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权在前期,当得“英名”二字,但是在后期简直就是个“糊涂蛋”,根本当不起“一世英名”之称。不但给孙皓创造了上位的机会,更给了他实施暴虐治国、荒淫酒色、常剥活人皮、挖眼睛、砍双足、大锯活人等伤天害理的机会,最终将东吴一步步带进灭亡的深渊。

为何说,孙权在后期是个“糊涂蛋”呢?

  • “暨艳案”。建安二十八年(公元224年),由于孙权猜忌心膨胀,从而引发“暨艳案”,冤杀能臣暨艳,既未起到削弱江东本土势力的目的,反而令江东官场更加混乱,人浮于事,亲手将刚刚萌芽的官员考核升迁的激励机制葬送。

  • “吕壹案”。不久,孙权任人唯亲,重用贪婪成性的小人吕壹为中书典校,权力如同汉武帝时期的“直衣秀史”。吕壹为捞取好处,不但以诋毁、诬陷等手段,胁迫官吏屈服“纳贡”,而且睚眦必报,先后对江夏太守刁嘉、湖孰建义校尉朱据等重臣进行严刑拷问,并指使他人进行陷害。当时官场可谓“乌烟瘴气”,就连陆逊、潘濬等重臣也只能暗自忧虑落泪。

  • “南鲁党争案”。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因孙权失察,从而引发南阳王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太子之位党争,进而造成陆逊被孙权辱骂后抑郁而亡;陆胤被下狱拷打而死;吾粲被杀害于大狱;顾谭、顾承等族人被流放,死于交州;朱据被孙弘伪造的诏书赐死;张昭之子张休被孙权赐死;张纯被斩于闹市;姚信(陆逊外甥)被流放等。公元250年,孙霸谋图太子之位事泄,被孙权赐死,全寄、杨竺、孙奇(宗室)等党羽尽皆被诛杀。同时,全琮之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等均被赐死;诸葛绰被父亲诸葛恪毒杀。可以说,东吴的文武人杰基本都在此案之中丧生或流放,严重动摇了国家的人才根本。

  • “屡发内斗案”。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正月,由于孙权病逝之前,未能下一道继位诏书,从而引发支持孙和的诸葛恪一派与支持孙亮的孙綝一派党争。结果,孙亮继位;孙和、张妃遭到流放新都,途中自尽;辅政大臣诸葛恪遭到诛杀。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东吴又再次发生朝廷内斗,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诛除孙綝。十月,孙休即位,在位六年病逝。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八月三日,23岁的乌程侯孙皓在濮阳兴和张布的拥护下即位。

如果孙权病逝前能够指定“好学下士”的最好接班人为孙和,他又岂会被逼自尽,又怎么可能引发多次朝中内斗,孙皓也更不可能有即位的机会。

所以,孙权绝对当不起“一世英名”之称,后期更是一个“湖涂蛋”。

孙皓,字元宗,又名彭祖,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当年八月即位,不到三月,残暴骄横、多忌讳、好酒色等毛病便令百官尽皆失望,濮阳兴、张布也暗生悔意,认为不应该拥立孙皓这样的人即位。

那么,孙皓即位后有多残暴呢?

  • 十一月,孙皓听信小人进谗,将拥立他的两大头号功臣濮阳兴、张布诛杀,却又将张布的女儿封为美人。这种做法,完全的不知感恩,如果没有此二人,他又何来今日的地位。

  • 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七月,孙皓逼死孙休的景皇后朱氏,并将孙休的4个儿子流放吴郡的一处小城,半路又遣人将其长次和次子杀害。

  • 凤凰二年(公元273年)三月,孙皓爱妾多次暗中派人到集市抢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遂将抢夺者绳之以法。对此,爱妾一吹“枕边风”, 孙皓大怒之下,命人找来锯子烧红后,竟将陈声的人头据了下来,并将其尸体丢到四望山下。这种草菅人命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 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司马炎命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调遣六路大军征伐东吴。即:镇东大将军司马侑进军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进军牛渚;建威将军王戎进军武昌;平南将军胡奋进军夏口;镇南将军杜预进军江陵;龙骧将军王皓、广武将军唐彬领兵由水路沿长江东下。但是,这时的孙皓却还在和他的大臣们玩着“醉酒游戏”。孙皓每次筵宴群臣,尽皆强令喝醉。同进,设黄门郎10人,让他们侍立在旁,专门检查醉酒群臣的过失。如:眼神不敬者、言语不尊者等,过失大者立刻严刑拷问,过失小者记录在案,下次再犯,累加治罪。

  • 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和《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孙皓的后宫美女本已多达数千(另一说数万),但他依然感到不满足,常命黄门遍行州郡,不断从民间选拔年青女子充实后宫。同时,大臣的女儿也要每年一报,对于年龄达到十五、六岁者,需先让其检阅,不中意者,方允许出嫁。此外,他还特意将城外急流引入宫院内,对于不合心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等,立即将其杀死,并丢入水中顺流漂走。有时,还要将人脸皮活活剥下,或将眼珠子挖下来,或将双脚砍下来等,无不令人心寒,但他却乐此不疲。这样的荒唐举动,已丧失了基本的人性,远超恶魔与禽兽,国家又岂能不亡。

最终,于天纪四年(公元280年)春,东吴被灭,孙皓投降后,被册立为中山王、归命侯。

对此,柏杨先生在编写白话版《资治通鉴》时,忍不住感叹道:“《资治通鉴》自公元前四〇三年起,迄今六百六十七年,昏君虽然辈出,但真正的暴君,孙皓却是最突出的。”因此,有人感叹孙皓不应该有这么好的人生结局。

那么,孙皓残暴的人格障碍根源又出在哪里呢?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

以此而言,孙皓即位初始,也有一定的明主风范,但是后来为什么又变成残暴荒淫的昏君呢?这应该和他的出身有极大的关系。

孙皓的父亲孙和,是吴大帝孙权的三子,早先被立为太子。后来,被谋夺太子之位的鲁王孙霸陷害,太子被废。252年,孙和成为孙綝、诸葛恪两大权臣相斗的牺牲品,孙皓的父亲孙和、母亲张氏,尽皆被逼自尽。10岁的孙皓,从此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父母的亲情呵护永远离他而去,留下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残害与冷酷。面对这一切,孙皓小小的心灵怕是已经开始扭曲变形,进而丧失本性,沉入骨髓。

孙皓投降后,权臣贾充嘲讽他:“凿人眼目,剥人面皮”之事时,他却理直气壮道:“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竟然一点不给面子,令贾充也有点下不来台。

当司马炎让他作《尔汝歌》,想要侮辱他时,他立即举杯唱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既不称自己为臣,也不称司马炎为君,而是称其为汝(你),明显的大不敬态度。

由此两例可见,孙皓根本没有收敛心性的打算,也不怕被治罪或杀头,更没有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战战兢兢”的觉悟。也就是说,他不但对别人的生命漠视,对自己的生命也同样漠视,完全的失去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人性,这样的人实在令人心中生寒。

看来,一个人从小的生存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而造成孙皓性格疯狂变态的根源则出在孙权身上,是孙权造成了孙皓父母的悲惨结局,而父母的悲惨结局又严重影响到了孙皓的人生成长。所以,刨根揭底之下,孙权才是东吴覆灭的真正掘墓人。

图片来源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无论那个王朝,都有开国之君,更有亡国之君。孙权无论怎么英明神武,也逃不掉出现一个亡国之君。

孙权死后被追谥为“大帝”,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谥号为“大帝”的君王。东吴从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正式建国算起,到天纪四年(280年)被西晋灭亡,共经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4任皇帝。

孙皓是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天纪四年(280年),孙吴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孙皓之父孙和是孙权三子,原为太子,后因失宠失去太子之位,由孙权七子孙亮为太子。孙权去世后,孙亮继承皇位,后来诸葛恪专权,孙亮与孙綝合谋杀掉诸葛恪。结果前门拒狼,后门迎虎,孙綝开始专权,最后发动政变将孙亮赶下皇位,迎立孙权六子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与张布、丁奉合谋除掉权臣孙綝;封侄子孙皓为乌程侯,聘娶滕牧的女儿滕芳兰为正妃。

七年后,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去世。面对内忧(交趾叛乱)外患(蜀汉灭亡),孙休儿子年幼,吴国上下急需年长有能力的君主来掌舵。

此时,孙皓迎立人生的重要时刻。在朝中左典军万彧曾担任过乌程令,与孙皓关系很好,就像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认为孙皓有长沙桓王孙策当年的风采,又非常好学,遵纪守法;于是孙皓再大家的拥立下成功继位。

孙皓在位17年,刚继位就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大封朝臣(任命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孙休四个儿子则分别封为豫章王、汝南王、梁王、陈王),一时被誉为明君。



可是不久就原形毕露,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人们开始对此感到失望。濮阳兴和张布暗地里感到后悔,就被孙皓将二人被诛诛杀 ;张布被杀后,其女儿又被封为美人。

此后孙皓更是变本加厉,大肆营造宫室,残杀功臣。立长子孙瑾为太子,又封另两子为淮阳、东平王;四年后,改封淮阳王为鲁王,东平王为齐王,又册封九个儿子担任陈留、章陵等王,共十一王,每个王派给三千兵。相反对于孙休的四个儿子,先是逼杀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不久又追杀其中较年长的两个。

对交趾和北方常年用兵,虽然取得许多战绩,但是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天纪三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六路大举伐吴,面对晋军节节推进,吴军抵抗失利。天纪四年(280年),王濬大军最先到达,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来到王濬营门请降。王濬接受孙皓的投降,并派人将孙皓一家送到晋都洛阳,孙吴至此灭亡。

3

孙皓与孙权之间隔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孙亮,一个是孙休,如果孙权泉下有知,也不会想到当初他废了孙和的太子之位,日后孙和的长子孙皓能当上东吴最后一任皇帝,这与孙权没有直接关系。

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也是东吴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早年孙权的主要任务是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到了晚年,孙权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统治、传承权力了。



东吴和蜀汉有些类似,也有些不同,江东孙氏虽然是江东人,但从政治上看,还是属于外来政权,完全是靠武力从外部打入江东,依靠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最终在江东建立政权。

江东孙氏的政权主要由四股势力组成,一是流亡北士,是指从北方南下江东的士人集团,以张昭、诸葛瑾为代表;二是淮泗武将,是指跟随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二代人打拼的家乡在淮南及泗水一带的武将,以周瑜为代表;三是本地士族,就是土生土长的江东士族集团,以陆逊及江东四大家族为首;四是孙氏宗亲,也就是孙权的族人



孙权政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了江东本土士族加入政权,在当时的士族势力日渐强大的趋势下,孙权此举是一把双刃剑,晚年时,江东士族势力日渐增强,尾大不掉,孙权到了晚年,基本上以稳定统治为已任。

表面看孙权的晚年昏庸无道,实际上有着大战略的考虑,就是为接班人扫清道路,剪除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而威胁皇权的势力只可能来自江东本土士族,因为另外三大势力也算是外来势力,没有本土势力有权势。



所以孙权不惜挑起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争宠战,让群臣选边站,然后孙权再来借此事排除异已及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主要是江东本土势力。

比如陆逊拥护太子孙和,被孙权逼死,顾谭拥护太子孙和,被孙权流放,两年后在交址去世;朱据拥护太子孙和,被孙权贬官,不久被陷害致死。而同样拥护太子孙和的诸葛恪反而升任大将军,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陆逊、顾谭、朱据均出身江东四大家族,是江东本土豪强,而诸葛恪不是。



将本土豪强处理得差不多了,孙权立孙亮为太子,孙亮是孙权的第七个儿子,在为孙亮扫清了道路,不久就去世了。

孙亮十岁登基为帝,15岁亲政,16岁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之后又废为候官侯,再后来就被毒杀。

孙权在大力打击江东本土豪强的同时, 却一小心让宗亲掌了权,东吴的政治就一直处于阴谋和政治暗杀之中,陷入权臣杀权臣,权臣杀君主,君主杀权臣的怪圈,孙峻与皇帝孙亮联合杀害执政的诸葛恪,权臣孙綝废了皇帝孙亮之位,改立孙休为帝;皇帝孙休与丁奉合谋又杀孙綝。



孙休是孙权是第六个儿子,比孙亮还要大,孙休因病去世后,原本是想立自已的太子孙湾为帝,但孙休指定的托孤大臣濮阳兴和张布违背了孙休的旨意,改立孙皓为帝。

就这样孙权第三个儿子孙和的长子孙皓就成为东吴第四任皇帝,同时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孙权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已废除了孙和的太子之位,现在帝位又回到孙和一系。



23岁的孙皓刚刚即位为东吴皇帝的时候,还算英明,抚恤百姓、开仓济贫,赢得了一些好名声,还没过多久,孙皓就开始露出本性,即位当年,就把推荐他做皇帝的功臣濮阳兴和张布找了个借口给杀了。

孙皓即位的第三年,开始迁都,迁都可是工程浩大的工作,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耗费钱财,可是孙皓不管那么多,照迁不误。



孙皓即位的第四年,开始修建东吴皇宫昭明宫,并且让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到山林里监督伐木,昭明宫繁华绮丽,极尽奢华,以珠玉为饰,方圆五百丈,花费了亿万钱财。

孙皓即位的第五年,同时进行北伐西晋的战争和南征交址的战争,结果南北两路大军都以失败告终,士卒死伤无数。



之后东吴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不仅如此,孙皓还沉迷酒色,乱杀无辜。 孙皓因为自已的左夫人去世过度悲伤,因为谣言杀害了孙策的孙奉及孙权的第五子孙奋及其五个儿子,并且流放与他父亲孙和曾经争过帝位的孙霸的两个儿子,杀死同父异母的弟弟孙谦、孙俊。

除了残杀宗室,孙皓还大肆屠杀大臣,拥立孙皓上位的托孤大臣濮阳兴和张布都被孙皓杀害,濮阳兴全家被流放,张布三族被诛灭。右丞相万彧被逼自杀,全家被流放;左丞相陆凯由于经常直言纳谏,被孙皓所记恨,因为其族弟陆阬是东吴领兵大将,孙皓有所顾忌,但一等到陆凯去世,孙皓就将陆凯全家流放。



正由于孙皓的残暴统治,当晋朝的司马炎发起灭吴之战时,东吴立即灭亡,孙皓与刘禅一样,也成为亡国之君。

4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三大领导人之一。他年少有为,十九岁从长兄手里接下东吴,凭借沉着冷静的做事风格、能屈能伸的恢弘气量与广纳贤才的用人方针将东吴疆土逐步扩大,最终于黄龙元年(229)称帝建都。称帝后,他不仅致力于发展民生经济,还大力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使得东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虽然他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定。但孙皓得以登基还真与他没太大关系,实际上他还间接取消了孙皓继承大统的资格。

众所周知孙权乃孙皓祖父,而孙皓的父亲是废太子孙和。当年原太子孙登突然离世,孙权立孙和(孙皓父亲)为继太子,鲁王孙霸对此十分不服,于是想方设法构陷孙和。自赤乌五年(242)起,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但最终他们两人皆不得善终,一个被废,一个被赐死,而太子之位为孙亮所得。所以说孙皓作为废太子的后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可老天眷顾他,非给他创造机会。

孙权驾崩后,孙亮顺理成章当上皇帝,但没过几年孙綝大将军发动政变将孙亮罢黜,并拥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惠利百姓,大大促进了东吴的经济发展。原本孙皓与皇位根本无缘,但孙休的突然离世、蜀汉的灭亡、交阯(郡治今越南北宁市)的叛乱给了他上位的契机。

永安七年(264),吴景帝孙休去世,群臣尊孙休的朱皇后为太后。尽管孙休有儿子,但其年岁尚小根本无法应对东吴当时的处境,故而需要立一个年长且较有才能的君主。这时左典军万彧因与孙皓交好,便向丞相濮阳兴与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而孙皓平日确实表现得十分好学,且遵守法度。于是,濮阳兴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还挺有作为,他下令抚恤人民,既开仓振贫又减省宫女,还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之间他被众人誉为“令主”。 但没过多久,“治国有成”的孙皓便露出粗暴骄盈、沉迷酒色的本性。至此百姓深受其暴政毒害,那他到底有多残暴呢?

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濮阳兴和张布对孙皓具有再造之恩,但孙皓却没有丝毫感激之心。当年濮阳兴和张布看清孙皓真面目后十分后悔,暗自里唏嘘短叹,孙皓得知后竟毫无情面地将他二人诛杀。另外宝鼎二年(267)夏天,孙皓执意建昭明宫,不仅花费巨额,还强制壮丁前去修建,甚至命俸禄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皆到山林里监督伐木。整个工程下来,死伤无数,但孙皓却以此为乐。除此孙皓的残暴还体现在其对妃嫔的溺宠。原本孙皓十分宠爱司市中郎将陈声,但当陈声将孙皓爱妃派到市场上劫夺百姓财物之人抓了以后,孙皓龙颜大怒,不但命人用锯子割下陈声的头,还将他的身体扔到四望山下。

孙吴政权在孙皓的暴政下早已江河日下,更致命的是孙皓竟舍弃祖业,迁都洛阳。这一愚蠢的做法使君臣彻底离心、百姓怨声载道,就连士兵们都不愿听从他的调遣,纷纷举家投降西晋。面对这一情形,孙皓似乎有所悔悟便回迁建业。但这一切都来不及了,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兵分六路进攻建业,最终建业沦陷、孙吴灭亡。

5

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孙皓的身世,也就不难理解孙皓为何会如此残暴了。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是孙权第三子孙和的儿子。从血脉上来说,孙皓是正儿八经的东吴帝室之胄。不过从法统上来说,孙皓继承大统却有些“说不过去”,因为他的父亲孙和是东吴的“废太子”,这个标签等于宣告他们这一脉的政治生涯已经提前结束了。

而这一切,和孙皓的爷爷孙权有很大关系。

孙权有7个儿子,其称帝后立长子孙登为太子,不过孙登没过几年就去世了。这时,再从自己的儿子中选择一人立为太子就成了孙权必须解决的头等问题。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按照当时的惯例“嫡长子继承制”来操作就行了。不过孙权当时没有立皇后,也就不存在嫡子一说了。

这也好办,既然没有嫡子,那就选年长者立之。而当时孙权的次子孙虑早已去世,所以老三孙和就成了最佳人选。太子孙登也知道这个道理,他在临终前上书给孙权,也建议孙权选择孙和立为太子。

孙权十分疼爱孙登,所以很重视他的意见。于是在242年,也就是孙登去世的第二年,孙权就册立孙和为太子。也正是这一年,孙和的长子孙皓出生了。

孙和储位刚立,又生下儿子,可谓双喜临门。但现实却很残酷,孙和这个太子当得那是非常非常难受。因为他的生母王夫人和孙权的长女孙鲁班(因嫁给权臣全琮被称为全公主,步练师所生)不和,而他的四弟孙霸则非常不服气他这个太子,妄图取而代之。

按理说,孙权既然册立孙和为太子,就应该在孙和受到挑战的时候尽力维护孙和的地位,不过孙权却没有这样做。

在全公主的设计下,孙和的生母王夫人被孙权所厌恶,最终忧惧而死,孙和因此受到极大打击。另外孙权对孙霸的待遇也一点不比孙和差,对于孙霸对孙和的挑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孙和内心有多么失落,可想而知。

孙权这样做,朝臣自然也分为两派,于是爆发了“二宫之争”。这场斗争持续了十多年,于是东吴分裂为两个派系,彼此攻击斗争,党争不断。

最终的结果孙权于250年废掉了孙和,赐死了孙霸,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立孙亮为太子,全公主从中出了很大的力,因为孙亮的妃子是全琮的侄女)。而许多重臣也受到牵连而死,比如丞相陆逊、朱据等等。

而此时的孙皓只有8岁,在他刚涉人世的这8年时间,可谓是尝尽了人间冷暖,这对他的性格有很负面的影响。

孙和遭废后先被软禁起来。两年之后,行将就木的孙权或许是良心发现,改封孙和长沙王,把他们一家子打发到长沙,算是对他们的保护。

几个月后,吴大帝孙权驾崩,孙亮继位。

孙权临终前以诸葛恪、孙峻、滕胤为辅政大臣。诸葛恪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儿子,也是孙和妃子张氏的舅舅。

如果诸葛恪得势的话,孙和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一些。但是诸葛恪在253年被孙峻除掉,满门抄斩。彻底失去靠山后,在孙峻的逼迫下,孙和同张氏自尽。

父母双双自尽而亡,此时的孙皓只有11岁。杀父杀母之恨,让仇恨的种子早早就在他的内心埋下。想必孙皓只有一个念头——复仇

当然,要想复仇,孙皓首先要在残酷的政治环境下生存。好在年幼的孙皓被父亲的妾室何姬收养,给了他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环境。

258年,孙亮被废,孙权的六子孙休继位。孙休和三哥孙和的关系不错,因此他刚登基就想起了孙皓这个侄子,封他为乌程侯,这对处于低谷的孙皓来说是人生巨大的转机。

264年孙休暴毙,因孙休诸子年幼,而东吴和曹魏在交州展开拉锯战,需要一位年长之人继位来安定局面,濮阳兴、张布等权臣便拥立孙皓为帝,此时的孙皓只有23岁。

由废太子之子到东吴皇帝,孙皓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

在刚继位之初,孙皓毕竟初来乍到,朝廷很多情况摸不准,他便小心谨慎,励精图治,不仅轻徭薄赋、救济穷困,还俭省宫内开支,很快“当时翕然称为明主。”

有了名望之后,孙皓的位子逐渐稳固。但父亲孙和的遭遇和他年幼的经历,让他始终缺乏安全感,无法信任周边之人。特别是拥立自己的权臣和孙休所生的儿子,这对他帝位的稳固是极大的威胁。

登基两年之后,孙皓便除掉了拥立他称帝的濮阳兴、张布。然后,又诛杀了孙休的两个儿子。此后,孙皓便一改当初勤政爱民的样子,广建宫宇,沉迷酒色,滥施挖眼、剥皮等酷刑,最终把东吴江山基业断送,成为亡国之君。

6

孙权大帝,早年英明神武,知人善任,成为了吴国的开国君主,然而晚年的孙权却越发昏聩,弑杀无度,特别是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导致党争不断,政局不稳。

他的孙子孙皓,在“残暴”这一点上,比孙权有过之而无不及,将老孙家“弑杀”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怪不得史学家如此评论孙皓:从古至今,暴君层出不穷,但孙皓绝对表现最为“突出”。

孙皓到底如何“突出”呢?

好色无度

后宫佳丽三千,但仍然不能满足孙皓的兽欲,孙皓规定,大臣的女儿长到十四五岁之后,必须带到宫中接受他的“检阅”,长得漂亮的留下,长得丑的,才放回去嫁人。

那些被选入宫的女人,犹如羊入虎口一般,惨遭孙皓的蹂躏和虐待,倘若有一点不顺从,或者表现稍微失当,轻则拳脚相加,重则剥皮、挖眼子、砍脚,无所不用其极,毫无人性可言。


嗜酒如命

这一点,孙皓像极了爷爷孙权,孙权喜欢喝酒,每次都喝的酩酊大醉,不仅自己一个劲地猛喝,还挨个劝大臣们喝,他喝多了爱撒酒疯,还会杀人。

孙皓这一点,比他爷爷更为“出色”,每次大宴群臣,孙皓喜欢玩一种醉酒游戏,大臣们都要喝的尽兴,喝到醉为止,这时候,孙皓派出十个黄门郎,专门记录大臣的醉态,倘若哪个大臣出言不逊,胡言乱语者,要一一记录在案,这些“记录”将成为整治大臣的“有效证据”。


嗜杀成性

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是孙皓的大恩人,倘若没有他俩,孙皓也做不成皇帝,然而后来孙皓的表现,令濮阳兴和张布非常失望,背地里说了句“当年选错了人啊!”。

哪知道这句话被别有用心的人听见了,汇报给了孙皓。孙皓一听,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他们处死,还将张布的女儿张美人纳入后宫为妾。

张美人不愿侍奉杀父仇人,誓死不从,后来孙皓一怒之下,就用锤子砸死了张美人,脑浆迸裂,十分凄惨。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孙皓为何如此残暴呢?有人试图从他的童年经历给出解释。

孙皓父亲是孙和,早先被孙权立为太子,后来孙霸杀死了孙和,母亲张氏自杀身亡,当年孙皓年仅十岁。

目睹双亲惨死,仇恨的种子在孙皓心中慢慢发芽,长大,直至长成巨无霸,孙皓成了仇恨的附庸,只知道杀人报仇。

不过,孙皓虽然残暴,但非常有骨气,特别是他投降之后的表现,令人竖起大拇指。

后来,有晋朝大臣讥讽孙皓“凿人眼目,剥人面皮”,哪知道孙皓回了一句“我弄死的都是不忠不义之徒,像你这样的,我早就弄死了!”大臣凛然无语。


司马炎让孙皓写首诗歌助助兴,孙皓写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投降之人,居然如此孤傲无礼,直呼司马炎为你,这种气概,这种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比之乐不思蜀的刘禅,怕要强过一百倍吧!

7

孙皓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他父亲孙和当初被孙权立为太子,但在南鲁党争中,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夺利,被孙权废黜太子之位,鲁王孙霸被赐死,立年幼的孙亮为太子。



孙亮15岁登基,第二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孙綝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为皇帝。孙休在位六年,年仅三十岁病逝,临终前要求丞相濮阳兴辅佐十岁的太子孙湾,然后就咽了气。

此时,如果濮阳兴遵守吴景帝孙休的遗愿,根本没有孙皓什么事,吴国也不会迅速覆灭,但是此时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历史进程。

此时,魏国大军一举灭了蜀国,刘禅投降,大有继续进攻东吴之势。同时东吴南面交趾郡守吕兴造反作乱。东吴朝野人人自危,希望能有一位像孙权一样强势的明君主持朝政,太子孙湾只有十岁,显然不堪大任。

左典军万彧与孙皓关系很好,便向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推荐,此时孙皓23岁,人非常聪明,办事果断,很有主见。

于是,在濮阳兴和张布的坚持下,孙皓意外地当上了东吴第四任皇帝。这两位老臣没想到,这个决定最后竟然断送了他们的性命。

孙皓在无意中坐上金銮殿,喜出望外。开始的时候,为了收买人心,还做了一些好事,如开仓赈济灾民,安抚守城的将士,放宫女回家,将宫内一些珍禽异兽放生等,但没过多久,荒淫无道的本性就暴露出来。



他将立他为皇帝的朱太后贬为景皇后,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亲为皇太后,封孙休的四个儿子为王。

这些旨意一经颁布,朝臣大失所望,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后悔不迭,叹息选错了君主。

没想到这些话传到孙皓耳中,孙皓大怒,全然不顾这两个老臣拥立有功,立刻将濮阳兴和张布斩首,并诛其三族。同时封自己岳父和娘舅为侯爵,一些过去关系疏远的皇族全部流放,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同时,孙皓索性杀了朱太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僻的小城,不久又杀掉其中年龄较大的两个。

从此,孙皓开始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一、随意迁都,大兴土木,耗费民脂民膏

西陵督步阐上奏,说荆州有王气,对国都建业不利。孙皓非常迷信,不顾大臣们反对,立刻下令迁都武昌。

武昌原名鄂州,孙权当年曾经迁都于此,改名武昌。孙皓将国都迁到武昌,主要想求得先帝在天之灵的庇护。之后,孙皓派人到荆州盗掘当地公侯的祖坟,想破坏荆州的王气,非常荒唐。

过了一段时间,孙皓在武昌呆腻了,又想起建业的好处。恰在这时,有人编了一首童谣,四处传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住武昌居。”估计是一些大臣怀念建业故土编的,也正符合孙皓的想法。



同时,永安的土匪施但聚众造反,有一万多人,挟持了孙皓的三弟孙谦,要求孙谦当皇帝。起义军攻到建业,被丁固和诸葛靓击垮。

孙皓命令处死孙谦和其妻子,然后认为建业的风水已经转变,又迁回建业。

回到建业,孙皓大兴土木,建起昭明宫,约五百多丈。为了建新宫,孙皓让官员到山林里监督伐木。同时拆除兵营,四周圈围墙,期间亭台楼阁,非常奢华,又内蓄美女一万多人供其淫乐,平时还和大臣们在此饮酒作乐。

两番迁都,弄得天怒人怨,国库空虚,仅建造昭明宫的费用就以亿万计算。

二、荒淫无道,残暴好色,视人命如草芥

孙皓每天想的不是如何办理政务,而是天天吃喝玩乐,每天醉生梦死。

他规定官员必须遵命喝酒,而且以七升为限。如果谁喝不够这个标准,就要强行灌酒,必须让大家喝得烂醉如泥。有时候还让侍从打骂、嘲笑、作弄这些官员,让这些人敢怒而不敢言。

孙皓还借大臣喝酒之机,让侍从审视这些人酒后说什么。如果有人喝醉后胡言乱语,无意中冒犯了孙皓,轻者逮捕,重者杀头。



文臣韦曜平时与孙皓关系不错,多次劝诫,孙皓大怒,将其定罪,打入大牢。

孙皓杀人非常残忍,他如果看谁不顺眼,剥人皮、锯人头、挖眼、断手足,无所不用其极。

一次,大臣王藩喝多了趴在桌上,人事不知。孙皓怀疑他是装的,便让人架他出去凉快。王藩被冷风一吹,稍稍酒醒了,便整理了一下衣服。孙皓确认他是装醉,命令刀斧手将王藩人头砍下,扔到兽笼里,让猛兽撕咬。

一天,孙皓叫来史官韦昭,让他在《吴书》上为自己父亲孙和列本纪。韦昭认为孙和没当过皇帝,只能放在列传中,孙皓非常愤怒,后来借韦昭饮酒不醉,抗旨不尊而杀掉。

孙皓还有个怪毛病,从不许别人正眼看他,否则便是忤逆之罪,轻者坐牢,重者砍头剥皮。

孙皓的嫉妒心极强,他平时和大臣饮酒作乐,吟诗作对。如果有谁比他文采好,他日后都要除之而后快。中书令张尚知识渊博,让孙皓无言以对,之后便找个借口将他杀了。

如此下去,凡是刚正不阿、才华横溢的大臣几乎都被孙皓杀掉了。



当年极力推荐孙皓上位的万彧也自食其果。他和名将留赞之子留平商议废掉孙皓,但不小心走露消息,孙皓赐两人毒酒,虽然他们喝的不多,又服了解药,但万彧回家以后担心被灭门,自杀身亡,留平回家抑郁而终。

孙皓青睐的都是那些巴结自己的谄媚小人。内侍何空知道孙皓喜欢吃兔肉,便让守城将士捕获大量兔子送进宫里,孙皓龙颜大悦,给何空赐爵封侯。后期又开始宠信佞臣岑昏,整天与他厮混在一起。

孙皓还极度好色,他让宦官在所有州郡,挑选民家美女充实后宫,并且规定九卿和郡守以上的官员,凡家有年龄到十五六岁的女儿,都在选美之列,选不中的才可以自行出嫁。孙皓后宫的美女很快就达到一万多人。



孙皓为欣赏美景,将江水引入御花园。后宫的这些美女,如果有不符合他心意的,就杀死扔入急流冲走,或者剥下人皮,挂在树梢上警示嫔妃们。

孙皓长期这样荒淫残暴的行为,引人神共愤,致使众叛亲离,人心涣散,江南百姓贫困之极,对他恨之入骨。

晋武帝司马炎见时机已到,派大将王浚挂帅,统六路大军南下,东吴有能力的大将已经被孙皓清除殆尽,防守不堪一击,晋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到建业城下。

东吴守军望风归顺,孙皓效仿蜀国后主刘禅,下跪投降晋国,被司马炎封了个“归命侯”。三年后孙皓病死在洛阳,终年四十二岁,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我是子龙威武煮酒谈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8

我一直认为,孙权其实就是翻版的汉武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跟汉武帝一样,年轻的时候,英明无比,到了晚年就昏庸不堪。而且他们都杀过自己的儿子,都宠幸奸人,继位人都是个孩子,都吩咐权臣辅政。

孙权晚年时期,故意挑起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争端。

孙权最初是有一位太子的,名叫孙登。就跟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一样,孙权对这个太子十分看重,精心培养。可是孙登跟朱标一样,都英年早逝。这让孙权十分伤心,于是就改立孙和为太子。本来孙和也是谦恭有礼,十分符合继承人的风范。

孙权对这个儿子也比较满意,可是不知道孙权抽了什么风,他偏偏又扶植起来一个鲁王孙霸。孙权让鲁王孙霸拥有和太子孙和一样的待遇,无论是出行规格还是封赏权力全都跟太子孙和一样。

这就让朝中的大臣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于是有一部分人便投入到了孙霸的麾下。这帮人认为孙权要换太子了,所以太子孙和这边也着急了。于是双方人马大打出手,孙权就在那儿看热闹。

孙权废了太子,杀了鲁王,还杀了一帮权臣。

孙权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可这两方人马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孙和与孙霸,谁做了接班人,那这一方的人就能飞黄腾达,他们当然要拼命。最终孙权还是怒了,他不仅将孙和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而且把鲁王孙霸给赐死了!这就让人不能理解了,孙权你到底想干啥?你嫌儿子太多是么?

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冬,权寝疾,徵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三国志》

除此之外,孙权还杀了一大批官员,这其中逼死了著名的文武双全的大才陆逊,张昭的儿子也被孙权赐死,顾家兄弟也被孙权流放。牵扯的人员非常多,这直接导致了江东士族集团损失众多人才。孙权的这些作为可以归咎于他岁数大了,确实有些糊涂了。

孙权晚年重用奸臣吕壹,朝堂乌烟瘴气。

吕壹是孙权时期著名的奸臣,他深受孙权宠爱,所以在朝中几乎成了说一不二的人物,跟汉武帝身边的江充有些类似,可能是孙权的男宠。吕壹曾经诬告江夏太守刁嘉,孙权就问朝中官员,结果这些官员都不敢得罪吕壹,要不是有一位官员是仪出来表示这件事不可信的话,刁嘉可能就被宰掉了。

吕壹憎恨建安太守郑胄,所以在孙权耳边说他的坏话,结果孙权立刻将郑胄给抓了,要不是潘濬求情,可能也就被杀了。

此外吕壹手里掌握了权力,所以时时刻刻构陷那些不屈服于他的臣子,这让很多人非常不爽,潘濬甚至想着要刺杀吕壹,群臣都是敢怒不敢言。可见孙权昏聩到了什么地步,要不是吕壹找死地诬陷了孙权的驸马朱据的话,可能他压根就不会出事。

所以孙权到了晚年压根就不是什么英明之主,至于他的接班人,在前期折腾太久以后,现在只能选择十岁的孙亮继位。孙亮继位以后,由权臣诸葛恪辅政,结果被另外一个权臣孙綝给废掉,改立孙休为皇帝。孙休除掉了权臣孙綝后没多久就死了。这就轮到了孙皓登场了。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前太子孙和的儿子。

孙和被废掉以后,就不具备继承权了。可是还是有不少大臣是怀念这个太子的,所以在孙休死掉以后,他们便将孙和的儿子孙皓接了回来,孙皓便成了东吴的皇帝。孙皓刚登基的时候,还是比较英明的。他不仅开仓救济百姓,而且减免赋税,减少宫中用度,一时间被大家称之为明主。

初,皓每宴会群臣,无不咸令沈醉。置黄门郎十人,特不与酒,侍立终日,为司过之吏。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之咎,谬言之愆,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三国志》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甚至要厉兵秣马,想着打过长江,一统天下。甚至连晋朝的司马炎都为之震动,可见孙皓前期确实做的不错。

但是到了后期,他觉得北伐无望,治国却已经有了成效,于是就开始骄奢淫逸,过上了荒淫无度的生活。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更是铲除了迎立他的功臣,将东吴帝国搅合的天翻地覆。

孙皓后期到底有什么恶行呢?

  1. 孙皓当政后不久,本应将孙休的老婆朱皇后奉为太后,可是却被他贬为景皇后,而且连皇太子都被他贬谪成了豫章王,并且赶到了封地去。朱皇后更是在不久之后被他毒死。
  2. 孙休的四个儿子,不久之后,被孙皓一起聚集在了一处,其中岁数大一些的两个孩子,被孙皓无情杀害。
  3. 濮阳兴和张布是拥立他做皇帝的有功之臣,可是因为他这么对待朱皇后,所以有些怨言,结果这两位功臣,立刻就被孙皓给处死了。
  4. 孙皓后宫美女如云,他吩咐东吴的大臣们每年都要上报一次女儿的年龄,达到十五岁的,就需要让他先来选择一下。看不上的就嫁人,看上的就留在后宫。如此一来他后宫妃子多达上万人之多。
  5. 而且孙皓给每一个妃子都佩戴上了皇后的印绶,这让原来的皇后滕氏非常难堪,完全失去了母仪天下的脸面。
  6. 孙皓喜欢喝酒,而且总是宴请大臣喝酒,在酒宴上一旦喝醉了,就会无故杀害大臣。每次大臣被孙皓请去喝酒,都需要跟家里人道别,实在是可怕的很。

孙皓的荒唐行径实在是太多,简直就是暴君中的疯狂版本,不过他这么闹下去早晚亡国,所以西晋的大军南下的时候,孙皓终于折腾不动了,学着蜀汉的刘禅,开城投降,东吴王朝就毁在了他的手里。

总结:孙皓做了太多荒唐的事情,让西晋有机可乘。

孙皓前期的确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可是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到了后期,居然变成了那么荒唐的暴君。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孙皓的行为,其实想想就能知道,他刚上台的时候,以为自己能够北伐成功,一统天下。

可是这个理想压根就实现不了,所以他在东吴朝中无事可做,便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想学好是很难的事情,可是想学坏实在是太简单了。

他利用手里的权力,滥杀有功的大臣,结果导致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被抓去洛阳以后,他被封为归命侯,算是司马炎对他赤裸裸地讽刺吧。

9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最后三分归晋。魏蜀吴三国到了最后都先后被晋国统治,让人唏嘘不已。吴国作为三国当中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可以说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帮了不少的忙,按理来说不应当轻易灭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吴国的亡国之君,吴末帝孙皓,以及他是如何毁掉东吴的。


首先分析孙皓。

他是孙权的孙子,也是吴国的末代皇帝。其父亲是废太子孙和,在早年与其兄孙霸的争取吴国继承权过程当中,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后来孙亮继位,权臣孙峻赐死孙和。孙皓尚且年幼,没有被加害。但是他的父亲孙和和母亲张妃都在这次的政治风波当中被害,后孙皓被何姬抚养长大,这次导致其父母双亡的政治风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孙皓这个人的性格。后来吴景帝孙休去世,其妻子朱皇后被群臣拥立为朱太后。


后孙皓被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支持,被拥立为皇帝,自此正式登上了吴国的权利中心。在登基以后,孙皓也曾经励精图治,但是后来变得荒淫无度,残害忠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暴君,这也就导致了最后吴国的灭亡。西晋大军南下,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死去。自此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宣告结束,让人唏嘘不已。


其次分析孙皓有多残暴,究竟有何过错。

在我看来孙皓有三大罪状,其一,残害忠良,宠信奸佞。其二,大兴土木,荒淫无道。其三,大兴甲兵,民不聊生。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第一条罪状,残害忠良,宠信奸佞。最早孙皓即位时,确实有一段时间励精图治,整个吴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左将军张布曰:“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可见早年的孙皓是有着雄主风范的,不然也不会被拥立。


但是随着掌握了吴国的权柄,孙皓残暴的本性暴露无遗,《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如是描写:

皓凶暴日甚,酷溺酒色,宠幸中常侍岑昏。濮阳兴、张布谏之,皓怒,斩二人,灭其三族。

张布和濮阳兴是拥立孙皓的功臣,却因为谏言而被砍了头。而孙皓宠信与中常侍岑昏,足见其昏庸。除此之外,孙皓还先后杀害了谏言忠臣四十余人,其中不乏丞相,大司农等位高权重的忠良。其残害忠良,宠信奸佞可见一斑。


说完了这第一条罪状,我们再来聊聊这第二条罪状:大兴土木,荒淫无道。

孙皓继位以后,荒淫无道大肆招募女子入宫,前后嫔妃宫女数千人。而且大兴土木,《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如此描述他的所作所为:皓不悦。又大兴土木作昭明宫,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孙皓为了搭建宫室,居然勒令文武百官为他入山伐木。由此也足以见得他荒淫无道,大兴土木的事实了。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这孙皓的第三条罪状:大兴甲兵,民不聊生。孙皓一直致力于北伐战争,希望借此来一统天下,实现他统一全国的愿望。但是他却枉顾本国实际实力,一味地穷兵黩武。

早年陆抗等名将在世时 ,尚且能依靠军事才华与晋国分庭抗礼。但是随着老将的去世,吴国的军事谋划实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孙皓残征暴敛,一味地压迫吴国百姓。最后西晋大军兵临城下,落得一个亡国投降的下场。


再次其实在我看来孙皓加速了吴国走上灭亡的道路的进程,吴国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其一从外部情况来看,当时的西晋继承了魏国的全部疆域,邓艾钟会率军平定了西蜀政权,后主刘,禅出城投降,天下三分已经去其二,偏安一隅的东吴政权绝无幸存之力。 如果和西晋硬拼实力,胜算渺茫。

其二我们就要看一看吴国内部的权利斗争了。自从大帝孙权驾鹤西去之后,江东的世家大族和宗亲势力日渐庞大。二代皇帝孙亮继位仅仅一年就被废立,孙皓的父亲孙和也在政治斗争当中被权臣杀害。而孙皓继位以后,之所以去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模样,也是为了摆脱权臣的影响,从而掌握吴国大权。而且孙皓与臣子政见不合,大部分东吴臣子认为应当休养生息,以待北伐。


而孙皓则倾向于尽快北伐,以统一天下。双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巨大矛盾,也就导致孙皓在掌握权柄以后对于进言的大臣大开杀戮,最后使得其在位十余年,杀害重臣四十余名,导致世家大族与他不齐心,最后灭亡。

可怜孙氏家族诺大的基业,最后落得一个三代而亡的无奈局面。而作为吴末帝的孙皓,显然对于吴国的灭亡有着巨大的责任。

你是如何看待孙皓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0

先简单说一下三国时期江东子弟的家庭状况。东吴的创始人应该是孙坚,但孙坚在时天下已被各路诸侯割据,孙坚本人又多少还是想匡扶汉室,可惜在与黄祖交战时不幸牺牲。这时候孙坚还是袁术的一支小分队,他儿子孙笨就开始替他爹报仇,后来孙笨野心越来越大,渐渐的开始在江东扩展地盘,和不少士族结下了仇,所以他也被暗杀了。孙笨死后他把江东大业交给了孙十万,孙十万虽然迟迟不立皇后,但儿子也生了不少,其中最出色的儿子,就是孙登了。孙登本来是孙十万钦定的继承人,但他不仅没娶到关羽的女儿,居然也早早的病逝了,这对于孙十万的打击,不是一般的大。

孙十万总不能不立世子吧,于是他立了三儿子孙和为太子(别问为啥不立二儿子,因为二儿子孙虑比孙登死的更早)。孙和既然是太子,就得享受区别于其他皇子的待遇,但孙十万偏偏给了=四儿子鲁王孙霸同样的待遇,这样一来不仅孙和不高兴,孙霸也觉得自己也有继承皇位的命,于是兄弟二人就开始互相诋毁,大臣们也纷纷站好队伍,开始帮主子出最大的力。

在这场二宫之争的事件中,许多不应该参与进来的人就来起哄,比如孙十万的大女儿孙鲁班。孙鲁班本来是中立方,可他和孙和的母亲不和,自然站在了孙霸这边,还为这事与情妇孙峻一起害死了妹妹孙鲁育(孙亮时期的事情了)。最终孙十万软禁孙和,赐死孙霸,将皇位许给了年幼的孙亮身上。孙亮上位后实权在孙峻身上,后来孙峻找理由又赐死了孙和。而孙亮后来又被孙綝杀害,孙十万的第六至孙休又继位。孙休在位时吴国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平静,但孙休也是短命鬼,在去世前他把王位又传给了孙皓。

这个孙皓,可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

孙皓从小目睹了父亲的坎坷,他也在一直跟着孙和颠沛流离,他恨孙霸,恨孙鲁班,更恨孙十万,但让他真正继承王位时,孙皓还是不拒绝的。孙皓刚上位时也是个乖宝宝,他不仅为小姑姑孙鲁育改葬,还大赦天下封赏群臣,就在江东子民觉得吴国的春天到来时,孙皓却突然变得残暴起来。我们也可以理解,孙皓刚上位时位置还不稳,他自然需要收买人心,等到时机成熟后他的报复心里就暴露出来,从小受刺激的他自然有了无数放纵的理由。

而东吴的实力从二宫之争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孙皓只是负责陪他过完最后的岁月罢了。在孙休上位期间,蜀国已被灭,刘禅投降,三国已经变成了两国,吴国与魏国的实力差距巨大,已没有翻盘的可能,再加上东吴且没有可用之人撑门面,就算你收纳了众多人才,从上位到成熟也需要时间,可惜,留给东吴的时间不多了。


文/逻辑文史游

所以,都怪孙十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