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先有国还是先有家?
从辩证唯物主义或者人类的进化角度去分析,肯定是先有家,后有国。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从广义的角度讲,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讲,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
众所周知,人类是从猿人进化而来,从单一的捕猎家庭,发展成群体捕猎。农业革命之后,开始部落定居,再从部落再发展成部落联盟,最后发展成统一的国家。
所以先有的是家,然后发展成的国。
这个问题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一样。鸡生蛋、蛋孵鸡,可相互转化。而“国”是由家组成,“家是有个人组成”,只是所属关系。
家为国,国保家
肯定会有人问,没有国,你还哪来的家啊?谁来保护你的家啊?正所谓“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国家是“大家”,是众多小家组成的社会群体。你不能说先有国再有家,只能说是,国庇护着家,而家要为国。个人组成家庭,再由家组成国,这样就有了统一的政府和文化,国就会抵御外来的侵略,反过来保护家。也就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就引申到我们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家国情怀”。
国是家的共同体
家是国的主体,而国是家的共同体,家与国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的古人有很高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大而大”,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展现了个人在国家面前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还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陆游的《金错刀行》,无不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
从古至今,家国情怀是历史思想的产物,是多少次国家破裂的历史沉淀。华夏5000年,经历了多少次外国的侵略,多少次国家的破裂,多少次的家破人亡。整个华夏民族,在经历这些之后,痛定思痛,浴火重生。
从狭义上讲,家就是最小的“国”,而国是千万的“家”。而家国的情怀就是“家”与“国”之间的纽带。有了这个纽带,国家将更加强大,家庭将更加安康。
让我们从自身修养,道德理念,家庭情感等方面,处处培养这样家国的情怀,让国家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