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李渊还有三个哥哥,为什么是他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李渊还有三个哥哥,为什么是他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2020-09-06 00:02阅读(171)

李渊还有三个哥哥,为什么是他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李渊的父亲有四个儿子,李渊是最小的,为什么唐国公的爵位被他继承了: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十一月二十四,北

1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十一月二十四,北周都城长安,柱国大将军、少保、安州总管、唐国公李昞的嫡妻独孤氏为他生下了第四个儿子。时年五十二岁的李昞老来得子,大喜过望,为这个儿子取名“渊”,寄希望其长大成人后能够心性深厚、心思缜密,继续壮大李氏一门的荣光。

李昞,是西魏重臣、柱国大将军、陇西郡公李虎的第三子。李虎因追随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数十年出生入死、屡立功勋,所以深得宇文泰信任,被授予西魏最高军事将领“柱国”之衔,与其他七人(包括宇文泰)合称“八柱国”。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陇西郡公李虎去世。因长子李延伯、次子李真都在之前征战中于沙场阵亡,所以第三子李昞承袭了柱国大将军、陇西郡公的官职爵位。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泰侄子宇文护废黜西魏恭帝,扶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觉即位,建立北周。孝闵帝追念李虎当年追随太祖(即宇文泰,孝闵帝即位后追尊)的功劳,于是追赠他为唐国公。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唐国公李虎的嗣子、陇西郡公李昞从郡公晋封国公,得以世袭唐国公爵位。

李昞在承袭唐国公爵位前后,迎娶了同为柱国大将军的卫国公独孤信第四女为嫡妻。而独孤信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则嫁给了柱国大将军、随国公杨忠的嫡子杨坚。因此,李昞和北周皇室、及权势相当的随国公家族都有着亲密关系,这层关系对于他在仕途上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依仗。

李昞有四个儿子:李澄、李湛、李洪、李渊,除了李渊可以明确为唐国公嫡妻独孤氏所出外,其余三人都没有注明生母是谁,或者在有的史料中被一概记载为独孤氏所生。

不过李澄、李湛、李洪如果都是独孤氏所生,那么就不会出现最后唐国公的爵位被最小的李渊所承袭的情况出现。如果三个哥哥和李渊都是嫡子,那么在李昞去世后,一定是按照年级大小,来决定唐国公爵位的归属。

李渊的大哥李澄、三哥李洪都英年早逝,很早前就不在了,也许都没有成年,史书上也记载着他们没有后嗣。但是二哥李湛并没有早夭,平安长大,还生下了两个儿子李博乂、李奉慈。如果李湛是独孤氏所生,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李昞去世后,唐国公的爵位一定是由次子李湛继承,而不是四子李渊来承袭。

但是,北周建德元年(572年),五十八岁的李昞去世,遗留下的唐国公爵位却是由时年八岁(实际还不满六岁)的幼子李渊继承,次子李湛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李博乂、李奉慈并没有获得继承权。

所以,这里就可以得出结论:要么,李湛是李昞的妾氏所生,身为庶子,当然没有继承权。要么,李昞在迎娶独孤氏之前,另有正妻,生下了李湛(或许还有李澄、李洪),但是,这位正妻很早就去世了,而且家世也不如独孤氏那样显赫,为了与北周皇室及随国公家族保持密切联系,所以李昞将后娶的独孤氏所生幼子李渊立为嫡子,承袭了唐国公爵位,以其母家的势力,来保证李氏家族的显赫地位不被削弱和替代。

还有,李澄、李洪的早逝是明文记载在史书的,在李昞去世前,他们就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有和李渊竞争继承权的条件。而李湛的离世时间也没有确切记载,只是留下了他有两个儿子的史料。

也许,李湛也是独孤氏的儿子,但是在生下两个儿子后,年纪轻轻的也离开了人世,走在父亲李昞之前。于是,李昞去世时,只剩下一个八岁的幼子李渊可以承袭爵位,这就是李渊得以继承唐国公爵位的原因所在。

以上所猜测的诸项理由,在史书中都没有确切答案,最终还是李渊越过三个哥哥,承袭了唐国公爵位。李湛作为兄长,为何没有承袭唐国公,目前没有明确的资料显示是什么理由。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两个儿子身上,探寻到一丝丝讯息。

大业十三年(617年),时任晋阳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隋末大乱的局势下,起兵南下,准备夺取天下,追随他起兵的李氏宗族数不胜数,堂兄弟、堂侄如李神通、李孝恭、李道宗、李瑷、李道玄、李孝基等,都纷纷起兵响应,在李渊建立大唐、平定天下前后,屡建功勋、战功卓著,不愧同为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后裔。

这些李氏宗王都是李虎的后代,李渊叔父们的儿子、孙子,和李渊本人血缘并非最近。李渊二哥李湛的两个儿子李博乂、李奉慈,才是李渊嫡亲的侄子。但是,这两个亲侄子,在李渊起兵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全程隐身,没有立下半分功劳,坐享其成。

凭借宗亲身份,在大唐建立后,李博乂受封陇西王、李奉慈受封渤海王。但是史料记载他们兄弟“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於声乐以自娱”,数十年骄奢淫欲、荒纵不法,品性低劣、为人鄙视。唐高宗在位时,还特别下旨申饬他们:

“吾仇人有善且用之,况亲戚乎?王等昵小人,专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学,何以为善哉?”,几乎就差直接说他们烂泥糊不上墙。

所以,从这二人的为人来看,他们的父亲李湛,很大概率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不能承担延续唐国公世序的重任,所以其父李昞才下定决心,将继承权交予幼子李渊,指望他能够不复所望,维系李氏家门,发展壮大唐国公这一尊贵崇高的贵族门阀顶级世家地位。

最后,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猜测:李昞的四个儿子,都是独孤氏亲生,但是在李昞生前,长子李澄、三子李洪早早夭亡,次子李湛在留下两个儿子后,也走在了李昞前头。所以,在建德元年(572年)李昞去世时,只剩下李渊这唯一的儿子。李昞便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不考虑李博乂、李奉慈两个孙子,直接让四子李渊承袭唐国公爵位,以符合礼法宗族传承的制度,这也是遵循了最符合礼仪的家族传承制度。

四十五年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第二代唐国公李渊在五十二岁的年纪举兵,并迅速自晋阳南下,攻克关中,随之登基称帝,建立新兴的帝国。

即位后,李渊追尊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父亲李昞为世祖元皇帝,其余李氏宗族也一一晋封。这就是后世光耀千秋的大唐帝国的开端,李渊即唐高祖。

2

唐高祖李渊在起兵建立大唐之前,本身就是贵族出身,可追溯到西凉王室,虽然这个可能有往脸上贴金的成分,但是从李渊祖父李虎开始,确实已经跻身贵族之列,李虎跟随宇文泰建功立业,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成为关陇贵族的代表人物,而其勋爵也代代往下传。

李虎生前被封为陇西郡公,被赐了大野姓,北周建立之后,李虎又被追封为唐国公,自此之后,唐国公这个爵位世袭,其子李昞袭唐国公,李昞死后,其子李渊又袭唐国公。但真正说起来,李昞和李渊都不是长子。

李昞是李虎的第三子,而李渊是李昞的第四子,但是他们都袭爵了,而在古代,我们知道,大部分时候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么,李昞和李渊又是如何袭爵的呢?

李虎有八个儿子,长子为李延伯,死的比较早,次子李真是战死的,两人都没有子嗣留下来。所以李昞这个第三子就在李虎死后袭爵,至于李昞是不是嫡长子,我们不得而知,但能肯定的是,他是嫡子,所以能继承唐国公这个爵位。

李昞有四子一女,即李澄、李湛、李洪、李渊和同安公主。《旧唐书》记载:“高祖长兄曰澄,次曰湛,次曰洪,并早卒。”也就是说李渊的这三个哥哥死的都很早,但是这算不算是李渊能袭爵的原因呢?

恐怕并不是,李昞死于572年,而李渊也是在这一年袭爵的,即便他的三个哥哥都死的很早,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二哥李湛在这一年是还活着的,而且他还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李博义和李奉慈。《旧唐书》记载,李博义死于咸亨二年,即671年,而李奉慈死在显庆年间,比哥哥死得早。

根据这个年龄来推测的话,李昞死的时候,李湛是一定还活着的。但是袭爵的却是李渊,那么存不存在李渊争夺继承权的可能呢?毕竟后来他的儿子李世民就和哥哥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而且还成功了。

不过这种可能性在李渊身上同样是不存在的,因为李渊生于566年,他袭爵的时候只有7岁,如此小的年纪,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哥哥争夺继承权的。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李渊是嫡子,而李湛是庶子,甚至李渊的三个哥哥都可能是庶子。

只有这样,七岁的李渊才可能在李昞去世后袭爵。李渊的母亲就是独孤信的第四女独孤氏,同时也是杨坚之妻独孤伽罗的姐姐。独孤氏嫁给李昞之后至少生了两个孩子,即李渊和同安公主。至于李昞的另外三个儿子,很可能都是李昞的妾室所生。

李渊七岁袭爵却能够在后来起兵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渊的母亲,因为她和独孤伽罗的关系,所以杨坚和独孤伽罗对这个外甥比较照顾,李渊成年后,就在杨坚身边做了千牛备身,然后一步步开始建功立业。后来其表弟杨广继位,杨广对他的信任虽不是特别深,但到底还是有些信任的,所以李渊才能够在隋末在太原有了自己的力量。

以至于这个力量最终成为李渊起兵的重要依仗,而在李唐王室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李渊的三个儿子尤其是秦王李世民的南征北战外,还有不少李唐宗室参与了这些战争,比如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淮安王李神通、庐江王李瑗等等,都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战功。

这其中又以李孝恭和李道宗为最贤,《新唐书》记载:“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而这些李唐宗室其实说起来绝大多数都是李渊叔叔们的后代,有他们的儿子,也有他们的孙子。而李渊亲兄弟和亲侄子们则因为子嗣太过单薄,并未参与什么大战。

李渊的大哥李澄和三哥李洪死的很早,很可能在李昞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也没有留下子嗣,而二哥李湛虽然留下了两个儿子,但他自己死的时候也很年轻,至少,李渊起兵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至于李湛留下来的两个儿子李博义和李奉慈则托付给李渊抚养,并没有参与平定天下的战争,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是跟着享了,李博义和李奉慈在唐初的表现就是单纯的纨绔子弟。

不过《旧唐书》和《新唐书》对于他们为官的时间并不统一。大唐建立之后,他们都被封了王,但是对于李博义“累擢礼部尚书,特进”的时间,《旧唐书》说是李渊时期,而《新唐书》说是李治时期。

此处《新唐书》的记载比较可信,而且李博义和李奉慈的表现都被李治所看不起。李治曾说:

“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

3

因为李渊在七岁时他的哥哥们就已经相继去世,李昞只剩下这么一个独苗苗,而且又是独孤氏的嫡出,李渊也就顺其自然的世袭了唐国公的位置。

说到这个李渊,就不得不说说他那辉煌的家世背景,陈胜起义反秦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实证明,“王侯将相,真有种也”,审望我们的历史就会发现,除了汉朝和明朝是真正属于下层百姓建立起来的国家,其余的朝代从汉朝以后到宋朝这段时间内都是那些公卿世家在轮流坐庄。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明朝属于穷苦老百姓第一次实现了咸鱼大翻身,而这个李渊的家世之辉煌简直前所未有,他的祖先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而这个李虎又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hao)的五世孙,西凉灭亡后,李暠的后代入仕北魏。

后来北魏分裂成为东魏、西魏,由于李虎属于西魏一方,所以后来就被封为陇西郡公,位列八柱国之一,李虎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他的儿子李昞也就世袭了父亲的官职和封号,而且这个李昞还和同为八柱国之一的独孤氏达成了政治联姻,娶了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

这个独孤家族也是相当显赫,在北周、隋、唐时期出了三个皇后,其家世之显赫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独孤信的大女儿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个女儿就是李渊的母亲,后来被追封为元贞皇后,第七个女儿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独孤皇后,隋文帝的老婆。

凭借着强大了关系网,李渊简直就是含着镶了钻石的金汤勺出生,在北周时人家的大姨是皇后,到了隋朝时,人家的小姨还是皇后,而且人家自己本身也是地位显赫,世袭唐国公的爵位,又有一个强大政治盟友孤独家族。

而这个李渊娶了个老婆也不得了,他的正室窦氏乃是西魏上柱国窦毅的女儿,而这个窦氏家族在李渊起兵反隋时期也出了不少力,可以说这个关陇出身的政治集团几乎垄断了从北魏一直到唐朝灭亡这段漫长时期里的政治权力,所谓“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风光无两。

可见,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今来看,“王侯将相,真的有种”。

4

李渊之父李昞先后西魏、北周朝廷为官。李昞的父亲为李虎,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封爵唐国公。李虎去世后,李昞世袭唐国公。

李昞生有四子,长子:李澄、次子:李湛、三子:李洪、四子:李渊,均为嫡出。在李昞病逝前,前三子均以早逝,按封建宗法四子李渊,世袭唐国公。

李渊建唐称帝后,追谥李昞为元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兴宁陵。

5

李渊的父亲李昞一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澄、李湛、李洪,以及李渊。其中,李渊是最小的儿子。可是,最终李昞把唐国公的爵位传给了最小的儿子,而没有传给稍长的其他三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渊剧照)

史料对李昞前面三个儿子的事迹,记载得非常少。其中长子李澄没有后人,推测可能是早死了。三子李洪也没什么后人,大约应该也是早死了。不过次子李湛应该并没有死,因为他还生了李博义和李奉慈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后来都被李渊封为王。

不过,就算李澄和李洪早死,李湛还活着,李昞在传位的时候,也应该传给李湛。可为什么却没有传位他,而是传给了最小的李渊呢?

李湛的生平事迹我们并不清楚,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也全部不清晰。不过,我们从李湛的两个儿子的情况,大致可以推测出,李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史料上记载,陇西恭王李博义“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於声乐以自娱。其弟李奉慈亦荒纵”。也就是说,李湛的两个儿子都不成器。既然李湛教育出来的儿子这么差劲,相信李湛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我们再来看看李渊,看看他究竟有什么优秀的地方。

在看李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国内形势。

(宇文泰剧照)

当时是北周,北周是在西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西魏是北魏分裂出来的。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其中东魏演变成北齐,西魏演变成北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北朝有多么的混乱和动荡。而且就算是北周,当时也是动荡不已。北周的奠基者是西魏的权臣宇文泰。宇文泰去世时,让他的侄儿宇文护拥戴自己的儿子宇文觉。宇文觉建立了北周,但是权力却在宇文护手里。宇文护为了掌控权力,杀掉宇文觉,立宇文毓为皇帝。接着,他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皇帝。然后宇文邕又杀掉宇文护,自己掌控权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但是北朝,就算是北周,权力都非常不稳定。在权力的争夺中,实用的是丛林法则。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手段最高明,谁就能够掌控权力。而且就算宇文邕杀掉了权臣宇文护以后,他也没有绝对地掌控权力。西魏的时候,有个八柱国。这八柱国,身后还都有庞大的势力集团。其中李昞的父亲李虎,就是八柱国之一,唐国公,控制着陇西郡。而李昞的妻子,也是八柱国之一的河内郡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是卫国公。由此可见,李昞一家人的势力,在北周是相当强大的。

既然李昞的势力强大,而当时各个诸侯都在暗中积蓄势力,试图有所作为。北周末期,同样是八柱国之一的杨坚,已经通过自己的运作,实现了改朝换代。因此,要说李昞没有这样的心思,肯定是不可能的。而要有把江山搞到自己家族手里的心思,就要选好接班人。或许在李昞那一辈上,不太可能实现改朝换代的目的。但只要选好了接班人,代代运作下去,自己这个家族要取得成功,还是有可能的。

(杨坚剧照)

有这样的心思,李昞就要选一个有能力的后人。为何最终李昞选择了最小的儿子李渊呢?我们就要看看,年轻的李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一,李渊喜好结交朋友。人脉是打江山的基础。有人脉,有人拥戴,就意味着大家会帮你,拥戴你。李渊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他也因此有很多朋友,这些朋友都很拥戴他。因此李渊为后期李家打江山,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这一点,是李渊的父亲李昞最看得起他的地方。

其二,李渊相貌不同凡响。李渊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叫史世良的人,对李渊说,他骨法清奇,将来必然大贵。而李渊自己对这一点也很得意,在看待问题上,从小就有很高远的眼光。既然李渊如此不同凡响,他的爹李昞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当然要选择他了。

其三,李渊深得杨坚宠爱。隋文帝杨坚对李渊非常宠爱,李渊很早就是杨坚身边的千牛备身,相当于杨坚的贴身侍卫,杨坚的喜爱,肯定也是李昞把继承人位置传给李渊的重要原因。因为从北魏到西魏到北周到隋朝的历史进程来看,只有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有夺取江山的可能。李渊和杨坚挨得那么近,他的可能性显然是最大的。

正因为李渊有这样的优势。因此虽然他年纪最小,李昞也把唐国公的爵位传给了他。

(参考资料:《周书》《隋书》《旧唐书》等)

6

李渊出生于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他7岁的时候,父亲唐国公、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昞去世,年幼的李渊袭封唐国公。

李渊有3个哥哥而却是年幼的他袭封唐国公,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三个哥哥梁王李澄、蜀王李湛、汉王李洪(以上三人的王位都是李渊称帝后追封)在李昞去世之前就已经早逝了——《旧唐书》就是这样记载的:高祖长兄曰澄,次曰湛,次曰洪,并早卒。

这里有几个延伸出来问题:

1、李澄、李湛、李洪与李渊以及同安公主是不是同母?也就是他们是不是都是元贞皇后独孤氏的子女,有历史记载说独孤氏只生了李渊与同安公主,也有观点认为李澄等都是独孤氏的儿子。

2、李澄、李洪有没有后裔?有的记载说除了李湛有后,李澄李洪无后,但也有记载说李澄的儿子包括彭城王李士衍、江东郡王李世证、衡山郡王李世训,李洪有一个儿子巴陵郡王李盘陁。

这两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与研究。

7

父亲李炳去世时,李渊七岁,能够承袭唐王,应该是李渊的3个哥哥都去世了吧

查了资料,李炳只娶一个夫人独孤氏四女,生育4子1女:

长子李澄、次子李湛,三子李洪,四子李渊,一女同安公主。

虽然说李炳只有一个夫人,但不能说就没有妾室。但从李渊追封3个哥哥的举动来看,3个哥哥应该都是和李渊一样都是独孤氏所生,而非李炳妾室所生。

如果李渊的3个哥哥是李炳妾室所生,李渊是不会追封自己的3个庶兄弟为王的。

从李澄、李湛、李洪三人都有子女在世的事实来看,李澄、李湛、李洪三人都已经成年并结婚。因此李澄、李湛、李洪三人有可能是战死的。

可以说,李炳能够从陇西郡公,在564年被封唐国公,是有因为李澄、李湛、李洪三人战功的。

没有三位哥哥的英勇作战,李渊就没有唐国公继承。

另外要说的还有:北周是鲜卑有选择的汉化,兄死弟继的传统还是比较浓烈的

李渊3个哥哥的后裔

李澄,李渊建立唐朝时追封为粱王,后嗣有彭城郡王李世衍、江东郡王李世证、衡山郡王李世训,后来李渊把二哥李湛儿子陇西王李博乂为大哥后嗣。

李湛,李渊建立唐朝时追封为蜀王,有两个儿子:陇西恭王李博义,渤海靖王李奉慈。

李洪,李渊建立唐朝时追封为郑王,有1个儿子巴陵郡王李盘陀,但巴陵郡王李盘陀没有后裔。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8

这个事儿还真挺奇怪的。

李渊的父亲李昞虽然也不是嫡长子,也一样继承了其父李虎的爵位陇西郡公(北周时改封唐国公)。但是毕竟是由于李昞的大哥李延伯留在了东魏,二哥李真早死,才轮到了他,还是说得清的。

但是,李渊这三个哥哥是怎么回事呢?

李渊当了皇帝以后追封了三个哥哥,即梁王李澄、蜀王李湛、汉王李洪。因为史书中记载李渊的父亲只有独孤氏(独孤信四女)这一个妻子,是不是就说明这三个哥哥都是李渊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呢?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这四个人就都是李昞的嫡子,那么按长幼顺序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当时年仅7岁的李渊,难道说当时李渊的几个哥哥都已经过世了么?可是,我们知道李渊这三个哥哥中至少二哥李湛是有两个儿子的,即长子李博义、次子李奉慈。那么,从年龄上来说,这个二哥同当时的李渊之间的年龄跨度至少应该在十岁左右。

并且,这三个哥哥都要在李渊袭爵之前,已经身死,这样李渊才算是合理的继承人。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不太说得通了。

1、李渊的三个哥哥多大年纪就先后死亡了,虽然说当时战争比较多,但是三个十几岁的儿子接连战死,李昞是不是有些太大公无私了?

2、假如说,李湛在公元前李渊袭爵唐国公之前就已经身死了,那么李博义和李奉慈至少在公元572年之前就已经出生了。但是,李博义在“高宗时,擢累礼部尚书”,而唐高宗李治即位是在公元649年,也即是说唐高宗李治在他的叔叔77岁高龄的时候提升为尚书,并且在显庆时(656年-661年),李奉慈还做着原州都督,此时的李奉慈早已80开外了。虽然不是说不可能,但是还是有些不太合理。

更大的可能

独孤信的四女,即李渊的亲生母亲,在历史上生卒年是不详的,但是应该在公元538年-544年之间,因为独孤信从东魏逃往西魏,抵达长安的时间便是公元537年,随即在538年拥有了次子独孤善,此外,独孤信的七女独狐伽罗出生于公元544年,所以,李渊的亲生母亲出生时间在538-544年之间,而更大的可能即在公元540-542年之间。

如果按照独狐伽罗嫁给随文帝杨坚的年龄,即14岁算的话,李渊的母亲嫁给李昞的时间即在公元543年-545年之间,所以前文说李渊的另外三个哥哥如果都是李昞的嫡子的话,那么,他们的年龄应该都不过十几岁。

虽然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却显得有些不太合乎常理。

所以,更大的可能只有两个:

1、李渊的三个哥哥都是庶出,或者说至少二哥李湛是庶出的。

2、李昞或者狐孤氏废长立幼。

只有这两种可能才能解释,李湛在李渊袭爵唐国公以后,依然还活着,并且在此之后,才生的两个儿子李博义和李奉慈,这样才“避免”了两个人,高龄还在唐高宗时期做官,并且还被唐高宗李治所鄙视的结果。

9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渊的父亲李昞,据记载有四个儿子,即李澄李湛李洪李渊。李渊行四。论长幼之序,却轮不到李渊继承父爵袭封。李渊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得到宇文泰的爱重,在宇文护未逼魏帝禅让时就去世,北周建立后,追封元臣功臣,李虎从陇西郡公被追封为唐国公,这是唐朝国号的渊源。李昞也不是李虎的长子,也袭封唐公。原因就是李虎父子分成两派,还有几位儿子出仕在北齐,互为敌国,李昞虽不是长子,继承父亲在北周的爵位顺理成章。李渊的子继父爵与李昞不同,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李昞娶独孤信的第四女为妻子,与周明帝、隋文帝是连襟。有人认为,李渊袭爵是因为三位哥哥早逝,来不及成人。但从记载看,李昞死于北周尚存时,572年,其时李渊才七岁,便当上唐国公,如果三位兄长都不在了,那么说明都是幼年而亡。又与史载自相矛盾。至少李渊二哥,后来追封为蜀王的李湛,生有两位儿子陇西恭王李博义、渤海靖王李奉慈,都活到唐高宗时代。由此可知,李湛没有早逝,并娶妻生子,后代昌盛,有七世孙李戡,以刻苦勤学才识广博知名。早逝的应该只是李昞的长子李澄和三子李洪。

这就说明,李渊袭爵时至少二哥李湛还活着,不是没有竞争对手,李渊的上位,应该有二个原因,首先自然是兄弟内斗,但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不大可能做出剧烈内耗的事,何况当时李昞的妻子独孤氏还在。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李渊是李昞的嫡子。没有记载说李昞有多少妾室,但官宦人家,妻妾成群是常事,也是身份的象征,作为功臣之后,武将出身,李昞不大可能只娶一个妻子,有记载称,元贞皇后即李昞的妻子独孤氏,只生下一个儿子李渊与一个女儿同安公主。

这么说来,作为嫡子上位,李渊是毫无争议的,古人重宗法嫡长制,有嫡立嫡,无嫡才立长,长幼从来不是上位的最重要因素,嫡庶身份才关乎地位。这一点似乎可以从其他史料寻得证据,北宋时的《册府元龟》中就记载“高祖即元皇帝之世子,母曰元贞皇后”,说李渊是唐国公李昞的世子,独孤氏的亲生子,也就是说,李昞未死时,李渊已是当仁不让的唐国公顺位继承人,这也说明李渊上位的身份无可争议,应该就是嫡子。

10

简单来说,李渊的三个哥哥都走在了父亲前头。

自西周开始,我国的爵位继承一般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由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除非遇到推恩令这种特殊时期的政令,否则其他儿子最多只能分到财产。就算没有嫡长子,也可以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顺序往下推。

就李渊而言,他有可能不是嫡长子,但没有办法,因为他父亲李昞去世时,只有他一个儿子。

《旧唐书》载:高祖长兄曰澄,次曰湛,次曰洪,并早卒。武德初,追封澄为梁王,湛为蜀王,洪为郑王。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哥哥,分别是李澄、李湛和李洪,从“早卒”这个字眼来看,他们大概率在二十岁前就去世了,三人也只有李湛留下两个儿子。

李昞只有李渊生母一个正妻,但很可能会有其他侍妾,史书也没有记载李渊三个哥哥的生母,很难判断他们是不是李渊的同母兄长,李渊是不是嫡长子也无从确定。

李昞去世于北周建德元年(572年),此时李渊7岁,由于他的哥哥全部去世,两个侄子估计还在襁褓之中,唐国公的爵位就只好由他继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