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汉朝地图,是不是看着很大?是不是认为不比后世的明朝差?实在不好意思,这是地图的错觉。

比如四川地区,看着是不是都是汉朝的啊?但是否忘了后面诸葛亮的南征?征的就是蛮族控制的地区啊。

对于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开发其实要到宋元明两朝才完成,甚至在明朝时期地方上还是有庞大的土司势力,是后来明朝逐步改土归流才正式纳入统治的。还有现在的云南地区,两汉时期并没有真正的直辖过,也就是后来划了个交州说是管理了今天的云南和两广地区,实际上云南地区在两宋时期还是以少数民族为主(参考大理国),在唐的时候云南那疙瘩叫南召国。两广是南宋时期才逐步开始发展,在明朝才形成汉民族的人口集聚区。

明朝唯一要比汉朝差的,只有在西域一处而已,但两汉直接管辖西域的时间其实也不长。说明朝直辖地区比汉朝少,进而要说汉人退步,这纯属被地图给误导了。

最佳贡献者
2

一个王朝的版图大小,与这个王朝的综合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文化等等,跟这个民族退步与否关系并不大。



首先,万事万物发展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就像国家的轨迹一样,都是从弱小到强盛,然后再到衰亡。中国的封建王朝体系也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战国的分裂到秦汉统一,然后又到东汉末年的三国、两晋,就完成了一波小的曲线。然后再从五胡16国、南北朝,经隋唐再到五代十国,又是一波小的曲线。这一波小曲线峰值,显然要高过秦汉那一波。但贯穿整个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这条大曲线中来看,从唐朝这个高点以后,就开始下行了,经过五代十国、南北两宋再到明朝,已经是进入低谷了。所以朱元璋上任伊始,就宣布了15个不征之国,为什么呢?综合国力不允许了。非不想也,是不能也!



其次,民族与国家是两个概念。“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国家不存在了,民族仍然会存。所以说明朝即使版图很小,也不能说是汉族退步了。像当年的蒙古帝国,疆图无比辽阔,但蒙古人很进步吗?像清朝的版图很大,但在这个王朝内生存的汉人,仍然是代表最先进文明的族群。再一个,日本的版图很小,也并不影响日本人很先进吧?



最后。明朝时版图很小,说明汉族在彼时已经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但这个低谷不是永远的,只是一个调整、充实的阶段,也是一个储蓄能量向另一个高峰冲刺的阶段。所以说,明朝时期的版图变小了,并不能说明是汉人退步了。

3

秦皇汉武,都是穷兵黩武,能力强大。明太祖没有这两个本事大呗

4

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形成,我认为就像大海涨潮一样,国力强大时,浪潮向前推进的很远。如大汉,大唐远拓至西域到广袤的中亚。但这些都是被动的,因为西域与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时地骚扰中原地区,威胁王朝以及贸易线的安全,中原各代王朝不得不在这些区域与游牧民族进行千年拉锯战。

一旦中原国力强大,就会恢复对这些地区的管辖。但中原面临改朝换代的巨变,国力衰弱的时候,大潮就会退回到长城一线,疆域就会大幅缩小,只保留核心区域即中原地区。如宋明两朝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形成,完全是被动的,波浪式推进的,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西域以及北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是此消彼长的。在长期的拉锯战中,游牧民族政权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割掉一批,新的又会长出来。大汉赶跑了匈奴,大唐驱逐了突厥,但到大宋时,铁木真的蒙古崛起了,还有西夏、金、辽等等又如野草冒了出来,形成了对中原的新的威胁。

明朝虽然驱逐了蒙古族政权,但并没有彻底击垮他们,只是把他们赶回了蒙古高原老家,他们力量还在,可以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安全。宋明两朝疆域大幅缩水就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综观历史,真正的勇于开疆拓土的,排除元清两朝少数民族的参与,汉民族其实是无所作为的。不管是强大的时候,还是弱小的时候,中原王朝都自负到不屑于扩张,选择安于现状,享乐之中,陶醉于四海之内皆王土的梦里。

历史表现出了它的奇异之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暴君‘’、‘’昏君‘’做出了重整山河、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我们今天的南部边界,是秦始皇定下的,自此以后,没有前进一步,甚至后退了。

六国一统后,五十万虎狼之师,历经千辛万苦,來到了岭南百越地区,安家落户扎根到了这里。越南的第一任国王,南越武王就是秦军大将赵佗。还有那位‘’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他的文治武功与秦始皇一样,惠及国人千年。俱往矣,真正的风流人物,我认为应该是他们。以上仅为本人的浅薄之见,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师友们,参与讨论,给予指正!谢谢!

5

明朝版图小,你看看明朝占领的地方都是江南富庶之地,不是退步相反是进步

6

是的朱氏家族为能解决辽东半岛及朝鲜全境,塞北,漠北,西域,的领土问题。朱氏先在南京建都,后外北京建都。就连怀来,宣化城都是蒙古瓦茨的天下。

7

大明并不小!只不过现代地图对那时的描绘不准确而已,例如东北部,有人估计明的地盘应该几乎直达北冰洋,再比如在明时中国人早已经发现了“东鹦洲”即澳洲!据澳洲现代考古发现了明海船的石锚……可惜了!

8

无论是汉还是明或是其他汉人朝代,真正控制的地区只有汉地十八省。其他地区只是强大时期的临时占领,并没有实际控制。农耕文化决定了不可能有征服占有欲望。

9

仔细认真阅读西汉历史,独创了许多东西,但之前秦帝国许多好的文化好的制度好的许许多多的东西并没有很好的学习贯彻落实到整个大汉帝国.如秦帝国原有的许多利民利国法律制度被遗弃,原秦帝国原有的农耕奖惩开垦部分制度遭遗弃,特别重要的同车同轨未被很好的贯彻落实到整个大汉帝国,原秦帝国由咸阳至包头的直道(军用高速公路)似乎很少被汉帝国汉朝军队所使用……当时聪明的汉朝军队不可能不知道直道对打击匈奴的重要性及其她的军事意义和重大的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意义.既然知道这些按理应该懂得大量的创建直道、使用直道,如右北平方向军民合力通过修建直道向北延伸(扩大版图、增加增大战略纵深、缓冲地区),代郡方向、渔阳方向……均是如此.尤其是包头方向,完全可以以包头为前头堡(军事基地、后勤基地)修建数条或一条直道,(这些直道)与原秦帝国的车轨制度相结合再与各军事基地相配合,相信这些组合将是当时大汉帝国甚至整个世界都较为完美的国家战略发展的战争机器.按照这一构想即便是傻瓜也能打胜仗.更何况战争期间还可以通过瓦解匈奴内部、诱降等等大大提高战争效率.按照这一战略构想全面消灭匈奴根本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反而是如何高效的开垦开发大量新开拓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及很好的利用直道贯穿贯通整个西域诸国,将大汉帝国的丝绸、特产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西域甚至更遥远的地区把黄金白银换回到大汉帝国.(这个时候按照推理聪明的汉帝国的君王应该知道这里藏有一条国家生命线:由大汉帝国的东南一直向北穿过长江、黄河直至渔阳郡修建一条大运河便宜源源不断将南方税粮及各种物资运送至前线,以利于支援前线边疆各种战事.)整个大汉帝国剩下的就是组织全体国民(军民)不断的扩大各工商生产规模进行大量高效的生产,将大量物资特产源源不断运送到全国各地包括西域广大地区.(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大汉帝国本身有条件进行同时为国家长治久安计也必须这么做的一件具有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大事件一一对西域诸国进行大量移民及对西域汉化教育(同时对匈奴大量俘虏、投降进行汉化教育学耕种等)做这些事一方面为了实现民族大融合推进大杂居小聚居利于社会治安利于社会稳定及安定团结;另一方面便宜谋求国家中央转余各种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视线,以促进提升国家民族凝聚力,以利国家民族的发展.)但是可惜了了,我们这个可爱的、伟大的大汉帝国似乎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忘了做了.期间也缔造了不少的明主如汉武大帝刘彻、汉宣帝刘询.但是可惜就是没有人没有能够干好这些事。(大汉帝国:多好的一盘棋一一向西深入西域,沿海一直向南、到了海南仍然向南一路紧挨大陆以东南海军为依托沿海边一直向北占领朝鲜半岛再向北发展占领倭国群岛以倭国群岛为依托横渡倭国海峡一路灭东胡占领东北由东向西北方向夹击匈奴直至与大陆汉军会师,一路紧挨大陆沿海继续向北(大纵深迂回)直至匈奴西北方向的大后方海边,之后登陆大踏步前进寻找匈奴夹击匈奴.在大陆分别从右北平方向、渔阳方向、包头方向等诸多方向逐步的向匈奴纵深正面推进.这样一来大汉帝国就已经完成了向由史以来一直非常强大的匈奴完成了大迂回两边包抄纵深逐步向北向西推进歼灭匈奴的宏伟的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的战术构想同时进一步孤立匈奴促使匈奴陷入我强大汉军的十面埋伏之中且容易创造战争的突然性易于大量歼灭匈奴有生力量.)按照正常推理聪明的大汉帝国统治者应该能够具备这样的战略思维.此时此刻的大汉帝国只需要能够在国家上上下下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确定这一宏伟的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的强大的战术构想,之后再通过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总有一代人能够对当时强大的匈奴完成这一对匈奴的战略包围的强大的战术构想吧.一旦对匈奴完成十面埋伏,必将在中华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留下浓重多彩的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笔同时也必将彪炳史册千秋万载。(可惜大汉帝国未能实现.为什么?).

10

汉朝结束后中原被五胡十六国划分,最后统一于北魏,在由北魏脱胎出隋唐,唐朝是五胡十六国的天可汗,唐朝结束后为唐朝看家护院的西域沙陀人成了中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跨度长达五代十国直到南宋结束,同时和他并存还有锲丹辽国,女真金国,西夏国等等。接下来是蒙古元朝,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再后来是为蒙古元朝看家护院的西域色目人成了中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他们就是伊斯兰色目人朱元璋领导的穆斯林统治集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