些地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或是恐怖事件,来达到政治愿望。而新生的苏联根基未稳,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妄图将这个庞大的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

国内众多的民族分裂者也纷纷要求建国,脱离苏联的控制。内忧外患之下,斯大林不依靠占过半数人口的主体民族俄罗斯,难道还能借助哪一个弱小民族,来维系庞大苏联的完整和正常运转?

正是因为斯大林采用大俄罗斯主义,那些少数民族的分离主义才得以压制。二战爆发后,在苏联受到德国进攻时,全国才能高度保持一致,同仇敌忾,战胜法西斯。

当然,由于过于明显的大俄罗斯主义,列宁曾经在会上严厉的批评斯大林:有些非俄罗斯人,比俄罗斯更俄罗斯。

其次,斯大林主张大俄罗斯主义路线,和他的工作经历也有很大关系。斯大林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青年时期几乎游历过俄国所有的城市和乡村,对于基层的状况非常了解,也实质性组织过运动。和各种各样的基层势力打过交道。

(斯大林)

在和这些地方势力共同工作中,他认识到,如果完全按照地方势力或者是少数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来治理整个国家,由于没有核心主体民族支持,极容易形成不同民族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导致国家没有凝聚力,各个民族间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一旦有一点危机,整个国家立刻会分崩离析。

于是斯大林上台之后,为了中央集权以及自己政治权力的稳固,一改列宁革命过程中争取少数民族支持的路线,开始转变为大俄罗斯主义者。

事实证明,在后来苏联的解体上,俄罗斯人之所以强烈带头要求分家,和戈尔巴乔夫奉行少数民族主义,把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向少数民族大量输血,政策上过于倾斜有很大关系。

另外,斯大林清醒地意识到,要想维持统一的局面,使得苏联得以长存,就只能有一个主体民族,而俄罗斯民族无论是领地和人口,在整个国家都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

所以通过推行移民渗透,推行俄语,边缘化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来促进各民族交流和融合,进而构建一个以大俄罗斯民族为主体的全新苏维埃民族,就显得刻不容缓。

虽然斯大林甚至不惜采用武力镇压等手段,打压包括家乡格鲁吉亚在内的少数民族,来维系大俄罗斯主义。看似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和利益,不近人情。但作为整个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不得不从全局出发来考虑施政方针,这样做似乎也无可厚非。

(参考资料:《斯大林时期的大俄罗斯主义探析》)

7

没有中华民族的家谱传统,你看死后的斯大林就吃亏了,现在人们根本说不清他是哪个民族,有人说是格鲁吉亚人,有人说是俄罗斯人,甚至有不少专家认为他参杂着蒙古血统。

无论如何,基本上的一个认识面,多数人认为他是格鲁吉亚人。抛去血统论,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从小的生活就是典型的格鲁吉亚化。因此,斯大林的身上就很格鲁吉亚,比如说性情剽悍。

说到格鲁吉亚人,他们跟俄罗斯人关系并不怎么和谐,直到19世纪才被迫臣服于沙皇。嗯,被迫就意味着不怎么甘心,而格鲁吉亚人也确实一直想着民族独立,后来参与列宁的革命也是很积极。

那么,大俄罗斯主义到底又是什么呢?

俄罗斯人曾经被蒙古人长期统治,沙皇俄国崛起之后,他们的自信心开始有些爆棚。沙皇公开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认为自己有责任有能力去保护一切东正教徒,最差也要是斯拉夫民族的宗主国。

在这种国策的影响之下,这个老牌列强跟其他列强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对领土有着极其贪婪的念头。沙皇会利用一切可能,去蚕食周边的土地、打压其他民族,全面贯彻大俄罗斯主义的思想。后来,列宁这样评价沙皇俄国,“这是各族人民的牢笼”。

我们回到斯大林这边,斯大林的早年就读于东正教的神学院,却长期跟随列宁闹革命。在成为苏联最高领袖后,他开始抛弃列宁的民族自决精神,重新回到大俄罗斯主义的老路上。

斯大林时期,他的大俄罗斯主义有自己的特点,保留原来的“泛斯拉夫主义”,扬弃东正教这面旗帜,代之以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共产主义思想,开启斯大林特色的大国崛起之路。

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一个人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死亡就是统计数据。”在推行大俄罗斯主义上面,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斯大林都做得比较绝,像乌克兰大饥荒里的人口减少,像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象。

其实,斯大林推行大俄罗斯主义,有着切肤的现实考虑,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因素。确实,俄罗斯人的苦难文化和救赎思想,对于斯大林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他童年过得相当不容易,长期笼罩在暴虐父亲的阴影之下。

现实考虑则更为真实,毕竟身居大位的斯大林要干很多国家大事,国内外的形势对他并不友好。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必须要平衡各方的势力,让苏联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提升综合国力。

就国内而言,斯大林要解决众多民族问题,谈民族自决在短期内只会增加纠纷和困扰,而简单粗暴的大俄罗斯主义却很有效。一来大俄罗斯主义的历史沉淀的影响,国内各民族对它并不陌生;二是俄罗斯人是苏联的主体民族,拳头是最硬的一个,统一各民族的想法也比较容易。

就国外而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苏联没一点好感,整天就想颠覆它。斯大林想赢得好的国际环境,自己不能不强势出场,身边现成最好的武器就是咄咄逼人的大俄罗斯主义。

总而言之,斯大林在统治苏联时期,全力推行大俄罗斯主义,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他的个人特性和成长经历,跟大俄罗斯主义比较契合,这跟他是不是格鲁吉亚人关系不大,当代很多在美国的“香蕉人”,还不是皮黄心白。

此外,斯大林是一个政治家,统治着多民族的大国,他有自己的政治利益考虑。他的高度和视角,决定他要用大俄罗斯主义的国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8

嘿,你小子真是个天才,这样的问题也能问得出来。

关于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为何奉行“俄罗斯优先”的“大俄罗斯主义”?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类比为“为何非北京户籍的国家领导人都在维护北京的优势呢?

其实斯大林的所谓户籍问题还不是太严重,毕竟当时的格鲁吉亚已经是苏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斯大林执掌苏联,就相当于非北京省份出身的领导人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北京的政策一样,看起来并无可厚非。

因为相比于斯大林的跨省,像希特勒这样出身奥地利的德国元首,甚至都已经跨国了。

而从诸多领袖的发展轨迹来看,即使他们跨省跨国跨星球,他们为脚下土地谋福利的本心并没有改变。

那么,作为出身格鲁吉亚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家乡如此“忘恩负义”,而对俄罗斯却“青睐有加”呢?静夜史认为有很多原因,比如斯大林阶级身份重于民族身份。

按照民族划分方式,斯大林是典型的格鲁吉亚人无疑。但是按照阶级划分,斯大林是名副其实的苏维埃布尔什维克。

早在苏联建立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就提出世界人口的两种划分方式,即:在横向上体现为民族,在纵向上体现为阶级。

斯大林的民族成分虽然属于格鲁吉亚,但按照纵向的划分方式,斯大林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一份子,而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是没有国籍和省籍之分的,这保证了斯大林虽然出生于格鲁吉亚,但仍然能够成为苏联的最高掌权者。

国民在阶级立场上对“外籍领导人的接纳,在古往今来的西方世界非常普遍,奥地利人希特勒也属此类。

既然如此,斯大林当然要为苏联的最高利益而奋斗,而此时的苏联最高利益,就是“大俄罗斯”主义。

作为“大俄罗斯”主义的忠实拥蹙,斯大林的政策和俄罗斯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大俄罗斯”主义密切相关。

大俄罗斯主义的本质概括起来就是:

俄罗斯民族利益优先,俄罗斯地位至高无上!俄罗斯之外的所有民族都要受其奴役和支配。

在俄罗斯长达数百年的扩张历史上,“大俄罗斯”主义一直在野蛮生长,伴随着俄罗斯的兴衰跌宕起伏,最终融入所有俄罗斯人的基因中。

从沙俄、苏俄、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几百年时间里,只有一个人明确反对“大俄罗斯”主义,这就是列宁。这位革命导师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出发,主张各民族无论大小强弱地位平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各民族以平等身份加入苏维埃联盟。在他的推动下,苏联于1922年成功建立。

但是列宁的设想太过超前,对于当时的苏联而言并不现实,所以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抛弃了列宁的民族政策,全面重拾“大俄罗斯”主义政策。

相比于列宁的民族平等,斯大林的“大俄罗斯”主义的确太过霸道,但是在当时的苏联却是最有可行性的。

首先,自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从未放弃过对苏联的围追堵截。在国际环境如此严峻的斯大林时代,如果按照列宁的“民族平等和“自愿加入和退出苏联”的既定政策,则苏联不仅内部缺乏凝聚力,无法抵御帝国主义的围堵,而且还处于随时崩解的危险之中,这对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革命事业都是异常危险的。

特别是相比于列宁的高瞻远瞩,斯大林是从基层一路走来的,他对俄国基层的认识比列宁更为深刻,这是他逐渐认识到“去大俄罗斯”主义不可行。

当时的苏联,虽然是按照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建立的,但是俄罗斯联邦在体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加盟国体量的总和,这使得俄罗斯在苏联大家庭中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

如果一味恪守“民族平等”,势必对俄罗斯造成巨大打击,被严重打压的俄罗斯如果出现变故,整个苏联将会陷入极端的危险之中。

所以在特殊的内外形势下,强化俄罗斯地位的“大俄罗斯”主义是最适合当时苏联国情的。斯大林将俄罗斯地位不断拔高,使其凌驾于其他加盟国之上,成为苏联的“顶梁柱”。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加盟国地位相对下降,不得不沦为俄罗斯的附庸,昔日地位平等的各加盟国最终成为俄罗斯名副其实的“省”或者“州”。

通过这样的强化方式,昔日一盘散沙的苏联“凝聚力”大大增强,为击败德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外,“大俄罗斯”主义与斯大林执政生涯的“集权”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增强自身权力,顺利推行“斯大林模式”,就必须要不断削弱各加盟国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独裁统治的目标。

“大俄罗斯”主义和“斯大林模式”在本质上都是加强集权,在苏联外部环境如此险恶的情况下,只有高度集权才能集中优先力量迅速发展重工业,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

而在俄罗斯占绝对主体的苏维埃大家庭中,作为国家领袖如果不为俄罗斯代言,最终的结局将会非常悲惨。所以“大俄罗斯”主义最终成为苏联领导人的红线之一。

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虽然对斯大林批判得体无完肤,但是在“大俄罗斯”主义问题上却与斯大林保持了高度默契,因为赫鲁晓夫想要维持统治,就必须接受被“大俄罗斯”主义支配的恐惧,后继的苏联领导人虽然执政方针各异,但是在“大俄罗斯”主义问题上高度统一。

所以,作为适应当时局势的政策,斯大林重拾“大俄罗斯”主义,是有利于苏联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再者,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并不意味着斯大林背叛了自己的初心,一直以来,格鲁吉亚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而在斯大林时期,这里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斯大林的功劳,而这种扶贫和“大俄罗斯”主义并不冲突。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9

苏联并不是“民族意识”而是“阶级意识”

苏联历史上又不止一个领袖不是俄罗斯族,勃涅日涅夫就是乌克兰人啊。就是现在和俄罗斯打的不可开交的乌克兰啊。

苏联国内一大堆的高管都是外族人,很正常啊,波德戈尔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乌克兰人,不要把你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套在苏联身上。

你知道苏共,但是你知道俄共么?

作为苏联的最大的加盟国,俄罗斯一直到1990年才有自己的俄共,之前是没有的。

斯大林当年种种作为不是为了反少数民族什么的,纯粹是为了壮大苏联国力,大家不要想当然的把什么什么族就和国家挂钩,没那回事。

我这么说吧,二战时期,盟军太平洋总司令尼米茨,不就是个德裔么?也没耽误他把德国人打的哇哇叫。

希特勒其实是奥地利人,他成为德国领袖后,反过头来吞并了他的祖国。

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正常的, 不要当成一个例外。

10

斯大林信奉的是共产主义,接受的教育是布尔什维克主义,领导的是无产阶级。

正是因为斯大林受到共产主义的熏陶,所以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而实现共产主义在当时是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

因为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内部各民族之间有很多都是有很深的矛盾的,因此为了实现他人生的最崇高的理想,所i它必然要选择一个最强大的民族来压制这些不安分的力量。

而俄罗斯民族作为苏联的主体民族,人口众多,实力强大,所以最为符合斯大林的要求。

于是斯大林经常以俄罗斯人自居,并且积极推行大俄罗斯主义。

由于思想理念的不同,斯大林即便是格鲁吉亚人,他也不支持格鲁吉亚人独立,甚至斯大林还非常警惕格鲁吉亚乃至各民族独立的苗头。

但是斯大林的这种大俄罗斯主义却也为后来苏联的解体买下了隐患,用法国学者唐科斯的话来说,那就是:“苏联这个共同体就是一个由老大哥统治,并且逐渐同化其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