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11的恩怨

1918年11月8日,马蒂亚斯·埃兹伯格经历10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贡比涅森林,一路上他所见都是断壁残垣,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他眼前。两天前埃兹伯格接受了那个任命,作为停战代表团长去与法国和谈。

和谈大抵只是一个修饰的说法,每个人都知道德国已经失败,帝国高层只是希望借由埃兹伯格天主教平民的身份获得一些怜悯,让停战条件稍微放宽一些。埃兹伯格对这个艰巨而屈辱的任务不抱希望,两个国家的仇恨并非他一个人可以化解。

事实也确实如埃兹伯格想的一样,连夜赶来的他被带到刚晋升法国元帅的福煦面前,高傲的法国元帅甚至没有走下火车去迎接,只在日常办公的车厢里接见了埃兹伯格。那天福煦元帅只对他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问他来做什么,埃兹伯格表明了来意,然后元帅示意副官把拟好的文本交给他,随后埃兹伯格就被带离车厢,留在餐车中阅读那份停战协议。福煦的副官告诉他只有72小时来决定是否签字,否则不必麻烦元帅。

无可奈何的埃兹伯格仔细阅读了协议,协议无比苛刻,但他连拒绝签字的权利都没有,能做的只是指出一些德国压根无法完成的条款(比如退役潜艇数大于舰队实际潜艇数)。但还来不及细化一些条款,11月10日代表团就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噩耗,德皇退位,国家再没有一锤定音的人物了。

最终埃兹伯格不得不签下这份屈辱的停战协议,生效时间是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在签字是福煦元帅才第二次露面,埃兹伯格尽人事一般的口头抗议协议条件太苛刻。福煦对此的回答是“战争就是战争”,这是当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

希特勒的报复

时间很快来到了1940年,22年的时间正好够一个婴儿成长为战士,也足以让整个世界巨变。当年落笔签字的埃兹伯格早已被国内极端分子暗杀,不幸的,他没能看到德意志重新崛起,幸运的,他不必看到德意志以何种方式崛起。

在这一年纳粹的坦克横扫英法联军,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对双子星闪耀法国战场,他们以让人目瞪口呆的速度突进再突进,连俘虏都懒得去抓。法国无奈的将首都迁往波尔多,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同时向纳粹德国请求停战。

6月10日,希特勒接到了法国的请求,思考片刻后,他在地图上指定了谈判地点——贡比涅森林!和1918年完全相同的地点!他又指示党卫军从法国博物馆里将当年那列车厢拉了出来,用马车带到原来的地方,曾经的羞辱,我将原封不动的换回去!

6月21日,希特勒登上那列车厢,坐在福煦元帅当年的那把椅子上接见了法国谈判代表。在听完法国代表的序言后,希特勒表现的不屑一顾,他像当年的福煦元帅一样离开了车厢,把剩下的内容交给威廉·凯特尔将军,临下车前他还对法国人做了个羞辱性的手势。

凯特尔将军显然没有当年法国副官的耐心,他只给对方24小时时间考虑,以至于法国代表亨廷格将军不得不紧急与波尔多通电话咨询是否签字。最终结果自然是形式比人强,6月22日18点36分,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议落笔签字,希特勒的声望达到巅峰。

结局

第二次贡比涅协议签订后的第三天,希特勒下令彻底摧毁停战地点,所有铁轨均被党卫军拆除,连地面都被炸药清理了一遍。只有那列车厢连同纪念碑被带回了德国,并在柏林大教堂进行为期一周的展览。

1944年的时候,随着纳粹节节败退,车厢被送到图林根州,辗转安置进一条巨大隧道中。1945年德国战败前夕,这节车厢彻底被摧毁,主流的说法是党卫军担心再次遭到羞辱,炸毁了车厢,另外还有一些目击者表示是盟军的轰炸摧毁的。

只是党卫军那些苦心显然没什么作用,二战结束后,法国驱赶德军战俘修复了贡比涅森林的停战签字地,1950年车厢制造商Wagons-Lits又完全按原版重做那个编号为2439D的贡比涅车厢,现在它们就静静放在原地,诉说那段血腥与复仇的时光......

最佳贡献者
2

1918年法国东部贡比涅森林附近的一块空地上,停着法国的一节火车车厢,一份停止西线杀戮的正式协议将在此处签署。

11月8日,由德国中央党领袖马提亚?艾尔兹贝格带领的新生的德国共和政府代表团与福煦元帅签署了停战协定。条约包括撤离所有占领区和菜茵河西岸,以及归还所有武器和铁路车辆。福煦元帅在谈判中几乎没有给对方任何回旋的余地。


德国必须在11月11日之前给予回复。德国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同意。停战协议于11月11日上午11时正式生效。

英国代表团也来到了贡比涅。但看上去团结一致的各战胜国之间出现了分歧,协约国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战争目标。1918年,德国战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各协约国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越来越紧张。出于本土海防安全的需求,英国要将德军赶出比利时,这是其最关注的目标之一。


低地国家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英国的传统关注点,其次还要维持欧洲各国的均势。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代就为这些问题征战了25年之久。除此之外,英国还想报复德国的侵略,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目标。在此前的战争中,英国就一直想夺取海外殖民地。

一战之后,大英帝国的领土面积得以前所未有地扩张,其中包括德国各殖民地以及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手中夺得的土地。法国在一战中的主要目的是将德军赶出它的领土。除此之外,它还希望收回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没有证据表明法国肯定能得到华盛顿和伦敦的支持,但它最终还是在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中达成了这些目标。


法国还通过与英国瓜分殖民地战利品,拓展了自己的领土。法国代表团的一些成员提出了一个相当激进的方案。他们试图将德国分割为众多小国,让其倒退回100年前的状态,从而彻底消灭这一威胁。这警醒了英国,他们并不想让法国成为欧洲霸主。与此同时,英法也对美国产生了怀疑,担心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实施一个完全不同的计划(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

协约国在战争末期的分歧预示了胜利后战胜国之间的分裂。实际上,《凡尔赛条约》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20世纪30年代后期,面对新生的德国的威胁,英法两国拒绝再次联手。


这节车厢在20世纪动荡的历史里还扮演了另一个角色。1940年5月22日,德国洗刷了1918年11月战败的耻辱,在对法作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希特勒让人将这节车厢从博物馆中搬出,放回签署停战协议的贡比涅森林附近的空地上。

在那里,法国代表签署了正式的投降书,而这节车厢又被作为胜利的标志运回德国,并于1945年彻底销毁。

今日,停在贡比涅的车厢是后来的一件仿制品。

3

“贡比涅”的火车车厢与德国,恩怨比较长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最后投降,而投降协议就是在“贡比涅”的火车车厢中签署的。当时,法国元帅福煦就说了;“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福煦元帅对此的预言真的非常准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接受了苛刻的条件,交出海外殖民地,承担战争赔款,国土被分割。


这些条件引起德国的愤怒,从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英法的分赃不均引发了种种矛盾,而德国就在这之中左右逢源利用美国的资金慢慢恢复了实力。此时,结束一战后的希特勒得知德国投降的这个消息之后,心理很不是滋味,法国人欺人太甚了。慢慢酝酿复仇的规划。

1933年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随即废除了一系列钳制在德国身上的一些条约,大力扩张军备。1935年德国进军莱茵河非军事区,紧接着一口一个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于是二战爆发。岂料德国迅速拿下波兰,英法宣而不战,使得德国将军队调往西线。


1940年5月9日,德国全面向西线进军,一个月之后,德军进入法国巴黎,法国投降。就在贡比涅森林中,德国人将当初签订停战协议的火车车厢重新拉了出来。这是一个个报仇雪恨的行为,也是个有历史意义的选择。6月19日下午3时15分,希特勒的车队抵达了。希特勒希望自己亲眼见证法国人在这个投降的时刻。


这个时候,德法双方的谈判开始了,谈判内容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德国人坐地起价,法国人讨价还价。可是法国现在这个战败的情况下,还能如何讨价还价呢?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嘴皮子上如何得到。法国人耍尽了嘴皮子,德国人就不接招。但是法国人没完没了的,德国元帅凯特尔并下了最后通牒:“1小时内若不能签字现场取得协议,谈判便告破裂,法国代表团将被押回法军阵地。”


眼看别无选择了。终于在1941年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终于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6月24日法国和意大利签订停战协议。在一战之中,法国跟德国打了四年都没垮,这次只用了6个星期就被德国人打趴下了。至此,德国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从北极圈内的北角到波尔多,从英吉利海峡到波兰东部的布格河。希特勒的威望达到顶峰。


德国电台进行了现场广播,将这些事件送回了德国。德国人用这个贡比涅森林中的火车车厢,洗雪了一战结束之后的投降。

随着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的步步衰败,希特勒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叫人毁了贡比涅森林中的火车车厢,也有所是盟军轰炸毁了的。终于在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二战结束。

4

个人认为“贡比涅”火车车厢,更多的是德国一战战败之耻的标志。

德国位于中欧平原,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法国一直居于战略优势的地位。“三十年战争”乃至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所带来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及拿破仑横扫欧洲乃至其后建立的“维也纳体系”都共同维持着中欧平原的破碎状态,无论是奥地利还是普鲁士都无改变这一局面。

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使得普鲁士完成了排除奥利地的德意志统一,但俾斯麦第三次战争,也就是普法战争,相当于将当时的欧陆霸主——拿破仑三世及法国,从荣誉之巅一举打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使法国失去了重要的铁矿石产地,赔款五十亿法郎,最让法国蒙羞的是德皇威廉一世的加冕典礼竟然选在凡尔赛镜厅,这种打了你还踩着你上位的感觉使法国复仇之火熊熊燃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各怀鬼胎,英国希望彻底将德国扼制,以维持其优势地位,法国则不惜捐上一代青年人也要完成对德复仇,俄国则怀着大斯拉夫主义的幻想期望开疆扩土,奥匈则一直对巴尔干地区磨刀霍霍,德国早已怀揣“施里芬计划”准备快速结束西线战斗,进而向东挺近。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从“打完回家过圣诞”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德国战败。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协约国提出了苛刻的停战要求,德国政府代表还想“据理力争”,但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不接受停战协议,战争继续。”无可奈何之下,德国代表就在这个车厢内签署了停战协议。

这份停战协议的签署,极大的刺激了还在战地医院养伤的一位下士,二十年之后,他就带着一个更强大的德国,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将法国打趴在地,并且在同样的车厢内逼迫维希政府签署苛刻的停战协议,最终协议签署后将这节车厢装上炸药,送上天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