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导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西汉统一以来,中国古代社会又陷入了混乱阶段。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接着是“董卓之乱”、曹操打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盟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后来,蜀汉、东吴、曹魏三大集团于三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纷纷建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司马氏势力的上升。正始十年(249)年,经过司马氏精心的策划,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曹氏的权力转移到司马氏的手中。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不久,司马氏统治集团的内部出现拙劣的领导人,那就是“白痴皇帝”司马衷,加上皇后贾南风的倒行逆施,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此时的全国形势已经一片大乱。304年,成汉和前赵政权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西晋统治的崩溃。317年,西晋皇室成员司马睿建立东晋,意味着中原王朝北方的统治丧失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大批仁人志士要求北伐,恢复失去的山河,但是大多效果一般。这些北伐包括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和刘裕北伐等等。北伐当中,最有成果的当属桓温北伐。
1.桓温简介
桓温,字元子,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桓温的祖上是官宦世家,其父桓彝曾参加镇压“八王之乱”的战争,声名鹊起。桓温是桓彝的次子,深受其父喜爱。桓温曾先后参加平蜀之战、三次北伐等魏晋南北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2.桓温北伐的背景
桓温北伐以前,已经有了几次北伐,其中包括祖逛北伐(闻鸡起舞的成语来自他)、殷浩北伐等。祖逖的北伐以王敦之乱的爆发而收场,殷浩的北伐被姚襄所打败。永和三年(347),桓温领导的平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多次上书北伐,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3.桓温北伐的过程
桓温北伐总共有三次,对北方政权的打击较大。①永和十年(354),桓温率军开始北伐,兵分三路,进军关中。这次北伐前期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后期桓温急于建功立业,而不是攻取长安,被前秦天才的政治家王猛看穿,最后以补给不足而撤兵。
②永和十二年(356),桓温开始第二次北伐,这一次北伐取得关键性的成果是拿下了洛阳。但是,后来不料被前燕抢走了。
③太和四年(369),第三次北伐开始,前期拿下了徐、兖二州,成果丰硕。桓温一路高歌猛进,拿下了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所有地区,每一战都能胜利。此时的前燕慕容垂率领五万军队御敌,还得到了前秦的支援。桓温陷入了两难的绝境。同时,桓温又因商量好了的粮草没有送到,在前燕和前秦的夹击之下桓温大败,桓温的北伐以惨重的失败而结束。
4.桓温北伐的影响
桓温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淮河以北的所有地区又重新沦丧。
综上所述,桓温的北伐是东晋王朝南迁之后掀起的大规模的收复失地的战争。每一次的北伐前期都比较顺利,后期由于各种原因而搁置,让人替桓温感到遗憾!
结语
桓温的北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很有成就的壮举,代表了南迁政权收复失地的雄心。但是,桓温作为有抱负的政治人物,在北伐的过程中时刻想着建功立业的功利心态,影响了北伐的成功。另外,北伐的路程是很遥远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军粮的运输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最后一战中,军粮不济成为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俗语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