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这个发生在周未的偷袭一下子把美国打懵了,当我看电影《偷袭珍珠港》中一个厨子就干掉日本数架飞机的桥段后,我也被震惊了,当然不是震惊做饭的厨师也能做掉飞机,而是震惊日本的飞机太多了,现场太乱了,随便扔个石头就可以打掉一架飞机。

虽然是电影,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日本为啥要去招惹美国?而且像山本五十六说的那样:“不成功则成仁!”站在当下看历史,日本如果不去摸美国的屁股,他们也不至于死的那样的惨,难道当时的日本是傻了吗?结果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一是开撕美国是日本发展所需。

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有时候为了自身发展,为了既得利益,他们往往也会大打出手。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国家。众所周知,日本就是岛拉屎的地方,资源贫瘠是神也改变不了的困境。日本要想发展就必须有资源,石油是首当其冲的。日本的砖家曾设想把中国的东三省当作自己的能源基地,由此发展大和民族,结果他们因为种种原因竟然没有够到石油。这个时候美国闪亮登场了,他们提出对日本实行禁运,拒绝再卖给日本石油、钢材等军用物资,由于在中国战场消耗巨大,美国禁运无疑遏住了日本的喉咙。被掐住脖子的感学肯定是不舒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喜欢侵略的日本就坐不住了,他们选择“北进”,没想到会让北极熊扇的脑瓜子蒙蒙的,知难而退的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南进”。于是,他们把目光也转向了海洋。为山本五十六打响珍珠港之战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错觉,于是,他们认为和美国开撕是发展道路上的一条阳光大道。

二是开撕美国是日本实力所允。

我知道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亲们已经开始质疑日本是不是傻?其实作为当时脑子里全剩野心的日本,还是有些数的,比如,他们让部队算了笔账,日本陆军当时拥有训练良好具备一定作战经验的兵员240万人,同时还有完成训练的后备兵员300万人。而美国彼时只有陆军150万人,其中的三分之二未经充分训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盟国军队,在日本人看来就是一群雇佣兵和当地土著组成的大杂烩,毫无战斗力可言。根据日军的情报,守备夏威夷的美国陆军有59000余人,部署在夏威夷以西各岛国、各地区的盟军总兵力为380000余人,如此,日本陆军由四个军12个师团组成的“南方军”(最初编成时)具有绝对优势。日本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只235艘,总吨位975793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10艘。美国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船345艘,总吨位是1382026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8艘(一说7艘)。行了,账算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已经有点理解日本的胆量来自那里了,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双方的军事实力全面评估是“大致相当”。

三是开撕美国是日本形势所迫。

为什么会选择美国而不选择苏联?因为苏联已经不是以前的苏联,日本却还是原来的日本,当挨了苏联一顿胖揍之后,他们才想起来应该记打不记吃,所以意识到打苏联是不可能胜的,于是就在算完账后,尝试着以前未曾试过的滋味--与美国开撕。不得不说,日本在开打之前还是有着绝对的地理优势的。在此之前,日本在太平洋上拥有许多“托管”岛屿,同时也已武装进入了印支半岛,并且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这些是发动战争良好的前进基地。这些前进基地使美国的重要岛屿比如关岛、威克岛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更别提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了,那里距离越南更近。日本人认为,在战略上他们已经包围了太平洋南部 ,只要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速战速决”,打垮美军太平洋舰队后,最多五个月时间就可以横扫上述地区。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石油、橡胶、大米、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后,站稳脚跟壮大自己,到那时美国人即便想反攻,也是痴人说梦了。

四是开撕美国是日本误判所致。

日本人还是很谨慎的,他们在开打之前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进行了长期的潜伏,对美国的情况摸的门清,当然是自认为的,他们掌握了情况,就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尤其是一些有话语权的内阁成员,他们综合衡量海军实力不在美国之下,打有必胜之信心,而且盟友纳粹德国不会战败,希特勒会极大牵制美英的军事力量于欧洲,甚至包括苏联红军的力量。由此,美英将无力在太平洋战场投入主要兵力兵器与日本进行对决。总体而言,日本人这些“认真测算”和判断还是很有一番自己的道理,在牌桌上“赌国运”也得有本钱不是。但谁也没想到他们做梦般规划的蓝图,只是变着法的想从那个角度摸老虎屁股能不被咬,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只要敢摸,挨咬就是早点晚点的事儿。

最佳贡献者
2

美国为什么对日宣战呢?是因为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率领日本空军偷袭了珍珠港。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没有美国的石油,日本顶多只能撑一年。

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是因为日本跑到了东南亚,这是英美的基本盘,触动了美国人的利益。

日本之所以跑到东南亚,是想到这里找石油。

日本之所以跑到东南亚找石油,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东北没找到石油。

日本在东北没找到石油,是因为他们那玩意短了一点。

(侵华日军)

好了,为什么日本的那玩意短了一点呢?我们从头介绍一下。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夺我国土是策划已久。日本是个岛国,鸟拉屎的地方,没什么资源,所以他们要搞侵略就很困难。所以他们有个计划叫以战养战,以侵略带侵略。具体来说,就是侵占我们的东北、台湾,然后把这两个地方当做他们的战略基地。以此来发展他们的军工业,做为对外侵略的总后勤。所以日本对东北的工业是下了血本的。对东北的投资比对日本本土的投资还多。

但日本人最希望的还是在东北找到石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没有石油什么都谈不上。日本恰恰是缺油国家。所以,日本很希望在东北这块地方找到油。当时国际上也传言,东北发现了石油,所以日本很兴奋。当时,他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们东北,然后派了一个叫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来东北找油。

日本的设备也很先进啊,还请了美国顾问,他们先是跑到阜新地区。这个地方在哪呢?就是今天辽河油田的边缘。

所以说日本人还是有点能耐的。

那就钻探吧。

日本人拿着钻机突突突钻了半天,油星都没看到。

没油!肯定没油!日本人得出了结论。

实际有没有油啊?油大大的。辽河油田的原油年开采量可达一千万吨。

小日本要是钻到这了,不但自己用不完,还可以出口到美国呢。

但小日本为什么就是钻不到呢?因为他的玩意太短了。小日本的钻机只能钻二千米。辽河油田的深度在6000米,这差老大一截了。日本人后来听说我们在辽河钻到了油,叹了一口说,我们就是站在油田的中央也钻不到。

这个主要就是他们短,没办法。那东北有没有浅油田呢?

有的。著名的大庆油田就很浅,浅到什么程度呢?王进喜他们钻出来的第一口油井只有一千一百米。

(王进喜在工作中)

哪为啥日本人钻不到呢?

这一次,不是他们的设备有点短,而是他们的脑筋短路了。

当时的石油勘探主流说是海洋生油说。认为石油主要由海洋生物的尸体在高温高压下生成,所以油田只有在曾经是海洋的地方才能找得到。

日本当时的石油权威高桥纯一就是这个理论的支持者。他立功了,他坚持要到符合这个标准的地方去找。而大庆石油恰恰是陆相沉积构造。以前不是海洋,但也是一个盆地。这种地形也能产油是李四光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们后来提出来的。

所以,日本人就没去大庆仔细找。当时日本的飞机其实已经发现油了。他们侦察的时候,看到有的草甸上有黑色的飘浮状,这就是石油啊。

日本军方向日本的勘探公司报告,日本的勘探公司就带了设备去,他们只带了一千左右的钻头,为什么不带二千米的呢?主要就是根本没想到这里有油,只是应付一下。所以打了一千米的井,只差一百米就打到王进喜他们那个深度了。

当时,还真出了一点油,不过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没有什么价值,他们认为这跟他们的理论是符合的,这种地形就算有油,开采性太差。没办法开采。

后来我们知道大庆是个石油宝库,年开产量可达五千万吨。我们国家一下从贫油国变成了富油国。

(大庆油田)

日本人没发现辽河油田,可以说是技不如人。没发现大庆,那就是走宝了。所以战后他们后悔不已,又说了一通:“如果我们找到了大庆,就不必去东南亚,不去东南亚,就不会惹了干爹美国干我们……”之类的屁话。

总而言之,日本人放弃了在东北找油,然后看到他师兄德国在欧洲横扫,打得法国荷兰投降,法国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空了出来。日本人挥军南下,还把勘探公司也派到了东南亚,准备在那里找油。

这一去,就撞到了美国人的身上。

从这一点看上去,我们可以知道日本这个国家,有可怕可畏的地方,他们有的东西做得很精细,比如马桶。但他们一向缺乏大战略眼光。所以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他们,战略上渺视他们。这是毛主席说的。

而日本其实有两条路,一是打美国,二是打苏联。他们最想打的是苏联。因为日露战争,他们曾经赢了,但在诺门罕战役中,他们被苏联的钢铁洪流整蒙圈了。

下面脑洞老师跟大家聊一聊诺门罕战役。

1939年,日本跟苏联在满州与蒙古边境上一个叫诺门罕的地方打了一仗,最终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个仗役不出名,但其实十分关键。关键在两点,一是这一仗之后,日本再也不叫着北上跟德国夹击苏联了,而转为南下,跑到东南亚抢西方的殖民地。这导致后面的太平洋战争爆发。

另一个是苏联通过这一次战争,挖掘了朱可夫,为以后的苏德战争练了兵。

此战,苏联取胜的关键是利用坦克的优势虐了一把日军。这个就不讲了,今天专门讲一讲日本人在这一战中使用的细菌战。

战争一开始,日本就发现自己吃了亏,可能打不赢。想来想去,日本决定使用细菌。

日本人把731部队研究的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拿出来,然后组织了一个叫“玉碎”的敢死队,坐着皮筏到河的上游倾倒菌液。

结果一出师就不利。一位敢死队员操作不小心,把一整瓶的菌液从头淋到了自己身上。

这酸爽,一般人体会不到。这位敢死队员最后真的玉碎了。

出来混,仆街总是难免的。日本人也不灰心,投好液就安心等苏联人拉肚子的消息。结果苏联人的消息没收到,却接二连三收到了日本士兵染病的消息。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苏联人早就收到了日本人要倾倒菌液的情报,所以铺了水管,不喝河里的水了。连洗澡都有专供水。

而日本人却还在喝河里的水,因为他们很多人没有接到通知。

为什么不通知到呢?

这是因为使用细菌战是不道德的,国际上都反对。所以日本人不敢声张,打算来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但没想到,苏联人没放倒,自己倒了一大片。

没办法,日本人赶紧发通知让大家注意不能喝河水了。还放出消息说苏联人使用了细菌。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日本兵太分散,所以依然有很多人没有收到消息。

到了后期,日本全线败退,一路上口渴难耐,就算知道河水不干净,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日本士兵在抢水喝)

最终,日本有一千三百多人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光那些军医跟敢死队员死亡的就有40个。

这是日本第一次发动细菌战,可谓自作自受,但小日本还不吸取教训,在中国内地战场又频繁使用细菌战。其中一次在常德又仆了街,自我弄死数千人。这个脑洞老师以后再说。

最后补充一下,在诺门罕战役里策划细菌战的是731部队长官石井四郎。

此人本来是甲级战犯,要处死的。但他用细菌资料私下同美国进行交易,逃了一命。

这一打,日本人知道干不过苏联人,所以找上了美国,换了一种死法。

其实日本侵略中国。战略是失败的。中国曾经有一个更为危险的时刻。


日本在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一开战,日本发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而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八年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中国抗战的胜利,有自身的浴血奋战,也有国际形势的变化。

而历史上,有没有一些历史关口,如果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有可能占领中国呢?

还真有那么一个危险的时候。这就是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大家都知道,中日大海战对赌国运,中国败了,一败就是半个世纪被欺负。可是,甲午海战只是一场中日战争的局部,至少在日本的进军计划里,还包括了一个全面进攻中国,跟满清大决战的计划。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计划的提出者:小川又次。

大家也可以称他为山炮小川。为啥呢?因为这位鬼子最提倡山炮。

山炮小川曾经跟他的德国教官抬杠,说你要是不服,你去德国带一野炮队,我带一山炮队,咱们打一炮试试。

试试就试试。

两者的区别就是山炮小,口径小,但便于移动,野炮大,但不方便,操作需要的人手也多。

后面,日本陆军受他影响,非常推崇山炮,所以日本陆军也可以称为山炮军。

当时日本陆军学校,毕业考试排第一的是东条英教,也就是东条英机他爹,但公认有才的却是这位山炮小川。

有什么才呢?侵略的才。

这位山炮小川毕业后到中国来侦察过,后面任职日军参谋本部。

甲午战争之前的数年,日本处心积虑要跟大清开战。满清政府在干嘛呢?准备给慈禧太后的大寿呢。

山炮小川提了一个方案叫:清国征讨方略趣旨。

什么玩意呢?

就是全面侵略中国,把中国分裂成数个小国家,先以海军对战,日本海军击败中国海军后登陆作战。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准备五个师团分兵,一部在直隶登陆攻北京,擒获清国皇帝,一部在长江口登陆,占领南京。

然后趁机谈判 ,把中国分裂成数块。大清国回东北,明朝后裔在长江以南建国(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找明朝后裔),然后,蒙古等等地方全部搞个小王国。日本呢?日本把最肥的留给了自己,从旅顺到福建沿海十公里为日本版图。

这个想法就是要灭亡中国啊。

这个计划获得了日本军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日本的军界元老、明治维新老将山县有朋。

电影《浪客剑心》里就有他的出场。

这个人名字叫有朋,但其实不但在亚洲,甚至在日本也是坏到没朋友。一生琢磨的就是侵略他国。可谓亚洲公敌。他为人又暴躁激进,日本国内对他意见很大,他死的时候,去参加葬礼的除了部下外,没有别人。日本报纸登出消息:谁说山县有朋对日本没有贡献,至少他今天死了!

山县有朋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就按这个来。甲午战争一开打。第一目标实现,中国海军败给了日本海军。山县有朋带着兵马杀到朝鲜,满清将领叶志超弃城逃跑,日军趁机杀到了鸭绿江。

这时候该执行第二步了,就是从直隶和长江登陆,寻求跟清国决战。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跑出来说:够了,我们装逼到这一步已经够了。

这个人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是日本首相,跟日本陆军火暴的侵略派不同,他是温和的侵略派,就是以武力威胁为主,但通过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来达到侵略目的。

甲午海战一打完,他发道命令,表示山县有朋有病,赶紧回来参加治疗吧。

山县有朋怎么看,都没发现自己哪里有病,但首相说自己有病,就只有退下来吃药了。

这样一来,日军放弃了登陆跟清国决战的计划,转而跟清国谈判,把台湾搞到手,捞到了一大笔钱。

至此,原本希望全面吞并中国的战争打了一个开头,就是甲午海战就结束了。

如果,日本当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趁势全面侵略中国呢?中国亡国的危险还是很大的。

我们先说伊藤博文为什么要收工,他是分析日本国力也不强,要是真的把清朝逼到绝路,说不定日本要转胜为败。可以说,这是非常稳健的一步,也保证了日本在后面长时间内领先中国,并最终在1937年全面侵华。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日本也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为什么呢?因为万事都要讲势。

有的时候,实力不是最重要的,时机才是关键的。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对日本是不太看得起的,虽然鸦片战争败了,但那是败给西洋人。从概念上说,是败给技术差几个位面的外星人。日本是亚洲小国,中国还能输给他?所以中国当时有轻敌思想。甲午战争一败,中国对日本的这根弦就崩紧了,日本再想搞突然袭击就不可能了。甲午之后,袁世凯在天津操练起了新军。

清朝灭亡后,蒋介石也开始武装德式师。日本虽然通过甲午战争的赔款更强大了,但中国也在加强。

再说国际形势。那时候,国际上那些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还是支持日本的。1902年,日本跟英国还搞了盟约。英国可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国。日本高兴得提灯笼全民大游行。按日本作者的说法,是穷屌丝攀上了富亲戚。

彼时。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心还没有那么大,日本趁着西方师傅们打盹的功夫,来个突然袭击独吞中国还是有戏的。等西方也盯上中国。日本想独吞中国就不容易了。

甲午战争数年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一看中国这么好打啊,以前步子太少了,所以都加紧了侵略。尤其是沙俄。派了十五万军队进驻东北,是准备吞并东北,甚至要拿下朝鲜。当时朝鲜国王就在沙俄使馆避难。这样一来,日本要想吞并中国,就不是打败清国的事情了,而是要打败沙俄。

确实也打了,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还打赢了,可是元气大伤,数年内缓不过劲来。

等缓过劲来,发现对手变了。大清国没有了,变成了北洋政府,北洋政府跟大清国又不同,至少在外交上更灵活,把美国拉进来。日本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盯上了的一桌菜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最后,连东北都独占不了。

一急眼,日本搞了皇姑屯事件,这又给蒋介石传了一记最佳助功。蒋介石完成了北伐,可以一心搞点军备跟日本较量。这时,时间就变得对日本不利了。因为中国只要理顺了,潜力是在日本之上的。所以过一天,中国离日本的差距就少一点。给个二十年,那情况就不同了。就是山炮小川也说过一句话:

【清国虽是大国,却正在衰败。他们虽志在再兴,但要达成再兴之志,尚需20年。我们要在其幼芽状态下予以击溃。】

给蒋介石二十年,会是什么情况?这个无法假设了,因为日本按捺不住,发动了全面侵华,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再回过头看看山炮小川的作战计划。现在依然感觉后背发凉。那个时候如果日本放手一博,对日本来说,可能会转败为胜,但如果侥幸,中国会不会真的就亡国呢?只能说,日清战争是一个大赌博。只是赌到一半,日本自己先怕了,见好就收,拿着赢来的筹码离开了赌桌。

好了,关于小鬼子侵华这点事,就先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我们下回再聊。

3

注意看问题,是日本人“为什么敢”对美开战,而不是“为什么必须开战”,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日本人必须开战的原因自然是日美谈判的破裂,它们将失去赖以维持战争的资源,而最终敢于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因为大小鬼子曾经进行过认真的军力核算,认为日本具备与美一战的资本和底气,日本人不全都是疯子。



在日美谈判进行期间,日军大本营就做好了“和谈不成大炮说话”的军事准备,其中就包括对日美双方的军事实力进行了全面评估,最后的结论是“大致相当”。

因此美国“赫尔声明”发表后,经过御前会议的讨论,日军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才一致认为:没有商量的余地,惟有开战而已。



陆军。

日本陆军当时拥有训练良好具备一定作战经验的兵员240万人,同时还有完成训练的后备兵员300万人。而美国彼时只有陆军150万人,其中的三分之二未经充分训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盟国军队,在日本人看来就是一群雇佣兵和当地土著组成的大杂烩,毫无战斗力可言。

根据日军的情报,守备夏威夷的美国陆军有59000余人,部署在夏威夷以西各岛国、各地区的盟军总兵力为380000余人,如此,日本陆军由四个军12个师团组成的“南方军”(最初编成时)具有绝对优势。



海军。

日本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只235艘,总吨位975793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10艘。美国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船345艘,总吨位是1382026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8艘(一说7艘)。但是美国海军必须在大西洋水域留驻一定力量,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仍然具备相当优势。

美军太平洋舰队当时只有大型航母3艘,战列舰9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18艘、驱逐舰54艘和潜艇22艘,从纸面上看,完全不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对手,日本海军有相当的信心。



空中力量。

这么称谓是因为日美双方当时都没有独立的空军军种,而是把战机分布在陆海军中。日本陆航和海航开战前有作战飞机7500架,另有储备飞行员6000余人,每年可再训练2750人。美军当时拥有作战飞机5500架,其中用于太平洋战场的最多只有2600架,日本人的空中优势也比较明显。

地理优势。

在此之前,日本在太平洋上拥有许多“托管”岛屿,同时也已武装进入了印支半岛,并且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这些是发动战争良好的前进基地。这些前进基地使美国的重要岛屿比如关岛、威克岛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更别提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了,那里距离越南更近。



因此日本人认为,在战略上他们已经包围了太平洋南部 ,只要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速战速决”,打垮美军太平洋舰队后,最多五个月时间就可以横扫上述地区。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石油、橡胶、大米、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后,站稳脚跟壮大自己,到那时美国人即便想反攻,也是痴人说梦了。

战略优势。

日本人敢挑起太平洋战争,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就是纳粹德国不会战败,希特勒会极大牵制美英的军事力量于欧洲,甚至包括苏联红军的力量。由此,美英将无力在太平洋战场投入主要兵力兵器与日本进行对决。总体而言,日本人这些“认真测算”和判断还是很有一番自己的道理,在牌桌上“赌国运”也得有本钱不是。



日本人不知道是没注意还是故意忽略:美国的飞机制造能力和速度是日本的10倍,汽车产能是日本的105倍,钢铁产能是日本的12倍,军舰制造能力至少是日本的三到五倍。兹要战争爆发,美国的工业潜力和军事实力就会呈几何倍数迸发出来,这是日本人无法弥补的巨大差距。

更要命的是,从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4月希特勒自杀,德国人只坚持了不到三年半的时间,鬼子们这一战略误判大为严重。这也是日本人二战时期的行事风格,只管考虑当下,以后的事情怎么样以后再说,1937年侵略中国时他们也是这么想的:三个月解决事变。

4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国内就对侵华战争做过评估,结论只有一个:以日本的国力根本没有办法吞并中国,日本国内资源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根本没有办法支持一场长期的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不抵抗让东三省彻底沦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他们认为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在短时间内拿下中国。

在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之前,中国的抗战已经进入了第5个年头。原本美国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资源和武器,才得以保证战争的可持续性。当日本在中国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美国人认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1941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对华的援助。1941年7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500架战机,并配备了相关的技术人员。美国人希望把日本拖在中国战场上,以保证自己在亚洲其他地区的利益。

1941年7月底,日本制定了侵略东南亚的计划。这个计划迅速被美国人获取,显然这破坏了亚洲的战略格局,随后美国宣布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同时任命麦克阿瑟为远东军区司令。

冻结日本的海外资产,实际上就意味着日本没有办法从国际社会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更加让日本头痛的是石油的禁运,从1918年起,日本储备了600万吨的石油。

但日军每天要消耗掉12,000吨石油,上百万的日军被牵制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抗战进入了相斥的阶段。按照这样的数据计算下去,在1943年底之前,日本国内全部的石油将会消耗殆尽。

这就意味着日本的侵华战争打不下去了,到时候所有的舰船和飞机、战车和坦克都将会是一堆废铁。尽管日本和美国展开了双边的谈判,但整个进程都非常的不理想。

这不是日本人想要的结果,日本军队也只能铤而走险,采用闪电战的策略,迅速拿下东南亚强占那里的石油橡胶和大米,利用这里的资源来维持日本的战争。

发动东南亚战争,就不可避免要与美军交战。要想顺利的拿下东南亚,就必须让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两年内没有办法和日军展开大规模作战。

在这两年时间内,日本将完全占领东南亚,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恢复后,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地位已经稳固,美国人也真的无可奈何了。

正在这时,美国人向日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满洲应该还给中国,必须无条件从中国撤军。这一个条件是日本人没有办法答应的,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和美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从1941年9月开始,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对美作战计划。在日本人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被美国人逼的。美国正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如果到了1942年底,美国人有可能完成全面的备战,到那时对日本人来说形势就变得更加不利。

在战争前,日本政府曾经做过分析,在日本国内经过战争动员之后,可以有300万的军队。美国只有50万的现役军人,还有100万正处在训练之中。在这个时间点上发起对美国的战争,日本人认为自己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在空军方面,日本有7500架飞机,美国只有5500架,当然美国拥有最先进的工业,飞机的研发和制造速度10倍于日本。在海军方面,日本有10艘航空母舰,美国有8艘航空母舰。

日本人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自己是亚洲国家,并且是一个岛国,在太平洋上有很多托管岛屿,都可以作为战争的前沿基地。在这方面美国是无法比拟的。

在国际方面,日本人也明白美国的强大。但日本人干预发起太平洋战争,还有一个假设前提,那就是德国能够战胜苏联,拿下整个欧洲。有德国做帮手,就不用怕美国人。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日本的军部和政府经过反复磋商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经过日本天皇的统一后,决定在12月8日正式发起太平洋战争,向美国和英国宣战。

可以说日本制定的战术还是比较完美的,整个战争在前期都基本上按照日本的战略在推进。但让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在国内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可以生产军工产品。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整个美国的军事工业达到了巅峰状态,受损的美国海军迅速恢复了战斗力。美国生产的武器不仅供应美军作战,还广泛的资源了欧洲战场和中国的抗日战场。

此消彼长,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利用强大的空军切断了日本从东南亚运送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通道,炸毁了大量的工厂。这个战术迅速让日本人失去了持续长期作战的可能性,最终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5

二战期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指: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

历史上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了。

这是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的开始,此后美国加入了二战同盟军行列。

说实话,“偷袭珍珠港”后是日本噩梦的开始。有传闻说日本轰炸的珍珠港里的航空母舰都是美国淘汰的一些舰船。



换言之,日本偷袭之前美国就获得了情报,“阴谋论”说美国为日本设了一个套。日本轰炸美国航空母舰,让美国总统找到了加入二战的理由。

没发生“偷袭”之前,美日双方的海上力量相差无几,但是在珍珠港发生以后,美国出动了大批的飞机轰炸日本的舰队,经过几番较量,美国逐渐取得了海上和空中控制权。

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要攻击美国呢?要知道,“偷袭”之前美国奉行的是“孤立主义”。

什么是孤立主义呢?

“孤立主义”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制定的一项国策,即美国不和任何国家结盟,可以说是“中立”。说白了就是我不打算沾你们的光,你们也不想沾美国的光。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后来的美国总统基本执行这项国策。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后,日本执行的是“南进”和“北进”战略战策。

其实在二战之前日本就开始了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华是推行“北进”战略计划,试图在中国撕开一个口子向北推进。

所谓的“北进”就是占领朝鲜,满蒙,后来又包括西伯利亚地区,可以看作是陆地作战。

所谓的“南进”就是指占领和控制日本以南海域诸岛及东南亚地区,泛指南洋。可以看作是海战。

日本侵华以来,无论是在军事征服还是政治诱降上,都无法使中国屈服。

尤其毛主席提出了“论持久战”,日本的10万军队被拖在中国战场上,日本想短时间内占领中国的美梦彻底破裂。



这样一来,日本国内承受着军用物资短缺和经济萧条的巨大压力,日本急需寻求能够提供军事物资的国家和地区。

既然“北进”受阻,日本内阁把目光投向了“南进”计划。也就是东南亚一带,比如新加坡、缅甸、越南等中亚国家。

原来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是美、英帝国的殖民地。此时美英力量主要投放到了欧洲战场上了,南洋呈现出“真空”地带。

鉴于此种有利条件,日本开始推行“南进”战略,尤其东南亚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更使日本垂涎欲滴。

还有一项重要原因,那就是占领南海区域,就会切断美国供给中国的战略物资。

日本的一举一动,美国看得清清楚楚,美国不希望日本染指东南亚一带。



此时美国对日本实行禁运,拒绝再卖给日本石油、钢材等军用物资,由于在中国战场消耗巨大,美国禁运无疑遏住了日本的喉咙。

日本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南进”控制南海区域,而要推进“南进”计划,美国太平洋舰队无疑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抢占先机,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发动了“偷袭珍珠港”事件。

总而言之,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并不是一时冲动。是双方谈判破裂后日本先下手为强的行动。是“南进”战略的一个环节。

战争的结局谁也无法料到,日本为了争夺南海石油物资,必须占领东南亚,这无疑是向美英宣布开战,如果没有石油供应,日本在中国战场最多支撑半年,到时不得不撤兵,这是日本人无法接受的。

单论“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整个战局中,把美国拉进二战无疑得不偿失。

日本主动攻击美国谈不上敢不敢问题,只能说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结果,是日本考虑整个战局的结果。有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枚原子弹,到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6年的二战就此结束。

文/秉烛读春秋

6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无奈之举,假如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也许就不会去偷袭珍珠港逼迫美国迅速参与到二战中,日本之所以偷袭美国是因为随着战争的深入不得不以战养战维持侵略战争的进行。

日本国土狭小国内资源紧张偷袭美国是必然的结果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因此它提出了三个月打败中国的口号。只不过中国庞大的国土和群众不屈的信念支撑着国家没有投降,南京虽然丢失但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随着战役的深入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的缺点日益的凸显出来,最为开动战争消耗最大的石油被美国禁运了,为了打破美国对石油的封锁,日军有了偷袭美军珍珠港的计划。

不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就不能摆脱石油匮乏的窘境,加上日本对石油和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垂涎已久,偷袭美国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偷袭珍珠港胜利后极大的提升了日军的士气

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瞬间失去了对太平洋的制海权。日军依靠自己的海空军优势很快占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的诸多岛屿,日军的士气得到了鼓舞也加速了日军对外扩张的步伐。

偷袭珍珠港本是日本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没想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只可惜日军的这一举动惹恼了美国大兵,美国宣布对日本德国开战并加入到反法西斯同盟国中,胜利的天平就此倒向了正义的一方。

随着战争的推进,开不开战已经不是日本能左右的,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冒险甚至牺牲都能去计较,虽然结果不能预测但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偷袭珍珠港对于日本来说风险很大,但也为自己创造了继续生存的机会,从这个结果来看也不算太差。

7



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日本,一个比一个疯狂。德国在欧洲树立了N个对手;日本在亚洲多线开战,还偷袭了珍珠港,悍然向美国宣战。

日本人到底吃了什么?胆量如此之大,敢向世界老大宣战?

日本人向美国宣战,是为了整体的战略



事情还得从日本侵华战争说起。

1937年7月,日本天皇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怂恿下,下令大举进攻中华大地,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但是,计划三个月要解决的战斗,实际战争中,光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战争渐渐处于了胶着,资源消耗太大,怎么办?

思来想去,日本选择了北上,想和苏联人掰掰手腕,毕竟,1904年他们干翻过沙俄,因此有着不小的心理优势。如果能把苏联拿下,日本人在资源大国获得的巨大资源就可以支撑日本称霸了。

只是不巧,在1939年的诺门罕,日本人碰到了朱可夫元帅,日军被干败,看来此路不通。

1941年,美英等国封锁了日本的经济,不再给日本提供任何战略资源,这下日本慌了,看来必须要兵行险着了。

于是,日本启动了“南下计划”,进攻东南亚。但是,头疼的是,东南亚很多国家不是美国的殖民地,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如果南下,势必和美英翻脸。



既然注定要翻脸,何不把美国的基地珍珠港偷袭了?这样一来,美国的空军和海军就会受到影响,对日本的南下阻挡力会大幅度减弱。

事实证明,日本人对了。在偷袭珍珠港后,40万日军快速南下,摧古拉朽般,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成绩不可谓不出色。

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是日本“南下计划”必须要做的,除非不“南下”。

但是,不南下,日本越来越费劲了,退回日本?怎么能甘心?

日本人向美国宣战,是自我信心的极大膨胀



日本人对美国是非常恼恨的,如果没有美国的经济封锁,日本的石油不会短缺,重要资源不会短缺。那么,日本人在全面的对华战争中,优势会更大一点,日本人不会为战争资源发愁。

美国的经济封锁,让日本人行走在了悬崖边缘,时刻都有危机。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日本人兵行险着,向美国宣战了。但是,这个宣战很没有“礼数”,偷袭在12月7号完成,8号向美国宣战,这其实是“不宣而战”。



从偷袭珍珠港这事件来看,日本偷袭美国既有着为大战略服务的思想,更有着报复的心理,意思是:谁让美英等国封锁了日本的资源输入?

另外,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后胆子大了,曾经靠打败沙俄获得了沙俄的尊重,曾经靠打败大清收获了中国的惧怕,那为什么不能在美国那里获得奇迹呢?

自我膨胀的日本人终于动手了,哪怕面对的是世界第一强。



日本人几乎创造了奇迹,在东南亚大地所向披靡,打得美英等国屁滚尿流。但好戏不长,很快调整过来的美国和英国开始反击了。

美国仗着强大的实力一点点在收复失去的东西,中途岛、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美国渐渐掌握了主动权。而英国在印度边境也成功阻击了日本军队。于是,日本开始了下坡路。

1945年初,日本人看到世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德国离失败只差一步,盟军进攻日本是迟早的事情,因此日本在后面提出了“玉碎”的计划。

1945年8月6日、9日,日本先后尝了两颗原子弹,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彻底失败了。

如果世间有后悔药,日本绝不会惹怒美国,日本可能也不会进攻中国大陆。



综合来说,日本敢向美国宣战,是出于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南下的战略需要,二是日本人有些膨胀,三是也有报复的成分在里面。

8

日军之所以选择主动对美军开战,绝大程度还是被“生活所迫”,为什么这么说?

先从资源上分析,日本为何要发动侵略战争,主要还是为了掠夺更多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日本本来就是一个资源小国,再加上本身强大的军事基础,走上对外扩张已成必然趋势。只有战争才能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而发动战争自然就需要石油。不然日本的航母、坦克、飞机等玩意儿怎么才能运转起来?

虽然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而这些地方后来又盛产油田,可惜日本当年没找到,虽然专门成立一个考察团去各处搜寻,还请来美国的专家助力,可惜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和自身设备的不足,这些地方的油井始终未被勘测到。

就比如辽河油田,它是六千米深才能勘测到的油田,可日本的钻油机只能深入到两千米的地方。这个就是自己机器的问题,但是大东北的油田也不全是深的还有浅的啊,比如大庆油田才一千多米深而已,这一次可就是人的问题了。

当时日本的石油界相信油田只会在海洋存在过的地方才会出现,因为石油主要是由海洋生物经过高温演化而来的,所以这一学说在当时的日本十分盛行。而大庆不符合这一学说,即使飞机在上空已经发现了石油,日本人也没在大庆继续耐心寻找,就因为学说便匆忙论断这种地方的石油没有必要开采。

日本在中国没发现他们需要的石油,自然将目光看向了海外。而海外的油田能够得着的地方,则集中分布在苏联和东南亚。日本先是尝试着和苏联在诺门坎干了一架,发现干不过之后,日军就将侵略眼光移向了东南亚。而这些地方又是美英法的地盘,想在这块地方开采石油无疑是虎口拔牙,触及了旧有殖民者的利益。

而日本当时的油量供应商是英国、美国、荷兰,这三个国家掌握着日本的石油命脉,随着日本蠢蠢欲动的姿态,和中国代表向罗斯福对日本暴行的不断控诉。最终在利益的驱使下,美国通过中立法,限制了对日军的石油供应,这一做法使得各国也开始纷纷效仿。

如果日本不选择尽快打破这一僵局,那么他们现有的石油储备只够维持半年的军事需求。这么看来战争好像已经在所难免,现在只要解决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那么日本就可以获得半年左右的太平洋主导权,只要在这个时间段,日军疯狂进攻将美国逼到谈判桌前,就可以搞定了。

于是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

而日本也并不是为了美国拼死拼活,毕竟很多日本高层都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他们清楚知道美军的怪兽级军事实力,但弓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主要还是为了能够取得东南亚的资源。

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为日军相信,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动荡后的美国群众,更愿意保持中立,一旦爆发战争,他们可能就会游街示众,组成美国最大的抗力。毕竟美国一直有着光荣的孤立传统,国民参战意愿普遍不高,承受不起战争带来的苦难和牺牲,不像恰好倒过来的日本民众那样“众志成城

日本与美国开战,本就是一场豪赌,由于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最终日本还是最终输在了美国民众积极的参战意愿里。

9

俗话说:“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一个人疯狂时候,什么疯狂事情都做得出。二战时期的日本就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疯狂,什么是猖狂。

二战期间,日本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产值各个方面都超过中国。但是日本在美国人面前就是一个“小朋友”。

美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4倍,人口是日本的2倍,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钢产量是日本的5倍,汽车产量是日本的80倍,工业产值是日本的20倍。这些还只是日本和美国纸面上的差异,如果看军工生产的话,日本和美国的差距更大。二战期间美国生产了131艘航母,年产作战飞机4万家。日本仅生产17艘航母,1万多架飞机。

日本和美国国力之间存在如此差距,为什么日本却敢招惹美国这只大老虎,发动太平洋战争呢?

日本这个民族想问题比较简单,处理问题方式也比较简单。日本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想惹一个更大的麻烦,掩盖之前的小麻烦。对于日本来说,难以从中国战场抽身是“小麻烦”,招惹美国、发动太平洋战争则是一个“大麻烦”。日本希望通过发动太平洋战争,解决日本资源短缺、军队难以抽身等问题。日本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和太平洋战争这个大麻烦将自己彻底拖入了深渊。世界反法西斯各国齐心协力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二战时期,日本全国都弥漫着一股狂热的气氛。日本举国上下已经狂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尤其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认为日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日本人能够战胜任何对手和敌人。狂妄的日本法西斯跟世界赌国运,至于赌国运的后果,日本法西斯认为自己肯定是胜利的那个。甲午战争之时,日本和中国赌国运。结果日本战胜了清政府,赢得了发展的机会,逐渐摆脱了半殖民社会。日俄战争时,日本又和俄罗斯赌国运。日本又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俄罗斯,成功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成为列强的一员。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其实是和美国、世界赌国运。日本法西斯疯狂地和美国及世界赌国运,他们相信自己一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日本法西斯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战败的后果,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战败。日本法西斯认为日军的战斗意志可以弥补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日本也认为可以在利用摧毁太平洋舰队的一年时间,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抗日战争打到1941年的时候,日本绝大部分陆军被拖在了中国战场,中国与日本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已经被拖得筋疲力尽,日本的战争资源也已经枯竭。日本急需获得战争所需要的石油,以及橡胶等重要战略资源。日本南下东南亚一带则需要解除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一旦日本攻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也就意味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犹如一个饥渴难耐的人,看到前面有瓶液体,也就不管是水还是毒药,先喝了再说。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无异于饮鸩止渴,为了获得资源也就顾不得得罪美国的后果了。

一战之后,美国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等条约,在太平洋地区建立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被遏制。《五国海军协定》限制了日本海军发展,日本海军吨位达到美国70%企图破产。美国通过华盛顿体系成功地遏制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日本自认为是华盛顿体系的“受害国”。日本对华盛顿体系和美国充满了怨恨,日本法西斯时刻想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日本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也一直将美国当成假想敌人。日本偷袭珍珠港只是突破华盛顿体系束缚的一步。

日本国内陆军和海军的关系不和,国内也一直存在“北进”和“南下”两种声音。日本在张鼓峰和诺门罕被苏联击败。日本见识到了苏联的陆空一体战术,被苏联的飞机和坦克打得找不到北。日本北进计划受挫,海军为主的南下派者占据优势,日本便加快了南下的步伐。日本海军如果要南下的话,则一定需要解决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解决太平洋舰队就等于挑起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基地,史称之为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下宣布无条件投降。

10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之时,将战略方针定陆地作战和海上作战,试图全面包围中华同时蚕食中国周边地区。但是日本却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而毛主席也提出“打持久战”的方针,在作战时间上拖垮对方。因为财力以及人力和物力的不足,使得日本侵华遭遇了瓶颈期。

当时美国虽然是发展迅速,但是却是秉承着中立的原则,独立于世界之中。而日本却不这么想,随着美日谈判破裂,导致美国关闭了对日本的货物运输,将日本逼到了风口浪尖的地步。在日本看来,消灭中华只是几个月的时间,美国搞事情完全就是阻挡了称霸世界的美梦。

再加上日本的自以为是,加大了日本的野心与狂妄,所以这一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初衷是认为自己占领中华指日可待,若是成功,整个华夏大地都归入自己麾下,太平洋战争的后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本国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说是有恃无恐。

其次日本在私下里也将美国的国情与本国做了对比。日本特意观察过,在陆军的作战力量上,日本完全可以碾压,而且美国的军队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精密的训练,在外人面前听起来,确实是美国的陆军数量多,但其实都是一堆花瓶,中看不中用。

在海军的作战上,因为美国一部分的军事实力要放在大西洋上,这样下来太平洋的实力有稍微有所欠缺,乃至会留下一定的漏洞,这自然也给日本留下可趁之机。

在从空军上来说,日本更骄傲,看低了美国的空军实力。所以海陆空三者的军事实力,都让日本摸得干干净净。在无论是哪一方的力量对比下,日本都有着强大的信心可以碾压,这么一块轻而易举就可以得来的大肥肉,日本焉能放过!

而且仿佛老天都在给日本创造时机,日本的战略位置对于作战有很大的好处。日本侵华之时已经占领了中国部分的岛屿,而且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了苟延残喘,可以说日本向太平洋推进的军事力量已经将太平洋包围,只需要再集结军事力量,太平洋之战必胜无疑。

最后当时的反法西斯战争序幕还没有拉开,以纳粹为首的德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如火如荼的欺压其他国家,敢于站出来反对的都被镇压,似乎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法西斯战争已经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以后德国将会在世界上称霸,日本也不会甘于落后。既然是一场必胜的战争,偷袭太平洋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日本敢于偷袭太平洋虽然是因为美国阻碍了侵华的步伐。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这次偷袭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在日本充分了解到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和自认为法西斯战争终究胜利之后,这场偷袭就是必然进行得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