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本质上并无区别。武则天执政即未从大方向上更改李唐初期的政策,也未将李唐王朝交于非李姓后人。总体而言,武则天受到的争议主要是由于:1、女性执政;2、非李姓执政;3、损害唐朝贵族的利益。实际上,武则天执政不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皇位继承人,所谓的武周王朝也可以视为特殊时期的国号而已。
此观点可结合下文百度的一些资料进行理解。
一、武则天封后
武则天被李世民封为五品才人,虽为受到李世民宠爱,却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与太子李治建立感情。后李世民逝世,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为尼,李治为帝后与之重逢,时值王皇后无子失宠,建议李治将武则天纳入后宫,以打击情敌萧淑妃。
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一月后,暗中将其掐死,嫁祸王皇后。李治因此欲”废王立武“。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宫廷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将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则天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才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同年十月二十日,李治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二、武则天执政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李治病与武则天因此逐渐出现裂痕,途中欲废武则天,但未成功。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652年-675年)监国。太子年幼,结局可想而知。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李治称为天皇,并自称天后,实欲自尊。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病逝,立李贤为太子,李贤680年谋逆,改立李显为太子。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转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
三、武则天称皇
前前后后,李氏正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称称皇,载初元年(690年)九月,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计六万余人,俱上表请愿,睿宗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不久后,武则天方准所请,于九月九日亲临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四、还帝于李氏
中途武则天如何治天下,暂且不论。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武则天经过多方权衡之后,立李显为皇太子。
五、武则天无字碑
武则天立无字碑,让后人评其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