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西川跟谋士多少没有关系。

孙权帐下的谋士,你知道,曾被诸葛亮嘲笑过一回,大多皆无远虑之士。大难来临,保命要紧,投降为上策。

周瑜曾说过气话,去取西川换回荆州,诸葛亮劝他不要耍滑头,取西川不成,丢了东吴,那就完了。

东吴虽然占据江东,可孙权不是曹操,有雄心大志的人,再则,东吴离西川遥远,大军征伐,粮草供应艰难,而且进取西川,非短时间能攻取,一旦曹操报赤壁之仇,兴兵伐吴,则东吴兵马无回师之力,东吴则危矣。

孙权的谋士虽儒,也知道这个道理,故无人会提出伐西川的建议,说不好,误了大事,被孙权斩了就没命了。

最佳贡献者
2

在赤壁之战过后,孙权当然是有想过取西川的,那个时候的刘备正在和他争夺荆州的地盘。刘备近水楼台,攻占了荆南四郡,手里又有江夏郡的部分地区,因此在荆州实力大增。

这个时候周瑜提出了假道伐虢的策略,也就是说假装路过荆州前去夺取西川,拿下西川以后,用西川跟刘备换荆州。

这样一来刘备也有了立身之地,孙权也能够顺理成章夺取荆州。看似是两全其美的计策,实际上周瑜的目的是在路过荆州的时候,对刘备反戈一击,杀他个措手不及。

可惜周瑜在行军半道上就病死了,之前在攻打南郡的时候,被曹仁部射了一箭,此时旧病复发,不存在诸葛亮气死他的情况。周瑜死了以后,新上任的鲁肃是个没什么军事才能的大都督,因此就搁置了夺取西川的想法了。


周瑜真取了西川,那刘备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

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来看,先夺取荆州,再夺取西川,以荆州和西川作为基地,两路大军共同讨伐北方政权,那刘备自然可以夺取天下。

这一计策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刘备必须手握荆州和西川,我们都知道后来关羽丢了荆州,刘备只有西川之地,因此诸葛亮北伐12年,天天走山路,活活给累死了。

当周瑜提出要夺取西川的时候,其实刘备心里肯定是咯噔一声的,为什么?因为西川也是刘备的下酒菜,就是没时间去夺取罢了。

如果周瑜真的拿下了西川,那么刘备是什么状况呢?他将会夹在西川和江东中间。周瑜和孙权是一家人,所以刘备心理压力就大发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还不能向北面称臣,所以最终结果或许就是臣服于孙权,或者被孙权彻底消灭。因此,刘备是不可能看着周瑜去夺取西川而无动于衷的。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趶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

再说了周瑜拿下了西川以后,真的会拿西川跟刘备换荆州吗?这当然是一个笑话,稍微成熟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是睁眼说瞎话。


不管派谁去夺取西川,孙权都不放心。

西川为什么能够自立那么多年?还不是因为那地方山川险阻,易守难攻嘛!当年刘焉碰巧来到这里,索性就申请做了益州牧。

此后派遣张鲁前往汉中,将出川的路给堵死了,从此刘焉和刘璋父子就在益州做起了土皇帝,不管是黄巾之乱还是赤壁大战,这些事情他们父子俩都不管,西川在东汉最动荡的时候,是相对比较安宁的。

后来刘备到了这里也能够自立为帝,包括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其实内心也逐渐开始膨胀,以及钟会在邓艾死后,得到姜维的辅助后,甚至想要在这里割据自雄。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明白,孙权为什么不敢派人去夺取西川了,因为这就好比是给了这个将领一笔创业资金,人家是不会给你任何回报的。


包括周瑜在内的任何将领,但凡带兵前去夺取了西川,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会在西川割据自立,到时候山高皇帝远,况且孙权当时还不是皇帝,他又怎么能控制得了呢?

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三国志》

孙权和西川之间,始终夹着一个荆州,所以就算拿下西川,那也是一块飞地。就算孙权拿下了荆州,其实要想夺取西川,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毕竟西川山路崎岖,打进去的几率并不高,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刘秀那么幸运的。

因为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孙权不可能这么贸贸然就派人去夺取西川。到时候人家把你的兵马都带走了,你江东还要不要混饭吃了?


立足于江东之地,再谈扩大周边地盘,这才是取胜之道。

西川这种飞地,孙权暂时是不可能考虑的,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江东之地。因为他不清楚自己的盟友刘备的心思,到底是在西川还是在江东。

如果刘备想要夺取江东,那么孙权必须要做好自保的准备。毕竟刘备实力大增,就算没有曹操强悍,但是他们熟悉水战,又在荆州呆了很多年,因此比曹操更可怕。

为此孙权要么对刘备下手,要么就跟刘备加固关系。显然孙权没有底气彻底消灭刘备,就算能消灭,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反倒让曹操渔翁得利。

所以孙权选择了后者,主动和刘备加固关系,孙小妹嫁给刘备,其实就是加固关系的一种手段而已。这样一来孙权就能够真正保住江东的地盘了。

此后孙权再去考虑扩大地盘的事情,他曾经尝试过北伐合肥,但是永远都是以失败告终,他知道就算打下了北方的部分地盘,似乎也守不住。

为此他开始考虑对盟友下手,那就是夺取荆州。在关羽北伐曹操的时候,孙权派遣吕蒙在背后捅了关羽一刀,夺取了荆州之地。

这个时候他为了稳住荆州,索性把都城迁徙到了武昌,在夷陵之战过后,孙权也曾经想着夺取西川,可是曹丕这个时候杀来了,孙权只能够让陆逊撤回来了。


总结:夺取西川,应该趁热打铁才是。

孙权一生中,唯一一次有机会夺取西川,那就是刘备兵败夷陵的时候。这个时候蜀汉的主力大军被打散了,一时半会儿凑不出战斗力那么强的队伍来。

留在蜀中的军队都是些没有大规模战斗能力的散兵游勇,因此孙权这个时候夺取西川,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惜这个时候曹丕带大军南下,孙权只能收手对付曹丕。等到曹丕兵败以后,孙权再想夺取西川,已经没什么好机会了,因为诸葛亮把一切都防守好了,孙权再来,那就损失惨重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3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实力较强的一方诸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孙权笼络了大量的世家大族为其效力。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一方之主,孙权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是多如牛毛,但有一点非常奇怪,那就是孙权手下虽然从不缺乏人才,但其手下又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人才。就拿谋士这个群体来看,孙权帐下谋士数不胜数,但真正冠绝天下的却是没有。张昭、诸葛瑾、张纮、虞翻等等,这些谋士虽然才能都是一时之选,但也都能力有限。

之所以会造成东吴没有顶尖人才这个怪象,还是和东吴的政治生态有关。东吴阵营是三国时期最排外的势力。外人很难在东吴站稳脚跟。这也导致了东吴很难吸引外来人才。比如历史上凤雏庞统就被东吴所排斥。虽然东吴世家大族众多,东吴根本不愁人才,但也因为东吴的排外和固步自封,导致东吴难以出现顶级人才。除了排外之外,东吴整体实际上是被世家大族掌握在手的。而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很多顶尖谋士实际上都出自寒门。如郭嘉、戏志才等人。东吴则对于寒门子弟却瞧都不瞧一眼,这也导致了东吴顶尖人才匮乏。

当然了,虽然东吴顶尖谋士匮乏,但也不是没有能力冠绝之辈。历史上东吴并非没有对川蜀之地动过脑子。东吴大将周瑜早就有了夺取川蜀之地的计划。但很可惜周瑜没能如愿。周瑜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其军事眼光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赤壁之战过后,周瑜先是看透了刘备日后必定是东吴大敌,所以他建议孙权囚禁刘备,夺取刘备的军事力量。但孙权认为对付北方曹操多一个刘备也好,因此刘备逃过一劫。虽然对付刘备没有成功,但不久后周瑜就请求进攻益州。他认为夺取益州之后对于和北方曹操作战有着极大的优势。南方势力连成一片有利于和曹魏争锋。孙权自然也相信周瑜的战略眼光,因此在建安十五年批准了周瑜进攻益州的计划。但周瑜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周瑜就病逝了,因此东吴进攻益州的计划就被搁置了。

既然孙权明白夺取益州的好处,那么周瑜死后东吴为何没人再提及占领益州呢?一方面东吴大多数臣子都没有太大的进取心。他们只想要守住东吴就够了,这和他们的战略眼光以及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刘备已经和孙权达成协议,孙权借刘备部分荆州领土,由刘备攻打益州,刘备占领益州后归还荆州给东吴。因此孙权才没有再度进攻益州。但谁能想到刘备食言而肥,占领益州后也没有归还荆州,由此后来爆发了孙刘之战的大战。虽然后来孙刘双方瓜分了荆州,但益州却落入了刘备手中。孙权也再无染指的机会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4

三足鼎立,少一个都不行。

5

东汉末年江东孙权的手下的确是谋杀众多,最出名的有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等。咱们紧扣主题,说说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人献计去取西川。这要看当时天下的形势,曹操以汉丞相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统一了北方,积极备战渡江灭孙权的江东底盘,同时追杀流寇刘备。当时江东危在旦夕,孙权内部出现了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和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后来在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盟共同对曹的统一战线战胜了张昭为首的投降派,江东开始了赤壁大战的前奏。

在看看东汉末年西川的实力。西川作为东汉十三州最大的益州,当时益州拥有,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杨珂郡,越隽郡,共21郡,作为西川的主人益州牧刘璋是汉室宗亲,经验西川多年,人脉广泛,经济发达,手下有十四名猛将且兵马充足。这时江东自霞不顾,那还有谋杀献计谋取西川。那时候如果有谋杀提出夺取西川那一定会被骂的狗血喷头,脑子进水了。

6

这个就要根据三国志历史来回答。虽然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大体上差不多,但是细节还是改编不少。影响客观分析。

其实早在孙权第一次见鲁肃的时候。鲁肃就和孙权谈梦想和未来就计划要二分天下了。鲁肃分析当今天下英雄。曹操才是最可怕的。刘表和刘璋远见不足。应该马上吞并荆州和益州和曹操对峙。

至于刘备,呵呵,当时还在新野给刘表当小弟吧。压根算不上什么诸侯,也没入鲁肃法眼。

孙权听从鲁肃建议,攻打江夏杀死黄祖。又畏惧刘表报复,迁走江夏百姓而留下空城给刘表。这就是步步蚕食战略。

可惜刘表突然去世,幼子刘琮夺位马上投降曹操。面对曹操铁骑。孙权被迫选择和刘备合作。赤壁之战打败曹操。

历史上赤壁之战并不是一场火攻就取得胜利的。真正原因是曹操大军在江南水土不服,大幅度感染传染病,而且刘备勾结荆州氏族打游击战。曹操顾此失彼才打败了。所以被迫逃回许昌。

赤壁之战之后东吴内部也针对是否保存刘备分为两派。鲁肃自认为打败曹操纯属意外,曹操依然强大,发展刘备对抗曹操十分必要。而周瑜认为曹操打败,刘备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趁机立刻马上消灭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

孙权也是犹豫不决。而周瑜带兵夺取江夏和江陵。打算一统南方。

孙权竟然答应与刘备联合。还把江陵借给刘备。借荆州的说法从此而来。而孙权势力也就此再也不与益州接壤了。

孙权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不相信周瑜。周瑜对孙权说刘备是英雄应该消灭。而刘备也给孙权上眼药,夸周瑜志向远大。引起孙权怀疑。内部矛盾比外边矛盾更可怕。所以孙权选择稳妥方法不让周瑜立功。

第二,就是孙权畏惧曹操。孙权打合肥惨败。知道了曹操的强大,而相信了鲁肃的话。自己还没有实力与曹操一战。

第三,江陵位置特殊。孙权留着就是鸡肋。北有曹操,西有刘璋,南有刘备。孙权要想留着就必须占据重兵把守。孙权经过再三考虑,还是交给刘备更把握一些。

总的来说,孙权的做法引起了极大争议。周瑜因此而郁郁而终。刘备趁机夺取益州,关羽北伐时候孙权又突然捅一刀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战败被杀。

至于对错如何,只能任人评说了。

7

正史里面,周瑜是准备真正攻打西川的,可惜还没有成行就病故在路上了。

8

荆州在刘备的手里,想要取西川还要借路,刘备怎么可能让他借路呢,肯定是他自己去取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