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解剖应该是1910年12月27日,傅家甸的解剖。
1910年11月7日,两名华工来到哈尔滨,他们是去俄国捕猎旱獭进行贩卖的。两人住进一家钻井工具商店开的小旅店,但不久离奇死亡,随后和他们接触的另外4人相继死亡,症状均为全身发黑,口吐血沫。由此,厄运笼罩了哈尔滨,并迅速向全国蔓延。
这是到目前,距离我们时间最近、规模最大的鼠疫大暴发。后来证实,这场瘟疫源头在沙俄西伯利亚, 经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进入哈尔滨,首发于哈尔滨傅家甸。傅家甸紧靠铁路枢纽,是哈尔滨最大华人居住区,大都是从山东闯关东来的。
瘟疫传播速度非常快,天津、北京、山东等地不久也发现疫情。傅家甸更是一家一家死亡,前来调查的警察、医护人员,也未能幸免。
此时的整个哈尔滨市,没有一个华人西医。
1910年12月,清政府任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作为钦差大臣赶赴哈尔滨开展防疫工作。
1910年12月24日傍晚,哈尔滨火车站,气温零下30多度,伍连德和他的学生林家瑞,拿着大清国的护照,坐了三天火车到达疫区。
此时的东北虽然疫情严重,但人们并没有重视起来。
对于感染病人,当地政府仅仅是把周围浴池改造成瘟疫房,就近安置。一些当地商会,把闲置空房改造成临时病人居住点,并没有采取隔离措施。
而对于死亡人员,由政府出钱购买薄皮棺材,就如果家属同意就地掩埋的,政府则出钱雇佣民夫找地方挖坑。如果家属想运回老家入土为安的,则自己承担运费。
而对于瘟疫为何种病菌?传染源是哪里?通过何种渠道传播?一无所知。
伍连德和林家瑞两人就在这种情况下,接手整个东北防疫了。
12月27日,伍连德来到哈尔滨的第三天,他终于得到准确消息,傅家甸刚刚咳血死去一名感染者。
伍连德立即赶往现场。死者住在傅家甸的贫民窟,是一名女性,身穿粗糙的和服躺在简陋的榻榻米上。她是一名日本人,在一家日本人开设的旅店中当服务员。
从初步现场迹象来看,应该是死于瘟疫。
伍连德让所有的人都退出屋子,警察封锁现场。然后,他对房屋进行了简单消毒,带着解剖器具就要进屋。
他的这种举动震惊了现场的所有人员。要知道,在当时风俗、法律之下,擅自解剖尸体是不被允许的,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况且,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感染瘟疫。
伍连德知道,如果是鼠疫,死者体内肯定有大量活的细菌,传染性极强,但要找到致病原因,必须这样做。
1910年12月27日,傅家甸的这间陋屋,见证了中国医生的第一列人体解剖。这是一次秘密解剖,也是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
病人的血液、肝脏、脾、肺被分别取出来,放入培养液或泡入福尔马林液体中。然后,伍连德又将死者皮肤缝合,以便在下葬的时候消除不必要的麻烦。
之后的三天里,伍连德与学生林家瑞进行了切片分析、血液样品培养,终于在器官中发现大量鼠疫杆菌,在细菌培养基上发现鼠疫杆菌团,从而证明病人的血液中存在鼠疫杆菌。
仅仅六天,伍连德和学生两人,在简陋的实验室中,锁定了这次东北瘟疫的罪魁祸首。这是鼠疫细菌被发现16年后,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被中国医生擒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