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时刻,当时的宋朝占据世界GDP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宋朝的商船可以进行跨洋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宋朝本土的商业也极为发达,因为发达的商业发明了中国第一种纸币。那么宋朝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呢?

(远洋船队)

一:前期铺垫。

宋朝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便是当时的南方了。经过三国时期的动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然后经过盛唐的开发以及财富积累,江南地区就已经极其发达。而且在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很少遭到战火的袭击,所以江南地区可以进行飞快地发展。最后在经过靖康动乱,更多地财富向江南集中。于是,在这强大地财富灌注之下,南方地区已经非常富有,而这也是宋朝经济强大的造血心脏地带。

二:政策开放。



宋朝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都不一样,宋朝的重文轻武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严重。但是,宋朝的思想开放程度也是其他所不能及的。宋朝朝廷不仅仅重视传统的小农经济,而且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于是,宋朝的商业交易频繁,再加上发达的小农经济,宋朝经济便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发展。

三:科技发达。

宋朝因为重文轻武所以文化也极其繁荣,四大发明在这个时期被宋人进行改良,然后对宋朝的经济又起到了一个反向刺激的作用,使宋朝的经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换句话来说,宋朝经济发达的原因在于宋朝在继承了前人的发展成果,而且在这个成果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并且宋朝把我们中国以前用在其他事情上的精力全用来发展经济了,所以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都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高潮时期,但也是中国历史的武力值最弱的一个朝代。



宋朝的制度则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重文轻武。如果要再细分一点就是过分强调社会的稳定,过分分权制约,维护皇权革除武将。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回答?快来关注罗马纳人

最佳贡献者
2

其实宋朝的时候,尤其是北宋时期,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挺高的,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就是中世纪一个贵族的生活,很可能都比不上北宋时期一个看守城门的人的生活质量。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事实上和当时的北宋政府的政治十局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北宋这个历史时期,丝绸之路被战乱所隔绝掉了,而且没有办法夺下来,与此同时,土地也大大的缩水,所以为了增加自己手中的钱,更多的人依靠的是商业贸易,商业贸易收税,税收完了以后就可以增加到国库里面,国家手里面的钱多了,那皇帝享受或者是置办军费都有。

宋朝的时期,皇帝的享受那是享受的最好的,宋徽宗不仅在当时汴京城里面可以说是大手笔的花钱,而且还特意给自己建了一个动物园,切还置办了花石纲,北宋时期士兵的单人武器装备是最好的。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钱钱从哪里来税收,但是依靠着地丁税你能收到多少?

发达的商业贸易体系是北宋繁荣经济的前提,这一点不仅仅是需要当地官府的配合,还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北宋拥有发达的运河体系,他的运河可以让自己的货物到达全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比如说北宋的首都汴京城,就有一条著名的运河,每年政府在冬季都要对其进行疏浚河道,其中的花费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每年都必须这么干,为什么?因为如果今年不这么做的话,明年你的税收收不上来,你国家就没钱了。

这点不得不提的就是京杭大运河,正是这一个跨时代的工程体系的建立,让南北货物对接的愿望实现,商业贸易最重要的前提,那不就是我有你需要的,而你有我需要的,双方之间进行交易,然后这样才会产生商业利润。

这就需要三个前提,第一,你有消费的能力,第二,你有消费的基础,第三有人允许你消费,发达的交通和运河体系,让你拥有了消费的基础,发达的货币体系也让你拥有了消费的能力,至于说第三条,有人允许你消费。

不是,大家是否看过《清明上河图指的就是当时汴京城里面那种不眠夜,在大唐王朝时期仍然实行宵禁,但是在北宋,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每天晚上反而是商业贸易最发达的时期。就如同前文所述的那样,官方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钱财,就鼓励你消费,鼓励发展商业,所以你消费那更加符合是官方的要求,(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官方怎么可能阻止你呢?

不仅如此,在北宋时期还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巨额的关税和财富,也让当时的南宋即便偏安一隅,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在南宋宋高宗赵构手底下有一个将军,看到一个看门的人在睡大觉,说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出去赚钱,不是在这里瞎睡觉,然后这个看门的就告诉将军说,你只要给我大船,给我钱,我就去给你赚更多的钱。

将军觉得很稀奇,其他人都劝他不要这么做,但将军还是给他钱和船,这个看门的守卫在当时的临安玩了个月以后即扬帆出航,所有人都认为将军这一回给的钱都打了水漂了,过了一个月,这个人回来了,船上满载的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货物,而且还有战马,别说这些货物了就这些马匹拿出去卖,都能够富甲一方。

都有人都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她说我就出去冒充是朝廷的使者,所有人都愿意巴结我所以给了我这么多的东西!

不连一个将军的门卫都有这样的见识,更何况当时的南宋的人?

3

宋朝的经济发达,和宋朝夺取政权的方式以及宋初实行的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宋朝是用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赵匡胤得到了一个稳定的国家,国家没有经过长时间战乱的破坏,因此发展起来比较容易。

赵匡胤得到政权后,实行了比较开明的土地政策和经济政策,使得宋朝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在唐朝的时候,长安的居民区划分成坊,每个坊都有大门,一道晚上大门关闭,私自才出来是违法的。

在唐朝之前,历朝历代,都实行宵禁政策,但是到了宋朝,百姓们变得更加自由,农产品不仅能随意交易,还出现了夜市。

上行下效,皇帝重用文臣,百姓们也以博学为荣,宋朝不仅经济发展的快,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也飞快,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对经济的发展,起了辅助作用。

赵匡胤掌权没多久,宋朝就成了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JDP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

4

宋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向商业社会转变的尝试。宋朝皇帝还和大臣在朝堂上大谈生财之道。

将明朝自由雇佣关系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话,宋朝的资本主义萌芽程度要远超明朝。

宋朝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兴盛的时代。并且宋朝很注重商税,其商业税一副超过农业税。和平时期人口流动性最强,城市化的水平是中原王朝中最高的,京城人口过百万,人口十万的城市5~7座,人口过万的城市五十余座,这个数据是盛唐的两倍以上。

一般人中,小部分的农民和大部分工匠,都是自由雇佣工。经济繁荣引起的文化繁荣可见一斑。

宋朝的制度,在内政上,是中国本土政治发展的最巅峰。没有唐朝后期的宦官当权,也没有东汉的外戚干政,由于吸入唐朝的教训,宋朝没有发生过大一点武将夺权事件。宋朝是两个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大王朝之一(另一个是西晋……)。

但是北宋由于安谧,防护腹地的禁军一度战斗力废弛,而且朝堂上主和派势力很大。所以敌军一旦突破边军的防线,就有可能长驱直入直捣黄龙。

而南宋时,单独对抗巅峰时期的蒙古帝国60余年,南宋的军事实力也不算差了,当时世界上能挡得住蒙古帝国兵峰的,也没几个。

5

谢邀!在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王朝都采取“抑商”的政策 ,而惟独宋朝例外,宋初,太祖赵匡胤就言“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 后,宋太宗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神宗在位时"尤先理财"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这样的重视经济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朝,这是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宋朝能够成为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王朝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寻:

一、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发展。在宋代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是在北方的。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宋代是达到甚至超过了北方。南方的发展又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三国时代东吴的发展。东吴在南方统治期间,比较到位的对南方进行了开发;第二,南北朝时代南方由于战乱少于北方,人口大量涌入,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三五代时期,南方几乎远离战争,得到几十年的发展机会。纵观南方的发展过程,战乱带给南方发展的机遇。由于北方一直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在历次政权争夺中,主战场都放在了北方。北方战乱,人们便会南逃,这给南方带来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数量巨大的劳动力。

二、宋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宋代也得到了证明。宋代中印刷术的发明,直接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在这个时期,人们思想活泼,富于创新。宋代产生许多发明创造,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特别在农业以及手工业方面,各种新发明纷纷出现。

三、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较高。由于南方的充分开发,南方的农业水平超过了北方。而手工业的发展更是让人吃惊。在纺织业、冶炼业、陶瓷业等各个行业中当时宋朝的发展年水平是世界第一的。正是有了第一二产业的高度发达,促使了商业的大步发展。

四、国家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国际贸易)创造了空间。与宋朝并立的先后辽、西夏、吐蕃、金、元、打理等等,由于他们大都是游牧民族或者是经济较为落后,这就对宋王朝的产品有了足够的需求,同时也像宋王朝提高了原材料,达到经济互补。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更是使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国际贸易。

五、宋王朝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宋王朝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鼓励经商的封建王朝。在宋朝,商人的政治地位是不低的,他们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的。这就鼓励商业的大幅度发展。

六、宋代思想文化高度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是一对相互促进的伙伴。宋代的思想文化,可以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样丰富多彩。诸多因素叠加起来才有宋朝经济之繁荣。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




6

宋朝经济发达最主要还是当时的政策好,宋朝的商税和禁榷制度,

是促进宋朝商业繁荣的直接条件。

第一,商税制度的重视

宋朝的商税制度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在宋朝之前的朝代中,商税多是在国家的这个税收当中,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比例。并且之前的朝代也大多都是重农抑商的政治政策,所以对商人征税的方面一直都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北宋时期,北宋的工商业方面越来越是发达,而且商品和钱币之间的关系也是直线攀升。这也就说明商业在宋朝已经相当发达且重要了。当工商业变得越来越壮大、越来越繁荣的时候,朝廷政府就不得不重视有关于工商业的问题了。所以宋朝也针对了工商业方面做出了政策上的调整。北宋的时候朝廷开放的政策就已经是农商并重了,不再是单纯的只看重农业,同时也要大力的发展商业。


在北宋初期的时候,赵匡胤就建立了明确的征商方面的制度。对于城镇市场里的小商小贩,还有港口要道的一些经营者们开始征收商税。当时的宋朝就已经建立相对严密的政策以及专职商税的机构,并且还有统一的税率和完善的征商则例。

在宋太宗赵匡胤时期不单单是开始了对商税的重视,还有对于偷税,漏税的处罚也是有明确规定的,敢私藏货物被官司所捕获的,没收三分之一,仍以其半与捕者。

这说明北宋的税务管理体系相对于之前的朝代来说,都是比较成熟的。而当时的商税的征收也已经成为了一项国策内基本制度加以实施的。


这种商业政策是让宋代经济发展越来也富裕的根本。也正是因为宋代的商业经济超越了之前时代的发展,所以这让朝廷不在把商业的发展,看作是国家的负面影响,不在把商业跟腐败划等号,而是把它看作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国家对于商业的重视,使得国内大大小小的一切商品,哪怕是民间的商贩都开始迅速崛起,已经俨然成为了大宋朝代的顶梁柱之一。一个行业越来越繁荣的程度跟它在国家财政税收内的增长显然是直接挂钩的。


所以北宋时期征收商税的数量从宋太祖到宋仁宗一直是直线上升。宋太祖年间全国商税的征收数量已经高到了400万贯,宋仁宗的庆历年间更是直接暴涨到了2200万贯,占据财政总收入的56.4%。这绝对是在北宋之前都没有过的。

第二,禁榷制度的强化

禁榷制度大家都知道,其实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对一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营专卖的制度。这个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国古代的盐。我国古代的盐是从春秋开始就十分重视,并且有政府所直接管理专营专卖的。除了盐之外,铁和茶叶也是禁榷范围内必不可少的存在。


但是在北宋时期,禁榷制度的范围开始被进一步的扩大,从一开始的食盐,茶叶,铁之外,还曾加了,酒,药品,香料,矾,醋,铜,锡,铅,粮食,还有一些纺织品和煤等等。这些东西因为大多数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所以就被统统都加入了禁榷的范围之内。

禁榷制度所监管并不是这些物品是否会有人私自出售,就连这些物品的生产,以及流通到了什么领域,宋朝政府都是严格控制的,可以说是加强了对商品们全程管理。但是这个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如此的,也是随着时间的推荐一点一点完善的。


这两只制度的改变让宋朝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及提高,对于尤其是重视商税这一制度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突破点。但是禁榷制度却是有利有弊并不是完全都是好的,但也正是这两项制度才会导致宋朝的国力非常的富强。

7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时刻,当时的宋朝占据世界GDP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宋朝的商船可以进行跨洋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宋朝本土的商业也极为发达,因为发达的商业发明了中国第一种纸币。那么宋朝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呢?

(远洋船队)

一:前期铺垫。

宋朝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便是当时的南方了。经过三国时期的动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然后经过盛唐的开发以及财富积累,江南地区就已经极其发达。而且在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很少遭到战火的袭击,所以江南地区可以进行飞快地发展。最后在经过靖康动乱,更多地财富向江南集中。于是,在这强大地财富灌注之下,南方地区已经非常富有,而这也是宋朝经济强大的造血心脏地带。

二:政策开放。

宋朝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都不一样,宋朝的重文轻武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严重。但是,宋朝的思想开放程度也是其他所不能及的。宋朝朝廷不仅仅重视传统的小农经济,而且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于是,宋朝的商业交易频繁,再加上发达的小农经济,宋朝经济便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发展。

三:科技发达。

宋朝因为重文轻武所以文化也极其繁荣,四大发明在这个时期被宋人进行改良,然后对宋朝的经济又起到了一个反向刺激的作用,使宋朝的经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换句话来说,宋朝经济发达的原因在于宋朝在继承了前人的发展成果,而且在这个成果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并且宋朝把我们中国以前用在其他事情上的精力全用来发展经济了,所以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都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高潮时期,但也是中国历史的武力值最弱的一个朝代。

而宋朝的制度则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重文轻武。如果要再细分一点就是过分强调社会的稳定,过分分权制约,维护皇权。

8

宋代经济发达的原因:

  一、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发展。在宋代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是在北方的。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宋代是达到甚至超过了北方。南方的发展又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三国时代东吴的发展。东吴在南方统治期间,比较到位的对南方进行了开发;第二,南北朝时代南方由于战乱少于北方,人口大量涌入,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三五代时期,南方几乎远离战争,得到几十年的发展机会。纵观南方的发展过程,战乱带给南方发展的机遇。由于北方一直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在历次政权争夺中,主战场都放在了北方。北方战乱,人们便会南逃,这给南方带来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数量巨大的劳动力。

  二、宋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宋代也得到了证明。宋代中印刷术的发明,直接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在这个时期,人们思想活泼,富于创新。宋代产生许多发明创造,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特别在农业以及手工业方面,各种新发明纷纷出现。

  三、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较高。由于南方的充分开发,南方的农业水平超过了北方。而手工业的发展更是让人吃惊。在纺织业、冶炼业、陶瓷业等各个行业中当时宋朝的发展年水平是世界第一的。正是有了第一二产业的高度发达,促使了商业的大步发展。

  四、国家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国际贸易)创造了空间。与宋朝并立的先后辽、西夏、吐蕃、金、元、打理等等,由于他们大都是游牧民族或者是经济较为落后,这就对宋王朝的产品有了足够的需求,同时也像宋王朝提高了原材料,达到经济互补。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更是使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国际贸易。

  五、宋王朝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宋王朝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鼓励经商的封建王朝。在宋朝,商人的政治地位是不低的,他们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的。这就鼓励商业的大幅度发展。

  六、宋代思想文化高度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是一对相互促进的伙伴。宋代的思想文化,可以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样丰富多彩。在宋代,由于西方人、东方人的进入,也带来了不同思想学说。除了早已有之的儒、道、佛等之外,还有像回教、***、摩尼教、印度教等等各种思想流派。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朝的“中书”,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中书之外,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相机构。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名义上恢复三省,实际上趋于一省,次相以兼中书侍郎因请旨而更接近皇帝。副相,包括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徽宗时,一度将首相改为太宰,次相为少宰。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

  宋朝还有一些特殊宰相官称。蔡京权势最盛时曾任“太师总领三省事”,文彦博、吕公著曾以元老任“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南宋韩侂胄当权时,曾任“平章军国事”。他不用军国“重”事称号,因为加上“重”字测权力受限制,只能过问重事;用“同”则权力不专⑴。蔡、韩的称号都是权臣耍弄权术的一种伎俩,并非宋朝常制。 枢密院的由来,也不一般。唐朝有左、右内枢密使,向由宦官担任。唐朝后期的枢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复有一省,内枢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复有宰相,是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多余机构,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宦官擅权的产物。唐末朱温在夺取政权之前,把掌握朝廷实权的宦官杀掉,改用文士为枢密使;同时使枢密使由全面掌权改变为专管军事。宋朝继承了五代的制度,也设立了专管武事的枢密院这一机构和枢密使这一职官。二府制下枢密使的设置,分了宰相的权,形成文武分权;同时又侵夺了原来专管军事的兵部的权力,宋朝枢密院长官自称“本兵”。

  枢密院长官的官称,宋初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签书(署)和同签书枢密院事。元丰改制,专用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官称。改制时,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把权力合并于兵部。神宗强调祖制,他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⑵因而元丰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这一机构保留了下来。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充分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政制特点。

  宋朝有“宰执”这一提法,是宰相和执政的合称。宰指宰相,只限于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及南宋的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左、右丞相等首相和次相。副相包括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正副长官,合称“执政”。

  宋初,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权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后来因用兵西夏,宰相与枢密院长官不相通气,对军事指挥不利,于是在庆历年间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西夏用兵结束,又恢复原状,兼职没有形成制度。到了南宋,一些权臣如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都曾以宰相兼任枢密使,但还不是定制。宁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才成为定制。宰相不能兼枢密使,是防止大臣权重威胁皇权。后来权臣兼任两职,确实曾使皇权受到影响。

二)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

  唐朝后期,正常行政机构、职官之外另设机构、派官掌管的现象已很普遍。宋朝开国,太祖用赵普为相时以及太宗时期都没有做整齐划一、较大幅度的调整。因而宋初制度很乱,例如,兵部之外有枢密院侵夺了兵部的职权,并升为中枢机构;唐朝吏部、兵部分别主管文武官员的铨选,此时另设审官东院管文铨,审官西院管武选;户部尚书、侍郎职权,已由三司使(五代时并户部、盐铁、度支为三司,其长官为三司使)取代,被称为“计相”,其权位仅次于二府,在六部之上;礼部之外有礼仪院;刑部之外有审刑院。元丰改制,一律恢复唐朝前期制度,以《大唐六典》为准,权归六部。除枢密院保留外,其他机构、职官一律废除。从此,结束了唐末到宋初官制上的混乱状态。

  (三)台谏制度的演变

  宋朝的御史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与唐相同。照例不除御史大夫,而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元丰改制前沿袭唐制,御史大夫为加官,改制时取消此制。宋朝规定,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以避免宰相与台长勾结为祸。实际上宰执仍能控制御史台,并利用为工具以打击政敌(宋朝习惯,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

  宋朝的谏官制度,元丰改制前沿袭唐制,左、右省虽有谏官存在(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由补缺改,左、右正言——由拾遗改),但“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净”。另有“谏院”,命别官知谏院。元丰改制,废谏院,恢复谏官职权,以左、右谏议大夫为谏长,仍隶左、右省。

  门下省的给事中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地位比较重要。给事中正四品,品位在左谏议大夫(从四品)之上。分管门下后省,执行门下省的封驳权。中书舍人级别也比右谏议大夫高,分管中书后省,对皇帝任命官吏所下的“词头”,若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因此在宋朝,侍中、中书令不置,门下传郎、中书侍郎又为宰相或执政,给事中和中书舍人遂成为两省的实际负责人。

  (四)军事制度的演变

  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兵权由几个机构分管,各部门权力分散,权力集中于皇帝。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三衙”统率禁军;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吏部负责武官铨选(武选唐朝归兵部管,宋朝元丰改制前由审官西院管,改制后权归吏部)。

  宋朝实行募兵制,士兵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每逢有饥荒,从饥民中招募士兵,补本城。宋朝政府对从饥民中招募士兵的办法很得意,说是“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也就是说把社会上的可能反抗者变为镇压者,一举两得。宋朝还有个从后周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就是从地方厢军中选拔出强壮者充实到中央禁军。这种作法被称作“强干弱枝”,也是宋朝军事制度的一个特点。

  另外,宋太祖赵匡胤“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⑶。这种办法可收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免去将官专权的威胁,但对作战十分不利。神宗即位知其弊,才废除了这种办法.

  南宋初,允许将领募兵,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这触犯了宋王朝的大忌讳,有成为私人武装的危险。因而南宋有收回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兵权的举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