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然,古人有他们自己的方法。你需要用敌人的首级来证明自己杀了多少人,并不是随便报个数字,这涉及到对士兵进行奖励行赏,所以在这方面其实是挺严格的。另外,军队里面应该会有军队的数量,上阵杀敌的数量,这些都是会记录在册的。

在战场上杀掉了敌人,就割下敌人的头颅,把他的头绑在自己的身上。据说,在汉代的时候太守魏尚,因为在上报杀敌数量的时候多报了六个,甚至被朝廷免职。可想而知,古代在这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古代,如果你想晋升,那么你就得勇猛的作战,从战国时期商鞅以军功封赏开始,上阵杀敌就成了士兵们晋升的机会。杀的敌人越多,晋升的机会也就越大。这也成为了激励士兵们作战的方法。

因为割下头颅挂在自己的身上,毕竟不方便作战,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妨碍士兵,所以后来也有一种方法是割下敌人的耳朵或者手指,但是又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手指或者耳朵会非常容易作弊,有可能他杀的并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伙伴或者是百姓,来冒充的敌人。

所以这个方法到后面计算的人数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准确,只是一个大概而已。还一种方法就是他人来证明,只要你杀敌的时候,身边有其他的人能够来证明你杀敌的数量,也算是可以的。而为了防止他们相互串通,将军会通过派人去检查敌人的尸体的方法来杜绝士兵们撒谎。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古代战争的规模一般都不小,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基本上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也得死伤数百人,更不要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还有历史上众多的农民起义,那人数和规模更是庞大。每场战争结束后都会涉及到统计士兵伤亡的情况,一般怎么统计呢?军队里有专人统计,也有事后大概统计的。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古代作战图

战后统计

古代的军功爵制度首先是由秦朝建立并发展起来,规定了计算士兵的功绩是由他本人获得的敌方士兵首级来决定的。当然敌方普通士兵的首级和敌方将领的首级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肯定是一个将领的首级抵得上几十个普通士兵的首级甚至更多,如果能杀死敌方大将那更是不得了。所以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可以说是七个国家中是最强的,这一制度激励了士兵们在前线奋勇作战。

在整个战斗结束后,士兵们会把自己斩杀的敌方士兵首级统一上交给军队里的专门负责的人进行统计来计算每个士兵的功绩。另一方面自己军队在战斗中损失也会在事后的统计中,由各个部队的负责人统一上报给指挥部,因为损失的人员要进行补充,还要要统计对阵亡的士兵抚恤等等的问题,这些都有人专门负责的,一般主要是后勤方面的人员负责统计的情况比较多一些。

战胜方如此,战败方也是一样。战斗结束后,战败的军队将领也会在逃跑的路上搜集散兵游勇,把他们统一管理起来,最后会到一个固定的据点对整个战斗所损失的情况进行统计,他们一样也需要补充阵亡的士兵留下的空缺,需要把战败的部队重新整训,好为以后的战斗做好准备。

不过如果损失实在是巨大的情况下,比如一支万人的军队,一场战斗过后只剩下几百人的情况,则很有可能这支军队的番号都会被撤销,从此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同时会派遣新的军队来接替他们。

蒙古军队剧照

军队投降情况

两军对垒,有可能一方在另一方绝对强势的情况下会直接投降,以换取出路,这种情况的人数伤亡统计那就更简单了,直接找到投降的军队负责人问清楚情况,自然就知道这次战斗的战果是什么情况了。

在古代的军队战斗中,大部分的情况都是人多战斗力强的部队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也有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过在古代还是比较少的。毕竟古代的军事体制和装备还是冷兵器为主,主要是步兵和骑兵作战。骑兵对普通步兵还是有绝对的优势的的,不过骑兵毕竟还是少,没有人能养得起很多马的,一个骑兵的花费抵得上3-5个普通士兵了,精锐骑兵则花费更多。所以大多数是养不起很多骑兵的。

在战斗中拥有了大规模骑兵的军队,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开始倾斜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就选择了投降,因为知道抵抗也没用。

军队作战图

综上所述,在古代的战争中,战功的计算主要就是看你砍了多少敌方首级,在军中都有专人记录的。

3

谢邀,我是候塞雷的历史手札,我来回答。

古代打仗两方是怎么统计死亡人数的呢?

1、在古代,打完一场仗之后,通常敌我双方都会打扫战场,清理尸体,收集兵器,毕竟当时铁器、盔甲对一个国家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就是综合国力的象征。

而且对于战胜一方来说,通过搜集尸体可以得到不少的战利品,救回伤兵也可以减少部队人员损失,而且这些伤兵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伤愈归队之后便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而救回的伤员的数量,一般就是这场战役的受伤人员数量。

而在战场上,大量尸体腐烂之后容易污染土地和水源形成瘟疫,因此需要清理尸体,一般就是焚烧和掩埋,而通过战场上搜集的尸体的数量,加上救回的伤员的数量,基本就可以大致清楚敌我双方的伤亡人数。

2、打完仗之后,尤其是打胜仗之后,最要紧的事情便是论功行赏。当时计算军功的方式有数敌人首级、耳朵等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致统计出敌军的伤亡情况。但这种统计方式误差较大,因为有的人作战英勇,夺了不少人头,但因为过分英勇最终死在了战场上,他斩下的首级没办法回收,就没办法很准确得进行统计

3、无论对于战胜方还是战败方,冷兵器混战,双方在战场上乱成一团,部队编制早就被打乱,因此当各自回营之后,都要收拢分散的人员,进行人员的统计,由此得出大致的伤亡情况。

一般这种情况使用更加普遍,毕竟不是所有战胜方都愿意放战败方进战场回收尸体,因为难保战败方不会趁此机会发动对战胜方的反击,从而造成战胜方更大的伤亡甚至是反败为胜。

为了对战败方形成震慑,炫耀己方的战功,有时候战胜方会收集战败方的尸体,封土而成形成高大的坟冢,是为京观。

4

自秦开始就是用首级。但相当多的战役里,统帅要求士兵们不要只顾斩首,先破敌杀敌。古代战争想拿首级是很不容易的,除非是敌人大败溃逃才有时间从容砍到首级。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提到:为防止取首级照成混乱引发战败,不准士兵私自取首级,由专人负责,将领根据士兵各自出力大小,在来分功劳大小。

5

古代的军队也是有建制的,也是会点兵点将的。

古代的伍长什长百夫长,然后就是将军,要统计起来很简单的。

6

早期是按人头计数,别在腰带上,挑在枪尖上,挂在马脖子下面。后来,慢慢的改成割耳朵,以左耳为准。据说有拿袋子装的。

7

应该是查死在地上的尸体吧,毕竟失败的一方不能把尸体拿走啊。

一般来说,古代没有那么精确的统计方法,就连简单的数学会的人都少,更别提成千上万的数字加减了。但是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领兵大将来说,数学是必备的技能。古代的兵法跟其他一些技能一样,都是师徒相传的,这样长久的传承之后,一个一个武将世家就产生了,像北宋时期的曹氏、高氏、种氏、姚氏及折氏等将门,能保持数世鼎盛。这样的世家,都有自己的秘本兵法父子相传,师徒相受。而对于统兵大将来说,数学是必备的技能,自己带领的军队、敌人的军队一天走多少里,几天能走到目的地。一天吃多少粮食,预计战争结束需要多少粮食,分兵多少,包围敌人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军事器械,手下军队相互联络所用的世间等等包括提主的问题,这样的数学计算,如果领兵将领不能自己计算,那能打胜仗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这种数学上的传承在历史上在兵家中是长久流传的。不要小看古人啊。


8

在古代打仗我觉得统计死亡一般都是首级。在中国古代一直流行着首级爵,也就是说战场上一个士兵杀死敌军要将敌人头颅砍下,绑在身上,战争结束之后便可以拿去论功行赏。

9

过去士兵都会有腰牌!每次出征打仗回营都需要点名,如果没有回来就会被列入失亡名单,待十日后,经将士确认死亡就会被安排抚恤金送回家中,如果是逃兵也要按照兵士证明,包括兵士的连坐制!互相监督,互相照顾!

10

斩首数量中国古代:(以下前提都是训练的士兵,杂兵不算)一个兵杀死对方后,士兵会在战友掩护下斩下对方首级,基本上是一个首级一级爵位,类似的军功统计制度大致在战国时期成型,并贯穿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后来还有统计耳朵数量,因为首级 质量体积过大,士兵在战场上携带首级行动不变,影响战斗力。我所知道的是,在隋唐时间已经有了完善都根据左耳数量,大业皇帝《纪辽东二首》(其二)曰:“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这里边那个馘(音同“国”)在诗中即左耳之意。此外还有“先登”“夺旗 ”等功劳,才疏学浅,记不住那么多名词,往大佬指教。明代将门的家丁也是,基本上一个首级一级军衔(不知道军衔这个词在这里是否准确)当然,要说啥功勋最高,借用先生一句话概括:“功高莫过救驾,计狠莫过绝粮”日本古代与中国古代类似,制度上不清楚,看后面的战例吧;西方古代:这个就神特么麻烦,复杂,古希腊及早起罗马的兵种由财产数量,也就是这个人所能承担的装备决定的,所以立功也不会有太大的身份变动,能当上百夫长的都是百里挑一的杀人机器,至于为什么他们能上位,我猜测可能不是统计他们砍了多少人,而是战场上他们身边压根没有活人,,,骑士时代就好玩多了,每个骑士家纹都不一样就连父子之间也会因家纹在结婚时的变动而有所差异,谁把谁掀下马一清二楚;至于干掉杂兵,什么?骑士干掉垃圾兵还好意思说?杂兵干掉骑士在早期几乎是不可能的,比河北考生裸考北大本科还难一百倍;可一旦成功了(往往是骑士罗马后爬不起来了),被步兵一板砖砸冒泡,装备归了这个上天的宠儿,后者就差不多成了一新的骑士了(骑砍剧情),谁还管谁杀的?骑士来了!快跑啊,不被杀就不错了!骑士挂了!快抢装备啊!谁管他到底谁杀的啊!在古埃及,至少是18 19王朝还有通过男子生殖器数量统计杀敌数量的操作,同时代、巴比伦可能也有类似的现象,这个需要西亚史大佬来指点了。举几个战例吧1.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武田军别动队抵达战场并追击撤退的上杉军时,杀死落单的上杉军士后,发现对方腰间缠着十几个首级,后经验视,其中武田与上杉的武士各半,基本上是武田一个兵好不容易砍死上杉一个,上杉后面的兵再砍死这个精疲力尽的武田兵,,,以此类推。夺回己方被讨取(即被杀并割下首级)士兵的首级也立功,而且因为夺回首级基本上等于杀死对方一个兵,所以这种功劳比单纯讨取敌人还大。2.蒙古西征窝阔台的蒙古骑兵在波兰击败西里西亚公爵亨利率领的三万精(杂)锐(碎)波兰军队,割下的左耳(据说下面人把右耳也装进去了,可能为了邀功 可能为了拍马屁)装了九麻袋3.山中鹿介讨取品川大膳山中鹿介是战国尼子家名将,在尼子家灭亡后多方联系尼子残臣旧部与,与毛利家为敌,后被吉川元春捕获并斩首。我喜欢称之为县级西塞罗。此公初出茅庐,就遇上毛利家著名武士品川大膳讨敌骂阵,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的山中鹿介看不过眼,也是一顿嗷嗷怪叫就扑了下去,与品川大膳斗在一处。打斗细节并不清楚,结果却被记录了下来:品川大膳被山中鹿介讨取。山中鹿介一战成名,以至于连带着品川大膳也跟着流芳百世,居然出现在华为输入法中(笑到变形)4.魏尚多报斩首六级受处分“持节云中,何日遣”—东坡兄(长音)魏尚,汉武帝时云中郡军事长官,因多报斩首六级被处分,免官还是咋的记不清,烦请大佬指正。冯唐入朝说服汉武帝免去处分,汉武帝:OK!你持天子符节去赦免魏尚吧!魏尚的官 相当于今天军分区司令员了,在边关还可能管理屯垦 军事财政(中国史盲求助ING)等事务,可谓封疆大吏 就因为斩首六级被免官,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早在耶稣出生之前,中华帝国的奖惩制度就多么严格完善且受统治者重视。此外一些靠谱的电视剧中也有战马悬挂首级等场景,比如个人特别喜欢的(强行安利)总结一下,基本上还是首级及其可替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