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朋友们,这个问题里有些常见小错误。
德国是到1871年,现代民族国家德国才得以成立,德国这个概念才出现。这个错误也可以理解,毕竟中国已经统一了两千年,一般人不太好理解怎么欧洲工业强国德国才有两百多年历史。
同时,”王”室和”皇”室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自秦始皇之后称皇帝,可以对标的欧洲统治者,即称Emperor而不是King 的,只有罗马或罗马的继承人(也可能是自称的罗马继承人,比如俄沙皇),有极少的例外比如英女王在占领印度后增加了“印度女皇“的头衔。但是题主的意思显然是指中国”皇朝“与欧洲西罗马之后”王朝“的比较,在此也不多做纠结。
卢浮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拿破仑是逼着教皇给他加冕的,某种程度上也是沾了罗马的背书
这个问题从经济,地理,宗教等等角度来回答的话,可以写上一本厚厚的书,但我觉得更简洁的回答是由于中国和欧洲王室统治的合法性(legitimacy)来源不同。合法性这个事儿非常非常重要,大白话可以理解为“凭啥大家伙要听你的话”。
中国皇帝的合法性首先来自于“天道“,大家电视剧经常看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但同时我们早早地又给皇帝的合法性增加了”民道“,所谓”有道者昌,无道则亡“,需要士大夫和下层民众的共同认可。如果一个政权不能让大伙好好过日子,这一定不是天道背书的皇帝,就可以推翻他。早在春秋时代孟子就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几千年前已经有陈胜吴广喊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可见对于中国皇帝的统治合法性,”天道“和”民道“一样重要,完全不拘泥于血缘。
其实是在明朝之后,”奉天承运“这几个字才进入圣旨的啦
而欧洲就完全不同了,较早的王室来自部落首领,比如法兰克的克洛维,部落不断扩张变成国家,部落首领就自然延伸变成国王,合法性来自武力。之后世代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血缘。king这个单词,词源来自于日耳曼语中的kin,意为血缘,可见血缘对王室合法性的重要性。
合法性有这样的区别主要是由于种种气候地理宗教文化经济结构等等复杂的原因,中国皇帝的权力是比欧洲君主的权力要大很多,这里也不展开说。
但是大家理解一下,欧洲的权力结构的典型描述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也就是说封臣对领主效忠,领主授予封臣土地和权力。但我与封臣的封臣并没有这样的关系,因此封臣的封臣也不会效忠于我。
比如参照英格兰七王时代设定的”权利的游戏“,熊岛小首领莱安娜·莫尔蒙就一直表示只会臣服于北境之王史塔克家族,至于铁王座上是谁,我不care,这就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关系。
而中国古代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加强皇权的中央集中,天下统一更是至高无上深入骨髓的政治正确,我就是我们熟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回到我们的题目上,在欧洲封臣对君主的效忠基本上是一种贵族间的封建关系,君主权力也不大,以血缘来传承王朝,只要血缘不绝嗣,就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而中国皇帝则拥有集权,肩上扛着天下兴衰,这是一把厉害的双刃剑。强力皇帝固然可以杀伐决断,弱小的政权则很容易被推翻,改朝换代也一直被士大夫正统学说和人民的朴素思想所理解。
这两者的不同,会导致一些现象,作为中国人会超级超级难以理解。
举个例子,欧洲王室粉最最喜欢八卦的现任英国温莎王室。1714年英国著名的安妮女王去世,斯图亚特王朝就此绝嗣。为了找到一个新教徒继承人,七拐八弯找到了詹姆斯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任统治者)的后裔,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英国就这样进入了乔治王朝时代,这位乔治即位是已经五十多岁,连英语都说不利索,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国王。直到一战的时候,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与德国表哥划清关系,乔治五世才以城堡为名,把家族名改成了温莎。
以大家看到了吧,你能想像中国古代从日本或者越南捞个不会说中国话的家伙来当皇帝吗?
所以我们中国人对血缘对贵族从来就没有什么执念,而对"士”看得比较重,最近几年,时有听说鼓吹西方贵族精神,实在是笑掉人的大牙,国家要复兴,不可以不从文化开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我们平民化的人人可追而求之的高贵精神,其与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