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馄饨异闻录,专注世界上的奇闻异事,每一次内容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热播剧《清平乐》讲述的是宋仁宗的一生经历,剧组针对历史做了细致的研究,相当大部分画还原了约一千年前的宋朝。
在看到宋仁宗的扮相时,相信很多人一眼就被宋仁宗戴的帽子吸引了目光,帽子两边长长的帽尾像蜻蜓的翅膀一样,走动之间也需分外注意、避免不小心打到别人的眼睛。
关于这种帽子,宋朝宰相寇准还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话说寇准有一天扮成书生模样视察民情,遇到一个老人家时,对方对他异乎异常的恭谦,不仅卑躬屈膝还跪拜行大礼迎送。
寇准感到怀疑,这个老人难道看出自己的身份了?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恭敬?
于是寇准试探着问道:“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万万不可行此大礼。”
老人立马笑着回答:“相公莫要谦虚,你可是朝廷命官啊。”
寇准一听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识,你怎觉得我是朝廷命官?”
老人连忙回答道:“刚才见相公路过窄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帽子碰着了,如果不是常戴官员的长翅帽,怎会有如此的习惯?”
寇准听完不禁哈哈大笑:“老者果真神探矣。”
其实宋仁宗和寇准上朝戴的帽子是“直脚幞头”,现代人乍一见这种帽子可能会感到新奇。
那么这种帽子的样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宋人戴的帽子又有哪几种款式呢?
别急,这一篇内容带你全方面了解宋朝的帽子文化。
一、帽子两边的“长翅膀”是赵匡胤设计出来的?为了防止官员交头接耳?
在元初人所写的《席上腐谈》中有这样的记载:“宋又横两脚,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
说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日夜担心别人会篡权模拟,朝堂上官员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都会引起他的疑心。
所以他专门让人设计了这种有着“长长翅膀”的帽子,来防止官员头挨着头说悄悄话。
这种传闻听起来貌似有理有据,其实这完全是由后人杜撰的一个故事,并不是真的历史!
不仅如此,《席上腐谈》也被古人评为“词意多肤浅无稽”,说法“多附会穿凿不足据”。
也就是说这本书完全是作者瞎编的,顶多当个课外读物来看看,千万别当真!
而这种帽子的款式其实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就已经有所雏形了。
那个时候帽子两边的“长翅膀”还只是来固定帽子的带子,在隋唐时期这种帽子就被成为“幞头”。
在宋代魏了翁《古今考》就有记载:“ 五代至宋以幞頭为首饰,漆纱为之,横长其带 。”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帽子两边的“翅膀”更是各种造型千姿百态,一个赛一个夸张。
在壁画中这种“翅膀”更有 360度的各种角度。
逐渐演变到宋代,宋人的审美更趋向于长且平,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款式。
图片来源:《宋太祖坐像》
在宋朝的一些文献中也曾有过记载:《 演繁露 》中有:“幞头之制,裁纱覆首,尽韬其发,两脚系脑后……其改为硬脚,史不载所始,莫知其的,自何时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种帽子历史悠久,具体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了。
二、宋人的帽子有哪几种款式?
1. 直脚幞头
多为朝廷人员才能戴的帽子。
图片来源:《人物故事画卷》
2.交脚幞头
帽子两边的 “翅膀”是向上交叉,也是官员才戴这种帽子。
图片来源:《人物故事画卷》
3.软脚幞头
帽子两边的 “翅膀”是向下倾斜的,文人雅士一般会佩戴这种的帽子
图片来源:《人物故事画卷》
4.平式幞头或结式幞头
平式幞头是一种软裹巾式,亦称“平头小样”,为一般士庶与官吏宴居/闲暇时所戴。
结式幞头是在幞头之上加一巾子,两脚系结于头前,另两脚反结在脑后。
图片来源:《清明上河图》
5.斗笠和大帽等。
除了幞头,还有其他功能各异的帽子,比如雨天戴的斗笠,遮阳挡风用的大帽等。
图片来源:《清明上河图》
图片来源:《清明上河图》
宋朝的幞头脱戴方便,类型与风格多样,华贵中又不失活泼,更加符合宋朝崇尚的美学。
这些款式的帽子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沿袭的时间长达千余年。
古代中国这些帽子极受人民的喜爱,而在当今时代,更多人纷纷将西方帽子奉为流行时尚,却逐渐忘记国人血脉中尊崇的“幞头帽”。
这些帽子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更凝结了古人的思想智慧与美学文化。
或方或圆、或长或短…这是行走天地间的一种中庸之道,帽子两边蜻蜓一样的翅膀在动作间振翅欲飞,更体现了古人崇尚的“天人合一”的道法自然。
馄饨异闻录 不断带来真诚的内容
在这里我有:
好玩有趣的历史、哲理深刻的人文、脑洞大开的科普、别具一格的思考、短小精悍的故事
等着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