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人生的中前期有七起六落。

第一次崛起是黄巾起义时,率领部队剿黄巾军有功,封安喜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

第一次跌落是因为他这个县尉编制在朝廷得不到承认,有个督邮故意为难他,惹得他勃然大怒,揪着督邮鞭打一顿后,亡命而去。



第二次崛起是后来投奔毌丘毅,并跟随毌丘毅招兵有功,得拜高唐令。(相当于县长)

第二次跌落是在高唐县当县令期间,被贼兵所击破,被迫投奔好朋友公孙瓚。

刘备第三次崛起是他在公孙瓒麾下担任平原国相期间得到孔融举荐,率部救援陶谦,屯兵小沛,待陶谦死后,得到徐州大士族的拥戴,入主徐州。

注意了。这个时间段,很难说刘备在毌丘毅和公孙瓒手下受到了尊重。

因为当时天下大乱,乱的就像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混战一样。无论是刘备这种创业失败的小老板,还是公司颇有规模的公孙瓒,其实都对未来很迷茫。所以,与其说刘备在毌丘毅、公孙瓒麾下能有一席安生之地,是他受尊重,倒不如说是刘备自己有本事,能利用既有的公司资源东山再起。

换而言之,当时投奔毌丘毅和公孙瓒的人绝不止刘备一人,获得毌丘毅和公孙瓒天使投资扶持的未来之星也绝不止刘备一人。大家给取所需,相互利用。

只不过最后,大多数人都没有混出头,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而已。


刘备的第三次跌落是坐镇徐州期间,因收留吕布,导致徐州被袭取,妻子离散,他被迫依附吕布继续屯兵小沛。

后来刘备在小沛期间招了点兵马,遭到吕布忌讳,又被赶出了徐州,以近乎于光杆司令的身份投奔到曹操麾下。

刘备第四次崛起是投奔曹操后,受到了曹操格外的器重,拜豫州牧兼左将军。后来刘备借机离开,重回徐州,在杀掉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后,再次入主徐州。

曹操和刘备在这一时期,关系非常好。那句著名的:“今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就是曹操在这一时期说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曹操当时确实对刘备很尊重,但当时受曹操尊重的不止刘备。比如张绣主动投降曹操后,也获得了极高礼遇。

曹操先是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接着又让自己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两家结为儿女亲家;后来曹操又封张绣为破羌将军,增食邑两千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当中封邑没有达到一千户的,唯独张绣特别多。

从张绣受礼遇可以看出,曹操敬重刘备,有很明显的招揽人心的意思。如果刘备和张绣是一个心态——你礼遇我,我就不走了,那刘备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他大概率会成为曹操部将。

刘备第四次跌落是曹操为了解除刘备这个后患之敌,赶在官渡决战前夕抽空亲征,打爆了刘备,打得刘备主臣失散,妻子流落,被迫投奔袁绍。

这一时期,是刘备前期最低落的时候,没有之一。当时关羽被迫投降曹操,张飞也与刘备失散,刘备真的变成了光杆司令。

刘备的第五次崛起是因为他叛曹,使得让他身上附有了一层抗曹的光环。而当时正是袁曹决战于官渡的前夕。袁绍为了招揽天下人心,便在特殊时期给了刘备至高礼遇——亲自出城两百里迎接刘备。

后来刘备提出去曹操后方打游击,搞点小动作恶心曹操,获得袁绍批准。而刘备自此便龙回大海,又在南方豫州打出了一片天地。

其实在这一时期,刘备也可以安心就在袁绍公司打工。但他看穿了袁绍的为人,知道他必不是曹操的对手。且刘备也知道自己和曹操的关系。袁绍若败,他岂有好果子吃?所以他便在官渡决战前夕离开了袁绍。

刘备的第五次跌落是官渡之战后,曹操亲自南征刘备,打得刘备几乎全军覆没,被迫率残部投奔刘表。

由于当时刘备的江湖地位已经很高了,是抗曹的旗帜性人物,所以刘表对刘备也给予了亲自出城迎接,以上宾礼待之的至高礼遇。

刘备第六次崛起是他被刘表接纳后,屯兵于新野。因刘表需要他给自己看大门,便划拨给了他一支军队。刘备因此再度恢复元气。

刘备第六次跌落是曹操摆平袁氏后,亲自南下征讨荆州。当时刘表病故,蔡瑁等荆州士族瞒着刘备,裹挟刘琮投降,而刘备事先对此不知情,等他知道后,为时已晚,只得携民渡江逃亡江陵。但在半路上被曹军追兵追上,并暴打一顿,俩女儿被俘虏。刘备再次率残兵逃亡。

刘备第七次崛起是联吴抗曹,打赢曹操,接到南郡,成为荆州牧,开始了他的新人生。

总的来看。刘备的中前期人生,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领徐州之前,那段时期他在江湖上谈不上受到什么尊敬。他当时之所以能三起三落,全凭个人本事。也可以说,是刘备运气好。如果他早期不幸战死于沙场,他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

第二阶段是领徐州后,跻身诸侯之列,刘备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和名声。再加上他一直以抗曹的形象立足于江湖,而接纳他的袁绍和刘表又跟曹操有矛盾。所以他在袁刘那里自然就会受到尊敬了。

最佳贡献者
2

我们一般只关注刘备后期功成名就的那段日子,其实刘备人生中,最精彩丰富的,是他尚未成功的时候。

那个时候不管他去哪儿,都能够得到诸侯们的友好款待,不管是辽东公孙瓒、徐州陶谦、兖州曹操、河北袁绍包括荆州刘表,都对刘备十分尊重。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诸侯对刘备这个一文不名的家伙,如此尊重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他皇室后裔的身份吗?当然不是。

刘备的汉皇后裔身份,根本就不值钱。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这一点其实一点也不要去怀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身份真的不值钱。

刘备所在的村子,全部都是姓刘的,他们家族几百几千号人,全都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再说汉皇后裔在当时的汉朝,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人。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三国志》

如此庞大的汉室后裔群体,难道这些地方诸侯们,看到一个就要尊重一个吗?显然不是的。这些汉室后裔中,只有那种还有爵位和官位的人,才值得尊重,比如说幽州刘虞、扬州刘繇、益州刘焉以及荆州刘表。

除此之外,那百八十万的汉室宗亲,不会有人正眼去看一眼。因为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把诸侯王们的家产是一分再分。

尤其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更是被大家瞧不起。为什么呢?因为刘胜生了一百多个儿子,他们家是分的最惨的,经历两三代人,有些就被分成平民了。

所以说作为刘胜的后代,刘备是一点光都沾不到的。他自幼父亲早逝,就跟着母亲在家做草鞋卖草鞋,日子过得很清苦,那个时候怎么没人说他是汉室后裔,来尊重一下呢?

刘备靠的是学识和胆略,征服了天下诸侯的心。

刘备年少的时候,曾经在叔叔的资助下,出去游学。他眼光十分独到,年纪轻轻就靠自己的努力拜在了东汉大儒卢植的门下。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三国志》

可以说卢植是刘备的启蒙恩师,也是刘备人脉的起点。在这里他遇上了帮他起家的好同学公孙瓒。公孙瓒是官二代,有他的帮助,刘备后来起家就方便多了。我们看看刘备的生平:

  1. 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刘备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组织起了一帮民兵,参与了平定叛乱的事情。就算是王公贵族也做不到的事情,刘备一介平民居然能办到,这着实不易。
  2. 得了一个县令以后,因为不满上司的勒索,索性挂印离职,还把督邮给打了一顿,这种气魄在史书上虽然只有匆匆一笔,可是当时的人听说后,肯定是要竖起大拇指的,认为刘备是个有气节有胆略的人。
  3. 投奔公孙瓒以后,帮助老同学抵挡冀州牧袁绍,多次获得战功,可见刘备是真的有本事的人。在做平原相的时候,刘平不服气刘备的管辖,所以买通刺客去刺杀刘备。可是刺客见到刘备以后,却不忍心下手,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可见刘备到底有多得人心。
  4. 在徐州陶谦前来求援的时候,刘备仅仅带着几千人马,就敢前去与曹操十几万大军相抗衡。这种英雄气概,终于震慑了天下,从此刘备威名远播。这是拿命拼来的,要知道如果吕布没有偷袭曹操的大后方,那刘备必然会战死在徐州城下。

由此可见,前期的刘备表现可圈可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正是因为刘备的这些卓越表现,才赢得了天下诸侯们的尊重,绝不是因为他汉室后裔的身份。

刘备是老刘家为数不多有担当的人。

汉献帝初期,天下诸侯中,老刘家的人并不少。刘虞占据幽州、刘繇占据扬州、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州郡,可见老刘家的人还是掌握了主动性的。

可是他们不团结,也没有报效天子的想法,一个个只想着守住自己的基业。结果刘虞成了公孙瓒和袁绍手里的玩物,刘繇被孙策气死,刘表和刘焉这两个只想着做土皇帝,完全不顾汉献帝的生死安危。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国志》

居然是曹操这么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千里迢迢把汉献帝给接回来。可见当时老刘家有担当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个时候刘备以英雄的姿态出现在天下人面前,情况就不一样了。刘备始终有匡扶社稷的心愿,似乎也有这方面的能力。

很多诸侯甚至认为,刘备是老刘家唯一的希望了。也的确是这样,老刘家的诸侯们都没有足够的野心,只有刘备有可能成为刘家江山的护佑之人。

刘备前往荆州刘表处的时候,深得刘表的器重。为什么呢?因为刘表自己已经年迈,失去了斗志,但是他希望看到刘备能够为汉室江山继续斗争下去。

同样的道理,刘璋能够安然将刘备迎入益州,并不是说刘璋就一定要占刘备的便宜,让他去白给自己打仗,而是因为刘璋认为刘备有匡扶汉室的能力,汉室兴旺,对刘璋没有任何坏处。

总结:一身英雄气概,却被皇叔之名所累。

我们看演义,刘备整天被叫做皇叔。其实在《三国志》里,没有任何人叫刘备皇叔的,这辈分是没法论的,汉献帝的辈分比刘备大好几代,所以皇叔之名是不成立的。

但是正因为如此,刘备常常被人误解,认为他是因为皇叔之名才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所以说这是一种高级黑。演义名义上是褒刘贬曹,其实就是在贬低刘备。

刘备是个哭哭啼啼的人吗?当然不是,刘备在《三国志》里一滴眼里都没有流过,反倒是曹操流了至少6次眼泪。

刘备从草根,一路成长,20多年没有成就依旧不气馁,最终成就帝王大业。这种人我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去黑他,毕竟他是很多人应该学习的楷模。

参考资料:《三国志》

3

草根刘备,公元184年(24岁),拿到中山富豪张世平、苏双的赞助,拉起一帮兄弟,创业起,至公元201年(41岁)投奔刘表,共17年间,还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人,为何各个都尊待刘备呢?一一看一下。


公孙瓒

公孙瓒为刘备同门师兄(两人一同师从于卢植)且游学期间两人关系甚好,已经身职中郎将的公孙瓒,于情于理肯定要照顾好“走投无路”而投奔自己的小兄弟刘备,顺便还捞得“仗义”名声,可谓一举两得。

还看到刘备身边几乎二十四小时不离身的两位虎背熊腰的好汉-关羽、张飞,专业人士公孙瓒一眼就看出这帮人战斗力不俗,于是任命刘备为别部司马,去支援青州刺史田楷共抗袁绍。

果然,不负所望,刘备因数次立功而升迁为平原相。期间刘备与民同乐,广施恩惠,深得老百姓拥戴,以致于原本受人之托过来刺杀刘备的刺客,被刘备之举感化,如实告知而去。

正在扩大地盘,亟需人才的公孙瓒能不善待,这样既有能力又亲自己的刘备吗?


陶谦

当时,关东诸侯大致分为两大派系,其一为袁绍、曹操、刘表等人为一伙;另外一伙为袁术、公孙瓒、陶谦等人,两方为了争夺地盘互相厮杀不停。

加之,陶谦部下贪财而杀死曹操父亲,两人关系闹得更僵。本来垂涎三尺徐州的曹操,以为父报仇之名,攻打徐州。陶谦一人抵挡不住,于是向同盟军田楷和刘备求救。

有句话说得好,“有求于人,礼下于人。”此种情况下,陶谦能不礼待刘备吗?陶谦不仅给刘备增兵还表为豫州刺史。曹操因后院起火(张邈、陈宫联手吕布反叛),返回兖州,徐州的围攻自然解除。

当时,徐州境内有陶谦为首的丹阳集团和陈宫、糜竺等人为首的地方豪族集团两大集团。因陶谦“亲小人远贤臣”,原先富饶的徐州逐渐衰弱,加之遭受曹操的二次大屠杀,更加荒凉,严重影响本地豪族们利益。

陶谦病死,两大集团的权宜之下,中立派刘备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扎上,第一次入主徐州。

吕布

严格意义上讲,刘备不能算投奔吕布而是与吕布和好,重返小沛。事实上吕布被曹操打败,可怜兮兮地投奔到刘备帐下。但是忘恩负义的吕布“鸠占鹊巢”,刘备无家可归,权衡之下,与吕布和好,然而不久,又被吕布偷袭,无奈逃亡至许都,投奔曹操。

曹操

许邵“月旦评”坛主的身份可不是浪得虚名,被他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看人眼光极其毒辣。

曹操就跟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从无权、无钱、无背景的卖鞋佬,凭一己之力,成为一方诸侯(入主徐州),能不简单吗?

当时,汉献帝刘协也在许都,史料记载上也没有刘备与他认亲,“刘皇叔”是《三国演义》虚构的身份而已。

曹操挺看重刘备,于是表刘备为左将军,“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特别礼待。枭雄曹操肯定不会轻易放虎归山,刘备只能以“闭门专心种菜”来麻痹曹操。

果真有效,曹操一时疏忽,让刘备率军北上阻击袁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刘备背叛曹操第二次入主徐州。

然而好景不长,“衣带诏”密谋暴露,曹操亲率军队打败刘备,无奈,刘备北投冀州袁绍。

袁绍

原本一南一北,背靠背,相互支持,打败公孙瓒、袁术、吕布等诸侯的亲密的盟友-袁绍和曹操,终于闹翻,只因“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于是,刚愎自用的袁绍打算南征一举拿下曹操。

此时,刘备身份“今非昔比”,几年前还被袁术说:“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还真得感谢曹操,经过他的抬举,身价猛涨。加之“衣带诏”事件,可以名正言顺讨伐曹操,怪不得,袁绍亲自前往二百里迎接刘备,其礼遇毋庸再说。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刘备发现袁绍终不能成大业,于是以南联刘表名义,前往汝南地区,联合黄巾余党扰乱曹操后方。

刘表

打胜官渡之战后,曹操终于腾出手,亲征刘备。听到消息之后,刘备深知当时不是曹操对手,于是派遣糜竺、孙乾等公关团队,去说服刘表。刘备公关团队做得很给力,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且以上宾之礼对待。

其实,这只是表象,暗地里提防刘备,因刘表忌惮刘备作大,取而代之。

尔虞我诈的动乱年代,袁绍和袁术亲兄弟还反目成仇,何况刘备与这些大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或许刘表除外),不可能无缘无故尊待刘备,都有其因,或者为了提高自己名义,或者身不由己,或者良心发现而惭愧,或者软禁对手,或者只在表面上。

4

谢邀,文友,喜欢这个问题,欢迎关注北大贤同学!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就会觉得刘备阴的可怕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具有正面色彩的人物,他在群雄逐鹿的动荡时局中,用独有的方式吸纳了一批为兴复汉室而挥洒热血的贤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分析与利用人性非常成功的领袖之一。刘备以兄弟情义笼络人心,又利用其制衡君臣等级。文臣武将在与其交往的同时,好似“温水煮青蛙”,已经逐渐陷入刘备的关系网中,受到各种制衡。刘备处在关系网的中央,利用兄弟情义决定着蜀国政治命运的走向。

在封建社会的五种伦常关系中,“君臣”与“兄弟”是其中重要的两种。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忠君爱贤的代表人物,无论对百姓还是对臣子都表现出一种偏爱倾向。在刘备眼中,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只有兄弟情义不可辜负。但在实际统治中,刘备在兄弟情和君臣等级的矛盾中做出了一定的制衡。他以兄弟情感动贤才,又利用兄弟情作为维系君臣关系的筹码。在“义”与“权”的双重保障下,蜀国的君臣关系呈现出一种另类的景象。

一、刘备对兄弟情义的培养与经营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于兄弟感情十分看重。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刻意培养的兄弟之情,在君臣关系正式形成之前,任何其他情感都可暂时不顾,兄弟之情在他眼中是无可撼动的。刘备借此笼络了大量人才,积累了声望。

(一)对兄弟之情的刻意培养

在刘备创业初始,遇到了他第一个贤才——化名“单福”的徐庶。徐庶虽然出场不到两回就被曹操用阴谋赚取,但在兄弟之情的培养上,刘备是一刻也不怠慢。第一,对于徐庶的照顾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均按照自己的待遇来办;第二,战术指挥也全权交给徐庶;第三,在得知徐母被囚禁之时,掩面长泣,痛心疾首,其表现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关系。但是徐庶在尚未归顺之前,就被迫离开了刘备。二人无奈分别,其送别场景之哀伤不亚于崔张的“长亭送别”。《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庶亦涕泣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刘备“凝泪而望”,痛彻肺腑。甚至于特别体恤百姓和军士的玄德,要将与徐庶分别的树林砍伐干净,仅仅因为它们挡住了元直远去的背影。在这样一种兄弟之情的培养下,徐庶回马荐孔明,又在庞统献了“连环计”之后并不说破,均可谓是为了兄弟保守秘密,是雪中送炭之举。

徐庶作为杰出人才的代表,能够得到刘备的青睐,就是他具有政治手腕的一个缩影。对于有利用价值之人,可以说刘备的厚待令人难以想象。《孟子·滕文公上》有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可见,刘徐二人做到了“朋友有信”,读之令人难忘。

(二)对夫妻之情的漠视

相比兄弟之情,刘备对于夫妻之情则显得异常冷淡,甚至可以说漠然,但其实并不是对女色毫无感觉。在周瑜设下美人计,想要消磨刘备的意志时,他所表现出来的情况的确与多数男人一样沉沦其中。不过,这也只是征战多年的刘备想要满足自身的欲望,另外,也是利用孙尚香巩固蜀吴联盟。

“刘备得荆州之前兵力尚弱,几乎屡战屡败,屡屡让人抄了后院,亦一再弃妻而逃。刘备对两位战地夫人实在是寡情薄义,战事吃紧就弃之如敝屣”。在失而复得之后,刘备的表现的确令人心寒。比如在与曹操作战失败之后,刘备与两位夫人被乱军冲散。其后关羽“千里走单骑”,兄弟三人在古城聚首。玄德在此时对家眷的归来表现淡漠,反而为了兄弟关羽归来、收获猛将赵云而大摆宴席,并且连饮数日,但当两位夫人向刘备倾诉衷肠时,作为丈夫的他的反应并非是抚慰,而是慨叹自己与关羽之兄弟情义与云长之义举。因此,可以说作为刘备之妻就注定了自身的悲剧。《论语·阳货》写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刘备对女性的轻视,应当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三)对父子亲情的淡然

在古人的五种伦常关系中,强调“父子有亲”,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鲜有关心刘禅的举动。当赵云历尽艰险救出阿斗之后,《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写:

云纵马过桥,行二十余里,见玄德与众人憩于树下。云下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云喘息而言曰:“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适来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第42回,第295页)

这就是那个歇后语的由来: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父子之情也是十分淡然的。自己征战多年诞下的唯一骨肉成了收买下属的工具。中国有句古话叫“虎毒不食子”,当然,用在这里可能是讥讽其冷血。刘备的外貌描写曾在第一回中出现过,言其“双手过膝”,当刘备摔阿斗的时候,因其很长的臂展,掷于地或许不能造成伤害,但是,作为父亲居然能做出如此之举,即使孩子无事,也能显示其冷漠。

二、刘备对兄弟之情的利用与制衡

上述三点可以看出,刘备在对兄弟之情的培养上,可谓用心良苦。当他把兄弟之情提升到顶点之后,就会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君臣等级。刘备就可以借用这种感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号令其属下也即兄弟,这些臣子当然会肝脑涂地,竭尽全力报其恩情。

(一)以兄弟情制衡君臣等级的表现

刘备在这一方面体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对文官权力滋长的制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为“多智而近妖”的形象,可以说是撑起蜀军阵营的顶梁柱。无论是刘备在世之时万人敬仰的军师,还是白帝城托孤之后地位举足轻重的丞相,都可以看出孔明在蜀国阵营中的空前地位。但是在这些光环与称赞背后,他其实一直受到刘备以兄弟情义建立的关系网之牵制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而“三顾茅庐”,并告知渴望兴复汉室的宏图壮志,孔明在感动之下答应出山。刘备自称此时是“如鱼得水”,并与他同餐同眠,展现出一种十分深厚的兄弟情。在第40回中,诸葛亮首次献计调兵遣将,却受到了刘备另外两位兄弟的责难。关羽和张飞认为此人名过其实,并表示不服号令。这种不信任在此处显得十分突兀,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也许武将并未听闻,但是,在诸葛亮之前曾经也有一个军师——徐庶,刘备同样是把军队调度全权交给徐庶,而那时的关张二兄弟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那么在曹仁率军直扑博望坡的危急时刻,关张所表现出来的不信任,其实正是刘备的一种警示。刘备作为诸葛亮的兄弟是不可能发出质疑的声音的,这个时候他利用类似关张等武将的兄弟情义,给文官们造成一定的麻烦。这种源自为大哥着想的扯皮,良好地用以防止文官权力的过分滋长。由此产生的一些小小的摩擦,正是让刘备充当了一个类似和事佬的中间人。于是,这位仁君就处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在不得罪双方的同时,让其政治权力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

诸葛亮可以说是蜀军帐下文官的代表,刘备在出战之时总是将文官带离后方统治中心,其实都是在防止其权力的过分滋长,巩固君臣等级

其次是对手下人才的遴选。庞士元是刘备继诸葛亮之后,得到的又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谋士。但是,庞统在加入蜀军阵营之后英年早逝,可谓耐人寻味。卧龙凤雏名满天下,但是得到二人的刘备,却内心惶恐。自己的才能与卧龙凤雏相距甚远,难以同时驾驭,利用其兄弟情筛选最适合自己的人才。

恰逢此时,刘备得到了张松送来的地图,又得其帮助顺利进入西川。他选择了带庞统入川,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君臣关系融洽的诸葛亮。庞统随军出战,正是刘备对他的一次考察,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刘备是靠着“忠君爱国,仁义当先”的美德获得威望,庞统在对攻取西川的计策选择上激进而暴躁,根本不考虑上司的名声。同时,刘备发现庞统的性格相比孔明过于狂放,自己死后,后人必定难以驾驭。所以,此时的刘备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念头。以仁义著称的刘备是没有任何理由霸占同宗兄弟的地盘的,于是,他需要的已经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谋士,而是一根能够引爆自己与刘璋关系的导火索

于是,刘备对庞统更加优厚,使得兄弟之情进一步加深。庞统受其恩惠必定会为了兄弟两肋插刀,同时,庞统性格急躁,刘备不因其相貌的丑陋而怠慢于他,对他的照顾甚至超过了诸葛亮,又将自己的白马相赠。此时的庞统就会倍感失落,明明深受器重却不能为兄弟排忧解难。于是在攻打雒城之时,庞统全然不顾诸葛亮屯兵等待时机的建议,执意要从小路出发直取雒城。对于能与孔明的智谋相抗衡的庞统来说,自然会料到小路地势狭窄,必定遭遇埋伏。可是庞统依旧毅然上路,即使知道等待自己的很有可能就是死亡。从刘备的视角上来看,通过他对贤才人性的了解,利用深厚的兄弟之情的诱导,使得庞统陷入不得不死的境地。刘备还可凭卧龙安天下,凤雏之死就可以成为进攻西川的一根导火索了。此后,刘备高举为军师报仇之大旗一举拿下了觊觎已久的西川,可谓机关算尽,当然,我们也可也看见其优秀的政治才能。

最后是促使属下臣子合理地竞争。在蜀军阵营中,因为人人都为刘备的兄弟,是不存在结党营私的团队的。臣子们更多的是为了能够报答刘备给予的兄弟之情而无惧生死。在攻取西川之时,猛张飞粗中有细,智取了瓦口隘。而在此时,作为老将的黄忠立刻产生了竞争意识,于是他智夺天荡山,为决战汉中奠定了基础。此时的刘备安坐营帐,权衡大局。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人才些许称赞,那么属下臣子自然拼尽全力,辅佐于他。

(二)以兄弟情义制衡君臣等级的弊端

当然,刘备这种以兄弟情为基础的君臣等级也是具有很大弊端的。在人才的衡量上来说,刘备的标尺一直都是以最初建立的情感为基础的。在刘备的阵营中,因为其人格魅力,总是有很多蜀国谋士能够很快建功。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与刘备的关系是永远也无法进入“第一梯队”。开国以后,重要岗位与城池都由结义兄弟把握。自己守汉中,关羽守荆州,张飞任右将军。其实马超的能力是超过张飞的,可后续他并未被重用,孤独地守在西北的远城中。纵使是救了两次刘备独子的赵云,也只是封为五虎上将,跟随在自己的身边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并且,刘备建立的这种君臣关系显得过于感性。在关羽被孙权杀害之后,刘备看似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要与东吴决一死战。其实,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在以兄弟情而建立的君臣等级下,臣子被害即是兄弟被害。此时作为兄长的刘备,就不得不为了兄弟的死而报仇。这次复仇是非常仓促的,刘备甚至并未整顿军纪就令性格急躁的张飞作为统帅,张飞为了加速复仇的脚步鞭笞军士,最终被偷袭杀死,令人惋惜。可以说刘备在此事上又间接害死了三弟。在夷陵之战之后,蜀国痛失与魏国逐鹿的最佳部队,也是走向西蜀衰落的原因。

三、刘备以兄弟情义来制衡君臣等级的原因

首先,与刘备经济条件欠佳有关。刘备从发迹开始,财力就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刘备的前半生一直都是一种寄人篱下的状态,并无经济自主权。对于立下战功,献出良策的武将和谋士,刘备没有能力进行大力赏赐。他不像曹操那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天子给臣子加官晋爵。这个时候,刘备就只能以情动人,将立功之人摆到与自己同样的高度,培养良好的兄弟情感,再利用这种情感驱使臣子,形成一种微妙而多重的君臣等级关系。

其次,与刘备看重“人和”的观念有关。刘备这种用兄弟情建立起来的君臣等级要比曹操、孙权的物质赏赐更加牢靠。自古就有说“人和”才是制胜的关键,刘备深谙此道。所以,他利用兄弟情将自己与臣子的利益紧密联系,就使得蜀国上下一心,能够集中力量开疆拓土。比如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兄弟之情,“过五关,斩六将”,实际也是尽臣子之道。

最后,与刘备轻视门第观念有关。刘备自小沦落底层,以贩屦织席为业。在很多情况下,他与大多数贤才一样都是出生寒门,不会和袁绍这类具有很深的门第观念之人相似。正因如此,刘备才能够与属下倾心交流与交往,臣子也乐于与其建立良好的兄弟关系,当这种“综合性”的情感逐渐升华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和谐的君臣等级。

总之,刘备一生忠厚待人,求贤若渴,又对与臣子的兄弟之情刻意培养。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在与他交心的同时就已经陷入了刘备的关系网中,在恩惠和牵制中为其所用。刘备利用积累的声望处在一个中间的位置,他成为维系兄弟们关系的纽带。刘备对兄弟情义与君臣等级的制衡艺术,既展现了他超常的政治才干,又有急功近利的一面。今天,研究其处世之道,既值得我们思考,又提醒当代人应当客观全面地评价小说中的人物。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255.

[2]李庆西.刘备说“妻子如衣服”[J].读书,2015(5).

欢迎关注北大贤同学,为您带来正史的解读

5

第一,刘大耳朵的情商高,会搞关系。曾经有人看刘大耳朵不顺眼,派刺客去刺杀大耳朵。没想到刺客跑到刘大耳朵家里聊了几句,就自行揭发检举了。还提醒刘大耳朵小心点。

刘大耳朵当屌丝的时候就能和公孙瓒这样的贵族子弟混在一起;刚出道时能得到富商投资,得以草创军队;徐州惨败时,徐州土豪糜竹不但把家产捐给刘备,还搭进去了一个妹妹。

这一切都要高情商,会搞关系才能做到。

第二,刘备干活实在,常常解人之急。刘备早先跟着公孙瓒混,孔融有难时跑去救孔融,得到了大V加持。曹操ko陶谦时,刘备居然敢和曹操硬刚,而曹操居然退兵了(由于吕布趁虚而入,后院起火),这又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投靠袁绍时,帮着袁绍袭扰曹操后方。投靠刘表时,驻扎在最前线给刘表当炮灰。曹操南下时,刘备又是荆州抗曹势力的代表人物,故而得以与孙权结盟。

补充,刘备投靠过的老板当中,除了曹操吕布之外,刘备表现还算上乘。而吕布是篡夺刘备的徐州在先,刘备对付吕布谈不上背叛。刘备唯一谈得上“对不起”的那就是曹操了。曹操给刘表一个左将军的头衔,刘备转身就和董承这些人混在一起对付曹操;曹操把刘备叫到家里说了几句心里话(图谋自己大哥袁绍的事情),刘备过了没多久就跑路了,还把话传给了袁绍,曹操气得咬破了自己的舌头,以告诫自己以后要谨言慎行。

由于刘备投靠的老板大多是曹操的敌人,所以和曹操对着干反而成为了刘备的优点。


6

这是一种假象,刘备不是真的被人尊重,他是懂得利用自己的价值。

一、曹操的重视

徐州被吕布拿下,刘备就投靠了曹操。曹操为什么重视刘备,有这么几点理由:

1、刘备不是世家出身,没有根基,影响力不大,能力不错,是一个可以笼络的对象。

2、曹操重视刘备,向天下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我曹操唯才是举,欢迎天下英才到我帐下。所以刘备有广告效应。

3、刘备身上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徐州旧主。徐州对于曹操是必得之地,一开始打着为父报仇。可是陶谦病故,陶谦的两儿子也没有做官,这样曹操再出兵徐州就没有借口。刘备的到来,可以让他打着帮着刘备拿回徐州的口号伐徐。事实上曹操在刘备归来之后就借兵让他和夏侯将军一起去攻打,可惜失败。


二、袁绍的重视

袁绍对刘备为什么重视?也不是刘备有才,同样看中的是刘备身上的价值。

一、袁绍的大儿子是刘备举荐的,所以这一层关系,袁绍也不好不给刘备面子。孙权的孝廉是朱治举荐的,孙权当权之后对朱治同样十分客气,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

二、袁绍看中刘备的有一个价值还是和曹操一样,看中他的才能,看中他是徐州旧主,关键时候可以让他去徐州策动。袁绍收留刘备之后就派他与文丑一起去攻打曹操。结果一代名将却死在曹操的乱军之中。

至于出城二百里,那不是去接刘备,那是袁绍要去前线,恰好刘备赶过去。



三、刘表的重视

刘表为什么重视刘备呢?有这么几个理由。

1、刘表缺将,张绣的叔父带兵攻打刘表的地盘,战死之后。刘表不代没有收编张绣的队伍,反而提供粮食给张绣,让他驻扎在荆州与曹操之间,作为防火带使用。刘表后来让刘表驻收新野也有这个的效用。

刘璋请刘备入四川,自然也是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在东汉末年是很常见的。

2、刘表出城欢迎不是对刘备的重视,而是因为刘备是袁绍的特使。刘备到达荆州是作为袁绍的代表。当时的局面袁绍占有绝对优势,很多人都认为袁绍一定能打败曹操。如果曹操一败,那刘表的地盘就和袁绍的地盘就相邻了。

提前搞好关系并没有坏处。

当然这个出城也带有一点笼络的意味在。

那么刘表真心重视刘备吗?当然不是了。

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蜀书·先主传》

这才是最真实的态度。

结语

刘备显然知道自己有这样的价值,他可以恰当地抓住这些机会,顺利地东奔西投都可以受到重视。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

有才能如果没有价值,那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7

刘备当时背负仁义之名,再加上刘备一直说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后来汉献帝也认了刘备做皇叔,人们也就认可他刘皇叔的身份了。

刘备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身份也给刘备带来了很多好处,虽然当时汉室衰微,可是人们在心里还是认为汉室才是正统。刘备作为汉家的宗亲,所以也被人尊敬三分。

当年,汉献帝见到刘备的时候,也认了刘备做皇叔,既然帝王都认了皇叔,其他人也都没有什么话说了。当然,汉献帝当时认了刘备做皇叔,先不说他是不是真的认为刘备就是他叔,他最有可能的还是想拉拢刘备,和他一起对付曹操。

后来,刘备去投靠刘表,刘表对他也很好,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汉室宗亲,最后刘表还有意给荆州让刘备代为治理。

有的人怀疑刘备的身份,推测他可能是假冒的刘皇叔,毕竟中山靖王到汉献帝这一代,过去了300多年。那时候没有鉴定技术,人们也没有办法去鉴定,不过,不管事实是怎样,由于汉献帝承认,刘备也就靠着皇叔这个身份获得了非常多的好处。就连他最后称帝建国,也是把国称为蜀汉,以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

8

赤壁之战以前,刘备东奔西走,居无定所,混的很惨。自董卓之乱,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大家对刘备的确都很客气。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乱世之中,生存的需要。大家相互利用罢了,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

董卓之后,天下割据,大大小小的势力至少十几股。对任何一方而言,生存都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在一个强邻环伺的环境中,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大家对刘备客气也就很容易理解了。那个年代,前一天是敌人,第二天就能成座上宾。都是生存的需要,相互利用罢了。

2,刘备势力小而精,对别人有帮助,又构不成威胁,是最理想的朋友

刘备起兵很早,但运气不好,队伍一直很弱小,但又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当世名将。有一定战斗力,但不构成威胁,这样的朋友是最理想,最受喜爱的。

3,刘备这人话少,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朋友,是场面上的宠儿和高手

刘备话少不吹牛,喜怒不形于色。这种性格,在场面上很得宠,因为开得起玩笑,还不抢别人风头。但刘备可不是木头,他还爱结交朋友。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不但是场面上的宠儿,更是真正的高手,对方不客气都不好意思。

4,尊重皇室,竖起“复兴汉室”的大旗,牢牢占领道德高地

刘备城府很深,无论处境如何。“复兴汉室”的旗子从来不倒,收敛着自己的野心,牢牢占领着道德高地。有这面旗子在,如果对他不客气反倒显得自己有谋逆之心,道义上有些说不过去。

9

感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恰恰相反,刘备投奔过的人,对他的尊重和客气,都是假象。因为当时刘备对他们并非没有用,要么可以解困、要么可以挡箭、要么可以趟雷……而且,刘备不会威胁到他们。

也许,只有曹操才对刘备有那么一些惺惺相惜,但也是利用加防备,是唯一一个能感受到刘备的威胁,最想找机会杀刘备的人。

  • 一、卢植:有人来帮忙,当然很高兴

卢植与刘备是早年的师生,有很多年的交情。刘备投奔卢植时,卢植正在镇压黄巾军,当时看到刘备带领人马前来投奔,很是高兴,便留下刘备在账前听候调令。

至于是不是真的尊重和客气,只有卢植自己清楚了。

这就像你被老板安排做一个大项目,刚好有自己的学生愿意来帮忙,你当然会对他很客气了。


  • 二、公孙瓒:熟人旧交,往日情谊

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刚好参加十八路诸侯的反董同盟。两人是熟人旧交,看在往日的情谊上,公孙瓒对刘备尊重客气,也是理所当然。

刘备的加入,壮大了公孙瓒的势力,并且按照小说的情节,刘备加入之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在十八路诸侯面前赚足了面子。

面对这样的熟人加盟,公孙瓒当然对刘备非常客气,非常尊重。然而,就是这个熟人,挖走了公孙瓒的猛将——赵云。

  • 三、陶谦:唯有让徐州,才能避祸事

看了很多遍三国,越看陶谦,越像一只老狐狸。其实,陶谦既是一个冤大头,又是一个老狐狸。

曹操早就看中徐州这块地儿了,只是没有借口去打下来。终于,曹操的老父亲,临死前给儿子立下了最后一功——他在徐州被杀了。曹操一边哭,一边偷着乐,连谋士荀彧都恭喜主公,可以征伐徐州了。

陶谦也很清楚:曹操报父仇是借口,攻下徐州,收入囊中,才是目的。他更清楚,自己守不住徐州,自己的儿子也没这本事。诸侯之中,只有四处流窜的刘备带了五千人马来救徐州。

当前只有刘备还有可能守住徐州,只有让出徐州,才可能避开这次祸事。至少有他挡在前面,可以替自己挡住祸事。

有人替你挡箭,你如何能对他不尊重、不客气?

  • 四、曹操:天下英雄,使君与操,明主当然我来当,小人你做

刘备在小沛被吕布攻破,只能投奔曹操,一起攻打吕布。

曹操攻打吕布,一直追到下邳,擒住了吕布。曹操看人是很准的,他早看透了吕布的心肝脾肺肾,知道此人最是无信,见利忘义,贪生怕死,只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曹操早下定决心,必杀吕布,但是又不能叫吕布手下的张辽等人寒心,认为自己是昏主。

这个时候,刘备该上场了……成为阶下囚的吕布,看到刘备是曹操的座上客,于是让刘备求情。

吕布求曹操饶命,愿意给他当儿子。果然,曹操询问刘备的意见,刘备早猜出来曹操已经决定杀了吕布,只是需要自己出来当这个坏人。刘备讲道:“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一句话,把吕布送上了断头台。曹操满意地笑了:明主当然我来当,小人你做!

回到许都之后,看人很准的曹操,请刘备喝酒,说了那句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找准机会,带兵出走了。

只有曹操,对刘备的尊重和客气,有那么一点惺惺相惜的味道。

  • 五、袁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刘备离开曹操之后,扯起了“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旗帜,向曹操发起了讨伐。

青铜当然秒不过王者,刘备被曹操大败,妻子和二弟关羽都被曹操抓获。刘备无奈只得投奔了袁绍。

当时,已是官渡之战前夕,袁绍与曹操,开始了争夺北方的斗争。袁绍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了刘备的能力,虽然他与刘备并没有深交,但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何况刘备是来当小弟的。

于是,袁绍很尊重、很客气地接待了刘备,双方就战略合作达成了一致。

  • 六、刘表:刘备前来,荆州北方有屏障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被消灭,刘备再次失去根基。刘备投奔的最后一个人,是荆州刘表。

刘表听说刘备前来投奔,大喜过望,亲自出城去迎接。

刘表高兴,是真心的。这并不是因为刘备到来可以壮大荆州实力(刘备才多少兵马),也不需要刘备辅佐自己的两个儿子(临死前的话)。他当时希望刘备驻扎在荆州之北,例如新野、樊城等地,取代原来张绣的地盘。

这一带,刚好挡在曹操与刘表地盘的中间,曹刘已势同水火,如果刘备在此,则荆州北方就有了一道抗曹的屏障。

有人来替荆州挡箭,刘表当然也必须对刘备客气了!

综上,刘备每投奔一处,都给对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刘备被尊重,对方很客气的主要因素。

当然,也不是所有刘备投奔过的人,都对他尊重客气。围剿张宝时,刘备投奔过朱隽,一起合力围攻张宝。最后,朱隽被记大功,封为将军,刘备只得了一个县尉。

10

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前,确实依附过很多势力,原因当然是他出身寒微,在世家横行的东汉末年,出身不好实力又差的势力很难获得世家的承认。

没有世家的承认和帮助,就无法获得稳固的根据地,没有根据地就不算是诸侯,对别人没有威胁,另外,刘备早期在北方打拼时,曹操、袁绍这样实力强劲的诸侯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只能先依附他人,从而获得生存机会,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徐州,还分别先后被吕布和曹操霸占,当时的刘备估计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有苦说不出。

不过,刘备也因为实力不强的缘故,才能让众多诸侯们放下对他的警惕心,诸侯们或许认同刘备会带来一些小麻烦,但大多不认为无世家支持、无地盘、无地位的三无刘备能对自己争霸天下的布局有威胁。

而且,刘备能到处吃香的最重要原因不光是他吹嘘的汉室宗亲身份,而是刘备在混迹北方时,北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诸侯们各自为战,为了最终的胜利,必须要显示出自己的肚量,尽量优待和尊重有着汉室宗亲身份的刘备,会给收留他的诸侯带来名声上的好处,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奔。诸侯争霸,名声很重要,人才也很重要,谁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者,谁的胜算就更大。

反之,杀掉刘备却没有任何好处,或许还会背上一个嫉贤妒能的坏名声,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无论真假,都对他到处就食产生了积极作用,姓刘的没有合适的理由,不好杀。

刘备因为势力弱,只能配合其余诸侯,帮助公孙瓒打袁绍,帮助陶谦打曹操,帮助曹操打吕布,帮助袁绍打曹操,既能给依附的诸侯帮助,又因为势力弱不受猜忌。

刘备谁都打过,可谁都能暂时容忍他,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本事,而且刘备善于利用时势,比如,他早先依附在同学公孙瓒麾下时,曾在青州配合公孙瓒牵制死敌袁绍,可当他被曹操从徐州赶跑后,去投奔袁绍时,袁绍居然前出两百里地迎接他,史载:

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为啥?此一时彼一时也,此时的刘备已经摆明了车马和袁绍的死敌曹操敌对,还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获得了东汉朝廷赐予的左将军的职位,能给袁绍带来政治上莫大的好处,且熟知曹军虚实,袁绍当然要给刘备面子,也就不计较曾经敌对过的往事了。

刘备一生最危险的时候,是在和曹操共同击败吕布后,和曹操一起回到许昌,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可不好过,曹丞相杀人可不眨眼的。

可当时的曹操也因为北方没有统一,有袁绍这个大敌,不得不善待主动投奔过来的刘备,宁愿用煮酒论英雄的方式来刺激刘备,也不方便直接对刘备动手。

换到煮酒论英雄的八年之后,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可就没那么好脾气,孔融名气大不大?敢骂我?直接杀掉,司马懿不愿意来效力?直接发话不来就抓。

而没有统一北方之前,孔融骂他,忍,司马懿屡召不来,也忍。这个时候,刘备如果还在曹操那待着,十个刘备也被曹操杀了,这同样是时势,曹操没有击败袁绍之前,底气不足,还不敢乱杀人。

刘备崛起前的最后一站是荆州,因为名声好,刘表开始猜忌他,史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可刘备能帮助刘表拦住曹操南下。

即使拦不住,也能做个合格的炮灰,对荆州有利用价值,何况,刘表也要顾忌名声,大家都是姓刘的亲戚,赶跑或杀掉刘备都不好对天下人交代,刘备因此得以在荆州对北方的前线新野站住脚。

所以,刘备虽然在赤壁大战之前到处寄人篱下,可危险还真说不上,诸侯们乱战时,能有一些助力是求之不得的事,刘备兵马不多,无根据地,没有大威胁,还多少能打一打。又大嘴巴到处宣扬自己是汉室宗亲,政治上能给所依附的诸侯带去不少好处,故而到哪都能获得一定的尊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