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红楼梦》中,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

《红楼梦》中,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

2020-09-04 10:03阅读(126)

《红楼梦》中,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有没有侵占用来修建大观园了呢?:这个问题要考虑三方面:一、林家有钱吗?二、林家的财产继承权属于谁?三

1

这个问题要考虑三方面:一、林家有钱吗?二、林家的财产继承权属于谁?三、贾府起了侵占的心思了吗?

第一个问题:林家有钱吗?

低门娶妇,高门嫁女。从贾母对贾敏的疼爱上来说,贾母也绝对不可能把贾敏嫁给低门小户。

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文章。一看吃:林黛玉初入贾府,饭毕立刻用茶,而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可以说林家的饮食要比贾府讲究。

二看穿:林黛玉初见众人,因不认识人,每见人都把其言行举止,穿着衣料记在心里,包括房间里的锦、缎、纱就没有她不认识的,当时她才六七岁啊。

三看文章:林如海是探花出身,黛玉的启蒙老师是进士出身,还当过知府的。依贾雨村自傲的性子,一般的人家有这个面子请他做先生?而林如海去世,黛玉带了几箱子的书籍回贾府,潇湘馆布置的如同书房一般。这是底蕴!

再看看林如海的家世。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我先把重点罗列一下:林如海=巡盐御史=肥差=皇帝信任。列侯、三世;隆恩甚重、加袭一代;探花、巡盐御史。皇帝的隆恩要比有名无实的爵位来的实惠的多,荣国府是国公府又怎样?贾政才是个从五品!林家五世的财富积累,又几代单传,无亲支嫡派,全集中的林如海一家上了。而贾府共有20房,祖上的财产再多,一代又一代,也分薄了。

而且作者也无意把林如海描述成不懂变通的至清之官,他把贾雨村推荐给贾政,又是饯行又是银钱。巡盐御史,地方大官,平时逢年过节的节敬,生日宴会的寿敬,夏日的冰敬,冬日的炭敬等等,如果连这些都不收,你还想做官不?一个小太监到贾府打秋风,张口就是一千两,那林如海收到的各种敬礼,一次该是多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知府还只是一个四品官,还是以“清”为前提,这林家五代的积累该有多少?

凤姐:“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林家没有财产,依照凤姐的性子会提一句“家私”?

第二个问题:林家的财产继承权属于谁?

原文: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贾母:林家的人都死绝了。

紫鹃: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

大明律:“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清律无甚更改。显然,林如海没有嗣子,而黛玉有资格继承遗产。

第三个问题:贾府起了侵占的心思吗?

贾敏刚去世,贾母就要把黛玉接过来,而且“还是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因着贾母的一片心意,黛玉去了京城,但奇怪的是,贾母“致意务去”,但黛玉到了贾府,贾府竟然连房屋都没准备。而王夫人的态度更是古怪,亲戚第一次来,王夫人竟然不惜黑了自己儿子一把: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王夫人这是不惜自黑,也要让黛玉远离宝玉啊!可是为什么呢?黛玉当时才六岁,王夫人怎么都不可能想到男女大防吧?就算想到也不可能初见面就警告黛玉一番吧!

从黛玉的住处没安排、王夫人警告黛玉离宝玉远点、贾母把双玉安排在一处,再联系后来凤姐的“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都有一个迹象:贾母在没接黛玉来之前,就打着双玉成亲的注意,而王夫人一直是反对的。但是贾母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黛玉,哪怕贾母再疼贾敏,突然生出这个心思,也多少让人心里起疑。

林如海病逝前,曾写信接黛玉回去,而贾母对贾琏强调一句“仍叫带回来 ”,期间贾琏特意让贴身小厮回来那几件大毛衣裳,林家再穷却你几件大毛衣裳?让贾琏特意从扬州到京城来取?很显然,这拿衣裳只是个借口。

接着还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听到林如海去世,凤姐竟然还很开心?说黛玉可算在贾府住长了!注意“笑道”、“可”、“住长了”,之前在贾府住了六七年还不算长?这个“长”该怎么算?这“可”字是期待了多久?

“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这段话表明,林如海的后事是由贾琏主办的,根本没有林家族人什么事,而“诸事停妥”自然也包括财产的后事早已经办妥了。

在联系贾琏的“再发个三二百万两的财”,这“三二百万”不是个小数目,说是举家之财也不过分,而且这个家还必须是底蕴颇丰的家。

最后一点不知道可不可以作为佐证:黛玉吃的药——人参养荣丸,这个“荣”可不可以代指“荣国府”?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有,但这也符合当时的社会习俗。

首先,贾府并不是自己去抢了林家的财产。

之所以贾府能够得到林家的财产,用贾母的话来说:林家人都死光了。

林家可能有遗传的先天性心脏病,人丁稀少。

到林如海的时候,他就是独子。

结果林如海有好几个妻妾,却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又夭折了。

而在古代,女儿是不算人丁的,所以早晚要嫁出去。

这种情况下,林如海无可奈何,只能将女儿托付给他的外祖母。

而自己的大部分家产,也交给女儿去继承了。

需要说明的是,林如海似乎还有远房堂兄弟,但不是嫡传,所以没有办法过继孩子,不能延续香火。

林如海死前应该也给了这些远亲一些遗产,但主要还是留给林黛玉。

同时,以贾府的势头,恐怕也没有人敢和他们争夺林家的遗产。



其次,贾府吞了钱但并没有克扣林黛玉。

古代的女孩子和今天不同,不是父母死了以后就继承一部分家产。

一般来说,女孩子出嫁的时候,父母就将她那一份作为陪嫁,交给她带走。

所以,王熙凤就很豪横,还公开讥讽丈夫贾琏“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而王熙凤曾对黑心尼姑静虚说:就是三万两,我现在也拿的出。

这不是王熙凤夸口,她的私房钱就不止三万两,还有大量值钱的物品。比如连富裕奢侈之极的贾家宁国府,家里来了贵客,都要向王熙凤借一个陪嫁的玻璃屏风。

可见,这个屏风绝对价值连城,甚至有钱也买不到。

恐怕王熙凤嫁妆,都要以十万两银子起步,王夫人的嫁妆更不得了。

而对于林黛玉,将来她肯定要出嫁,到时候贾母绝对不会亏待她,会给一笔丰厚的陪嫁。

对于女孩来说,这就足够了,她也不可能再多要额外的钱,没有这种规矩。

当然,如果林如海亲自抚养女儿,他死了以后所有财产自然是女儿女婿的。

但林如海重病在身,活不了多年,只能将年仅几岁的女儿送到贾府去。

而贾母对林黛玉照顾的很好,当做亲孙女一样,也算是很不错了。



再次,林如海的财产确实被贾家大部分充公了。

林家是不亚于四大家族的名门望族,这样才娶到了贾母掌上明珠贾敏。

王夫人曾说,贾敏在家里就像公主一样的待遇,富贵荣华之极。

而林家又传了好几代,积累了很大财富。

贾琏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一般认为,这二三百万就是林家的财产。

很多人觉得钱很多,确实很多,但林家的身份摆在这里,家产二三百万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真实的《清史稿》上记载,雍正皇帝在下旨抄了金陵织造的曹家和苏州织造的李家,一共所得白银750万两。

而这二三百万两,大家心照不宣,成为林如海委托贾家善待林黛玉的费用。

林黛玉出嫁就算陪嫁再多,充其量10万银子怎么也打的住,那么绝大部分也就充公了。

但对于林如海来说,他也无可奈何,毕竟自己马上就要死了,钱又带不走,总要委托一个人掌管吧。



而林家这比巨额财富,大部分被贾家挥霍了,比如修建省亲工程。

这种事,林如海其实可以预计到,但也无能为力了,自己都死了。

最倒霉的是,林黛玉少年就病死,连嫁都没嫁。

一种说法是,林如海预计到从小就吃药的女儿活不长,干脆将家产都送给贾家,让贾家照顾好女儿最后一程。

3

《红楼梦》中一大疑案,林黛玉究竟有没有继承遗产,这笔遗产又是否被贾府贪没?

这个遗问可以分疑问两个部分:首先,林黛玉究竟有没有钱可让贾府贪。其次,贾府究竟有没有贪林黛玉的钱。用到这个“贪”字可能不合适,我觉得应该说是“挪用”更合适。“贪”的话就是对钱的一种变态渴求,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有钱就想拿到自己手里。“贪”和本身有钱没钱没关系,本身很有钱也可能很贪。但是“挪用”不一样,“挪用”总带着点无奈。

贾府的经济状况其实已经很明了:冷子兴对贾雨村说过,“如今的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外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等等这些话。如果像冷子兴这样的外人都看得这么清楚明白,那么贾府的情况真就不是一般堪忧了。

贾府要使银子之处有哪些地方呢?日常的排场非常重要,不然会让人看笑话,所以一大家子里里外外的运转就是巨大的花费。运转的费用既包括够级别的衣食住行,也外括对外的人情往来,比如说宫里的太监会打秋风等等。还有比如时不时的邢夫人忽然要跟贾琏“借”二百两银子使。而且除了正常运转之外,还有未来许多要花钱的大事。比如王熙凤和平儿私下聊天时就说过将来几位小爷几位姑娘的事,自然是指婚事;还有一位老太太的大事,自然是指丧事。这些大事要花多少钱,作为当家人的王熙凤心里门儿清,所以才不得不放高利贷攒钱。平时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连老太太用不着的金银家伙都托鸳鸯弄出来当了暂时过渡,王熙凤自己的金项圈之类也时不时要进当铺。贾府经济状况的窘迫到了这个程度,那么林黛玉的财产拿来挪用一下就是很必然的事了。

林黛玉究竟有没有财产可让贾府挪用呢?肯定是有的。林黛玉的财产应当有几部分的来源:一部分是祖产。林家世袭列侯也是姑苏望族,必定有祖产。不过这个是属于全族的,林如海能分到多少这个不好说,这一部分不会太多。而且就算林如海死了,祖产是不是全传给林黛玉这个唯一的女儿也不一定。另外如果是房屋、田地,不便于一时作价出售,到黛玉手里的现钱也就不会太多。另一部分是黛玉继承的来自父亲林如海的个人财产。作为一个未出嫁的女儿,而且是唯一的女儿,林如海的个人财产应该是绝大部分归黛玉。林如海的官职是巡盐御史,而且当了多年。什么是巡盐御史呢?这是一个掌所带国家命脉的税差。从西汉《盐铁论》可知,自古以来盐税收入就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如果以清代为背景,盐税收入从最初的二百万两到清末的一千三百万两,清代的盐税收入来源于四大片区: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取一个平均数,每个片区的一年盐税收入也得几百万两银子。但这个银子是国家盐税收入,不是林如海个人的钱,林如海又是个非常清廉有官,不可能去贪污的。就算不贪污,巡盐御史肯定有一些官俸之外但又是被默许的额外收入。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欠库银上百万两,当时的康熙皇帝有意在曹寅及其子曹顒多做几任江宁织造以便有利于补上欠的库银。曹寅自己就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也努力去补上了赤字。

就算林如海不是贪官,做巡盐御史多年,几十万两银子的宦囊还是有的。不贪不要紧,至少会精打细算会理财,这也很重要。从黛玉身上就能看出来擅理财的家风。黛玉在贾府虽然口不言利,但自己也说闲下来日常一算就明白贾府的财政状况。所以说,林如海有几十万积蓄这已经是往少了说了。

还有一部分财产是必归黛玉的,就是她生母贾敏的嫁妆。贾府里为什么王熙凤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到要打贾母的主意?王熙凤还说过,宝玉和林妹妹一娶一嫁用不着公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老太太手里有那么多梯己,一方面是多少积攒,首先还是底子厚,从娘家带来的嫁妆多。还有王熙凤也说过“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邢夫人跟贾琏要二百两银子,王熙凤随手拿两个金项圈就当回四百两来。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唯一爱女,贾母说过,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怎么疼?嫁妆丰厚这是必然的,肯定的。林黛玉所继承的其母的嫁妆应该是比父亲的宦囊还多。

总之,在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所继承的所有财产,祖产、父亲的私产、母亲的嫁妆,总数绝不会少于一百万银子,很可能更多。陪黛玉回家奔丧的贾琏应该非常清楚。黛玉自己也不会糊涂。

王熙凤拿黛玉开玩笑时曾说,“既是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又把宝玉拉过来说了一些话,其中有“是家私配不上?”王熙凤和黛玉都是两个心里明镜儿似的人,所以也就是说,至少黛玉的家私配宝玉是无疑占上风的。

再说一遍,贾府不是贪了黛玉的财产,应该是迫于无奈而挪用了。因为宝黛姻缘在贾母的默许之下是当时人人以为定成事实的事。

4

贾府当然侵占了林府的钱财的。

林家确实有钱。

一,林家四代列侯,而能封公侯的都有从龙之功,所谓的从龙之功,是随着开国皇帝打过天下的,而每一朝代的建朝之初,不是向着前朝的财富出发的?前朝的土地,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山林矿产等,都会从前朝的拥有者转移到新朝的建立者手中,然后由新朝的当权者重新分配。而具有从龙之功的公侯等则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四代封侯的林家不可能“精穷\",

而且,世上最好发的财就是战争财,林家在追随开国皇帝攻城掠地时早已打下了家底,当然有些家底是不足以为人道也。

二,而林家更是聪明的。

一般情况下,开国重武,定国安帮之后则开始重文,能在建国之后,成功改型,永远紧跟形势的人太少了。林如海却成功拿下前科探花,自是聪明的。其实贾府也想转型,结果呢?贾敬考了进士却出家了,贾政想考科举,怕是不成功吧,不然贾代善也不会上本向皇上求恩,赐了一个从五品员外郎来当。贾珠倒是有希望,十四岁做了秀才,可惜二十岁娶了妻,生了子便一病死了。任何一个能够紧跟形势走的人都不会变的精穷。林家聪明如许,若说林家精穷了,谁信呢?如果林家穷了,贾敏做为国公府嫡女,多年后王夫人还念念不忘她的奢华场面,她会同意下嫁?公侯之家是有精穷的,却不会是林家。

三,林家子嗣单薄。

林家虽是钟鼎簪缨之族,诗书礼仪之家。但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这从一个方面来说当然是弱势,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意味着林家败业毁家子孙也少,林家的财富不外流。

记得汉朝实行推恩令,其目的就是为了削藩,起大意就是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孙。子孙越多,子孙所分得的土地越少。如贾府共有二十房,各房所得的财产自然不多。如果贾府只有十房,那么各方所得的财产就比原先多一倍。林家几代单传,自然,所有的财产都在林如海这里了。林家本来主产不少,再加上代代积淀,以及代代的主母嫁妆,生息到林如海这一代,也有几十上百万的。

第二十五回,凤姐与林黛玉开玩笑,常指着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可见林黛玉是有资产的。

林如海死后,林家财产哪里去?

林如海死后,林家的财产有两个去处,一,林家族人。那就是拿出1/10的财产作为林黛玉的嫁妆,然后把林家的剩余财产托付给林家的族人,让他们保证林黛玉的生命安全。二,在明清法律上,有绝女户一说。所谓绝女户,就是家中只有女孩,为了女孩能够继承财产,便到官府立下文书,脱离家族庇护,独立过活。

林如海疾病长达几个月,完全有时间为独生女儿,唯一血脉办好这项手续,何况还有贾府帮忙操作。有人说林家虽然子嗣不丰,但有其他族人在。别逗了,林家几代单传,其宗族早出了四五服了,林如海不可能不为亲生女儿着想,而靠着几服之外的族人看顾。

而贾琏陪同林黛玉回去为父亲侍疾,直到林如海去世,想当初,贾府接林黛玉进京,只不过派了一些丫鬟婆子去了。这一次,林黛玉去侍奉父亲疾病,贾母为什么派贾府里面的最能干的贾琏去了,并叮嘱一定要把林黛玉带回贾府?大概贾母已经料到林如海命不久矣,让贾琏为林如海处理财物去了。而让贾琏务必带回去的不仅有林黛玉这个人,还有林黛玉的私人财产。

而林黛玉除了外祖母家,其他叔伯兄弟皆无,而林黛玉年幼,林黛玉的私人财产的使用权自然落到监护人贾母的手里。

如果贾府没有特殊事件,也许贾母会把林黛玉的所有财产最后还留给林黛玉,是贾府要迎接贾探春的省亲,需要大笔的银子,而这笔银子从哪里来?自然要从贾府里来,而贾府里当时已经是寅吃卯粮,内囊早已上来了。可是再见大观园时,贾府的表现却是从容自在,毫无捉襟见肘之态,那么这个银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然是贾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自己的外孙女的财产挪用了。

有人说,贾府是有些存款的,如在甄家就存着五万银子。但是,这五万银子是救急银子,是万不得已时才启用的。现在启用,可见贾府手下的现银已是没有了。而且仅仅采买小戏子就是三万来两银子,其他花销又应该多少?所以,贾府那一点早就上来的内囊根本不足以去盖在元春眼中也是奢侈豪华的大观园,非要有外援才可。而这个外援就是启用林黛玉的私人财产。

至于林黛玉在第四十五回与薛宝钗一起说自己没钱,吃穿住用都是依靠贾府也是不假的,因为林黛玉的钱,是被贾母保管着,林黛玉没有使用权的。

5

《红楼梦》中,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呢?

谢谢朋友邀请。

因为字数太多,改写成了文章,请朋友参考我今天的文章《〈红楼梦〉中贾府有没有侵占林黛玉的数百万家产》。

喜欢就请关注十点书妆吧!



6

贾府有无侵占林黛玉家的财产?这个问题可分解成如下几个小问题分析:

1、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家产会让贾府动心吗?

林如海的高祖父是侯爵,封袭三世,其父承恩再袭一代,林家也是钟鼎之家,并非平民家庭出身。

林如海担任巡盐御史十年,盐政是肥缺,其收聚的财产,书中没明说,但可想而知。

同时,从贾府的角度,他们会让女儿贾敏嫁给一般的家庭吗?显然是不会的,四大家族有联姻的传统,林家的财产即便比不上四大家族,最多也就略差一筹罢了。



2、林如海为何送林黛玉到贾府?

书中借林如海之口说出了明面上的理由:

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如何不去?

什么叫内顾之忧?其实说的就是林家内部争夺财产之事,林如海一系无儿不可继承财产,按大清律法,林如海百年以后,其财产必须由其侄子、堂侄子继承,林黛玉是没有继承权的。

林如海让林黛玉去了贾府,一是黛玉从此有了依仗,二是林如海可以专心处理身后事。

3、林如海死后贾府派谁去料理后事?

林如海去世后,贾府派贾琏去扬州料理后事,注意是以贾琏为主料理的后事,而不是林家其它旁系兄弟后辈,正常来说,不应如此,贾府只是已故妻家,但贾府势大,直接借用林黛玉的名义就主事了。



4、贾琏捞了多少好处?

贾琏自己提到了一笔横财:

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书中并无展开交代这三二百万哪来的,按道理是要简单交代的,没有交代不是曹公忘了,只是他不愿意说罢了,结合之前贾琏主理的林如海后事,其实不说也是说了。

5、林家财产全部转入贾府了吗?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林家也不是无权无势的家族,大清律法也在那里放着,贾府借机分财产已经基本满意了,贾府以什么理由分财产,书中没说,也不合适说,但绝不会分少了,贾琏都中饱私囊拿了三二百万,占大头的贾府会少么?

6、大观园是林家财产支持建的?

从书中的时间顺序,大观园的经费应该和林家的财产有关联,但全靠林如海的遗产也不是不够的。

通过以上问题解答分析,您得出答案了吗?欢迎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7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大观园的修建是掏空了荣国府的家底才修建起来的。就算动用了林家的家产也十分有限。贾琏那句再发两三百万的财就好了不过是现在的说法:能中个彩票就好了。再字是个北方语气助词,并不是再一次的意思。是要是的意思。

首先,林黛玉家有钱么?

我认为林家不缺钱,但绝不会大富贵。林家书香世家,四代侯爵,属于贾家该有的问题,曾经林家都有。按照一个家族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林家也应该有那样一个过程。林家是比贾家还要老一两辈的家族,家里人丁不旺,族人稀少,到了林如海更是形成单传,我认为林家更多的是富贵数代自带贵族气质,这从林黛玉近贾府看到的贾家规矩不如自家精细可以看出林家底蕴更深厚。

林黛玉进京只带了一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虽然贾家不缺钱不确认,也稍显寒酸了。毕竟真的豪富,不可能只那么两个人服侍。林如海虽然是两淮巡盐御史,第一刚上任一两年,第二为官清廉,这是从他为皇帝信任委派他如此重要官职猜测的。毕竟如果一从地方下到中央就横征暴敛,实在也有负皇恩。

所以我认为林家是老牌贵族。书香世家。贵族底蕴更厚,林如海有能力靠自己考取功名成为探花郎。但不一定有钱,经过家族数代的消耗,林家的钱财估计不会特别多。而有风骨的文人相比较来说也不会贪酷,毕竟真要这样,皇帝也不会额外开恩让林家再继承一代爵位。

其次,贾家盖大观园花的什么钱?

大观园的规模很大,花费如流水。曹雪芹其实已经告诉了读者大观园银子的出处。五十三回,贾蓉对不知道内情的乌进孝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这话说出来,虽然对着外人,但很明显说的是造大观园的钱荣国府自己出的。如果不是荣国府自己的钱,断然不会说荣国府穷了。虽然贾珍说心里有一个算盘,可是也说明贵妃省亲,盖大观园荣国府确实出了很多的血。如果用的是林如海的家产,荣国府绝不会如此穷。随后我们看贾琏连给贾母过生日的钱都东挪西凑,王夫人要买二两上好人参都合计半天,将荣国府差点翻过来。主人吃的米都定量,可见艰难,比较起来,宁国府比荣国府还要好很多。

最后,贾琏所谓再发两三百万不过是发财梦。

我们发现古人说话很多话和现在不同。比方“真真是叫别过年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而“再”字不过是北方有些话的语气助词。比方贾琏所说的“再发个家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绝不是之前发了这样的财。而是表示如果需要解决问题,就要再发个财才可以。或者是卖贾母古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得突然发个财才能解决问题。“再”字是因为前面的话省略后而用的一个助字。

综上,我认为第一,林家没那么多钱。第二,荣国府盖大观园花的自己的钱。第三,林家真有那么多钱,贾琏中饱私囊也够很多了。但我们看他的体己给了尤二姐并不多。甚至可说很少。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8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贾府修建大观园一共花了多少钱?

第二,林如海一共留给黛玉多少钱?

第三,贾府到底穷到了什么程度?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详细分析:


一、贾府盖大观园究竟花了多少钱?


想要整明白贾府盖大观园花了多少钱,首先我们要算一下大观园的具体面积有多大。


红楼梦》第十六回原文中,贾蓉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这里的三里半应该是大观园的总周长,因为要是一个边长的话,就太大了,快赶上一座古城了。


古代的一里是180仗,1800尺,明清两代一营造尺相当于32厘米。这么算下来一里为576米,大观园周长三里半可换算为2016米,按照正方形来折合,每个边长长约500米。


这已经很大了,须知道宁荣二府的面积其实也没有很大。

《红楼梦》第三回说,从宁府大门到荣府大门,“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


一箭射出的距离大约有200米,这是两府门之间的距离。

再参考清代规模最大的一恭王府,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宁荣二府一般不可能比恭王府更大。


我们姑且就按照大观园是个正方形来算,这样比较方便(没错,我就是数学不好想省事儿)。


那么边长为500米的大观园,总面积应该是250000平方米,换算为25公顷。请记住这个数字。


建一个25公顷的皇妃行宫需要多少钱呢?

但是作者有意模糊了修建成本的问题,我们先找一个参照物来看一下,那就是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其前身为清漪园,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由慈禧花费巨资重新修缮。


但是吧,慈禧重修颐和园的费用又是个谜。

现有康有为在给李提摩太的信中说慈禧太后把修建铁路和海军经费共计六千万两白银都拿去修了颐和园。但是仅仅过了半个月,他在对《中国邮报》记者谈话时改变了说法。坊间更是说法不一。


莫慌,幸亏颐和园前身的清漪园修建费用还是可查的。乾隆修清漪园的费用由内务大臣整理出来,总计耗资约为四百四十万,共计五十六个项目。


清漪园的建筑面积占地约242公顷,相当于10个大观园那么大,总建筑殿台楼阁五十六个项目,花了440万两银子。


请注意这个数字,应该是基础建筑和硬装的费用,不包含内部软装和陈设。


再来对比贾府占地约25公顷的大观园,别看在和清漪园面积上没法比,但是建筑项目却不少。

如省亲别墅、怡红院、大观楼、潇湘馆、秋爽斋、稻香村、紫菱洲、蘅芜苑、栊翠庵这些独立的院落建筑就不必说了,还有沁芳亭、缀锦阁、凸碧馆、凹晶馆、滴翠亭、芦雪庵、藕香榭、牡丹亭、红香圃等等其它休闲娱乐场所,更有厨房、议事厅等,加起来大大小小不下三十个多个建筑项目。


因为建筑项目多,红楼梦作者又一贯喜欢“真事隐去”的写作手法,那么我们就姑且按照30个主要建筑项目计算,相当于清漪园一半。


费用折合一下来看,就是220万两。


再次提醒,请注意这个数字,只是基础建筑和硬装的费用,不包含内部软装和陈设。


我们再结合书中提到的大观园建设花费内容来看一下:

《红楼梦》第十六回原文: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成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

先说此园借了东府里的会芳园,首先不用买地,省了一大笔,然后又挪用了荣府旧园中的很多基础设施,又省了一笔花费有限。


这里我们先把220万的基础建筑费用里扣除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的所需费用,估计也不是什么大数,把零头抹了差不多,总计可以算算200万两。


另外书中提到的具体数字是:

采用甄家帮忙收着的五万银子,其中三万用于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下剩的二万等置办花烛彩灯及各色帘栊帐缦。


但是,贾芸不过在角落种几棵树,就先支了二百两,王熙凤一个“金自鸣钟”就值五百六十两银子,那大观园三四十处的布置装修肯定也不是小数。


林林总总粗略算一下,贾府大观园绿化建设、各处重要院落的软装布置,一应家具古董陈设合计开销,没有一百万恐怕搞不定。


这样的话,加上之前基础建筑和硬装的费用200万,大概就是300万两银子的总费用。


再结合第七十二回,夏太监派小太监来勒索荣国府。贾琏躲在后面,凤姐在前面应酬。小太监走后,贾琏提到“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


倒是正好可以对上这个数目。


300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刘姥姥说20银子是他们庄户人家一年的开销,修建一个大观园足够15万个庄户人家吃一年的,假设一家五口人,也就是75万庄户人一年生活费。


清朝初期,北京内外城人口约11.7万户,55.6万人,至乾隆末年(1795年),北京内外城人口约15.74万户,74万人,其中内城约11万户,50万人,外城4.74万户,24万人。


这样看来,300万两真的是天文数字了!怪不得赵嬷嬷说当年贾府在姑苏扬州接驾时“银子花得像淌海水似的”,而江南甄家接驾四次,“银子成了土泥”,就连元春游幸的时候都难免感叹奢靡。


二、林如海到底留给黛玉多少钱?


林黛玉出身高贵是没错,但很多人都认为林黛玉家特有钱我真的不敢苟同,书中全文也没有一处明写黛玉的遗产问题。


支持林家有钱的理由无非是林家是列侯之家,累世公卿,林如海又是盐政肥差云云。但真的是这么肥事吗?我们来看一下:

红楼梦第二回原文:(贾雨村)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方,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


划重点:四代列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



1、四代列侯:

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讳,改为列侯。《红楼梦》是架空小说,成书于乾隆朝,林家的列侯且贾府的国公低一级。再参考清朝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封建等级森严,列侯的俸禄不可能高于国公。


2、前科探花:

一般“前科”是指上一科,或两科,时间太长的话一般会说XX年探花。殿试三年一考,林如海中探花可能不超过6年。


3、兰台寺大夫:

虚构的官名,御史府为兰台寺,言官,清朝正三品督察院御史,文官,每年工资总数为:130两银子, 130斛禄米, 6000两养廉银子。


4、巡盐御史:

黛玉五岁,林如海才当巡盐御史,黛玉十一二岁,林如海就病死了。也就是当了五六年。清代巡盐御史正七品,俸禄低,因为权力大,被称为肥差,但是清朝盐课税的总收入一年不过才几百万银子。


假设林如海当了五年巡盐御史,要是想贪污二三百万的银子,加上上下打点,他贪污的总数可能要超过一千万两。这么巨大的数额,皇帝想不知道都很难,那么一旦爆出来,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林黛玉也会被牵连。


但是各位看官细想,林如海安稳的当了五六年的巡盐御史,证明皇帝一直很信任他,皇帝又不傻,不可能信任一个巨贪大蛀虫好几年任此要职。再者,林黛玉在贾府长得好好的,纵观全书,也没有林黛玉被他爹贪获罪污牵连的任何线索。


这里还要结合以下曹雪芹家的背景。

康熙一朝的巡盐御史一直是曹寅和李煦轮流当的,的确也捞了不少钱,填了两家的亏空。但是,曹李两家的亏空一是接驾的费用,二是当时皇子们的搜刮,康熙心里明镜一般,所以默认用默认用盐政上的钱来补亏空。


也就是说巡盐御史这个差事虽然捞钱的机会多,但是也是非常敏感的,朝廷里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就算是贪也是最终花到了皇帝身上,巡盐御史自己基本捞不到多少。


林如海就算是和曹寅和李煦一样,捞钱贪污也是在为皇帝干出力,累死累活早早把命搭上了。


最后说一点,林如海没有贪污的必要,他都五十岁了,就一个亲闺女,家族也没什么人丁,也不准备续弦生儿子了,您说他贪了钱留给谁呀?


原文说: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贾母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

紫鹃说: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


如果是为了贪而贪,我感觉林如海作为林黛玉她亲爹干不出这种事来。


看看林黛玉清高风雅,就知道林如海也是个品行高洁的清官。况且他又赞赏交好和贾政这样端方的人,绝不是那种钻进钱眼里的人,而且黛玉进贾府才带了两个人,可见林家开销也不大,不像贾府靡费无度,亏空严重。


当然了,林家毕竟是四代列侯之家,就算俸禄低,林如海清正廉洁,但难保他的上几代祖宗没有灰色收入是不?但按照皇帝能额外赏赐他家多袭一代侯爵的情形来看,林家的列位祖宗应该也不是和珅、元载、贾似道之流。


否则急于攀附书香清流的荣国府也不会把金尊玉贵的嫡出大小姐贾敏嫁给林如海不是?林家或许也正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原文贾珍所说的:

贾珍道:“除咱们这么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要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


再有一条,林家这样的侯爵公卿之家,就算再清贵节俭,家里的吃穿用度、仆佣开支以及外面的人情往来都不会是小数。且看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她目之所及,仆妇丫头的等级,荣国府的家具摆设她都是门儿清的,绝非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可见林家的吃穿用度也不会比贾府差太远。


所以,要算林如海给黛玉的遗产不仅要看林家进的钱,也要算林家开支的钱。剩下的才是能留给黛玉的。


综上所述,林家的遗产还是有的,田产、铺面、地租必然也都是有的,贾敏的嫁妆一定也不是一个小数。林林总总加起来,您要说有几万两、十几万,甚至三五十万两我觉得都有可能,但要说有二三百万真心不敢苟同。


再说一下贾琏在林如海遗产事件中的作用

话说贾琏被贾母派来护送林黛玉,帮助料理林如海后事,肯定是要插手林家遗产的。但他出现在这里的作用应该主要是帮助黛玉出面和族人分割遗产,而不是贪污私吞遗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而清代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可以通过遗嘱来确定,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给女儿一部分财产;在户绝的情况下,女儿可以继承所有财产。


林如海虽然没有儿子,但还有堂族,林家世代累积的所有遗产,就算林如海夫妇的私产都写了遗嘱给黛玉继承,可是那些四五辈子积攒的田产、铺面、祭田、义学等等是不可能都属于黛玉一个人继承的,这就需要请官府出面合理分割。


黛玉一个年幼柔弱的孤女,她如何能抛头露面去做这些事,如果没有贾府撑腰,没有贾琏这个表哥帮忙出头,黛玉可能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都很难到手。


当然了,琏二爷是“油锅里的钱都要捞来花”的主,他对林家的遗产肯定是要雁过拔毛的,但是别忘了上头还有贾母盯着,他不敢拿太多,更别说全部私吞了。贾琏没那个熊心,他就是色胆比较大而已。


还有,明、清两朝的货币制度,基本是以铜钱和白银为主,银票这玩意儿是到了清末咸丰三年国库空虚,没办法了才开始首发户部官票,这时间远在《红楼梦》成书之后。参考《红楼梦》 第十三回贾蓉捐龙禁尉的时候,戴全就是要的现银。

戴权道:“若到部里兑,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


而且在当时,田产、铺面等不动产变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二三百万两白银也不是说运就能运的。


三、修建大观园的钱哪儿来的?


好了,既然林家是不太可能有两三百万巨资给黛玉的,那么盖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这个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原文中可以看出端倪,贾珍、贾蓉和乌庄头过年期间议论贾府的经济状况:

贾蓉等忙笑道:“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贾珍笑道:“所以他们庄客老实人:‘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这说明修建大观园花的是贾府自己的钱,但真的是几乎倾囊而出装体面,再也掏不出这么一笔钱了。


别看林家几代列侯没有多少钱,人家是世禄之家,书香门第,和贾府走的压根儿就不是一个路线。


林家没有钱,不代表贾府没有。贾家一门二国公,四大家族互相勾连,王家是专管进宫朝贺的外交官员,薛家是几代皇商,“金陵王”“丰年好大雪”可不是白说的,都是挥金如土的巨富大家。



而且按照王夫人羡慕贾敏金尊玉贵,贾母过惯了奢侈华丽的生活方式,就连吃个茄子、喝碗荷叶莲蓬汤都能吃出花儿来。可见贾府的日常开销非常奢侈,要是光靠二位国公的工资,别说撑过三代近百年,可能三年都困难。


所以,除了国公的俸禄,公开的田产、地租等,贾府还是有很多灰色收入的。可能祖上不少有与王家、薛家勾连做一些贸易经商活动,还有很多官员拜码头的孝敬也不是小数。


最重要的一点,贾府的老爷们不讲什么清高体面,不仅与皇商交联,更是大肆结交四王八公,勋贵大臣,这其中又有多少利益牵涉,实在难说。


总之呢,贾府侯门百年,荣宁二府存下个几百万家当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否则别说那些老爷太太们的奢侈生活,就是几百个金奴银婢的月钱也发不下来。


哪怕没落时代,也是倒驴不倒架,就连晴雯这样的丫头不过几年也攒了三四百两银子的财产;秦可卿一个葬礼办的那样排场,何况是贵妃省亲这样光宗耀祖的大情,哪怕倾囊而出也要置办的体面才行。


三百万两修建大观园,虽然是一笔巨款,但是贾府还是有这个家底的,但恐怕也真的是家底了。


四、黛玉继承的遗产去哪儿了?


那么既然大观园修建花的不是黛玉的钱,黛玉继承的遗产去哪儿了?

她一个人在贾府吃穿用度也花不了多少钱,哪怕只有几万银子,也不该听不见响声就没了呀!


林如海留给黛玉的遗产很可能是被最亲近的外祖母、新任监护人、贾府最高当家人——贾母保管了,包括贾敏的嫁妆,都在贾母的小库房里,只等到黛玉成年出嫁,作为陪嫁一起给她。



可惜的是黛玉没有等到出嫁就早逝了,而林家的遗产恐怕早在黛玉死前已经被消耗干净,填了贾府的财政窟窿。


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贾府真的很缺钱很缺钱,入不敷出很多年。

别说几万两,几十万两,就是几千两恐怕也不会放过的。


贾府的经济状况早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已经衰败了,由管事周瑞的女婿冷子兴说出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元春省亲之后需,荣国府中的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甚至于到了后面,当家人贾琏和王熙凤,已经开始想法设法典当东西,维持家中的开支。


连清高的林妹妹也知道贾府的财政危机: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原文:“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贾珍更是一语道破了贾府内囊尽空的玄机: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原文:“……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


一句话:花钱的地方多,挣钱的地方少。


贾母、王夫人、宝玉、一众姐妹的日常开销就不说了,还养了一堆的丫头,就连省亲后的小戏子也留在家里养着。


府内一应吃喝用度都不知道俭省,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奢侈靡费:

贾敬过生日摆席唱戏闹两天;

王熙凤过一个生日都要花一百五十两;

一年里的大小节日、大小主子生辰都要花钱。


外面诸多勋贵之家各种人情往来又是一大笔开销,宫里的元春更是一个赔钱的无底洞,尤其后期那些太监纷纷三五不时来敲竹杠,每次都是几百两。


花钱的地方如此多,进钱的地方又那么少。


贾赦袭爵位的俸禄可能还不够养小老婆的,贾政的俸禄不够养清客相公的。

荣国府田产庄子一年进项不过和宁国府一样,是三五千两银子。


此时薛家已经败落,自家生意也顾不上了,贾府丧失了一大笔灰色收入。

王府王子腾之所以能步步高升,若一路贪污腐败,又怎么会被皇帝重用?最后王子腾一死,贾府更是连个朝堂上靠山也没有了。下面的官员又有哪个会来巴结他们呢?


王熙凤当了金项圈、自鸣钟,王夫人当了四五箱子大铜锡家伙,贾琏又哭求了鸳鸯开了贾母的小金库典当换银子补亏空,贾府都到了这步自顾不暇的田地,还能留着黛玉的现钱不花才真是活见了鬼呢?



怪不得探春连赖大家花园子里年收益的200两银子也看在了眼里,管家的时候力主兴利除弊,她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可见昔日煊赫的侯门公府贾家,穷途末路到了此等境界还不知道省俭,探春的努力也不过杯水车薪,就算皇帝不来抄贾府,他们也应该也撑不过三五年,就会自行灭亡的。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贾府的确是侵占林黛玉的家产,但是数额应该没有百万之巨,修建大观园的费用贾府扒拉扒拉家底还是够用的,但是省亲之后渐渐就真的后手不接了。所以黛玉的所继承的林家遗产,若有现银之类,估计早已经被填了贾府的亏空。


另外诸如贾敏嫁妆之类的物品或林如海的收藏之类,在黛玉和贾母都在世的时候或许还有些顾忌,等二人离世后必然被侵占瓜分而尽。


9

问这个问题的人,我先问你:你怎么知道林黛玉家有数百万家产的呢?是她像秦可卿临死那样给王熙凤托梦一样托梦给你的吗?

《红楼梦》中,林黛玉说到底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原型或许存在,但是,我们抛开原型不谈,光谈林黛玉,你哪只眼睛看到她有数百万家产了呢?

林黛玉缺钱吗?她不缺钱。从两点可以看出。一是黛玉家世显赫,林家从祖上传到她父亲这一代已经世袭了五代列侯,林如海自己又从科第出身,这样的家世,不会没有钱,二是你看黛玉平时花钱也从来不缩手缩脚,她对下人在花钱方面都大方得很。

也许要有人反驳,你说林黛玉不缺钱,她怎么没钱吃人参喝燕窝?我觉得那是一个生活习惯问题。林家是书香门第,讲究的可能是清雅浅淡,而薛家是皇商之家,有点暴发户的味道,吃个人参燕窝像家常便饭。这是两种生活习惯导致的不一样的结果。

作者在书中,有意无意地,在渲染四大家族的富,而在写林家的时候则是贵。虽然我们平时总将富贵放在一起讲,但真正计较起来,富和贵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讲四大家族的富,就要讲钱,讲他们的排场和奢华。这点无论是造建大观园还是贾家的日常生活以及仆从佣人配置都可以看出来。

而贵的林家,一切从简,黛玉出门就带了一个丫头一个奶妈。而贾家的公子丫头配了那么多丫头嬷嬷,王夫人还说可怜了,不像贾敏在娘家当时的金尊玉贵。说明贾敏嫁到林家后也跟夫家一样变得不讲究奢华了。这可能也是作者在另一方面来称颂贾敏的为人,她这样金尊玉贵的大小姐,到了林家,居然能跟林如海情感如此之好,说明她角色身份都转换得很好。

林黛玉有没有钱不重要,有钱了反而玷辱了她。希望再也不要出这样的问题了。这不是看《红楼梦》,这是捣《红楼梦》的蛋!!!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10

当然被侵吞了,而且很有可能是被合法侵吞了。

我们首先来看,林妹妹家里到底有没有钱。

林如海有没有遗产?林如海担任的公职是巡盐御史,这个职位,在明清两代,是非常非常非常有名的肥差,举一个例子,曹雪芹家里,欠下的亏空特别大,康熙皇帝就说了,这样,我暂时让你管一管盐。管了两年,曹家年年谢恩,由此可见,是很有钱的。后来还想让皇帝接着批这个职位,康熙很不高兴,觉得曹家有点贪得无厌,就没有同意。

林如海能够长期占据巡盐御史,和林家的地位是有关系的。五等爵位中,贾府从宁、荣二公开始,到宝玉这一辈是第四代,公只比侯高一等,林家四代为侯,到了林如海这一辈,没了侯位,但林如海很厉害,考中了探花,这是贾家梦寐以求没有做到的,就是虽然有爵位,但也有功名。“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这祖荫和功名系于如海一身,在那个时代便是强强联合,所以,林家的地位,不比贾家小。

林如海家里最大的问题是人丁不兴旺,但林如海不养小妾,人口不多,日常支出也没有那么繁重,产业估计并不少。

第二个问题,林家的钱,林黛玉有资格拿吗?林如海属于绝户,绝户指家无男子承继。这种情况之下,女儿有继承权。在唐代,《丧葬令》规定:“绝户”之家,在室女可分得财产之一半,作为自己的嫁妆费用。南宋的绝户财产继承的办法是:绝户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均享有继承权,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只有出嫁女的(巳婚女),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另外的1/3收为官府所有。

那么,归林黛玉继承的那部分钱财,都去哪儿了?有人说,是被贾琏夫妇暗中拿走了。我觉得如果林家的家产有这么大,恐怕没办法暗中拿走。所以,更有可能的是,林如海在去世之前,已经同意了把林黛玉的继承权的这部分财产,归入贾家。

为什么同意归入贾家?

林如海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林黛玉的未来,他送林黛玉入贾府,恐怕就是打算,让贾府把林黛玉抚养成人,成为贾家的西服。

也许,他在临终之前,也透露了这个意思,反正我女儿是要做你们家的媳妇,这份财产就当做嫁妆吧。

这也是无奈之举,林黛玉那时候还很小,十岁左右,实在也不可能有什么主张。林如海如此安排,已经是林黛玉当时能想到的最好安排了。如果安排给族人,也许财产一样会被侵吞,到了贾府,还有贾母庇佑。

林如海哪里能够想到,贾家之后的变故,哪里能够想到,还有一个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