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的疆域在网上确实争议很大,为此经常引发汉明粉、清粉之间的互撕骂战,主要争议点是明朝前、中、后各时期的疆域面积变化很大,以及羁縻管辖区能不能算作疆域领土这两方面。

先来说说羁縻统治算不算疆域领土,我认为是算的,现今学界也普遍采用!古代没有当今的“领土”、“国际法”概念,我们就忽略这些区别,作习惯性通称。在中国古代,只要归顺,就算作疆域(领土),而臣服、藩属、册封等这类地方政权则也可按程度深浅来算作疆域或势力范围(一般是算作势力范围)。而羁縻统治是中国自汉朝以来几乎各个朝代都采用的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特殊统治方式,是以归顺的形式接受中央统治管辖的。其实跟现代的“自治区”是异曲同工之理。由于这些地方是少数民族生活区域,为了方便管理、节约成本以及减少各民族之间相互摩擦,所以给了他们较大的自治自主权,驻军往往也较少,甚至不驻军。但也由于这个原因,当王朝实力强大时,这些羁縻区通常会比较安分顺服,但当王朝实力衰弱时,也最容易脱离控制或叛乱。在中国古代王朝,这是常态!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两千多年对少数民族边疆区的特色统治手段(也包括清朝),毫无疑问这就是疆域、领土!

那么说清了羁縻统治区的性质,再来谈谈明朝各时期疆域的大小!我们知道,明朝推翻了元朝,继承了正统,前期鼎盛时纳降西藏设乌斯藏、朵甘宣尉使司,朱棣时收东北设奴儿干都司,而新疆设有哈密卫等关西七卫,南到短暂收回的安南,疆域大约1000万平方公里(古代疆界模糊,尤其是羁縻偏远地区,不可能做到精确划线统计,只能大约估算,网上有些过于夸张的面积只是少数激进者、明吹的说法,没必要太去较真)。中期以土木堡之战后转入守势防御期为起点,疆域缩水至七八百万,西藏及东北大部仍在,且保持了一百多年稳定期。后期末年则相继失去对青藏、东北的控制,约还剩下350万,但仍然是名义宗主国!这就是明朝疆域变化的全貌。

对于一个王朝疆域版图的大小,我们通常用鼎盛期版图为标准,比如清朝的疆域也多是以中期全盛的1300多万为模板,说唐朝疆域也多以全盛的前期1200多万为基准,为何到了明朝就出现了争议而有以明朝末年的残土为基准了呢?是谁喜欢刻意忽略甚至压根不承认明朝中前期的疆域?答案只有一个:某些自感优越的满遗清粉喜欢这么干!

或许是清朝近代太过屈辱及不好的历史评价,让某些清粉们总想在其他方面找点面子回来,所以老想在领土贡献方面找优越感,你说清朝疆域大、比明朝大,没问题,都承认,但故意找黑明朝版图甚至完全否定中前期疆域就让人看不过去了,是个正常人都会很反感。对于有的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多万,而明朝只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版图”等说法,我表示只能用短浅无知来形容!看一个朝代的历史要看全部,提疆域版图的时候要提全盛期的版图,而不是像某些清粉那样居心不良的只算明朝末年!假如明朝就亡于土木堡事变或者永乐末年,那这些人又怎么来算明朝的疆域?

自秦以来,中国从来都是领土政治大国,作为一个中央正统王朝的遗产又怎么可能只算残存疆域,他的正统继承权、中央王朝、天下共主位置、宗藩体系宗主等等这些才是最大的遗产、资产、法统!而这些都被满清完全继承了,岂止是明朝末年的350万残存疆土能概括?
不过,虽然清粉让人反感,但若真要说清朝对中国领土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不能否定,今天中国的疆域也确实是在清朝的疆域基础上演变而来,他的法统性很重要,现今我们很多领土主张都需要以清朝近代疆域法统为依据,毕竟他离现代最近。但同时也要指出,两千年来中国一向都是大国,今天的版图也是几千年的开拓积攒而来,新的王朝通常也都会开拓,各朝各代都有贡献。如果没有清朝,另一个汉人王朝接手相信也不会很小,但究竟多大终究是个未知数。历史无法重来,谁怎样如何假设、断言或贬低都没用。

最佳贡献者
2

明朝的疆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直在变化。作为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明朝在极盛时的疆域为1000万平方公里左右,不过其中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羁縻地和军事卫所,所以有效统治区域仍然是传统的汉地,也就是“两京十三省”。

关于明朝的疆域争议,主要是围绕汉地和边远地区的归属。明朝的版图是“汉地+羁縻地区+军事卫所”的形式构成的,其中一些羁縻地区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接受明朝的官员册封,因此也计入了明朝的疆域。

不过在明朝灭亡前,实际版图已经收缩回了传统的汉地,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左右。而根据史书记载,明朝版图最大时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

“东起朝鲜,西据吐蕃(西藏),南包安南(越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不过,由于明朝始终未能像清王朝一样完成“改土归流”,所以对汉地以外的边远地区的控制力均比较弱,比如明朝在西藏、外东北均使用羁縻制度,只册封而不实际介入管理。一旦中原王朝出现势微,便难以管理边远地区。

此外,由于明朝始终未能解决蒙古边患,所以主要防御重心一直在北方,无力收复整个西域(新疆)。有明一朝,西北角最远只到哈密,而且很快丧失,并没有像汉唐一样经营西域(新疆)。不过总体来说,明朝在全盛时期的疆域还是比较辽阔的。

第一、两京十三省,即传统的汉地,这是明朝的统治核心,也是全国主要的赋税来源。两京分别是是北直隶(京)、南直隶(京);十三省(布政使)则是山东(兼管辽东半岛)、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

第二、关西七卫。明王朝在长城嘉峪关以西册封了七个蒙古部落的首领世袭管理这里,作为军事缓冲地带,分别是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卫、哈密卫。至明神宗万历年间以后,关西七卫全部丧失,明朝的西北疆域收缩回嘉峪关。

第三、乌斯藏都司,即西藏地区(吐蕃地区)。朱元璋在位时期,大将邓愈通过招降平定了吐蕃(西藏),并不断册封活佛和吐蕃王公管理。但明朝对西藏的控制力较弱,仅有名义上的管理。明朝后期,乌斯藏都司已经名存实亡。

第四、奴儿干都司,即广袤的东北地区。明朝曾在辽阔的东北地区曾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机构,由北京遥控远东。不过,奴儿干都司只是羁縻机构,在明中叶就被废除。明朝中后期对于东北的实际控制最远只能到达辽东一带,再往北便是女真诸部的羁縻地区。

第五、安南地区,即越南北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曾一度平定越南全境,并设安南管理这里(以纪念唐代的安南都护府)。不过到了明宣宗时期,再次放弃了安南。

第六、三宣六慰(少数民族宣慰司)。明朝在云南的外围,册封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统治。所谓的三宣分别是南甸、干崖、陇川;六慰则是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明中期以后,明朝受到蒙古的威胁增大,无力管理这些西南边远地区,导致云南外围的三宣六慰逐渐被缅甸东吁王朝所吞并。

3

我们先看明朝的情况,再谈领土疆域之类吧。

客观上,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基础上建立的。然而,明朝人对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是很不以为然的。思想文化上,极力主张恢复汉家独有的特色。也就是恢复唐宋的文化和各种思想。

为此,明朝大力推崇儒家理学。甚至重新设计出来了汉家衣冠,真的兼具唐宋之色。有宋的婉约,又不失唐的豪气。

政治外交方面,也是如此积唐宋之大成,尽是通过对唐宋的思考得来的。

首先,明朝不愿意象宋朝那样文弱,处处为外族所欺。为此,在汉族人居住地之外的地方,明朝积极经略,羁縻该地区。夺取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控制权,设置乌斯藏都司,使得云贵高原与陕西甘陇的西部安全有了屏障。

又在辽东设置努尔干都司,使得居住汉人颇多的辽东半岛和北京地区有了安全的屏障。

其次,明朝又不愿象唐朝那样,醉心于扩张领土,浪费百姓的生命和财富。比如,明朝大军多次深入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区,大败蒙古军队。如果,明朝要有领土要求的话,是能实现的。然而,明朝人均放弃了对蒙古高原的领土要求,因为成本太高,不划算。

由此可见,明朝是个代表汉人且务实的朝代,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汉人的权益。现在人们对明朝疆域面积的争论之处,是在汉人区域之外的羁縻地区算不算明朝的疆域。

一方认为,明朝投入那么大的成本。在羁縻地区驻扎军队,设置官员。羁縻地区理所应当是明朝的一部分。

至于反对者认为,明朝没有实际统治羁縻地区,就不能算是明朝的疆域。

我的理解是,羁縻地区就是羁縻地区,不要拿现代的疆域概念去解释古人。

对“羁縻”地区的理解,明朝人有自己的解释。努尔干都司到明朝后期,出了努尔哈赤这个问题,使明朝大为头疼。

据明实录记载,到天启皇帝这个时期,努尔哈赤更加强大了。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上表陈述利害。单论价值,完全可以把汉人内迁,然后放弃努尔干都司。但是,放弃的话,北方中原地区就会失去屏障。所以,要全力打击努尔哈赤。然后,明朝果然派出帝师孙承宗这个重臣,经略辽东战场。

可见,明朝人对羁縻地区的理解是。既把它看成自己的疆域去经营,又没有核心区域重要,必要时是可以放弃的。

4

关于明朝疆域的争论,大多是由于疆域的定义就没搞清楚,以至于将明朝的疆域夸大到1100平方公里。虽然明朝三百多年间疆域一直在变化,但是基本上是在350-500平方公里之间的。我们所说的古代疆域,不一定有非常明确的主权归属。比方说中原王朝常常还有不少属国、藩国以及羁縻等多种附属的自治区域。

疆域的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拥有明确主权归属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人们就是被直接管理的,需要无条件服从王朝统治。二、特殊的行政区,比如明朝在西藏设乌斯藏、朵甘宣尉使司等,在边远地区或者新占领的地区,不便于朝廷管理,皇帝一般就会对这种地方时实行比较宽松的管理。三、卫所制度,比如明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的军事卫所。四、民族自治地区,比如朱棣就短暂收复过的安南地区。

其中最复杂的就是羁縻政区,“羁”的意思就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来加以控制,“縻”则是用经济和物质方面的利益来给予安抚。羁縻政区虽然也被王朝所承认,但是一般不派遣官员去管理,而是实行自治,由当地部落首领世袭职务,并且国家也不征收当地的赋税徭役,有些羁縻地区实际上和完全自治已经差不多了,只是处于偶尔称臣纳贡的阶段,甚至基本上断绝联系,这样的地区是不能作为疆域的一部分。明朝的疆域曾经囊括现在内地十八省的范围,并且除了北元据守的蒙古高原及西北地区,其他东北、新疆、云南都设立过羁縻政区,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疆域。但是这样的疆域并不稳定,有其在北方和西南地区。

朝鲜、努尔干都司

朱元璋曾经坚持以铁岭为界,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设置卫所,但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时,李氏朝鲜取代了高丽,开始奉行亲明政策,所以朱元璋就将卫所撤到了鸭绿江以北。在朱棣时期,在东北设置了奴尔干都司,边疆包括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最远到达外兴安岭以北。后来又将边境扩大到了库页岛。但是这些地方并没有具体的管理,比如库页岛就像是附属国一样,明朝对其几乎没有干涉。

安南、云南

明朝在永乐五年在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但是由于明朝派去的官员处理不当,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致使明朝不断进行军事镇压,最终在宣德三年明朝撤销了交趾布政使司。而云南布政使司除了有正式的府州外,还有“三宣抚司六宣慰司”,但是在嘉靖年间,缅甸就一直进攻云南的土司,最后到了“三宣六慰”全部被缅甸夺去。明朝发兵收复失地,也只是保住了“三宣”。

西藏

西藏其实一直到清朝才算是纳入到中国的疆域,在明朝的时候虽然设立了乌斯藏都指挥使司,但是明朝并没有像清朝一样连活佛都能任免,西藏在当时是政教合一的,法王制度就和朝鲜国王即位都要经过朝廷批准一样,只是表明了主次,并没有行使过主权。

对于一个朝代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疆域,如果单纯的疆域范围作为比较,只会本末倒置,只有一个安定强大的国家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朝廷丧权辱国、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话,疆土再大也是枉然。

5

明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76年。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回眸明朝,其疆域的面积十分具有争议,如果按照名义上的面积计算,明朝顶峰时期的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公里,如果按照实际控制面积算,顶峰时期也不过600万平方公里,而大部分时间只有400万平方公,为何差距如此之大?争议点又有哪些呢?

我们如若要想明白明朝领土问题,首先要明确疆域和势力范围的区别。

如果一个地方要成为疆域,必须要设置管辖的机构,最好是有行政机构,军事机构次之;如果中央不能派遣流官治理,实行土官制度也算疆域范围。

那什么是势力范围呢?也就是通过武力等手段能能够达到一定控制力的地区。

那么明朝疆域有多大呢?争议点在有哪些?

1、明后期失去了东北的控制权

黑龙江流域在前期属于明朝领土,但由于后期政策原因,失去了对女真的控制。

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军消灭了辽东、辽西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将辽河流域纳入了版图。而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则在永乐帝时期才开始。

1403年,永乐帝派遣使者前往黑龙江流域招降诸部获得成功,并开始在此建立奴儿干、建州等10个卫,后来增加到了100多个卫。可是这个机构是间接军事统辖,除少量官员,其它大部都不是中央派遣,导致该职位成了部落世袭机构。

这时东北还算入明朝的领土范围,但明在1453年左右废除奴儿干都司,这就导致了东北地区失控,部落之间不是彼此吞并,便是宣布脱离明朝中央。

2、内蒙地区长期战乱

明朝从未控制过蒙古高原地区,广袤的内蒙地区也一直是战争之地,因而蒙古既不是势力范围,更不是疆域。

明朝的内蒙区域由零星的蒙古旧部——鞑靼、瓦剌等操控,也是战事最频频的区域,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在通州区域被瓦剌俘虏,这件事可以看出蒙古已接近京师城下。

明朝为了防止蒙古各部南侵,不断修建长城,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明长城。

长期战争之地怎能算入明朝的疆域呢?

3、西北地区属于势力范围

关于明朝的西北问题,是因为它有很多地方都只是藩属国,只能看做势力范围。

明成祖朱棣那会儿,扩张的对象就是如今越南那一带,但在越南等地区建立的是藩属国,并不是归明朝政府所直接管辖。那里的君主只是表面上称臣,每年对明进行朝贡而不是奉献国土,在这些藩属国中,他们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世袭官位,可以拥有军队,说是明朝只是名义上而已,实质是自己掌控国家,随着明朝的衰弱,与西北地区藩属国关系,也土崩瓦解。

西北地区一直不能算为纳入统治,所以更不能算进明朝的领土范围。

4、对藏区有宗主权却无实际统治

明朝采取一系列政策管辖西藏地区,但这些政策对西藏的控制力十分有限。

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物,征收贡赋。明朝在西藏还建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

可见明朝对西藏一直是管辖的,这个毋庸置疑。

另外明朝还在青藏建立驿道,规定了该地区的赋税,因此,青藏地区的确属于明朝版图。

不过明朝对青藏地区的控制还是比较有限的,因为没有驻扎军队,没有派遣官员,到了明朝末年,西藏地区替代帕木竹巴、藏巴汗政权的和硕特汗国兴起,明朝对西藏的掌控能力大大下降。可以说,明朝对乌斯藏,奴儿干都司有宗主权,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统治只拥有宗主权,并不能代表实际统治。

综上,如今广为争议的明朝领土问题,与明朝独特的统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6

有啥好争议的,在我看来,国之大小,不论疆域。清朝疆域大吧,土匪一炮就轰趴了,倭寇弹丸之国,世界没人敢小瞧吧。疆域再大,没实力也守不住啊

7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id\": \"v02016ff0000brlti2sps0sqje8ekipg\

8

教科书上说的还是很准确的,没管辖到新疆,但新疆哈密还是管辖到的,没管辖到蒙古,但西藏、克什米尔、青海、半个缅甸、整个东北是明确管辖到的

9

谢邀,就拿这幅图来说吧,一般的,边界不同有以下原因:地图显示的是不同时期明朝边界,由于战争等诸多原因,边界不断变化是正常的;有的地图把明朝翻过划入,而有的没有划入边界内。

首先是西藏,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物,征收贡赋。明朝在西藏还建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可见明朝对西藏一直是管辖的,这个毋庸置疑。

然后是东北,东北主要分布女真人,女真又分为三大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明初臣服于明朝,明成祖朱棣设奴儿干都司,但是这个机构是间接军事管辖,除少数官员,其它大部都不是中央委派,久而久之,该司成了部落世袭机构,明后期废除,这时的女真已经失控了,不是相互兼并,就是宣布脱离明朝中央,后期明朝也就是管辖东北南部辽东少数地方,因此有些地图就显示东北不归明政府了。

然后是西北、北部,该地区几乎由零散的蒙古旧部——鞑靼、瓦剌等控制,也是战事最频繁的地区,因此边界没有那么稳定,经常南北移动。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在通州地区被瓦剌俘虏,这件事可以看出蒙古已经濒临京师城下;而有时明朝军事强大向北推进,边界一定会靠北。

最后是西南,该地区王国众多,明朝的藩国也多,藩国归顺、背叛的事时有发生,边界变迁也频繁。

10

明朝的疆域面积,平均来说,跟现在差不多,900来万。之所以会有争议,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去了解。明朝有一些所谓羁靡的地方,到底算不算领土,这个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如果静下心来,去具体了解一下的话,就很清楚了。

明朝羁靡的地方,有的是领土,有的不能算领土。像朵颜三卫,面积不小,在蒙古东部,大兴安岭一带,有几十万平方公里,地图往往是画进版图的,但实际上明朝对这里的控制很弱,只在洪武、永乐年间能控制住,能有效的下达命令。其他时候,能相安无事就不错了。明朝在这里没有管理机制,没有官僚系统,大明法律完全不行于此地。实际的性质就是附属国,所谓的指挥使就是国王。

嘉峪关西南面有七个卫,其中有两个卫属于肃州,四个卫属于西宁,那时候的西宁还是很庞大的。这六个有军政归属的卫,明朝对他们是有管理体系的,他们是反不出去的,外敌也是入侵不进的,大明牢固地掌控着他们。但是还有一个没有军政归属卫,那就是哈密卫。哈密卫较起真来,不能算领土。哈密没有上级单位,好像直属于中央,但是中央对这里又没有什么实际影响。行政是要一级管一级的,隔着千山万水,中央怎么实际管理?哈密只是明朝不承认人家是一个国家而已,实际上哈密的军事、政治都是自己来维持,明朝不过是有所干涉而已。而且干涉的也不太成功,尤其是哈密受到别国侵略,大明只是发表谴责,进行调停而已,因为侵略者与被侵略者都是大明的附属国。假如侵略了西宁试试,大明必然重兵反击。

云南的众土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明朝的领土。云南在明朝是一个非常大的省,面积将近大明的九分之一,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像平缅宣慰司、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中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小古剌长官司等等都是明朝领土,明朝对这些地区有很强的控制力。至于老挝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严格来说,不算领土,只能算附属国,大明对他们几乎不怎么管理。大明对云南的经营力度很大,驻有重兵,还进行了移民实边。大明在很多事情上是受元朝影响的,元朝没有管理老挝,对八百大甸最后也放弃了,但是元朝对缅甸有很大的经营力度,虽然不是十分的成功,但是设立缅中行省,足以证明元朝的态度与决心。明朝接管云南后,比元朝更进了一步,不设缅中行省,直接把缅甸各部并入云南省。明史里说的明白,云南省南至于南海,这个南海是印度洋。明朝在大云南地区,有一套管理体系,离内地较近一点的土司,是土汉参治,远一点的,全部用土官,但是土官也是相互制约的,地方上的人事权很有限,人事权在省里面。而且土司也分文官和武官,文官归云南布政使管辖,武官归云南指挥使管辖。云南布政司会定时或不定时的派汉官到各土司进行巡查抚慰,如果发现有反叛的迹象,会立即汇报到省里,省里会启动反应机制,迅速对不法土司进行处理或剿灭。三征麓川,也让众土司感受到了大明治理云缅的决心。明朝的时候,缅甸被分为很多土司,他们彼此之间互不统属,都归云南省管理。明朝后期,朝廷纵容孟养和木邦瓜分了缅中一带,引起了缅中人材的强烈不满,后来缅中复国,叛离了大明,并进攻孟养和木邦,后来朝廷派军重创了叛军。大胜之后,本来想一鼓作气,对缅改土归流,但是经费不足,就搁置了。

乌斯藏、朵甘、长河西等地属于明朝领土,而且一直到末年,都很稳定。那里的管理体系很成熟,很有效,朝廷没了,也在有效运转,直到清朝接管。明朝对整个大西南,管理力度都是很大的,史书描述的是“设镇建衙,宿重兵以资弹压…巡视以时,稍有警动,即行剿灭”。

东北,算领土。努尔干撤销后,吉林黑龙江及外东北的各卫所,并入辽东都司,辽东都司脱离山东行省。后期的辽东都司,相当于元朝的辽阳行省。四平以北,被明朝分割成几百块地方,互不统属,没有造反的能力。南明灭亡时,抓到永历帝后,见了大明皇帝的面,很多女真士兵还真诚地给永历帝行跪拜礼,可见大明皇上一直都是他们心中的皇上。

朱元璋曾经下达过一道命令,就是版图内的土司官员,都要学习儒学。不但从军事上、行政上管理他们,还从思想上教化他们。如果土官不懂儒家的基本礼仪,又不肯学,那就离撤职不远了。

明朝的土司比较多,有军政实控的,有仅仅名义的。这个得分而论之,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明朝还有个特殊的地方,《明史》将这个地方算进了明朝版图,这个地方就是朝鲜。《明史》明确说,“明时虽为藩属,实与内地无异”,认为明朝的朝鲜跟清朝的朝鲜不一样,在清朝仅仅是附属而已,而在明朝,与内地州县没什么两样。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