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又看了一遍戏骨云集《大明王朝1566》,黄志忠老师扮演的清官海瑞,可真是入木三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说起海瑞,相信都不会陌生。历史上以为民做主而闻名遐迩的两个人,一个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一个是刚正不阿的“海瑞。”民间的戏剧有一出叫做“海瑞罢官”,想必年长的都知道。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祖籍福建,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于1549年中举,但其后两次会试均以失败告终,1554年,海瑞受邀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中国古代的正式教师)。终于在教了8年书之后,1562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正式步入官场。因为海瑞断案深得民心,后不断升官。

一路走来,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在任期间,海瑞雷厉风行,做事果断,对于豪强敢于打击,对于权贵不阿谀奉承,极力主张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官员受贿;在加上治理有方,比如兴修水路,疏浚河道,最著名的是推行一条鞭法,勒令贪官污吏退田于民。素有“海清天”之美誉。


有人戏言“防火防盗防海瑞”。

1570年,海瑞出巡南京,结果让南京一带的豪门权贵甚至把大红的宅门都涂成黑色,平时嚣张跋扈的地痞流氓都躲起来了,连历来趾高气扬的江南织造都夹起尾巴。海瑞的到来不亚于一场灾难,对于官员来说。那百姓呢,当然是夹道欢迎,海瑞当时是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是代表皇帝出巡查找问题的,类似特派员,差不多就是纪委的角色。怪不得当官的都害怕呢。

但正因海瑞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甚至冒死进谏,终于又一次惹怒了皇帝。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买了棺材,并把家人托付给朋友之后,向嘉靖皇帝上呈《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嘉靖皇帝读后勃然大怒,气得直跳脚,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经过宦官的规劝,没有杀海瑞。


但很快地,海瑞就被抓起来,投进了大牢。嘉靖皇帝终究还是没有杀他,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海瑞对明朝,对他是忠心耿耿的,只是无法忍受一个臣子公然上书怒骂他罢了。所以直到嘉靖皇帝死之前,对于海瑞该怎么处置,还是不置可否。


幸运的是,没过几个月,嘉靖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在此期间,有大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幸好有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以及刑部尚书黄光升力保,才活了下来。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明穆宗)继位,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 后来在仕途上,海瑞屡受排挤,其中包括张居正为相期间,海瑞依然不受重用。

明神宗屡次想要重用海瑞,都受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挠,后只好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上任后,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受不少小人上书诽谤。随着年事越来越高,海瑞也力不从心,于是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许海瑞退休养老。

1587年(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因为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由佥都御史王用汲主持海瑞的丧事,当他看到海瑞家里葛布做成的帷帐、破破烂烂的器物,伤心不已,后筹钱为其办丧事。

海瑞一生清廉,为民谋福利,自己在生活上却如同苦行僧,真是其心可鉴日月呀。出丧之际,穿白衣戴白帽的老百姓百里不绝,真正的是百姓心中的“海青天”。后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为忠,表彰他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最佳贡献者
2

海瑞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清官,考中乡试后,由一个小小的教渝步入仕途,一路官至右佥都御史,在任期间,平息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备受老百姓爱戴,虽然海瑞是一位清官,但是他断案的本事却比较有限,在很多难以决断的案件中,他就常常会偏袒弱势群体,在家庭内部案件的处理中,则会比较偏袒辈分尊长的人。在近代也因为一篇和他相关的文章拉开了一个疯狂时代的序幕。

海瑞一生经历了四朝,其中三朝为官,他在嘉靖二十八年中举,但是之后又考了两次会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就接受指派去南平县当教渝,教渝是我国古代有政府编制的老师,属于官员中的一级,海瑞在这里一干就是八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前往淳安担任知县,在任期上着重处理税务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税赋负担,在这时起海瑞就开始展现出了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一面。查办了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毫不待见当时一手遮天的严嵩党羽,但是却也因此得罪严党,在升官到通判后,很快又被贬成判官。


嘉靖皇帝十分沉迷道学,渴望有朝一日羽化成仙 ,当时朝中很多官员都会写青词(道教仪式中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但是海瑞可不随波逐流,反而写了一篇《治安疏》呈上去给嘉靖皇帝,言辞激烈的批评了嘉靖皇帝执政期间的各种陋习弊端,其中就包括了嘉靖皇帝过度痴迷宗教信仰,迷信巫术,不理朝政,并且生活作风不正派奢靡成性,嘉靖皇帝一看这份奏章,勃然大怒,立刻就下令逮捕海瑞,但是在听臣下说海瑞上疏前就已经备好棺木,又冷静下来一想,又把《治安疏》留了下来提醒自己,但是他还是逮捕了海瑞。

海瑞被捕后,朝中官员既有主张处死海瑞的,也有向徐阶这样力保海瑞的,嘉靖皇帝驾崩后,裕王继位,也就是隆庆皇帝,隆庆皇帝特赦了海瑞,并提拔海瑞到大理寺任职,在隆庆皇帝执政期间,海瑞倍受重用,很多贪官污吏因为畏惧海瑞的公正不阿,尽然辞官逃避,甚至连侍奉皇帝的宦官,路过海瑞管辖的区域也要减少车马随从,后来海瑞在任上推行一条鞭法,将百姓被富豪吞并的土地归还百姓,法令推行深受百姓拥护。

海瑞屡次打击贪官污吏,这也让他受到了朝廷权贵们的记恨,隆庆皇帝只得给海瑞安排闲差,但是海瑞在任上仍然受到小人排挤,于是海瑞辞官回到了老家,隆庆皇帝驾崩后,朱翊钧继位,也就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初期,张居正为首辅,但是张居正也不待见海瑞,海瑞的多次推荐都被压了下来,直到张居正死后才被任职为左通政,后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海瑞在任上病逝,南京城百姓罢市祭奠海瑞,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

海瑞为人正直,刚毅,并且一生一直致力于维护百姓利益,作风正派清廉,也在法律,税赋上极大程度维护了农民阶层的利益,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他仍然是清官的模范代表。

3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七十四岁的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善终,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在民间则有“海青天”之名。

海瑞晚年担任南京右都御史,这是一个言官的岗位。是适合海瑞的,但是海瑞过于清正廉洁,过于刚正不阿了。不懂得变通。导致下属和同僚都挤兑他,海瑞也多次请求告老还乡,都被皇帝留用了。在这种官场环境下,可以说晚年的海瑞过的并不顺心。海瑞的一生也是在这种被挤兑的环境下为官的吧。只是到了晚年,海瑞也想清闲一点点吧。

海瑞没有儿子,去世自后,还是同僚给他料理的后事。

在官场海瑞并不受欢迎,在张居正当政期间,海瑞就不大受张居正的待见。这位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的大清官,去世之后可谓流芳百世了,在中国这种祈求清官的社会里,海瑞可是与包青天齐名的。

老百姓喜欢这种人,但近似刻薄的海瑞生前在官场是不如意的

4

海瑞冒死上书,做了一次名满天下的“铮臣”。虽然被嘉靖帝下狱,但并没有杀他。

不久嘉靖帝病死,继位的隆庆皇帝放了海瑞,继续做官。先后担任左右通政,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这个职务品级只有四品,但权力很大,管辖南直隶一般地区。清官所到之处,一定是掀起不小的震动。

没几年隆庆皇帝也死了,小皇帝万历登基,张居正开始掌权。张大人很不喜欢海大人,于是十年间并无重用。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亲政,一是听说海瑞的名气,二是张老师不喜欢他,这样的人就必须重用呀,做做样子也好。于是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再改授南京吏部右侍郎,再升南京右都御史。可惜当时海大人已经七十二了,身体不好,多次申请退休。但是朝廷还需要这么一位代表呀,不同意,坚持吧。

一年多后,海大人去世了。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是今海口人。古时候讲叶落归根,于是灵柩用了一年多时间运回海南安葬。这一年是1589年。之后海大人被民间传颂,与包公齐名,再被各种文学作品和戏剧曲艺所升华,形象越来越高大。

1959年,历史学家兼高级公务员的吴晗写了《海瑞罢官》。1965年被公开批判。

1966年海瑞墓被挖,棺材被劈开,挫骨扬灰了。现在的景区海瑞墓是1983年新建的。这样的新地方为什么还能评为国保?

5

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官吏在历史上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然而,人吃五谷、生百病,都长着一堆肉身,不可能完美无缺。老百姓评价皇帝,有明君、昏君、暴君之说。老百姓评价各级官员,当然也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作为、成就,区分出清官、贪官等等。

要说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珅、刘瑾、蔡京等人绝对上榜了。他们以权谋私、富可敌国,老百姓恨得牙根痒痒,想把他们剁成肉泥。

而历史上同样有很多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好官员,老百姓恨不得把他们顶在头上。

要说到历史上的著名清官,“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臣于谦;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包拯;被康熙帝誉为“今时清官第一”的于成龙等等,都留下了感人肺腑的佳话。

当然,海瑞也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仰视的好官员。因其刚直和对贪污腐败的痛恨,海瑞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他在任期间一心奉公、政绩卓著。那么,历史上的海瑞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海瑞的先祖原本居住在福建,后来迁居广东,之后又南下来到海南岛,在此安家落户。正德八年(1514年),海瑞出生于海南琼山,也就是今天的海口市一带。海瑞的曾祖父曾担任广州卫指挥,官居正四品;祖父则在福建的松溪县当了知县;他的叔叔曾是四川道监察御史;他父亲虽然是没有官职的“廪生”(地方政府提供膳食的生员,相当于后备官员吧),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虽不是名门望族,但海瑞多少算得上是官员世家了。

海瑞出生不久,父亲便撒手人寰。在母亲的呵护下,海瑞度过了童年时光。母亲坚强的性格、勤劳的品质、真善的作风深深影响着海瑞,他从小养成了勤学善思、刚正不阿的性格。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乡试中有一道治理海南社会的命题。海瑞思路清晰,剖析入理,建议得当,因此考中举人。

然而,此后的两次会试,海瑞均告失败。

再考功名失败,海瑞被安排到福建南平县当了一名老师。

从教八年之后,命运给海瑞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他提拔为浙江淳安县的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在知县任上,海瑞的生活十分简朴。

嘉靖皇帝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执政后期二十多年不上朝,崇信道教,迷信方术,主张无为而治,并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修仙”。他还大兴土木,营造宫苑,耗费大量民力财力。

当时,许多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有人敢上书直谏,嘉靖必然重罚。进士杨爵就因为皇帝不上朝理政而上疏极谏,结果被投入诏狱长达八年;直臣杨最因为批评皇帝不理朝政,结果被乱棍打死。

自然没有人敢向皇帝提意见了。

耿直是人的本性,忠诚是人的品质。海瑞觉得人有错就得改,包括君王。他更觉得为官要说实话,即使身死也不能对皇帝的过错视而不见。他准备给嘉靖直言进谏。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呈上《治安疏》,对嘉靖帝的行为及其危害做了深刻批判。

又来了一个驳皇帝面子的,嘉靖大怒,拍案而起,下令马上捉拿海瑞,不要让他逃跑。

人的霸道总和柔弱相伴而生。皇帝气急败坏,太监黄锦出来说话了。

因为正直,海瑞一向被人们视作愚钝之人。我听说他上书之前,就已经料到自己的结局。他提前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和妻子道别,将僮仆遣散。他应该是不会逃跑的。

舌头是一把刀子,它可以杀人。舌头是一根稻草,它也可以救人。太监黄锦的这一番话救了海瑞一命。嘉靖帝心有所动。“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海瑞的命留下了,但是等待他的还是牢狱之灾。嘉靖帝还是将海瑞关进诏狱。就连替他求情的户部司务何以也被抓进诏狱,施以一百杖刑。

好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时候,重臣徐阶等人又力保海瑞,他的性命得以延续。

不久,嘉靖去世,儿子朱载坖(隆庆)继位。海瑞获释,并官复原职。

隆庆三年(1570年),因为海瑞清正廉洁,被任命为正四品右佥都御史。所谓佥都御史,就是“职责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海瑞上任后的主要任务,便是巡查江南。一时间,地方不少贪官因为畏惧海瑞,纷纷请辞。

然而,隆庆英年早逝,继位的万历皇帝年幼。万历的老师张居正主持朝政,他不喜欢海瑞。海瑞因此被边缘化。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想用海瑞。但海瑞年事已高,终于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病逝在任上。

海瑞无子,佥都御史王用汲负责办理丧事。看见海瑞破烂的生活用具,他禁不住泪如雨下。听说海瑞死了,金陵的百姓停市哀悼。海瑞魂归故里时,穿着白色丧服的送葬者拥满了两岸,而哭者百里不绝。

一个好人走了,他的名声却永远留了下来。

6

如今说起海瑞,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随奶奶一起听说书人说《海瑞罢官》,只记得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有泪水溢出的痕迹。

海瑞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他是海南琼山人,也就是现在的海口人。由于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中举后曾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在为官期间,他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海瑞的仗义直言非常了得,他曾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后来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

在兴修水利上,曾有钱泳所写的《治水必躬亲》一文,这样写道: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文中的忠介,是海瑞的谥号。据文章记载,海瑞为官时绝不高高在上,朝廷让治水,他就穿上粗布衣服,在荒村野水之间穿行,而且他本人清正廉洁,上级拨款全用于治水,绝不贪图一厘钱财,这些都是治水获得成功的关键。

万历十五年(1587年),时任南京右都御史的海瑞,病死任上。

值得一提的是海瑞死后的情景。海瑞在任期间,因为太过正直,对贪腐痛恨,待人苛刻,得罪了不少同朝为官之人。

他死后,南京佥都御史到海瑞家探视,当他看见这位当时副部级领导,房里的帷帐是葛藤皮做的,而且已破旧不堪。他翻遍海瑞遗物,只找到十来两银子,佥都御史当时就掉下眼泪。后来发起同僚凑份子,才给海瑞下葬。

海端一生清廉,深得民众爱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百姓如同失去至亲一般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将他的遗像供在家里。

关于海瑞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加广为流传,《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戏剧,就是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改编而成。他和宋代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典范,是正义官员的象征。(完)

7

海瑞下场挺好的啊,民间传颂,官方肯定,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这是一个不错的谥号,表彰海瑞的忠心耿耿。



很多人以为海瑞是个迂腐不会变通的人,只能当一个言官。其实历史上的海瑞,是个能吏,能力极强。初当地方官是淳安知县,当地的地主有很多田,但是交的税很少,而贫农的土地很少,却要交很多税,导致很多农民逃亡。海瑞鉴于此情,重新丈量土地,核定税收,减轻了农民负担,许多逃亡的人就回来了。

海瑞在淳安的另一个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外出游玩,路过淳安,嫌弃县衙准备的饭菜不好,掀了桌子。海瑞以胡宗宪家教严格,不可能教出这种儿子为由,断定有人假冒胡宗宪的儿子骗吃骗喝,把胡宗宪儿打了一顿,也让胡宗宪吃哑巴亏。严嵩的党羽鄢懋卿,借视察的机会四处贪污受贿。欲往淳安时,海瑞宣称本县人穷钱少,接待不了,鄢懋卿早听过海瑞的名声,虽然很气愤,但是还是改道了。



随后海瑞因为政绩出色,升职为判官,在嘉靖45年,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也就在这一年,海瑞做了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情,写下了治安疏,把嘉靖皇帝骂的狗血淋头。嘉靖皇帝气极把奏折扔在地上,让侍卫去抓海瑞。在宦官黄锦的劝说下,只是被抓进监狱。嘉靖驾崩后,隆庆帝登基,海瑞被赦免,并升职为应天巡抚,管辖地多为鱼米之乡。



海瑞上任应天巡抚时,又做了一件泽被千秋的事情。明朝吴淞江经常淤塞,洪水泛滥,在海瑞之前100多年里,明朝修理了几十次,每次都出动十几万工人,但是毫无效果。海瑞上任后,仅仅调用三万多工人,几个月时间就修理好吴淞江,自此后世的上海不再洪水泛滥,成为著名的经济发达地

后世上海的繁华,得给海瑞记一笔功。

海瑞只在应天担任巡抚半年就回到老家养病,直到万历十二年,再被启用,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在任时由于提倡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贪官污吏高压政策,屡屡受到不良官员告状,好在万历比较信任海瑞。直到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在任上,好友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发现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因而禁不住为之悲泣不已,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在40岁时由于两次科举不中,去做了教谕,相当于正式教师,16年后就成了应天巡抚,这升官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海瑞是以举人的身份入仕,起点比很多进士都低。历任知县通判,判官等,都政绩出色,是难得的能吏。


海瑞之所以给人不懂变通的印象,是因为海刚峰的名号太响,遮掩了海瑞的变通之数。以治安疏为例,看过原文的就知道,海瑞是一边夸一边骂,夸的极天花乱坠,骂的入骨三分。显示出极高的情商。更不用说海瑞在教训胡雪岩儿子显示出的智慧了。

8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他一生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从小立雄志,日后大作为,“海县令”、“海青天”的大名如雷贯耳,贪官污吏闻之胆战心惊,老百姓见之夹道欢迎,连连称赞。 深居朝堂无作为,势必将其拉下马,嘉靖帝潜心修道,企望长生不老,不理朝政任由严嵩专权,海瑞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别人不敢说我来说,他买好了棺材,安排了后事,向嘉靖帝上书《治安疏》,直言不讳地指出嘉靖帝庸、懒、散,嘉靖还是第一次碰到有人敢指责他,那是一个龙颜大怒,将海瑞打入大牢,直到嘉靖帝去世。 历来的清官都是不招人待见的,海瑞极力反腐,兴利除弊,自然也得罪了不少权贵,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始终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就连张居正对他也不感冒,打心里也惧怕海瑞,最终也没有重用他,他们之间矛盾重重,就连万历帝也难以调停。


万历帝亲政后,多次要重用海瑞,已72岁的海瑞也多次婉拒,但还是竭尽所能为朝廷办实事,从无怨言,直到病死前还在为朝廷工作。


海瑞一生兢兢业业,至死方休,处理大事小情上,认理不认亲,公私分明,因此与某些权贵格格不入,也经常受排挤、打击,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为朝廷服务,他的心里只有朝廷和老百姓,他愿意为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这本书里,作者张宏杰对海瑞的总结很是到位。书中说:精神可用来写到书上,记入史册,激励人心,却不可施用于实际。这其实就是清官的下场,也是海瑞的下场。

我们回头来看海瑞的官场。

海瑞37岁中举人,41岁被分配到福建做县里的教委主任,45岁被提拔为七品县令,能在4年里就升做县令,跟他“笔架先生”的名声是息息相关的。

笔架先生的名声来源于他做教委主任,当时他的领导来视察工作,他和两名副手一起到大厅拜见,海瑞站在中间。两名副手见了领导,就赶紧下跪叩首,站着中间的海瑞作了下揖,这么一来三个人就成了山字形,就像山字笔架。海瑞之所以不像其他人一样行礼,是因为当时国家有规定学官在学校见到上官,是不用叩拜的,这样才能体现老师的尊严。他认为现下社会世风日下,跪拜上官是讨好姿态,他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是坚决不会这么做的。领导看到他这个样子,觉得海瑞是无礼轻慢,给气走了。而“笔架先生”的名声开始在官场上传开了。

后来,海瑞这个名声越传越大,很多大领导们开始来视察,海瑞全部都只是作揖。这种行为虽然是符合国家规定,但是都没有人这么做,所以海瑞的行为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这些大领导们开始注意他,考察他的工作发现做的还是很出色的。当时的官僚体系已经腐化,出了一个“清官”,大家也都喜闻乐见,官场需要。他的上司于是就提拔他做县令。事实上,他的上司也不是仅仅是因为海瑞是个清官,是个恪守礼法的人,而提拔他,而是出于这样可以博得一个赢得好名声,海瑞升官后会回馈他。

只不过他没想到海瑞这个人是一根筋,这种另类的精神在整个仕途,一下贯彻到底。事实上,海瑞这种刚强固执的性格,深受他母亲的影响。

(剧照)

海瑞的家族是海南的望族大户,海瑞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他身上,对他的管教很严格,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严于利己,谦恭有礼等规矩,从海瑞小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他的性格里,再加上儒学教育,所以海瑞自小就比常人有强烈的道德感,非常守规矩,还非常孝顺,从来都是以圣人为榜样,一举一动都在遵循圣人的教诲。这样教育出来的海瑞,很理想化,自己要做一个正人君子,做事宁折不弯。

海瑞做官之后,发现官场贪污受贿的现象,远超他的想象。这种现象和明朝的官俸也是有关联的,当时明朝的官俸是历朝代最少的,县令每个月才1000多块钱,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还要招待来往出差到自己地盘的客人,说真的他们自己的生活都不够用。所以做官的都是靠乱收费得来的钱,也就是常例吃饭,这公开的秘密,当然是开国之初就明令禁止的,但也是当时官场上人人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事情。

海瑞的性格决定着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同流合污,也不会去适应这样的社会。上任10天就颁布革除所有常例的公告。这对官场的其他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呀,没有常例,怎么生活,怎么招待,怎么维护关系!其他地方的官场同事,都在等着看海瑞一个月5两银子怎么过活,海瑞倒真是真的不会受太大影响,他先是开辟了一片空地,下班后就种地,家人每天吃粗粮,穿的衣服上到处是补丁,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贫困,一年到头,也尝不了几回腥。县里的其他同事可不干了,纷纷辞职,海瑞抱着你不干,自有人干,实在不行,我兼职做。所以,一年到头也忙得不行。

嘉靖39年的时候,都御史到浙江巡查,所到之处,接待的排场都很大,到海瑞这个县的之前,师爷都快愁死了,县里实在太穷了,根本接待不起。海瑞倒挺有意思,他给御史写了封信,信里说,听说您所到之处,排场都很大,花了很多钱,但是您在之前的公文里说,要“素性简朴,不喜承迎”,实际的做派和通知是两回事呀等等。御史接到信后,绕道走了。把朝廷派来的大官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可要气死咯,把海瑞大骂了一顿。他的上司受不了海瑞,浙江省其他的官员也受不了他,于是就联手想把他弄走了。调到最清苦的兴国县,后来兴国县的权贵也受不了他,买通关系,也要把他弄走。

其实,海瑞的名声在官场已经如雷贯耳了,只不过不是受欢迎,而是众官厌恶。最后,被调到户部一个闲职上。

也就是这个户部闲职上,海瑞上了著名的《直言天性第一事疏》,说白了这个奏折就是骂皇帝的,当时嘉靖皇帝不关心朝政,行事无道,想要唤醒皇帝能迷途知返,真可谓“爱之深,责之切”。可是皇帝可不吃这一套,直接把他关监牢里了。

新皇帝,也就是隆庆登基后,把海瑞放出来了,海瑞这种人,是代表社会正义的楷模,是清官,所以在徐阶的推荐下真正的走上了他做官的高峰期,不过海瑞还是海瑞,性情一点没变。这种性格当然,依然不会讨人喜欢,还会得罪人。后来徐阶退休,因为海瑞的土地政策得罪了徐阶,又被弄下来了。深受打击的海瑞于是就告老还乡。当然后来,海瑞又被启用,也意味着又被弃用。

海瑞的辞职信里曾说:“不求合俗,事必认真。九分之真,一份放过,不谓之真”。这不就是追求完美的强迫症嘛。这样的海瑞在官场注定不会如意,混的好的写入史册,供后人瞻仰就是最好的归宿了。

10

海瑞是明朝历史上出了名的“直臣”,也是出了名的清官。

不过,这样的人放在那个时代可以依靠所谓“清流名声”还能往上爬一爬,放到这个时代那是想都别想。

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清官,这一点必须值得肯定以及宣扬。

可是他为人为官不会转弯这一点,也着实会让他的仕途步履维艰,可能一生都只能窝在乡镇而进不了中枢。

我也多次说过,为官之道就是一条真真实实的路,这条路一点也不虚无缥缈。

谁走在“为官之道”上,那他就必须得接受这条路上的每一个拐弯,甚至是每一个坡和每一个坑。

然而海瑞并不接受这样的路,他没有想过去顺应这条路,而是让这条路反过来顺应他。

他就是不接受为官之道上的每一个弯、每一个坡和每一个坑,他就是想让直直地走。

可是,这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为官之道要的就是当直则直,当弯则弯。

谁都知道终点就在那,可是别人都知道变通,别人都知道绕弯,海瑞就非要走直线。

除非海瑞有那个开辟出一条新路的能力,否则他就走不下去。

可问题是海瑞具备这样的能力?并没有。

这也是海瑞在明朝官场上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

这个游戏规则永远都不可能会改变,几千年几万年都不可能会变,因为人都有私心,也都有好坏。

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做到从一而终的“直”,海瑞的“直”已经让他变得有些极端了,这不是一个能臣应该干的事。

海瑞是一个好官,也不是一个好官。

从小了说,好官只要做到清廉,让治下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就够了。

可往大了说,好官还应该在大局上做出一定的成绩,让朝廷和百姓因此而受惠。

海瑞只能做得到小的“好官”,但是做不了大的“好官”。

这也正是我之前所说的那样,海瑞可以当一个地方小官,但不能当大官,否则他就容易坏事。

又或者如一些人所说,海瑞仅是地方之才,而非中枢之才。

海瑞的能力用在地方上就已经到头了,不能再让他进入中枢了。

所以,嘉靖、隆庆和万历三代帝王哪怕再佩服海瑞的那种“直”,但也一直没有真正地重用他。

那么,海瑞这样的“直臣”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说实在话,海瑞的结局也挺凄凉。

《明史》记载,海瑞无子,他病逝了之后也是孑然一身,有多孑然一身?

佥都御史王用汲去看他的时候,却发现他用的是连穷人不愿用的麻布帷帐和破破烂烂的竹制器具。

为了让海瑞的身后事能够好看一点,王用汲还自掏了腰包。

当时的海瑞是病死于任上,而他当时的官职是南京右都御使,堂堂的正二品官员,可却过得如此凄惨。

这场景谁看了之后,敢说海瑞不是清官?

不过,海瑞能够一直活到万历十五年也算是一个奇迹。

因为在嘉靖四十五年的时候,嘉靖帝就有杀他之心了。

这一年,海瑞给嘉靖帝上了一封《治安疏》,而在上书之前他已经买好了棺材。

他在这封奏疏了毫不留情地把嘉靖帝骂了一个狗血淋头,直言不讳地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嘉靖嘉靖,家家被刮得干干净净。

冲这句话,我就佩服海瑞。

这绝对是一个敢言而不惜命的直臣,可是我却不大认同他这样的做法。

因为他这么做不仅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当中,这么骂很容易掉脑袋。

而且,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张居正和李太后对万历皇帝多严格?骂得有多凶?可最后却还是起到了反作用。

这就是海瑞不会拐弯的地方了,他其实可以选择更委婉的办法来做这件事。

他之所以这么直来直去,我们不能说他是为了所谓的“清名”。

我个人也不认为海瑞做官是在贪图清名,而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

嘉靖看到了海瑞的奏疏之后,有多生气?当场就把奏疏扔在地上喊了起来:“赶紧派人去把他抓过来,别让他跑了!”

嘉靖知道海瑞不惧死,已经买好了棺材之后,才悻悻然地说:“海瑞是比干,但我不能做纣王。”

海瑞这才免遭一难。

可是,没过多久嘉靖帝就病重了,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怕海瑞在他死了之后继续痛骂他。

于是,嘉靖就让人抓了海瑞,直接论死!

倘若当时不是有官员看嘉靖快不行了,又肆意揣度上意的话,海瑞在当时就已经被处死了。

等到了嘉靖驾崩之后,海瑞才被赦免释放。

海瑞被释放了之后,不论是隆庆也好,或是万历也罢,都没有想过重用他。

后来,他在隆庆三年更是直接被挤出了中枢,外放到了南京,一度辞官回了老家,到了万历十三年才再次被起用为南京右都御使。

万历十五年,海瑞病逝于任上。

一生清廉,可敬可叹。

人云海瑞“尽忠如蝼蚁”,此言颇有独到之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