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元璋贵为明代的皇帝,但他的思维注定让他使他的人生成为悲剧。为了完成小时候的理想,他不惜向朝中的官员动手,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手段太过极端。
朱元璋如何反腐
朱元璋即位后曾说过:“以前我当老百姓时就憎恨这些收取贿赂的官员,如今我即位了,一定要为百姓做主,一旦发现有危害百姓的事情,我绝不宽恕!”
这话听起来很让人感动,那朱元璋是怎么做的呢?就一个字,杀。
朱元璋杀官员的方式可不是最常见的斩首,而且剥皮这种酷刑,然后在皮肤里放上稻草,以此来震慑百官。
对于罪行较轻的官员,朱元璋则制定了一些酷刑,如挑筋、去指、阉割等等,真是生不如死。
正因为早年间的经历使朱元璋根本就不信任这些官员,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朱元璋这个人有心理疾病,才会让他做事过于偏激。同样草根出身的刘邦就比他洒脱多了。
为了打击朝中百官,朱元璋给的薪水也很少,正一品的官员一个月禄米是87石,从七品每个月才7石,对于许多人来说,开销并不够,就连《明史》都评价朱元璋抠门。
但是朱元璋给子孙后代的钱却非常多,亲王一年可领几万石,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布匹、草料等。
在这种待遇下,再加上人性使然,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然后朱元璋便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杀掉。
朱元璋时期最大的两起经济案件“空印案”和“郭桓案”每个案件都牵扯数万人,他在位31年里,死亡的官员人数高达十多万,这在历朝历代都闻所未闻。反正朱元璋精力旺盛,官员没了也不妨碍他的工作。
然而朱元璋时期刑法这么严苛,仍然有许多官员受贿,就连朱元璋都感叹道:“奈何朝杀而暮犯!”
即便反腐工作很难进行,可是也拦不住朱元璋的决心。他不想着如何与官员们搞好关系,而是又想了两个极端的办法。
一是成立锦衣卫来监视文物百官,二是鼓励百姓告发,只要携带《大诰》就可以随意捉拿贪官。
为什么说这两个方法极端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总会发生摩擦,一旦双方有矛盾产生,在当时就会发生诬告,必然会出现冤案。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手下做官的话风险太大了,不是被杀就是被监视,干最苦的活儿还拿着最低的报酬。
明代中后期贪腐现象非常严重
朱元璋在世时,贪腐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朱元璋不知道,他死后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毕竟,他的子孙后代都不如他有魄力,在面对贪腐的时候,他们做不到将所有人都杀掉。
当初朱元璋在制定官员薪水时还额外附加了一条,那就是这条制度永远不变,所以明朝中后期官员的收入大多是灰色收入。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明目张胆地贿赂钞关的官员,希望来少交税,这其实正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人向财而生,人人为财而亡。
官员们大肆敛财为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为缺少银两,许多百姓交不起税而逃离了家乡。
并且在当时,许多商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他们会选择通过捐钱来成为官员。当时,北京有一句口头禅叫“金中书,银主事”。甚至到了1451年,明廷竟然正式允许卖官鬻爵了。
结语:朱元璋的反腐工作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使明朝的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最早被影响的便是朱允炆,没有得力助手的他很快被实力强大的叔叔给赶走了。
而更可怜的人则是崇祯,因为没钱他关闭了许多驿站,从而使李自成失业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一怒之下召集了许多人来反叛大明。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愿意跟随李自成,就是因为当时的生活太苦了。
就在李自成和女真来犯后,崇祯根本无暇顾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钱。无奈之下,他只能向朝中文武百官借钱,可是几乎人人都哭穷,甚至连崇祯的岳父都不愿意帮助女婿。当然了,其实这些人比谁都有钱,等到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一来,这些官员吓得纷纷交出了银两。
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帮助崇祯,一是因为爱财,二是因为明朝君臣关系太紧张了。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人,恰恰就是朱元璋,他从一开始就没为后世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