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会独自发动襄阳战役?关羽为什么会独自发动襄阳战役?而且明显他此次战役没有获得刘备集团的策应和支持。你能告诉我吗?甚至有人说关羽想独自完成对中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阳战役呢?这与关羽的狂妄自大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事情的经过是样的:
曹操率领大军出斜谷界口,被蜀国大将魏延阻击,曹操令庞德出战。这个人正撕杀的时候,曹操的大营起火了。曹操撒军心不稳,拔出佩剑令众将领拼命杀敌。魏延诈败而逃,曹操率领大军回战偷袭营寨的马超。曹操骑马站在高岗上观战,这时魏延又杀了回来,他拈弓箭射,射中了曹操,曹操直接从马上就摔了下来。魏国把弓箭丢了是拍马舞刀来啥曹操,被庞德拦住撕杀。马超和魏延退走了,曹操也退兵回寨,曹操被魏延射中人中,折了门牙两个。曹操想起杨修说的话,命令军士厚葬杨修,命令庞德断后,然后就班师回朝退走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自立汉中王。儿子刘禅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国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武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其它有功是员都受了封赏。
关羽在荆州感觉到自己没有参加汉中之战,是心有不甘,他立功心切。于是发动了襄樊之战,是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最后在曹操和东吴的联合打击下,是丢荆州败走麦城,还丢了性命。关羽在孙权提亲的时候,说了一句断送蜀吴联盟的绝话:*虎女岂能嫁犬子乎?*孙权听到后发誓以后有机会就铲除关羽!关羽没有安抚和防备东吴的情况下,就对曹操发动战争,是打没有把握的战斗。刘备远在益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关羽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哪有不败的道理。
关羽北伐襄樊时虽然没有得到刘备的支援,但是并非擅自行动,而是刘备为了夺取上庸采取的一次策应行动。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北上,北伐襄樊,击败了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又水淹七军,将赶来救援的于禁杀了一个全军覆没。不过最后关羽因为兵力不足,未能攻克襄樊,加上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关羽兵败身亡。
因为关羽北伐襄樊时没有得到刘备的增援,加上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封赏功臣,关羽镇守荆州没有参加夺取益州、汉中的战斗,无功却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因此很多人认为关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对得起封赏,所以擅自决定北伐,最终招来失败。
不过这显然不大可能,在三国时期,“假节钺”虽然可以直接处罚军中违反军令的将士。但是如果没有刘备的许可,关羽不可能擅自采取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此外关羽坐镇荆州确实错过了益州、汉中两战。但是荆州是刘备起家之地,关羽在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先后率大批荆州军入川的情况下能保全荆州本身就是一件大功,他并不需要擅自挑起战争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而且关羽在荆州的兵力有限,最多不过两万多人,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夺取襄樊。因此关羽擅自行动的可能性很低。
这一点也可以从刘备命张飞率军进驻阆中,随时准备支援荆州可以得到验证。如果关羽是擅自出兵,刘备不可能把张飞这个蜀汉集团第二号大将放在阆中,以便在关羽作战不利时增援荆州。
在史书中虽然没有提到关羽北伐的原因,不过在《三国志·刘封传》中提到在汉中之战以后,刘备命在荆州秭归的孟达率四千人马北上攻打房陵,并和从汉中出发的刘封一起夺取上庸。
上庸地处山区,人烟稀少,从经济角度来说并不重要。刘备夺取上庸,主要是因为上庸是从汉中到宛城、樊城、襄阳的必经之路。很明显,他是为了日后从上庸出兵,配合从荆州北上的蜀军一起夺取宛城、襄阳做准备。
然而要夺取上庸有个麻烦,那就是坐镇樊城的曹仁。
在曹操亲自率军去汉中和刘备交战时,命曹仁从樊城南下攻打荆州,以牵制刘备的军事力量。然而因为宛城守将侯音发生叛乱,曹仁不得不匆匆回师平叛,未能南下。直到平乱以后,曹仁才回师樊城。
如果曹仁得知孟达、刘封去攻打上庸,那么肯定会出兵支援。曹仁也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当年在江陵和周瑜都打了一个互有攻守,并不好对付。有他在,刘备的计划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因此关羽北上,应该是牵制曹仁,以策应刘封、孟达的军事行动。
此外曹操在汉中之战以后一直呆在长安不动,刘备此举也有迫使曹操返回许昌,减轻汉中军事压力的考虑。
曹操既然曾经命令曹仁南下攻打荆州,曹仁手下的兵力肯定不会比关羽更少。而且曹仁也是一员名将,因此正常情况下,关羽应该和曹仁打个不分胜负。双方对峙一段时间以后,关羽等刘封、孟达夺取上庸即可撤军。
关羽和曹仁之间战斗如何,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但是从此后不久曹仁却向曹操求援,曹操派于禁、徐晃两员大将率军赶来救援。显然曹仁遭到了惨败,以至于自保都有了困难,才不得不求援。
于禁是曹操手下外姓将领中的第一人,他统帅的七军也是曹操手下的精兵。正常情况下应该足以解樊城之围。不过让曹操、刘备都大跌眼镜的是,关羽水淹七军,不仅击败了于禁,还杀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光抓的俘虏就有三万。
此战以后,曹魏在洛阳、许昌南面兵力空虚,除了曹仁死守襄樊的几千人马外,只有驻守宛城的徐晃了。然而徐晃所部在汉中之战损失不小,因此新兵很多,难以和关羽大军对抗。加上反曹势力发动的起义,一时关羽威震华夏,许昌岌岌可危。
正是因为局势太好,所以本来应该撤军的关羽才会突然改变主意,改为继续围攻襄樊。而计划的改变,也导致刘备原来准备的后手都没用上。
襄阳之战就是襄樊之战。指的就是关羽在镇守荆州期间擅自出兵攻打襄阳,樊城。战争初期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但是后来由于诸多原因,襄樊之战由关羽失败而告终,也正是这场战役的失败,让一代名将丢掉了荆州和自己的性命。
那么,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关羽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襄樊之战的开始时间也正是汉中之战的结束。虽然汉中之战刘备取得了胜利,但是刘备的损失也不小,加上益州之地的占领时间较短,刘备、诸葛亮还需要对巴蜀之地进行安抚,所以,在汉中前线,刘备也面临着比较大的防御压力。在此背景下,关羽向襄阳、樊城地区进攻,是想缓解刘备在汉中的防御压力。
再者,曹操刚刚败于汉中,士气低落,关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所以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客观条件也是成熟的。只是自己的大意加上东吴背后偷袭,让关羽不但丢了荆州,而且还送了命。
蜀汉政权由强转弱的转折点就是公元219年发生的关羽北伐襄樊之战,此战的最终结果就是蜀汉永远地失去了荆州这块立足之地,让蜀汉的势力从此以后退入了益州,也引发了2年之后发生的夷陵之战,蜀汉再一次损失惨重,彻底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本,而这一系列的事件就是襄樊之战引发的,关于这场战争到底是关羽独自发动的,还是由刘备命令发动的,历来就是有争议的。
因为史书既没有明确记载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的,也没有明确记载关羽是独自发动战争的,所以就给人以猜测的空间,还伴随着各种阴谋论穿插在其中,更有甚者是说关羽之死是诸葛亮与刘备的阴谋,因为关羽功高盖主,这些言论则完全是臆想。
关羽要想弄明白襄樊之战是谁发动的,就得明白发动襄樊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先看一下蜀汉及曹魏在襄樊之战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刘备是在公元217年开始发动汉中之战,一直到公元219年1月夏侯渊被杀,5月曹操退出汉中,汉中之战才以刘备的惨胜告终。
公元218年正月,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少府耿纪在许都发动叛乱,攻打曹操的心腹丞相长史王必,准备挟制汉献帝向南援助刘备,同时因为关羽在荆州很活跃,同时关羽也是离许都最近的刘备势力,吉本等人打着关羽的旗号发动叛乱,最终被王必和严匡平定。
刘备北伐公元218年某月,河南陆浑县(今河南省嵩县)农民孙狼打着向南投靠关羽的旗号,起兵杀死了当地官员,向南投靠关羽。
公元218年10月,宛城守将侯音和卫开发动叛乱,同样是打着与关羽联合的旗号,准备向南投靠关羽,但是被曹仁率军平定。
然后就是到219年5月曹操退出汉中,刘备随后派出刘封、孟达攻占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接着就是刘备称汉中王,关羽立即发动襄樊之战,但是有一件事得弄清楚,关羽镇守的荆州与曹魏的地盘襄樊是交界的,两军的交界线大概是在当阳一线,从当阳到襄樊还有将近200公里的路程,关羽不可能一下子就飞到襄樊去,而是一步一步打到襄樊的。
曹操换句话说,在公元219年7月之前,关羽一直在为北进襄樊作准备,然后经过长时间一路向北的战争,关羽终于打到了襄樊,才正式被史书记载为襄樊之战发生的时间,实际上,襄樊之战的前哨战,关羽向北推进的战争,已经发生了很久,那么这个时间是多长呢?
我们可以从曹魏内部的反应来看,从公元218年1月到10月曹魏境内都有打着关羽旗号发生的叛乱行为,可以明显证明关羽参与了这些行为,关羽想要参与,肯定会有北伐的动作,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关羽向北推进的战争,在公元218年就维持了一年。
关羽再从《三国志》乐进传和文聘传中都可以看到乐进与文聘都与关羽在边境地区有过交战,但是没有明确说明时间,所以不是确凿证据,但是《三国志》武纪帝中则明确地说明了曹仁在公元218年最初是讨伐关羽的,因为宛城侯音、卫开发动叛乱,才回军宛城平定叛乱,也就是说曹仁讨伐关羽在前,平定宛城叛乱在后,如下记载:
《三国志 武帝纪》: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因此,很明显就能看到关羽从218年就开始向北攻打曹魏,关羽北进期间,曹操还曾经派出曹仁率军攻打关羽,因为后方宛城发生叛乱,曹仁才放弃关羽回军平叛,曹仁回军但关羽肯定不会放弃,因此关羽还是在继续北进,从后来关羽利用水军击败于禁来看,关羽还是水陆并进的,也就是说关羽在襄樊之战发生前用了一年时间在北进。
再看刘备是在公元217年发动汉中之战的,汉中之战直到219年1月杀了夏侯渊,刘备才占了上风,在此之前,刘备在汉中之战一直处于劣势,而关羽在荆州北进的战争明显就是了配合刘备的汉中之战,关羽北进襄樊,就能牵制大批曹军,这样就能缓解刘备在汉中之战的压力,因此关羽的北进从战略上来讲,就是刘备汉中之战的一部分,因此肯定是刘备命令的。
关羽关羽一直在北进,直到219年7月才打到襄樊,而这个时候,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关羽已经推进到了襄樊总不能立即撤退回去吧,那前面一年多不是白打了,因此关羽开始了攻打襄樊的战争,关羽明显是知道刘备在汉中取胜了,因为关羽与刘备肯定是有情报往来的。
刘备当然也知道关羽打到了襄樊,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况且这个时候的刘备志得意满,又是击败曹操,又是称汉中王,明显就是得意忘形了,认为曹军也不过如此,因此便默认了关羽攻打襄樊的战争,而偏偏关羽在战争的前半段又打出了威震华夏的高潮,这么好的开头,能不打下去吗?
在襄樊之战的头三个月,刘备每天都能收到关羽从襄樊前线发来的捷报,形势一片大好,刘备当然更高兴了,同时关羽是在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重要的事说三遍,前线在打胜仗,需要支援吗?不需要,况且刘备想支援,条件也不允许,汉中之战打了2年多,益州疲惫啊!
于是关羽就继续打下去了,结果形势很快发生了逆转,从孙权偷袭荆州开始,关羽在前线得知荆州丢失,无心应战,立即率军回撤,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孙权从一偷袭荆州开始,就派出军队切断了荆州与益州的联系,再加上吕蒙的攻心战,关羽在撤军的路上,士兵都逃光了,不久就败走麦城,失败被俘虏杀害。
关羽襄樊之战从孙权决定偷袭荆州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关羽的失败,也注定了益州救不了关羽,因为孙权早就计划好了,并且切断了关羽与益州的联系,很可能关羽送往益州的求救信都没有送出,就被孙权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导致益州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救援关羽。
所以,关乎蜀汉国运的襄樊之战,不是关羽独自发动的,严格说来是汉中之战的延续,是刘备命令关羽策应汉中之战向北进攻,然后关羽利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扩大了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你我所看到的那样。
看过三国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项羽这个人,他非常讲义气,而且刘备这个人也是很讲义气的。当时刘备刚刚招兵的时候,就一下子得到了关于和张飞两名大将,这真的是上天的恩赐啊。
关羽这个人可以独立地带兵行走,那个时候刘备还没有根据地,关羽就这样每天带领着一支兵马跟着主子一起东奔西走。虽然后来被迫向曹操投奔过一段时间,但是在后来听见刘备的消息之后还是立刻辞职回去找那个兄弟了。
关羽之所以会发动襄樊之战,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他的嫉妒心在作怪。三国演义当中说封了五虎上将,其实只有那四大将军。马超这个人虽然名声不怎么好,但是也不能否认他这个人的确很有能力。但是后来却冒出来个黄忠,这就很让人生气了。马超和张飞他们两个都亲眼见识过黄忠的厉害,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关羽却不知道啊。
突然就冒出来个人与自己平起平坐,这下他的心里肯定就不爽了。再仔细想想自己已经好几年都没有打过仗了,也没有什么战功了。后来在拿下了汉中之后,同时也为了牵制住曹操的势力,关羽没有和任何人通报就这样出兵北伐,发动了襄樊的那场战争。这一打就是大半年的时间,后来刘备还有诸葛亮都知道他打仗的那件事了,但是没有去阻止他。
那个时候关羽确实对汉中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曹操没有精力去管汉中的事情了,这个时候他自己都害怕了,毕竟关羽这个人非常厉害而且名气也很大。后来的事情就是孙权背信弃义,这下让关羽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假如说关羽这场仗打败了还活着回去的话,会不会就这样被军法处置了呢?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关羽独自发动襄阳战役,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凭借一时之雄而逞能于外,但换个角度而言,这也可以说是蜀汉《隆中对》战略的实践。
要弄清楚关羽独自北伐的原因,首先就要从蜀汉立国战略诸葛亮的“隆中对”说起。
“隆中对”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规划,据荆州而争益州,联孙权而抗曹操,这是三方势力中最弱的刘备集团最优选择。但这个战略规划,却也存在致命问题。
1、“跨有荆益”与“孙刘联盟”的矛盾
赤壁之战后,作为出力最多的孙吴,却只得到了荆州江夏;刘备却得到了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成为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后来周瑜打败了曹仁,夺取了荆州州治南郡,周瑜死后,孙权采纳鲁肃的而坚毅,把自己所据之南郡“借”给了刘备。
然而这个分配对于孙吴而言,是不公平的,出力最多,得到最少,这显然已经给这个本身就不牢靠的联盟埋下了隐患。而更重要的是,孙吴作为一个典型的南方政权,要想进取或者自保,最优战略是“竟长江以极”,也就是据有长江以南地区,领有荆州、江淮两个拱卫南方安全的战略要地,如此才能存活下去继续斗争。
显然孙吴“竟长江以极”的战略与蜀汉“跨有荆益”是存在冲突的,双方即是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这个同盟是很难安稳维系下去的。
对于蜀汉而言,联吴的同时还要防吴,荆州的安全就极其重要。作为镇守荆州的最高长官关羽,他主政荆州,需要面对的敌人就不止是襄阳、南阳的曹魏,还有背后的孙吴。前者敌对关系,后者竞争关系。
这个脆弱的联盟想要斗而不破的关键,于蜀汉不在于如何妥协忍让孙吴,而在于进取,倘若能够取魏属荆州部分,则能够震慑孙吴,暂时打消其觊觎荆州的念头。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关羽北伐,是有利于主导联盟继续“稳定”下去的。毕竟关于荆州,孙权不可能一直忍下去,这本身也关系其战略规划。围绕荆州同盟双方之间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主伐襄阳,也是延缓这种冲突的一种外部方法。
2、荆益两路出兵的规划
《隆中对》战略核心就是实现荆益两路出兵,从汉中兵临陇右,从荆州逼襄阳、南阳,对于没有战略纵深的蜀汉而言,就能极大争取蜀汉的战略主动。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发生与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发动了与曹操的汉中之战,这一战打了两年,最终曹操大败,刘备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刘备集团的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关羽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动襄樊之战,战略上没有多大问题,但却选错了时机。曹操新败,曹魏进入守势,此时伐魏,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时机,但关羽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攻击襄樊,需要刘备的配合,即首先要实现荆益两路出兵。
刘备从汉中出兵加紧袭扰陇右,则关羽北伐襄樊才会有更大的机会据荆州全境,但遗憾的是成都方面对此毫无反应。
尽管关羽独自北伐存在问题,但也不能说北伐完全错误。荆州对于三国而言都是必争之地,借曹操新败取荆州全境,从后来关羽水淹七军、擒拿于禁、诛庞德,北上据曹仁、徐晃来看,是有成功的可能的。
倘若刘、关能够联动,关羽得到孟达、刘封的策应,缓解与孙吴日益加剧的矛盾,襄樊之战,是有很大胜算的。
从“隆中对”战略考量,关羽北伐,其实是这样战略的延伸。所以说,关羽还是有大局观和极高的战略素养的,并非为了一己之私,逞一时之勇盲目发动战争。
使得关羽做出攻略襄樊决定的原因,除了战略上的考量外,也有着其性格和当时蜀汉所属荆州所面临问题的原因。
1、关羽心态
关羽很傲,当然他也有傲的资本,长期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使得他成为了蜀汉集团内部元从派第一人。但这种局面,随着荆州稳定后,刘备入蜀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诸葛亮荆州集团的崛起,为了发动入蜀战争,刘备集团加入了很多荆州派势力,使得元从派的力量大大减弱,刘备入蜀后,又有法正这样的益州派来投奔,蜀汉政局内立刻就形成了三股力量,日益衰退的元从派,占据优势的荆州派,逐渐崛起的益州派。
看着荆、益两派不断崛起,骄傲的关羽必然是不能忍受的。他坐镇荆州,权重威盛,但他本身就是一个战将,而不是一个长于谋略的政客,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加重集团内部的话语权,发动一场战争取得胜利不外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荆州的问题
刘备入蜀后,为了免除后顾之忧,长期对孙吴处于一种过于“妥协”的态度,几乎完全忽视了对孙权偷袭背盟的防范。而长期坐镇荆州的关羽可能对孙吴的蠢蠢欲动是有足够认知的。
很多人在分析孙权袭取荆州时,总会提到孙权结亲关羽被辱而导致心生不忿的原因。孙权器量确实小,关羽也确实傲慢,但换一个角度而言,这个事情本身里面就隐含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信号。
刘备在外,关羽独镇荆州,可以说是大权在握,此时此刻孙权想要与关羽结亲家,打的是什么主意?如果孙权想要巩固孙刘联盟,为何不去找刘备许关羽之女,而是绕过刘备,直接找关羽,在刘备于关羽此时所处的位置的背景下,孙权这种做法,无异于是在搞破坏。
以姻亲来拉拢关羽,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分化刘、关关系,往好的方向打算,那就是让关羽偏向于孙吴,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荆州;退一步来说,也能离间刘、关的关系,最差的结果也能为自己以后取荆州做铺垫。
可以说,孙权这一招十分之巧妙。
而关羽的应对,政治正确,却并不是那么漂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联盟的冲突。但无论如何,从关羽的应对来看,说明了他看穿了孙权的用意,深刻认识到了孙权对荆州的觊觎之心。
面对孙权的野心,关羽想到的转嫁联盟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北伐曹魏。乘机北伐曹魏,袭取荆州全境,如此对孙权形成震慑,这无疑是一步很高明的棋。但遗憾的是,关羽太过轻视孙吴,又不能团结内部,同时又进退失据,从而使得这场在战略上取得一定优势的战争彻底葬送了蜀汉取得的成果。
公元219年,关羽出兵北伐曹操,关羽北伐并没有通知任何的人,没有上书刘备请求出兵北伐,并让刘备派兵协助,也没有找身在江东的盟友孙权协助自己,而是独自一人带兵北伐曹操。
前期的关羽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水淹于禁七军,曹操地盘上的郡县都纷纷响应关羽。
但是关羽在樊城却遭遇了曹仁的顽强抵抗,虽然曹仁手上只有数千人,但是靠着城墙抵御了关羽数万人的进攻,双方一拖就是数月之久,而这段时间给了曹操喘息的机会,从各郡县调派了军队驰援樊城,数月的僵持消磨了关羽军的锐气,士气有所衰弱。
身在江东的孙权接受了手下人的意见谋取荆州,一开始孙权是拒绝的毕竟孙刘是联盟,如果谋取荆州受到刘备的报复怎么办,但是想到关羽曾经侮辱自己的女儿,孙权又是小气之人便对荆州下了手。
前方关羽受到了曹操增援部队的攻击,而大后方孙权直接偷袭了关羽的老巢,前后夹击让关羽乱了阵脚,导致军心不稳,全面性的溃败。
关羽被打的溃不成军,身边仅有贴身侍卫跟随,关羽因为是孤军奋战,没有援兵前来支援,最终关羽被东吴军斩首。
为何关羽不多军合作,这样即使失败也不会身死,为何偏偏要独自行动呢?
源于关羽的自傲,关羽是一个非常的傲的,很少会把别人放在眼里,除非你比他优秀,当初就因为自傲得罪的了孙权,孙权本来是想和关羽修好的,毕竟天下局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曹操一家独大,想打谁就打谁,想要活命就只能抱团取暖。
所以为了巩固友情,孙权打算将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然而关羽不仅不领情还臭骂了孙权一顿:虎女焉能嫁犬子?,导致得罪了孙权。
而刘备和曹操交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张飞、赵云、等人都建立了功勋,而远在荆州的关羽却寸功未的,虽然没有建立功勋,但是加官进爵时,关羽的地位依旧不低。
虽然关羽心里很开心,但是很多闲言碎语传到了关羽的耳中,什么关羽能到的高位都是他大哥刘备的功劳。如果没有刘备,关羽啥也不是。
自傲的关羽那里受过这等委屈,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决定出兵北伐曹操。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能行,不要任何的援助,只身前去。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山野老人认为,三个方面的因素,刺激关羽独自发动襄樊战役!
为什么这样说,下面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战役?
汉中之战的胜利,刺激了关羽,所以关羽不顾一切地要发动襄樊之战。
汉中之战后,法正名声大震,甚至盖过了诸葛亮!
这让关羽不知所以。
汉中之战后,马超、黄忠等都是关羽看不上眼的人物,因为汉中之战被册封为左将军、后将军,与关羽、张飞同列。
这让关羽不服气!
汉中之战后,魏延这个不被关羽看好的人物被任命汉中太守,驻守汉中,与关羽相提并论。
这让关羽有些失落!
以上这些都让驻守在荆州的关羽受到刺激,所以关羽不顾一切地发动襄樊之战,以此显示自己举足轻重的权势。
第二, 关羽 为什么敢发动襄樊战役?
关羽敢发动襄樊之战是误判了形势。
关羽驻守荆州,与孙权对峙。
关羽开始的对手是鲁肃,鲁肃去世后,又换成吕蒙。
吕蒙利用关羽骄横的性格,不断向关羽示弱。
这让关羽更加目中无人,于是关羽以为江东孙权并不可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爆发后,吕蒙装病,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继位。
陆逊一是名不见经传,二是不断吹嘘关羽,让关羽如灌了迷魂汤一样,以为陆逊这个无名小儿真的是害怕他关羽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军。
于是,关羽在前方军力吃紧的情况下,将留守荆州的部队都调到了前线。
第三, 关羽为什么会独自发动襄樊战役?
野心加狂妄,导致关羽敢于独自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独自发动襄樊之战的野心是企图直接进攻、占据洛阳,将曹操从洛阳都城赶出去,自己坐镇洛阳,与刘备益州形成两个山头,甚至与刘备并列为王。
由于关羽有这样的野心,所以就独自发动襄樊之战。
从开战之初的态势看,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庞德毙命,曹操吓得迁都,足以显示关羽有占领洛阳的实力。
可是野心加狂妄,失去了刘备的策应,促成了孙权与曹操的联合,最后造成关羽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襄阳战役又叫襄樊之战,是三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是在刘备攻下汉中后,由关羽发起的攻打北方的襄阳,樊城的战役,在此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勤于禁,斩庞德,造就了“威震华夏”的威名,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被东吴偷袭擒杀。历史上关羽襄樊之战的讨论从来就断过,那么关羽会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独自发动襄樊战役呢?
一、背景
1、襄樊战役爆发前,关羽已经镇守荆州好几年了,此时的刘备集团也已经攻下汉中,实力达到了顶峰。
2、樊城是荆州的治所之地,乃荆州重镇,是荆州兵北伐的必经之地,只有得到了樊城才算真正的得到了全部荆州。而且樊城的守将是曹操的心腹大将曹仁,所以樊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荆州北部的南阳曾爆发过反对曹操的起义,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吉本等就有计划袭击许昌曹操的留守将军王必,内劫持汉献帝反攻曹魏军,外联络关羽军为援助,说明曹操在荆州北部的统治是不稳定的。
4、此时的孙权正在东边攻打合肥。
二、能力
关羽能力出众,从刘备起兵打天下开始,关羽从来都是独当一面的将帅,在曹操帐下时,还于万军丛中斩杀袁绍大奖颜良,解白马之围。刘备信任历来信任关羽,“西进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就能说明刘备对关羽能力的任何。
三、性格
虽然关羽能力出众,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一方统帅,但他的性格同样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孙权想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女儿,关羽不但不同意,还辱骂对方,“虎女焉能嫁犬子”。天下众诸侯英雄中,关羽看得上的没几个,这就使得他小瞧了镇守樊城的曹魏将领。再有刘备在汉中取得胜利和自身的能力出众,使得关羽更加飘飘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
四、实力
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刘备表面上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没有阻止,而且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兵强马壮,此时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但世人认为关羽的实力只是表面上的强,当时的关羽只占有荆州的一部分,北方的曹操,东边的孙权都曾占有荆州的地界。
关羽错误的估计的敌我实力,加上孙权派吕蒙在背后捅刀子,使得关羽兵败麦城。
这些背景因素让关羽觉得是能打且必打的。
所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完全是他自作主张,狂妄自大的表现。虽然最后在曹、孙两家的夹击下,一代名将关羽折戟沉沙,留下了千古遗憾。但在后人眼里,关羽仍然是忠义的化身。
一,襄樊之战的发动 :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关羽从荆州起兵,发动了襄樊之战。战役开始之时,关羽兵锋强锐,围困襄阳吕常,攻打樊城曹仁,曹操急派刚刚撤出汉中的于禁,率领七军支援樊城。被关羽围点打援,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集团全盘震动,襄樊岌岌可危。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因为一旦襄阳、樊城有失,南阳郡的宛城和中原洛阳将直接暴露于关羽北伐的兵锋之下,许都将无险可守。
就在关羽即将拿下襄樊之时,孙吴集团的吕蒙偷袭了荆州,镇守江陵的南郡太守和镇守公安的傅士仁投降了孙吴。荆州之失使关羽受到孙吴吕蒙和曹魏徐晃的前后夹击,退守麦城,后在临沮被孙吴杀害。
荆州的丢失使刘备集团一统中原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难以接受的现实使刘备偏离了正确的战略方向,下达了讨伐孙吴的命令,从而导致了夷陵之败。蜀汉精锐尽失,数年之内,再无征伐之力。
可以说,荆州之失只是刘备蜀汉政权失去了北伐中原的一个有利条件,而夷陵之战才是蜀汉全面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至于关羽为什么单独发动襄樊之战,史册并未记载。但仔细研究襄樊之战的前前后后,并不难得出结论。
关羽智勇双全,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非寻常战将可比。镇守荆州八年、独领五年之久,荆州政通人和,军备强盛。作为刘备集团首屈一指的大将,不可能不明白蜀汉集团全盘战略的重心所在。
心高气傲或许是关羽性格上的缺点,对时局的不利也造成些许影响,但不是丢失荆州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襄樊战役之前,确实有巨大的战机摆在了关羽面前,而且不止一个。这些有利的战机就连蜀汉中央决策层也不能不高度重视。
而关羽“独自北伐”的说法也不成立,有理由说明关羽只是发动了襄樊之战,其战役目的是北向而不是北伐。更不可能是不经过中央决策层同意而先斩后奏的“独自”行动。
表面上看,襄樊之战导致了荆州的丢失,使刘备集团的全面的战略意图失去了先决条件。我据综合资料考证,但客观上讲,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没有错,荆州的丢失纯属是个意外。
客观原因造成些许的大意和对一个前提的误读或许是造成这个意外的原因。但这些对当下时势的大意和误读可能也不仅仅是关羽,而是整个蜀汉集团。
那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有什么样的战机?发动襄樊战役又有什么前因后果呢?这些都要围绕着刘备集团的战略布局去分析展开。
二,刘备集团的战略构想 :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没有根据地而辗转漂泊的刘备三顾茅庐,结识了二十七岁的诸葛亮,与之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那便是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集团制定了一套明确的战略构想:
“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选句)
意思是,首先占据荆州,取得最初的根据地之后,再夺取益州。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待时机成熟,从荆、益两州分兵北伐,天下响应,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次对话,开启了刘备集团走出困境、节节向上的胜利之路,也成了刘备集团始终贯彻执行的战略方针。从隆中对之后到襄樊之战以前的十几年之间,历史的发展果真是沿着诸葛亮预计的路线一一应验。
在《隆中对》中,有几个一统中原的要点。那就是,在联合孙吴的大前提下,实现“跨有荆益”;待“天下有变”,则一路“将荆州之兵于向宛洛”,另一路“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两路北伐,可实现一统。
联合孙吴是战略核心;跨有荆、益,建立北伐的根据地是条件;两路出兵是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方式。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天下有变”。
三,刘备集团的战略布局与实施 :
当时的刘备正依附于刘表,暂踞新野县。曹操本身早已占据了南阳郡,又大军虎呑荆州其他六郡,兵锋直指江南孙吴。刘备集团朝不保夕,一向静稳的诸葛亮也不禁拍案大呼,“事急矣!”。遂过江力促孙刘联合,沿江两路出兵,大败曹魏于赤壁。
曹操退至南郡北部,设襄阳郡,派吕常镇守。征南将军曹仁坐镇南阳郡军事要地樊城,北护宛、洛,南拒荆州。
孙吴都督周瑜率军攻下了荆州最大的战略要冲南郡南部的江陵等地;刘备则拿下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周瑜病死于南郡巴丘,刘备以西征、北伐为借口,跟孙权借得南郡,暂时拥有了荆州五郡。
南郡在荆州属于最大的军事战略要地。西通巴蜀,南控东吴。向北则直接对峙曹操。周瑜死后,孙权下一步的战略意图欲借赤壁之胜发动合肥之战,遂同意了鲁肃的建议,把面对北方的北大门借给刘备集团,也是符合当时孙吴集团的战略意图的。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汉中张鲁遣马超进犯益州,刘璋听从张松、法正等心向刘备之人的谏议,遂派法正向刘备求援。法正带西川地图劝刘备趁势夺取益州,与刘备集团的战略意图不谋而合。刘备亲率庞统、黄忠、魏延等开始西征,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张松为刘备内应的事情泄露,张松被杀,刘备、刘璋决裂。第二年,刘备攻打雒城时,庞统身亡。
建安十九年,在雒城与刘璋对峙的刘备将领军力面临严重不足,遂命关羽镇守荆州五郡,诸葛亮率张飞、赵云领军入川,合兵夺取了益州。初步实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条件。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讨要荆州未果,欲发兵攻荆州,双方战争一触即发。而恰在此时,曹操攻下了汉中,派张郃领军攻打益州的瓦口关。刘备遂提议孙、刘平分荆州,把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了孙权。孙刘双方各领三郡。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
时下的荆州,曹操占襄阳郡、南阳郡、和江夏郡北部;孙权占据江夏郡南部、长沙郡和桂阳郡;刘备则占据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对刘备集团来说,虽然没有完全“跨有荆益”,但只要南郡在手,就具备“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的条件。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大败张郃,反攻汉中,开始了汉中大战。通过两年艰苦卓绝的鏖战,曹操退出了汉中,退出时,虏走了大半汉中百姓。
汉中为蜀汉政权全面北伐的必争之地。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占据了汉中,“跨有荆益”、“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以及“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只待“天下有变”了。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公元219年),刘备全面占领汉中,称汉中王。同年十月,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四,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战役: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是什么?
刘备集团虽然得到了汉中。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蜀汉几乎动员了军民所有的力量,来夺取汉中。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汉中大战后,汉中地区地废人空,百废待兴。刘备集团急需休整军队,整治汉中。
这个时候,显然不是”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的全面北伐的时机。以关羽的大将之才,不可能看不出其中利弊。
就当时态势分析,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是实现为了”跨有荆益”的战略意图。借汉中之胜,打开荆州北大门,为全面北伐创造条件。而不是“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的全面北伐,是北向而非北伐。
其次,即便是为了实现“跨有荆益”,那么时机的选择是否正确呢?
我认为,关羽选择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发起襄樊之战,时机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有巨大的战机出现了。在当时,不管这些战机是不是可能被误读为《隆中对》中待“天下有变”的前提,但在为实现“跨有荆益”的战略条件下,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战机之一 :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也就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一年,曹魏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但不久事情败露,几人被曹操所杀,曹魏重整朝廷,一度大乱。
战机之二 : 曹仁受命行征南将军,坐镇南阳郡,防备关羽。在镇守樊城期间,大肆征调徭役,荆州南阳郡境内的军民苦不堪言。已经归曹20年的宛城百姓们最终被曹仁逼反,民心思汉。宛城守将侯音与卫开与吏民共同反曹,欲与关羽联合。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率军前往平乱,攻破宛城,将侯音斩杀,并残酷屠城。导致民怨沸腾,人心思汉。
战机之三 : 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自许都以南的诸多起义军纷纷遥受关羽印号,为关羽的支党。
甚至连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靠了关羽,准备里应外合。作为蜀汉政权的一员大将,声威已经名震中原,威震华夏。
战机之四 :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疲惫的也不只是刘备的蜀汉政权。曹操失去汉中,军心不振,内外交困,已经全盘落入守势。相反,刘备连得益州和汉中,称汉中王。蜀汉民心所向、军心振奋。荆州的精兵强将已蛰伏五年,早已具备了北伐的条件。
襄樊之战发动以后,曹操急调于禁率从汉中撤出的精锐七军去援助樊城,被关羽彻底歼灭就说明问题。
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这样的战机不可能不去利用。怎能不引起蜀汉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全面北伐硬件上尚不成熟,但这些战机应对“跨有荆益”却是绰绰有余,况且如不尽快加以利用,将稍纵即逝。
五,荆州之失非关羽之过 :
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关羽不顾大局、擅自发动北伐,大意失荆州的说法。
关羽性格傲慢并不假,《三国志》中描述关羽“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恤下轻上也是一种品格。从侧面也反映出关羽有着极高的军事战略修养,最起码还是顾大局的。有一些有关关羽的记载被无限放大。
刘备集团拿下益州,收复了马超。关羽去信刘备咨讯马超的勇猛,并跃跃欲试要去比试。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兼有文武的资性,凶猛过人,可谓一代俊杰,属于黥布、彭越一类,可与张益德并驾齐驱,但还不及您美髯公绝伦逸群。关羽一笑置之,将信遍观群僚,但并没有不顾大局,离开荆州去做意气之事。
毛泽东也曾一针见血地评价关羽的短处,“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关羽虽有短处和不足,但我认为,这些都不至于破坏大局,导致荆州丢失。鉴于湘水划界之前的事情,对东吴,关羽从来没有放松过防备。
以刘备和诸葛亮的识人之明,如果关羽是不顾大局、意气用事之人,蜀汉决策层是不可能把荆州这样一块孤悬在自己战略板块之外的军事要地,交给关羽独守的。
虽有“跨有荆益”的战略需求,但在孙权曾多次倾重兵,发动合肥之战,吴属的荆州地境一度空虚的时候,关羽遵守了湘水划界的盟约,没有趁势发兵进行统一荆州的军事行动。这是关羽严格执行蜀汉的战略方针,顾全大局的一种体现。但这也是蜀汉政权对东吴产生大意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认为关羽意气用事、不顾大局,盲目发起独自北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对关羽的那些评价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丢失荆州如果说有轻敌和误判,那是整个蜀汉政权的失误。一是没有料到同盟会在那个时候背后捅刀。二是没有料到自己人会在关键时刻反水,应该纯属意外。
关羽素来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们却很骄横。糜芳、傅士仁素来厌恶关羽的轻慢态度。当关羽领兵出征时,糜芳、傅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悉心救助关羽。关羽放出话,说:“回去之后,就惩治他们!”。糜芳、傅士仁听闻后,都恐惧不安。
孙权听闻后,就暗中派人去诱降糜芳、傅士仁。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南郡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傅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
有各种历史资料证明,关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东吴的防备。糜芳可是刘备的小舅子,他主动投降东吴,导致荆州全面失守。别说关羽,就连诸葛亮也没想到吧。
如果二人不降,荆州断不会丢失。还有如果没有刘封的见死不救,关羽不至于身死临沮。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