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8年11月《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标志着一战正式结束。随后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齐聚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对战败的德国的处置问题,即巴黎和会。众所周知,这次对德和会的主宰是美英法三大国首脑,他们都主张对战败的德国实施惩戒。但法国和英美的想法却有较大的差距。

威尔逊想建立美国领导下的欧洲世界秩序,尤其是成立国联。对处置德国问题不是很关注,反对过分压制德国。英国主要是打算在战后继续维持欧洲均势格局,同时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它要防止德国再次破坏欧洲和平,也不想让战后的法国在欧陆上一家独大。因此主张惩罚德国的同时不要太过分了,这样不利于英国利益。然而法国却完全不同,克里蒙梭提出的方案简直是要“整死德国”,甚至是想把德国“从地图上抹去”。因此尽管英美不停的调节,但在法国的坚持下,最后还是通过了严厉惩罚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法国之所以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法国想借机“复仇”

法德之间的历史恩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远一点的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的普法矛盾就不说了。最关键的莫过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了。法国的战败不但损失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比如根据《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梅斯要塞给德国。还赔偿了50亿法郎。更重要的是这是法国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耻辱”。从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这场战败对法国人的刺痛,就好比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痛一样。因此法国人自从那时起就想着如何“复仇”。

不但如此,德国统一后,宰相俾斯麦为了防止法国崛起以及危及到德国的安全,他费尽心思的孤立法国。俾斯麦先后缔结了德奥同盟、三皇同盟、三国同盟、两次地中海协定等等,这些几乎都是有针对法国的因素在里面的。可以说从普法战争后到1894年这段时间里,法国被俾斯麦“虐哭了”。俾斯麦的政策核心是:

建立一个以德国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国与其他大国结盟,保障德在欧陆上已取得的霸权地位。在均势原则上联合奥匈帝国,拉紧沙俄,亲近英国,反对法国。

因而在这段时间里法国几乎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一般,在欧洲被德国一直打压和孤立。直到1894年“法俄协约”签订后,法俄结盟才打破了这种孤立。所以这种孤立法国、打压法国的政策给本来就紧张的法德关系加上一层阴影,增加了法国对德国的有一种“仇恨”。

此外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和德国又产生了矛盾,更加激化两国的“仇恨”,也推动了法英两国的和解,最终法国决定联合英国一起对抗他的“死敌”——德国。因而历史的问题给法国留下了很深地复仇情绪,也是法德对抗的重要因素。当德国战败后,法国心中的怒火自然就会爆发出来。

二、战争本身的原因:法国损失最大

1914-1918持续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战争的主战场就在欧洲,而且就在西欧地区。虽然这场战争我们称之为帝国主义争霸战,法德都有战争的责任。但不得不说法国在战争中损失比较大,尤其是和其他的几个战胜国大国相比,法国元气大伤。不但死伤士兵人数是几个大国中最多的,法国大约有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由于战争主要就是在法国境内展开的,因此其经济损失和对生产生活的破坏也是最大的。

因此,这种在战争中受到极大损失的情况不但进一步增加了法国的怒气,而且也使得战后法国需要大量的补偿来弥补经济损失和恢复发展经济。所以在凡尔赛会议上,法国对德国的战争赔偿问题是最积极的。英美两大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将关于战争赔款问题的主导权交给了法国。

从最后的《凡尔赛和约》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主导的赔款委员会对德国开出了“天价”战争罚单。根据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当然不是一次性,可以“分期”后来具体的赔款变化较大)。由此可见法国直接是打算“把德国卖了来补偿法国的损失”。

而且赔款委员会规定,德国的赔款要先用于补偿法国的损失,其次才用于赔偿美国的债务等。从后来的鲁尔危机(1923年德国没能按时赔偿,法国联合比利时将军队开进德国鲁尔区造成的危机)来看,法国真的很需要这笔钱来恢复经济发展。然而这次行动让法国失去了赔款的主导权,改由美国主导,即道威斯计划的出台。

因此,战后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的原因在意于想要“牺牲德国”来补偿法国的损失,相比而言,英美在这个问题上对德国的态度就好多了,尤其是美国,不愿意把德国的经济彻底击垮。从后来的道威斯计划到杨格计划就体现出美国一步步的在减轻德国的战争赔款。

三、安全困境:法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

一战的爆发给大国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他们处于一个不安全的欧洲环境之中。尤其是法国。它与德国直接接壤。历史和现实的考量让法国人感觉到即使是战争结束了,但并不是安全期就到来了。

因此,法国的战略是通过一次彻底的打击,让德国永远不得翻身,也不能再和法国对抗。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厉的制裁德国,让它永远不能够再威胁法国的安全。这种考量体现在《凡尔赛和约》中就是有关军事条款的规定: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不得拥有坦克等进攻性武器,取消总参谋部;德国不得拥有空军,废除义务兵役制等等。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几乎把德国变成一个“没有抵抗力的国家了”。在法国的坚持下,哪怕英美不希望过多的限制德国,尤其是英国(不想让欧洲均势被破坏),但还是做出了严厉的军事惩罚措施来限制德国的军事力量。如果德国真的能遵守这样的协约,恐怕真的法国的安全就高枕无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条款对德意志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德国是一个大国,怎么可能只有这点武装?显然不可能,但法国还是想尽可能的制裁德国,以防止它再度威胁自己的安全。

四、霸权的需要:法国想独霸欧洲

不得不说,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同时,法国还是想趁此机会称霸欧洲。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这个“天然的欧洲的大国”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获得欧洲大陆霸权的努力。为此还引发了多次欧洲战争,拿破仑战争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战爆发之前,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不但打击了法国的利益,还使得法国彻底失去了欧洲大陆霸权。然而这次德国战败了,可以说是数十年来欧洲大陆上最适合法国称霸的时机了。俄国以及彻底完蛋了,新成立的苏联直接被大国们排挤在国际秩序之外了,更谈不上参与欧洲事务了。因此德国的失败可以说让整个欧陆上只剩下法国一家独大了。只要把德国彻底的击垮,严格限制他的发展,那么法国就将获得欧洲的霸权。而一旦不能严厉制裁德国,让其那天死灰复燃的话,别说称霸了,自己的安全都恐怕有问题。

这种彻底削弱德国,维持法国优越地位的打算,在和约中也体现出来。首先是法国收回了自己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点理所当然没问题。还规定了德国永远禁止与奥地利合并。德国承认卢森堡和波兰等地独立等等。这样就等于斩断德国的左膀右臂,让其不能在联合其他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后来法国又与这些独立的国家建立“小协约国集团”目的就是想牢牢地限制住德国,以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和安全。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四点原因,即历史原因:法国想借机“复仇”、战争本身的原因:法国损失最大、安全困境:法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霸权的需要:法国想独霸欧洲。法国在一战后比英美等其他国家更加的想严厉限制德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法国直接想把德国瓜分了,让其永远不能翻身。当然这是英美坚决不允许的,因此最后法国也不能得逞。

但不得不说的是,通过《凡尔赛和约》我们可以看见,在法国的影响下以及英美确实也需要对德国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和约对德国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惩罚。当然也埋下了战争的阴影和新的仇恨。

最佳贡献者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苛刻的《凡尔赛合约》将昔日强大的德国,拆分的四分五裂,高额的战争赔款,以及限制军队规模,意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其进行“阉割”。 殊不知,被羞辱到家的德国人,却将所有的不满情绪指向法国。

原来,作为战胜国之一的法国,极力推崇对德国采取最严厉的制裁。究其原因,自然是两国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尤其是普法战争后,深受《法兰克福和约》的羞辱,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法国居然在欧洲找不到一个盟友。这是为什么呢?

俾斯麦利用英、俄两国矛盾,阻止法俄联盟。

普法战争,对于分裂400多年德意志民族来说,终于完成了民族统一大业,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并迫使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法兰克福和约》。而作为功臣的俾斯麦,十分清醒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对其进行压制,尤其是外交上的孤立。

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欧洲对德国最大的威胁是俄国,一旦法俄联盟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德国,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孤立法国的核心就是,一定不能让法俄结盟,但如果“舔着脸”主动迎合俄国,对方一定会漫天叫价,甚至被绑在他们的战车上。

如何让俄国主动?俾斯麦的做法是利用英国打压俄国,逼其主动与德国交好。俄国是由内陆国家发展而来的,十分看重出海口,尽管拥有圣彼得堡港,但长达半年的结冻期,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和军事的作用,他们又将目光盯在了君士坦丁堡。

这是通过黑海进行海上运输的必经之路,夺取黑海海峡成为俄国历代沙皇的梦想。而当时统治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只得依靠英国的帮忙才使其未能得逞。当然,英国为保护印度和英、印之间的贸易线,始终戒备俄国对土耳其的入侵。

双方在克里米亚大打出手,结果俄国失败,黑海实行中立化政策,两国矛盾加剧。1870年,俄国借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之机,单方面宣布废除黑海中立化,俾斯麦表示支持。英、俄两国再次大打出手,俾斯麦一反常态地与奥匈帝国结盟。

这下,俄国慌了,与土耳其的战争还未结束,又与英国交恶,而德、奥同盟彻底地将俄国置于孤立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向德国主动示好,签订双边安全协定,规定俄国在德、法两国冲突中保持中立。这成为俾斯麦外交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

《德、意、奥同盟条约》,全面孤立法国。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为同盟,眼看着英国与俄国在巴尔干“两虎相争”。而法国的衰弱,让英国失去了一个遏制俄国的帮手,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俄国的军事力量再次进入黑海。当然,俾斯麦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扩张。

统一后的意大利,在欧洲大国中实力最弱,又比其他小国强大。然而,其实力不济,野心却不小。俾斯麦尽管十分看不上意大利,对其不切实际的雄心壮志更是嗤之以鼻,特别是毫无战斗力的军事力量,简直就是笑话,但还是接受其为盟友。

在俾斯麦看来,一方面,剥夺法国的一个潜在盟友;另一方面,使奥匈帝国获得一个友好的邻国,共同对付俄国。更重要的还是想借意大利“搭桥”,拉近与英国的紧密关系,挑拨英、法两国关系,并遏制俄国的扩张。

由于英、法两国为争夺埃及,以及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双方关系急转直下,而意大利也因突尼斯与法国矛盾很深。于是,在俾斯麦的唆使下,英、意、奥匈三国签订了《地中海协定》,共同维护地中海地区的稳定。这次,俾斯麦很满意。

首先,在外交上孤立法国的同时,又孤立了俄国,使得俄国越来越离不开德国的支持,更加依赖其在英、俄战争中保持中立。而俾斯麦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不仅将双方的注意力从法国身上移开,而且俄国也不敢与同样被孤立的法国结盟。

其次,加深英国与俄国的矛盾。由于《地中海协定》明显是针对俄国,使得英国深陷巴尔干半岛。尽管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始终没有放松对德国的戒备,但因德国在巴尔干并没有实质利益,反而抵消了对德国的关注度,全力对付俄国。

更关键的是,该《协定》是英国与德国的两个盟国签订的协议。也就是说,英国承担了援助两个盟国抗击俄国的全部责任,而德国却置身事外,过的“逍遥自在”。至此,俾斯麦煞费苦心构建的孤立法国、迫使俄国保持中立的外交体系大功告成。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苛刻的《凡尔赛合约》将昔日强大的德国,拆分的四分五裂,高额的战争赔款,以及限制军队规模,意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其进行“阉割”。 殊不知,被羞辱到家的德国人,却将所有的不满情绪指向法国。


4

法徳在欧洲一直存在很深的历史矛盾,边界接壤,一战后法国竭力削弱德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异常激烈。英国害怕德国被削弱而法国坐大,反对过份削弱德国,日本只关心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美国高唱“十四点和平计划” 力图取得世界领导地位。所以巴黎和会上各大国首脑都有个绰号,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叫“狐狸”,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被称为“老虎”,美国总统威尔逊则是“百灵鸟”,日本呢?只能是“沉默的小伙伴”了!

一战之前德法曾经发生过许多战争 ,如拿破仑侵略德国,后来普法战争普鲁士又打败法国 ,逼迫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主要矿产基地,而且普鲁士皇帝称帝仪式还在巴黎凡赛宫举行。凡此种种,两国矛盾日益加深,冤冤相报,一战之后的仇怨,二战中德国占领法国。德法矛盾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最主要障碍。

二战后五六十年代,为了抗衡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压力 ,进而实现欧洲内部资源的互补,高明的政治家们先建立了“欧洲煤钢联营”组织,先以经济合作的方式逐渐化解政治仇怨 ,欧洲逐渐走上了一体化道路 ,不过现在又出现诸多波折。



5

众所周知,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英、法等战胜国对其制裁十分苛刻。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只准保留一支10万人的陆军,和一支1.5万人海军;禁止拥有任何进攻性武器。严苛的条约,几乎将德国军队整体解散,将德国的军工产业一并摧毁。当时英法许多乐观人士认为,德军遭受了那么惨重的打击,将来是不可能挑起新的世界大战了。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1939年,《凡尔赛和约》签署生效仅仅过去20年,德军便拥有了一支108个师,230万兵力,2400辆坦克的强大军队,并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那么,德国是如何做到在短短20年里就冲出了坎坷之途、重新具备战争能力的呢?这就要从德国的情况说起了。

德国保留了军队骨干力量

《凡尔赛和约》虽然严格限制德国的兵力,但聪明的日耳曼人很快就找到了变通之法。首先,德国保留的这10多万官兵,全是昔日部队里的精英、老兵等骨干力量,这些人身经百战,完全有能力担负军事方面的重任。其次,德国裁撤下来的其他官兵,也并没有完全复员,而是组成各种准军事团体,转入隐蔽状态,成为了“影子部队”。总的来说,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德军,在必要时候完全可以重新组织起来。

德国得到了部分国家的帮助

《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在本国发展军事科技,却没有限制德国在国外发展军事科技。于是,德国在1926年和苏联达成了合作共识。此后,德国出钱出力,在苏联的国土上建立工厂与军校,培养德、苏两国的军事人才,壮大自身的力量。同时,各协约国也不想看到德国被过分削弱,纷纷在暗地里给德国提供方便。所以德国的实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

德国民众普遍尚武好战,渴望复仇

自从普鲁士王国时期起,日耳曼人便逐步养成了尚武好战的军事传统。即便是一战战败,这种尚武思维也没发生根本转变,所以代表容克军事贵族阶级的兴登堡,在一战后仍被德国民众选为总统。与此同时,不少德国人还认为:自己的军队并没有失败,只是十一月革命的爆发迫使军队撤回国;军队没有打败仗,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点无法忍受,必须向英法美等国复仇。

所以总的来说,德国虽然在一战后遭到了制裁,但在充分利用上述因素的情况下,仍能够迅速恢复发动战争的能力。德国挑起二战,也并非单纯因为纳粹党上台,而是德国国内各种问题的集中化爆发,纳粹党只不过将这些问题结合起来了而已

6

德国在一战结束后被法国以极为严厉的制裁措施限制其发展,更被法国要求赔偿6000亿-8000亿金马克,并把矿产重镇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一并给法国,德国殖民地也一并被法国分割。之所以法国对德国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是因为德法两国在一战前就已经有了不可弥合的矛盾。主要由一战前的普法战争引起。

一战前的1871年之前,德国还还不能叫德国,当时的德意志还没有统一。还存在相互并立的邦国,其中以普鲁士最大最强。在1862年普鲁士首相卑斯麦上台,随后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计划。而该计划最大的阻碍就是法国。当时的法国作为传统欧陆陆权强国,对意大利和普鲁士始终保持警惕,法国意识到普鲁士的崛起和统一德意志已经对法国欧陆霸权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此要求普鲁士割让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领土,普鲁士果断回绝。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卑斯麦又发表“埃姆斯密电”极大地挑衅法国,由此法国对普鲁士宣战,爆发普法战争。▲普法战争前德意志地区只是联邦公国集合在一起,还未实现统一,但普鲁士此时在军事力量上已经非常强大

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的军队战斗力已经是欧陆最强大军队,但普鲁士国家实力不及法国,只有统一德意志才能实现帝国霸业。法国当时国力强于普鲁士,影响力和地位更高。不论如何,卑斯麦清楚知道法国一定不会坐视普鲁士崛起,两国必定爆发冲突,所以最终要用打赢战争逼迫法国承认德意志统一,才能实现德意志帝国的构建。

普法战争的结果众人皆知。法国战败,并且屈辱的签署《法兰克条约》。此战后,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包括巴戈利亚领地在内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取代了法国成为欧陆霸主。普法战争的耻辱深刻打击了法国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就是极大削弱了法国实力。▲德皇威廉二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加冕进一步刺激法国人的自尊,促使日后法国用严厉手段从战败德国上找回这份自尊

在经济层面,普法战争也迫使法国被迫割让矿产重镇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由此解决了矿产资源短缺只能依赖进口的现状。而且通过《法兰克条约》的赔款,德国直到一战前,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碾压了法国。使得法国的欧洲地位和国家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从1871年到1913年这段时间,法国在工业上明显落后德国,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钢铁产量,法德差距越发扩大。因此围绕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争夺也成为德法的焦点问题,乃至于一战结束后法国还是对该地区念念不忘。▲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位于德法边界

而在世界范围内,德国自统一后,和法国在海外诸多利益上发生矛盾。这也是法国对战败德国下狠手的原因。在非洲摩洛哥,德法就爆发了激烈冲突。20世纪处,英法是世界最大的两个殖民地国家,德国要向海外扩张,势必就要和英法发生激烈矛盾。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亲自拜访摩洛哥,说服摩洛哥选择跟德国站在一起,条件则是保证摩洛哥的独立。此举严重刺激法国,损害了法国在摩洛哥利益,引起法国对德国更大的仇恨。而1911年,摩洛哥爆发叛乱,德国介入。派出柏林号巡洋舰和豹号炮艇赶往摩洛哥。这次混乱中,德国得到了法属刚果的一部分殖民地。此举使得德法两国完全对立,法国也在一战中坚定站在反德国的立场。▲和英法相比,德国的非洲殖民地很少,在一战后这些殖民地都失去了

到了一战爆发后,德法双方都倾尽全力的交战,伤亡惨重。而德国战败后,法国为了永久遏制德国的崛起,并保持欧陆霸权,随即对战败德国采取比《法兰克条约》更严厉的手段。而一战的矛盾却没有因为一战结束而消散,在后来的二战中,法国依旧成为德国重要的打击目标。

7

法国在一战后始终担心德国的崛起,所以在一战后,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力主肢解德国,提出以非常苛刻的赔款和军备限制等条款来削弱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但是,美国这个新兴的强国却采取了扶持德国的做法,并实施了道威斯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开始了削弱英国的做法,向英国逼债。而法国又欠英国的债,于是英国又向法国催债,同时还向德国索要赔款。法国没钱,只好拼命去压榨德国,甚至联手比利时占领德国鲁尔区进行掠夺,而这时美国又和英国一起站出来指责法国,结果搞得法国很狼狈,与德国之间的仇怨也更大了。

在美国的扶持下,德国恢复很快,法国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单靠自己没有人配合也不行。眼见自己遏制不住德国的恢复和发展,于是法国从1928年起沿德法边境修筑马其诺防线,以防范德国可能对法国的入侵。这条防线给了法国在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法国政局不稳,政府更迭频繁,不利于经济发展。于是法国在政治上开始跟随英国对德采取绥靖政策,牺牲小国、弱国利益,来为自己换取安全环境。

8

法国和德国(德意志地区)是欧陆争霸的宿敌,德国(德意志地区)一直是法国进军东欧地区,称霸欧陆的拦路虎。尤其是在法国普鲁士战争中,德国威廉竟然敢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小德意志地区成立德国的建国仪式,狠狠的将法国的尊严踩在地面上。只有对德国施加最严厉的制裁,法国人才能找回那丢失的尊严,挽回在凡尔赛宫丢掉的荣耀!好不容易将德国击败,还不趁机找回荣耀,更待何时!

法国想要称霸欧陆,在西班牙已经衰落的情况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国。法国只有击败削弱德国,才能有效的将影响力扩张到中东欧地区,并逐步建立势力范围,踏出称霸欧陆的实质性一步。

一战时期结束后,法国如果只是轻轻的教训一下德国。按照德国的体量,不久后就又可以恢复过来,再一次成为法国称霸欧陆的拦路虎。虽然法国和德国都是打光了“一代人”,但不要忘记海峡对面还有英国人的存在。德国人战败后,就表示法国在中欧的扩张无人可以阻挡,而一直奉行欧陆平衡的英国是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法国称霸中西欧陆,英国这一岛国势必边缘化,那么为了不边缘化,英国肯定就会援助战败的德国,加快其恢复国力的步伐,再一次成为法国称霸欧陆的拦路虎。

法国在“失去一代人”后,在未来十一二十年,国力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个相对衰弱的过程。法国将没有过去那么强大的力量对对抗恢复过来的德国,因为法国在全世界都有殖民地,需要分散力量来保护,这也就表示法国在面对德国时,比过去的力量而言,会小的多。这样法国就必须削弱德国,让衰弱后的法国还可以在和德国的对抗中,占优势!

介于此,为了避免在未来,德国在英国的帮助下又成为其遏制法国的“工具”,法国就必须尽可能的来削弱德国,尽全力制裁德国,削弱其国力。那么,哪怕德国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恢复国力的步伐也会慢得多。法国想要称霸欧陆,就必须把眼前体量和法国相近,民风更彪悍的德国压下,只有这样,法国才能顺利的扩张其势力范围,并逐步达到称霸欧陆的目的!

9

一战结束后,在法国首都巴黎西南18公里凡尔赛宫,召开了和会。在此次和会中,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制裁德国(最终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与法国的要求相比较,那就太仁慈了)。而法国之所以,要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简单地说,就是岀于仇恨和恐惧。

法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四年多的战争是在法国本土打的。所以,法国不仅有六百多万军人伤亡,而且几乎整个北部地区,均被战火“焚烧”了。内、外债务240亿法朗。正象法国外长白里安所言法国是个荒废破产的国家。丘吉尔先生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写到“从凡尔登到土伦之间的毎一间农舍,每一个家庭几乎都在悼念死去的亲人,或者在照顾伤残的幸免者”。而德国本土“毫发无损”。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损失,使法国对德国的仇恨达到了极限。因此,为了惩罚德国,势必要极力严惩德国。还有岀于对德国(普鲁士)的恐惧。还是在丘吉尔先生的《二战回忆录》中,描述了法国对德国(普鲁士)的恐惧(当中也有仇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在一百年内曾五次(1814年、1815年、1870年、1914年、1918年),目睹普鲁士刺眼的刀光剑影,听到了震耳的枪炮轰鸣”。而且,一战中如果仅凭法国自己,根本就不是德国的对手。并且从人囗数量来比较,法国不及德国的三分之二,而岀生率又低于德国。而法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也不如德国。所以,从长远来看法国还是无法与德国相抗衡的。这些原因,使法国在凡尔赛和会中,才会提岀极其苛刻的条件,以期达到彻底消除德国这个隐患。

而《凡尔赛和约》,远未达到法国彻底削弱德国的目标。这就使法国这个一战的战胜国,在充满了对德国的恐惧中生活了二十年,并因为这个恐惧和其它原因,使法国在二战初期,就被德国打败了,不仅巴黎圣母院第六次见到了德国的刺刀,整个法国都见到了德国侵略军。

10

三点总结:

第一点:1870年德法战争(普法战争)德国统一,当时法兰西和德意志就是宿敌。

第二点:一战的主战场在法国,法国东北工业基地几乎全部摧毁,当时战争使法国国库掏空基本掏空了。

第三点:战争给老百姓的创伤是很难修复的,政府还是要帮老百姓出口气的。

本人愚论啊,你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