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承乾,生于公元618年,卒于公元645年。

↑李承乾的一生,是自我毁灭的一生↑

在他二十七年的人生里,曾经无比辉煌,是初唐贞观年间,天下第一富二代,权二代,离天下在握仅仅一步之遥。

然而,一手好牌却被打烂,最终郁郁而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李承乾悲剧的一生?

性格!决定命运的,是性格!

李承乾出生于承乾殿,因而得名,他是长孙皇后所生,地位高贵,乃嫡长子。

但他却先天不足——有足疾,随着成年,他走路一瘸一拐,李世民打内心深处挺厌恶李承乾的形象,这哪是一代人君该有的样子。

↑李世民没有当好父亲这个角色。↑

李承乾为何有种种荒唐行为,可以从他的成长经历看出: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迫离开父母,住进东宫,父亲严厉而且精明,常常外出征战,操劳政务,娘亲又离得远,不在身边。

偏偏他还有个同胞弟弟李泰,而且这个弟弟特别受到父母的宠爱。

对李承乾来说,成长是非常艰难的,他特别想得到父母的陪伴,关注和认可,偏偏不可得。

足疾带给他深藏的自卑感,如何面对这些人生难题,聪明的李承乾选择了“荒唐”。

从贞观十年起,李承乾开始为所欲为,他发现他的地位和出身给他带来了妄为胡闹的资本。

天底下谁管得了他?只有那个不在身边的父亲。

↑李承乾的成长是艰难的↑

于是,他开始了富二代们常备的项目——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射箭打猎,嬉戏宴游,呼狗朋,招狐友,这些陪伴他恣意人生的,对他无不顺从,他从其中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感。

所以,他毫无节制。

面对父亲派来的刻板严厉的老师,他很快就学会了两面派——在老师面前温良恭俭让,开口闭口都是孔孟之道,说的都是忠孝之词,甚至激动的流下慷慨的热泪,他的老师们也被感染,老泪横流——老天垂幸,竟有如此圣明储君。

老师们回报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对李承乾很满意,并且大加犒赏。老师和父亲的反馈,让李承乾更得意于自己的表演——老子真是个天才。

于是李承乾更加无所顾忌。

↑李承乾一度非常迷恋突厥人的生活方式↑

有一段时期,他迷恋突厥人的风俗习惯,特别选了一批面貌酷似突厥人的侍从,把东宫打扮成草原,架起帐篷,他亲自杀羊烧烤,然后和“部落百姓们”分享。

然而这一切还不过瘾,他对“部落百姓们”说:你们把我当成大汗,当我死了,按照突厥风俗给我举行葬礼。然后两眼一闭,往地上一躺装死,部众们骑着马围着他呜呜咽咽,还纷纷割破自己的脸,表示对“去世大汗”沉痛的哀悼。

死完之后,李承乾高兴的一跃而起,放言道以后当了天子,他就去突厥当个将军。这样的想法,就算正德皇帝也没想过,正德皇帝好歹也是当明朝本朝的大将军。

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李承乾的行为艺术闹的如此大。

东宫的辅臣和老师于志宁、 张玄素、 孔颖达等人吓坏了,纷纷劝诫,可李承乾怎么会听,他反而想出了新的对策来对付老师们——派遣刺客暗杀于志宁等人。

李世民有所耳闻,然而他能怎么办呢?除了原谅,还能做什么?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克制住了自己想废立太子的冲动,打算让李泰彻底离开竞争太子的舞台,然而这时李承乾又闹出了新花样。

↑李承乾胡作非为,最终也没什么好下场↑

李承乾竟然包养了一名叫做称心的乐童,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啪啪啪。李世民得知后,几乎气晕,立即诛杀称心,并把李承乾痛骂了一顿。

可是李承乾不但没有听进去,反而失了智,他竟然在把称心尸体埋在了东宫后花园,还给称心建起一座灵堂,供了一尊塑像,朝夕焚香祭奠,天天以泪洗面,并给称心追赠了官职。

李世民要是还能忍,就不是李世民了。这个儿子是来找他要债的,要是让他当了皇帝,李世民的坟都可能被他给扒了。

于是,荒唐了自己青春的李承乾,把自己的一辈子变成了供奉品,他也深知自己已无望登上皇位,于是他竟然串通了侯君集等重臣,准备发动叛乱。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的阴谋暴露,这也不奇怪,像他这样的纨绔子弟能够做成什么事呢,何况对手还是李世民。

这一年四月六日,李世民颁布了诏书,把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到黔州,两年后,李承乾潦倒抑郁而终。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李承乾的人生,不知还有多少富二代权二代在重复,历史的教训,其实并不能传递到后世。

最佳贡献者
2

论文治武功,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在他晚年立李治为太子时,专门做《帝范》一书,来严格要求李治的言行举止。

究竟是什么,令唐太宗如此重视接班人的教育工作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便与唐太宗的长子,已经被废除的太子李承乾有关了。

说起李承乾这个人,他很独特:少敏惠,太宗甚爱之。8岁便被立为太子,12岁便让他参与国事,我们都看得出来李世民完全是把自己这个大儿子当做接班人培养。可李承乾却在成为太子17年后,举兵造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了解这样一位聪慧且备受唐太宗喜爱的皇太子,怎么就突然走上叛乱的道路。我们就要从他的经历、变化,来好好对比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李承乾剧照)

1、少年时的李承乾是这样的

性聪敏

唐太宗为李承乾找的两位老师,都是当世有名的大儒:

孔颖达是孔子三十二代孙,诗书评价他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

陆德明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为唐太宗心腹大臣。

在他们的教诲下,李承乾用心学习,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喜爱。唐太宗也非常满意这个儿子,认为他“早闻睿哲,幼观《诗》《礼》”。

孩子最渴望的,往往是父母的陪伴、鼓励,李承乾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盼,努力做着乖小孩的模样。

尊敬老师

李承乾的老师前朝名宿李纲因为腿疾的原因,李承乾便每次都亲自去迎接老师,担心老师会出什么事情。

李纲和李承乾之间讨论的东西往往是君臣之道、治国之策,说来也挺枯燥的,特别是对一个11岁的孩子而言。李承乾却能听得很认真,常常到了忘寝废食的程度,令李纲大为赞叹。

李承乾很喜欢这位老师,也许是他不像其他几位那般老喜欢讲些纳谏的事情,以古代君王事迹教导自己还可以当做故事听听,又或者是因为自己和老师都有腿疾惺惺相惜的缘故。

李纲的身体一直不好,在他去世的时候,李承乾很难过,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亲自为老师立碑。

母子情深

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是一位非常温柔、贤淑的女子,他对于自己这位身为太子却患有腿疾的儿子是非常关切的,李承乾也很热爱自己的母亲。

在他18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患了重病,他便打算大赦天下囚徒的形式,为母亲祈福,却被母亲拒绝。

这件事传到唐太宗耳朵里的时候,唐太宗大为感慨,便下令重修了三百九十多座佛寺为长孙皇后祈福。

(长孙皇后剧照)

李承乾曾经也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帝国储君,并一直为之努力。所以,唐太宗让他“听讼”时,他频年治国,理务允谐,足以担当起军国大事。

父亲的夸赞,激励了李承乾,在后来的监国过程中,李承乾更加努力想要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唐太宗看。

人生无常,事情的发展走向,往往出人意料,三件事情改变了这位太子的生活。

第一件事

唐太宗眼见太子已经步入正轨,便渐渐放松了对太子的关注,转而对另一个儿子李泰投入更多的疼爱。

大概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唐太宗开始对这位儿子特别关切起来,给他修文学馆、允许他随意招揽人才、坐轿子上朝。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为了驳斥大臣们对于皇子的轻视,说:“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得轻之!”

大意是人生生死是没法控制的,万一太子不幸死了,谁又知道其他的皇子以后会不会成为太子呢?很贴切的比喻,可听的人却未必不会惊恐。

贞观十六年,太子造反前一年,唐太宗给李泰的物质供应超过了太子东宫的供应,还特别违背制度让李泰到武德殿来与自己朝昔相伴。

这样的宠爱显然已经透露出了一些危险的信号,这恐怕也是李承乾所害怕的事情,整整七年,父亲态度的转变被李承乾看在眼里,他不甘心这样的命运——废长立幼。

这是李承乾转变的重要理由,而另外两件理由便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首先,是李承乾患上脚疾这件事,其次是长孙皇后去世的事情。

一位太子身体有了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小事,特别是对于李承乾这样胸怀大志的人,脚疾对他的名望是极大地影响。

因为这种种原因,李承乾开始变得不安、自卑、自暴自弃起来,他变了。

(李承乾剧照)

2、改变之后的李承乾

我们都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李承乾发泄自己不满的方式也是如此。

刚开始,他还在自己暗中沉迷美色,对于老师们的纳谏还是欣然接受,朝廷中的事情处理起来规规矩矩,自己有过错马上提出来,毫不掩饰,所以,大臣们人人都认为太子很贤明。

那这件事,又是如何恶化的呢?那就不得不谈谈一位叫做称心的乐童了。

乐童称心

李承乾每日与这位称心,同吃、同睡,成了一对超越性别的恋人。这样的丑闻是兜不住的,特别是在备受皇权注视的东宫内了,皇帝大怒,把称心在内的相关人等一律处死。

这件事给太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悲痛之下几个月不上朝。思念到极处,还在东宫中立了称心的像,早晚祭奠,他把自己关在称心像的屋子里,痛哭流涕。

《新唐书》:内念儿不已,筑室图其象,赠官树碑,为起冢苑中,朝夕祭。承乾至其处裴回,涕数行下,愈怨怼,称疾不朝,累数月。

学胡人

太子在称心死后,开始过上了荒唐的日子里。

他让自己的仆从数百人学习胡人的音乐、穿衣、妆容打扮,整日整夜在宫殿中召开宴会,而食物的来源:招亡奴盗取人牛马,亲视烹燖,召所幸厮养共食之。

这还不够,他让自己的手下寻找外貌像匈奴人的,然后5个人为一部落,学习匈奴人的社会结构,并自立为可汗。

太子的行为极大程度上,已经看出了自暴自弃的模样,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时间压抑下的爆发。这一爆惊得便是整个大唐,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匈奴部落生活画)

刺杀老师

我们前文提到太子的老师都是当朝有名的纳谏之士,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被人约束、批评呢?显然不是的,特别这几位都属于言辞犀利的。

有多犀利呢?且看:

太子修房子了,于志宁上书太奢华;

太子喜欢音乐,于志宁上书玩物丧志;

太子衣着言语不对,纳谏;

太子今天没有学习,纳谏。

……

时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孔颖达受诏辅导,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颖达 又多所规奏。太宗并嘉之,二人各赐帛百匹、黄金十斤。

有了皇帝的鼓励,老师们都非常积极的指出太子的错误,严厉批评。可,教育又怎么是可以只用批评就解决问题的呢?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首先看不过去了,责问孔颖达道:“太子成长,何宜屡得面折?”

在好的良言若是次数多了,且屡屡当着众人面毫不留情批判你的过错,这样的做法又怎么会为人接受呢。

没有谁会喜欢,自己做什么都要按照别人的要求,虽然这是人生的必然经历。

太子的爆发来得猛烈且突然:志宁与左庶子张玄素数上书切谏,承乾并不纳。又尝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令杀魏王泰,不克而止。

退路已无,李承乾终于一步步走向了,自我灭亡的深渊。

贞观十七年,太子谋反,兵败被俘。

(李世民剧照)

沉重的父爱

谋反是一项重罪,历朝历代对于这种事情,都是杀之以儆效尤,可面对这个自己喜欢的儿子,唐太宗却怎么也下不了手。

一个合格的父亲,在面对自己子女的过错时,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即便平日里,自己在子女面前是一副难以靠近的模样。

唐太宗选择了把这个话题交给大臣,问众臣:“欲何以处承乾?”

场面安静了,一面是法律,一面是帝王亲情,这种话题是轻易不能开口的。

关键时刻,一位叫来济的大臣站了出来,他对唐太宗的顾虑详细考虑后,说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唐太宗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建议,解决造反问题的同时,保住了爱子的性命。

李承乾被贬为庶民,流放黔州,不久,郁郁而死。

李承乾这件事上,李世民的心中是非常悲痛的,哪怕是他谋反后,还想方设法保全他的性命。

一本《帝范》既是治理天下的经典,也是李世民对自己教育子女不当的反思,而这反思的背后是一位帝王最沉重地伤痛。

3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的妃子(长孙皇后)生育了嫡长子。因为在太极宫承乾殿出生,取名叫李承乾,也是唐高祖李渊为他这个嫡孙亲自赐名的。

武德三年,还是婴儿的李承乾就被封为恒山王。五岁就迁封中山王,后来唐太宗登基,改元贞观后两个月,将时年八岁的承乾立为太子。唐太宗为了培养太子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作为老师。可想而知唐太宗夫妇对自己长子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剧照)

作为太子李承乾,那么讨李世民器重与喜爱,怎么会被废去太子之位,他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之事?


李承乾从小很聪明,还有名师教导,在十几岁就能代父断理国事。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而李世民忙于政事,无人来管教太子。加上脚疾行走不便,心里非常自卑,李承乾便有“叛逆心理”,于是李承乾开始痴迷玩乐,用宦官、养男宠、信道士。

(李承乾剧照)

一、比较著名的李承乾的同性恋事件,他作为太子储君,却宠幸一个男宠,并且称呼他为“称心”,虽说“龙阳之好”在古代的皇室、贵族里面也不少见,但总归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李承乾已经有太子妃的情况下。李世民知道后非常愤怒,便杀死了“称心”。

二、李承乾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用意,也没有收敛。在“称心”被杀后,李承乾悲痛不已,在东宫辟出一个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

三、太子李承乾沉寂在他的男宠死后的阴霾中,接连几个月都是以身体抱恙为借口,不去参加早朝,在他身边的大臣都前来劝解,他不但不听而且还把这些劝解的人给杀了。

(李承乾与称心剧照)

四、当初李世民与突厥达成屈辱的渭水之盟,三年后李靖率军灭了东突厥,报了当年渭水之仇。而李承乾特别迷恋突厥人的生活,在东宫要求下人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进行突厥歌舞表演,还亲自扮演突厥可汗,在东宫演绎着突厥的生活场景,还扬言自己继承皇位后,会带领着军队投身到突厥可汗帐下。

五、李承乾因为妒忌心作祟,觉得他父皇宠爱三第李泰,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会。于是他就想除掉他弟。而在刺杀李泰失败后的情况下,李承乾起兵逼宫,效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不同。结果被镇压了,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两年后死在流放之地。

(图:玄武门之变)

总结:李承乾这么多荒唐行为,跟他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在他年幼的时候,被迫离开父母,住进东宫。父亲对他格外严厉,还经常外出征战,娘亲又离得远,他特别需要父母的陪伴,关注和认可。偏偏父母特别宠爱自己的弟弟。

对十几岁李承乾来说,生在帝王家,还是贵为太子,多少双眼睛注视的他,而足疾带给他深深的自卑感,身上背负的压力是何等的巨大。面对这些人生难题跟压力,李承乾选择了“荒唐”。

4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呱呱落地以后,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早年时期的李承乾学富五车、知书达理,他曾是李世民的好儿子、群臣眼中最可靠的帝国接班人、更是世间女子心中的偶像。

早年的李承乾知书达礼,李世民对他也是十分满意的。

唐武德二年,李承乾出生,唐太宗登机后的两个,李承乾就被封为太子,那年他才八岁。而李承乾一直以来都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从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未来储君的典型。

“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等等,都是世人对他的赞美之词。对于未来帝王的接班人,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从那些唐朝大儒们都当过他的老师我们便可以看出,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等。

而李承乾的尊师重道也被当时传为佳话,在担任太子老师时,李纲已经七十岁高龄了。贞观五年李纲去世,李承乾痛哭失声,为纪念老师,特亲自立碑。

在李承乾12岁之时,李世民就让李承乾在尚书省听讼,也让他学习处理国家政务,为以后的江山社稷打下基础。

贞观九年,李渊去世,在丧事期间李世民将一些政事交给太子处理。而太子都处理的很好,李世民对太子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以至于在以后如有外出,李世民已经放心让李承乾监国。

优秀的储君变成荒唐的太子

这一切似乎都来的很突然,一个被众人皆赞模范储君,莫名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历史文献中对他的记载从贞观十年开始全都是负面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不但负面,更是透着荒唐,李承乾从一个仪表堂堂、温文尔雅的太子,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畏惧的疯子。

  • “同性恋”风波

李元昌,也就是李承乾的叔叔,为了巴结李承乾,就送了一名太常乐人给他,此人长得十分的妩媚,他对这名乐人是非常的喜欢。

文献记载:

“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

其实在古代,王公贵族对于恋童这样的事很正常,但对于一个未来的皇帝,这样的事就不能上台面了,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脸面。

当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气的七窍生烟,下令弄死了称心,而李承乾也因此痛心不已,每日混混僵僵,还称病数月不上朝。

  • 残暴嗜血

在李承乾变了个人之前,他是非常尊师重道的,但之后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后来的李承乾完全听不进老师们的意见,甚至就连老师张玄素直言时,李承乾还恼羞成怒想杀死张玄素。

(张玄素像)

李承乾还经常模仿突厥人的行为,想象自己是草原上的突厥可汗,在宫中把自己的头发弄成辫成突厥人那样,然后用五个狼头做幡旗。

吃饭时也学习突厥人那样,直接用佩刀割肉往嘴送,甚至对人说,如果我当皇帝了,当释放我心中的欲望,杀光那些无理的进谏者,杀他几百人,看他们还敢不敢进谏。

  • 起兵谋反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觉得李世民偏爱李泰,自己的太子头衔受到了威胁,于是想刺杀李泰。而最终刺杀李泰未果,事情败露后起兵逼宫,其结果就是被镇压,之后李承乾被废庶人,那些参与谋反的大臣也被李世民杀的人头滚滚。

是谁逼疯了太子,让他变得如此荒唐?

在李承乾的17年太子生涯中前后的性格突变,很多人认为是他后期的不求上进、又有奸臣的唆使,以及玄武门之变的影响等等。当然,太子的性格变化如此厉害,肯定有来自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

除了上面说原因,我觉得唐朝那些肱股之臣的直言进谏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他们对李世民都胆敢冒犯直言,更别说对李承乾这个太子了。

李世民是经历过腥风血雨之人,他有的自身的宽宏大量,而太子是温室中的花朵,其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高傲。别说是太子,我估计就算是一般人也受不了这些大儒们这样指着鼻子骂,而即便是当朝太子被骂只能低着头说:“学生知错了”。

况且太子的老师十几个,经常被这样骂不疯才怪,更别说当时的李承乾十七八岁,正值叛逆期的时候。因此,他才会在宫中说:

“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太子变荒唐,李世民有着最大的责任

让李承乾变得荒唐的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了,这主要还是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李世民自己是个集政治、军事、谋略为一身的皇帝,他久经沙场,见惯了人头滚滚的场面,因为自己被人称为“天可汗”,所以他也需要一个像他一样英明的人来做皇帝,这就导致了他给太子的压力过高。

作为太子,其言行举止、嬉笑怒骂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官家规定,学业、政事等有十来个老师轮番教导,这本身的压力就非常大,但李承乾都忍下来了,其目的就是为了李世民死后可以当上皇帝。

但偏偏后期的李世民对储君谁来做的态度又模棱两可,这里让李承乾当太子,那边对李泰又十分厚爱。太子从小到大一路紧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怕做错事丢了太子的位置,而李世民给他的感觉就是太子的位置很危险。

在长期的压力达到顶点后,就开始了爆发,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心理导师为他开导,反而是那些奸臣在背后怂恿,然后就是彻底的疯狂而荒唐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不谋反才是怪事。

5

李承乾,太宗嫡长子,8岁被立为大唐皇太子。

“承乾”意为承继帝业,总领乾坤,可以说李承乾一出生就被太宗寄予厚望。



太宗对李承乾的宠爱在诸皇子中无人可及。

李承乾11岁时,太宗就令他“宜令听讼”,有意识的锻炼他处理政务的能力;12岁时,李承乾突发重疾,一向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太宗,却打破规矩请了道士秦英来替他祈福,甚至后来还大赦狱中囚犯;15岁时,李承乾加元服,太宗大赦死罪以下的罪犯,并赏赐五品以下子为父后者爵一级。



而李承乾也的确没有辜负太宗对他的厚爱。“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的李承乾自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治国安邦之才,且颇有太宗之风,尊师重道,虚心纳谏,可谓是储君的典范。

10岁时,李承乾就知道扶着自己患有腿疾的师傅李纲前往大殿,且极其恭敬。14岁时,太宗因他多病,遂允其不用多读书,可是李承乾却并未放纵自己,他却是越发的用功读书。不久,太宗让他谈一谈治国的策略,他用了不一会的功夫就写了满满三页的治国之道,太宗看后赞其“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可以说此时的李承乾若一直这样下去,必将成为继太宗之后又一个“天可汗”。

可是历史证明并非如此,自公元636年开始,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作为储君典范的李承乾突然就换了一副模样,他开始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这里从史书记载的几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李承乾的“疯狂”。



第一件事就是“同性恋”事件。21岁的李承乾不知发了什么疯,放着太子府那些倾国倾城的美艳女子不要,居然喜欢上一个男人,并还为他取名“称心”。这件事后来被李世民得知后,恨铁不成钢的李世民并将“称心”杀死。

按理说跟一个男宠相比,李世民的宠爱才是最重要的,杀了就杀了,以后老老实实的就行。可不知李承乾是不是真的很爱这位男宠,还是故意要跟李世民作对,他居然堂而皇之的为一个被自己父亲下令杀掉的男宠在自己的府邸中立祭室,然后还命令奴婢一定要日夜祭奠,甚至他还亲自为“称心”立碑,并赐予他官职,然后更是称病数月不上朝。



第二件事就是引突厥人入东宫。成年后的李承乾似乎开始喜欢上了突厥人的玩意,而且他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更甚者自己还会去模仿。李承乾时常在东宫扮成突厥人,然后幻想着自己是草原上的突厥可汗,在自己的东宫中“辫发羊裘而牧羊,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穹庐,太子自处其中,敛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



想想看,这是何等的疯狂,突厥人可是大唐百姓的死敌,他们杀死了多少的大唐百姓,又有多少的大唐将士死在突厥人的手中。可是作为一国储君的李承乾非但没有表现出对突厥人的憎恨,反而是越发的崇拜突厥,这算怎么回事呢?

第三件事就是谋反。如果说前两件事还表现不出李承乾的“疯狂”,那么公元643年的那次兵变,就已经将李承乾的疯狂表露无遗。作为一国储君居然去造自己父亲的反,这似乎已是足够疯狂的了。



其实最初谁都没想到一个如此聪明伶俐,又尊师重教的李承乾会变成之后那般疯狂的模样。谁也想不到,之前那般虚心纳谏的李承乾,最后会说出“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那般歇斯底里的话。

成年后的李承乾完全已经变成了一个癫狂的疯子,他再也没有往日那般仁君之风。



可是李承乾会变成这样,却是与李世民,和李世民为他选的那些老师有着莫大的干系。

首先太宗真的太重视他了,可这份重视却压的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李承乾完全就喘不过气啦。李承乾背负了太多本不该他这个年龄背负的东西,李承乾他先是小孩子,后才是太子。



李世民为他精挑细选的老师虽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也个个都是直臣,诤臣。但李世民却选择性的忽略了李承乾他还是一个孩子,李世民可以忍受那些大臣无时无刻的直言犯谏,但你让还是小孩子的李承乾去天天面对着这群“盖个房子被骂是奢华,与太监玩耍被骂是秦二世”的诤臣,你说李承乾受的了吗?

更甚者,这些自诩为忠臣的主,在教导太子时,往往不给李承乾任何的面子。比如孔颖达,每次在教训李承乾的时候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深怕别人不知道他在忠臣。而这种做法虽成就了孔颖达忠臣之名,但对于李承乾来说确是一个莫大的侮辱,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时期是最讲面子的时候,更何况李承乾还是太子,你想作为一国储君每次都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训,试问这谁受得了?



也就是如此,在李世民和那些无时无刻都在上谏的老师的双重压迫下,李承乾越来越叛逆,他的性格越来越乖戾,成年后的李承乾开始彻底的放飞自己,长期的压抑让他变得越发的疯狂,无处宣泄的李承乾彻底的变了,他变得听不起任何谏言,变得看不起任何臣子。



只能说,曾经这么一位储君典范的李承乾,最终毁在了自己父亲和那些忠臣的手中。

6

李世民作为一个文治武功的帝王,对于寄予厚望的儿子应该是严格管教的,曾经的太子李承乾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他确实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越来越叛逆与李世民背道离驰,最后竟然谋反,做了这件最错误的事情导致人生尽毁,父子生死永别,也深深伤害了李世民,尽显悲欢离合。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是李世民最深爱的长孙皇后,他的降临注定是大位之人,从其名字就能看出来,承乾,承继大统、总领乾坤,所以他刚出生就被封为恒山王,5岁就迁封中山王,7岁时李世民继承皇位,当年就封李承乾为皇太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储,可想而知李世民对这娃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长孙皇后共为李世民生下3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撺掇,最后皇位花落李治,为唐高宗。

这娃也很争气,从小名师教导,也很聪明,在十几岁就能参与兼国参政,但因身份尊贵,身边也聚拢了一些阿谀奉承的形色人物,随着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忙于政事,无人来管太子,于是李承乾开始痴迷玩乐,用宦官、养男宠、信道士、好美色都是小儿科,他玩的项目都很别致、荒唐,比如平常锦衣玉食李承乾觉得不刺激,他经常带着厮役们偷盗百姓家的牛羊,来煮了分食。

李世民与突厥达成屈辱的渭水之盟,3年后李靖率军灭了东突厥,报了当年渭水之仇,图为李靖画像。

他特别迷恋突厥人的生活,李承乾在东宫要求下人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进行突厥歌舞表演,还亲自扮演突厥可汗,在东宫演绎着突厥的生活场景,假装自己死后举行突厥葬礼,下人按照突厥风俗,主子死子奴仆要以刀砺面,用刀划自己脸鲜血直流,谁的伤口越大对主人越思念,李承乾乐此不彼,还扬言自己继承皇位后,一定带领着部队投身到突厥可汗帐下,作为大唐帝国储君,不管是否戏言,讲这番话的确很荒唐。

李承乾流放重庆不久去世并下葬,唐玄宗时将李承乾迁葬昭陵,留下了重庆彭水的这座空墓址。

而且李承乾肯定知道突厥跟大唐是死敌关系,当年李世民刚登位,颉利可汗带兵要挟,李世民达成了屈辱的“渭水之盟”,直到3年后李靖才带兵驱逐了突厥报了仇。李世民得知太子竟然向往突厥,还要归顺死敌突厥,大发雷霆,两人产生很深隔阂。后来李承乾亲弟弟李泰也受李世民喜爱,遂产生了嫉妒心理,久而久之担心弟弟有谋嫡之心,父亲又不像以前喜欢自己,于是想再现一番玄武门之变,暗杀李泰、逼李世民退位,但李承乾终究不是李世民,谋反败露,被李世民废为庶人流放,不久死在异地他乡。

7

承乾,承载上天赋予使命的意思;作为太宗的嫡长子,八岁时即被立为太子,太宗在他十二岁时,亲自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对他寄予厚望;而作为太子的李承乾确实天资颖慧,奋发有为,不孚众望!但为什么后来没走向九五至尊就黯然失色了呢?

1.自从贤惠的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神情大变,后来又得了脚疾,自卑感加剧,引发心理变态;年龄轻轻就广修宫室,不顾身份与宦官嬉戏,而且听不进老师的教导,自甘堕落、不求进取,还私下派剌客去暗杀自己的老师于志宁。

2.本已有了妻室儿女,却醉心于“美姿容,善歌舞”的男伎,还有断袖之癖的嫌疑,竟絭养男宠“称心”,并与之同吃同睡同畅玩,任何人的劝诫他都置若罔闻,根本忘了自己重任在肩;李世民听说后,杀死了其男宠称心,李承乾却明目张胆地在自家花园立了一块墓碑,动辄去哭悼亡灵,后来竟至茶饭不思,称病不上朝,颓废糜烂至此。

3.李承乾一度迷恋上了突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他弄来一批面似突厥人的侍从,扮演成“突厥部落百姓”,把东宫装饰成草原,架起帐篷,点起篝火,放下太子架子,亲自杀羊烧烤,然后与“部落子民”分享; 还意犹未尽,自己又打扮成“大汗”,然后两眼一闭,倒地装死,让部落民众们骑着马围着他的“尸体”呼天抢地地痛哭,并要求割破自己的脸,以示对“大汗”沉痛的哀悼;这还没完,又 一跃而起,信誓旦旦地对众人说:我一旦登基了,就去突厥当个将军;荒诞啵?我的妈!快把长孙皇后气活了。

4.他的才华横溢的胖弟弟魏王李泰,因主编《括地志》受到李世民的嘉奖后,李承乾没心思去突厥当将军了;他深知李泰不是省油的灯,早有取自己而代太子的意思,他丧尽天良,处心积虑地暗中派刺客去刺杀魏王;但李泰意气风发之余,加强了防患,刺客终于失手。

暗杀事件即将暴露于天下,李承乾决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竟丧心病狂地联手侯君集等准备起兵逼宫,这次彻底玩完!

他忘记了自己的亲爸是玩阴谋的鼻祖,光彩照人的皇位就是玩了“玄武门政变”得来的,你这雕虫小技怎能瞒天过海?事儿尚在酝酿之中,就被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洞察到了,李世民痛彻心扉后,把李承乾贬为庶人幽禁起来。


李承乾,曾是大唐美好的未来,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精神寄托,万众瞩目的领袖的接班人,就这样成了平民百姓,两年后死于流放之地!

8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子李承乾,八岁之时就被立为太子,他曾也极度受到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夜对他寄以很大的希望,唐太宗李世民在他身上也得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并且每当唐太宗李世民外出出巡时,都是让太子留京监国,然而他最终还是被废去太子之位。

李承乾被废后,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能达到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爱子同时安然无恙,觉得立李泰,李承乾和李治皆难善终。而立李治,李承乾和李治则可以同时安然无恙。于是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

太子李承乾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子,他被废去太子之位,到底荒唐成什么样子呢?

第一,李承乾作为太子,作为大唐未来的皇帝,他却宠幸男宠,并称他为称心,让唐太宗知道后,非常生气。因此就杀了称心。这时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间也有了隔膜。

第二,李承乾在称心被杀后,不仅没有改过,而且他还很伤心,并且在宫里给他祭奠。李承乾这样做更加让李世民生气。

第三,李承乾在他的男宠被杀后,他为了一个男宠一连几个月称病不去上朝。他身边的人对他劝说,他反而要对劝他的人下杀手。

当然这时虽然李承乾胡闹,但这时李承乾还是被李世民认同,也没有想过要废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并且当时李世民为了告诉别人自己不会废李承乾的太子位,就特意的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良苦用心。

第四,李承乾因为觉得他的弟弟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喜爱而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所以李承乾非常不安。于是他就暗杀其弟李泰,在暗杀失败后,李承乾又联合侯君集等人,准备对李世民逼宫,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本来犯有谋反大罪,在皇权面前,亲情就显得微不足道,谋反大罪,被处死无可厚非,但李世民却还是不愿意杀了李承乾,李世民毕竟还是深爱着李承乾的。当时跟随李承乾意图逼宫谋反的从犯皆被赐死,但主犯李承乾因为有李世民的保全,最终是被废为庶人,而去了黔州。

9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为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作为嫡出,又是长子,李承乾自然就成了大唐帝国的太子及储君。

李承乾的脚有点跛,是个瘸子,但李承乾很聪明,又是长孙皇后所生,因此一开始很得李世民宠爱,为此注重家教的李世民给李承乾选了当时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作为李承乾的老师,比如有李纲、李百药、房玄龄、孔颖达、张玄素、杜正伦等。但李承乾是个纨绔子弟,经常有荒唐之举。
李承乾剧照

李承乾的荒唐举止有很多,比如:

第一,李承乾因宫里生活无聊,就让一些奴隶去偷民间的牛马,然后亲自宰杀煮食。

第二,李承乾很喜欢学突厥语、穿突厥的服饰(当时突厥可是大唐的敌对势力),之后又仿效突厥人制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置账庐,而李承乾则坐在里面宰羊烹煮。

还有一次,李承乾假装死掉的突厥可汗,然后自己躺在地上装尸体,让手下人割脸,围着他哭。过了一会儿,李承乾又坐起来,对众人说:我要是当天子,一定要带着几万军队去骑猎,然后全部散发去做突厥人,投身到阿史那思摩部下,做一个骑兵将领。

第三,喜欢搞“同性恋”。

李承乾喜欢一个名为“称心”的少年,经常宠幸他。后来被李世民知道了,就把称心等人全给杀了,而且还严厉责骂李承乾。

李承乾不仅不思悔改,还在东宫内专门给称心修了一个房间,里面供着他的画像,甚至还给他修了坟墓,早晚祭奠“痛哭徘徊”。

第四,不顾手下死活,只为一时欢快。

李世民有个异母弟弟李元昌,和李承乾简直臭味相投,两人经常在一起玩,他们把手下的人分为两队,然后两人各领一队,让手里的人披上氃甲、拿着竹捎互相厮杀。如果李承乾觉得哪个手下作战不给力或者不能让李承乾满意,就将他的手脚绑起来,然后用树枝抽打,有不少手下还被活活打死。

第五,老师责骂,就派刺客刺杀。

李承乾喜欢到处游猎,不喜欢学习,还经常在东宫里击鼓玩乐,声音都传到了宫外,为此身为老师的张玄素就去进谏。而李承乾本人则非常恼火,不仅当众怒骂张玄素,后来还派刺客去刺杀张玄素,搞得张玄素身受重伤,险些因此丧命。

还有一个太子老师于志宁也经常跑去劝谏李承乾,李承乾同样很恼火,就派了刺客纥干承基和张师政去刺杀于志宁,结果两个刺客一到于志宁家中,刚好看到于志宁为母亲守孝,自己则睡在庐草上,两人觉得于志宁是个孝子,结果又不忍心伤害他。

于志宁因此侥幸逃过一劫。

后来李承乾察觉出父亲李世民要立自己的四弟李泰为太子,而且李世民对自己的态度越发冷淡,就准备和李元昌等人发动政变。

还没有造反,李承乾的五弟李祐就率先在齐州发动兵变,不过很快就被平定了。在审问该起谋反案中,无意间牵连到了李承乾的心腹纥干承基,而纥干承基为了活命,就供出了太子要密谋造反的事情。

李世民知道后大为吃惊,经长孙无忌等人查实无误后,李世民就把汉王李元昌赐死,而李承乾则被废为庶人,后来流放到黔州,谋反事发的第二年(644年)就死了。

总的来看,李承乾其实就是一个宠溺过度的孩子,有此结局很正常。

10

李承乾(619-645年)字高明,唐太宗李世民长子,八岁被立为太子,不满足皇权晚到,杀同族胞弟刺师长争皇权逼宫李世民,荒唐事情做尽,一生作死。

公元619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妃子孙氏为其诞下第一个儿子,李世民无比高兴,身为当爷爷的李渊也是万分激动,赐名“承乾”取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可以看出当时李渊,李世民对于这个孩子的看重。李承乾在公元620年,也就是两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恒山王,五岁时候,父亲李世民请来文学大儒陆德明与孔颖达封为秦王府十八学士,拜为长子的老师,希望继承儒学经典,谆谆教导之,公元626年,李世民继位,八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大唐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此万众瞩目,逐渐开启了“作死”模式。

不得不说,唐太宗李世民是真的溺爱这个孩子,李承乾十一岁时(公元630年),唐太宗便有意锻炼他,令他“听讼”,“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十六岁时(公元635年),李承乾爷爷李渊去世,李世民诏令太子李承乾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这是真的直接储君上培养,然而荒唐创始人李承乾到底干了些什么?

公元642年李承乾怀恨同样有皇室争权能力的异母弟弟李泰,嫉妒父亲李世民同样宠爱恩施于他,遂令人暗中刺杀李泰,事情败露后,不念昔日李世民对他的爱护,打算勾结朝臣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唐太宗是真的心痛不已,失望透顶,爱子荒唐,溺爱孩子的李世民还是没有痛下杀手,直接先把李承乾幽禁在室内,还令朝中忠贞大臣日日劝解,痛改前非。

爱之深责之切,孩子犯了谋权犯上,觊觎皇权,不由说也是直接问斩,李世民绞尽脑汁保全他,希望朝中大臣领会他的意思,便问群臣太子犯下这样的错该如何处置,无一做声,最后是通事舍人来济解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这样李承乾作死的行径,得到了处罚,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公元644年,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令葬之以国公礼。

一个荒唐人生的李承乾,一个溺爱护子的李世民,溺爱助长子,荒唐事尽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