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乾陵是中国古代一座非常特殊的陵墓。其一,与通常的皇帝陵寝不同,乾陵共埋葬着两位皇帝,分别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是一座帝王合葬墓;其二,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未被盗墓贼光顾的帝陵,可以说在所有帝陵中都是“开挂”的存在;其三,关于乾陵的陪葬品大家也是议论纷纷,饶有兴趣,毕竟它的主人太特殊了。那么,为什么不打开墓穴进行发掘呢?其实这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国家不允许挖掘

帝王陵并不是你想挖就能挖的,是需要报请国务院审批的。而1987年和1997年,国务院曾两次正式发文,强调在国家层面上不主动挖掘帝王陵,这一规定目前已成为考古界不可逾越的“红线”。由于定陵的惨痛教训,目前很少有个人或组织敢于申请挖掘乾陵,即使申请,国务院也不可能审批通过的。早在1961年,乾陵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也多次发布公告,加大对乾陵的保护力度。在这种大背景下,至少短期内乾陵都不可能被挖掘。

第二,挖掘技术达不到

经历数千年的风雨和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盗墓活动,其他唐帝陵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唯有乾陵依然“坚挺”,这与它坚固的内部结构密不可分。乾陵“以山为陵”,修建在陕西咸阳市梁山深处,整个帝陵人迹罕至、位置险要、坚固异常。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曾试图盗取乾陵,动用大批军队,经过长达半个月持续不断的狂轰烂炸,最后连墓室的入口都没找到,可见挖掘乾陵的难度有多大。

第三,保护技术达不到

由于陵墓主人的特殊身份,不少人推测乾陵埋有大量精美的随葬品,都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这些文物已经在地下沉睡上千年,一旦经发掘重见天日后,会由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原因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对文物保护要求极高。1958年定陵挖掘后,许多随葬的丝织品、青花瓷器以及明神宗的棺椁和尸骨都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损失极其惨重。截至目前,国家在文保方面的技术依然尚为达到要求,因此不会轻易挖掘。

基于以上原因,乾陵依然在梁山完整的保存至今。目前,乾陵已经过数千年的风雨,希望它能够一直这样平静的沉睡下去,远离纷争和世俗的打扰。

最佳贡献者
2

陕西乾陵位于西安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这一对夫妇,两个皇帝合葬在一起,世之罕见。据说乾陵地下陪葬着很多 宝贝。除金银财宝、珍贵祭器外。人们猜测。顶尖级国宝----《兰亭序》真迹亦在其中。

《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消灾祈福仪式,仪式上这些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李世民生前爱不释手,遗诏要求枕在自己的脑袋下边。可五代时,耀州刺史温韬盗了李世民的昭陵后,其宝物清单上,并没有《兰亭序》。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乾陵重开之日,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有可能重回人间,而《兰亭序》也有可能重现魅力!无疑,乾陵的吸引力巨大的!

乾陵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盗墓者多如牛毛。有名的盗乾陵者就达17次之多,如黄巢动用40万起义军挖走了半座大山,只留下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终没得手。前面说的这个温韬,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弄了个盆满钵满后,也志在必得,他大动干戈,驱动数万人发掘乾陵,却因连续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作祟,温韬也没有成功。民国时候,国民党高级将领孙连仲动用一个团的兵力,打着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边的三层岩石,却没有伤到武则 天的一根毫毛。

那么,乾陵有如此魅力,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了,为什么不开挖?

这有前车之鉴,1956年,在文化部长郭沫若的力主下,有关方面要发掘明朝十三陵中的长陵(明成祖朱棣陵)。因为大国初建,考古方面的设备、技术、人才奇缺,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但最后国家还是批准了这一请求。

不过发掘长陵难度大,改为先试挖万历的定陵。当考古队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破金刚墙而入后。空气也进入了这个尘封了近3个世纪的定陵,于是许多字画、绸缎和其他文物迅速腐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材居然当垃圾被扔掉了。后来经历文革风雨,一皇二后三人的尸骨也荡然无存了。

这个事实,成为中国考古界心头永远的痛!当郭沫若请求发掘乾陵时,周恩来总理拒绝了他的要求。还规定他:“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自此,新中国再没有了主动挖掘帝王陵事件的发生。显而易见,这是为了保护中华历史文物,才立下了此规矩或者说下放了政策。现在,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已经成为了惯例。

时至今日,对深埋在地下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仍是一个课题与难题!就是说,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还没有具备发掘乾陵的条件。这就是乾陵为什么现在不开挖的主要原因。

3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的合葬陵(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之一,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北部的梁山之上,梁山有三座山峰,一高两矮,呈山字形排列,乾陵就在梁山最高的主峰之上。

而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之后,其万寿宫的修建由皇后武则天主持,选址在了梁山之上,因梁山位于都城长安的西北方向,在八卦之中属于乾位,所以取名为乾陵。虽然在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已经被葬入了乾陵,但乾陵的修建工程并没有停止,一直延续到公元705年女皇武则天驾崩之后,又重新将官洞口打开,将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才算终结,又用巨型石加固,重又在石缝间灌注铁水。按照时间来算,乾陵的修建整整延续了22年,奢华程度在唐朝帝王之中无人能比。

按照记载,乾陵的墓道口位于梁山主峰的山腰部,墓道呈斜坡形,全是在石体之上凿挖而成,。待女皇武则天的棺椁安放进地宫之后,工匠们便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石条堆砌闭塞墓道,每个石条上面都有凹槽,便于嵌入铁制的栓板进行堆砌。待石条堆砌完成后,就将高温烧化的锡铁浆水灌进石条与栓板之间的缝隙之中,所以坚固异常。待封闭墓道之后,再在周围加以掩饰,以便墓道口和山体混为一体,难以勘察寻找。

另外,乾陵是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墓冢,在山腰凿洞修建了地宫。由于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进入地宫则有很大的难度。乾陵这样的修建方式为其日后幸免被盗掘提供了先决条件。

其中最大规模的盗墓就有三次,分别是唐朝末年,黄巢在占领长安后,就曾派40万军队前去乾陵盗墓。他们在梁山西侧连续挖了很久,最后竟然挖走了半座大山。但是因为他们不懂乾陵坐北朝南的结构特点,挖错了方向,最后无果告终。

其次是五代时期,耀州刺史温韬也对乾陵觑已久,他曾带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但是说来也奇怪,他曾三次上山前往乾陵,但是出发之前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一到梁山就会风雨大作,而只要人马一撇,天气又会立即转晴。温韬在多次挖掘未果后,只好断了此念头。

最后到了民国初年,国民党孙连仲的部队曾用炸药炸开墓道3层竖立石条,正当盗墓者窃喜之时,一股浓烟突然从墓中冒出,盘旋直上,变成了龙卷风。一瞬间,石子尘沙四处乱飞,7个士兵当即吐血身亡,其他人见状急忙逃窜,盗墓失败。

直到1958年,乾陵附近的几位农民炸山取石,才在无意中找到了墓道口。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主张对乾陵进行考古挖掘,但是并没有得到国家同意,因此乾陵地宫时至今日依然保存的十分完好。无疑,这些失败的盗墓事例使乾陵更加神秘。但是不管上述事例是真是假,对于乾陵没有被盗的原因,众说纷纭。

而乾陵依然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乾陵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依然风雨不动,历代盗墓贼都在乾陵面前无功而返,甚至连乾陵的墓道门都没有找到,据说是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风水大师寻找到的风水宝地,可见这块风水宝地确实保护了帝王长眠地下而不受凡人纷扰。

4

我国现在对于帝王陵寝采取的是保护性挖掘的里面,既如果没有证据显示该陵寝被盗或被破坏,是不会主动挖掘帝王陵寝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保护措施还不到位,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当初挖掘的时候兵马俑是有颜色的,而且颜色是非常艳丽,但是由于挖掘之后保护措施不到位,在出土后的几分钟之内,兵马俑上的颜色全部氧化脱落,所以之后在没有完全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是不会主动挖掘古墓,意念对文物造成破坏。而且换句话说,从中国人的传统来说,挖墓刨坟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自古偷坟掘墓都是杀头的大罪,曹操的摸金校尉也都是偷偷摸摸的,并没有光明正大,而且这还是赶上乱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所以国家叫停了所有对帝王陵寝挖掘

5

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保证其内部文物不受损坏的程度,明定陵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不应该轻易开挖。

6

乾陵为什么不开挖?

位于西安西北梁山主峰下的乾陵号称考古界的“三峡工程”,这里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武则天,一对夫妻、两朝皇帝、合葬一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合葬陵。

来到乾隆,从司马道下车,看到的是一座与山融为一体的皇家陵园,游玩过后,几乎所有游客都在问,地宫在哪里?陵寝在哪里?历史上,乾陵被盗过吗?李治和武则天的遗体还在不在,会以什么形式出现?现代科技如此发达,能不能开挖乾陵?

我们查阅历史就会发现,李治和武则天这对皇帝夫妻一千多年来至少遭遇了三次大的灾难。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派大领袖黄巢,他带领40万大军发誓要挖开乾陵,结果把半座梁山都铲平了,也无可奈何,最后留下一个40米深的黄巢沟,灰溜溜撤退了。

第二个伸出魔爪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摸金校尉、五代时期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天生就是和唐朝过不去的,18座唐皇陵被他挖开17座,他当然不会放过乾陵,几万人马光天化日来挖,结果三次上山走遭遇狂风暴雨,无奈之下只好放弃。

最危险的一次是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为了筹措军费,他模仿孙殿英,带来一个师以演习为幌子准备炸开乾陵,炸开墓道后,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害怕天谴,孙连仲只好焚香祷告,连忙退出。

国家也曾经试图发掘乾陵,1960年,几个农民无意中发现乾陵墓道,陕西省成立发掘委员会,通过勘探,发现工程量太过巨大,得到一些数据后,发现墓地周围没有盗洞,就停止发掘了,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人对乾陵蠢蠢欲动,但是始终没有展开实质性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该不该惊醒这两位沉睡了千年的帝王呢?几十年来争论不断,提案也不断,2007年西安召开“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有专家再次提出发掘乾陵,遭到现场很多专家的反对。

首先,不同级别的古墓发掘由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像一般的古墓由当地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即可,而帝王级别的,尤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墓就连国家文物局都无法做主,必须拿到全国人大上讨论。而且乾陵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决定了他不可能轻易开挖。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秦始皇陵要想发掘,还要参考一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意见。而且我们在开发长陵上有过惨痛教训。

其次是技术不过关,虽然现在科技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在发掘和保护古墓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法门唐代地宫出土的丝绸,1987年挖出来后,至今还存放在冰箱里不敢拿出来展览,秦始皇兵马俑有不少彩陶俑发掘出来后眼睁睁看着他从五彩斑斓变成土黄色而无可奈何,事实证明,发掘条件依旧不成熟。

三是投资巨大。发掘帝王级别的古墓需要国家大量投资,发掘出来后文物保护又是一笔巨大开支,与其冒着破坏的危险挖出来,还不如让他存在地下最合适的环境中继续保护,虽然现在国家不差钱,但是还有更多的地方继续建设,文物保护作为一个冷门,国家拨付的资金也有限。况且,发掘乾陵更多的是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心,挖出来的文物也不能变现,只能盖一个博物馆收门票,意义不大。

其实,乾陵挖与不挖不是我们普通人考虑的事情,国家早已经套了一个紧箍咒,那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这是文物工作的天条,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是国家早就定好的调子,所以,留给后人开发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7

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乾陵。以便大家看的更明白一些。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这里埋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这位女皇武则天和其丈夫唐高宗李治夫妻两位皇帝的的夫妻合葬墓,因其特殊性与唯一性,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陵”。

乾陵建造之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因此,陵园建造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据记载,乾陵占地约20余万亩,里面放置的珍贵陪葬品有800吨之多。史书称其为“历代诸皇陵之冠”。

而面对这样一座宝库,在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中,盗墓贼的身影就没有断绝过,历史记载的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总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唐末农民起义中,黄巢带领的起义军声势最为浩大。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半座大山都被挖走了,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但是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坐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未得手。

第二次大规模的盗掘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他率领兵丁一股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手下数万人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刚要开挖,好好的天气突然狂风暴雨,雷声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几次三番,温韬受了惊吓,这才绝了盗挖乾陵的念头。

最后一次是在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看到孙殿英盗掘慈禧墓和乾隆墓,便也有样学样的率领一团人马,用军事演习当幌子驻扎梁山,但是部队日以继夜的挖了几个月却连墓道口都没找到,最终无功而返,乾陵得以幸存。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几十万大军都挖不动的乾陵,居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几个农民炸了出来。当时为了修补毁坏的公路,几位村民用炮弹炸山取石,竟然意外炸开了隐藏千年的地宫入口。

陕西省考古队闻讯后,立刻派人前往查看并保护现场。后来经过对地宫进行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

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的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李世民在遗诏里让《兰亭序》陪葬地宫,就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时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发现《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也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细说起来,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惟一敢废黜正统,座上皇位的女人,只有武则天一人。她66岁时掀翻了李唐龙案,宫门外高悬起武周的旗帜,硬是当了15年皇帝,死后又敢在自己墓前竖起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唐高宗李治风流倜傥、病塌上草就遗诏,要把他生前喜欢的字画全部随葬入墓。而武则天更是才气横溢的一代女皇,可流传至今的《全唐诗》中,只收录了她很少一部分诗作,那武则天那么多失传佳作都到哪里去了呢?

乾陵里到底有什么宝贝?人们能否重见一代女皇的真实风采?半个世纪以来,乾陵的发掘与否始终是个热门话题。2005年第5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乾陵·天下第一陵,打开·石破又天惊》的文章,主张发掘乾陵,许多考古学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观点针锋相对,使得这座特殊皇陵的命运备受瞩目。

笔者认为不发掘乾陵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中国考古界有一个大悲剧,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十三陵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因为中国的考古学是从1921年的周口店遗址发掘开始算起,到56年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何况建国之初,国家考古方面的人才、技术都极度缺乏。不过最后国家还是批准了发掘请求,不过试掘的帝陵从最大陵墓长陵改为第三大的定陵(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陵墓)。当时郭沫若率领的考古队经过一年的探查还没发现墓葬的门在哪里,由此可知困难多大,就这样又过了半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们才找到了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刚墙。考古队打开定陵后,由于当时考古技术的落后,当空气进入这个封闭了近300年的空间后,字画绸缎迅速腐化,其他文物也有相当大的损失。而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国宝级的金丝楠木棺材居然被考古人员当垃圾扔了。后来在文革期间,陵墓又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皇帝三人尸骨无存。

定陵中大量文物的损失让考古界痛心疾首,但是定陵的悲剧并没有让郭沫若反思。没过多久,郭沫若又想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这次周恩来总理坚定的拒绝了郭沫若并回复:“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此后,不主动挖掘帝王陵成为中央的政策延续至今。

2、时至今日,我们的科学技术能不能对乾陵地下的文物有效的实施保护还是一个疑问。定陵至今才三四百年历史,出土文物尚且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乾陵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谁能保证万无一失?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特别是丝绸,至今放在冰箱里冷藏不敢拿出来示人,足以说明目前的保护条件不过关。

秦始皇陵兵马俑,1号坑原本彩色的陶俑由于遭受了火焚并埋在地下2000多年,受到各种自然侵害,有的颜色层下的生漆底层已经老化,失去了与佣体表面的粘附力,出土五六分钟即翘卷脱落。近年来,兵马俑的考古人员和德国科学家合作,才使部分彩绘兵马俑得到了保护。

对科学技术而言,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能做的太少,不能做的太多。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和发掘难题,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守不挖帝陵的铁律。

3、“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制。这种观念和“孝”、“礼”联系在一起,成为传统社会的重要思想。生前所用之物,死后必定跟随其主人陪葬墓中。而墓主人生前的仆人车马也由各种材料制作成替代其的“人俑”和“车马俑”,生生世世的服侍墓主人。所以我们现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都有着大量精美的随葬品。我们可以从这些随葬品中,了解到各个朝代、地域的风土人情,还原历史。

而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人的丧葬习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在1985年开始推行强制火葬。由于殡葬制度的改革以及国人思想的改变,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现在的坟墓里再也不会有古代那些精美丰厚的随葬品了。如果我们不计后果的把现有的大型陵墓统统发掘完,那么我们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呢?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如周总理所言:莫把好事都做完,留待后人来完成。

我相信,乾陵所蕴藏的秘密,会与武则天传奇的命运一样,惊世骇俗。至于将来还有没有可能目睹武则天的真容,还有多少出人意料的发现,这些悬念将长期的困扰着世人,谜底的真正揭开,尚待来日。

中国有着世界上连续不断、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优秀文化。做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知来处,明去处”,只有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是博观文化传媒人;让我们一起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文明。

8


乾陵介绍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不开挖乾陵?

第一,国家不允许挖掘

帝王陵并不是你想挖就能挖的,是需要报请国务院审批的。而1987年和1997年,国务院曾两次正式发文,强调在国家层面上不主动挖掘帝王陵,这一规定目前已成为考古界不可逾越的“红线”。由于定陵的惨痛教训,目前很少有个人或组织敢于申请挖掘乾陵,即使申请,国务院也不可能审批通过的。早在1961年,乾陵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也多次发布公告,加大对乾陵的保护力度。在这种大背景下,至少短期内乾陵都不可能被挖掘。



第二,挖掘技术达不到

经历数千年的风雨和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盗墓活动,其他唐帝陵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唯有乾陵依然“坚挺”,这与它坚固的内部结构密不可分。乾陵“以山为陵”,修建在陕西咸阳市梁山深处,整个帝陵人迹罕至、位置险要、坚固异常。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曾试图盗取乾陵,动用大批军队,经过长达半个月持续不断的狂轰烂炸,最后连墓室的入口都没找到,可见挖掘乾陵的难度有多大。



第三,保护技术达不到

由于陵墓主人的特殊身份,不少人推测乾陵埋有大量精美的随葬品,都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这些文物已经在地下沉睡上千年,一旦经发掘重见天日后,会由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原因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对文物保护要求极高。1958年定陵挖掘后,许多随葬的丝织品、青花瓷器以及明神宗的棺椁和尸骨都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损失极其惨重。截至目前,国家在文保方面的技术依然尚为达到要求,因此不会轻易挖掘。


基于以上原因,乾陵依然在梁山完整的保存至今。目前,乾陵已经过数千年的风雨,希望它能够一直这样平静的沉睡下去,远离纷争和世俗的打扰。



我是休闲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

9

发生了明定陵的考古挖掘悲剧,对待帝王陵墓的考古挖掘国家要慎之又慎。

10

是因为诅咒不敢挖?还是文物保护技术不过关?亦或是能力不够根本就挖不开?

中国三大悬疑陵墓,一个不敢挖,一个找不到,一个挖不开

今天,Orient带您一起来探觅这个挖不开的武则天乾陵~~

乾陵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武则天14岁入宫,用了18年的时间做了皇后,再用了35年的时间做了皇帝,而在死后又用了1315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及不朽,由此可见,武则天在生前征服了天下,而在死后又征服了历史。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

千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当然,盗墓者要的是宝贝,难道是因为武则天墓里没有什么好的陪葬品,其实恰恰相反,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吨!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Next………………………………………………

1-先说第一个,绵延千年的乾陵诅咒

比较出名的有三起乾陵的盗墓事件:

第一起,唐朝末期造反的领袖黄巢,他率领60万起义军攻占了长安后,又花了40万士兵去梁山西侧挖掘乾陵,快把梁山铲平了,挖出了40米深的“黄巢沟”,也没找到乾陵的入口,殊不知,乾陵本身修建就是坐南朝北,怎么在西侧能挖到入口呢,因此从刚开始就挖错了方向;


第二起,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他也花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去挖掘乾陵,但奇怪的是,他们每次上山,都遭遇狂风暴雨,一下山,风雨就停了,出动了三次,次次都是这,古代人还是信服这些风水牛神的,所以就放弃了,没敢再挖;

第三起,民国时期的孙连仲,要说古代的刀剑技术不行,到了近代,机关大炮总行吧,但是当他们炸开墓道的时候,一股浓烟窜出来,挡在前面的七个人瞬间吐血身亡,这也太玄乎了吧!后来就没有人敢在上去了。

故此,武则天乾陵诅咒一说就此传开~


2-文物保护技术不过关?

1955年,郭沫若带领考古队开始挖掘定陵(明万历皇帝陵墓),受到了许多历史学家的反对,因为当时的考古技术并不成熟,开掘定陵这样的考古大工程并没有经验,很容易酿成不良后果。但是郭沫若一根筋地坚持要开掘,还宣扬说,我们这是再为考古积累经验,失败并不可怕。


经过一年半的挖掘,郭沫若终于带人找到了定陵地宫的入口,总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是不幸的是,缺少考古经验的挖掘人员没有妥善保护文物,使得大量文物一接触空气便迅速氧化,珍贵字画顿时灰飞烟灭,令人痛心。堪称中国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剧之一。


但在郭看来,区区万历墓并不算什么,他有两个更大的愿望,就是挖掘武后和高宗的乾陵,以及秦始皇陵,万历墓的发掘只是给他练手用的。

1960年,陕西省提交《乾陵发掘计划》,郭沫若对周总理说:“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鉴于技术落后,总理没有同意。总理在计划书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1973年,郭沫若再次向国家提出发掘乾陵,还是遭到否决,“十年之内不可发掘帝王陵。”

时至今日,出土文物保护技术,仍不成熟,所以不开挖是正确的!


3-能力不够根本就挖不开?

乾陵“以山为陵”,修建在陕西咸阳市梁山深处,整个帝陵人迹罕至、位置险要、坚固异常。具体涉及很多专业建筑知识,限于篇幅,就不过多展开了。大意是乾陵建造完成后,周围以及通道都被石头堵死了,以目前的技术能力,挖不进去。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研究下,当然也可以给我私信留言or评论,感兴趣的人多的话,我可以考虑做一期视频,详细讲解。


综上,乾陵为什么不开挖?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吧。

我国一般不允许主动性发掘,(除非商周等遗址,为了考古探索),一是为了保护文物,一是为子孙后代留点东西。现在多是抢救性挖掘,也就是被动挖掘,只有被发现陵墓已遭破坏(自然or人为),国家处于保护目的而展开的挖掘。

探索古今奇闻,觅得史实真相,Orient你值得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