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诗的押韵规则是什么?

古诗的押韵规则是什么?

2020-09-05 12:02阅读(89)

古诗的押韵规则是什么?在读古诗的时候,发现有的是全都押韵,有的又不全是为什么?押韵是只要最后一个字押韵就可以吗?:谢邀!简答之。古体诗每篇句数,句子字

1

谢邀!简答之。

古体诗每篇句数,句子字数不拘多少。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每句四字的四言诗,是我国古代最早形成的一种诗体,如春秋以前的诗歌《诗经》大都为四言。

每句五字的五言诗起于汉代,巍晋以后,历六朝隨唐大为发展,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每句六字的六言诗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但流传不广泛。

每句七字的七言诗起于汉代民间歌谣,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是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到了近代,唐代把五言诗、七言诗发展为律诗和绝句,称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规定了严格的对仗与韵律要求。

2

什么是押韵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句子的末尾,这叫韵脚或韵字。一般来说,诗词的双数句子的末尾,必须押韵。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其中的“新”、“人”就是韵脚,韵母是“in”和“en”,在平水韵中同属“十一真”韵部,所以这首诗是押韵的。

为什么要押韵

诗是韵文。不押韵就不是诗了。但是,韵文又不仅仅有诗,词牌,散曲,戏曲词,歌词,包括以前的赋,都是韵文。诗和词只是相对精致,短小的韵文。

那么为什么会有韵文产生呢?咱们最基础的韵文是什么?“顺口溜”。押韵就是为了让句子念起来“顺”,在每个句子最后用相同的韵母来表示句子完结,给说话的人找准节奏,增强句子的韵律性,让人读起来能卡在点上,抑扬顿挫,可诵可唱。

如果连顺口溜都做不到,就不要说写诗了。因为诗词的韵脚不单用来断句,找节奏,还可以通过韵脚的多种变化来反应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押韵也成为了诗词一种修辞方法,不再仅仅是一种形式。

押韵的规则

在读古诗的时候,发现有的是全都押韵,有的又不全是为什么?押韵是只要最后一个字押韵就可以吗?

押韵规则其实是根据诗歌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古风对押韵要求不是很严格,没有后来近体诗那么多规则。像汉武帝时发明的“柏梁体”,纯粹是皇帝大臣们在柏梁台上联句子玩,要求就是每句押韵。魏晋南北朝汉字音韵学发展以后,为了增强语句的抑扬顿挫,一般在单句就不要求押韵了,只在双数句子结尾要求押韵。

前面的断句相当于话没说完,停顿一下,如果句句押韵,人家就会产生每一句都可以做结尾的感觉,对整体篇幅产生混淆。就好像我们去听交响乐吧,明明过了高潮,大家都鼓掌了,可人家其实还有个尾子没演奏完,尴不尴尬?所以在没说完的地方就不要用韵,以示区分。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随着音乐的丰富,诗词篇幅增加而出现的。

最终到了唐朝,诗人们制定了近体格律诗,就将押韵作为一条规则明确了下来。

近体诗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

其实押韵相对于近体诗规则来说并不复杂,只分为首句入韵和不入韵两种格式。如《宿建德江》首句就是不入韵的,而李峤的《中秋》: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种就是首句入韵格式的,“空”、“同”、“风”的韵母为“ong”、“eng”,视为同韵,在平水韵中同属于“一东”部,所以是押韵的。

近体诗一般是平声押韵,不允许邻韵通押,不允许转韵(律诗、排律),但是像这种首句入韵的格式,第一句的韵脚是可以押邻韵的,叫做“孤雁出群格”。

而古风的押韵就相对宽松很多,可以邻韵通押,中途可以转韵,但是在两联中(转韵的最小单位)不能平仄通押。可以押仄声韵,不过用仄声韵的时候,单数句就要用平声韵断句,这一点和近体格律诗相反。

其实都是为了创造出抑扬顿挫,有起有伏的朗诵感觉吧。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古绝押的就是仄声韵,所以在第三句就用了平声“翁”来断句。

押韵的忌讳

重韵,落韵,凑韵,倒韵,同义字相押,多音字非本义相押。

这个属于升阶问题,这里就不详细举例叙述了。

古今韵书

韵书古有《平水韵》,今有《中华新韵》,写诗的人需要先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赏析古诗词(平水韵),当然如果只是想自己写诗,不一定非得按《平水韵》来,用新韵就可以了,因为基于普通话,所以并不难,而且写出来的诗人人都能读懂,没有读音上的困扰,方便大众阅读流传。

但是阅读赏析古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还是对平水韵有些了解比较好。

用平水韵还是新韵,其实没有冲突。诗词这种文艺类作品,求同存异,不要相互苛责。

诗是韵文没错,但更重要的是“诗以言志,诗以言情”。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3

问题:古诗的押韵规则是什么?

在读古诗的时候,发现有的是全都押韵,有的又不全是为什么?押韵是只要最后一个字押韵就可以吗?

前言

旧体诗的押韵确实有各种形式,例如题主说的句句押韵,当然也有隔句押韵。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还有换韵的情况。

一、句句押韵柏梁体

南北朝齐梁以前的七言古诗常常句句押韵。这种句句押韵的诗,也被后来唐宋的诗人们模仿。

传说起源于汉武帝时期的柏梁体就是句句押韵,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汉武帝造了一座柏梁台(用香柏为梁,故名柏梁)。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君臣们在柏梁台上开宴,规定二千石以上的官能作七言诗者,可以坐于上席。

汉武帝先作了一句七言诗,然后每人接下去作一句,都用皇帝所作第一句的韵脚。据说这是第一首连句体的《柏梁诗》。“柏梁诗”既是诗题,又是诗体名词。

日月星辰和四时(汉武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孝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刘安国)
周围交戟禁不时(卫尉卿路博德)
总领从宗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
平理清谳决嫌疑(廷尉杜周)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贺)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
擞道官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尉豹)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李成信)
外家公主不可治(刺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东掌)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枅樽栌相支持(大匠)
枇杷桔栗桃李梅(大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二、句句押韵的非柏梁体古诗

唐诗中也能见到句句押韵的诗,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也是句句押韵,为什么不是柏梁体呢?首先柏梁体不转韵,而这首诗几次转韵,有平声韵也有仄声韵。而柏梁体大多押仄声韵、多人联句。

另外这首诗也不是完整的七言诗,第一句多了“君不见”三个字。

三、杜甫与苏轼不换韵却句句押韵的古体诗

杜甫《饮中八仙歌》 也比较符合柏梁体的其他特点:通篇七言、句句押平韵的古体诗。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苏轼的《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也是一个人的柏梁体: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结束语

句句押韵的诗相对数量还是少一些,大多数古诗和隔句押韵。例如我们常说的格律诗,除了第一句偶尔押韵外,一般单数句不押韵,双数句押韵。

例如杜甫的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老街味道

4

古诗的押韵,一是咏颂起来流畅通顺,所谓朗朗上口。二是制作抑扬顿挫的韵律,在什么地方承,在那个环节转,又在什么关口合。

我们可以拿古绝来说明,在第一句的结尾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不押韵的话,一定要以仄结尾。这样起句,押韵的话再韵律上保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节奏,而第一句不入韵,如果平结束,非但破坏了一气呵成的流畅,也不能做到先抑后扬的跌宕效果!

第二句的结尾必须押韵,不然古诗韵律尽失,非古诗也!至于第三句的结尾一定不入韵,入韵则太顺,有顺口溜的味道了,只是不入韵还不行,这句的结尾与用仄来结束,这样能起到抑的作用,为下句做铺陈。

最后的第四句必须入韵了,这就象音乐中的调式一样,c调多数以dou来结束,以完成整体古诗的起承转合效果!

5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可能了解的不多,但是我还是愿意谈谈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商榷。

古诗又叫古风,没有什么严格的押韵规则,可押可不押。其中并不要求一韵到底,像近代詩中的七绝七律那样严格。

古诗字数也不受约束,可以四言,可以五言,可以六言,句数也不太受到限制。可以六句,可以八句,或者是更多句,一直排下来,根据表达需要,这种多句的古诗称为排律。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換韵,或转韵,不受严格限制。举个例子说说,在汉代詩里有西楚霸王项羽的一首诗《垓下歌》很有名,詩中写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詩中很凄美。其中的一,二句押的是(shi)的韵,而三,四句換韵成了(he)的韵,比较的自由一些。

总之,古诗没有太多的太严的规则,不像近代的律,绝那样严格要求,宽泛很多。

6

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成韵必可押

7

中国上古时期,诗歌都是配乐演唱的。并没有特别的诗律规定,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上。如《诗经》中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有韵的,但因今古音不同,用今天的语音去读《诗经》,就有不押韵的感觉,实际上它是用韵的。从南朝梁沈约开始,中国诗人渐渐的开始有意思的讲研诗歌的格律了。尤其是注意区分平(平声)仄(上声,去声,入声),到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称律诗。有道是\"戏曲,曲艺要'合辙,诗歌要'押韵'\"。什么是押韵呢?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有的字只有韵母),押韵同声母无关,而决定于韵母的收音是否一致。按照每个字读音的韵母收音是否一致或相近,将它们分别归类,这就是诗歌押韵的韵类。如:

咱们的好干部(bu),

我们的主心骨(gu)。

工作的带头人,

咱信的住(zhu)。这首诗的一,二,四句押韵,声母不同,韵母相同,共同的收音是\"u\"。这种在句尾收音一致的字,叫\"韵脚\"。说到这里再回头谈古诗的押韵问题就很容易懂了。古诗的韵律都是按平仄格式来调整的。五言诗都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等。七言诗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等等。一般七字律诗是这样要求的:一三五字从宽,二四六字从严。当然,如果要写出好诗,必须弄明白\"对韵\"问题,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等等。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8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后,四言诗很少见,大多是五言、七言。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受格律的束缚。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古体诗在平仄方面没有任何的规定。

古体诗可以押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不过,在仄声韵当中,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来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当然也有例外。

中晚唐时,古体诗用韵已稍宽,宋代后,古风用韵更宽。而现在,语音起了变化,押韵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在韵书中,平声有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3个。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可一韵独用,也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但通用也有要求:必须是领韵才能通用。

如陆游的《醉歌》: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不得为长虹,万丈扫寥廓;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

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

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心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如今老且病,鬓秃牙齿落。

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壮心埋不朽,千载犹可作!

其中,“雹”是觉韵,其余的是药韵。

需要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有时可通韵。但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它各声通韵。

古体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的(柏梁体必须一韵到底)。可以两句一换,四句一换,六句一换,也可多到十几句一换。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或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交替。

杜甫的《石壕吏》就是平仄交替。

有一种七言古体比较特殊,是每句押韵,它就是柏梁体,唐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

9

写古诗其实很简单!不深奥!例如,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这里江和人都是名词对偶。两个无即对偶又押韵!再例如!若虚度和恨不浅都是形容词!所以上所谓的押韵一般是指名词对偶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再例如!我写的巜伤泣》眼英迎泪泪盈泪,暗酒浇愁愁更愁。黑云低落落又落,朝君心凉凉拌凉!这是独特的一种叫做叠词成诗,这就是写古体诗的密决!古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入境界!澄清历史!描写主题!刻画人物!浓缩字眼!千锤百炼!发挥神笔!一气贺成!这就是写古诗的密方!这个问题我一般不告诉别人!

10

我不懂诗,但想说一下,什么平仄押韵之类,因方言与现在的普通话有些字的发音区别很大,要想评论古诗那还得研究一下各地的方言。像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于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里的国字发音近似于贵或桂,与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又毛主席的诗: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在我们家乡老一辈人里,这里的雁字发音为岸,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里的闲发音为寒,其实是很押韵的,如果按普通话发音那就不好说了。方言里还有很多字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很大,如也、野音为雅,鞋音为孩,斜音为霞,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