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教会大家钻木取火;伏羲女娲教会大家羞耻之心,有了初步的婚姻和伦理之法;炎黄二帝建立了统一的大部落联盟,确立父系的统治地位;尧舜禹治理河流,建立了初步的国家制度;商朝时把神权收归国有,部落初步瓦解;周朝时周公制礼,部落文化正式瓦解,人们日常生活开始遵循礼制,以礼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正式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华夏族正式形成。
社会的发展是一步步进行的,尧舜时期部落巫术文化还是统治社会的基础文化,礼制也不可能推行。
燧人氏教会大家钻木取火;伏羲女娲教会大家羞耻之心,有了初步的婚姻和伦理之法;炎黄二帝建立了统一的大部落联盟,确立父系的统治地位;尧舜禹治理河流,建立了初步的国家制度;商朝时把神权收归国有,部落初步瓦解;周朝时周公制礼,部落文化正式瓦解,人们日常生活开始遵循礼制,以礼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正式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华夏族正式形成。
社会的发展是一步步进行的,尧舜时期部落巫术文化还是统治社会的基础文化,礼制也不可能推行。
在这方面我不是太懂,但我觉得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在。就象现在的汽车及科技产品,你在古代是找不到的。不过尧舜时代一直是造福百姓,是历史的凯奏。
此一时,彼一时,时代不同,治世的方略也不同。尧舜帝时代,人心纯朴,人民安居乐业,都能自觉守礼,属于仁政天下,无需制礼。
到了文武王时代,人心已发生变化,秩序开始混乱,出现不守礼的现象,所以周公制礼,周朝礼治天下。
并不是…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第期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於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自作乐,命曰《九招》。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生之乐 ,命曰《驺虞》。
上文是墨子的记录。
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目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上文是墨子对“乐”治理天下的评价!
所以尧舜是制礼乐的,但也只是聊且用之,因为礼乐并非是治理好天下的正确办法。老子也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可见除了儒家,大家都是反对以礼乐治理天下的。
什么是礼乐?是按现代的理解正确,还是按孔子的理解为正确,而实际只有周公知道,他的礼乐和前人的有什么不同。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直观的往往不屑一顾,能给愚昧者以想象空间的,才能令愚昧者向往。因为,思想可以自由的飞,而现实却是脚踏实地的。有多少人,宁可愚昧无知的快乐,也不愿意觉醒!做一头猪挺好的,而且不能是野猪,有吃有喝不用觅食,到死时候一屠宰,真好!好好想想,有多少人其实就是这样的!
谁能确定,周公以前没有礼乐?如同突然发现世间有了诗,在有诗以前,先会有什么?
凡事都得循序渐进的发展,如果发现跳跃了,那只是你认为的跳跃。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他没发现以前,苹果都往天上飞吗?人类发展的脚步就到那了。
引领人类前进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图片来源网络)
古之贤圣通晓大道后,己不拘泥于道的传播方式,有通过自然的变化让人尊道,见道,行道。也有以人与人的关系相处制以礼,让人们在各自的行业中,或身份中,不用去刻意逾越也能见道。
臣子在自己的职位上、手艺人在自己的工作中,种田人在劳作中都可以通过事情体悟见道,何时用何种方式传道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态。
周公,老子、孔子到魏晋玄学,到六祖坛经,到程朱礼学至王阳明,都是圣贤们在传道。
道,至大无体。知者可自开宗立派教化天下。教化必从事从物入手开教,作于细。
尧舜知悉的大道,和当今时代行的大道无二。
道在不必用礼乐,道衰以礼乐粉饰。
感谢邀约。上三代民心纯朴,下三代民心不古。[祈祷][祈祷][祈祷]
上古的贤人,不称德,而做了很多有道德的事情。不称礼,而做了礼乐的典范。
等社会上在崇尚道德的时候,其实道德已经沦丧;倡导礼乐的时候,礼乐已经崩坏;推广法制的时候,法制已经失控。
到了春秋战国的孔子时代,已经是礼坏乐崩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