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沫若是一个爱国的学者,曾经参加过革命运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大节无亏。定陵事件里他也不是主要推动者。要说郭沫若有什么问题,大概也就是在个人感情方面有些对不起自己的老婆,不过这也是当时文人的通病。

两授中将的郭沫若

一般人眼里的郭沫若,大多以为他只是一个文学家、历史学家,然而早年郭沫若除了在五四运动时成为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个革命者。

在北伐战争期间,郭沫若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军,担任了总政治部的宣传科长,后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挂中将军衔。412反革命政变以后,郭沫若不仅写文批判了蒋介石,还身体力行的参加了南昌起义,是起义领导人之一。

在抗战爆发以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不顾自己还在被国民政府通缉,留下遗嘱以后主动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27日,抵达上海的郭沫若就公开发表了抗日演讲。要知道,到8月6日对他的通缉令才取消。

8月24日,郭沫若又到前线,以《抗战时期青年的任务》为题发表演讲,引起轰动。1938年4月,郭沫若出任了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进行抗战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里,郭沫若以报纸、电影、戏曲、话剧等多种方式向民众宣传抗日,还亲自撰写剧本宣传抗日。此外,郭沫若还多次冒险去前线慰问将士,武汉会战时,他也是在沦陷前撤走的最后一个高级将领。

黄琪翔、陈铭枢、郭沫若、张发奎、叶挺五将合影

由于郭沫若多次出现在前线,日军甚至一度以为他是前线高级指挥官,让他在日本的妻子安娜吃了很多苦头。

可以说郭沫若在国难当头之时的表现,经得起考验,比之一堆鼓吹低调救国的文人好的多。

在学术上郭沫若的成就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被人称为全才

郭沫若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女神》被誉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卓文君》、《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等作品也脍炙人口。特别是《屈原》,因为其主题贴近抗日,在当时反响热烈。

除了文学,郭沫若在史学上也是成绩斐然,他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至今依然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此外郭沫若还是翻译家,他翻译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浮士德》等作品。

在个人品德上,郭沫若能指摘的地方也不多

郭沫若曾经和鲁迅、沈从文等人公开论战过,不过也只是局限于笔战而已。在解放后,郭沫若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从来没有利用自己政治上的权力来打击报复沈从文等人。即使到今天,很多人用各种方式抹黑郭沫若的时候,也没有一个说他如何迫害他人。

在定陵事件里,主要发起人也并非是郭沫若,而是吴晗,郭沫若只是从学术角度予以了支持而已。

郭沫若一生里,真要说有什么问题,就是个人感情方面了,不管是他原配还是在日本娶的安娜,他都有些对不起。不过这也有特定的时代原因,很多政治家和文人,像孙中山、鲁迅、胡适、徐志摩等人也都因为对包办婚姻不满而抛弃过自己的发妻。而安娜更是中日变局下的牺牲品,并非全因郭沫若个人造成。

最佳贡献者
2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慎重,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他放在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之下,看大节,看主流,看他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给出恰当中肯的结论。而不能凭个人好恶,主观臆断,以偏概全,甚至逆历史潮流,混淆视听,不负责任地随便下结论,更不能谩骂污蔑,进行人身攻击。这是历史领城创作者应有的品质。基于此,对郭沫若的评价,笔者认为:

他是一个爱国的革命者。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早年,他投笔从戎,参加过北伐,当过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 ?但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后,他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

他是一名战士,以手中的笔为武器,以文章为子弹,射向黑暗的旧社会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他撰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经。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他,在周恩来的影响下,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他创作的话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等作品,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士气,在文化界掀起了抗战的热潮。伟人邓小平曾说:他(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1944年3月,他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后,在延安的毛泽东非常赞赏。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在进北平时,称是进京赶考,绝不当李自成。

他是一个文化巨人。他博学多思,涉猎广泛,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很高的造诣。

当然,他的婚姻生活比较开放,一生共与四个女人产生情感纠葛,原配发妻张琼华、日本妻子郭安娜、婚外情人于立忱和终身伴侣于立群。他的儿子郭博曾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国家,郭沫若是个功臣。但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3

郭沫若是中国当代文史方面的大师巨匠,才华横溢,学术精神,取得了诸多成就。

在大的道德方面,郭沫若前期毅然投身左翼阵营,后期身居高位,但是不害人,不谗言,于乱世难能可贵。当然,作品中有不少阿谀谄媚,这一点从文人傲骨可称失节。但在那个时代,这也不失为一种自保策略。不助恶即是为善。

在私生活方面,郭沫若确实存在令人诟病之处,这一点无须洗白。这也是风流才子的通病。不过,私生活的毛病,并不影响他在学术文化史上的地位。

4

郭沫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5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他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以《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这是郭沫若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自我实现的程度很高。这当然跟“五四”时期特定氛围有关,那种宽松、自由、充满朝气的环境也有利于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与创作风格。

第二个段落是三、四十年代,郭沫若变为“诗人—社会活动家”。由“文学革命”、“两个口号”论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郭沫若常因其文名簇拥到政坛,虽然其浪漫的个性并不宜于政界,却也以相当多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他的创作告别了“五四”时期那种朝气,而逐步强化了现实感,而浪漫主义的想像力和激情也衰落了。从文人普遍感时忧国的时代风尚看,郭沫若这种转变是必然的,甚至也是必要的,然而这种转变并不适合郭沫若那种天才型、文艺型性格。郭作为浪漫诗人的心理、性格不能不被现实政治所扭曲、束缚,这一时期虽然也创作过《屈原》历史剧这样有影响的作品,但总的来说,郭沫若的创造力与时递减。

第三个段落是中国内地解放后,郭身居高位,杂务缠身,虽仍不时动笔,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不足观。 综观郭沫若的一生,前后期有很大变化,但郭主要以诗名世,是诗人、文人,并非政治家。他留给人们的也主要是诗。所以评价这样一位人物,应着眼于其诗,特别是《女神》等早期诗作。后期郭沫若最为人诟病的是表现太趋时,但考其心理性格特征,此“趋时”仍可说主要是文人表现,大可不必以政治人物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况且郭毕竟是一个曾经非常真实过的人,那是一种比较彻底正视人性一切方面的真实,一种令传统的沉闷心态难于忍受的真实,这就很难能可贵了。一个社会所要求的文学产品必然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哲人式的深邃,也要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真诚的抒情,我们应当承认,现代文学的这两方面都还太少。正因为这样,我们应以宽容和知人论世的态度去评说郭沫若其人其诗,理解和珍惜《女神》等“五四”文化遗产,而不是苛求这样一位天才诗人。

6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像郭沫若这样,在这么多的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是不多的,用千年不遇这个词来形容亦不为过。郭沫若在他涉猎的每一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近年来网络垃圾和无耻公知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污蔑郭老,更有些所谓学者从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只能用可耻二字来形容他们。

7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化人士,郭氏在文艺理论、戏剧、散文、诗歌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修养方面有多方面建树。别的先不说,这里有郭先生的几种联语,其水平可以说在同时代无可有比拟者。

郭沫若精联三例

辛弃疾祠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李清照故居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悼欧阳予倩

秋雨黄花一窗秋雨

春风杨柳万户春风

8

都是曾经活在“五四”时代的人,都是曾经为了祖国赴汤蹈火的人,郭沫若的一生无论功与过,我们都欠缺评价的资历。前辈的脚步或进或退,都已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一页上了,那么就交还给历史去评价吧。

9

关于郭沫若先生,我们这些人没有身临其时其世。郭沫若的著作好像读过《屈原》,《天上的街灯》。(不知道记得清楚不清楚)。我只知道前人是有家国担当,民族操守的,在那积贫积弱的腐朽没落之苦难祖国民族时代,他能够放弃日本高薪,能够忍痛割舍妻儿回国,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般人几辈子都做不到,但是我们常人也能领略那种妻离子散的痛楚,他难道不会痛彻吗,他的人品魅力如果不合格,他的日本妻子会爱他那么深,含辛茹苦,心甘情愿拉扯孩子,至死不二嫁。

郭先生回国后,目睹国民党腐败,而中国大地之饱受外恶之形状,在陪都愤然疾书《屈原》以发泄满腔的怒火,企望唤醒刺激国民党高层,那种对统治阶级恨铁不成钢的愤懑跃然于纸上,单抛开文学作品品质,那种敢于鞭挞统治阶级疤痕的胆色世上文人有几人!

郭沫若先生后来通过与进步人士接触,转而毅然决然投向光明,至死不渝,就如同爱国华侨陈嘉庚信心满满的携着巨款支持执政的国民党,看到国统区现实转而伤痛失望透顶,抱着一丝一厘希望,冲破重重阻挠辗转奔赴“匪区”延安,看到生机勃勃的红区后,满眼是泪,从此对民族崛起国家强大树立了无比信心。这里我也想提一下台湾省志士邱毅,黄志贤,我觉得他们更能感同身受。

郭沫若文学才气与当时国民党第一文笔陈布雷齐名,蒋介石也想将郭沫若揽入帐下,郭沫若坚辞不受,虽然历史未有记载日本人是否有过拉拢,但以郭之民族气节,绝对唾弃日本人高官厚禄。

而现在网上时不时攻击郭沫若先生学术,人品,爱国情操的诸位同胞,网特,间谍,以及心理变态者们不妨捋捋自己身平,做过什么铁骨铮铮,见义勇为的事迹![祈祷][祈祷][祈祷]


10

文丽的盗墓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