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的感觉明显是颠乾倒坤了,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时,集结在倭国四岛的日本陆军第一总军(杉山元)和第二总军(畑俊六)尚有240万兵力,最终一枪未放就缴械了,尚不计南方军、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的近300万军队,它怎么就兵力捉襟见肘了?



这也是麦克阿瑟力主保留天皇制度的原因之一,因为最初登陆的20多万美军,面对十倍于已的日军,着实心里没底,只怕失去统一指挥的日军各部会发生暴动情况。当时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正在解散,裕仁成为美国人控制日本军队的唯一有效工具。

实际上,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并非陆军的彻底战败,最后一任陆相阿南、参谋总长梅津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抽回了大批精锐准备玩命。战争的崩溃主要源于日本海军的战败以及联合舰队的覆灭,对一个岛国来说,失去制海权那么这场战争就没得打了。



盘点一下投降前日军的兵力分布便知:关东军80余万面对150万苏军;中国抗日军民牵制着105万关内日军;而在太平洋战场上,75万南方军面对的只是美国陆军的三个集团军和海军陆战队40万人,加一起不足100万美国大兵,本土还盘踞着240万战略预备队,兵力不敷分配了吗?显然不是。

反倒是德国人确实兵力短缺,在1944年冬季,已有300万美英盟军踏上欧洲大陆,东边则是1000万的苏军作战部队,加上后来“反正”的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南斯拉夫人,德军需要对付的敌人,绝不低于1500万人,可是德军还剩多少作战部队呢?



按朱可夫的说法,此时德国军队总兵力为940万人,其中作战部队540万人左右。希特勒把其中的68%约370万人用来对付苏军(670万人一线作战部队),把其中的25%约140万人置于西线抵抗盟军,其它广大的占领区只有30万正规军,剩下的全靠党卫队、警察和伪军在维持。党卫第12装甲师都被称为“娃娃师”了,日本有这样的部队么?

所以无论在东西哪条战线上,德军的野战兵力都不足对手的一半,用兵当然捉襟见肘。希特勒之所以1944年底不顾一切发起“阿登反击战”,就是清楚再拖下去肯定死路一条,他必须豪赌一把,即集中精锐力图首先击破美英盟军,再回过头去全力应付苏军。但是这么干的严重后果在于,他必须为此抽调所有用于东线救火的战略预备队。

(德军的少年兵)

结果就是美军在突出部战役中最终顶住了进攻,而缺乏预备队的东方战线反被强大的苏军彻底撕裂,若干重兵集团被歼,德军的两条战线都残破和崩溃了,战败已成定局。到1945年春天,德军的作战兵力已经下降到240余万,面对美苏英900多万野战部队,这个仗已经没得打了,德国兵就算素质再高也总不是三头六臂。

就战争动员能力而言,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有8000多万人口,动员兵力峰值却达到了1200多万,而日本算上殖民地有1亿300万人口,动员兵力峰值不过700万人,差距还是蛮大的。说明日本的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德国,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粮秣能力的配套还是跟不上,它也就在亚洲咋唬咋唬。

(乳臭未干)

所以二战轴心国的这两个主要国家德国和日本,共同的特征是缺乏战略资源,然就人力资源来说,日本的自身条件和面对的情况,其实要比德国好得多。如果德国再多上2000多万人口能够继续武装300万部队,崩溃的时间恐怕还会拖延。

美国人动用大杀器攻击日本,一方面是刚刚赶制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登陆部队人数不占优势,望着列岛上240多万鬼子兵,脑袋确实有点疼。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日本兵力总是捉襟见肘的首要原因,其实是其工业化水平不足造成的。

二战时期,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与同期的亚洲各国相比具有压倒性的战争优势。但日本那时的工业化水平也就只能欺负亚洲国家而已,要是跟同期的西方各主流强国相比,那还是差距甚远。

一个国家的扩军规模和速度(即国防动员能力),人口基数只是必要条件之一,还需要依靠自身的工业化水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二战时期我国人口有4亿多,可在抗战之初,我国正规军规模还不到200万,而整个二战时期的兵力峰值也才500多万。反观日本,二战时期人口接近8000万,不到我国的五分之一,但却累计动员了900多万人参战。其中,日军的兵力在1942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700万左右。

尽管,日本的战争动员率比我国高出许多,但还是远没达到西方列强的水平,与美苏德三国相比,差距十分巨大。二战时期,德国本土人口7000多万,略少于日本,但却累计动员了1700万人,兵力峰值更是突破1000万。

而苏军那更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的军队,苏联当时人口是德国的2倍多,累计动员超过3000万人,军队规模基本保持在1000万以上。及至二战末期,苏军兵力达到峰值,大约为1280万人。即便是1941年末才参战的美国,动员能力也是相当惊人。到二战末期,美军兵力规模已经达到1100多万人。

由此可见,日本的国防动员能力显然是远不如美苏德这三大国的。而这种情况,实际上正是由于日本自身工业化水平落后于西方列强所造成的。

纵观二战,西方各主流强国的工业化水平,都明显要高于日本,这使得他们能够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人力成本,产出更多的战争武器和物资,以便尽可能满足扩充军队的战备需求。

虽然,日本当时也有较为完备的军工体系,能自行生产各型火炮、战斗机和坦克,还能集中战争资源建立一支足以与美军一战的庞大舰队。但日本相对落后的工业化水平,造成其后劲乏力,无法与强大的美苏抗衡。

二战时期,美苏德的枪械、火炮、战斗机和坦克,不论产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是日本所能比的。比方说美军的大量列装的谢尔曼坦克,在欧洲被德军坦克打成了“谢馒头”,但到了太平洋战争对付日军的“豆子”坦克,瞬间成了王者。

此外,日本的战线严重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使得日军在战争后期越发捉襟见肘。

日本在侵华战争前期,凭借对我国军队装备的压倒性,能够以弱势兵力一再攻城略地,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但尽管我国军备落后于日本,但毕竟是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依托人口基数、领土纵深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日军形成拉锯,让其深陷战争的泥潭之中,从而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

与此同时,日本还惹了一个他惹不起的强大对手——美国。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快速投入到战争中来,以极快的速度开始爆兵。在太平洋战争上,美军凭借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后勤补给,极大的消耗了日本的军力。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送给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玉碎”级的惨败,使得日军快速减员。

所以,到二战后期,随着国内战争资源的快速耗竭,以及战场上可怕的减员速度。日军在各条战线上再无力发起有效的攻势,而这也是日军兵力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3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你快拉倒吧!日本人兵力不够用,德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年德国的婴儿师,一帮子娃娃兵也步入了战场,这帮娃娃兵年龄也就是12到16岁的年龄。

希特勒把德国人最后一滴血也给榨出来了。

而日本人的兵力不足,从他们那帮子胡子都没长出来,长了一嘴奶毛的娃娃兵也能看出来。

所以这俩国家的人力资源已经被压榨到了极限。

当然德国人的捉襟见肘和日本人的捉襟见肘还不一样。

啥意思呢?您如果单从兵力数量上来看,日本人的兵还是不少的,而德国人的兵力数量在和苏联人的对抗中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感觉不对味了:“啥意思?难道日本人士兵数量还很多?德国的反而不行了?”

您还真猜对了,当年日本那天皇被美国人的原子弹炸的魂都没了,啥玉碎不碎的,也不天天的搁喇叭里头扯,举着小白旗投降了。

那么在他投降的时候,日本人为了防御美国人突入本土,就在他们那弹丸小地,弄出了240万兵力。

就这些兵力,原本是打算和美国人死磕,把美国人磕疼了,好在谈判桌前边捞油水用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玉碎的原因,就是为了给自己做几个谈判用的筹码。

当年希特勒也这么干过,把柏林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打算盟军不敢打,那就坐下来谈谈,美国人和英国人当时其实已经被吓唬住了,因为拿下这地咋也得填三十万人的生命才成,结果碰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斯大林,生生的撕裂了柏林的防御,把希特勒踩在了脚底下,战斗的民族吗?你咬他一口,他绝对翻着翻的咬回去。

日本人也是这么打算的,结果原子弹这玩意压根就不分地域和空间,日本的天皇先怂了,这就有了后来的投降。

这是日本本土的士兵,这还不算在中国战场上被牵制住的300万军队。

您自己个算算,单从数量上瞅,日本人的兵力还真就不少。

但为嘛他捉襟见肘了呢?

很简单,首先中国战场上的兵力,日本人动不得,他要是抽点回去,你看看他会不会被揍。

那个时候中国战场已经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他要是一松,就三个字——打死他!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在二战最后,愿意给中国战场上输入装备了,就是为了拖住日本人,而不是战争开始,您就算是出在高的价格只能弄点药品啥的,而要命的炮弹子弹全卖给了日本人。

现实总是残酷的。

所以中国战场上的日本兵,日本人动不得,别忘了虎视眈眈的苏联人也不是吃素的,一帮子脑袋上顶着关东军字号所谓的精锐,只能起到吓唬苏联人的作用,真要是打起来,吹口气的功夫就崩塌了。

说道这里有些人就会唠叨,啥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俺告诉你,要是在同等装备的情况下,日本人也只能去吃那啥,还是热乎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等!咱拿的是啥?他们拿的是啥?

别扯那没用的。

打到最后日本人也只能龟缩到炮楼里边喘气去了。

他要是真厉害,也不会打到武汉就停下来了,形成对峙,那会美国人还没有参与进来呢?

哎!这一说就扯远了。咱接着说事。

咋说呢?德国人的动员能力和军火的质量那都比日本人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他日本就是占了一个半吊子的工业优势,在亚洲这块祸祸人,出了亚洲,到欧洲这嘎达,吃口饭的功夫就成了渣渣。

苏德战场上的强度走一个,日本人那种兽性透出的凶横早就被磨没了,软脚虾一个。

所以这就造成了日本人的兵力还是有很多,至少数量上是多的,但这会的质量是堪忧的。

最简单的最开始的关东军还能和苏联人叫板,虽然被揍的天皇都不认的他们了,但牙还在,后来呢?苏联人一咋呼,妈呀!妈呀的乱叫,漫山遍野的乱跑,几天的功夫就完蛋了。

而在中国战场上,你问问日本人他们没事敢下公路吗?拉倒吧,他们宁愿搁炮楼里呆着也不愿意出去。

日本人的士兵质量下滑的厉害,这造成了他兵力捉襟见肘的一个原因。

这个时候的日本人那种兽性,被磨平了,变成了一个脑袋一个脖子的家伙,一穿也是一个血窟窿,还会哭的家伙。

所以日本人虽然数量上还多,但质量上是不行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4

日本兵力不够用,不是因为兵力少,据日本官方给出的数字,日本在二战期间一共投入了800万军队。

日本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在中国战场上有126万军人向中国国民政府投降。

在中国东北,有将近70万关东军向苏联红军投降。

在东南亚各地区的日军大约有81万人,而在日本北部的库页岛,日本驻扎着240万军队,海军则有39万,在中国台湾驻扎有16万军队。

而日军在中国战场打了整整八年,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日本被中国抗日军民消灭了150万人。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伤亡,没有一个权威的数字,比较客观的说法是150万。

这就是说,日本军队在二战的伤亡在300万左右,还有一多半的兵力可以动用,算不上山穷水尽。

可是在战场上,日本军队给人的印象却总是兵力不够用,的确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事求是地说,日本跟德国的国力不是一个水平。

具体地说,1940年德国的经济总量是516亿美元,日本只有196亿。

德国当时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工业大国,军事大国,经济总量和工业化程度和制造业能力远远高于日本。

日本无论是哪方面都不能跟德国相提并论,尤其是制造业能力,充其量日本只是是区域性大国,只能在亚洲称王称霸。

具体来说,日本军队的机械化程度没有德国高。

众所周知,德国军队的机械化程度是令人恐怖的。

德军最拿手的是闪电战,而闪电战的要求就是部队的快速反应即机动化程度。

德军的装甲集群在闪电战无论是在波兰,还是在苏德战场,德军的装甲师都是挑大梁的角色。

德军在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入侵的时候,出动3700辆坦克,一共投入了19个装甲师,到二战后期,德军一共组建了27个装甲师。

反观日军在二战中没有一个机械化师,至少说没有组建一支像样的坦克部队。日军在1942年一年的坦克年产量也就在200辆左右。

日本在美国对其实行石油禁运和钢铁禁运之后,制造能力每况愈下,连常规武器都不能正常生产,更别说制造坦克、汽车,来提高日军的机械化作战能力了。

因此我们在抗战题材的影片中,经常看见日本侵华军队没有机械化部队,步兵运动都是靠十一号,日本将官扫荡的时候都是骑着高头大马。

日本军队在东南亚跟英军作战的时候,甚至别出心裁用自行车组成了机械化师,这支被称为“银轮军队”日军机械化部队在东南亚战场表现神勇,以5万人俘获了英军13万人!

尽管如此,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日军的机械化程度不能跟德国比。

坦克的速度是步行的十倍,如果德国军队调动从A地到B地需要一天的话,日本完成这样的调动,理论上至少需要一周。但实际上需要的时间会更多,因为步兵不可能24小时不停息,要睡觉、要吃喝拉撒。

而如果战场形势危急,坦克部队完全可以在一天只能不吃饭,赶到目的地,投入作战。

日军在二战中投入一共投入了800万左右的兵力,而中国军队才有200万正规军,还是装备很差,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军队,因此日军对付中国军队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军民反抗入侵的意志非常坚定,虽然手里武器装备落后,没有给日军造成太大伤亡,但却让日军陷在泥潭里无法脱身,牵制了日军很多兵力。

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在被美国卡住脖子的情况下,不得已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把战火燃向太平洋,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

在印度支那也开辟了战场,这就注定要不断增兵,让本来还有点宽裕的兵力,有点捉襟见肘,这再正常不过了。

5

德国的兵力是各个参战国里最紧缺的一个,一方面是整个欧洲的日耳曼民族也就1亿人,可用的兵源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德军的战线太长,除了漫长的苏德战场和非洲战场,还有广阔的大西洋战场,且德军在欧洲的占领区又支离破碎、对手多如牛毛,这都稀释了德军的兵力!

1942年,当德国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苦战时,中央集团军和B集团军为争夺仅有的预备队争吵不休,最终莫德尔依靠它对元首的影响成功争取到了援兵,得以创造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的巨大胜利,而倒霉的保卢斯只能带领他那30多万人的兵力苦苦挣扎,最终覆灭在南俄罗斯草原的莽莽雪原之上。

反观日军就不一样了,日军的战场虽然也很宽阔,但在亚洲战场的压力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它在我国的作战早在1938年就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绝大部分的战斗任务交给100多万伪军就可以了,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并没有太高的战斗压力,所谓的战线太长完全指的是太平洋战场才对。

举例说明,当关内血战时,关东军还能囤积海量兵力防备苏联。1941年12月太平洋战区开打时,关东军兵力73万,而中国派遣军只有62万人,你能说它在关内的兵力吃紧吗?即便是在战争最后阶段,关东军尚有80几万兵力,甚至最高膨胀到120万人(有争议),这个兵力规模比关内的105万鬼子兵还要多。


而且关东军投降时也就68万人,可见苏军几个月的攻势给它造成了巨大伤亡,也间接说明日军在我国的战斗,是集中发生在战争末尾阶段的关外战场,漫长的8年血战对它来讲压力不会太大,根本没有到兵力不足的地步。在太平洋战场,日军兵力也不算太紧张,它真正感到紧缺的应该是技术兵器和关键人才,也就是航母、驱逐舰、舰载机和飞行员等等,这些与兵源没有关系,是工业潜力决定的。太平洋战场以海空大战为主,对人力的需求远不及地面上的装甲战和阵地战,它不用组建人员庞大的掷弹兵师、步兵师或者骑兵师。举例说明,参加完珊瑚海海战的日军第5航空战队,在翔鹤号航母受损、77架飞机报废、1074人阵亡的情况下,按理说另一艘瑞鹤号航母还能继续战斗才对,但事实却是它无法参加之后的中途岛海战了,因为这艘航母缺乏飞行员和舰载机,只能脱离机动舰队回国修正,这就是关键人才和技术兵器缺乏的证明,也可以算是兵力不足的一种吧!

6

二战时,日德两国都存在兵力不足的时候。只是日军更穷,显得更捉襟见肘。

德军在战争中后期,兵力也不够用了。这主要是表现在德军在中后期大量召集“童子军”。

德国陆军在开战前,受制于一战战败条约限制,只有10万人。等到德军入侵波兰时,已经有108个师,230万人。虽然翻了23倍,但是德军还是觉得不够用。于是,德军还在继续扩军,同时,征召50万女性协助(不拿武器)军队,(苏联女兵人数是80万)。在进攻苏联时,德军已经拥有730万人,其中有550万人被派往苏联战线。此时,德军兵力占优势。

可是,德军忽视了苏联人的动员能力,苏军长期维持在900万人以上。顶峰时,苏联甚至动员出一支1200万人的军队!

陷入东线战场的德军开始蒙了,赶紧追加兵力。

1943年2月11日,德国纳粹下令凡满15岁的男子都要应召成为“空防助手”。

1944年9月25日,德国再次征召16-20岁男性入伍,加入“人民冲锋队”。

等到1945年,盟军出动1400万大军对德国从东西双向围堵,共计844个师。其中,苏联有719个师。而德军(加上仆从国)只有510万人,265个师。为了守住本土,德国人把武器发给16岁以上的孩子和55岁以上的老人。

日军的兵力是一直不够用。

日军在1937年前,陆军只有24个师团,大约25万人。25万人要想占领中国,肯定不够啊。不过,日本人最初只是想逼蒋介石政府投降。幸好,蒋介石政府有骨气,没有投降,坚持打下去。到1937年年底,日军海空陆总兵力也只扩军到108万人。不过,因为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国,相对强大的军备让其完爆亚洲各国。

但是,因为其工业化远不如欧美各国,所以,在军备上一直很紧张。为了节约资源,日军步兵使用的还是(栓动步枪)三八大盖,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其装备的92式重机枪,使用的是30发保弹板。论火力持续性,跟马克沁重机枪使用的333发(6.4米长)帆布供弹没法比。甚至,日本海军使用九六式25mm防空炮,弹匣只有15发。而且,就算是三联装的九六式防空炮,按照设计也是要轮流开炮,以保证火力持续性。更别提日军坦克了,在欧美盟军面前根本没法用。

等到1945年时,日军总兵力达到700多万人。其中,负责本土防御的有363万人。可是,虽然海上航线被封锁,日本物资更加短缺。虽然,日本叫嚣着要“一亿玉碎”,但是,日军真没物资装备部队啊,人手一个手榴弹就不错了。

当然,日军比德军看着更窘迫,除了工业落后外,还因为海军马鹿们跟陆军马鹿抢资源。而德军不一样,由于受一战战败制约,德国造舰能力太弱,海军因此也就不用(neng)向大型舰艇投入太多资源。德国海军只要搞潜艇狼群战术就行了,因此,德军造了1188艘潜艇。德国国内的军工企业主要服务于陆军。

看看日本海军马鹿花费2亿8153万日元(战后价格1500亿日元)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在战争中基本上没什么作用。海军马鹿还把它当成宝贝,不经允许不能出门。然而,其第一次出战,就是最后一场战斗。而一支三八步枪造价是80日元,一具八九式重掷弹筒的造价为217日元。把修建大和号的物资用来给陆军造枪支弹药的话,对日军肯定更有用。

(文|勇战王聊历史)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有美国是没有出现兵力枯竭的状况的。即便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是不得不去抓壮丁,兵力非常的紧张。

虽说二战已经不同于一战,可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效率和火力都已经远超一战水平。所以基本上战场伤亡,是比一战要惨烈的多的。

尤其是在陆军战术去旧迎新之际,这种伤亡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因为战术和火力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军队的指导思想没有变。

所以在大装甲集团突进的时候,基本上要有不少士兵,会成为炮灰。或者一开始不适应新战术的一方,将付出巨大的伤亡。

这也是为什么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能击溃消灭苏军三百多万人的原因。可是当战线拉长,德军便是渐渐出现颓势了。

在二战时期,战场投送和机动能力其实并不算高效,如果二战时期的德军投送能力强的话,苏联在莫斯科城内,就有可能坚持不住。

可当时德军就出现了战线过长,补给困难的问题,这造成了德军兵力的局部分散,给予了苏军以喘息之机,也让苏军可以攒足力气,发起对德的反击。

而后适应了新的战争环境,苏军便是开始了越战越强,因为工业能力和人口的优势,使得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可以平推了德军。

短短两年的时间之内,德军便是在两线作战中,并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后期基本上都是一些新兵,原来的优秀军团,不是被消灭就是被撤销番号。

甚至在当时德国的青少年,都被迫参与了这场战争,这些都有史料记载。包括苏军曾经俘虏大量德军青少年去西伯利亚做苦役。

总得来说,二战唯一一个兵力来源充沛的国家,就是当时的美国。战后统计显示,美国在整个战争期间,一共建立了一千多万的部队。

而美国战损才不到三十多万人,这就是说美国在二战期间,多数时间是打的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在主宰战争的进行。

8

大家好,我是装腔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仆从国。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包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以及被占领的法国、荷兰、比利时、波兰、南斯拉夫、乌克兰等等。

这些仆从国军队被大量补充进了德军中。1941年,德国总兵力约为723.4万人,其中用于进攻苏联的总兵力有550万人,其中陆军为152个师又2个旅,外加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等国提供的29个师又16个旅,共计181个师又18个旅。

除了仆从国外,纳粹德国还扶持“俄罗斯解放军”、“哥萨克军”、“乌克兰民团”等等军事武装,协助打击苏联,据统计这些武装力量至少有30万人。

就连犹太人也被吸纳到德军中,纳粹从具有犹太血统的人中划出一部分“荣誉犹太人”,其中有将近15万人在纳粹军队中服务,包括不少高级军官。

因此大量仆从国军队参战,德国军队在人数上才能够维持,但是在战争后期纳粹德国依然全民皆兵,尤其是柏林战役中,大量民兵、希特勒青年团都被派上战场,即使如此依然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

再来看看日本,日本全面侵华以前,日本主要殖民地朝鲜和台湾居民是可以不服兵役的,战争开始后日本开始征召朝鲜人进入军队,其中大部分被分配到日本关东军,还有一部分进入日本军工厂,或是充当“满洲国”警察。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进入中国的朝鲜兵比日本鬼子更加残忍,被称为韩国二鬼子,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的日军。

据统计,朝鲜籍日本兵共24.2万人,其中有2.2万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盟军远东法庭审判的韩国战犯有148人有罪,其中23人执行死刑。

在台湾,自1937年到1945年为止,台湾总督府共招募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军属、军夫12.7万多人,从1942到1945年则征募了正式军人8万多人,合计共20.7万名;这20多万人中有3万多人在战场上阵亡,约占总数的1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还动员台湾原住民组成“高砂义勇队”前往南洋丛林与美军。


在中国正面战场,据中国军方抗战胜利后的统计,扣除伪满洲国军队以后,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约为118.6万人(另有一种说法是200万),此数几乎与在华日本军队的数量相当。

综上,我们觉得日本军力捉襟见肘,主要原因有:

1、中国正面战场面积广阔,百万人的军队都被稀释了,尤其是敌后战争的开辟,逼迫日军不得不分兵驻扎,与游击队打“派出所”级别的战斗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日军主力都被抽到到太平洋战争与美军作战,面对美军的攻势兵力确实捉襟见肘。

9

二战时期,日本兵力捉襟见肘吗?许多人似乎都有这种感觉,但是,这种印象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二战时期日本捉襟见肘的其实是他的国力和海军舰艇,而不是兵力。

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日本已经占据了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三省及台湾岛,加上日本本土,日本所控制的人口已经超过1亿,即便是本土,也超过了七千万。也因此,日本控制下的人力资源其实是极为丰富的,这也是日本投降之时,为什么依然拥有高达700万军队的重要原因。

二战东方战场

而同属法西斯大国的纳粹德国,总人口有多少呢?即便算上被德国吞并的苏台德地区和奥地利,希特勒控制下的日耳曼人也不过8000多万,并没有日本人多。

而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死亡有多少呢?高达800多万,由于纳粹德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进攻的地位,战场也位于德国本土之外,因此,这800多万的死亡大多数都是德国军人的伤亡。

那么,同为二战法西斯主力的日本有多少伤亡呢?算上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上的死亡,全部加起来也不过210万左右,只有纳粹德国死亡人数的1/4。

二战欧洲战场

至于两国的对手,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的对手其实一直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直处于军阀混战、贫穷落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而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战场的日本陆军最多时也不过200余万。

即便是偷袭珍珠港之后,日军开始面临美国、英国等一流列强的军队,但是,由于本土都受到纳粹德国的威胁,英国在东南亚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美国由于其先欧后亚的政策,美国放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也并不多。

更何况,当时太平洋战场上取决定性因素的是海军,而不是陆军的人数优势,因此,人口高达上亿、巅峰时军力超过千万的日军,几乎不存在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

日本偷袭珍珠港

相比对手只有中国和美国海军的日本而言,德国才是名副其实的四面皆敌。欧洲地区本身就列强林立,即便是横扫欧洲之后,由于没能成功登陆英伦三岛,德国一直面临两线作战的威胁。

而在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将80%以上的兵力投向苏德战场之后,德国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在法国、东欧等占领区,德国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军队,保持对于当地的占领和统治,在北非战场上,德国大军开始面临英国和美国联军的进攻。

苏德战争

最为悲催的是,即便在如此情况之下,德国还屡屡被猪队友意大利军队拖后腿。可以说,四面皆敌、到处冒烟的纳粹德国,才是真名副其实的兵力不足。当时,人口只有8000万的德国,动员的兵力却超过1000万,可以说,纳粹德国已经做到了现代化战争的极致,几乎所有的纳粹德国男性青年都上了战场。

然而,面对人力资源更为丰富、工业更为发达的对手,德国却依然力不从心。最惨烈的苏德战场上,凭借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体制优势,先败后胜的苏联组成了超过1000万的大军。

英国虽然长期打酱油,但是,英国军队的人数也一度超过千万,美国更不用说了,凭借天下第一的工业势力,美国轻松将自身军队的人数扩张到1000万。

二战欧洲形势

也就是说,纳粹德国大军面临的对手兵力,甚至是自己的三倍。而德国一直以来就存在的资源及能源短板,更使得德国军队不得不绑起手来和对手打。即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德国依然能够坚持数年之久,也可见德国军队战斗力之强大。

对于日本军队而言,虽然日本军队以悍不畏死和兽性著称,但是,由于装备的与欧美差距及日军战略的混乱,其陆军战果却根本无法以德国相提并论。日本军队所能欺负的,也只有一个长期处于战乱割据纷争状态的农业化中国了,而即便如此,日军依然陷入了中国战争的泥潭。

二战日本航母

其实,对于日军而言,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缺少的从来都不是兵力,而是更为强大的工业实力。由于位于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之上,日本一直患有严重的资源饥渴症。

由于缺乏足够的石油和钢铁,日军的装备和持续作战能力一直不如英法德等国。即便是在日本赌国运建立起的海军舰队,由于缺乏足够的石油,不得不长期趴窝。工业实力严重不足和资源的严重匮乏,才是二战时期日本做最缺少的。

10

先澄清一点,德国在二战末期也缺少兵力。当然,整个战争过程中,德国兵力短缺情况确实好于日本。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1、德军机械化程度远高于日本。德国是当时世界第二的工业化国家,仅次于美国。而日本呢?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只生产了5000辆坦克,而且多数是轻型坦克,而德国巅峰时期拥有2万辆坦克。

2、日本的战场更加广阔。德国除了后期两线作战外,基本上只有一个攻击方向,最高峰时期也只占领了苏联之欧洲区域的部分地区。反观日本,不仅有中国战场,还有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甚至一度打算攻入苏联和印度。一个小体量国家却全面出击,同时挑战几个大国。

3、日本没有像样的仆从国军队(不是完全没有,但战斗力惨不忍睹),基本独立支撑战争。德国却不一样,二战时有些国家跟随德国,比如意大利,保加利亚,甚至苏联境内的部分民族,他们都有一定的战力。

所以二战时日本兵力更加短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