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在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逐渐用汉字作为本国文字,用以记载日本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创造了日文字母——假名(仮名)。
最初,日本直接把汉字作为表音符号(字母),一句话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来标注读音,这便有很大不便。后来,他们便采用简化的办法,模仿汉字的草体来标注读音,这就形成了日本的草书字母——平假名(平仮名);同时,又模仿汉字的楷书,切取其中一部分而形成了日本的楷书字母——片假名(片仮名)。
有了假名之后,日本文字就大为简化,但有很多词语仍需要借用汉字来表达,而且越是历史久远的文字,其中用的汉字越多。因此,日本的文字便成为汉字与假名的混合体。汉字一般用来表意,假名大多用来表音。
以前,日本使用汉字的数量很多,有几万个。1946年,日本政府进行文字改革,公布了1850个当用汉字作为法令、公文、报刊以及一般社会生活方面使用。1981年,日本政府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标准。
日本语中的汉字,在写法上大部分与中文汉字相同,在读音上有许多词汇与中文汉字的古代读音有相近之处。汉字引入日本一千多年,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化,许多汉字的写法和读音已经与中文汉字有了区别。在字义方面,如中文汉字中的"娘"的字义为"母亲”,而在日文汉字的字义则为"女儿、少女“。
在日本语中,也有繁体字和简化字,被称为旧体字和新体字。日文汉字中的繁体字与中文汉字的繁体字大多写法相同,但也有一些汉字的写法不同。日文汉字中的新体字和中文汉字中的简化字则有很大的不同。如中文汉字中将"價”简化为"价”,在日文汉字中则为"価“;中文汉字中将"轉"简化为"转”,在日文汉字中则为"転“;等等。
至于日语中许多汉字是简体而不是繁体的说法,并不准确。在现代日本语中,所使用的汉字,按照中文汉字的写法来说,既有繁体字(旧体字),又有简化字(新体字),已经简化的字用简化字,没有简化的字则仍用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