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还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人,但印军是真的没法吹。
因为历史上的印军还真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
早在英国殖民时代,得益于日不落帝国的国际地位,印度军团就开始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频繁露脸。比如当年的八国联军,英国军队里面大多数都是印度雇佣兵。
而在一战中,替英国出战的印度军仆从军过百万,他们在欧洲、地中海、中东甚至于遥远的非洲,同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作战。最终有七万多人战死。
而在二战中,印度军队更是同时帮着英国、德国、日本打仗,这么忙,也确实没谁了。
独立后的印度,自诩世界第三强国,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咱们打了一仗。
不夸张的讲,印军也算是身经百战了。
但他们的战场表现,实在不敢恭维。
比如在一战中,无论是在非洲面对德军,还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对抗土耳其人,印度仆从军队的表现都乏善可陈。常常都是被以少胜多,而且还是一击击溃,甚至于大批的印度士兵在战场上做了逃兵。
而在二战中,帮英国的,在东南亚被日本人狂揍;帮德国的,在欧洲连法国游击队都打不过。可以说是二战中表现最差的军队,丝毫不输意大利。
当然,这里面有着装备、训练落后以及身处异国他乡等诸多客观元素,毕竟只是殖民地军队,其存在的意义就算炮灰。
那么独立之后的印度呢?谋求大国地位,总该是为自己而战了吧?
但其在中印边境战争中的表现,完全向世界证明了,三哥是真的菜。
中印战争爆发于1962年6月,其规模虽然不大,但影响可不小。当时的战场形势是,我军处于兵力、后勤、甚至于国际形势的全方位劣势。
当时的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2.2万比1.8万,后勤方面我们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只能是依靠人力运输,而印度方面在苏联人支持下,再加上其地形优势,许多地方都实现了机械化运输,使得印度军队在重型火力以及后勤补给上有很大优势。
结果,战争爆发后,形势一边倒,印度军队一击击溃,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被西方专家们誉为“热刀子切黄油的战争”
最终,我军以伤697人、牺牲722人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对比而言,印军阵亡了4885人,伤1047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军与印军的战俘比例达到了1:3968,即我军只有一人被俘,而印军则有3968人被俘,其中包括7旅准将旅长季·普·达尔维。
而且这唯一被俘虏的战士还是因为在战斗结束后撤退的过程中,与大部队走散,最终无奈被俘。
而讲到士兵走散,还不得不提到本次战争我军战士的一次神操作。
注意,前方高能。
我军战士庞国兴,在与部队走散失联的情况下,与另外三名同样走散的战士,孤军深入敌方阵营数十里,凭借手中的56半,连端印军三个炮兵阵地,并击毙了7名印军官兵,缴获七门火炮,两辆汽车以及四部电台,其他枪械装备若干。
而在事后的战斗报告上,有着这样的记录:印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
这可不是神剧。
由此可见,当年的印度军队的战斗力。
当然,有人会说,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说明不了什么,而且今非昔比。如今的印度乃是南亚霸主。
没错,如今的印度军力很强,长期跻身与各大军力排行榜前五的位置,其军费开支更是超过了英法,仅此于美国和中国。其有着过百万的军队规模,有着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军事体系,有着航母、苏30、阿琼坦克等等一系列国际上领先的武器装备,甚至于还拥有核武器,其目前世界上除五常之外,最大的拥核国家。
但这些都只是纸面实力,并不代表其实际的战斗力。
目前印度军队有两个最大的问题,首先国防工业体系的薄弱,导致印度军费虚高,且被别人把握住命脉。
印度武器装备大量进口,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武器进口国,这使得印度军队不仅仅要在武器的采购维护上付出更高的代价,还容易被人家踩刹车。
比如进口俄罗斯的苏系战机,其连维修的零部件都是俄罗斯的,如果人家断供,印度可就麻烦了。
此外,印度军人的素质普遍偏低。印度是一个推行精英化教育的国家,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大量的社会中下层人群,文化水平都很低。
而这些人,其实就是印度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科技时代,这显然会拉低兵员素质,进而影响战斗力。
当然,话说回来,以上所谓的战斗力对比,仅仅是相对强国而言,比如说和咱们比。在南亚或者说相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印度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可以的,不然人家也做不了南亚次大陆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