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将一个平凡且智力正常的普通人送到顶尖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哈

将一个平凡且智力正常的普通人送到顶尖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哈

2020-09-06 12:11阅读(102)

将一个平凡且智力正常的普通人送到顶尖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哈佛、剑桥等学校努力培养,会变成怎样?:结果会很不好,很可能会退学或者自杀!我这么说并非危言

1

结果会很不好,很可能会退学或者自杀!

我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千万别以为去了顶尖学府,接触到最优秀的人,好像能让一个普通人也能变得优秀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别人都是老虎,你是小白兔,让你和他们活在一起,就算老虎不吃你,你也会饿死。

不用多想,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是没法弥补的,情商可以培养,但是智商一出生就那样了。千万不要以为努力就能考试清华北大,你让一个智商普通的人,努力一万年也是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

即使将一个平凡且智力正常的普通人送到顶尖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哈佛、剑桥等学校努力培养,再培养他也是普通人,和那些真正的天之骄子相比,是不具可比性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必须正视人与人的这种差距,千万别被“努力就会成功”、“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等鸡汤给洗脑了,不然连后悔的机会也没有。

举一个例子,我一个高中同学,他家长托人找关系,把他转校去了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结果没几个月他又回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他在那样的班级里,完全没法适应,这不是努力就能奏效的,他很快就抑郁了,甚至有自杀倾向,他父母看到这种情况,又把他转校回到我们班级。

很多东西,是一出生就决定了,后天努力没用,要是所用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就能改变,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失败的人和普通人了,到处都成功人士。也别轻信什么开发大脑等错误言论,除非你愿意当韭菜和羊毛。

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才能成功,而不是硬逼自己去做不适合的事情。普通人即使去了清华、北大,也还是普通人,不仅如此,而且你也跟不上那里的学习进度,幸运的会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情况而选择退学,不清醒的人会直接自杀。

2

文科艺术类的专业没问题的,可以跟上同学,没有差异。因为这些专业本身就不需要智商。曾经认识一个在哈佛读中文专业的博士,本科就是华师大。一般般。另外认识几个高考文科考进清华的,也一般般。

理工科的毕业都困难。某茶妹靠老爸以健美操体育专长生保送清华,第一年就挂科六门。

是优秀的学生成就了优秀的大学。而不是优秀的大学把普通人培养成了人才

3

结果不会很好,大概率就是退学了!

现在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顶尖大学每年都有几十个退学的学生,原因就是跟不上进度,好多知识感觉太难,进度太快,根本就学不会了,只能是退学了。

下面是一个统计退学率的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国科大退学率达到了12.7%,不过这个可能跟国科大招生人数少有关系。再看一个,复旦大学,退学率达到了12.1%,2013年招生3174名,2017年毕业生剩下了2789人,退学人数达到了385人。从这个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来我国很多一流高校的退学率是比较高的。

上述这些顶尖大学退学的学生还是正常考试考上的,当初进学校的时候,都是各省前几百名的学生,可以说智商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强的,但是就是这样,还有这么高的退学率。

一般来说,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的学生,大概智商都在145左右甚至更高的样子,而爱因斯坦的智商高达165左右。而普通人的平均智商大概是105的样子。

也就是说,好多学霸是因为智商很高,记忆力很强,因此,能够快速学会知识所以学习成绩才好,而普通人是因为学习半天学不会才会导致学习成绩不算太好。

如果你把一个平凡和智力水平正常的普通人送到顶尖大学,也就是说,大概智商在105左右的样子,这样的智商水平,如果在一群智商145左右的同学中间,可以说是很难受的,而且各方面都会很难,而且课程也会跟不上。

如果智商的差距比较小的话,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的,比如135和145之间的差距,还有可能通过努力来弥补。但是如果是105和145之间的差距,那么你想通过努力来弥补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你把一个平凡和智力水平正常的普通人送到顶尖大学,那么大概率可能就是根本就本不上,最后基本上就是被退学。

4

半年前看过报道,台湾有20来个普通应届大学生考上上海交大,第二年只有一两个没退学,其它自己申请退学,原因都是课程太难了,他们根本没法跟上,也就是他们的智力和交大内地学生不在一个级别。估计都是理工科,文科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厉害。

5

老甘闲聊,跟你聊聊。看了一些答案,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优秀的学校和优秀的教育是什么样子,以至于产生资质平平的人不配上好学校这种谬论。

好的学校与好的教育,本质上是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开阔视野的,而不是培养奥赛队员与高级技工。所谓资质平平的人,正需要良好的教育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好的学校,有优秀的老师,能够把非常晦涩的知识讲的十分直观和简单。越是好的教育,越是与天然的认知相统一,容易被人所接受和内化。因此,资质平平的人接受好的教育,在优秀的平台获取知识,更容易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而做出成绩。

优质教育是匮乏的资源,不可能充分供应给每一个人。所以才有了通过考试和考核的方式来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得已的不公平,这剥夺了成绩一般的学生获取优质教育的机会。所以,才有了像李永乐老师,罗翔老师这样的优质教师,能够在网络上大放异彩。这充分说明优质师资通过网络的方法,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使所谓资质平平的人也接受到了好的教育。同时也说明了,好的教育是能被大众认同与接受的。

6

中国的高中教育在全世界都是顶级的,都是受到各大高校认可。高考完直接去国外一流大学的,基础不仅一点儿都不差,而是非常优秀。我有个同学在国内成绩不太好,这是我比较客气的话。可是到了国外,到了日本某一流大学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现在已经留在日本高校了,拿着高薪、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这不是个案,还有去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

还有我们本地某高中国际班,是直接对接国外高校的,27人考走了19个国际一流高校,这些学生要是在国内肯定是上不了清华北大的、甚至985、211都不敢想象的,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聪明也需要经营,没有什么成功成就是那么轻易得到的。

其实环境很重要、平台更重要!学历和智力关系不大,只要努力,智力因素会被勤奋所取代,勤能补拙就是很好的解释。

葛大夫科普、一定靠谱。

7

这是一个很好,很有价值的问题。也许,它对于我们理解大学教育,能有所帮助。

其它学校不清楚,只说说清华吧。

作为曾经在清华接受过教育,做过助教(给本科生上习题课、批改作业、试卷、答疑等),我的师兄(同一导师,高一级)、同门(同一级,同一导师)、同班同学,都在清华做教授。对清华,还是有点感受。当然,这里说的感受,是八十年代,现在可能有变化,但基本的东西不会变。

我对清华的学生的感受:

一、学生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会考试的,二类是能力强的,三类就一般的。一、二类学生会有交叉。比如,能力强的一般都会考试,会考试的能力不一定强。

举个例子。有一年考《数值分析》,全校500名研究生在一个考场,主楼的一个大的圆形阶梯教室。考试两小时,第一名交卷只花了一小时,是我班的一名女同学,第二名交卷的,是我们班的一名男同学,大约一个半小时。他们坐在教室的前排,出来要通过整个教室的阶梯。所以,他们的交卷过程,吸引了全教室的目光。其他同学大概都是在考试结束时交卷的。后来得知,这位女同学考了90多分,男同学是80多分,很多同学事后还议论过此事。这名女同学,后来去了美国顶尖大学的一个系读博士,所读专业全美最好,最后留在美国,做什么不知道,偶尔在群里见到。这名男同学在美国一个近十年中几次排名第一的大学做讲席教授,当然是终身教授。


清华学堂

要知道,这门课程,是研究生的学位课,每年都有很多不及格的。我的上一届,是20%,我这届,是10%。那时,清华的研究生,两门学位课程不及格,直接退学,一门补考不及格,退学。博士一门课程不及格,直接退学。

说起退学或者开除,清华每年有不少。

每逢寒暑假开学,布告栏里总有好几页退学学生名单。退学原因,排第一位的,可能大家想不到,是偷自行车的,第二名才是学习的问题。

二、清华的教育,强调基本概念。我读书那时,清华主要是工科。每门课程,对概念的强调,恐怕比一般学校更多。后来参加工作,发现很多985学校毕业的学生,经常会犯概念错误。

三、清华里的教育,更多的是环境的教育。

其实,在清华,教师讲一加一,也是等于二。所以,上课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有些老师课得好,比如我的主讲老师,后来退休返聘带新博士教学。也有一些上课很一般。作业也好,考试也罢,也不是特别难。

以我的感受,受教育最多的是环境。比如,每天在路上,有可能碰到院士(那时叫学部委员)。有一次,坐小车从清华200号(核能所)回到清华,同车的一位老师,后来就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院士。一次,因工作关系,与教育部一位处长吃饭,说到这位老师,他脱口而出:学霸级院士。


在清华,每天都有国内外名人名家的大大小小的各类学术讲座。这些讲座,一方面,可开阔学生的眼界,更多的,我认为是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清华,很多的讲座,并不是学校举办的,是学生自己邀请名人来做讲座。有些名人以来清华做讲座为荣。有一次上课,老师问我们是否有空,说有一位日本东京大学的知名教授要来做讲座。老师告诉我们,这名日本教授是另外一所学校邀请的。到中国来,不到清华讲一次学,觉得不够面子,所以是自己联系来的。

还有就是校庆,不要说逢五逢十这种大庆,就是每年的小庆,也总有很多名家、大官来到清华园。这些人在清华,就是普通的校友或嘉宾,一般学生都可直接接触到这些人。像我现在这类学校,来个院士或省部级干部,那是前呼后拥。在清华,除非高层人物,好像都没什么特别的待遇。一个厅级校友,校庆是没专人接待的,因为这种人太多。记得一次校庆,一个正部长走在我前面,也就几步距离。我看他和他的同学聊天时“勾肩搭背”,怎么看,都不像一个部长。


新疆魔鬼城

还有,就是清华的老师。比如,我的老师,后来有做院士的,也有当大官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想说明的是,一般985或者好一点211学校的学生,如果来到清华学习,大多数是不会有问题的。就是一般本科学校的学生,如果基础不是太差,或者自律太差,有些人也能坚持下来。

学校教育,环境教育更重要。

也因此,学生毕业时,我一定会告诉同学,进入社会后,“信心比文凭重要。”

8

阿里巴巴达摩院刚刚入职了一名“95后”的博士胡晋,这是阿里AI Labs史上最年轻的科学家。胡晋14岁进大学、23岁博士毕业,进入阿里后从事无人车相关研发。无人驾驶是达摩院的第一个项目,由阿里AI Lab首席科学家王刚博士率队,进展很快。

2017年,阿里CTO张建锋(行巅)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阿里巴巴全球创新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

预计3年投入1000亿,面向全球广泛招揽人才。首批十位“达摩祖师”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们组成了“达摩院学术委员会”。

马云将“达摩院”视为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之一。达摩院“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马云说: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

张建锋当时在云栖大会上表示,“达摩院”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亚洲、美洲、欧洲达摩院,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莫斯科等地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初期计划引入100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现在,达摩院的人数早已超出了这个目标。

就在不久前,阿里杭州人工智能实验室入职了一名“95后”、年仅23岁的博士胡晋,这也是达摩院史上最年轻的科学家

他将在阿里AI Labs首席科学家王刚博士的率领下,从事无人驾驶相关的研发。

“在哪家公司有一点关系,但做什么事情更重要一点”

面试官提问,“你23岁博士毕业,比别人节省了5年多时间,你提前参加工作,想用这5年来做什么?”

胡晋的回答很简单:来阿里,做无人车。

“我开始就想做无人车,毕业之后就开始做。规划就是做这个。”

胡晋的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相比学习,对他的生活关注更多。胡晋并没有觉得自己很特别,只是“稍微比别人习惯好一些”,比如做完作业以后再去玩。

“我自己觉得我其实很普通,只是在学业上比别人稍微快了一点点,其他方面我还有很多的成长空间。”

提到心目中的牛人时,胡晋表示,“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算是一个天才”。他说:“维纳也是14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拿到MIT的博士学位,20多岁就写了控制论的第一本开创性著作,把整个控制论跟信息论都结合起来,我觉得很牛。”

胡晋心目中的另一个天才,是他在浙大的导师。“他也是14岁上大学,18岁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就开创了我们国家自动化领域的一个学科。”胡晋说:“这个学科发展很好,他当时30岁就从学校把相关成果拿出来创业,现在公司也做得很大,是一家国内排名前几的化工自动化以及工业自动化企业,把这一块往国际领先推进很多。”

说起无人驾驶,很多人会首先会想到谷歌。当然,胡晋也想过去要谷歌,但谷歌招人的时间他都错过了。面试官问:“你没有想过要等一等吗,还是觉得无所谓?”

胡晋回答:为什么要等一家公司呢?

“在哪家公司有一点关系,但做什么事情更重要一点。”

开挂的人生:14岁上大学,19岁读博,23岁博士毕业,现任阿里AI Labs无人车算法工程师

胡晋是个“95后”,称得上拥有“开挂般的人生”:14岁跳级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19岁以专业排名全校前三的成绩,免试推荐进入浙大读博;23岁博士毕业,正式入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阿里AI Labs),参与无人车相关研发。

大学毕业后,胡晋进入了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成为实验室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专攻机器人运动方面的技术和理论,还亲手制造了一个机器人。



胡晋和他建造的机器人现在还留在浙大实验室里

“小时候有个国外的综艺节目,叫《机器人大擂台》,我特别喜欢看那个节目,喜欢机器人。”胡晋在接受《浙江网-青年时报》的采访时表示。

跳过两次级,周围总是比自己大3~4岁的人,胡晋学会了务实的沟通方法。“我觉得讨论时候尽量不要发生意见上的冲突,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把你认为最佳的方案做出来,最后用成果来说话。”

“读博的时候压力很大,总会有点怀疑自己,一直到去年博四时,我发在顶级期刊上那篇论文被接收的那个时刻,那时候才感觉我总算做出一点能够推进人类科技进步一点点的微小的工作,才感觉自己真的够格成为一个博士。”

进入阿里以后,胡晋成为阿里AI Labs无人车算法工程师,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写了一个仿真模块,这件事让他觉得挺有成就感。“我搭建了一个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能够生成仿真的车辆运动数据,不需要在实车上测试,加快大家调试,提升了整个团队效率。”

阿里AI Labs首席科学家王刚评价:少年老成,对无人驾驶充满激情

推荐胡晋入职的,是阿里AI Labs首席科学家,负责阿里无人驾驶研究和团队构建的王刚博士。

王刚也是胡晋认为自己身边的“天才”之一,原因是前者在深度学习方面做了非常多有价值的工作。



王刚于2017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无人驾驶和机器学习的研发工作。他此前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曾多次受邀成为AI顶会的领域主席,在深度学习算法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

王刚是在面试的时候才认识的胡晋,几乎立即就感受到了胡晋“非常聪明”,是值得栽培、大有前途的年轻人。

“胡晋比较少年老成,虽然年纪比较小,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对技术的了解比较成熟。同时,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逻辑非常清晰,”王刚说:“我认为这是非常聪明的表现。”

除了在专业上的一定积累(比如在顶会发表论文),胡晋对他做过的项目也非常熟悉,并且在相关技术点和原创性方面阐释得非常清楚。“这证明了他是有创新能力和有深度的。”王刚说。

不仅如此,胡晋还表现出了对AI前沿技术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王刚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对领域满怀关切并且保持积极乐观的人,才能坚持探索,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也即所谓的“深耕”。

“尤其是对无人驾驶,胡晋特别有激情,他非常相信无人驾驶的未来,并且愿意在这个方向去努力,这也是他非常吸引我的一个特点。”王刚说。

9

智力100,去到这些学校会比较辛苦。

我有一个同事,跟我说了他的故事。

他上高中的时候,在普通班学习拔尖,因成绩不错直接调到重点班,有一次学校班颁奖活动,他们班只有他没有得到奖项,他们班就他一个人站在那里,他当时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回家后和他妈妈说想回普通班,他妈妈骂他说脑子有问题,后来自己偷偷找老师换回去的,他说回去一下子踏实了,也没有其他思想负担。

10

文科专业没问题,我自己是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出身,只要是正常人的智商,应付考试,问题是不大的。当然理工科会有问题,比如像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需要比较强的逻辑和计算能力的,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还是挺大的,普通人肯定是跟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