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是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对其中的四大奸臣并不陌生,这四位分别是“蔡京、高俅、童贯、杨戬”。这四位奸佞之辈真可谓是恶贯满盈,做下伤天害理之事,令人看过之后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那么这四位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杜撰出来的,还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呢,如果真实存在,他们的最终下场又如何呢?首先说明,这四人非是杜撰,而是确有其人,至于下场如何,且听大狮与您道来。


先说这首恶之人“蔡京”。

蔡京为人奸佞,但书法造诣一绝,换现在一句话就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蔡京就是个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老流氓。此人确确实实有些学识,凭才学于科举之中中脱颖而出,继而走上的官场仕途。并且得到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赏识,大赞他是个多才之人。但蔡京为人穷奢极欲,姦猾狡诈,善于迎合拍马、阿谀奉承,凭借才华和口才在宋徽宗一朝被拜为太师,真真正正的位极人臣。宋徽宗对他的姦猾不是没有察觉,而且蔡京多次受到弹劾,因此蔡京先后被罢免数次,但每次罢免之后不久都有重获任用。

但蔡京不知悔改,最终导致天怒人怨,不但各大臣联名弹劾,就连他亲哥哥都在徽宗面前举报他。徽宗大怒,将蔡京贬职为民。宋钦宗即位后,又将蔡京贬往岭南地区。蔡京此时已经七老八十,一把老骨头经不起长途跋涉,走到潭州之时(今湖南长沙)死在半路之上。传说蔡京随身携带大量财物,但老百姓知道他就是奸佞蔡京之后,因痛恨此人,故此谁也不卖东西给他,导致他最后饿死在潭州崇教寺。财物被闻讯赶来的强人洗劫一空,虽然生前位极人臣,但是死后却暴尸荒野,无棺椁下葬。


说过蔡京,再来说说高俅。

高俅在《水浒传》中的奸臣中笔墨最多,所以也最出名。但真实历史上的高俅在史料文献中里著墨并不多,并且没有文献写明他就是个大奸臣。相反的记载他很孝顺,而且懂得感恩,发达之后对旧主人苏东坡一直礼敬有加,逢年过节必去看望旧主。而且在朝中对年老的大臣非常礼貌。虽然如此,高俅也绝对不是什么能臣贤史,因此也能看出此人为人乖巧,善于溜须拍马。而且他贪欲很重,把军队搞得乌烟瘴气。

高俅的结局相对来说好得多,金国渡河攻打宋朝后,高俅随徽宗南逃,但是却与令一个大奸佞童贯产生摩擦,结果被童贯留在泗州,后称病回到开封,于靖康元年病死开封。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吴国公,高俅算是恶人得了善终。


接着说说“长胡子的太监”童贯。

这个童贯也是个历史上的奇葩,大概是净身手术不是很成功,导致雄性荷尔蒙出现,童贯竟然长出胡子,史书描写他还是个器宇轩昂的帅哥。童贯熟读兵书战略,非常很会打仗,在真实的历史上“方腊”就是被他打败,并且被俘。童贯还先后率兵征讨过羌、西夏、辽国。虽然能征惯战,而且还是帅哥,但是要论奸邪,他更是当仁不让,在朝野之中没少做缺德事。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媪就是雌性、母的意思,也是对他的一种讽刺。

说起童贯的结局在四人之中算是最惨的,金国大军南渡之后,他随徽宗南逃,结果路上被大臣联名弹劾,说是他引金兵而来,徽宗大怒,将他发配边疆。宋钦宗即位后任然没放过他,派人将他斩首之后,枭首传回京城,悬于城门之上。


最后再说说杨戬,单听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二郎神”呢。

杨戬在《水浒传》中著墨很少,事实上史书对他的记载也不多。杨戬跟童贯一样,也是一个太监,只不过他没有胡子。此人很会察言观色,而且口才很好,深受徽宗喜爱,官至太傅。自此他和童贯两个太监一文一武把持著朝政,对百姓十分苛刻。

这人的结局想必他的太监朋友童贯来说,下场可算太好了。原因是他死得早,死后徽宗仍然怀念他,将追封为太师、赐“吴国公”。但是宋钦宗即位后,下令将他掘坟暴尸,削夺封号和爵位。不过他已经死了,这些事他不知道了,所以他的下场也算不错。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高俅下场不错,蔡京挺惨。

高俅是宋徽宗的心腹亲随,不但是个踢球高手,也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也擅长相扑等武术。宋徽宗上台以后,高俅长期担任殿帅,掌管禁军长达20 余年。

高俅这厮死的非常有技术含量。

靖康元年(1126年)5月,高俅突发疾病病死。

而高俅死后仅仅3个月,8月金军第二次大举南下,围攻开封。经过一个多月的围攻战,最终破城,俘虏了高俅的主子宋徽宗。随后宋徽宗被押回东北,关押在依兰县,最后惨死。死后连口棺材都没有,按照当地风俗火葬,将骨灰留下。

期间,汇总及男女宋俘都坦胸赤背(包括皇后等女性),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尤其是对皇族女性。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

如果高俅迟死几个月,也是被金兵蹂躏致死的下场。

不过,高俅死前身为开府仪同三司,待遇与三公一样,为从一品的高官。

这种人死了,本来继任的宋钦宗应该给予厚葬。

然而,宋钦宗当时已经软禁了父亲宋徽宗,对于高俅极为厌恶,认为他是父亲手下的奸臣,其罪应当与童贯相等。

最终,宋钦宗下令夺走高俅的官秩,向天下昭示高俅受到朝廷唾弃。

所以,高俅死后也是没有好名声,后代的福利待遇也没了。

至于蔡京,就要惨得多。

蔡京地位比高俅要高得多,他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穷奢无度,祸国殃民,导致北宋王朝的衰败。

著名的花石纲,就是蔡京拍马屁搞出来的,导致了著名的方腊起义,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江浙很多地方沦为废墟。

在民间对蔡京的印象相当恶劣,曾流传这样的歌谣:“打破筒(童贯) ,泼了菜(蔡京) ,便是人间好世界。”

宋钦宗即位后,软禁了宋徽宗,随后开始整肃父亲手下的奸臣。

蔡京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仍然把握朝廷不放手。宋钦宗恼怒之下,将他贬到岭南(今广东)。

当年的广东还是偏僻的地方,这是标准的发配。

蔡京赶赴广东的时候,金兵攻破了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政府垮台。

蔡京无法得到朝廷的供应,部署又纷纷逃走,流落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城南五里东明寺。

蔡京曾经向周边老百姓求救,但别人听说他是奸臣蔡京,连一粒米都不愿意施舍。

没有多久,七老八十的蔡京又病又饿,活活饿死在这里。

蔡京死了,他的儿子们也连带倒霉。

他有8个儿子,都没好下场:长子也曾任宰相,但与父亲不合, 在靖康元年被皇帝赐死; 二子早卒;三子被赐死;四子五子被放逐流放,不知所终;六子八子不祥,七子暴病而亡。

更惨的是,金军攻破开封以后,将蔡京家里抢劫一空,还将女眷抢走作为小妾或者奴婢。可怜堂堂4代丞相,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保不住。

其实,高俅和蔡京还算好的。

童贯作为一个太监,竟然成为西北监军,掌握兵马20年。

其实,童贯是个假太监,因为他是有胡须的,也有男性特征。

正常的阉割是割掉男人的阴茎和睾丸,童贯应该没有割掉睾丸,甚至根本什么都没割,又是后宫的男宠而已。

童贯和蔡京是老朋友,和高俅、杨戬都是同党,蛇鼠一窝,把持朝廷军权,贪污腐败极为严重。

童贯还是个很弱的指挥官,率领20万大军和金军一起夹击辽军。在连续大败下的辽军,仍然两次击溃童贯,也让金军摸清了北宋军事实力的底牌。

宋徽宗退位以后,很快被儿子宋钦宗软禁。但童贯为了自己的政治靠山,先是带着宋徽宗逃到镇江,后来竟然招募上万士兵,打着保护宋徽宗的旗号拥兵自重。于是,童贯被宋钦宗处死,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3

蔡京与高俅经过《水浒传》的流传而臭名昭著,在原著里与童贯、杨戬并列“四大奸臣”,在民间流传中还有“六大恶人”之说,这些也并非凭空捏造,公元1125年就有太学生陈东上奏弹劾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六位权臣,称之为“北宋六贼”,蔡京便位列六贼之首,而高俅却未在其列。最终在徽钦二宗交替之时,六贼逐一被贬,或是流放、或是赐死,其中首恶蔡京在流放途中病逝。高俅虽贵为太尉,却未在史书中列传,关于其事迹记载甚少,但高俅确实命好,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升迁上,更体现在他的结局上。

六贼之首——蔡太师

北宋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力推变法,虽然此次变法在后世评价中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为北宋朝廷解决了现实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民生、国防建设以及财政收入,蔡京则是在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政治红利。变法始于熙宁二年,蔡京考的进士第是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一边推行着自己的新法,蔡京一边从基层公务员往上爬。与蔡京一道的还有其弟蔡卞,兄弟两人在地方锻炼中都极力支持并实践王安石的新法政策,这让王安石在众多反对派的孤立下看到了希望,因此也大力培养蔡卞,并将女儿嫁给了这位年轻人,成为当朝宰执的乘龙快婿;而蔡京则一步步升迁至起居郎,并干了一件谁都不愿意干的差事——出使辽国,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熟悉这个差事,很多名臣都是由这个差事回国后得到重用,比如包拯,蔡京也不例外,归国后便提拔为中书舍人,此为起草诏令之职,是为参与军国机密的要职。
(王安石剧照)

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曾因朝中守旧派反对而被打压,宋神宗在位时就曾动摇,对王安石先罢官后复用,可见变法阻力之大。到了神宗驾崩以后,哲宗即位之初由高太后听政,守旧派把持朝政,司马光出任宰相后极力打压变法派,蔡京也就被流于京外,迎来了政治生涯第一个黑暗时期。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后重新推行新法,蔡京被召回京中代任户部尚书,与宰相章惇配合默契,此时的蔡卞也出任右相之职,但由于新旧党争风起云涌,这次新法推行并未获得良好成果,随着哲宗去世,蔡京再次遭贬,再随着政敌弹劾被罢黜所有职位,闲居杭州。

“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宋史》

巧合的是下一任皇帝宋徽宗是个文艺青年,即位后于杭州置金明局,以童贯为供奉官,两大奸臣就此聚首。蔡京是北宋有名的书画家,于是极力巴结童贯,将自己的字画散文通过金明局送往宫中迎合圣意,宋徽宗开始注意蔡京的文采与书法,并复用为官。恰逢宋徽宗有意将神宗和哲宗的政绩歌功颂德一番,并欲将变法之事继续发扬光大,做一番事业,于是想起了这位变法派的大文豪,蔡京由此首拜为相。宋徽宗的中兴之志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蔡京的鼓吹下,徽宗的志向烟消云散,开始沉溺于享受安乐,朝政权柄落入蔡京一党,他设讲议司于尚书省,自任提举、培植党羽、排挤贤良、剥削百姓。至崇宁五年(1106),蔡京被提拔为司空、开封府仪同三司、魏国公。

当时北宋虽面临诸多社会问题,但因澶渊之盟以后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致使府库充盈,蔡京则首倡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前代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他对徽宗说国家富裕,足够皇帝寻欢作乐,于是便大兴花石岗,弄的朝中乌烟瘴气,民间多疾苦。此间虽有弹劾,但奈何蔡京党羽盘根错节,崇宁五年贬职、大观元年(1107)又拜左扑射;大观三年被参辞官,政和二年(1112)又召为宰相;宣和二年(1120)辞退,宣和六年又被启用为相;这都是童贯、朱勔等人于徽宗面前做工作的结果。

“宋财赋之入比唐增倍,熙丰以后又增数倍,而蔡京变钞法,以后比熙宁又再倍矣。”——叶适

蔡京的总总劣迹完全符合奸臣的称呼,但他除了书法文学造诣外,也确实立下政治功绩,如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的设立,居养院收养老弱病残;安济坊收治贫困病人;漏泽园帮助穷人安葬,是针对弱势群体生老病死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财政方面,蔡京推行的币法改革有效的增加了财政收入,正所谓善用钱财之人必有生财之法。科班出生的蔡京崇尚治学,他于崇宁年间主持的“崇宁兴学”是北宋三次兴学运动中效果最佳的,此兴学运动中在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扩大基础教育;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学制系统的搭建,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深造的台阶,随后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为读书取仕的学生开辟了更为广泛的晋升门路,这些皆是蔡京的功绩。
(宋徽宗剧照)

“六贼”的命运几乎都在金国南下后得到回报,靖康元年(1126),宋徽宗为了甩锅,禅位给宋钦宗,随着边关吃紧,弹劾之声此起彼伏,矛头指向六贼等一众党羽,其中王黼被流放永州,途中秘密处死;梁师成被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赐死;童贯被贬於吉阳军,途中赐死;朱勔被贬於循州,不久斩首处死。蔡京在金军南下时就已举家南下避难,受弹劾之后任秘书监驻管南京,随后又连续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后迁韶、儋二州,走到潭州时病逝,终年八十岁。 蔡京的八个儿子中,尚存的蔡攸与蔡袺被诛;蔡眥被流放至白州,不久便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未受处罚,其余儿孙皆被流放。直到乾道四年(1168),蔡京后人才把其骸骨迁回老家安葬。

命运眷顾——高太尉

高俅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对于一个官至太尉的历史人物来说,显得有些可悲,或许是因为其投机的进阶过程,或许是因为其毫无功绩值得名留丹青,要说做恶,他又完全不像《水浒传》中描绘的那样,故而佞臣转也无高俅。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挥麈后录》

高俅在小说里是以“踢球”受到徽宗喜爱,这一点并非杜撰,但也并不完全概括了高俅的进阶路程。在一些家史记录里曾提到高俅本是苏东坡身边的小吏,善于抄录,苏东坡乃北宋文豪大家,他身边的抄录小吏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这说明高俅是有一些文化功底的,并非市井流氓一类。而且苏东坡在工作调动时,还亲自为高俅推荐工作,最终高俅被苏东坡推荐到了王都太尉王诜身边。这个王诜娶了宋神宗的妹妹,算得上是个皇亲国戚,而且根据史料的记载,王诜为人风流,擅长书画,因而借着近水楼台之便利,与同喜字画的赵佶交善,此时的赵佶还是端王。
(高俅、苏东坡剧照

元符三年(1100),赵佶再一次上朝时看中了王诜整理鬓发的篦子刀,王诜便令苏东坡推荐来的高俅往端王府送了一副,这一送便遇到了正在踢毬的赵佶,恰巧高俅也善于踢毬,于是一顿操作之后得到赵佶喜爱,一封书信将高俅留在了身边。也正是这一年,宋哲宗病逝,其唯一一个儿子赵茂出生三个月便夭折,所以又面临兄终弟及的继承问题,当时的宰相章惇主张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或长弟申王赵佖。而当时的向太后膝下无子,宋神宗诸子皆为庶出,赵似乃主张变法一派,赵佖患有眼疾,于是主张立玩世不恭的哲宗次弟赵佶,曾布、蔡卞、许将等重臣迎合太后共举赵佶,故而有了宋徽宗。

“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宋南渡十将传》

其实高俅入端王府的时候,与宋哲宗驾崩前后相差也就几天,算是搭上王府旧臣的末班车,这便有了平步青云的机遇。而有宋一朝“扬文抑武”,文臣地位高于武臣,自然要求也一样,一般来说文臣皆是科班出生,没有个功名难以踏入文人圈子,所以高俅只有通过走武臣的进阶路子才能得到快速提拔。这一点宋徽宗也为高俅铺好了路,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让一个闲散小吏整日陪在身边,于是就将高俅安排在刘仲武军中任副职,意图通过军功将高俅提拔提拔。

“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挥麈后录》

至于高俅立过什么战功,这个在史料中并无踪迹可查。崇宁三年(1104年)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兵变,刘仲武指挥平判至使赵怀德等复降,这与徽宗安排的时间来看,高俅当时应该是有参与。就《挥麈后录》中记载的数年之间来看,结合刘仲武的战争履历,在大观二年(1108年),他与童贯及在陕右通过战争招降了羌王子臧征仆哥,并收复了积石军。刘仲武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受到徽宗接见,并因此加官进爵,还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到官职。这种荫补儿孙的做法一般来说都是立大功者享有,刘仲武有此恩赐,很可能是因为他明白徽宗将高俅放在军中的心意,上报战功时多为高俅争取,这便迎合了徽宗,自己也因此落得个懂事儿的奖励。高俅的升迁是在《宋南渡十将传.刘錡传》中一笔带过,这个刘錡就是刘仲武的儿子,刘仲武死后,是高俅极力向徽宗推荐当上了将军,这在逻辑上像是一种政治回馈。

“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靖康要录》

《宋史》中记载“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这个庚子年推算一下应该是1120年,也就是北宋宣和二年,按照北宋官制来看,殿前司与侍卫司分统禁军,殿前指挥使为殿前司掌官,也就是说高俅至少在宣和二年之前就已经掌了军权。翻遍有限的史料并未发觉高俅过多恶劣行迹,高俅令人诟病的也正是掌管禁军之时,史书中说他“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也就是说常利用军权来调动士兵做一些私事儿,说白了是让当兵的给自己做苦力,或是为了生财,或是为了取悦徽宗。这便带来了军政不修、纪律废弛的恶果。靖康时金人寇边,北宋军队展现的懦弱不堪,这便有了文臣翻旧账的弹劾,称“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这可能是高俅留下的唯一一项罪证,但北宋禁军的问题在仁宗时就已经暴露,要将这种帽子完全扣在高俅头上,未必也有些牵强。
(童贯剧照)

靖康元年(1126),金人很快兵临汴京,宋徽宗见势不妙就先甩锅、再南逃。至泗州时,童贯与高俅各带军队与徽宗汇合,童贯在北宋末年算的上会打仗的“名将”,高俅此时虽身为太尉执掌军权,但打仗未必有童贯的能耐,所以二人争宠献媚发生矛盾时,徽宗选择了童贯当保镖随自己南逃,留高俅在泗州阻拦追兵,算是被徽宗抛弃了,这也说明关键时候,有本事的人还是要比溜须拍马的人更具资本。高俅则心里明白,留下就是送死,于是称病回到开封休养。这也是命运眷顾他的一件事情,随徽宗南逃的童贯等人皆卷入徽钦二宗的集团斗争,不久童贯便被问罪枭首,高俅则病逝家中,结局算是不错。

综上,蔡京虽然被列为北宋六贼之首,但并非一无是处的奸臣,其对于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有利的,对于王安石新法的持久推行也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军事力量巩固,至于挥霍国库、阿谀奉承、结党营私,在政治集团里也算是群体利益的代表人物,除了个人贪婪的欲望,其次就是不能独善其身罢了,饿死流放途中的传闻若成立,也算是“恶有恶报”。高俅则是被小说误解较深的一位,他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作为,当然也就没有太多劣迹,一个因为最高统治者喜欢而被扶上高位的人,终究不需要承担太大责任,因为昏君才是国家衰败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资料:《十朝会编》、《宋史》、《靖康要录》

4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蔡京、高俅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的奸佞之徒。我们都说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却也不完全局限于生活。

那么蔡京和高俅,究竟是施耐庵编出来的人物,还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如果确有其人,那么,在历史上他们的下场究竟如何?

先来谈谈蔡京

有书君查阅了史料得知,历史上确实有蔡京这个人,他是北宋臭名昭著的奸相,民间称他为“北宋六贼”之首。

北宋有个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这首歌谣是蔡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真实写照。

你别看他是一个人人想诛的大恶人,文化功底相当深,他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一路升迁到宰相的位置。他还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和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齐名,列为北宋书画“苏、黄、米、蔡”之一。

但蔡京注定是宋朝的克星,他深得宋徽宗的赏识,因为宋徽宗是狂热的书画艺术爱好者,也是宋朝气数该尽了,竟然让一名艺术家来治理国家。

蔡京一生,经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位皇帝,四次拜相,为官长达十七年。他官位三公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个喜欢享乐,推崇书画和道教的皇帝还不好忽悠吗?同为宋朝进士,官吏部员外郎余应求,形容“从蔡京开始盛行不正之风,祸国殃民”。

罪大恶极,人神共愤。蔡京的胡作非为,民怨沸腾,有正义感的大臣,联名上书弹劾,就连他亲哥哥,也举报他。

徽宗一气之下,将他贬为老百姓。钦宗登基后,又把他贬到最荒凉的地方儋州,现海南岛北部。

蔡京虽有大量的钱财,但老百姓说他是奸佞,食物都不卖给他。曾经位极人臣的蔡京,终于过度劳顿和饥饿,病死在潭州,现湖南长沙,下场很可悲。

在被贬途中,他也曾赋诗悔恨,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再来谈谈高俅

《水浒传》把高俅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人物。说他人阴险狡诈,手段毒辣,一上任,就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弄得禁军教头的林冲家破人亡,梁山108将几乎每一位都得到了他的“关怀”。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高俅,并不是这样,他又是什么下场。

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历史上的高俅,开始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秘书,想必也有两把刷子。

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

用现代的眼光看简直就是“文武双全”的优秀青年。

高俅“百般武艺”中的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玩得出神入化啊,正因这一技,有幸被端王,后来的徽宗纳入门下,栽培成为殿帅,掌管禁军长达20 余年。

高俅不仅是与徽宗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高,他对上司察言观色、百般讨好,特别是时时刻刻博徽宗的欢心,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心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每次徽宗来视察禁军,高俅总是让军队""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不懂带军布阵的徽宗看了,每次都龙颜大悦。

他最严重的错,就是不认真训练士兵,专搞花架子取悦主子,让他们失去了战斗力。在金人的进攻下,宋军几十万大军不堪一击,瞬间溃不成军,作为军事最高统帅之一的高俅,实在有点难辞其咎!

历史上的高俅,人品中有一点还是值得今天的人倡导——知恩图报。他没齿不忘曾受到苏东坡的引荐,即使蔡京等人在迫害苏东坡及其家人,作为一朝为官的高俅依然伸出援助之手。

史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

他也不忘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能够在朝中为刘说好话,更是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从而成就了一代名将。

《宋史》称""张俊、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不能把高俅与蔡京、童贯等六贼等相提并论,他们不是一个党派的。当时金兵渡过黄河,徽宗仓皇出逃南下,来到泗州这个地方,蔡京、童贯等竟然不让高俅护送皇帝了,独留下了高俅,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利益集团的。

和的蔡京、童贯相比,高俅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也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在历史上,关于高俅的记载不多,评价也是含糊不清,这说明高俅还算不上罪大恶极,他还没有资格享受遗臭万年的那份“荣光”。

高俅,1126年病死于开封,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吴国公。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曾经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高俅着实被施耐庵整得比窦娥还冤,毕竟这黑得也是够黑了!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5

我们现在对蔡京,高俅二人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是来源于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两人都是其中写到的著名奸臣?那么他俩仅仅是小说虚构,还是真有其人呢?其实在正史中,两人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水浒传》中对两人的定位和正史中相差不大,但小说并未给出这两人最后的结局,那么正史中,蔡京,高俅等人最后到底是怎样的下场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贼首蔡京,客死潭州

正如《水浒传》中所说,蔡京确确实实是当时的权相,书法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当权之时,曾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这些措施可谓是害苦了百姓。蔡京更是一个结党营私的典型,蔡京大肆提拔亲信,先后提拔童贯,杨戬、蓝从熙、谭稹、梁师成等人为节度使。擅作威福,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有异议,后来升官至司空,并被封为嘉国公。一身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

到靖康元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边事日紧,蔡京举家南下,逃避战乱,天下士人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后来在御史孙觌等人极力弹劾之下,陈述蔡京的各大罪状,宋钦宗将蔡京贬往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侥幸高俅,未遭恶报

高俅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和《水浒传》中所说的还是有些出入的。他并不在北宋末年的“六贼”之列,高俅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比较含糊,说他是大奸大恶之人也说不上,说他是正直之臣那更加不是。像《水浒传》中说的一样,他最开始是苏轼的一个小吏,后来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而王诜是端王赵佶(徽宗皇帝)的姑夫。高俅本人因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逐渐被宋徽宗赏识,并非《水浒传》中说到的因踢球发迹。高俅比较好的一面在于他算是个感恩之人,据一些野史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但他的罪过将这些给完全遮掩了,历史上的高俅也是一个恃宠营私,祸国殃民之人。

《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由于这些缘故,导致了当时禁军军纪涣散,以致后来金军进攻之时,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瓦解,其罪难容。

可惜高俅这恶人最后竟侥幸未尝恶果!据记载,当年金军入侵时,徽宗南逃到了泗州,而一路护送的将领便是童贯和高俅,后两人互生冲突而不和,于是只有童贯继续和宋徽宗继续难逃

而高俅留在了泗州,后来宋钦宗继位后,下旨处死了当时随从宋徽宗皇帝的童贯、梁师成,蔡攸一伙人,而高俅未一起难逃,因此躲过了一劫。据《宋史.李若水传》记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但并非因获罪惩处而死,可叹啊!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6

蔡京和高俅两人都是我们熟知的两大奸臣,实际上史料中关于高俅的记载极少,且评价比较模糊,应当算不上什么大奸臣。历史上的高俅在身份地位上均比不过蔡京,不过由于《水浒传》的原因,高俅似乎比蔡京更为有名。根据历史记载,两人都是善终,不过蔡京的后代则比较惨。

蔡京的下场

蔡京自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开始入朝为官,历经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

在宋徽宗时期,蔡京的地位、声望均达到顶点,同时随着地位的提升,蔡京亦开始胡作非为,贪婪无度、中饱私囊。徽宗执政晚期,开始逐渐疏远蔡京。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令蔡京辞官退休,不过在四年后的宣和六年(1124年),蔡京又被起用为相。不过由于蔡京此时年事已高,早已无力处理政事,不久后便在徽宗的勒令下再次辞职。

靖康元年(1126年),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钦宗即位不久,侍御史孙觌等开始上书弹劾蔡京,

太学生陈东更是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其余五人为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于是蔡京被贬,先是以秘书监的身份管南京,之后又接着连续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最后被贬至韶、儋二州(海南)。然而蔡京走到坦洲便去世了,终年八十岁。

蔡京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们则受其连累,下场极惨。蔡京共有八个儿子,蔡倏早死,蔡攸、蔡袺被诛,蔡眥被流放到白州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没受处罚,蔡京的其他儿子及孙子都分别被流放到边远的州郡。

高俅的下场

史料之中关于高俅的记载其实并不多,根据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苏东坡手下的小吏,由于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于是苏轼将其推荐给了曾布,不过却被曾布婉拒。于是苏轼又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诜,于是高俅回到东京。王诜便是宋神宗的妹夫,也就是后来徽宗皇帝赵佶的姑父。

《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对高俅的发迹记载倒比较准确。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受王诜所遣,前往端王府给当时还是王爷的赵佶送篦子刀,而端王当时在踢蹴鞠,在高俅露了几手之后,凭借球技讨得了端王的喜欢,并就此被端王留在了身边。

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赵佶被太后选中继位,而高俅则由于是王爷“潜邸旧臣”的缘故得以如潮为官。由于高俅极懂得讨皇帝欢心,所以在官场上也是一路青云直上。

根据《靖康要录》的记载,高俅的劣迹主要是贪财:高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而且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

至于高俅的下场如何,根据《宋史·李若水传》中“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的记载来看,高俅应当是死于靖康元年(1126),而从天子也“挂服举哀”来看,高俅至死仍然受宠,所以判断应当是善终。

【香茗史馆,专注中国古代史,欢迎关注交流】

7

历史上,蔡京和高俅最后都算是善终。

一.蔡京被民间视为北宋末期,弄权误国,贪脏枉法,导致徽、钦二帝被金人北掳五国城“坐井观天”,北宋灭亡,奸臣贼子的“六贼”之首。

历史上,蔡京是一个功过对半的权臣,也可能功不抵过吧!

蔡京,文化功底扎实厚重,在宋代被视为正途的科举进士出身,屡任京官、地方官,得徽宗赏识,徽宗多次驾临府中,饮酒作乐,视为亲近重臣,宦海沉浮,四度为相,权倾朝野,官位高至三公之首的太师,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位极人臣。

蔡京,位高权重,结党营私,门生故旧多获提拔重用,家世显赫,三代高官,北宋末无出其右。为官贪婪,多领薪俸官银;大兴“花石纲”,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极大。

蔡京当政时,也曾大力推广社会救济制度,扩大救济规模,推行救济制度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主持“崇宁兴学”,着力兴办教育,极大地促进北宋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功不可没。

蔡京,书法艺术高超,位列宋时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后人以其奸名,字以人废,以蔡襄替换之。

蔡京,最后病死于贬为地方官赴任途中,对比其他“宋末六贼”,都是获刑宰首的下场,应该是善终了。

二.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善蹴鞠,既今日足球的前身,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用今天的话说,“文艺青年”!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深得赏识。


徽宗即位后,有意提拔,奈其无科举正途,这是提拔任用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于是,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名将五元帅之一刘锜父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宋末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取得信任,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刘锜家多有关照帮助。

高俅,在金人入侵,随徽宗南逃时,与“宋末六贼”之一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善终的了!

仅供参考。

8

人们一想起宋朝的奸臣,除了南宋的秦桧‘贾似道,就数北宋徽宗时期的六大奸臣,也就是六贼了。

很多人以为那个高俅把很多好汉逼上梁山,应该是头等奸臣了吧?但是您又被演义给忽悠了,提起六贼,实际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高俅根本就排不上号,而且据说这个高俅也没六贼那么坏。

高俅本来是苏轼的秘书(小史),苏东坡不仅会写诗词文章,还当过宋朝礼部尚书。作为苏轼的秘书,高俅不仅会踢球,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做得一手好诗词,又会使枪弄棒,有点武功基础。据说还立了几次功,比如平定吐蕃赵怀德叛乱,跟着刘仲武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但都是作为下属,没有独立指挥过——也轮不到他指挥。

翻遍史书,也没找到高俅作恶的记载,倒是找到了资料说他是王安石之后的新党(变法那帮人)领袖,跟曾巩的弟弟曾布(比较好的宰相)是好朋友,跟蔡京他们是对头。

高俅后来在与蔡京的内斗中输了,宋徽宗逃跑的时候也没带他,于是他回老家病死了。而那伙跟他作对的六贼,却一个也没跑了,基本都被揪出来杀了。

作为六贼之首,蔡京是有些本事的,正因为有本事,所以做起坏事来危害性也更大,北宋就是在他几次当宰相之后变得糜烂不可收拾的地步。他的坏事咱就不说了,古人总结的很全面了:“倡导边隙,挑拨兵端,连起大狱,报及睚眦。怨气充塞,上干阴阳,水旱连年,赤地千里,盗贼偏野,白骨如山,人心携贰,天下解体,敌人乘虚鼓行,如入无人之境。”

咱们就说说他的悲惨下场,给大家解解恨:

比起那些被勒死、砍头的其余五贼,蔡京死得最痛苦——饿死的。

当时金兵南侵、钦宗继位,而蔡京居然收拾了很多金银财宝也跟着往南跑。宋钦宗当然不会放过他,把他一贬再贬。长路漫漫,贬谪沿途百姓奔走相告:坚决不能卖给这个六贼之首一杯水、一碗饭!

贪了一辈子,八十多岁的蔡京硬是活活饿死在一座破庙里,据说死的时候饿得肚皮都贴到脊梁骨了(腹与背贴)。空有一堆金银,但却没人卖给他棺材,只要用破布卷着埋了,而且是埋到了乱葬岗子——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

蔡京本来有八个儿子,一个早死,一个在流放的路上死掉,另两个罪大恶极的被诛杀,其余的儿子及孙子都被充军发配。

只有一个叫蔡鈃的儿子因为娶的是公主(延庆公主赵福金,后加封茂德帝姬)没受处罚,但是更惨烈的报应等着他——金兵大将、完颜阿骨打的二儿子完颜宗望来了,打破京城,把赵福金抓去了(也许是拿去抵债了,前面文章提到过)。

完颜宗望就想把赵福金收进房中,但是又怕这个“金枝玉叶”自杀,正犯难的时候,手下想了个高招,让完颜宗望美梦成真了——议和诸臣诱姬至寨,误饮狂药(给吃了点某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药),婉委顺从(自己想去吧),斡(斡离不,就是完颜宗望)遂肆欲无厌……

最后再说一句有点残忍的话:蔡京的这个儿媳、宋徽宗的女儿,在完颜宗望死后,又归了完颜希尹,并且第二年就给折磨死了。

9

蔡京、高俅、童贯、杨戬,《水浒传》中四大奸臣,但是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些区别。

高俅因为小说《水浒传》而背上骂名,一直被认为是奸臣的代表,但是历史上关于高俅的记载并不多,显得颇为神秘。高俅曾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能做到这么高的职位,恐怕并不是因为会踢球,高俅本人确实也有能力,起码在为人处世方面,但是如此高官《宋史》中却没有高俅的列传,让人颇感意外。

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下,高俅随同徽宗难逃避难,后返京,病逝,可以说是善终。《宋史.李若水传》中说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相对于高俅的“神秘”,蔡京则是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人物,政治生涯大起大落,曾四度拜相,执掌相权18年之久,更是被骂为“北宋六贼”之首。

蔡京除了纵横政坛,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北宋苏、黄、米、蔡并成为四大家

蔡京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关于他的功过是非寥寥数语不可能说的清楚。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蔡京举家南迁,病逝在路上,比起童贯,梁师成等人也算是善终。

10

北宋末年,宋徽宗昏庸无能,养了一大窝蛀虫,文有蔡京,武有高俅,在这些人的大肆吞噬下,国体被蛀空,山河破碎,北宋王朝最终被金国消灭,而这赫赫有名的蔡京和高俅却销声匿迹了,他们的下场如何呢?

我们是通过《水浒传》来了解的蔡京和高俅的,他们都是北宋有名的权臣,更是大奸臣,与童贯、杨戬并称北宋“四大奸贼”,并把高俅说成是镇压宋江的刽子手,当然了,《水浒传》毕竟是演义,不足为信。

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起义地点在太行山以及山东、江苏北部一带,镇压宋江起义军的不是高俅,而是北宋一代名将张叔夜,张叔夜时任海州知州。和同期的蔡京、童贯相比,高俅也没有参与征讨方腊起义军,没有参与蔡京。童贯等联金灭辽的错误决策。


高俅是开封府人,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还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他原是苏轼的小史(相当于秘书一类的角色),后来跟随王诜,王诜让高俅送礼物给端王赵佶,赵佶见高俅会踢球,就连人带物一并收下。

赵佶继位后对这位球友大力提拔,让他掌管京城的禁军,高俅也是投桃报李,他百般迎合、讨好宋徽宗,揣摩他好名贪功的心理,在掌管禁军训练上尽搞些不切实际的花架子,甚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

高俅这个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恩图报,他曾是大文学家苏轼的小史,在苏轼遭到蔡京等权臣残酷迫害时,他没有与蔡京同流合污对苏轼落井下石,而是向苏轼伸出了援助之手。


高俅之所以被后来的民间百姓和文学家们描述成奸贼,主要是因为他获得高官厚禄太过于容易,仅仅会踢球就能官运亨通,其次他会钻营,为官贪欲过大;还有他作为京城几十万禁军的首脑人物,把军队作为自己的私人部队,不仅不加强训练,反而把禁军作为自己获利的工具,导致军队纪律松弛,军政不修,毫无战斗力,以致当国家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时,开封城内几十万禁军很快瓦解,显然高俅是难辞其咎,百姓对他是比较憎恨的,把他与蔡京、童贯都说成是大奸贼就不足为怪了。

靖康元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之后,连忙让位给钦宗,自己连夜逃往东南,到达泗州后,高俅、童贯带领各自的军队与之回合,徽宗又有了自己的的小班子,但是徽宗的这些宠臣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就连高俅与童贯也爆发了冲突,童贯率领他的队伍护送徽宗继续南逃,而高俅则选择了回到开封。

宋钦宗对于童贯护送徽宗南逃十分生气,下令软禁了徽宗,将童贯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京的儿子蔡攸也被下旨处死,高俅阴错阳差躲过了一劫。


高俅于1126年突发疾病而死,他虽然得到了善终,但他是徽宗手下的权臣,宋钦宗对于他也极为厌恶,其罪应当与童贯相等,但最终宋钦宗只是夺走高俅的官佚,向天下昭示高俅受到朝廷唾弃,所以高俅死后也没有什么好名声。

历史上的高俅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左右逢源罢了。


蔡京是兴化仙游人,宋神宗熙宁三年(1071年)考中进士,一路官运亨通,宋徽宗时期成为统领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大权的宰相,先后四次任相,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蔡京天资凶狠狡诈,舞弄权术,以智慧控制别人,在徽宗面前专门窥伺主子之意以求固位专宠,还劝徽宗要尽情的享乐,他自己更是挥霍无度,贪财好利,并且大兴花石纲劳民伤财,他晚年以家为官府,谋求升官的人都聚集在他的门下,只要送钱送财都可以做官,国家纲纪法度形同虚设,处处患得患失,培植个人势力,盘根错节牢不可破,最终导致国家祸乱。


靖康元年,金军南下,宋徽宗禅让给宋钦宗,没有了保护伞的蔡京顿时失宠,只得举家南下逃避战乱,天下人人认为他是“六贼之首”,墙倒众人推,大臣们纷纷向宋钦宗上书弹劾蔡京,蔡京被贬官流放,他在赴儋州贬所时,携带大量的钱财,但是当地老百姓逃避憎恨他的作恶多端,坚决不卖东西给他,最终蔡京被活活饿死,时年80岁,这就叫有钱买不来生命,真是活该。
他们二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算是得到了善终吧,他们也都成功的躲过了靖康之难,避免了羞辱悲惨的命运,他们也算是幸运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