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来说,因为李世民是通过政变成为太子的。

李世民是李渊的皇子,有皇位继承权没错,但在他头上还有一个大哥李建成压着,大唐的的太子是李建成,而不是他李世民。

李世民通过一场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使得自己成为李渊唯一的嫡子,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顺理成章里边还有李渊的意思,是他主动立李世民为太子的。

当然,这个主动很有被逼的意思,因为李世民发动的是玄武门之变,与其说他是想埋伏干掉哥哥和弟弟,不如说他是顺手干掉哥哥和弟弟,逼迫父亲李渊,才是他的终极目的。

如果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天李建成没来,李世民自然转头就往皇宫走,控制了李渊再下诏灭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毕竟家伙穿上身了,小弟带进宫了,什么都不干,回去等死吗?

而且李世民的目的非常明确,在政变前房玄龄劝他:“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当承大业,怎么承大业?怎么都绕不开李渊!

李世民是优秀的政治家,而政治家很少做完全没把握的事,他敢发动政变,正是因为他已经做足了准备,最重要一点,就是收买了禁军,本应该守卫李渊的宿卫,转过头来放李世民进宫,等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士发现主子有难来攻的时候,宿卫又跟秦王府卫士一起抵抗。(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

杀了哥哥和弟弟后,下一步就是李渊,李世民不想自己出面,他派心腹尉迟敬德出面。

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来到李渊面前,再配合宫门的喊杀声、尉迟敬德铠甲上的血渍,李渊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有两个选择,事实上他很快就做出了那个对他、对大唐都最有利的选择,还贡献了一番精彩演出。

政变以李渊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结束,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一并被李世民斩草除根了,整个唐朝中央,在最短时间内被李世民掌控,李渊则成了傀儡。

一般来说,权臣逼退傀儡皇帝取而代之是需要数年时间的,李世民原本就有底子,现在又是太子,进程大大加快,基本上从政变后他就开始换血,把太子和齐王还有李渊的人通通换成自己的。

两个多月后,唐朝宰相班子、宫廷禁卫、地方军区长官全部换成李世民的人,因血腥政变可能引起的动荡已经渐渐压下,李世民已然成为大唐的主人。

这个时候,是李世民想上位而李渊又想退位的时期。

李渊知道儿子搞政变就是为了这个位子,现在朝局都稳定下来,不退位等过年呐?他又不说实权皇帝。

而李世民想上位原因就更多了,小弟们跟着你搞政变,那是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就等着从龙之功封赏呢,你还拖着干啥?而且李世民此时27岁,他又不是喜欢委屈自己的主,他自己就说:“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现在皇位近在咫尺,还忍什么忍,上!

另外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出马可以看出,如果可以,他是不想背负杀父弑君名头的,李渊也快六十了,指不定哪天暴毙,风言风语就起来了。

不论对李渊而言还是对李世民而言,让李渊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都是最好的选择,机灵的李渊更是在儿子示意之前自己提出来,李世民顺坡下驴,父子关系良好,李渊很是过了几年没羞没躁可劲造人的生活。

最佳贡献者
2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除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此时李渊还是皇帝,李世民没有皇帝授权直接杀死他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当朝太子。那太子可是未来的皇帝,按照常理,这是谋反的大罪。李世民在李渊的眼皮底下干出这等惊心动魄的事情,对于李渊来说何其难堪,此时自己被李世民架空了,如果追究责任也是徒然,不追究吧这皇帝也当的窝囊了。

李世民上奏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害自己,迫于无奈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李渊能说什么,只好顺着台阶往下爬,还封了李世民为太子。在李渊看来,李世民与其说是上奏朝廷,不如说是给自己示威。

如果说玄武门兵变让李渊难堪,李渊也就默认了,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更让他难堪。李世民的部下居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全部杀害。太子李建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齐王李元吉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子女无一逃命。李世民还将太子府和齐王府女眷充斥后宫,纳李元吉妻子杨氏为妾,此举为后世史界所垢病。

以前李世民多有军功,李渊十分忌惮,因有太子牵制,倒也平静。现在的李世民在李渊眼里早就不是当初的儿子李世民了,而是一个连自己也感到陌生的人。怪只怪生在了帝王家,帝王之家何来亲情,只有皇帝和臣子。但是想到李世民绝情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杀的都是他李渊的孙子呢,所以李渊表面上没什么,心里已经把次子李世民当作了仇人。可以说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李世民清醒的看到李渊对自己所做所为的不满,李渊的后宫都是年轻貌美的嫔妃,他们生了一个又一个小皇子,李世民同样没有了安全感。李世民想到死去的太子和齐王,如果他们抢先一步现在倒霉的就是自已。这世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除非他自已坐上那个位子。


李渊退位了,被迫无奈呀。别人不说,李世民的死党尉迟敬德多次以护驾为名公然恐吓李渊。大唐的名人才子有一大半都追随了李世民,谁让自己有这么一个强势的儿子呢。对于退位后的李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不在其位眼不见为净。

所谓成王败寇,李世民赢了。好在他为世人整出了个”贞观盛世”,为世所称道,至于玄武门之变,人们也就当作了一段争夺权势的过眼云烟。

3

谢谢邀请。

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了斩草除根,还杀光了他们所有的儿子,这就是著名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我们先来看李渊,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事件,李渊这个皇帝日子其实很难过的。一夜之间死了两个亲儿子和十几个亲孙子,这事放在谁的身上能受得了?不亚于是晴天霹雳!

亲近李建成的大臣还会为太子喊冤,要皇帝主持公道。但是李渊能怎么办?惩办李世民?一来手里没有军权,二来现在只剩李世民一个儿子了。

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该杀吗?这更不是一个老父亲能说出口的话。何况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没有什么大错,最多也只是兄弟间的争权夺利,现在的结果是狠毒打败了善良,残忍战胜了仁慈。

玄武门之变清除了所有的阻碍通向皇位的竞争对手,照理说李世民可以先稳稳地当着太子,因为皇位迟早是他的,那么他又为什么一定要逼李渊退位呢?原因有两点:

一:尽管当了太子,李世民的心里还是不安的,忠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势力随时可能向他复仇,随时要求李渊为他们翻案。当了皇帝后这些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李世民的行为都是非常残忍和不光彩的。他需要尽快统一口径,加强舆论的引导,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甚至把自己包装成受害人。而要做到这些,只有自己尽快登基当上皇帝。

以上就是李世民虽然是太子了,但是他还是一定要逼迫李渊退位的原因。

4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皇权争夺都充满了血腥的争斗。父子间,兄弟间亲情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互相的猜忌以及无情的杀戮。历史上唐朝的宣武门政变就是对皇权争夺淋漓尽致的展现。



隋炀帝后期,朝中上下吏治混乱,杨广凶狠残暴,全国上下一片讨伐之声,各地起义军数不胜数,李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拉起造反大旗。在其起兵造反过程中,两个儿子李世民,李建成可谓功不可没。尤其是秦王李世民在后来平定隋朝老臣王世冲的反对势力以及河北窦建德起义军的过程中更是功高一筹。我们评价李渊的三个儿子,客观上说还是秦王李世民综合能力比较强。但是在立太子一事上,李渊还是按照嫡长子原则选择李建成成为太子。

随着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之后,朝中就出现了以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联手与秦王李世民进行权利斗争的博弈
。作为拥有最高皇权的李渊,由于没能够很好的平衡双方的政治利益,致使双方在宣武门发生流血冲突,最终李世民凭借快人一步的优势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两兄弟。从而大权在握。



李世民不但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两兄弟,还把两人家中所有男性全部斩杀殆尽,一说斩草除根吧。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能看出李世民为了掌握最高权利是多么的冷酷无情与残忍。

李渊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为了权利互相流血争斗,我想其内心是非常震动的。他的禅位一方面是出于无奈,另一方面我想也是出于对儿子李世民冷酷残忍的惧怕。反过来说如果李世民在斩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后不马上取得最高皇权,其残余势力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李世民逼迫父亲李渊禅让皇位也就顺理成章。

5

玄武门之变中,秦王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了永绝后患,又斩草除根,还杀光了二人所有的儿子,随后又将自己的弟媳、漂亮的杨氏收归的后宫。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政治是流血的战争”,在此又得到了一次验证。

太原起兵时,意气风发的李渊,面对这个惊天动地的事件,懵圈了。尽管,当时李世民只要了太子的职位,没有当即请他下台。但李渊这个皇帝日子很难过的,老年失子,而且是两个亲生儿子,外加十几个孙子,与其他非常悲痛,不与说是经受打击后非常哀伤。

事变余波没息,朝中原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大臣为他喊冤,声泪俱下地要求皇帝主持公道。其实,任何朝代不是谁有真理就能说话算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才是硬 道理。现在,李渊手中没有了权力,军队被李世民控制住了,自己对李世民杀死哥弟的行径自是深恶痛绝,但又能如何呢?

况且,在当时,能继承自己基业的,只剩李世民这样一个儿子了呢。搞不好,自己老命殒亡不说了,江山无人继承是大事!他是没有与秦王兵戈相见的打算的!但,李世民不一定这样认为。

黯然神伤的时候,李渊可能有所后悔,太子与秦王有矛盾他一清二楚。他没有及时消除二人的隔阂,还乐于看自己的儿子相互争斗。内心里,他忌惮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又不想让李建成轻而易举地做接班人。所以,他一直在皇位上盘蹲不去,又不愿意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居中调停。

李渊喜欢皇权,而玩权术者都对搞权力平衡感兴趣。他是留心了,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为了皇位在自己面前争宠。我们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因为,帝王家的子弟在权力面前喜欢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甚至六亲不认、你你死我活。这样,亲情就不可避免地一点点被抹去了,嫌隙加大,你死我活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律。

待秦王快一枝独秀时,李渊才决定扶持东宫势力,李渊开始配合李建成打压李世民了,他处心积虑地逐渐瓦解天策府人员的势力与意识。这让李世民感到严重的不安,李世民才铤而走险———李世民愿意摆出自己是迫不得已才这样的做的姿态,最后与自己的心腹们一起发起了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该杀,都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而且风华正茂,来日方长,都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过,能活下来不容易,都应该安宁下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惜。秦王要了他俩的命。老父亲李渊心知肚明,秦王自然也心中有数。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当了太子,为何还急着逼李渊退位?

1.玄武门之变的根本目的是争权。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秦王已经清除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让李渊继续当皇帝,朝廷政局不好控制。太子旧臣依然向着李渊,这样夜长梦多,会节外生枝;这是果断坚决的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况且,此前,李渊是向着哥哥的,如果形势一变,李渊利用权力罢黜自己不是没有可能。

2.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不可能一下子清除殆尽,这两股势力有一股与李渊挂勾,都够自己喝一壶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旧部还随时要求李渊为他们翻案呢?

3.在封建社会,不管从那个角度看:李世民的行为都是非常不光彩的。他需要加强舆论的引导,为自己光明正大地执政造舆论,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如果皇帝还是李渊,很难做到这一点。

6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逼迫其父封他为太子,并说一切军国大事全部听从太子处分。这个时侯李世民已经是唐朝的主宰,所缺仅仅是皇帝的名号而已。

如题所问,李世民做皇帝已是板上定钉之事,为什么还要逼其父退位?我认为可以从李世民及李渊的角度分别讨论。

从李世民的角度看,他虽然大权在握,但毕竟不是皇帝。一方面李渊身体尚可,再做十年八年皇帝没问题,对于通过政变上位的李世民,他等不及,因为时间拉的越长,变数越大,李世民的目标不只是太子。另一方面李渊出于个人安危及唐朝延续的角度,承认了李世民政变合法性。但父子之间矛盾其实已经无法调和,今天服输的李渊,明天难保他不会反复,他毕竟是开国皇帝,还有很多资源。唯有把皇位拿到手,送李渊去养老,才能断李渊的念想,巩固政变的成果。

从李渊的角度看。李世民的狠毒让他心惊肉跳,也自认佩服。他已经六十岁了,斗志经此大变已完全消退。李渊已经放弃了任何与李世民争斗的可能,他知道木已成舟,再搞下去,对自己对唐朝是不利的。何况李世民治国治军能力摆在那里,把江山交给他,尽管充满血腥,未必不是好事。

7

公元626年,唐朝中央发生了一场权力争夺战。李渊的皇次子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伏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当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玄武门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但是为时已晚。李元吉拉弓射向李世民,结果没有一箭射中。李世民拉弓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尉迟恭拉弓射死了李元吉。李世民在玄武门成功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杀死。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决定将政变继续到底。


李世民马上又派尉迟恭的等人率领军队来到唐高祖李渊所游玩的游船上面。尉迟恭全副武装地站在唐高祖李渊面前时,唐高祖非常害怕,便问道:“今天都是什么人作乱,你到我这里来做什么。”尉迟恭回答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作乱,所以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害怕您担惊受怕,所以派我来护驾。”李渊听到这里,已经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被诛杀,身为父亲自然非常难受。但是尉迟恭名为保驾,实则是来逼宫,纵使唐高祖有意替李建成和李元吉说话,也不敢直接和李世民作对。唐高祖在萧瑀和陈叔达等人的建议下立李世民为太子。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将李建成的儿子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等幼儿全部被残忍杀害,还将他们从李唐宗室中除名。李世民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男人几乎斩尽杀绝,却将女眷全部收入自己的宫中,比如李世民的杨妃原先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李世民还斩杀了太子府和齐王府一百多名亲信。 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之后,也被迫将国家和军队的大小事务全部都交给李世民处理。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


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9月3日,唐高祖李渊正式颁布诏书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自称为太上皇帝。第二天李世民便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改元为贞观,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其实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已经是太子而且已经掌握了国家大权,李世民只要熬到李渊去世就可以顺利登基。为什么李世民会在玄武门事变后两个月时间,就逼迫唐高祖李渊让位给自己呢?


虽然史书中一再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迫害李世民,李世民被逼到了墙角才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事变自保。但是也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李世民篡改实录和历史。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史书中那么“坏”。李建成和李世民肯定有竞争关系,但是明显李建成处于优势地位。我不排除李世民为了自保而发动玄武门事变,我更觉得李世民是为了夺取权力才发动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根本目标不是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夺取皇帝宝座。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已经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已经走上“作乱”的最重要一步。李世民既然已经背上了一个恶名,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也不惜再背上一个“欺君”的恶名。李世民掌握实际权力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当皇帝自然也在可理解范围之内。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派军队控制唐高祖李渊。尉迟恭名义上是带着军队保护李渊,实际上就是就是带着军队逼宫。李渊也是在尉迟恭军队的逼迫下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按照人之常情,两个儿子被杀另一个儿子杀死,第一件事是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然后再做打算。但是李渊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这样做得唯一解释就是他在外力的逼迫之下做出的无奈选择。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别说追究事情的原委责任,就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古代为了皇位弑父弑君的情况屡见不鲜,李渊也怕李世民杀红了眼连自己一起收拾了。李渊在无奈中选择了丢车保帅,选择让出皇位,保全自身安全。李渊都已经识趣地主动让出皇位,李世民本来就想当皇帝,自然会趁机登基称帝。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使用武力的方式诛杀了太子和齐王,逼迫唐高祖李渊逼着立自己为太子。李世民的行为在传统礼法看来属于僭越行为。李世民的太子之位得来的既名不正也言不顺。唐朝初年虽然受到鲜卑族影响,但是“名正言顺”的思想依然非常浓厚。李世民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就会有一定隐患。李世民只要在太子位子上呆着,这个隐患就会一直威胁李世民。对于李世民来说,将“僭越”进行到底,直接逼迫李渊让位是最好的选择。


李世民虽在史书上将自己的行为写得大义凛然,但是谁做坏事谁心虚。李世民经历过战争,也杀了不少人,那些被杀之人毕竟都是敌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杀害的是自己的亲哥哥、亲弟弟,还有亲侄子。就算经过战争历练的李世民的心肠早就已经像钢铁一样坚硬,杀自己的亲人和敌人毕竟不一样。李世民杀死亲人之后也心虚,也害怕遭报应。据说李世民害怕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的冤魂来找自己,命人将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门上。此举也成为后来门神的来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时,贼船上不仅有李世民一人,还有李世民的功臣们。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他们的举动才不是“悖逆”之举,他们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荣华富贵。玄武门之变后,功臣们直接推着李世民向前走。这些功臣要么直接率领军队逼宫李渊,要么以各种方式忽悠、威胁李渊,要么就是撺掇李世民登基称帝。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给李世民和李渊营造出李世民登基称帝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氛围。李世民本来就想当皇帝,功臣们又给创造了条件,他自然会顺水推舟。


由于李世民刻意篡改历史,李建成和李元吉被黑化。其实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李建成没有那么不堪,也没有那么昏庸。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肯定比不上李世民,但是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太子。李建成也不像李世民集团说得在打天下中没有功劳。李元吉和李建成在唐朝建立过程中也立下不少功劳,李建成也有一定治国才能。在李渊眼中,李建成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储君,所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才会非常稳固。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已经六十。一名六十岁的老人突然被告诉两个儿子被杀,十个孙子也被杀,心中的痛和无奈自然可想而知。李渊也会对李世民失望透顶。李渊迫于形势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一旦李渊重新掌握实权,也不能保证他不废了李世民,重新选立一个太子。只要李渊还在皇位上坐着,李世民就不能为所欲为。李渊本人也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君,他在皇帝位上就始终是李世民的威胁。所以李世民需要趁热打铁,趁早登基免得夜长梦多。

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自然会毕其功于一役,而不会拖拖拉拉。这可能也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区别。李建成挥舞着大刀砍了李世民多次,都没有将其砍死;李世民则是要么不出刀,一出刀必将斩草除根。

8

有三个原因。



一,李世民如果已然是太子,将来当皇帝就稳了吗?答曰:非也。古往今来,做太子而被废掉的太子不在少数。被李世民杀死的李建成还是太子呢,不也被李世民灭了吗?况且,虽然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也有其他的儿子,虽然这些不是嫡子,如果杀死李世民,使自己免于威胁,我想李渊如果继续做皇帝,他还是很愿意的。要知道,为了一已之子,父杀子,子弑父的事例并非一二。更何况,李世民杀死了李渊所喜欢的太子李建成,已经违背了李渊的心意,而在此之前,李渊也有灭李世民之心。



二,当皇帝比当太子,谁的权力更大,谁的变数更多?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明。李世民当皇帝,那就是把所有的变数都消灭于无形,他当家,他做主,李渊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隐形人物。如果李世民做太子,那么就是授柄于李渊,即使李渊受制于李世民,没有能力更改太子的人选,也可以在日常位李世民增点儿乱,添点儿堵。特别是李渊如果联合其他庶子,共同谋划李世民的太子之位,难道李世民再来一次杀弟逼父吗?别说逼近李世民,就是逼迫李世民手下的兄弟,李世民到时候又情以何堪?



三,李世民射死李建成,逼李渊退位时,李渊身体还倍儿棒,如果李渊破罐子破摔,天天吃喝玩乐,生活美满,就那么一直活下去,等到李渊不行了,李世民的身体也垮了,那么李世民的雄心壮志不就付之东流了吗?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还是自己掌控好,宁为鸡口,不为凤后,李世民是一个霸道的人,他绝不允许让自己活在他人的阴影里。因此有了机会,他会直奔本垒。

9

当国事与家事混为一团的时候,李世民就算不逼迫父亲李渊,李渊也不会奋起一搏为自己已经死去的两个儿子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更何况那是父子兄弟。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并非仓促之举,而是有备而来。李渊本意是将大唐的江山传给李建成,可是对于大宝的渴望并非李渊和李建成所能把控,当李世民从外围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的时候,当这个势力集团足可以与李渊和李建成抗衡的时候,命运的天平就会发生偏差和改向。

当李世民在武备、人才以及向心力方面都足够强大的时候,也就是开始向着皇帝宝座发起进攻的时候。李世民的目标并非太子,而是皇帝宝座,这点,是谁都瞒不住的。

不要说李建成们没有构陷李世民,在争夺皇帝宝座的过程中,相互算计和打压无时无刻不存在。历史往往更加重视结果,在李家兄弟们的斗争中,最终是李世民胜利了,这才是关键。

我相信李渊在听说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在玄武门已经被李世民所杀之后,一定是十分痛苦和惊愕的。李渊并非一名碌碌无为的匹夫,同样具备雄才大略,可是一旦关系到的是自家人,尤其是自家儿子的生死,还是两个儿子都死了这种情况,换做任谁是父亲,也难以忍受失子之痛。

更为可悲的是,还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干掉的,难不成将李世民也干掉为李建成李元吉报仇?

本来,李渊早就预料到他们兄弟会有一战,只是他没想到会有这么残酷。当时的李渊身体尚好,做个十年八年的皇帝还不成问题,因此他纵容了李世民李建成兄弟间的争斗,以为可以通过这种势力平衡来确保他皇帝坐得稳如泰山,这是李渊的私心所在,也才有了兄弟最终大爆发的情况发生。

争夺皇帝宝座毕竟不同于普通臣子的政治权力斗争,普通臣子的权势之争平衡是结果,而皇帝宝座之争则是生死存亡,李渊的一己私心是掀起这场兄弟之争的源头所在。

当残酷的现实发生后,李渊大概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错,他即使赖着不退让,李世民也许不会把他怎么样,但是物是人非,人,财,物都在李世民一边,自己也就真的是个孤家寡人,就是当皇帝,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而李唐的江山不可能从此断了香火,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又还有谁能担起这大唐江山呢?

从皇帝宝座上退下来,也许还能过几天安稳日子。李渊是有大智慧的人,想当初忍辱负重脱身洛阳的时候,到建立李唐王朝,个中的艰难困苦他不是不知道,如果他没有大局意识,没有长足眼光,李唐就有可能走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李渊的退位是明智而长远的。

而反过来,对于李世民而言,所有的障碍都已经基本清除,且他的目标就是皇帝,他需要着手清理过往所有的“资料”。都说李世民不仅是个高超的政治家,还是一个高超的包装家,他以自己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并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包装和宣传应得了后世人的尊敬,不得不承认他的厉害之处。而要干好这一切,就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

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权力,才能把控住所有的“关口”,才能让事务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前进。而李渊的退位,就是李世民掌握绝对权力的最基本前提。

10

《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也就是说,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后,唐高祖李渊便把军政大权交到了李世民手中,并将他册立为皇太子(实际上是三天之后,六月初七日)。在史书上来看,册立太子、禅位太子自然都是出自唐高祖李渊的本意,但事实是怎么回事,大家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了。

“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李世民随即派尉迟敬德等人“入宫护驾”,同时向李渊解释了自己迫不得已消灭亲生兄弟的来龙去脉。正在泛舟游玩的李渊听闻之后大惊失色,连忙询问身边大臣的意见,聪明的裴寂说:“陛下您不是早就想传位给秦王了吗?现在正好秦王已经除掉了对大唐开国没什么贡献的太子和齐王,您可以按照自己的夙愿把权力交到秦王手中了。”

李渊对此深表赞同,在随后会见李世民的时候,他又机警地说了耐人寻味的十个字:“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投杼之惑”出自“曾参杀人”的典故,大概意思就是李渊承认自己之前一直被小人蒙蔽,导致对秦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误会,其实这都是因为自己老糊涂了!

从裴寂的建议以及李渊后来的反应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已经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了,权力必须交给李世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对于冷血的政治家李世民来说,他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啊!

在这种情况下,退位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被动退位可能就意味着被动驾崩,主动退位还能有一线生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