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国当时是今天河南的郑州、三门峡、许昌一带,基本属平原地区,不但可先发展农业经济以稳定民心,同时还有丰富的铁矿和先进的兵器制造业,再者韩国交通便利,可是当时的韩国的国力极差,已经不堪一击了,综合各方面原因,顾全大局,必须先灭掉韩国,实际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最佳贡献者
2

东方各国中,韩国是势力最弱的国家。除了韩国,战国七雄中的各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魏国最先称霸诸侯,可惜政策失误,树敌太多,最后霸业终止。齐国的威王与宣王,也一度称霸一时,因为更多的是军事改革,最终也没能延续霸业。楚国的宣威盛世,一度让楚国成为最强诸侯,不过也因为怀王的无能,国家衰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以迟滞亲过客扩张的国家。燕国虽然弱小,但也曾经五国伐齐,一度让齐国灭国。唯独韩国,在整个战国时代始终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名义上是战国七雄中,实际上和宋国,中山,越国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但韩国挡在了秦国函谷关以东,成为秦国扩张东进的第一障碍,因而秦国扩张首先就要吞并韩国。况且韩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所以不仅秦国,韩国周边的魏国,楚国,赵国等,也都没有对韩国手软过。
秦王政开始最后统一战争之前,韩国可以说已经是名存实亡,和秦国控制下的一个郡实力相差无几了。柿子挑软的捏,东灭六国自然也要从韩国开刀。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3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国力才逐渐增强,在与东方六国的争霸中,逐渐占据上风,但直到秦始皇时代,秦国才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

统一天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秦始皇只用了10年时间,就先后消灭东方六国,但秦国消灭东方六国的实力却需要百余年的积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秦始皇合理的利用了前人积累的实力,制定了合理的统一天下的战略。



秦始皇即位亲政后,面对天下形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而为了实施战略,而采取具体的战术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秦始皇是首个以统一天下为战略的秦王,战略高度不一样,所制定的战略就不一样,我们来一步一步解读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术思想。



1、笼络燕齐

燕国与齐国在秦始皇初期都不与秦国交界,燕国与秦国中间隔着赵国,齐国与秦国中间隔着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秦国终究不能越过别国去攻打齐国与燕国,因此对于齐国与燕国,秦国采取的是拉拢的政治手段。

燕国在战国后期的实力也就比韩国略强一些,面对秦国的拉拢却又无计可施,最后燕国太子丹弄出一幕荆轲刺秦王,也以失败告终。

齐国在乐毅率领五国伐齐后,一蹶不振,后虽复国,但齐国已名存实亡,完全丧失东方大国的地位,齐国的末代国君是齐王建,奉行是明哲保身、苟延残喘的政策,不参与秦国的对抗,不参与另五国的反秦,维持中立,直到灭亡。



2、稳住魏楚

魏国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国家,位于当时天下的正中间中枢位置,除了不与燕国交界,魏国与其它五国均有交界,如果一旦打魏国,占领中枢位置,那么势必会引起其它几国的警惕,四面树敌,不利于统一大业。

楚国是南方的大国,虽然与秦国交界,但楚国实力是东方六国中最强的,在没有消灭其它几国时,解决后顾之忧时,秦国暂时不会攻打楚国,实力强的放到后面打。



3、消灭韩赵

如此算来,秦国的统一战争,最先打的要么是赵国,要么是韩国。

赵国与韩国相比,赵国是最能打的,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已经将赵国国力严重透支,但赵国仍然是东方六国中最能打的国家。而韩国已经衰弱得只剩下十多个城池的小国了,而且灭亡韩国对其它几国来讲,风险最小。



秦国之所以将韩国列为第一个要消灭的国家,主要原因就是:

1、韩国实力最弱。

2、韩国离秦国最近。

3、韩国的位置正好在函谷关的东边。

4、消灭韩国的政治影响最小。

4

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初升的朝阳把淡淡的光洒在咸阳城的城墙上,值守的士兵一丝不苟的矗立着,街市上的百姓熙熙攘攘,尽显繁荣之气。整座城市笼罩在一股蓬勃的力量之中,这是一股向上的力量,是一种锐意进取,席卷八方之力。

咸阳宫内,时值28岁的嬴政凝视着身前的沙盘地图,久未言语。阶下站立着李斯,蒙恬,司马错等人,他们也都安静的等待着。年轻的秦王身上肩负的使命是秦国一百多年来的各位先祖,及数以十万计的老秦人都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重担。而到了这一天,终于是时候了,是时候迈出这一步了。第一个目标很重要,嬴政思考了很久,最后他把目光放在了秦国的正东方,那个在近十年内与秦国的交战中屡战屡败的韩国。

而嬴政为什么选择韩国作为统一六国的第一个目标,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早在秦昭王时期,秦国就在范雎的提议下使用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手段,并在不久后将其上升为国策。毗邻秦国的几个诸侯国中,魏国早已被打的逃窜到了东边,只剩下赵国和韩国,而其中唯有韩国实力最弱。与此同时,秦国正与赵国交战,且战事进入僵局,久克赵国不下。而韩国则不同,在过去的十数年内,韩国屡战屡败,要拿下韩国简直易如反掌。所以韩国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韩国,则可提振士气,全力击赵。

而拿下韩国还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韩国境内的函谷关,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通过函谷关,则可西去长安,东达洛阳。拿下此地,则中原门户大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第二,韩国具有先进的军械加工能力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宜阳铁矿。韩国的韩弩,韩剑,韩甲天下闻名,是同时代最优秀的武器装备。史载:“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之剑戟,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只要拿下韩国,就能拥有战国时期最强的军械加工技术,对于今后平定其他五国也有不小的帮助。众所周知的秦弩就是以韩弩为技术核心改进而来。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韩国也应当成为秦国的首选目标。韩国作为秦楚共同的邻居,没有做好外交,反而在秦楚之间反复不断。朝秦暮楚,一次次的出尔反尔,撕毁和约,信义尽失。妄想在两个大国之间占尽便宜,并且用阴谋诡计欺侮小国,挑拨大国。天下各国无不得而诛之,一旦有难,则其无援可借。

从某种严格意义上来讲,韩国不算秦国攻打的第一个国家。但韩国的灭亡,是对秦国乃至当时整个天下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标志着秦国扫平六国的正式开始,并且帮助秦国获得了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和各种战略资源。而史记中对于韩国的灭亡只用了短短的二十五个字:“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5

韩国到战国后期基本上就快变成秦国的附庸了,实力非常弱小。而且地理位置又在秦国进军的必经之路上,先灭掉它很正常。

韩国实力很弱,而且位于天下腹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它被削弱的可能性。

等到秦国要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弱小,自然就会首当其冲的被统一目标。

其实论最想被秦始皇吞并的国家,那肯定先是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就已经无力和秦国争锋了,在灭亡韩国之后,秦国下一次就攻下了邯郸。这个是由秦始皇的个人感情决定的,他小时候在赵国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时候,估计没少受当地一些人的气。攻下邯郸之后,就命令把之前欺负他们母子的人全杀了,也是为了泄这口气。当然赵国并没有在被攻下邯郸之后灭亡,而是迁都到了代地又挺了一阵子,才被秦国灭亡。

既然从个人感情上讲,韩国并不是秦始皇手要灭掉的国家,那么韩国第一个被灭掉,一定就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实力了。

柿子先捡软的捏,攻下来之后又可以试验用秦法来治理六国的可能性。并且韩国地理位置特别好,通过韩国可以侵略魏国、楚国和赵国。只要拿下了韩国,全取中原就在望了。又因为韩国实力弱小,打下韩国也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所以韩国就成了首当其冲的被灭国目标。相对的楚国比较难打,所以放在后面一些。

6

贾谊在他著名的《过秦论》中说,秦始皇吞并六国乃是“奋六世之余烈”,早在秦孝公时期,秦国就已经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了,所以,秦灭六国在一个长期的既定国策,六国的灭亡顺序一方面在源于秦国的策略,另一方面就看六国中哪个国家先惹事了。至于韩国首先被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襄王时期,著名的谋士范雎就已经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基本方针,提到“近”,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韩国了。秦国要向东发展,第一个挡路的就是它东边的邻国韩国。而赵国名将李牧在肥之战以及番吾之战两场著名战争中先后歼灭大约十五万秦军之后,秦国毅然调整了策略,开始把矛头对准相对较弱的韩国。说白了,韩国首先破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与秦国太近了,秦出了函谷关就是韩国,而函谷关又是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

第二、韩国“四战之地”的区位

韩国在战国末期是一个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它有着相当明显是地理优势——在战国时期“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其出产的大宝剑更是“陆断牛马,水截鹄雁”,也就是说,韩国的地理资源让它成了七国的武器制造基地。但是地理环境的优越不代表区域位置的优越——韩国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小的,并且处于秦国、齐国、楚国、魏国等强国的夹缝之中,邻国之间因为利益关系而爆发军事冲突是屡见不鲜的,更何况是在“无义战”的春秋战国时期呢?所以,韩国属于“四战之地”,这也导致了“战国战争之多着莫如韩”。其实,这一条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韩国与秦国直接接壤,挡住了秦国向东进军的步伐。

第三、韩国自作孽

韩国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区位,为了生存自然练就了一些技能,比如韩国喜欢“打太极拳”——秦国强大了就倒向秦国,并帮秦国攻打楚国;楚国强大了就倒向楚国,并对秦国指手画脚。当秦国和楚国之间相对和平或者有事忙不过来的时候,韩国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实力,比如出兵消灭郑国。更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公元前365年,秦国攻打韩国上党的时候,上党使用了一个遗祸不浅的计谋——它没有向秦国投降,反而向赵国投降了,这就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让本来可以续命的赵国遭到了灭顶之灾。当然,这种墙头草的作风让其他六国都有点看不上,韩国向秦国割让了南阳之后,就再也无法抵挡秦国战车东进的步伐了——南阳被秦国当成了军事基地!

所以,六国抵抗秦国的过程中,韩国的责任可以说是最大的,毕竟它靠近函谷关这条对秦国来说最重要的关隘。但是与此同时,韩国其危险系数也是最大的,秦国要想向东发展,首先就要清除韩国这个障碍。但是,如果韩国能和另外五国搞好关系,说不定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只可惜历史无法假设啊!

7

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我认为没有地图,怎么说也说不明白,怎么看也看不明白!

在下面的解答中,我将用高清的地图给大家解释这段历史,以及秦国为何第一消灭韩国!

这张图,是春秋时期的地方,秦国被排挤在中原之外,晋国是超级大国。

这张图是战国初期,晋国分成赵,魏,韩三国,其中魏国是超级霸主,四处出击,给秦国的打击也很大!其中占领了秦国的河西等地区。

这是战国中期,秦国不断发展,西南将巴郡和蜀郡战领,东面收复了河西郡,牢牢的挡住赵、魏、韩三国,并且由东出之势力,现在就可以看出,秦国如果想东出,必须南北击败赵、楚,才能出来,如果先南下,或者北出,则占领的土地更像是飞地,不能牢牢守住,因此,秦国必须先从韩国下手。

第一个目标就是韩国的上党郡,就是上图中,韩国上面的部分。韩国割地给秦国,又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从而祸水北引给赵国,为了争夺上党郡,秦国和赵国发生了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坑杀赵军40多万,算是打出来了!

这一时期是长平之战后,有打败了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ying),除了韩国丢失上党郡外,(看地图,韩国从竖着的变成扁着的,就是上党郡丢了)赵魏都丧失了很多领土。

于是在秦始皇开启统一六国战争前,就形成了这个样子,可以说,从春秋到战国,秦国是逐渐强大,而且版图一点点增多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到秦始皇的时候可以说,各国早都打服了,就差最后一下子了。

这就能看出来,为什么秦国先灭韩国,因为从国家实力上,韩国最弱小,因此最好灭,一直以来秦国都是碾压韩国,没说的;从地势上来说,秦国东出,必经韩国可以,韩国就像秦国东出的一个障碍,在秦国弱势时,韩国是一个拦路虎,在秦国强大时,还不如一只蚂蚁!最后就是距离上的,很可能当时秦国出征是按照远近来规划的,韩国最近啊!

8

因为在秦昭襄王时期,丞相范雎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指出了一条战略性的建议,那就是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的好处就是,秦国只要打下一片和自己相邻的土地来,这一片土地就能并到秦国的版图上来。

这样的话秦国就会变的越来越强,六国的国土就会缩小,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之所以先把韩国拿下来,是因为韩国距离秦国最近,在秦始皇灭韩国之前,韩国的一半土地就已经是秦国的了。另外的这一半,秦国只要想要,也就是举手之劳而已。

所以,灭掉韩国,秦国也就是仅仅用了个吹风之力。可见,当时的韩国已经成了个什么样子。

灭掉韩国之后,秦国又开始打赵国了,赵国也是因为距离秦国比较近的缘由,但是,当时的赵国依然是一个强国,秦国不得不派出名将王翦,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之所以令秦国忌惮,是因为赵国有名将李牧,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即使是王翦这样的名将来攻打赵国,他也是不敢轻易和李牧对阵的。

王翦打仗比较灵活,来到赵国的领土上,当他看到李牧的身影之后,他没有选择和李牧硬拼,而是选择了离间计,他先是买通了小人郭开,让郭开离间赵王迁和李牧的关系,结果赵王迁真的上当了,李牧被杀,王翦就轻而易举的把赵国给灭了。

灭掉赵国之后,紧接着就是魏国了。

这时候的魏国也仅仅是一个空架子了,王翦的儿子王贲的大军开到魏国来的时候,他们看到魏国的国都,大梁正好在黄河边上,所以,他们就把黄河掘开了一个口子,把大梁城给淹没了。魏国也仅仅是用水攻击了一下,魏王就投降了。

下一个秦国要灭的就是燕国,燕国虽然小,但是,他们还是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秦始皇的,这个刺客就是荆轲。当然,我们也知道荆轲的刺杀失败了,但是,这件事给秦始皇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这也是秦始皇一生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秦始皇彻底的怒了,燕国也就被他们给灭了。

最后的楚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也是距离秦国最远的。

为了灭楚,秦王嬴政给了名将王翦全部的秦国兵力六十万,让他前去灭楚。这时候楚国抵抗王翦的是名将项燕,项燕是项羽的祖父。

项燕因为是名将,所以,王翦也不敢贸然的进攻,他选择避其锋利,先是让大军在楚国的边境驻扎起来,吃喝玩乐了一年的时间。等到楚国的防备松弛了之后,王翦找准机会,才给了楚国猛烈的一击,结果项燕兵败自杀,楚国灭亡。

最后一个要灭的是齐国,齐国虽大且富庶,但是他们是最没有骨气的一个国家。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抵抗秦军,就主动的选择了投降。

齐王建投降秦国之后,就被秦始皇给围起来活活的饿死了。秦国灭六国正是用的这一套远交近攻的办法。

9

我是谈秦说汉,让我来认真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


战国七雄里的韩国实力最弱,领土面积最少,自然人口也是最少的。但韩国地处六国中间,西面为秦、北接赵国、东联魏国与齐国、南邻楚国。在硬拳头出真理的年代,每个国家都在想方设法扩张领土,长年蚕食韩国的土地,让韩国疲于应付。而秦国做梦都想屯兵于此,进可迅速对各诸侯国发动“闪电式”打击,退可以扼守函谷关阻西进之敌。因此,对韩国十分重要之战略位置,秦国早已虎视眈眈。


韩人的祖先同周朝天子姓,为姬姓。其有一个后人在晋国做官被封在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叫韩武子。韩武子以封地为氏,为韩氏。韩武子的第三代有个叫韩厥的,是个贤人。公元前589年,晋国开始设立六卿,韩厥位居晋国第一卿,号称韩献子。晋国实行六卿制世袭,也导致了氏族做大,王权傍落。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灭亡,韩国与赵国、魏国一起,被周王室正式承认为诸侯。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了郑国,把都城搬到新郑(今河南省中部)。魏国因“李悝变法”后领土扩张很快。韩国也仿魏国实行“申不害变法”,申不害的政治思想主张“术”治,设定一个目标,给每个官吏布置工作,然后是去考核他们,类似于现代被职场滥用的“绩效考核”。国家的发展战略没有大的变化,治标不治本,因此也没有持续下去。虽说也赚得了二十来年的稳定,但国力依然很弱,韩国领土在秦国、赵国、魏国、楚国的蚕食之下,日渐消瘦。


公元前246年,嬴政继秦王位,这时的秦国已占据近半个中原的土地,军力十分强悍。而韩国,虽然一直对秦国俯首称臣、小心伺侯。但秦国图谋中原的大方针早已制定,被兼并是迟早的事了。这一年,郑国人帮秦国修“灵渠”,韩国派间谍混入其中,刺探秦国的情报。间谍案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反正被秦国找到了出兵的理由。公元前244年,秦王政派将军蒙骜进攻韩国,抢了韩国十三个城。公元前241年,韩、魏、赵、燕、楚五国联军攻秦,夺取了寿陵,但秦国出兵,五国军队马上退兵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后,赵太后的情夫嫪毐起兵造反,兵败后被灭了三族,吕不韦也因嫪毐案牵连已被免相。尉缭因与秦王政三观不合打算离开了秦国,虽被爱惜人才的嬴政挽留了下来,任职为国尉,但也基本上不管什么事了。于是,秘书长李斯粉墨登场,开始主持朝政。李斯文字功底比较好,写报告的水平一流,因此深得秦王的喜欢。并命令李斯按尉缭之计,派人携重金收买、贿赂各诸侯国重要的贤人为秦所用,不能为秦国所用的,则派刺客杀死。


李斯上书秦王说,“我们应先出兵进攻韩国,这样以军事震慑其它诸侯。”经过秦王政点头之后,李斯率兵出击。韩王很担忧,与韩非子商量退兵之策。韩非子是韩国的贵族,是韩王的叔叔,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是有满腹才华的。怎奈韩王一直对韩非子的建议不予采纳,韩王认为韩非子过于迂腐,不是治国之才。唉,别人当韩非是个宝,韩王却把韩非当根草。现秦军陈兵边境,韩王方想起这个贤人。临时抱佛脚,也没什么作用呀。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


公元前236年,李斯奉秦王命出使韩国访问,见到了阔别十多年的老同学韩非子,韩非子与李斯曾一起于荀子门下读书,韩非子是李斯的师哥,学习成绩比李斯好。正郁闷不得志的韩非子见到李斯后,就与其讨论自己的作品《孤愤》《五蠹》等篇章情节,是纯粹的学术交流。李斯看后觉得非常有深度,把作品带走,传至秦王嬴政手中。嬴政看后爱不释手,很想立即得到他,曾想派兵攻打韩国,抢回韩非子。


二年后,韩非子也奉命出使秦国,商量结盟的事情,原本是想透过老同学李斯的关系帮忙说和,改善秦、韩国的关系。可嬴政不愿与其商量两国的政治争议,却因为赏识韩非子的文才,在李斯的挑唆之下,把他羁留在秦国。但韩非子与李斯的因为在很多事情上观点不一致,总是在嬴政前面起争执,让李斯下不来台,且李斯妒忌韩非子的理论知识渊博厚重,怕秦王欣赏韩非子而导致自己失宠。于是设法迫害韩非子,最终韩非子死在了云阳。


嬴政仍不愿放过韩国,韩王亦无奈,只得割南阳之地求和,并自愿请求为秦国的臣属,苟延残喘。公元前231年,嬴政派兵接收了南阳地区,设为南阳郡,内史腾暂时代理郡守之职。公元230年,秦国仍然又派内史腾攻打韩国,并抓获了韩王安,兼及了韩国的全部领土,将其设为颍川郡,韩国从此灭亡。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在战国末期,虽然韩国也进行了变法图存,但由于变法时间太短,变法的内容偏重于“术治“,很多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地,国家的发展仍然很慢,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同时韩国本身是战国七雄里最弱小的一个,在“丛林法则”的环境下生存也是很困难的。最重要的是,韩国的地理位置离秦国太近了,且位置处六国中心,是秦国西出函谷的东进中原的必经门户,因此,韩国首先被强悍的秦国吞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2020/07/03

10

三家分晋后,韩国无论人口,土地都是三家中最弱的一家,北面的赵国长期与北方蛮族和燕国有战事,赵武灵王前期还中兴了一把,所以对于秦国来说赵国是个难啃的骨头先放一放。战国大部分时期魏国并不与秦国接壤,加上三分天下后魏国一度维持强势,魏武卒也名震一时,所以不可能成为秦国首先打击的对象。

秦国自连横破合纵起就开始忠实的执行远交近攻战略,地理位置来看,韩国国土是个东西窄南北长的狭长型国家,其西面直接与秦国接壤,赵魏韩三国在没有秦国威胁时,也时常各自混战,韩国都没有占过什么便宜,作为一个地区性弱国,韩国只能在谋略上尽量通过搞大国外交,挑拨离间各家关系来弥补自身国力的不足维持局面或者针对大国执行间谍战略,著名的郑国渠工程就是韩国耍的疲秦手段,只不过手段终究是手段不能影响大局,短期看疲秦的目的达到,然而长期看却是秦国的百年大计工程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反而滋长了秦国的实力。

当秦国尚未强大到横扫一切时,这样的弱国利用平衡外交和间谍策略尚可维持国家的基本统一,一旦周边大国崛起,则韩国立即首当其冲的成为第一个被蚕食和练兵的对象。说起来韩国的情形有点类似今天的新加坡,当然韩国最后亡国之前,还是成功搅动了一下波澜,顺带把秦赵提前推上了灭国战的舞台,也算是最后辉煌了一把。希望今天的大国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要给小国、弱国机会搅乱盛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