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明末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果明末崇祯帝换成宋高宗赵构能够挽回吗?我认为挽回不了,甚至更惨。唯一好一点是不会吊死煤山。其中原因我认为有三点:

一,个人能力,崇祯和赵构的个人能力,我认为崇祯帝要强一些,虽然崇祯有刚愎自用,多疑,嗜杀等毛病,不过能力还是有的,如果不是天灾不断,起义,外寇不断骚扰,再加上内部官员极度腐败,经济崩溃,大明真可能在他手里中兴。而宋高宗赵构只是一个流亡皇帝,如果不是李纲,韩世忠,岳飞等文臣武将保着他偏安一隅,说不定早就被金国灭了,当政宠信秦桧,不顾大义,诛杀忠臣,早早当起了清闲太上皇,所以论个人能力他不如崇祯帝的。

二,个人气节,一直有个说法是明朝是一个有骨气的朝代,不和亲,不割地,不上贡,天子守国门,皇帝死社稷。所以崇祯帝就吊死煤山了,如果换成高宗赵构,早就跑的没影了,说不定南明的第一任君主就是他。

三,军事能力,其实两个人的军事能力都一般,高宗多亏了名将辈出,才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还有一个原因是金国换了皇帝,需要稳定政局,要不然也不会给南宋苟延残喘的机会。崇祯帝也用了几个名将,像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可是三个被杀,一个投降,对农民起义有过残酷的镇压,也取得过胜利,不过还是让李自成做大,给自己挖了坟墓,对于后金,也是自毁长城,杀了自己的长城,导致对辽东用兵,一直是惨败收场。所以两个人的军事能力半斤八两,平分秋色。

所以综合下来,崇祯皇帝要比赵构要强很多。只是崇祯生不逢时,亡国的黑锅被他背上了,也算是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这样看来换成赵构。大明会更快崩溃,只是自己应该不会死那么早,可能最后从缅甸弄回来的不是永历帝朱由榔而是赵构了。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我来回答”明“崇祯换成赵构能挽回吗?”的问题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亡国之君。而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第一个皇帝,是偏安之君。两人当政时的共同一点都是处在乱世之秋。如果将两人互换一下,能否改变历史吗?我认为这个问题还真未知可否?

崇祯受命于危难之际,也曾励精图治,想有所作为,也能节俭自律,勤政劳心。但是崇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于刚愎自用,太相信自已。当山海关总督袁崇焕提出与满清媾和时,崇祯刚愎自大的毛病发作了,他不但不同意袁崇焕的策略,反而认为袁崇焕是内奸,凌迟处死了袁。这件事如果换上赵构很可能是两种结果。1127年,金人兵锋指向扬州,赵构曾主动请降。金人还不同意,继续进兵,结果在镇江被宋军打得大败而归。我们不探讨媾和请降的对错,但有时退一步,很可能结果就是海阔天空。甲申年(1644)年的3月18日,李自成的人马已经打到复兴门了,他居然给崇祯写了一封信,要求和谈,其实,李自成并没有多大胃口,他只要朝廷封他为西北王,拨款100万两,而且他还承诺会替崇祯去打仗,包括打满清。这简直是天不亡明呀!可是满朝文武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表态。因为他们太了解崇祯了,如果现在表态,将来肯定会被崇祯以“汉奸”、“卖国贼”的名义抓来砍头。就这样,崇祯丧失了最后的机会。这件事如果换作赵构很有可能就同意了。赵皇帝丢了半壁江山不是照样“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吗?

所以,封建社会皇帝的个性和一举一动对政治形势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此所谓“一言九鼎”,有些时候确实能改写历史。

3

您好,我是小殷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宋高宗赵构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差,可以说是备受争议。如果把他换做崇祯,我认为肯定挽回不了国家的衰亡。在内忧外患之际,小冰河时期,末年的大瘟疫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明朝照样还会衰亡。

第一:崇祯和赵构都属于生性多疑,一个一味逃跑,另一个天子守国门

1:朱由检和赵构有一个共同点,生性多疑,岳飞和袁崇焕是两个典型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之君。但对于大将的猜忌都很重,崇祯相对来说疑心更重一点。南宋时期的岳飞完完全全是一代名将,可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对整个抗金史影响很恶劣。明朝末年时期的袁崇焕比起岳飞来,差的不是丁点半点。首先这个名将就备受争议,但也可以称为一代名将。

毕竟在明末变幻莫测的局势下,能够同后金打仗屡战屡胜,虽然是局部胜利。撇开他们个人性格的缘故,他们都很能打仗。作为君主在那种强敌环绕的情况下,杀害忠臣等于说自毁长城。把朱由检放到南宋,也会杀掉岳飞,因为有秦桧;把赵构放到明末,也会杀掉袁崇焕,因为有温体仁。

2:一个主张逃跑,另外一个天子守国门

这两位皇帝一个主张逃跑,另外一个则是天子守国门,成就英雄气概。把宋高宗赵构换到明朝来,百分百会选择南迁逃跑。不管朝廷上下东林党如何尖锐,他脸皮厚。可即使他南迁依然改变不了那个局势,明朝最根本的官员腐败等种种问题已经南下到达南明,他又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主。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被满清杀掉。而崇祯提倡的是天子守国门,成就了刚明的骨气。

第二: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形成一个团结体,明朝末年面对的局势错综复杂

1: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南宋形成了一个团结体

公元1127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代帝王被金军俘虏,北上,紧接着北宋皇室被一网打尽。而当时的女真金国打进汴梁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烧杀抢掠。沿途许多城池都是如此,因此不得民心。康王赵构趁着这个机会南渡建立起了南宋政权,所以涌现出了许多能战善战的名将。比如说岳飞,韩世忠,吴阶等人。当南宋这股力量拧成一股绳的时候,金国再想要把他灭掉,那可谓是难上加难。

2:明朝末年则不然,内忧外患,党争激烈

明朝末年的局势非常复杂,崇祯继位的时候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这个和万历,天启等皇帝多年不上朝有很大关联,外部有皇太极的满蒙铁骑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进攻中原。朝廷内部的党争激烈,东林党人误国,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3:崇祯时期爆发了不同规模的灾荒,瘟疫,难以抵挡八旗铁骑

再加上崇祯初年的小冰河时期,西北地区的老百姓吃不上饭,很多人被活活饿死。崇祯后期更是爆发了不同规模的鼠疫,死了数百万人。如此惊人的数字,也难怪抵挡不住八旗铁骑的进攻。在这样种种条件的限制下,崇祯还能坚持十七年之久,可以说是个奇迹。

结束语:明朝末年的这种局势下,宋高宗赵构不可能改变这种局面。相反让一味的南逃,反而会给清朝入主中原提供机会,江南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反而会加速王朝的灭亡,以上便是小殷说历史的原创回答,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可以点赞关注和转发哦!

4

我就把这个问题直接换成“明朝通过与清讲和可能延续下去吗?”哈,传统观点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内困于农民起义,外耗于清朝入侵,最后结果,两面不讨好,既被李自成逼上了煤山,又被满清摘了桃子。

那可不可能与清朝议和,专注于和农民军作战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明朝的边军,作战能力还是非常强劲的,如果在内地和农民军周旋,很有可能能够把农民军打下去。但是,这仅仅只能延缓明朝的衰亡,类似于唐朝能够平定黄仙芝、黄巢农民起义,但依然会灭亡一样。明朝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不是两面作战,而是统治集团已经腐朽。

在封建王朝循环中,如果一个王朝的统治集团已经集体进入贪腐状态,那它迟早会被其它新兴王朝替代,而北方的满清,距离北京最近,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张自成,亦或是王自成,因为官吏的腐败揭竿而起,最后的结果很可能都是清国坐收渔翁之利。

宋朝方腊起义、清朝太平天国失败后,宋、清之所以能够继续延续下去,是因为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而要想让明代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那是南明才能够实现的事了。但南明时,已经是欲做赵构而不可得了。

主和的兵部尚书 陈新甲


崇祯帝 由检

5

我个人意见认为,假设换成赵构,大概率可以稳住明末的局势。

在我看来,崇祯最致命的缺点只有一点,就是不会用人。而君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会用人,一个合格的君王自身能力并不需要多强,只要会用人,就是合格的,假设不会用人,其个人再优秀,再勤勉,也是不合格的。好比楚汉争霸,项羽举世无双,盖世英雄,最后还是出身市井的刘邦得了天下。

赵构其实也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在我看来,所有被低估的皇帝里,赵构肯定能排进前三。大家往往只注意到宋朝偏安一隅,一心求和,到处纳贡撒岁币,贬杀打压主战派大臣,却没有意识到宋朝繁荣的经济,宽松的舆论环境,领先的科技,发达的对外贸易。而且这些在当时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假设不是军事外交上被人诟病,宋朝几乎可以说是完美。而赵构作为一个开国皇帝,除了进取心稍弱胆子小外,其它方面都很不错,尤其是用人方面可圈可点,杀岳飞也是为了稳固统治需要,一个无能的皇帝,是不可能做到经济,贸易,科技都世界领先的。赵构的能力稍弱,是相对于其它开国皇帝来说的,和末代皇帝崇祯相比,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再回头来看下明末的困境,明朝灭亡其实是亡在没钱,天灾导致农业欠收,人祸导致商业困乏,吏治败坏导致天怒人怨,明实败亡于内政,外患只是诱因。假设这个时候把崇祯换了,换上内政理财治国小能手赵构,就算不能立刻扭转乾坤,但短时间内稳定住局面不亡国应该是没问题的。而赵构的短板也有办法弥补,只需内觅一贤相,外寻一忠勇大将,只要确保上下齐心,钱粮无虞,先平定农民起义,后平满清也不是难事。而历史上明末并不缺忠臣良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