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沙小观园,我来试试答,周公不算是儒家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奠基人。

周公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可成定论。他政治有为,军事更见才华,也有自己立国为民的见解,对后世有影响。周公最早提出了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概念,这在今天都有参考价值,周公还提出德政,以德治国的“明德”思想,明德讲自身修养和教化百姓。周公还利用权力和影响制定了适合诸候分封制度的礼乐,这主要为了维护原始分封制度的周朝统治,适应当时的国家发展建设需要的思想体系。

强调君权、族权、夫权、神权等。不可否认对后真正形成的儒家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但真正为儒家文化的奠基人是孔子和孟子,也是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的思想奠基人。孔孟之道核心是个仁字,与周公的民为本有所不同,人首先要有仁爱心,才能君有德,民有德,孟子更是提出,仁道和王道并存的更完整的儒家文化思想,提倡统治者先要爱民,得民心去维护统治地位。

很显然从秦始皇开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一直到清朝,都以孔孟之道为国家制度建设的思想体系,皇权至上,没有分封之事,没有世袭贵族,朝官由皇帝任命,也没考试制度,皇帝说话金口玉言,就是理,就是仁爱,杀头灭九族也得谢主隆恩,这于周公的民为本,礼德治国完全不样。

别看孔夫子也有复周公之礼的说法,曹操也有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但孔孟之说才真正适合皇帝在上的封建制度,孔孟之道更为完整,也有周公的思想渗入,但也有道家的一些影响,成为儒家真正的奠基人,也是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所能认可的思想文化体系。

最佳贡献者
2

周公为代表的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而不能局限于儒家文化和封建制度。

奠定“君权天授”的王权概念

先来看看周文化诞生的背景。夏、商、周之所以能轮流做庄成为老大,根本原因是因为先进的生产力:夏是水利技术、商是青铜技术、周是农耕技术。

商纣王时期殷商的综合实力其实是非常强的,远非西岐的周可以企及,但是周仅用30多天就干掉了尹商,原因有两个:第一、殷商用活人祭祀,不得人心,《尚书》中是这样记载周灭商的战争的:“血流飘杵,前途倒戈”。战争前期非常惨烈,后期是殷商自己派出去军队倒戈伐商,致使西岐军队不战而胜。第二、东夷叛乱刚刚平息,实力大损。这才给周武王有了可趁之机。而作为最而小邦的周如何解释其获得政权的合理性呢?必须有说法,殷商号称殷商的政权是“君权神授”,是天降玄鸟赋予殷商的统治权,周公他们必须改变这种说法,于是提出“君权天授”的概念,而这一概念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在这三千年来所有的皇帝都说:“奉天承运”。所以是周人奠定了政权合理性的逻辑。

奠定“中国”和“华夏”的文化概念

好“君权天授”能认可了,为什么授给你周人?周公又提出了“资中国”则治天下的概念。周人认为天是圆的,扣在一个方方正正的地上,方的地的四周是四个海,包围着地,所以叫“天下”、“海内”。居住在地的正中心的族群才是“正宗”,才是华夏,才可以治理天下。而这个概念也是影响了我们整个的历史,即便是外族只要认同华夏文化,融入华夏文化,尽管没有地理位置的“资中国”也仍然是华夏正宗。

伦理治国的奠基者

政权合理性得到了解决,如何治理呢?为了形成利于统治的核心价值观,周公他们又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五伦概念: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人与人相处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由此织起一张覆盖所有人的巨大关系网。并由此形成礼乐文化,地位高低是“乐”的秩序,彼此的关系是“乐”的韵律。而这样所形成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一直延续至今。

因此,中国文化的底色和基调是周奠定的,周公等人所设计的套完整的制度是中华文明的定音鼓,是奠基者。

3

先说封建制度。

现在除了没修正的课本之外,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遵从钱穆先生的说法,认为只有周代实行封建制度。

我个人的看法,是夏、商、周都是封建制。这个论述起来会牵扯到满天星文明现象、氏族形成、邦联制融合、文化扬弃和苗瑶迁徙、德政确立、公举和禅让制,这一系列飘渺的上古事件,然后到禹位传启。

封建制不是一天形成的。大禹治水奠定了华夏文明农业经济的基础,夏氏族实力强悍、威望空前,启夺权以后,打破了原有部族邦联制的天子传位形式,取而代之以血缘传承。

这时,天子需要更加巩固自己的权势,以利于血缘传承。宗主,也固定在了夏氏族,这一个氏族名下。封邦在名义上,需要得到宗主邦夏氏的认可,这种盟主到宗主的转变,就标志着部族邦联制步入封建制了。

中国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原因,是上古时代部族融合过程中的“文化扬弃”和华夏文明“经济特征”导致的。

因为上古到三代,氏族或邦国高度自治,所以也应该出现过零星的女权氏族、奴隶制氏族,但都是非主流,也逐渐因不适应而或被吞并或被驱逐。

这里边除了文化扬弃的因素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大禹治水奠定的这个高度适宜的农业文明经济基础,和封建制度非常匹配,德政和“自由民”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很难大范围的滑落到奴隶制社会中。

我们就叫“民”,不叫“自由民”,因为从未限制自由,所以也就不用刻意强调“自由”。

讲到这里,“封建制度奠基人”就不是周公,应该说是大禹

儒家文化。

周公,是有史以来,“三不朽”做得最到位的一个人,在这一点上,比生年的孔子都厉害。

我们境界容易达到,但世间的“不朽”,是可遇不可求的。

周公是礼乐制度的奠基人,礼乐制度,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形式,周公让封建制度发展到了巅峰。

礼乐制度,和儒家文化,是两回事。

制度可以定国安邦,然而,

文化,是要创造一个精神世界出来,这个世界还要覆盖在实体世界之上、人心之中。

可见周公或许有这个能力,但他并没有做这个事情。

所以“儒家文化”的奠基人,是后来的集大成者“孔子”。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用“有教无类”,让儒家文化,自上而下在所有层面的人群,深深的扎下了根。

真正的文化,必须上达下通,自天子及庶人,都能接受,才算成立。

说,我在这个阶层发展,我把那个阶层干掉,这种“文化”就天生不行,搞了一定伤人害己



4

第一,皆秦政也

中国2000多年“封建制度”的奠基人是秦始皇嬴政。若要为这个奠基找个起源,哪就是秦孝公嬴渠梁和商君卫鞅联手的商鞅变法。

中国的封建制度,跟周公、孔子、儒家没有一毛钱关系。相反,儒家是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反对者。这个反对者自己,连一点制度的发明创造都没有还要反对。相当于儒家完全没有自己的办法,却反对别人经过实践证明的办法。甚至,在西汉后,盗版这个制度,弱化弱智化这个制度,以至于中华从公园前的绝对领先,伦理为愚昧落后,落后到一万个中国人,被一个洋鬼子打的猖狂出逃。

第二,李逵和李鬼

如果,周公才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说李逵。那么,孔老二算啥东西?难道是李鬼?

“周公惶恐留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周公辅政靠的是军事镇压。正是因为周公手握重兵,才有周朝留言周公。

孔老二比李鬼更李鬼。李鬼冒充李逵,好歹李逵是真的黑旋风。周公发明的礼制,还没出生就胎死腹中了。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周礼,原本就是胎死的,恢复个死胎?

周公只是发明周礼失败。发明失败本身,不仅是无罪的,反而是应该点赞的。大凡创造发明,都是成功与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失败才换来的。

孔老二儒家就不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屠杀了中华传统文化,屠杀了中华的创新。鼓吹的道德,搞得伪君子成为一个历朝历代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三,分久必合与合久必分

秦始皇让中华“分久必合”。“蠕以文乱法”的儒家让中华“合久必分”。从秦朝到满清,中国的朝代有不少。从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到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还有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同样不少。

儒家文化?你指的是辜鸿铭的宿妓文化,还是辜鸿铭的茶壶茶杯文化?

总不能,把孔老二嫡系子孙远赴大漠向满清宣誓效忠,把儒家成立维持会,帮助倭寇殖民中华,也称之为文化吧?

5

从文化上讲,儒家文化成为中华主流文化两千多年,而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核源于周礼,而周礼是周公所制。

从制度上讲,中国的封建制度始于周,而周公是周制度的实际奠基者。

6

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我们虽无法穿越时空参与彼时的历史,但并不影响我们借助已有的典籍、故事和有关人物的评价去了解历史上的周公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物,并做出自己适当的判断和评论。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对周公仰慕不已,欲行其道,以致经常梦见周公。后遂用“周公梦、梦周、周公”等以示缅怀先贤。孔子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皆因周公为儒学先驱,形成了为孔子所景仰的且遍及政治、教育、信仰等各领域的“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化。由《论语?述而》篇所载,我们知道周公是儒学先驱,是为元圣。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能之士,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由周公“吐哺捉发”这个自述,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的相国身影。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周公相成王时,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作乱,周公率兵东征。出师前,他以成王的口吻发表诰文,申述东征理由,假借占卜吉兆,以振作士气。由《尚书?周书?大诰》这篇战前动员演讲,我们仿佛看到了周公开拓疆土的足迹和壮举,以及诸侯纷纷归顺周王朝的一幕幕……

“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改造,创建一整套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使之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建立起以“立子立嫡之制”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将宗法、血缘、政治、伦理融合在一起。由《周礼》“六官”制度的设置和其展示的礼乐制度的力量,我们找到了华夏“礼仪之邦”的源头,明白了礼乐相辅相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的道理。

此外,通过《多士》《康诰》等篇目所记载的诸如:对祖“明德恤祀”,对己“无康好逸豫”,对民“明德慎罚,不敢辱鳏寡”等思想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些先见之明为后来儒家主张的“德治”提供了依据和遵循。

凡此种种,让数千年前的那个历史人物在我们眼前渐渐地清晰起来:姬旦,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摄政七年,提出并亲自参与实践了许多带有根本性典章制度的思想与构想,并且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井田制。这些制度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将家族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公,呕心沥血安天下,堪称中国儒家文化和中国封建制度的设计师和奠基人。

7

我们先了解一下周。

周是一个农业民族,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但是周人没有技术垄断,而是把技术传播出去,得到了周边部落、民族的支持。孔子说:“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也就是说得到了三分之二地区的部落和民族的支持。于是周武王联合号称800个部落民族攻打殷商,而当时殷商只是剩下孤零零几座城市,很快就被周灭亡。

周有德而得天下,不能独吞,因此分封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也就是周武王和周公旦实行封建制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收买人心,实行统战。

那到底什么是封建?

“封”就是封土,具体的做法就是划定国境线,挖深沟,把挖出的土堆在沟两边,种上树。

“建”就是指定国君,派遣一个人作为这个国家国君。而“建”采用的就是宗法制度。周天子就是天的嫡长子,他的叔叔、兄弟等分封到国,国君的嫡长子继承君位。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就是实行这样一种“封建制度”。而从秦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更偏向于郡县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周公旦,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四弟,中国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伐纣,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以孝顺,仁爱闻名,后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和成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作出莫大的贡献。周公的伟大之处在于自身的品德高尚和制度的创新。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的《周礼》。

综上所述,周公从政治制度上创造了封建制度,把中国带入封建社会。思想上也奠定了儒家思想文化基础。


8

经历了夏商两代王朝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后,历史赋予西周初以周公为代表的一代精英以文化开创为使命,逐渐形成了影响中国3000 年历史过程的文化基因。

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周公言论见于 《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周公德才兼备,堪称圣人,近乎于中国宗教领袖。然而他善行遏止不了仇恨、血泪与死亡。 像周公几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物确实太少了,后来的君主、皇帝如果真正按照周公思想去做,中国差不多在任何时候都算得上最完美的国家。

9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制礼作乐,是周公对中国文化的莫大贡献。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从黄帝到孔子,两千多年间,尧、舜、禹、汤,以及周公的父亲周文王、兄长周武王,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古圣王,为什么说只有周公一人与中国大有关系?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周公制礼作乐,借鉴于夏商二代,有所选择,有所发展,把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推向了发展顶峰。所以孔子由衷地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而周公是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创造者。礼乐文化直接孕育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则于西汉武帝时代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如果我们把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史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两千多年),则可以说,周公是前一个两千多年间礼乐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后一个两千多年间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





10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元圣“和儒家先驱。

周公,摄政七年,主要贡献是完善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其最大的特色是以宗法和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并以此形成了周文化。

周文化经孔子发扬光广大,演变为儒家思想。后分为两脉:剑宗和气宗,剑宗以荀子、董仲舒、程朱理学为代表,讲究实用性;气宗以孟子、王阳明为代表推崇浩然之气和良知。

综上,说周公是中国儒家文化,封建制度的奠基人当之无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