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决定胜负的是战略,而“围点打援”只是一种战术,考虑到莫斯科处于苏联的战略纵深之内,而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德军主力长时间在莫斯科附近进行大规模作战无疑是大大不利的,仅从后勤补给上来看就难以承受。另外考虑到1941年德军并没有冬季作战能力(缺乏冬季装备),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所以对苏作战仍要以速战速决为主,以发挥德军的机动作战优势,“围点打援”意味着将主动权交给苏军,实属下策。



虽然问题中提出的“围点打援”战术并不可取,但是却抓住了一个关键的要点,即集中兵力。两个重兵集团都将投入到莫斯科的方向上,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又创新的方案。东线战场一开始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以白俄罗斯的普里皮亚季沼泽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战场,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并没有建立地面联系,直到基辅会战时两个集团军群的战线才正式连为一体。北方集团军群的规模较小,而且战略目标较近(列宁格勒),计划中北方集团军群在攻占列宁格勒后将加入到莫斯科的突击中,所以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可以算作同属于一个战略方向,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的攻势则属于另一个战略方向,德军虽然一开始将战略重点放在了北方,到进攻到一半又突然转向了南方,结果是导致德军哪一个战略目标也没能完成,这是德军“巴巴罗萨行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问题中提到将将两个重兵集团都投入到莫斯科方向,显然就是为了集中兵力,突出战略重点,这出发点是非常正确的。

考虑到东线战场过于宽广,而且战略目标众多,组建三个集团军群级的重兵集团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兵力分配上要做出重大调整,将战略重点始终放在北方,而南方战场将列为次要战场。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仍要予以继续加强,尤其是加强其装甲兵力,北方集团军群要确保通过一场快速的装甲突袭占领列宁格勒,而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证明它有能力迅速挺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但必须停顿休整一个月才能再次发起进攻,德军需要为中央集团军群提供新锐部队保证突袭的连续性,任何时间上的延误都会使苏军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加强北方的两个德军集团军群只能是削弱南方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仅有一个装甲集群,事实证明它无法完成围歼苏军强大的西南方面军的作战任务,既然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不如直接担负牵制任务,把装甲集群调往北方,仅以步兵集团军实施进攻,北方德军集团暴露的右翼则由普里皮亚季沼泽掩护。这样可以保证德军迅速的轰炸列宁格勒,并最终将4个装甲集群全部投入到对莫斯科最后的突击中。

古德里安大将曾提出一个更加大胆的进攻方案,即集中所有装甲部队全部投入到莫斯科的突击中,德军4个装甲集群将全部归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发起空前规模的钳形攻势,第一次合围圈将在第聂伯河一线以西形成,待后方的步兵集团军赶到后,将围歼合围圈的任务交给步兵集团军,德军装甲集群继续向莫斯科突击,保持战役的连续性,不给苏军重建防线的机会。其实古德里安的进攻方案才是真正的“闪电战”,直接对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发起致命的一击,而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则更倾向于传统的战法,德军要想在几个月内打败苏联,就只能采取非常之举,古德里安的进攻方案虽然大胆但是却更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最佳贡献者
2

德军派出两个重兵集团军,包围莫斯科后,再打击苏军增援部队,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如果莫斯科战役的时候,德军这样干的话,苏德战争的进度会拖得长一点,但是结果德军还是会输。

苏德战争中,德军用了两次“围点打援”的战术,结果都战败了,这两次分别用是列宁格勒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把列宁格勒包围了两年半,列宁格勒出现过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市民们每天最多只能分配到250克面包,即便是这样,德军最后还是没有攻下列宁格勒。德军包围斯大林格勒的时候,他们同样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战斗持续七个月后,德军的第六集团军被苏军团团包围,最后只能投降。

苏德战争中,斯大林颁布了“最高统帅部第270号命令”和“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命令”,这两条命令都是严惩逃兵、怯战者和背叛者的命令,苏军在战场上的战斗意志给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包围了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可是苏军的顽强抵抗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他们在这两次战役中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结果。莫斯科既是苏联的首都,也是苏联的精神象征,如果德军包围莫斯科的话,苏军肯定会誓死抵抗到底,那么德军的结果肯定还是要失败。

德军的“闪电战”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德军的坦克机械部队从苏军两翼的弱侧绕行到对方的后方,然后与步兵一起对苏军进行合围。简单地说,德军最喜欢与苏军在野外进行战斗,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野外对苏军进行包围歼灭。如果德军包围苏军的城市,战斗会演变为持久战,可是他们根本没有进行持久战的资本。

德军主要靠的是坦克机械部队,对于机械部队来说,燃料非常重要,而德国偏偏是一个石油匮乏的国家。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败在石油资源匮乏,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与罗马尼亚,每个月大约13万吨,这些根本不够用。1941年底,莫斯科战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德军的汽油储备量只有79.1万吨,仅够满足前线部队一个月的使用量。德军压根就没有打持久战的本钱,只要他们包围莫斯科,那么肯定是一场败战,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

实际上,德军就算想要包围莫斯科,他们也没这样的兵力。德军对莫斯科发动攻击前,斯大林已经调动了45万平民去修筑莫斯科以及周边的防御工事,想要包围一个防御工事坚固的城市,需要投入的兵力至少要对方兵力的三倍。莫斯科战役中,苏军的兵力至少125万,德军想要包围莫斯科,至少需要抽调300万的兵力。

莫斯科战役中,德军负责攻击莫斯科的是中央集团军群,他们从白俄罗斯进入苏联,经过明斯克战役和斯摩棱斯克战役后,装甲集团和摩托化步兵损失过半,步兵兵团损失20%的兵力,坦克装甲损耗掉过半,而且德国一半的预备部队已经投入战斗。

德军在莫斯科的兵力约100万,想要达到300万的话,那么希特勒只能从列宁格勒和基辅抽调部队。如果是这样的话,列宁格勒和基辅抽两个城市的德军就可能被苏军歼灭,那么苏联会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四个方面军把莫斯科外的德军包围聚歼。

德军优势在于坦克机械部队,围城战的时候,坦克机械部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如果德军真的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进攻莫斯科,那么他们还会输,而且会输得与列宁格勒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惨。

3

这是横着也是死,竖着死的更快。二战最大特点为三点,1,苏德斗勇,2,中日斗智。三,美国是幸运的渔公。德若轻兵围城,重兵打援。则轻围不了城,必挨挨打。城都围不了,将何以打援。还有更重要的:1,苏联消灭阶级,半失民心。而德国消灭民族,整失民心。2,日本深陷战泥坑,无力出重兵攻打苏联。3,苏联防御日本的生力重兵得全力砸何德军。4,德军孤军深入且又天气极深寒死地。任凭德军勇猛,怎奈帅无大略,累死千军。5,如果没有中国有子牙显圣,有孔明再生,就苏联早死八遍了。二战之功全不以中国为意,都瞎眼了。

4

那么大纵深 只要抵抗到底 一城一地的丢失无足轻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