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创业中拜过很多老师,但真正奉母命求学,行拜师之礼的只有东汉末年的名儒卢植。刘备在南征北战中拜过的其它老师,如郑玄、诸葛亮等,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老师,是一种亦师亦友亦君臣的关系。

刘备为什么拜卢植为师?

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沦落为靠贩鞋织席为生没落户。虽然刘备父亲早亡,但其母亲还是有“知识改变命运”的眼光的,虽家贫也坚决让刘备去拜名师求学。于是,选中了当地的名士卢植为师。

卢植不仅是学问上的名儒、也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为什么会收刘备这么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为学生呢?一是因为同乡,都是涿郡涿县人,在朝为官的名士都非常注重报答本乡本土的人,只要本乡人有求,基本会有应,从卢植同时收了刘备同宗兄弟刘德然就可以看出,卢植很重视对家乡孩子的教育。

二是因为刘备是帝室之后,在那个认为“天授神权”的时代,非常注重出身,刘备家再贫穷,出身是无法改变的。后来的袁绍得知刘备出身后,还给他加个座位呢。卢植收刘备为学生,也是帮助了汉室,也是尽了一个汉室臣子责任。

刘备从卢植那儿学到什么?

从历史的记载中看出,刘备是一个不甚喜欢读书的人,那么在读书方面,肯定没有到得到卢植的真传了。卢植是当时的儒学大家,非常重视读书,因刘备不喜读书肯定让卢植不喜。从历史中对卢植的记载中极少提刘备是他学生的事,刘备也极少提卢植是他老师的事,都可以看出刘备书读的不好,卢植也不甚重视他。

但是,刘备从卢植身上学到了书中没有的东西。卢植是一个亦官亦名士的大家,有着非凡的学问和官员的气质,刘备从中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让人猜不透心中所想,是帝王的必备心术之一,刘备学到了。

从卢植身上,刘备还学到了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卢植性格刚毅,文武双全,在朝廷能仗义直言,上马能治军破黄巾,下马能治民救危扶困。刘备从卢植身上,看到了自己在乱世中的机会,树立了以仁义为旗号的政治方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还有一点,可能是师从卢植后自己体会到的,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在后来的征战中却好哭,喜怒不包含哭,跟谁学的?刘备的哭,赢得了部属和百姓的信赖,这个能力卢植没有,是刘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结果。

结语

刘备拜师,学到书本知识少,体悟到的真本事多。刘备拜过不少老师,他的本事更是来自于集思广益。拜的老师不在于多、也不在于学得时间长,而是在于能学到书本中没有的东西、在于学到文字后面的包涵的深意,能解决问题、能治世安邦,那才是真才实学。

最佳贡献者
2

刘玄德一生拜过许多老师。

比如,足智多谋,驰骋沙场的曹操。

比如,忧柔寡断,不知所措的袁绍。

比如,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

比如,公孙瓒,吕布,刘表。等等,都曾做过刘备的老师。

3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三个君主中底子最薄,阶层最低的君主。他虽然有着一个皇叔的名号,可是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他这个所谓中山靖王之后,很难服众。那些世家大族对刘备都很鄙夷,没有人愿意投入他的麾下。在他的麾下,大部分人都是来自社会的底层。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君主,实现了草根的逆袭。


一、刘备的名正言顺的老师卢植。

如果刘备是一个草莽之人,是无法实现这一切的。他既然要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那就要有汉室宗亲的气度。所以说,刘备也曾经上过学堂,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刘备的老师也不是平常的凡夫俗子,他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卢植。

卢植是著名大儒马融的弟子,在马融家学习的时候,马融家经常有歌舞演出。而卢植却从来没有看过演出一眼,这让马融对他十分器重。后来卢植在汉末担任过汉朝的各级官员。由于他本人文武双全,还曾经率领军队多次镇压地方叛乱,后来还率军参加镇压黄巾军。


刘备就是在卢植这里进行了学习。可是,我们能够看到史书中对刘备的评价,是“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刘备既然不喜欢读书,自然学习的成绩也不会有多好。不过,刘备的志向也不是想当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读书成绩也就不是他所重视的。

在卢植那里学习,当然给了刘备很大的教益。在书本知识上的获取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卢植对他的言传身教。卢植本人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刘备跟随他学习,也学会了一般的行军打仗的办法。而且卢植刚毅坚忍的性格,也严重影响了刘备。刘备也从卢植那里,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脾气,并且在日后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都坚忍不拔,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为刘备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卢植那里,刘备还有着其他的收获。比如他和同窗公孙瓒结为好友,为他日后的事业增加了援手。公孙瓒是日后有名的诸侯之一,他雄踞幽燕,以白马义从这支精锐骑兵纵横北部边境,给袭扰汉朝边境的游牧民族以沉重打击。正是有了公孙瓒的帮助,刘备的军事实力才得以发展壮大。比如刘备手下的著名将领赵云就是原来公孙瓒的部下。

正是刘备在卢植这里得到的文化知识,经验教训,使得刘备成为他的团体的核心。在创业初期,刘备的手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可却没有奇谋之士,治世贤才。刘备只得亲手捉刀,自己承担这些责任。在行军作战的时候,大多都是刘备亲自指挥。而治理地方时,也是刘备亲力亲为。可以说,刘备包办了整个集团的文治之事。


曹操在这一点上也很赏识刘备,说刘备的才能和自己不相上下,只是得计比自己稍微晚一些。不过,高手过招,这一点差别就让刘备屡次败给曹操。不过,除了曹操,刘备对其他将领是不放在眼里的。连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也在博望坡成为了刘备的手下败将。刘备曾经对曹操的部将说,除了曹操亲自领兵前来,像你们这样的将领来多少都没有用。

从刘备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刘备在卢植那里学到的文化知识,才使得刘备度过了创业初期的困难,奠定了事业的基础。但是,由于刘备不喜欢读书,这使得他在卢植那里的学习没有深入,使得刘备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统治艺术的真谛。这限制了刘备的发展,使得他的文治很不成功,不能得到上层人士的认可。


二、刘备隐形的老师诸葛亮。

刘备是以刘秀为榜样的,想要重建汉室江山。可是在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却是有高祖之风。这刘邦的做派跟刘秀完全两样,可以说是对刘备的一种讽刺。这也是刘备在中国北方经过多年奋战也无法立足,最后只得跑到荆州避难的根本原因。不过,刘备到了荆州之后,他的事业反而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寄人篱下的弱小势力,发展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国家。

那么,刘备到了荆州之后,为什么事业开始走上了正轨?这是因为刘备在荆州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刘备没有行拜师礼的老师,正是诸葛亮的教导,刘备才真正领悟了政治的真谛,开启了事业成功的大门。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他也在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他认为,自己手下人才的缺乏,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是,凭他自己的能力,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刘备在向其他人请教的时候,就说自己也是到处寻访人才,可是找遍了深山老林,也没有发现合适的人才。其实,这个原因是,刘备自身能力的欠缺,他缺乏和这些人才交流的能力,根本就无法找到和这些人才沟通的途径。直到他遇到了诸葛亮,才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隆中对》那么简单。诸葛亮对刘备最大的贡献,是重铸了刘备的思想体系,让他抛弃了过去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思想,变得更加客观务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的表现已经和过去判若两人。


这是因为,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后,刘备把诸葛亮当作老师一样对待。两个人终日谈论,“情好日密”,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的不满。刘备解释说,自己和诸葛亮相处,如鱼得水一般,关羽张飞才不再多说什么。

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到,刘备在诸葛亮加入之后,向诸葛亮请教政治方面问题的迫切心情。正是因为诸葛亮向刘备传授的知识,使得刘备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过去在卢植那里学得似是而非的观念,都被诸葛亮给清除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开拓事业,实行统治的真理。


那么,诸葛亮究竟传授了刘备些什么知识呢?我们从刘备给他的儿子刘禅的遗嘱中就能够看出些端倪。刘备在遗嘱中,让刘禅看的书里面,有儒家的书籍《汉书》、《礼记》,可是更多的却是法家的典籍。我们知道,刘备的老师是大儒卢植,他学习的当然应该以儒家典籍为主,可他为何让儿子去学习法家的典籍呢?在后面,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那就是诸葛亮写的《申》、《韩》、《管子》、《六韬》等书。

我们这就可以明白,诸葛亮传授给刘备的,就是法家思想。刘备思想中的法家思想是来自诸葛亮,这就是蜀汉名为儒家治国,实为法家治国的根源。法家思想对于政治统治有着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在刘备弱小的情况下,只有法家思想才能让他迅速发展。但是,法家思想对于长治久安是难以做到的。这也是刘备兴起迅速,衰败也迅速的根源。


结语:

从刘备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老师。一位是刘备名正言顺拜师的老师卢植,一位是没有拜师,但是依然教给刘备丰富知识的诸葛亮。他们两人,可以说是刘备事业成功的关键。

卢植教给了刘备文化知识,也塑造了刘备的性格。他教给刘备的政治、军事知识,使得刘备担负起一个政治集团领袖的职责。在卢植那里得到的人脉、威望,也让刘备受益匪浅。可以说,是卢植奠定了刘备事业前期的基础。


而诸葛亮教给了刘备政治理论,重组了刘备的思想体系。他以法家思想教育刘备,让刘备放弃儒家思想中不切合实际的理论,使得刘备判若两人。正是有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有了正确的行动方针,刘备才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最终,刘备的势力迅速发展,成为三国的君主。可以说,是诸葛亮让刘备的事业走向了成功。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