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说袁崇焕能不能挽救明朝,再说他该不该杀毛文龙的问题。

因为何可纲曾对袁崇焕说过:生文龙,是天下不幸,用文龙,是朝廷不幸,杀文龙,是公不幸。

袁崇焕为何要杀毛文龙,动机在于,毛文龙破坏了他对后金的战略封锁。

第一点:实事求是的讲,袁崇焕根本救不了明朝。他的作用就是把满人挡在关外。

其实啊,明朝是很难救了,唯一能救的就是崇祯,但是他能力不行,政治觉悟也没有太祖、成祖高,本性又多疑。

虽然从一个“个人”的角度来说,崇祯何尝不想救,何尝不想让明朝千秋万代?

但从他杀魏忠贤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既便是一个英雄,都无用武之地! (他应该杀了魏,再扶持另一个忠于他的)

我们去看明史,基本就是一部皇权与文官集团不断交锋的“争权史”。

所谓的“大礼仪”之争,就是“到底谁说了算”的问题,至于像“东厂”、“西厂”这些,仅仅是皇权与文官集团交锋的“历史产物”而已。

所以,崇祯杀了魏忠贤,使得文官集团平白无辜地少了一股制衡的力量,从此之后他变成了一个“睁眼瞎子”。

虽然他勤俭节约,经过了他自认为的“多方努力”之后,但仍然无力回天。

(崇祯皇帝剧照)

崇祯死心了,吊死在煤山,死之前说了一句话“满朝文武,无一人可用,该杀!”

看看,“上下相疑”到了如此地步,明朝其实已经走入了了“忠臣亦死”的格局困境。

但是清朝和明朝这老哥俩,谁也别笑话谁!清朝末年时候,也同样走入了“崇祯困境”——国家收不上来税、大量贪官污吏的存在使得国家财富大量流入私人腰包、大量的无能无才者占据高位,使得有才有能者想干点事都要受到上下掣肘、清朝则碰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明末碰到是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时期!

第二点:明亡是历史大势所然,但其进程也可以改一改嘛,那袁崇焕该不该杀毛文龙呢?

我们可以从国家经营模式去分析,首先,“制度”是立国的根本,一旦制度崩坏,国家必亡;二是执政阶层的行政纪律,这个阶层如果腐烂,国家亦亡;三是国家的法制,法治不彰,则上行下效,道德败坏,法制一旦崩溃,国家也亡。

而袁崇焕就是制度的破坏者!他凭什么杀了毛文龙?他有斩杀一品大员的生杀大权吗?没有!就算是要杀了毛文龙,那也得要上报皇帝同意吧!

况且,他执行的又不是战场纪律!而是把毛文龙诳到了帐下,于是宣告十二条大罪,直接斩杀,这完全就是诛心之论!

这就是无视皇权、无视纲常的制度破坏者行为!

自古以来,能成事者或者是力挽狂澜的人,一定都是那些会合作的人。

连惊天动地的伟人都要承认,是四万万人民愿意与他合作,这才建立了新中国,正是有了人民的愿意合作,这才建立了千秋伟业。

一看袁崇焕就不是一个会合作的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口口声声地说要推行他的“平辽大计”,然而杀了毛文龙之后,袁可立、毛文龙所建立的东江海上防线顿时告破。

(三方形势图)

这,就是事实!在事实面前,所有的雄辩滔滔将被无坚不摧的事实所击破。

说毛文龙要反叛的、要投降的人,试问,毛文龙反了没有?没有啊!既然没有反,也没有降,就把他杀了,这不就是“莫须有”嘛,这不就是“诛心之论”吗? 他只是一个割据的军阀而已。

总而言之,明朝的读书人和文官集团,最爱干的就是“盖大帽子”、“诛心之论”、“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都说“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财”,国家就会昌盛,然而在明末,是行不通的。 严嵩是奸臣吧?

抄家的时候,良田四万亩,扳倒严嵩的大忠臣徐阶徐阁老,正直之名名满天下,然而家中二十万亩良田,这算什么事,都是蛀虫,就是比比看,谁的个更大而已。

(文官集团)

武将仗不行的,文官就对皇帝说,“此人误国欺君,臣请斩之!”武将打仗厉害的,文官又这么说,“臣子之忠,非在其心,而在其力也!”、“宋太祖效力于周世宗,岂又不忠乎?”

所以,李成梁要“养寇自重”、戚继光可谓一代兵法名家,然终其一生,朝庭给他的永远就是“3000编制”,文官说这乃“君臣相得,善始善终矣!”

而袁崇焕就是出身于“文官集团”,斩毛文龙这件事情,套路一模一样!

第三点:那袁崇焕到底要怎么干才好呢

其实啊,历史上已经有人干过他想要干的事了,那个人就是“郭子仪”!袁崇焕就应该要干郭子仪的活!咱们还是从“合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郭子仪礼贤于人、团结众人)

中唐以后,国家军阀割据,朝庭中枢因为财政崩溃,没有办法直接“铁腕收兵权”。

正是郭子仪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他正视了财政崩溃的这一个现实,正视了每一路军阀手中因为握有军队而桀骜不逊的现实,他放下了身段,以柔软的姿态穿梭于各路军阀之中,使得大唐慢慢形成合力,取得了对外防御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

就是因为郭子仪会合作啊!

我们再来说说卢象升,明末年间,基本上是有钱都买不到粮,卢象升带兵的时候,带领手下兵士亲自于奋斗于田间地头,因为他大力推行了“屯田制度”,收入粮米二十万石以上。

不向中央政府“吃拿卡要”而自立更生者,这才是国家良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孤悬于海外的“东江势力”的生存条件是多么的艰难,毛文龙到处找钱找粮,也不见得他有什么错的地方。 当然了,找后金做做生意也是情有可原的嘛。

(卢象升戴孝出征)

所以,袁崇焕该不该杀毛文龙这个问题,绝对的“不该杀”。不管毛文龙如何,都必须要交给皇帝来处理,是杀是放都要由皇帝来决定。

都已经内忧外患了,何必无视皇权,去破坏所谓的“纲常伦理制度”呢!

大唐皇帝对郭子仪多次解除兵权,又多次起用,难道说郭子仪心里就不怨恨吗?

当然怨恨,他又不是圣人。但是他非常明白,国家都这样了,不能再去破坏制度了。

以史鉴今,不管各位现在处于怎么样的一个位置,不管是当老板、经理或是带团队的,就必须非常明明白白地将自己放在一个“让别人愿意与你合作”的位置上。

如果是那一种颐指气使的人,总有一天,别人不再愿意和你合作,那你也就玩完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最佳贡献者
2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留着毛文龙都要比杀了他对明朝的稳定和辽东的局势有利的多。况且,崇祯皇帝的本意肯定不是要杀了毛文龙。

但是,因为打了两场漂亮的防御战而自视甚高的袁崇焕,用“五年平辽方略”唬住崇祯之后,当上蓟辽督师又拿着尚方宝剑的袁崇焕,眼里就更加的容不下沙子,对于敢于叫板的毛文龙,袁崇焕真的就拿出了尚方宝剑把他给杀了。

毛文龙应该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是他的所谓问题或者劣迹和他的作用比起来还是可以容忍的,一贯刻薄的崇祯皇帝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容忍了毛文龙的很多毛病。

毛文龙是东江镇总兵,他经营的东江镇在“敌后”牵制清军方面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有目共睹”,而这个牵制作用就是毛文龙和他的东江兵民的价值所在。毛文龙通过收罗残兵败将经营起这个军事力量和军事重镇,对于明朝缓解辽东的局势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毛文龙功不可没。

正因为如此,东江镇的总兵毛文龙官居一品,也彰显了毛文龙的重要性和朝廷的重视程度。在毛文龙被杀之前,没有证据表明东江镇的和东江兵的存在对清朝的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更加有用一些。

毛文龙当然也有几乎所有的带兵将领的问题,包括独断专行,包括不服管理,也包括贪污军饷 ,在满清的后方生存的毛文龙,和满清之间做点买卖也是正常的。袁崇焕被判凌迟的罪名当中,也有私下给满清卖粮食的“资敌”的罪名。这些应该都不是毛文龙该杀的理由。

何况朝廷给毛文龙的军饷也是明显不足,并且毛文龙的手下对毛文龙并无怨言,倒是毛文龙死后 ,袁崇焕没本事有效节制毛文龙的手下,结果是跑的跑,降的降。这个经营多年的海上防线很快就土崩瓦解。

所以, 毛文龙显然是不该杀 ,至少是在那样一个局面下下不该杀,无论毛文龙做了什么,只要“没投敌”就不该杀。

袁崇焕在杀毛文龙的时候,罗列了十二该杀之罪。但是细看看其实多数是“诛心之罪” 而具体的罪行并不是那么板上钉钉。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想拿毛文龙这个一品大员兼地头蛇的脑袋为自己在辽东树威。毛文龙最大的问题也就是不听袁崇焕这个蓟辽督师的节制而已。

用“五年平辽方略”这个极具忠心和情怀的“承诺”换来崇祯对袁崇焕的的无限信任和支持。这位本事不小但吹牛的胆量更大的忠臣,最终是牛皮吹破而让崇祯蒙羞,被欺骗的耻辱感让本来就猜忌心极重又相当严苛的崇祯,对袁崇焕的那个原本寄予极大希望的五年平辽方略彻底绝望之时,对袁崇焕也就彻底绝望了。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名不多,仅有四条,但其中一条就是“擅杀一品大员”。这说明毛文龙在崇祯那里也是不该杀的。

其实,只有一种情况下毛文龙的死会变成“杀的对”。那就是袁崇焕真的有本事实现“五年平辽”的承诺,那个时候 ,袁崇焕干什么都会有理。

事实上在袁崇焕不请旨就杀了毛文龙之后,崇祯的反应已经决定了袁崇焕的命运,大概的意思是:杀就杀了吧,别忘了你给我的承诺就行。

当一个人的情怀远远大于能力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活成悲剧。

3

毛文龙该不该杀,主要疑点在于,他对后金有牵制作用。我们先抛开这一点,在理想状态下分析毛文龙该不该杀。

杀人首先得问罪,毛文龙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第一虚报冒领军饷。毛文龙的皮岛大约一万多人,两万人不到,他上报的数字,有时八万,有时十万。当时的明朝,国库空虚,财政困难。毛文龙得到军饷,不出北京城,就地分赃。

第二虚报军功。毛文龙在皮岛,更多时间是搞海上贸易赚钱,并没有多少战事,为了官员晋升,他经常对平民百姓下手,用平民的头颅上报邀功。打仗不应该杀百姓,不管是谁的百姓都一样。毛文龙冒功有错,杀平民更错。杀百姓道义上说不过去。

第三不听指挥。辽东防线是一个整体,毛文龙的皮岛是辽东防线的局部,崇焕是辽东的首领,对辽东防线负主要责任,从整体利益考虑,毛文龙必须听从袁崇焕指挥调遣。不听指挥的军人该不该杀,不言而喻。

以上三天条任意拿出一条都可以杀掉毛文龙。



有人说,毛文龙对后金有牵制作用,杀他对大明朝是个损失。那好,下面分析一下损失有多大。

清军和袁崇焕作战从来就没有胜过。假如崇祯皇帝不杀袁崇焕,全力支持他守卫辽东,以袁崇焕的能力完全可以挡住清兵军。有没有毛文龙结果都一样。但是,只有毛文龙没有袁崇焕,毛文龙能挡住清军吗?显然不行。

毛文龙官品比袁崇焕高一级,袁崇焕拿崇祯帝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先斩后奏,而且毛文龙是一品大员,这种做法有悖常理。如果崇祯不高兴有可能把袁崇焕杀掉。但是崇祯接到奏报,几乎没有不良反应。这一方面说明袁崇焕比毛文龙重要,另一方面说明毛文龙该杀。

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了,若干年后乾隆给他平反,他成了人们敬仰的民族英雄。毛文龙被杀,没有人为他平反,如果不该杀,为什么没有人给他平反?!



如果我问袁崇焕该不该杀?得有多少人投来鄙视的目光,“你脑子有病吧!崇祯杀袁崇焕是自毁长城。”如果问毛文龙该不该杀?投来更多是疑问的目光,“该?”“不该?”。

问题其实很清楚,按现代的观念,功是功,过是过,功过是不能相抵的。毛文龙必杀。但是古代法律不健全,可以戴罪立功。袁崇焕给了毛文龙戴罪立功的机会:第一听袁崇焕统一指挥,第二毛文龙的后勤补给通过袁崇焕转交。毛文龙不干,袁崇焕无奈才杀了他。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留言评论关注!

4

站在大明法理的立场上毛文龙确实该杀;站在对后金作战的立场上毛文龙有功,至少可以将功补过。该不该杀取决于从什么角度看。

1、毛文龙功在哪?

毛文龙本身是辽东的骑兵营游击,受派收复镇江。两千里陆海行军,一举取得镇江大捷,对后金后方是一个不小的震动。

之后的几年里,与后金多有冲突,毛帅除了获得沿海一带岛链外,在陆地上的据点也越来越多;同时不断向后金后方渗透,不是招纳辽人,对后金近乎釜底抽薪。

(看东江的实力)

要是说后金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不然《清实录》也不会提毛文龙那么多次。

毛帅开镇海外,去国万里,领着不到关宁军一半的工资,坚持与后金作战,并维系半岛王朝的忠诚度。

但毛帅的军镇和之前的所有军镇都不一样。

2、大明的军镇与毛帅的军镇

明朝的九边体制是督抚节制,武官(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系统负责作战,文官(道、厅)系统负责监军、后勤。

(这就是边疆体制)

而且固定有巡按负责监察;不时有阅视大臣巡边,户部有专门的边饷司负责中央发的粮饷。

层层相制,上下相维。这一套下来,大明的九边就不会演唐朝故事了。

但特事特办,毛帅的东江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东江军务、开发、军饷都是一言堂,毛帅一人说了算。

这和朝廷法度不一样,自然容易引发猜忌。要知道李成梁的儿子当年只是当几个总兵,就有文官说要“保全功臣”,然后就让李成梁回家了。

(东江诸将)

毛帅这样的情况,在努力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3、毛帅的跋扈与拒绝文官

朝廷不止一次要清查军队数量、派驻东江道、户部派饷司、登莱负责东江部分事务。但毛帅都拒绝了,而且还和登莱闹矛盾,甚至两次派兵到了登州海边。

同时毛帅也做着买卖。(确实军饷太低,做一点也无可厚非)

(袁崇焕只是个体制的执行者,虽然他也不自觉的破坏了体制,可历史不就是不自觉行为的结果吗?)

到这里,你有兵、有枪、还做生意、跋扈,你觉得京师会怎么看他?

虽然曾经有大功于朝廷。

总结:

毛帅有大功于明,但东江势同藩镇、还拒绝文官进入、且跋扈,自然难以存留。杀他不是因为他有没有功?也不是有没有罪?就是当时的环境不容他。

要放到南明,毛帅最次也是郑成功。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5

如果能够穿越回明朝末年,也没有袁崇焕这个人,我倒是非常愿意当一会毛文龙。

还有比这更幸福的日子吗?

朝鲜使臣记载:

“都督毛文龙,一日进食五六回,其三回食五六十品,有宠妾八九人,皆饰珠翠,侍女甚多,皆游手饱暖,崇侈如此。 ”

太美啦,八九个老婆,侍女一大群,简直是王族的生活。



《仁祖实录》卷八载:

“时都督以复辽为名,召集辽左饥民,遍置于清川以北,而天朝所赐钱粮,占为私用,安坐岛中,独享富贵,以此军兵咸怀怨恨。”

大明王朝给钱,我来花。

《光海君日记》记载:

“既而欺逛中朝,迁以接济辽民二、三十万,岁发帑银二十万,潜结宦官魏忠贤辈,都不发包,入诸内挡。岛粮则专责我国。虚张捷报,至作毛大将传,铺张战伐之绩。蛰居孤岛,徒事张皇,转增功赏,官至后军都督。”

明朝给我钱,朝鲜给我粮,我给自已编写传奇故事。



潘士闻弹劾毛文龙的参本载:

“有谓内臣稽查兵饷,犒赏五万。文龙自知虚冒转送内臣,复以五六万金送内臣不点人马.差毛承禄押送银鞘,上船将船底压破,令登兵下海捞取。将登兵打死三人,淹死二十与余人者。”(《崇祯新政纪略》)

朝中还有硬后台,谁也惹不起我。

这也就是山东总兵杨国栋所参的:“岛中辽民总凑应点不满三万欲冒皇赏册开十五万从前侵克钱粮不计其数罪十。”



大明朝廷几乎是以输血的方式补给东江,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记载:

“毛文龙海运一项已费脚价五万两矣每年约费十余万两不与也,”

为了运输六十万的本折色,朝廷光是运输成本就需要十万两。看看大明王朝对我还是忠心耿耿。

明朝如此的竭心尽力建立维持东江镇,朝廷的军饷,接济难民的赈款,东江商人的血汗,都通通落入我的腰包,正好我用来养出了一只从头到脚姓毛的私家军,打造在朝廷里的一把大大的保护伞。通通变成了我的功劳。



大家再来看看袁崇焕这个穷酸。

袁崇焕被杀后,明朝抄他的家和缉拿他的亲属。

明廷兵分两路,一路去宁远,一路派人到广东东莞, 南北查抄,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来回折腾。



崇祯三年年底,户部会同相关衙门向崇祯上报查抄成果如下:

一、皇帝历次赏赐:给袁崇焕及其家属的委任状(诰敕),及玉带两条、蟒甲一领,还有刻有广运之宝字样的关帝像一尊。

这些都是皇帝钦赐物品,不能随便处理,必须缴还内库,还有兵部的勘合则交回兵部,若干卷佛经转发寺庙。   

二、其他财产:包括铜钱九千二百文折合白银一十四两一钱五分,一共估价一千一百零三两八钱五分。



这就是大明辽东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的全部家产。

这就是一方大员的家当,居然穷酸到这种程度!也不知道他怎么当的督师,怎么领的兵?会当官不?

真是该杀!明朝也该亡!

6

毛文龙,作为一个在崇祯上位之前就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因为手握重兵,且一人在外,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早在明熹宗时期,毛文龙就曾嚣张的表示“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但因其兵权在握,朝廷只能给他升官以笼络他。

毛文龙结交宦官,拜魏忠贤为义父。不但在政治上喜欢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在打仗上,他也是经常虚报军情,屡次哭穷,以求拨款。还曾大肆屠杀难民,然后用难民的伤亡数量冒充杀敌数量。

他的军队军纪涣散,经常抢夺平民财产,在军中豢养歌妓,且不接受文官的监察。种种劣行,如果尚有法理,毛文龙够死很多次了。但是这些,其实在明朝后期,是武将的通病,崇祯对此也是敢怒不敢言。

明朝后期,毛文龙已经有了可以割据一方,占地为王的想法,如果袁崇焕不杀他,那么也许他还能够和满清博弈一段时间,但是,这样一个几乎不可控也不可靠的大将,又能给明朝多少安全感呢?

7

毛文龙该不该杀具体还得看他这个人值不值得,也就是他有多少可利用价值。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来到毛文龙所在的皮岛用尚方宝剑将其斩杀,后袁崇焕又与后金勾结,擅自杀害毛文龙的罪名被崇祯下令杀死。

如果没有袁崇焕的话,或许毛文龙还可以多活一点时间,可是没有袁崇焕的话,明朝就很快会被灭亡。袁崇焕身为抗金将领,多年来在边界地区抵御清军的进攻,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胜利战役,不过有他在,清军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但袁崇焕在被杀以后,清军就变得肆无忌惮了,而明朝的寿命也尽了。

不管我们对历史是否了解的很透彻,都应该听说过历史上对袁崇焕的评价,说杀了袁崇焕是明朝的损失,可是却对毛文龙的事却了解的很少,甚至有的人连他是谁都不知道。这是对一个历史功臣的态度吗?不是,所以毛文龙也并没有很大的可用价值。

毛文龙年少的时候就不喜欢读书,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在他家还是有点背景的,他便去投奔叔父,承袭了他叔父的官职。后明朝政府在皮岛(今朝鲜椴岛一带)设置东江镇时,被认命为为副总兵。接着又被授予辽总兵官一职,他的势力也随之不断扩大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稳坐岛中,享受荣华富贵的“土皇帝”。有人说毛文龙所占据的东江是一个可以制约后金的好地方,所以,毛文龙对于制约后金延续明朝的寿命有很大的帮助。东江那个地方毫无疑问可以牵制后金行动,但这并不代表毛文龙自身有多大功劳。

相反,历史上关于毛文龙的记载,大多都是他不好的一面,至于他对明朝有很大的帮助的事都只是一些野史的记载,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表明毛文龙个人有很大功绩。

  • 毛文龙这个人本身谋略不足,又假借打仗之名,骗取朝廷很多军饷,当时的明朝国库早已空虚,却还要面对毛文荣无理由的索要财富,而毛文龙其实是在用明朝政府给的钱来逐渐扩充他自己的势力,这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负担。
  • 毛文龙其实并没有想要归属明朝,他拿着朝廷给的军饷在东江这个地方肆意妄为,他征招商贾,贩卖禁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是在帮助朝鲜,实际上再做一些贩卖人参、布匹的勾当,而且就算是有战争,他也很少出力。后金和明朝的斗争是一定的。但是毛文龙不一样,他可以随时投靠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所以他的存在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颗定时炸炸弹。


  • 还有毛文龙虽然是表面上服从清朝的管理,但实际上面对朝廷派来核查事情的官员,他态度傲慢,举止无礼,丝毫没有把明朝放在眼里。考虑到众多的原因,袁崇焕便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不过明朝皇帝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并没有多大的反应,甚至关于袁崇焕为了稳定东江地方的军心而提高军饷的事情也很容忍,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这就代表杀毛文龙,其实不仅是袁崇焕个人的意思。一则皇帝认为也合情合理,二则毛文龙实在不值得明朝皇帝为了他而轻易获罪于袁崇焕。


所以说毛文龙其实该杀,虽然说他死后一段时间东江群龙无首,难以管理。但东江已然是可以制约后金进攻的地方,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管理而已。不是毛文龙成就了东江,而是因为有东江这块地方才能够让他毛文龙可以享受一段时间的荣华。

8

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对明清史了解一点吧,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不足不正确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一个袁崇焕,一个毛文龙,都是明末时期的名将,但是就在辽东形势有所好转的时候,袁崇焕去将毛文龙杀死,自断其臂,自毁长城。袁崇焕这一举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毛文龙本是杭州人,从小家境殷实,毛文龙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但是却很喜欢兵法,后来在辽东参加考试,中了武举,在李成梁手下当了一名小军官,后来努尔哈赤起兵造反,毛文龙也到了展现自己军事才华的时候了,天启元年,毛文龙率领197人奇袭镇江,擒获60多人,。镇江大捷后,全辽震动了,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毛文龙因此功受参将,不久就晋升为平辽总兵力 ,正是此时毛文龙占据了皮岛,并获得官方认可,以皮岛为基础开创了东江军事重镇。

皮岛是后金的大后方,如果后金大举入侵,攻打锦州,宁远等地,毛文龙可以从后方牵制,但是袁崇焕被启用后,最为蓟辽总都的袁崇焕假托皇帝之名擅自杀死了大将毛文龙,导致皮岛四万多人群龙无首,军心涣散。至于原因,就是袁崇焕对这个部下毛文龙使得不顺手,名义上自己是毛文龙的上级,但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另外毛文龙居功自傲,不怎么听袁崇焕的,所以袁崇焕才痛下杀手。

毛文龙一死,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没有了毛文龙的牵制,皇太极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全部出动了,直接正对面的同袁崇焕较量。袁崇焕擅自杀害大将,这一条罪状是很严重的,毛文龙不管有没有袁崇焕所说的那些罪状,但肯定罪不当诛。

这里也不能说袁崇焕是大明的汉奸什么的,毕竟他自己也是积极的抵抗后金,只是擅自杀毛文龙应该是一次内部斗争吧。

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欢迎大家关注我,也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9

毛文龙的经历类似于抗日战争时,活跃在白山黑水的东北抗联。毛文龙搜集了被满清打散的明军与满清周旋于辽东各地。后被迫撤到朝鲜境内,朝鲜惧怕满清报复,就建议毛文龙逃住皮岛图存。

满清骑兵不擅水性,对毛文龙无可奈何。这样毛文龙在皮岛得到发展壮大,最后发展了近万人的部队,得到了明朝的封赏,成了正式的明军队伍。皮岛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朝鲜,满清和明朝山东半岛的交界地带,是进可攻满清后方,退可背靠朝鲜和山东半岛得到援助。毛文龙经常进入满清腹地进行抢掠以资军用。是满清的心腹之患,需有武装力量时时戒备。而不敢全力与大明开战。大明军队与毛文龙若配合密切,完全可以抵御满清的攻势。

毛文龙由于远离陆地,粮草,一靠打劫过住商船,二靠劫掠满清后方。三靠朝鲜的赞助。所以对明朝廷的依赖性不强,明朝廷对毛文龙的约束力也就显得苍白了许多。毛文龙实际就是皮岛上的皇上。明朝廷对此也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牵制皇太极的重要力量!

袁祟焕因功,升任督师,总督辽东对满清的抵抗战争。袁崇焕欲节制毛文龙,毛文龙则阴奉阳违,两人谁也不服谁。袁崇焕竟然目光短浅,心胸狄窄设计杀死了毛文龙。

皮岛军队群龙无首,袁派官员顶替毛文龙,被皮岛官兵杀死,耿仲明,尚可喜,等将领率部一气之下投降了满清。不光给满清带去了生力军,还把明军的火器技术也献给了满清。为满清的进关打下了基础。!

袁崇焕自毁长城,擅杀大将的行为,为后来遭千刀万剐埋下了伏笔!袁到底该剐吗?

10

毛文龙的部队驻扎在后金后方的几个岛屿上,对皇太极有牵制作用,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十分重视。

毛文龙的兵力有多少呢?毛文龙领军饷的约有10万,但实际上兵士不到两万人。毛文龙冒领军饷就算了,据说还长期与后金做黑市生意。

不管怎么说,皇太极对这支眼皮底下的明军确有忌惮,一直不敢深入明朝抢东西,怕毛文龙背后来一刀。

毛文龙的兵力比不上后金,所以长期以来没有大的作为。明朝的文官是大嘴巴子,他们批评毛文龙8年守岛,钱粮耗费无数,没有收复寸土。文官们说的是真的,但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毛文龙能守住自己的根据地,这已经了不起。毛文龙自己在崇祯元年曾经说过:“朝中大臣不是想着如何消灭后金,而是整天想着要除掉我毛文龙。”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皇帝召见袁崇焕后不久,袁崇焕就用尚方宝剑处死了毛文龙,很多人都说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其实这事应该是得到崇祯皇帝的授意的,毛文龙被杀,崇祯皇帝还把袁崇焕表扬了一蕃。崇祯皇帝和袁崇焕原计划除掉毛文龙,然后对岛上的部队进行整编,但是事与愿违,毛文龙一死,树倒猢狲散。

后来,毛文龙的手下不少人投降了后金,包括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这三个人后来都被清朝封为王爷,为清军入关定鼎中原立下汗马功劳,说明毛文龙的手下并非等闲之辈。手下有这么多人才,说明毛文龙是个人物,也没闲着,因为人才是要靠眼光发现的、靠能力培养的。

毛文龙是有些缺点和违法问题,但是,当时岛上的情况特殊,朝廷完全没有必要斤斤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杀了毛文龙,等于是帮助皇太极解决后顾之忧。三个月后,没有后方威胁的皇太极带领大军就杀到了北京城下,把崇祯皇帝吓得惊慌失措,袁崇焕也因皇太极的入侵,最终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

杀毛文龙等于自断手臂,处死袁崇焕等于自毁长城,再好的形势也经不起自己折腾,况且崇祯皇帝上台的形势已经很不好了。形势越是艰难,越要冷静和宽容,这样才能干大事。崇祯皇帝有政治洁癖,片面遵循祖制,其实是不懂保护会干事的干部,袁崇焕的死因和毛文龙的死因是一样的,就是皇帝和你较真,乱世之中你在外领兵,谁经得起用现成的法律一条一条的比对?曾国藩要是在崇祯手下干活,也得被处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