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分北宋南宋,从陈桥兵变到陆秀夫背皇帝跳海,合计319年。整个宋朝是重文抑武的,兵无常帅,帅无常兵,总体来说很平庸但不乏亮点。我们就从宋朝名将的角度来切入。
一 北宋
01 文武全才范仲淹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我们最熟悉范仲淹的是他的《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渔家傲·秋思》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苏幕遮·怀旧》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都是进了中学课本的,但范仲淹不止文笔好,军事才能也很突出。
范仲淹曾在西夏李元昊称帝进犯边境时,戍边西北,彼时正当宋军三川口大败,朝野震惊,人心惶惶,但是作为一节文官,到西北之后,沉着冷静,利用西夏军游牧属性,粮草供应难的问题,确立了“屯田久守”的方针,与此同时,恩威并施,招抚帮助西夏人的羌人部落,逐步瓦解西夏军的实力,号令清晰,赏罚严明,由此,直到李元昊向北宋称臣之时,西夏军不敢侵犯范仲淹所戍之西北边境!
02 平民出身的名将狄青
孔平仲《孔氏谈苑》:狄青字汉臣。元昊叛,屡将兵出战,四年间大小二十五阵,八中流矢,人呼“狄天使”,上观其仪表曰:“朕之关张。”
狄青因替兄受过,被逮捕至京城,由此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西夏最开始叛变北宋的时候,北宋边将大多战败,狄青在此刻,身先士卒,作战4年,打了25场战斗,攻陷敌军重城2座,剿灭助夏部落6个,焚烧敌粮数万石,缴获帐篷2300多只,俘虏5700余人,新建城池1座,城堡4座以便御敌;由此,西夏军对于狄青基本上是闻风丧胆,但是,这仅仅是狄青军旅生涯的开始。
对外强势,对内也不甘示弱,广西侬智高叛乱,朝廷久战无功,狄青自奋请战,在士气低落的环境下,整军经武,奇袭昆仑关,一招破敌,侬智高狼狈逃窜。
总之,狄青所到之处,无论是西夏还是叛匪,无不望风披靡。
03 让西夏丧失战略主动权的章楶
《宋史演义》:章楶定计筑寨,连破夏众,擒悍寇,翦夏卒,虽不免劳师费财,而夏人夺气,悔罪投诚,西陲得无事者数年,楶之功固有足多者。
宋哲宗元祐年间,主和派割让给西夏4座城寨,西夏反倒更加骄横跋扈,章楶就在此时以65岁的高龄请命于危难之际,披挂出征。
最开始,章楶只派小股部队袭扰,西夏果然不堪其扰,要和他决战,围攻,而后大败。章楶以蚕食为进军策略,在边境修城池城堡,一点一点的压缩西夏人赖以生存的宝地,在平夏城之战中,他派人攻占“天都”(今宁夏海原县海城镇一带),这个地方在西北是盛产粮食之地,也是产良马之地,章楶不仅是攻占了这个地方,而且是牢牢占据这个地方,游牧民族失去了一个好不容易的产量区和产马区,好比被釜底抽薪,自此,便失去了与北宋斗争的主动权!
二 南宋
南宋名将挺多,靖康之变守开封的李纲,还有所谓的“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真正意义上的名将只能算前两位,后两位的表现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混子”;岳飞韩世忠大家都熟知了,我这里说说刘锜和吴阶两位。
01 坚不可摧的吴阶
明·王夫之·《宋论·卷十·高宗》:尽南宋之力,充岳侯(岳飞)之志,益之以韩(韩世忠)、刘锜、二吴(吴玠、吴璘),可以复汴京、收陕右乎?曰:可也。
宋高宗建言四年(1130年),完颜兀术大举南下,想攻占巴蜀,然后顺江而下,势如破竹攻灭南宋的半壁江山。但就是吴阶这个人,破灭了他的梦想。
吴阶与他的弟弟吴磷历经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的血战,以残败之兵,即便在被迫战略撤退时,金军的所谓胜利也只能称之为“惨胜”;在长期备战中,他裁撤冗员,因地制宜的屯田,加之百姓的支持,致使金军始终无法越过这道屏障,可以说,如果没有吴阶守住蜀地,历史必将被改写!
02 智将刘锜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刘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或谓其英概不足,雅量有余,岂其然乎?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很不巧,又是金兀术率军南下,刘锜率军救援,还没到地方,就失陷了,于是进驻半道上的顺天城(今安徽阜阳),在金兵前锋到来时,先派人出城,假装惧怕金兵,掉落马下被俘虏,然后告知金兵,主帅刘锜就是个高干子弟;而后又派使者进入金营,混淆视听,一番骚操作,让金兵更加轻视眼前的宋军。
然而实际情况是,宋军早已严阵以待,战争结果显而易见了,顺昌大捷,宋军胜!
结语
通过两宋的这些名将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难关头,在正确的人的统领下,一盘散沙的宋军也可以让强悍的游牧军队闻风丧胆,但毕竟国策是重文抑武,朝廷始终不会让武将坐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宋军多显平庸疲弱,但宋朝强就强在经济强啊,对比于那些少数民族,它耗得起!
感谢阅读,感兴趣别忘了关注交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