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靖康之变”是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和悲惨的事件,这一“耻变”的确是由于宋徽宗昏聩造成的,这不能否认,但我们如果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用当代人的眼光深入分析一下北宋和宋徽宗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虽然不足以为“靖康之变”找到开脱的理由,仍不免要对宋徽宗进行一顿挞伐,但相信会释然一些。

第一,外部有辽、金和西夏强邻环伺。中原王朝几千年来一直痛苦的遭受着北方民族的侵扰,秦汉有匈奴,唐朝是突厥,后世王朝大明被满人亡,而此时北宋面临着辽金夏“三国”虎视、蒙族、女真、党项以及白族、契丹族、吐蕃族等“六族”侵扰,就北宋的实力和柔弱的“小身板”而言,单挑一国可能还绵力可支,而要长期同时应对三个国家“群狼”般的侵略就力不从心了,更难以长期支撑下去,这也怪他们的“命”不好。

第二,按继位顺序,宋徽宗父亲驾崩后还有两个哥哥排在自己前面,本无承续之望,而是在神宗朝晚期已干政的庶母向太后,出于继续把持朝政的考虑,硬是把继位顺序靠后、势力比较孱弱、志向不在于此的徽宗推上了大位,因此,徽宗施政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向太后的掣肘和叨扰。太监专权,外戚干政历来是威胁政权稳定和王朝安全的两大致命祸害。

徽宗除了要面对以上两个主要矛盾外,还有变法派和守旧派炒翻天的持续“党争”,方腊、宋江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特别是自己不爱政治、讨厌俗务的艺术家素质和“文艺范”。

宋徽宗执政时面临的恶劣形势,即使宋太祖或宋太宗现世,也难以完全改观,“靖康之变”也可能难以彻底避免,更何况一个“只爱艺术,不爱江山”的艺术家宋徽宗呢?




最佳贡献者
2

靖难之变的主要责任是宋钦宗忠奸不分,排挤主战的兵部侍郎李纲,才有后来的靖康之难。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公元1125年,金太宗派宗望率领大军攻打北宋,进逼都城汴梁。宋徽宗赵佶一听,是吓的六神无主,急忙写下了*传位东宫*的诏书宣布退位,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并且连夜带领亲兵逃出了京城。太子赵桓即位,这就是宋钦宗。他也吓得是魂飞魄散,宰相白时中、杨邦彦乘机劝他弃城逃往襄阳。兵部侍郎李纲听说后,立刻求见宋钦宗。

李纲在殿上责问宋钦宗,说:*太上皇把固守京城的千斤重担托付给陛下,现在金兵还没到,陛下就把京城抛弃了,将来怎么向太上皇交代,怎么向全国的百姓交代?*

宋钦宗被问得是哑口无言,宰相白时中气冲冲地说:*金兵来势汹汹,京城哪里能守得住?*

李纲怒视白时中,反问到:*天下的城池,还有比京城更坚固的吗?如果我们鼓舞军队,安慰民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守住京城!*宋钦宗看到李纲是信心满满,就让李纲负责守京城。

几天后,宗望率领10多万骑兵,来到汴京城下。金兵就疯狂的攻城了。金国的骑兵都身穿铁甲,头戴头盔,是刀箭不如,十分凶悍。但因为是骑兵,在城下施展不开,只能下马坐在大船里,在护城河里顺流而下。李纲等金兵的大船驶进水门前,一声令下,巨大的石头如暴雨般向下投掷。金兵被砸的是死伤无数,船只也被砸碎,掉下河的金兵,上不了岸,只能活活被淹死。

守城的宋兵是斗志昂扬,他们是视死如归。李纲是亲自擂鼓助威,打退金兵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金兵是进攻多日,没有一点进展还死伤无数。

金兵是孤军深入,千里奔袭宋朝的京都,原打算速战速决,却没有想到汴京城的防守坚固。金兵的大帅宗望只好派人议和。

金兵退走以后,宋钦宗和一批大臣都以为从此可以安稳度日了。投降派的一些大臣正嫌李纲在京城碍事,就窜掇宋钦宗把李纲派到河北去镇守。

到河北后,李纲名义是统帅,却没有实际指挥权,李纲知道自己遭到了排挤,只好向朝廷提出辞职。宋钦宗撤了李纲的职,把他贬到南方去了。

金国最怕李纲,现在李纲被贬到几千里的南方去了。金太宗又命令宗翰、宗望率领大军向东京进军。

没过多久,两路金兵赶到了东京城下,即而猛烈攻城。城里的三万多守军,没有了李纲的指挥,都群龙无首没有心思低抗,不久都跑的差不多了。各路的援军没有朝廷的命令,也都不敢来增援。这时候宋钦宗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公元1127年,金兵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和皇族、大臣官吏三千多人,满载上百辆掠夺的金银财宝,回到北方,这便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辱*。

统治中原167年的北宋王朝,从此宣告灭亡。




3

靖康之耻,宋徽宗是要负一些责任。他的责任主要是昏聩不明加上没担当。

昏聩不明指得是金兵南下灭辽时,朝中很多人都反对宋徽宗联金灭辽。比如当时就有一个人说:女真人尚未开化,茹毛饮血,且又骁勇善战。宋打不赢辽,辽又打不赢金,而如果辽被金灭亡,宋与金直接相邻。我们拿什么来抵御金国呢?



这话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宋辽金三国的局面与当初的魏蜀吴三国很相像。诸葛亮一直主张东和北拒,两个弱的联合对抗强的,就是因为他明白,作为弱国,与强国联合消灭弱国,无异于为虎作伥,自寻死路。

然而,就是如此浅显的道理,宋徽宗硬是琢磨不透,面对臣下这些颇有见地的建议,他一概不听。而后来当辽国不在后,金兵连气儿都没歇一口,就出兵攻宋时,北宋边军果然被金兵打得丢盔弃甲,士气低落。

再说宋徽宗没担当。

没担当指的是金兵深入北宋腹地后,宋徽宗不顾北宋的实际情况(奸臣四起,派系多的数不清),禅位南逃,差点毁了北宋。

幸亏金兵当时准备不足,粮草吃尽,惨到要啃树皮。再加上宋朝君臣上下团结一心,打退金兵,才使得北宋没有因为宋徽宗的不负责,当场“猝死”。

然而,当金兵退走后,宋徽宗居然又厚着脸皮回去了,想跟儿子宋钦宗争皇权。导致宋朝当时一面在抗金,一面又在内讧。白白浪费了不该浪费的精力。

所以说,后来的靖康之耻,宋徽宗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不过,靖康之耻的直接责任不在宋徽宗。因为他当时已经被宋钦宗软禁了。所以北宋灭亡的直接责任人实际上是宋钦宗。

宋钦宗这个人,政治手腕很老到,帝王术玩的很溜,很擅长内斗。但是,他在面临直接的军事威胁时,就像个废材似的。

金兵第一次南下时,老将种师道(就是水浒传中经常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建议,宋军应固守,不与金军正面冲突,待金军粮草吃尽,往回撤时,再伺机重创。

实事求是的说,这是非常稳妥的建议。

然而,钦宗却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当时想速战速决,于是他就同意了主战派李纲提出的建议,半夜派军偷袭。结果宋军哪里是金军的对手。夜袭战最后没打成不说,宋军反倒还被金军反杀。

此战后,宋军被迫求和,除赔钱外,宋钦宗还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与金国以黄河为界。

赔钱、割地,受如此大辱,总得有人负这个责任吧?宋钦宗作为决策者兼皇帝,他理所应当承担最大的责任。

但是,宋钦宗不想担责任。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套路,成功的把锅甩了。

什么套路呢?当时金军拿着宋钦宗的书面协议北返,种师道力谏出击,趁机消灭没有渡过黄河的一部分金兵,削弱金军实力。宋钦宗当面拒绝种师道,然后暗中分别召见李纲和一个叫李邦彦的主和派大臣。

他对李纲说:你赶紧去组织劲旅偷袭,见机行事,不用等我的指令。

他又对李邦彦说:你赶紧让军队回师,不要让李纲去河北惹事生非。

按照宋钦宗的设想,李纲打赢了,能够一血前耻,之前的责任就没了。输了也没事,让李纲背这个锅就好了。如果没打成,那就把锅甩给李邦彦。反正总之,李纲和李邦彦都是给他背锅的。

后来,李纲前脚招兵出发,李邦彦后脚果然就把军队召回。李纲大怒,回朝扯皮。宋钦宗看到李纲,说我不知道有这回事,全都是李邦彦的自作主张。结果最后,所有的锅全让李邦彦背了。

回看这一过程,消耗金军有生力量,为下一步抗金创造条件,这才是宋钦宗当时最应该干的事情。然而钦宗却在玩弄政治,一心想着怎么甩锅。以致金军没回任何损失,过了几个月之后,又卷土从来。



再说后来。

金兵退走后,老将种师道向宋钦宗建议,不要与金兵野战,宋军必须要靠守取胜。因而他便建议,集中兵马,先设好黄河防线,以防金兵再次渡过黄河。

结果宋钦宗又不听。

为什么不听呢?因为当时主战派认为死守黄河等于主动放弃河北,是投降主义,一定要攻过去。在一片抗议的声浪中,宋钦宗为了不背骂名,便让姚古和种师中(小种经略相公)率军北上迎战,摆出了抗敌的架势。

在派兵北上的同时,宋钦宗任命张邦昌为宰相,去河北与金国商议割让三镇的事。张邦昌临走前,反复跟宋钦宗要手谕,免得日后会背锅。结果宋钦宗就是不给。从这可以看出,宋钦宗这一次也是做两手打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再想办法谈。反正不管是赢还是输,最后责任都落不到他头上。

至于最后,种师中率种家军英勇战死,没死的姚古背锅,流放岭南(种师道后来因为屡谏不纳,气死了)。张邦昌则被金人软禁一年,直到北宋灭亡前夕才被释放。



再往后说。

接连甩锅之后,宋徽宗回来了。他这个时候回来就是来夺权的。此时,宋钦宗恰好看李纲也不爽了,觉得他功高震主。于是,借着宋徽宗回来这件事情,宋钦宗就把徽宗、李纲一并给扫了。

整徽宗的过程很简单,就是直接软禁。因为很多大臣也都认为徽宗既然退位,就不应该再来抢班夺权,包括李纲。所以宋徽宗和他身边的一班奸臣,比如童贯、蔡京、高俅等人都被清算了。

整李纲稍微复杂一点。宋钦宗利用李纲软禁宋徽宗后,先让他北上抗金,李纲自知宋军打野战肯定打不过金军,就辞官不去。宋钦宗当时很想准了李纲的辞呈。但又怕别人骂他给李纲设套。结果他就给李纲戴高帽子。

说你之前不是很活跃吗,现在怎么怂了?原来你也是个只会说大话的“喊战派”、伪君子呀。李纲最后被逼的没办法了,只好明知是宋钦宗设的套,也不得不往下跳。领旨渡河北上。

然而等到李纲北上之后,宋钦宗立马寄出老套路,他暗中不断给河北各路宋军将帅直接下达命令。当时河北各路宋军都被他整蒙圈了,一面是宋钦宗的圣旨,一面是李纲的元帅令。面对宋钦宗和李纲的双头指挥,各路将帅最后只得听命于皇帝。

可是李纲在前线,宋钦宗在后方,宋钦宗的指令哪有李纲准确?于是,在宋钦宗的“英明”指挥下,河北宋军惨败连连。李纲当时是河北宋军最高指挥官,宋军惨败,他肯定是要负责任的了。

所以最后,李纲被迫上书自请罢职。这一次他是惨败之后辞职的,名誉扫地,宋钦宗不会背负祸害忠良的骂名。因而,宋钦宗光速准许了李纲的辞呈。

自此,宋徽宗时期各派势力在宋钦宗一套组合拳下,全部被铲除了。



可是连续整倒几任宰相,外加软禁自己父亲宋徽宗,这对抗金有帮助吗?

没有。

事实上,这都是宋朝内讧,金军在这个过程中一点损失也没有。所以当宋钦宗把所有人赶下台,却因为长时间内讧,没把精力放在抗金方面后,他也遭到了报应。

公元1126年底,金军第二次包围开封。当时开封城尚内有一百万人口,城外数万宋西军和数十万勤王军队正源源不断赶来。而金军只有数万。就是在这种局面下,此前帝王心术玩的飞起的宋钦宗居然慌了。因为他此时的身边,已经被他玩的无人可用。

后来宋钦宗听了小人之言,让一个叫郭京的妖人率“神兵”开城迎战。金军趁机掩杀,攻破开封外城。钦宗听说外城沦陷,当即吓尿了。此时的他,晕了头,误信金兵承诺,先是跑去金营谈判。等到他被扣留后,又下旨让开封城内的军民放弃武器投降。

软禁中的宋徽宗听说儿子被扣留后,提出自己可以做人质,换回钦宗。可金人却说,你儿子我们不打断放,你也别想跑。

到这里,北宋就算是被他们父子给作死了。

4

宋徽宗不是个昏聩无能的皇帝,相反继位之初,倒是虚心纳谏,整顿吏治,重用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派,很有一番作为的样子。

宋徽宗本来是一个文艺小青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骑马、射箭、踢球、逛青楼,无一不好。再加上早期以文人墨客的情怀用人任事,重用蔡京、童贯、杨戬、高俅、李彦、王黼等奸佞之臣,谗谀小人,把个人爱好变成施政纲领的一部分,这样一个作风轻佻的君王天子,整天忙着吃喝玩乐不亦乐乎,还怎么有精力管理好国家大事呢。

宋徽宗画作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作品局部

自宋太祖开创帝业以来,由于自己黄袍加身得了天下,一直执行重文抑武的国策,设两府三司,把持军、政、财权。

宋朝的军队有一半留在京师拱卫皇权,边关守将和平时期维持地方治安还行,这种“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如遇外地入侵,根本不禁风吹草动。为了维持宋朝庞大的官僚体系开支,政府允许军队经商,导致贪墨腐败。他们还把流民全部收编进军队,而且全家都可以跟着。这也是为什么北宋军队常年维持百万,战斗力却极为低下的主要原因。

同时,宋朝实行兵将分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军队一打就乱,都打不过农民起义军的原因。

宋朝疆域图

檀渊之盟以后,以宋朝屈辱求和而宋辽息战,换取了辽宋边境百年安宁。从此军队开始懈怠,战斗力衰退。

到宋徽宗继位时,新旧党争十分严重,以蔡京为首的改革派打着维新的旗号盘剥百姓,打击正直之士,政治早已腐败透了。宋徽宗又大修宫观,千里运送花石纲。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1126年,金主大举南下攻宋,当年12月,45岁的宋徽宗把一个烂透了的王朝交给儿子,禅位于宋钦宗赵桓。

金军攻宋

1127年春,金军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和文武大臣及后宫皇族宫女3000多人,北宋灭亡,后人称靖康之变。

小鱼认为宋徽宗作为帝王,错生了时代和地点,玩物丧志,声色犬马,纵欲无度;宠信奸佞,致国势日衰。最后落得亡国辱民,客死他乡的下场。所以后人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再恰当不过。

我是小鱼,喜欢读史,喜欢我的朋友请多关注我,帮我点赞????

5

我认为靖康之变不全是由于宋徽宗昏庸导致。宋徽宗昏庸无能,任用奸臣八贼只是灭亡原因之一,只能说是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也有很多。比如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后晋石敬瑭为了当皇帝能够换取契丹的支持,对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契丹君主耶律德光自称儿子,被后世称为可耻的儿皇帝,还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失去了防御草原民族的屏障。从此以后,草原民族骑兵可以长驱直入,抵达黄河北岸。 再就是宋朝实行的弱干强支政策。精锐的部队被编程成禁军,驻扎开封及附近大中城市。而地方边境军队较少,战斗力也不强。所以金人每次进攻都可以长驱直入很快打到开封。




6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靖康之变是不是宋徽宗的昏聩导致的呢?

我们来看看宋徽宗有多昏聩。

元符三年,宋哲宗去世。当时想让赵佶继位时,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赵佶本人只喜欢吃喝玩乐,根本不想当皇帝,但是最终被大奸臣曾布、蔡卞、许将等人生生背上了皇位。

赵佶继位后,果然没有辜负那句“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重用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的蔡京极其党羽;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对百姓横征暴敛。

宋徽宗基本不理朝政,埋头享乐玩耍,倒是在艺术上有了很大成就。发展茶道、绘画,创造了“瘦金体”,在艺术上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因为喜欢花岗石,专门从各地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官吏一伙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东南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宋徽宗在位时期,民间起义不断,就是对赵佶昏聩的最好说明。

那么,靖康之变是不是全都因为宋徽宗的昏聩呢?

赵佶的昏聩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宋历代羸弱。

宋朝自立国开始,在对异族战争中历来以弱小著称。非是宋国军队战斗力差,而是因为来自朝堂上由上到下的压制。

皇帝担心武将造反,竭力抑制武人权利;文臣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对武人进行无底线的打压。

宋朝应该是整个古代史上武人地位最低的国家。军队不是难民就是罪犯,除了打仗,种地做工什么都会干。在从上到下的打压下,军队俨然已经成为了文人的奴隶。这样的军队基本已经没有了战斗能力。

时值金国刚刚崛起,游牧民族穷困,但武力强大。宋朝繁华,富庶,兼之基本没有作战能力,俨然就是金国的狩猎目标。事实上,有宋一朝,异族基本都以宋国为狩猎目标。

所以,有了靖康之耻。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7

靖康之变我认为该称之为靖康之耻,靖康之耻主要是因为宋徽宗昏庸无能和宋钦宗的天真无知所致。

宋徽宗的昏庸无能是靖康之耻发生的前提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

北宋王朝是历经五代十国的战乱之后,由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建立,而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更是让本就军事力量薄弱的宋朝更加羸弱,再加上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辽国的幽云十六州一直没有收回,导致大宋边防力量薄弱。澶渊之盟后,大宋与辽国边境相安无事近百年,大宋的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迅速,但军力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与辽天祚帝爆发战争之后,辽国军队屡次败在完颜阿骨打手里,主力军队几乎损失殆尽,此时的宋徽宗看到辽国屡战屡败,所以被猪油蒙了心,认为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意图完成祖宗遗愿,建立流芳百世的功业。但人最可怕的是认不清自己的现状,何况宋徽宗是一个皇帝,认不清现状的结果就是耽误国家的发展,甚至伤害到国家的根基。宋徽宗派使者跟完颜阿骨打签订了海上之盟,先不说海上之盟,宋朝被金国占了大便宜,单单是宋朝的军队在与辽国作战中,被辽军打得灰溜溜地逃跑,就让人觉得宋徽宗昏庸无能。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辽军对付宋军绰绰有余。

1122年,宋军借着辽国燕王耶律淳刚刚病死的机会,终于打到了燕京城,却久攻不下,而后援部队迟迟未到,只好求助金国。

金国拿下燕京后,却拒绝交出幽云地区,反而指责是宋朝背叛盟约,双方经过讨价还价后,最终金国只把幽云十六州的六个州还给了北宋,还把燕京城劫掠一空,北宋接收的只是一座满目疮痍的空城。此次联盟把宋朝的软弱无能显露无疑,宋徽宗的昏庸无能也可见一般。

海上之盟,宋朝受尽了屈辱,也让金国看到了宋朝的外强中干,于是宋朝成了金国的另一目标,打败辽国后,金国把矛头指向北宋,金国派出两支军队分别进攻太原和燕京,准备最后在开封会合。燕京主将童贯借着向皇上汇报情况跑了,而另一守将郭药师不战而降,金国由宗望率领的部队顺利占领燕京。另一支由宗翰率领的部队对太原久攻不下,于是兵分两路,一路接着攻击太原,另一路从东面绕行,赶去与宗望率领的部队会师。

如果此时宋徽宗积极备战,尚有转机,但宋徽宗被吓破了胆,他颁发了罪己诏,将自己当皇帝后犯下的过错都列举出来,并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就跑到镇江去避难了。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 宋徽宗

被推上皇帝的赵恒,也就是宋钦宗,他把1126年改为靖康元年,并且放弃了黄河这道天然的屏障,让金军只花短短五天就顺利过河了。

宋钦宗不愧是宋徽宗亲生的,其无能程度比之宋徽宗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做事犹豫不决,经常改变主意,处理军机要务时不能准确判断、果断裁决。

宋徽宗去避难了,宋钦宗看到后,抗敌决心也动摇了,他想躲到陕西去避难,但在主战派将领李纲的反复劝说下打消了。李纲在开封城内严防死守,金军损失了不少人马,却没有攻进去。就在此时,完颜宗望派使者见钦宗,希望与宋朝和谈,钦宗为了和谈,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康王赵构送过去当了人质。并罢免了李纲和种师道等主战派的官员。

  • 抗金将领李纲

但京城民众因此爆发了抗议,无奈之下,宋钦宗又让李纲和种师道恢复了原职,百姓这才停止抗议。主战派重新占据优势,金军久久不能攻下开封,宋朝勤王的军队也已经赶到,金军统帅知道再拖延下去,将陷入背腹受敌的困境,打算撤退,但此时,宋钦宗却用新人质把赵构换了回来,并答应向金军割让土地。

金军的撤退,让天真无知的宋钦宗以为靠议和可以永保太平,他以为战事已经结束,所以又罢免了师种道等官员,但几个月之后,金军再次攻击北宋,成功会师开封后,全力进攻。这是我认为宋钦宗天真无知的第一个原因。

我认为宋钦宗天真无知的第二个原因是:金军来袭,宋钦宗召李纲回京城,并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于是李纲和赵构快马加鞭往京城回援,但宋钦宗却没有加强防御,等待援军,反而相信术士郭京的话,想用郭京“撒豆成兵”的神通拒敌,郭京说他能撒豆成兵变出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士兵,然后在战场上突然变出来,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然后用“六甲法”活捉敌军将帅,杀金军一个片甲不留,郭京声称不是朝廷危急存亡的时刻,不会用这个法子,偏偏宋钦宗相信了他的话,在金军攻城的日子,把城门打开,洒下七千七百七十七颗豆子,结果可想而知,士兵没变出来,开封外城沦陷了,而此时郭京早就逃命去了。可见送钦宗有多么愚昧无知,有多天真,哪怕他不做其他的,只死死守住城门等待援兵,金军也不会如此轻易攻下开封。我认为这个叫郭京的术士也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在国家生死存亡面前,却还撒下弥天大谎,把家国大事当儿戏,如果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途,也将是国家之福。

我认为宋钦宗天真无知的第三个原因是:金军攻陷开封外城后,没有继续攻城,而是要求与宋朝议和,上过一次当的宋钦宗却还是中计了,金军要求宋徽宗去金营和谈,徽宗胆小不敢去,钦宗只好自己去,结果钦宗在金营受尽折磨,尝遍耻辱,可见钦宗的天真无知,最后,金军还是攻下了开封。

  • 宋钦宗

攻下开封后,金军在城里奸淫掳掠,百姓个个家徒四壁,恰值寒冬时节,吃光食物的百姓们开始吃死人,最后使得京城尸横遍野,瘟疫横行。尽管钦宗卑躬屈膝的求和,但金军打定主意要消灭北宋,于是在1127年,北宋被金国废黜。金军离开北宋时,烧了城郊很多房子,屠杀了许多平民,并掳走了徽宗、钦宗、郑皇后、朱皇后、太子、亲王、驸马、公主和妃嫔在内的皇室成员,还有孙博、张叔夜等强硬派大臣,以及十万余百姓。另外,各种宫廷珍贵礼器、稀有的古董文物、图画书籍不计其数。这就是靖康之耻。

综上所述,我认为是宋徽宗的昏庸无能和宋钦宗的天真无知导致了靖康之耻的发生。

我是@凌烟历史社 ,关注我,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哦!

8

檀渊之盟时,若不是侥幸射死辽军主帅,靖康之耻可能就要提前上演了。

辽与金皆是中央集权制国家,不同于以往的部落联盟。又都是游牧与农耕复合型国家,用农耕提供财富供养贵族,用游牧提供强大骑兵,农耕提供步兵,组成步骑混合部队,战力大增。

北宋重文轻武,又无产马地,还丧失幽云十六州,无险可守,北方骑兵可长驱直入,一马平川,饮马黄河。

加之北宋未年,气候变迁,华北降雨减少,北宋的水长城名存实亡。

所以,靖康之变是迟早的事。当然,宋徽宗与宋钦宗加速了这一过程。

靖康之耻,宋徽宗是要负一些责任。他的责任主要是昏聩不明加没有担当。

没担当指的是金兵深入北宋腹地后,宋徽宗禅位南逃,差点毁了北宋。

幸亏金兵当时准备不足,粮草吃尽。再加上宋朝君臣上下团结一心,打退金兵,才使得北宋没有因为宋徽宗的不负责,当场“猝死”。

不过,靖康之耻的直接责任不在宋徽宗。因为他当时已经被宋钦宗软禁了。所以北宋灭亡的直接责任人实际上是宋钦宗。

公元1126年底,金军第二次包围开封。当时开封城尚内有一百万人口,城外数万宋西军和数十万勤王军队正源源不断赶来。而金军只有数万。

宋钦宗听了小人之言,让一个叫郭开的妖人率“神兵”开城迎战。金军趁机掩杀,攻破开封外城。钦宗听说外城沦陷,当即吓尿了。此时的他,晕了头,误信金兵承诺,先是跑去金营谈判。等到他被扣留后,又下旨让开封城内的军民放弃武器投降。

软禁中的宋徽宗听说儿子被扣留后,提出自己可以做人质,换回钦宗。可金人却说,你儿子我们不打算放,你也别想跑。

到这里,北宋就算是被他们父子给作死了。

9

靖康之变是历史上最屈辱、也是最冤枉的一次事变,或许只有西晋的永嘉之乱可以“媲美”了,要说起靖康之变发生的原因,那宋徽宗首当其冲就要负上责任,毕竟是他把一个大好河山给弄得天怒人怨,也是因为他主导的“联辽抗金”政策错误,导致了金兵南下引发了乱事。

可是光凭宋徽宗一人,这祸国殃民的锅他是背不下的,要背也不能全背,靖康之变的原因是多方面所导致的,不能光算在宋徽宗昏聩无能的原因上。

实际上,这位被说成“轻佻”的北宋皇帝,在他任内北宋的GDP却是历朝最高的,他所重用的童贯虽然是所谓的“北宋六贼”之一,但在对待战乱频繁的西夏政策上也取得了过往所没有过的成绩,连辽国都指明让童贯出使本国,要一睹其风采。

政和元年,进检校太尉,使契丹。或言:“以宦官为上介,国无人乎?”帝曰:“契丹闻贯破羌,故欲见之,因使觇国,策之善者也”。

可也就是这次的“因使觇国”的事,使得北宋朝廷对辽、金之间的局势做出了错误的评估,也就有了后来“联辽抗金”的所谓海上之盟,也直接导致了靖康之变的发生。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10

宋徽宗才是导致“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虽然当时北宋朝廷奸臣当道把持朝政,明君会允许和出现奸臣当道把持朝政这样的事情出现吗?),如果他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处理朝政,不整天吃喝玩乐,会丧权辱国沦落成他国的阶下囚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