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曹操是谁,我不想讲那些凭空产生的故事,咱们就讲讲《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当中提到的曹操,这是曹操所有故事的起点。最开始的曹操就是这个样子,以后是被一次一次的演绎。我觉得对于曹操,我们不是知道的太少,而是听说的太多,因为听说的太多,反而忽略了曹操的本来面目。
曹操的身世,为何起争议
曹操姓曹,在这儿有争议吗?其实有争议的不是曹操姓什么,而是曹操的爸爸到底姓什么?陈寿在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开始,这几句话写的非常的古怪。就因为陈寿的这个古怪的写法,引发了后人对曹操身世的猜想。这个猜想本身无所谓,曹操到底姓什么,这本身无所谓。但是当曹操姓什么,这件事关系到一个皇帝,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关系到曹魏政权是不是合法。就把曹魏政权是不是合乎天命所归,关系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曹操的这个身世之谜,后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话题。
曹家是天命所归,他们遗传神的血统。但是如果曹操不姓曹,他是过继过来的孩子,那他这个血统论起来不就胡扯了吗?所以曹操姓不姓曹就成了以后关乎曹魏政权,关乎两晋政权是不是合法,这样一个问题的关键。
陈寿:曹操,山东人?沛国谯人?
曹操姓不姓曹?其实三国志中说的是很明确的。曹操姓曹,曹操是这个汉丞相曹参的后人。三国志中说的非常清楚,曹参的后代,这是汉朝的望族,曹参是汉朝的开国元勋,而且是刘邦起家的沛县五人组之一。沛县五人组,指的是刘邦、萧何、曹参、夏侯婴和樊哙。曹参后来做了齐国的相国,萧何退休以后,曹参接替萧何当了汉朝的宰相。三国志中说的很明白。
曹操是沛国谯人,这没问题吧。问题是如果曹操是曹参的后代,那曹操家应该在山东。平阳公主之所以叫平阳公主,是因为她嫁到曹家去,跟着老公的爵位,曹家是平阳侯,他家的老婆才叫平阳公主。平阳在哪?在山东,大概就在泰安不远。曹操按理说应该是山东人,可是三国志说曹操是哪儿人呢?沛国谯县在哪儿啊?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这就不对了。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这又对了。安徽亳州当时这儿其实是沛县五人组当中夏侯婴的封地。三国人物中,夏侯惇,夏侯渊,都是亳州人。既然曹操是曹参的后代,他的籍贯应该是曹参的封地,应该在山东,怎么曹操成了亳州人,沛国谯人呢?后人认为这是一种暗示,暗示曹操原本姓夏侯。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因为曹操的爸爸曹嵩和曹操的爷爷曹腾,他们有一种特殊的父子关系。曹腾是一个资深的宦官,史书中说他是四朝老臣,他的祖上是曹参。但是曹腾是个宦官,曹腾最后做官做到大长秋。在汉朝不是所有的宫廷官员都是宦官,只有直接和娘娘们有接触的那些人才是宦官。就从这个官职来看,宦官曹腾肯定是宦官。大长秋是什么意思呢?大长秋就是长秋宫的主管,长秋宫是皇后的宫殿,所以这个曹腾一定是宦官,因为他和娘娘有接触。这就有问题了,曹操的爸爸曹嵩肯定不是曹腾的亲儿子,按照陈寿在三国志当中的说法,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爸爸曹嵩是爷爷的养子,但是我也不知道曹腾和曹嵩成为父子以前的关系是什么。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三国志没有说。所以说曹腾和曹嵩之间在成为干父子以前,他们是什么关系?陈寿说的很明白,他也不知道,说不清。
这个曹腾在历史上,他后来被封爵,封为费亭侯。亭侯是一个爵位的名字,前面一个字儿代表一个地儿。比如关羽是汉寿亭侯,汉寿是一个地方。亭实际上是一个距离的单位,十里一亭。一个封地有多大?应该是直径十里,而不是半径。不是说这个圈子里的地都是你的,亭侯有封地,但是没有领地。这个范围内的物产算出来应该是多少钱,就给你了。实际上这个亭侯是个工资级别,你明白吗?亭侯不是真正的侯。真正有封地的侯,就是咱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封侯 ,封列侯,就是要有些功劳了。受到当年刘邦的白马盟誓的限制,”非刘不王,非功不侯”,封亭侯不算是封列侯,并不是咱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封侯。封亭侯的条件要比封列侯宽松很多。所以一个宦官因为服侍皇后有功,被封为亭侯。
大家注意啊,这个费亭侯就是封给曹家的爵位,这个费在哪儿呢?就是现在山东鱼台在微山湖边儿上。曹腾死了以后,他的养子曹嵩继承了爵位。曹嵩后来也做了很大的官,官至太尉。曹操的爸爸做过太尉,曹操也是高干子弟了。太尉这个官职,在不同的朝代,它的权利是不一样的。在东汉末年,太尉基本上就是一摆设,一个有名无权的岗位,一定是皇帝认为这人是自己人,才给放在这个肥缺上的参谋。这种职务就没有实权,甚至于他的权利不如实际领兵的校尉。所以太尉不算是个很有实权的官职,但是级别很高。这就说明了曹家在当时还是受到皇帝的信任,被皇帝认为是自家人。
陈寿说反正曹嵩是曹腾的干儿子,继承了曹腾的家业,但是他和曹腾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也说不来。如果没有这句话,其实谁也不会想到曹操的身世如何。所以说,曹腾确实是宦官没孩子,可他的干儿子曹嵩本來姓什么,其实谁也不会注意到这点,因为通常过继的都是过继本家的孩子。我继承我叔叔的产业,这有什么呢?但是突然加了这么一句,又说曹操是沛国谯人。这还不是全部,按照史书的说法,曹操后来特别看重夏侯惇和夏侯渊,甚至把夏侯渊和夏侯惇都当做曹操的本家来写。
所以说有人就认为陈寿在暗示,曹嵩以前是姓夏侯的,他是夏侯渊和夏侯惇的叔叔,他后来改了姓氏,继承了曹腾的家业。这个联想你有吗?我觉得一般人很难很难把这些事儿,从这些书的缝隙里都抠出来,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我们后来一般人认为曹操姓夏侯,是因为有一个人刻意的把所有的事儿都给你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曹嵩姓夏侯。
谁在暗示:曹嵩姓夏侯
这个人叫裴松之,咱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一个注释本《三国志》,就是裴松之注释的。这个裴松之是南北朝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手下。据说这个裴松之就是接受了刘裕的命令,注释了一本《三国志》。流传下来没有这一段,就是三国志说不知道曹操的出身,裴松之却说根据吴国史官的记录,曹操家是姓夏侯的,夏侯家的几员大将都是曹操的堂兄弟。后来三国演义就直接引用了裴松之的这个结论,说曹操以前姓夏侯。
但问题是裴松之这个话可信吗?大家应该知道刘裕也是个布衣天子。所以他其实很有动机去说曹魏不是正统,因为如果曹魏不是正统的,那两晋就甭说了。那我刘裕的南朝宋就有机会成为正统。如果他们是正统,我就不是。如果他们不是,我至少就有机会是。所以刘裕有很大的动机,有嫌疑,他编一个瞎话儿。后来也有很多史学家承认,刘裕让裴松之注释《三国志》,目的就是这个。裴松之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凭什么说裴松之这样写是别有用心呢?因为,同样是说曹操的祖先,魏国本身自己的历史中也是有说法的。但是裴松之对魏国的说法只字不提。
陈寿因何说:我不知道
曹操自己说过,我不是曹参的后人,而是曹参的叔叔家的后人。就是说曹嵩和曹腾是远亲,需要过继一个儿子的时候,肯定远亲是最佳选择。所以其实就事论事,曹操的这个说法最合情合理,但是怎么着都没人听。
曹家到底姓什么?曹丕,曹操的儿子说,我家祖上是曹参,曹参这个曹姓是魏国国姓演变而来的。所以曹魏的祖先是舜的后代,这就跟三皇五帝连上了。曹家自己说的这些话,裴松之都忽略了,说曹家姓夏侯,先入为主,给你一个结论。带着这个结论,你怎么读陈寿的《三国志》的这一段都是有问题的。
似乎陈寿也是这个意思,问题陈寿是真有这个意思吗?如果没有裴松之的这个误导,我们再来看陈述的话是什么意思呢?陈寿说的很明确,陈寿说我说不清曹操的祖先是谁,这话有说曹家姓夏侯吗?没有,陈寿没有这样说。陈寿在晋朝写的《三国志》,晋朝的江山是得自曹魏的禅让。如果曹魏是野路子,那晋就也不可能是正统。写到曹家这里的时候,陈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说我不知道呢?
曹操说过自己的祖先是谁,可他儿子也说过,麻烦的是不一样。但是哪句话是对的呢?陈寿说,我不知道,这话就就很聪明了。曹操跟曹丕说岔了。但是有一件事是一定的,就是不管曹家是哪一支,他们都是舜的后人,这就说明政权合法了。
注意到这件事,你才会明白陈寿为什么要把曹家诸将和夏侯诸将写成合集,放在一个目录下了,陈寿本身是有说法的。因为这两家在汉朝世代通婚,他们是亲戚。其实这是汉朝的门阀制度,曹操就算不姓夏侯,曹家和夏侯家也是亲戚,而且是十几代人的亲戚,这两家人就是一家人,被人忽悠了吧。曹操姓曹还是姓夏侯呢?你说谁说的清。
难以置信:DNA对比发现曹嵩不是曹参和夏侯家后代
时至今日,基本上大家已经不再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反正历史圈没有人再说,曹操姓夏侯了,也看透了裴松之。所以基本上认为曹操确实姓曹,就是曹操自己说的,我是曹参的叔叔的后代。这话被认为最靠谱。
但是这个结论呢,现在已经又被推翻了。有曹操的后人,也有夏侯家的后人,通过现在的基因技术DNA对比,已经基本上确认曹操和夏侯家没有血缘。就是说曹嵩,不是姓夏侯的。同样的办法,得出了第二个结论,就是曹操和曹参也没有血缘关系。
对于这个基因的方法,我不评论,因为我确实是不懂,但是这件事儿我觉得很有意思。曹操到底是谁,其实曹操的那些反对者说的不对,曹操的拥护者说的也不对。我觉得这件事只有曹嵩知道,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你想想,这个曹操也真的能忽悠,三国里曹洪、曹仁都拿曹操当哥们儿,当兄弟的夏侯渊夏侯惇,也拿曹操当兄弟。以前我认为,反正这两头至少有一头是,另一头不是。但是现在竟然两头都不是。曹操这就是纯忽悠啊!
说了半天把曹操的姓氏都说没了,讲的曹操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可这真的不是我瞎说。有质疑的朋友自己去读书吧,读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人类学实验室共同完成的这个基因测序,DNA对比发现曹嵩不是曹参和夏侯家后代。当时这个算是个大事儿。我觉得这事儿曹操干的出来,因为只有曹操知道到底他和曹家兄弟有没有血缘关系,到底和夏侯兄弟是不是真兄弟,他就有这个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