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糖尿病会不会传染?

糖尿病会不会传染?

2020-09-06 19:03阅读(64)

糖尿病会不会传染?:糖尿病会传染吗?这是很多不懂医学的普通大众常常问起的问题,实际上这也反映出普通大众特别需要医学科普知识。今天我来明确的回:-传染,糖

1

糖尿病会传染吗?这是很多不懂医学的普通大众常常问起的问题,实际上这也反映出普通大众特别需要医学科普知识。今天我来明确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明确指出的是糖尿病不会在任何人之间发生传染,无论是如何亲密接触都不可能传染。实际上,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还未明确阐明发病机理。糖尿病分很多不同类型,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总体说来,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胰岛素由胰岛的β细胞合成和分泌,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引发细胞内代谢效应,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一般说来,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不论病因如何,都会经历几个阶段:首先出现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然后朝着糖尿病进展,并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整个过程与是否传染无关,糖尿病也不是传染类疾病,这个大家可以放心。

2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很多人会认为这个问题很幼稚,但是确实有一些人会存在这种困惑,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首先需要明确,糖尿病不会传染,我们通常指的传染是一种病毒、细菌或其它病源微生物从动物传到人或人传人,糖尿病显然不符合这种情况。但有些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主要是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糖尿病是有遗传的易感性,也就是说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环境和饮食情况所致,一个家庭由于大家都在一起生活、一同吃饭,饮食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如果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家庭成员会互相影响,也就容易出现相似的疾病,但它不是由于传染引起的,另外,还会有其它的原因。但我认为对于糖尿病,饮食习惯和结构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

糖尿病不会传染,但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一个人的近亲里有糖尿病患者,这个人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比其他人高30-40%。尽管糖尿病不会传染,但很多长期间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有人得了糖尿病,其他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主要是与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平时都喜欢吃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加上不喜欢运动,而且都有体重超标的情况等。这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3种类型,1型糖尿病基本上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会导致发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有遗传倾向,但环境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如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体力活动或者体育锻炼减少,身体发胖等;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女性在怀孕期发生的糖尿病,它的发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还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肥胖也有相关性,但最直接的发病原因在于怀孕后体内控糖激素的改变,而身体其他内分泌因素未能适应的结果。

因此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首先是在饮食上控制,在饮食营养均衡性和食材多样性的基础上,控制每天、每餐吃东西的总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精制主食和高脂肪食物;保障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最重要的是,控制体重,特别是要减掉肚子上的肥肉。

指导专家: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杂病。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4

我们常常发现,父母有一方有糖尿病,儿女也有糖尿病,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糖尿病到底是不是会传染呢?

事实上,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系列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症,幸运的说,糖尿病并不会传染。不像病毒、细菌等等,可能通过呼吸道、血液等传染。不管你跟糖尿病病人进行皮肤接触、共同进食等方式,都不会传染。大家大可放心的跟糖尿病患者近距离的接触了。

那么父母有糖尿病的,子女也容易得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呢?前面我们说过,糖尿病除了跟环境因素有关,还跟遗传有一定关系,而且是多基因遗传,参与发病的遗传因素不止1个,可能多达数十个。所以也有可能隔代遗传,也就是说爷爷奶奶一辈有糖尿病的,父母这一辈可能没有,可是到我们这一辈可能就会出现糖尿病患者了。

还有人问,既然糖尿病不会传染,那为什么我跟糖尿病患者在一起生活,后来发现我也得糖尿病了呢?这个不是因为疾病传染,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发病之前,患者的饮食习惯是高蛋白、高脂肪为主,无肉不欢的类型,多食加上少动,长期居住在一起,这种生活习惯可能互相影响,这些都为糖尿病打下了伏笔。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并不是因为糖尿病会传染,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了,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5

糖尿病不会传染,糖尿病是一种糖调节紊乱导致表现为血糖偏高的慢性疾病,发病因素与年龄、肥胖、家族史等有关。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尤其是直系亲属,要注意自己家族中是否存在易患糖尿病的基因,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与家族中患病者相似,要积极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久坐不动、吸烟喝酒、 偏爱甜食、油炸食品等。

糖尿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积极地防治糖尿病是很有必要的。防治糖尿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早期是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如果能及早发现,对后期的治疗都是很有帮助的。中年以上、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查血糖。不要等到糖尿病已经发生数年,全身都是并发症时再去看病。那时,并发症逆转的几率就大大减小了。

2.认真对待:发现糖尿病后不要紧张焦虑,但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只要正确认识糖尿病,使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就可以达到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3.采取饮食-运动-药物分步干预:血糖出现异常,即已经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空腹血糖升高的人,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或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者,除了仍然坚持控制饮食和进行体育锻炼外,应开始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且是终生治疗。

6

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家人。作为不懂医学的广大朋友来说,常常是分不清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所以,糖尿病是否具有传染性也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会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但绝对不会引起糖尿病的原因都包括传染。所以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糖尿病多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精神因素等等引起。

糖尿病是:

由于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使得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其主要一点的就是血糖异常升高。

严重时可发生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等,发现不及时,病情未得到及时纠正,会有生命危险。

虽说糖尿病不会传染,但糖尿病是有遗传的特性的。

所以家族人群中有成员得此病,其余家族成员均应高度重视。

提前做好行为干预,将糖尿病拒之门外!!!

7

谢邀。

糖尿病不会通过血液、空气飞沫、消化道、亲密接触以及母婴胎盘等途径传染。

糖尿病是指一组以慢性血糖为表现的代谢性疾病群。

导致血糖增高的病理生理为能够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者胰岛素降糖作用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长期紊乱,导致心、脑、双肾、双眼、全身的神经等多系统慢性进行性损害,最终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应激(如各种感染)可以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急性严重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

到目前为止,导致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糖尿病可能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等复合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不是单独某个因素导致的。

糖尿病危害很大,不仅可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可以导致患者仙逝,故应积极预防。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8

糖尿病会遗传

大家都有所耳闻

但如果说糖尿病会“传染”

大家是不是很意外?

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的家人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如果说儿女、兄弟姐妹得病和基因有关,那么没有血缘关系的伴侣竟然也容易得病,难道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会“传染”!

糖尿病不是传染性疾病,但确实会“传染”给家人,主要是因为这两大原因:

01

有一样的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

90%得糖尿病的人都有吃得多、爱喝饮料、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不运动、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通常,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生活习惯是相似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险的边缘!

02

基因遗传是原罪

糖尿病确实是有遗传性,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会非常高。

但基因是没办法改变的,我们只能通过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降低被“传染”上糖尿病的可能性!所以,转发再多的锦鲤,许再多的愿,都不如从以下五点开始做起:


5招预防糖尿病“传染”


01

吃饭要“吃少吃精”

“吃少”指的是控制饭量,越胖越容易得糖尿病,反之,肥胖的人减掉体重就能降低得糖尿病的几率。保持健康体重能有效预防的糖尿病。

“吃精”指的是注意饮食比例,推荐低糖高蛋白饮食,在保持体能的基础上还能够降低糖类的摄取量。

02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如果要想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不管是散步、慢跑还是游泳,可以减轻体重,也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为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多运动对预防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03

可以喝点黑咖啡

咖啡中所含的钾、镁和抗氧化剂,能帮助人体细胞更好地吸收糖分。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会减少一半。

但要喝不含糖的黑咖啡,而不是那种三合一速溶咖啡,因为这类咖啡里含有大量的糖,经常喝不仅不能预防糖尿病,反而可能导致糖尿病。

另外,孕妇、有胃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别喝咖啡,哪种咖啡都不行。

04

注意放松和休息

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体一直处于战斗模式,再加上情绪波动不稳,血糖可能居高不下,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糖尿病。一定要学会放松,比如做做瑜伽、冥想、散步、听轻音乐,尽量让自己卸下重担,血糖自然而然就会下降。

另外,睡眠不足也是大忌,神经系统得不到休息,影响身体对血糖的调节。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会翻倍,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熬夜。

05

定期血糖检查

家里有糖尿病患者,那你也一定要提高警惕。30岁以后最好每年都测一次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偏高可以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止住“糖尿病”的脚步!

糖尿病不会像感冒或流感因为接触而传染,但是糖尿病有家族聚居性,你会不会被“传染”糖尿病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和意志。

想要拒绝糖尿病进入你的家庭,就需要一家人共同坚持生活有规律,坚持锻炼身体,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9

糖尿病不会传染,但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一个人的近亲里有糖尿病患者,这个人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比其他人高30-40%。

糖尿病分为3种类型,1型糖尿病基本上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会诱发其发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有遗传倾向,但环境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如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体力活动或者体育锻炼减少,身体发胖等;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女性在怀孕期发生的糖尿病,它的发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还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肥胖也有相关性,但最直接的发病原因在于怀孕后体内控糖激素的改变,而身体其他内分泌因素未能适应的结果。

尽管糖尿病不会传染,但很多长期间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有人得了糖尿病,其他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与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都喜欢吃高脂肪、高能量(碳水化合物)食物,不喜欢运动,都有体重超标的情况等。这就使得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具有“准传染性”。

因此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首先是在饮食上控制,在饮食营养均衡性和食材多样性的基础上,控制每天、每餐吃东西的总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精制主食和高脂肪食物;保障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最重要的是,控制体重,特别是要减掉肚子上的肥肉。

1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在全球都属增高趋势。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已经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在2014 年,全世界有 3. 87 亿糖尿病患者。在经济条件好的国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更高,高达85%~95%。糖尿病的死亡人数和医疗费用的支出日益增加,糖尿病疾病负担越来越严重。

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其中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I型糖尿病,且发病呈不断加重的流行趋势。I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即为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II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相对没有I型典型,但发病前常常有肥胖,如不及时治疗,体重也会慢慢减轻。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要及时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源性病因引起的慢性疾病,影响因素如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现在普遍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年龄、糖尿病患者家族史、肥胖程度、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和胰岛素抵抗等有关。这种疾病是无法传染的,希望患者可以多多接受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及时防治糖尿病。

【1】 廖涌.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7):1042-1045.

【2】 侯清涛, 李芸, 李舍予,等. 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1):92-96.

【3】 Pasala S K, Rao A A, Sridhar G R. Built environment and diabe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be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10, 30(2):63-68.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