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进攻苏联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决定胜负的是战略,而“围点打援”只是一种战术,考虑到莫斯科处于苏联的战略纵深之内,而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德军主力长时间在莫斯科附近进行大规模作战无疑是大大不利的,仅从后勤补给上来看就难以承受。另外考虑到1941年德军并没有冬季作战能力(缺乏冬季装备),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所以对苏作战仍要以速战速决为主,以发挥德军的机动作战优势,“围点打援”意味着将主动权交给苏军,实属下策。
虽然问题中提出的“围点打援”战术并不可取,但是却抓住了一个关键的要点,即集中兵力。两个重兵集团都将投入到莫斯科的方向上,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又创新的方案。东线战场一开始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以白俄罗斯的普里皮亚季沼泽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战场,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并没有建立地面联系,直到基辅会战时两个集团军群的战线才正式连为一体。北方集团军群的规模较小,而且战略目标较近(列宁格勒),计划中北方集团军群在攻占列宁格勒后将加入到莫斯科的突击中,所以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可以算作同属于一个战略方向,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的攻势则属于另一个战略方向,德军虽然一开始将战略重点放在了北方,到进攻到一半又突然转向了南方,结果是导致德军哪一个战略目标也没能完成,这是德军“巴巴罗萨行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问题中提到将将两个重兵集团都投入到莫斯科方向,显然就是为了集中兵力,突出战略重点,这出发点是非常正确的。
考虑到东线战场过于宽广,而且战略目标众多,组建三个集团军群级的重兵集团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兵力分配上要做出重大调整,将战略重点始终放在北方,而南方战场将列为次要战场。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仍要予以继续加强,尤其是加强其装甲兵力,北方集团军群要确保通过一场快速的装甲突袭占领列宁格勒,而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证明它有能力迅速挺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但必须停顿休整一个月才能再次发起进攻,德军需要为中央集团军群提供新锐部队保证突袭的连续性,任何时间上的延误都会使苏军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加强北方的两个德军集团军群只能是削弱南方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仅有一个装甲集群,事实证明它无法完成围歼苏军强大的西南方面军的作战任务,既然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不如直接担负牵制任务,把装甲集群调往北方,仅以步兵集团军实施进攻,北方德军集团暴露的右翼则由普里皮亚季沼泽掩护。这样可以保证德军迅速的轰炸列宁格勒,并最终将4个装甲集群全部投入到对莫斯科最后的突击中。
古德里安大将曾提出一个更加大胆的进攻方案,即集中所有装甲部队全部投入到莫斯科的突击中,德军4个装甲集群将全部归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发起空前规模的钳形攻势,第一次合围圈将在第聂伯河一线以西形成,待后方的步兵集团军赶到后,将围歼合围圈的任务交给步兵集团军,德军装甲集群继续向莫斯科突击,保持战役的连续性,不给苏军重建防线的机会。其实古德里安的进攻方案才是真正的“闪电战”,直接对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发起致命的一击,而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则更倾向于传统的战法,德军要想在几个月内打败苏联,就只能采取非常之举,古德里安的进攻方案虽然大胆但是却更能取得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